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國人民大學姓金的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姓金的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7 22:28:50

1. 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姓人物是誰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雲: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後」。少昊是古代東夷部落首領,東夷部落以鳥為圖騰,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相傳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號為金天氏。《帝王世紀》上說:少昊自窮桑登帝,後徙曲阜。窮桑在今山東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孫中,有一支簡化他的號「金天氏」而為姓氏,就是金氏。 名人有: 金日磾 - 西漢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歸漢。其後世代代官宦,且多為侍中。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者 金忠儀 - 新羅人,唐德宗時朝官將軍 金文剛 - 宋代之龍圖閣直學士 金幼孜 - 明朝官吏。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任總裁官 金聖嘆 - 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 金農 - 清代書畫家兼詩人,揚州八怪之一 金之俊 - 清代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侃- 清代名畫家 金榜- 清代名學者 金和- 清代名詩人 金門詔 - 清代名史學家 金旋- 字元機,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京兆人,擔任過黃門郎、漢陽太守,也當過拜議郎,中郎將等官職,最後成為荊州的武陵太守 金禕- 東漢末期人物,金旋之子。 金岳霖 -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樹仁 -民國時期新疆軍閥 金立群 - 歷任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現為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 金世遺 - 民國時國民革命軍軍長 金仲華 -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金耀基 -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 金人慶 - 歷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書記、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金鰲勛 - 台灣電影導演 金溥聰 - 曾任中華民國台北市副市長 金素梅 - 曾為歌手、演員、主持人,現為台灣立法委員 金瑞瑤 - 台灣歌手 金佩姍 - 台灣歌手 金智娟 - 台灣歌手 金銘- 中國大陸演員,著名童星 金美齡 - 台灣政治人物,台灣獨立運動的積極鼓吹與呼籲者,政治評論家 金海心 - 中國朝鮮族女歌手。 金兆梓 - 中國現代語法學家,中國歷史學家 金毓黻 - 又名毓紱,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金安平 - 華裔美國歷史學家,金毓黻的孫女 金復載 - 中國當代作曲家。 金學孟 -當代著名辭賦家、現實主義作家、詩人。 金迪- 中國男子射擊運動員 金曾澄 - 字湘帆,中國近代教育家 金明淵 - 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上海市名中醫。 金維映 - 女共產黨員、鄧小平的第二任妻子 金性堯 - 知名作家,與季羨林齊名,被譽為「南金北季」。 金士傑 - 台灣演員、劇作家和導演 金雅妹 - 中國近代最早的女留學生,最早的女西醫。 金正昆 - 中國大陸著名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系主任 金燕玲 - 前台灣知名女星,現為香港知名女星 金和康 - 中國導演,因撞車而去世 金桂華 - 任中國外交部參贊、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大使、中國外交會副會長等職。現為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會長。 金天羽 -中國現代詩人 金鐵霖-著名音樂教育家 金國忠-迪拜溫州商會會長 金世佳-中國上海青年演員,曾獲06上海旅遊形象大使前六名,出演過《愛情公寓》等。 此外,還有一些非我國的姓金的,就不介紹了。

2. 歷史有沒有姓金的名人

金日磾 - 西漢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歸漢。其後世代代官宦,且多為侍中。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者
金忠儀 - 新羅人,唐德宗時朝官將軍 金文剛 - 宋代之龍圖閣直學士 金幼孜 - 明朝官吏。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任總裁官 金聖嘆 - 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 金農 - 清代書畫家兼詩人,揚州八怪之一
金之俊 - 清代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侃 - 清代名畫家
金榜 - 清代名學者
金和 - 清代名詩人
金門詔 - 清代名史學家
金旋 - 字元機,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京兆人,擔任過黃門郎、漢陽太守,也當過拜議郎,中郎將等官職,最後成為荊州的武陵太守
金禕 - 東漢末期人物,金旋之子。
金岳霖 -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樹仁 -民國時期新疆軍閥著名現代人物金立群 - 歷任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現為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
金世遺 - 民國時國民革命軍軍長
金仲華 -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金耀基 -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
金人慶 - 歷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書記、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金鰲勛 - 台灣電影導演
金溥聰 - 曾任中華民國台北市副市長
金素梅 - 曾為歌手、演員、主持人,現為台灣立法委員 金瑞瑤 - 台灣歌手 金佩姍 - 台灣歌手 金智娟 - 台灣歌手
金銘 - 中國大陸演員,著名童星
金美齡 - 台灣政治人物,台灣獨立運動的積極鼓吹與呼籲者,政治評論家
金海心 - 中國朝鮮族女歌手。
金兆梓 - 中國現代語法學家,中國歷史學家
金毓黻 - 又名毓紱,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金莎 - 兩岸三地之名歌手,歌手林俊傑的師妹
金安平 - 華裔美國歷史學家,金毓黻的孫女
金復載 - 中國當代作曲家。
金迪 - 中國男子射擊運動員
金曾澄 - 字湘帆,中國近代教育家
金明淵 - 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上海市名中醫。
金維映 - 女共產黨員、鄧小平的第二任妻子
金性堯 - 知名作家,與季羨林齊名,被譽為「南金北季」。
金士傑 - 台灣演員、劇作家和導演
金雅妹 - 中國近代最早的女留學生,最早的女西醫。
金正昆 - 中國大陸著名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系主任
金燕玲 - 前台灣知名女星,現為香港知名女星
金和康 - 中國導演,因撞車而去世
金桂華 - 任中國外交部參贊、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大使、中國外交會副會長等職。現為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會長。
金天羽 -中國現代詩人中國以外著名人物金九 - 「上海流亡政府」時期總統
金日成 - 已故北朝鮮政治家,有「朝鮮國父」之稱
金正日 - 金日成之子,北朝鮮現任領導人
金泳三 - 前任韓國總統
金大中 - 前任韓國總統 金喜善 - 女影星
金在中 -韓國男歌手,韓國人氣組合東方神起的成員,負責中高音部分(或者被稱為彩虹音)。
金俊秀 -韓國男歌手,演員。東方神起成員之一。
金希澈 -韓國演唱組合Super Junior成員之一,以及演員。2002年參加Starlight Casting出道。
金妍兒 -韓國著名女單花樣滑冰運動員,多次獲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冠軍,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花樣滑冰女單金牌獲得者。

3. 請問哪裡有社交禮儀的片子下載

http://www.21cg.org/zhuanlan/69.htm
我下載了兩段,不知道你需要那些,可以去上面的地址去找.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由於地區和歷史的原因,各地區、各民族對於禮儀的認識各有差異。在長期的國際往來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禮儀規范,也叫涉外禮儀。涉外禮儀就是人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它強調交往中的規范性、對象性、技巧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腳步的加快,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了解涉外禮儀的內容和要求,掌握與外國人交往的技巧則顯得尤為重要。在本講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金振坤教授,從政務、商務和日常生活三個方面,為我們詳細闡述和分析了中外禮儀的差別和涉外禮儀的一些常識和要求。他認為,人和人之間有接觸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會互動,這是三個重要的程序。

接觸是前提。接觸了之後才會了解,逐漸了解之後才容易溝通。所謂溝通是雙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那麼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宏觀上涉外禮儀有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要求尊重為本,要強調自尊自愛,要尊重自己的職業,要尊重自己的單位。第二個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於表達。在國際交往中,接待外國客人,要強調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金正昆教授結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動、公務活動的一些內容,具體介紹了自我介紹、介紹他人、名片的製作和使用、與外國朋友交換禮物、宴請外國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規的禮儀。從而在衣食住行訪談送,等方面,使觀眾對涉外禮儀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他認為,與人交往要尊重為先,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發現別人的優點,實際上就等於肯定自我,那說明你寬容,說明你謙虛,說明你好學。所以在國際交往中,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所長。
5月30日,《百家講壇》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金振坤教授為我們指點涉外禮儀的技巧和要領,敬請關注。

全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非常高興地來跟各位談一談涉外禮儀。那麼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這個講壇之中,講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講一講涉外禮儀的基本理念,總的要求;另外想講一講涉外禮儀可操作性的一些重點和難點。那麼我們首先呢,想從一個案例導入。那我請了一個同學來跟我合作一下,那麼這位同學呢,他將作為大學生志願者到一個國際會議去做輔助性工作,他專門去買了一身西裝,或者說借了一身西裝,那他現在等候出發。請各位注意他,發現他身上有哪些問題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請
好,謝謝,我想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是火眼金睛,那麼他呢?現在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他穿西裝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裝上應該有比較大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一目瞭然,就是穿了白襪子。在比較重要的場合穿西裝的話,最佳的要求是襪子跟皮鞋一個顏色,至少是深色,絕對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則將產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國家深色西裝是正裝,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間夾雙白襪子他們稱為「驢蹄子」,反差太大了。另外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錯誤,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標沒有拆。我們現在買來的西裝都會有一個比較醒目的商標,但是實際上那是西裝的封條,按照慣例你買來西裝之後,服務生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標拆掉,啟封了,開始用了。很遺憾我們國內很多服務生對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幹,久而久之,害得我們不少弟兄,誤認為袖子上有一橫是名牌的標志。君不見經常有人走路時,有意做屈臂挺進狀,要露一手,那麼此點是不合慣例的。好我這個案例就到這里了。

那麼我剛才要講的這個案例是要說明什麼呢?我是想跟各位講,什麼是涉外禮儀?涉外禮儀實際上就是我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換而言之,它是講規范,規范就是標准。你講不講規范,是你這個人懂不懂規范的問題;你講不講規范,是你這個單位有沒有規范的問題。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是很強調的。比如在大庭廣眾之前,一個男人一個女人著裝,他有規范性的說法,兩句話:「女人看頭,男人看腰」。女人看頭是看什麼呢?看發型,比如染不染色,長度如何等等。像我們服務行業,政府機關一般公務員是不染彩色發的,除非把花白的頭發染黑。另外頭發不宜過長,作為女性,一般工作崗位上不長於肩部。有同志講了,長於肩部如何?長於肩部要做技術性處理,盤起來、挽起來、梳起來,不能隨意披散開來。道理很簡單,年輕姑娘的一頭飄逸的長發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這兒一甩,沒准附近的每一個人就暈了。「男人看腰」,看什麼呢?不是看我們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帶是什麼品牌,而是看這樣一個細節,腰上掛不掛東西。我們說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話,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個有層次的人,在大庭廣眾之前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你見過普京總統腰上掛手機嗎?你見過安南腰上有一串鑰匙嗎?所以我剛才想講的這是涉外禮儀的一個特點,就是規范性。

那麼實際上從比較研究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講的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要遵守的國際慣例,和我國傳統禮儀還是有一些差異的。我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明,有五千年的禮儀文化,我們都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繼任成長,那麼我們大家應該說是學識源遠流長,但是,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中外禮儀是有一些差異的。譬如國際禮儀它是強調關心有度,換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個人隱私問題。而我國傳統禮儀,強調親密無間。這個恐怕在國際交往中,此點不了解就麻煩了,按照我們的規范性說法,國際交往中不宜隨便探討對方、請教對方的問題有五,我們叫涉外交往五不問:第一不問收入問題,第二不問年紀大小,第三不問婚姻家庭,第四不問健康狀態,第五不問個人經歷。第二個特徵講對象性,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內外有別,自己人你該問還是問,但是外人你不問還是比較好。比如在國際交往中,每個人的健康被視為私人的資本,你身體不好,人家做生意會跟你合作?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說實話,這個問題是我們很多人比較知道的。

那天一個老兄就問我了,說「老金你怎麼臉色不大好?」我說我最近比較累,晚上經常熬夜。「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臉色就不好。」我說我胃還行,比較能吃。「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難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並無惡意。但是因為他在對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時,他要不講規矩,就容易引起歧義、誤會。我們講了一個規范性,講了個對象性,還要講一個溝通。

人和人之間有接觸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會互動,這是三個重要的程序。接觸是第一樣,前提。接觸了之後才會了解,逐漸了解之後知己知彼才容易溝通。所謂溝通是雙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但是這個有難度,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招呼。老北京的習慣,就是要問,五十歲以上的人起碼要問吃過沒有。我們聽眾大家外語沒得說,我不知道你怎麼翻譯?但是我一般告訴我的學生,老北京問外國朋友吃過沒有,最准確的翻譯是:「你好」。千萬不要直譯,因為大多數外國兄弟聽不懂。我個人就遇到這種情況,有一次一個活動,我們一個同志沒話說,就問外國朋友,說你們吃過沒有,他們很實在,「我們都沒吃,你請吧。」誰讓你問了?那外國人也有個習慣,他喜歡恭維異性,見男士會說你很帥很酷,見女孩子會說你很漂亮,甚至會說你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是我相信我們大家都見多識廣,當別人說我們說小姐你很漂亮,我們一定會落落大方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說一聲謝謝。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這實際是傳遞了兩個信息:第一咱見多識廣,第二誰怕誰,兩軍相逢勇者勝,充滿自信的人、臨陣不慌的人容易得到尊重。

那麼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那麼涉外禮儀有什麼基本要求呢?宏觀上來講有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要求尊重為本,這個尊重二字,應該是禮儀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請坐、請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關鍵是要通過這種形式,向別人傳遞出尊重對方的信息,這恐怕是要點。但是尊重在國際交往中,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不能夠偏袒於一方。第一個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為本,要強調自尊自愛。一個人在國際交往中,不講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當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舉止大方。有同志這方面差點勁了,往人家對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對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異性,比較灑脫,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順手把褲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條飛毛腿。但是此種人,那麼在國際交往中,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怎麼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職業。工作你分工不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實力的人,是學有所長的人,是專業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愛崗敬業,這樣的人才會贏得尊重,各國皆然。最後,第三個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單位。大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小到我們現在供職的地方,那在國際交往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它的尊嚴和形象。其次我們強調要尊重交往的對象,不僅要自尊,而且要對交往對象表示尊重。我們一般要講五句話:「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份,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這五個方面,涉及到我們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禮於人,尊重為本。但是,光講尊重為本,在國際交往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第二個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於表達。

你要把你對對方的尊重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你不表現他怎麼會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個表現程式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接待外國客人,我們強調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是吧?來了話你要先說個歡迎光臨,然後再說事。我在我們保衛處的同志講過課,我跟他講,「那要來了客人的話,你首先要問先生你好,然後再說事,你不能上來問,找誰,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嗎?」你打電話也是,拿起話筒第一句話,「你好中國人民大學」,然後再說事,不能上來就喂喂喂,再問「有人嗎?」那人家不是人嗎?那你這是基本禮貌,你這個「三聲」沒有,你算什麼?

商務禮儀的常識
作者:金正昆 人氣: 1664
課程來源 : 名家論壇--商務禮儀

那我下面呢,想結合我們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動、公務活動,來跟各位談一談日常交往中和公務交往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規的禮儀。首先我想跟各位講一講公務活動中會遇到的幾個禮儀。第一、公務交往中的介紹的問題。你人和人見了面你要介紹,你有時候不介紹就很麻煩了。我也遇到這種人,他對你很客氣,跟你說了半天話你不知道他是誰,你就沒辦法跟他溝通。介紹有兩種:第一種介紹----自我介紹,第二種介紹----介紹他人。那兩者你都需要了解,他有規矩。自我介紹一般有四個要點需要注意。第一個要點,最好是先遞名片再介紹。其實你交換名片時有個時機的問題,你說我要走了,都把事跟你談完了,你才給我留名片,是不是才信任我,以前都不信任我?其實有經驗的話,我們一見面就把名片遞過去,什麼頭銜、什麼職務都不用說了,頂多把名字重復一下,省得你念錯了,省很多事。所以有經驗的人他是先遞名片再介紹,這是第一個點。第二個點自我介紹時間要簡短,愈短愈好。你問我「先生怎麼稱呼?」「我叫金振坤」「您在什麼地方高就」「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你就直截了當,說了就算了,不要在那兒連篇累牘地大說廢話。一般自我介紹半分鍾以內就完全可以結束了,訓練有素。

第三條要注意,內容要全面。自我介紹一般的內容要四個要素:單位、部門、職務、姓名。比如我,比如正規場合我要介紹,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的教授,我叫金振坤。單位、部門、職務、姓名,一口氣全出來,別擠牙膏。「先生在哪兒高就?」「混」「什麼單位?」「一個破單位」「到底什麼單位?」「不值得一提的一個單位」。他也夠不值得一提了,提都提不起來。要訓練有素,一氣呵成。

最後第四個點要注意,倘若你的單位和部門頭銜較長的話,這個名字較長的話,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介紹的時候使用全稱,第二次才可以改簡稱。你別小看這里,你比如我在這里要給你講個詞,簡稱「南航」。恐怕大多數人就會想到南方航空公司,其實還有一個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所以在國際交往中,用字母來做簡稱,或者以中文來做簡稱,一定要注意,先講全稱,再搞簡稱,否則很麻煩,南轅北轍。這是關於自我介紹。

第二個方面我想介紹,就是介紹別人。介紹別人有兩個點是比較重要的:第一個點誰當介紹人?比如社交場合的慣例,介紹人一般應該是女主人。那麼在國際交往中,介紹人是誰呢?國際交往中介紹人一般是三種人。第一種人我們稱為專業對口人員。比如我請一個外國教授來給我們學生辦講座,那我就有義務把他跟校領導之間做介紹,我把他請來的,我倆對口,專業對口人士。第二是什麼呢?第二就是公關禮賓人員。外事辦公室的同志,辦公室的主任或者秘書,或者專門委託的接待陪同人員,各地的接待辦公室的同志,他是搞接待的。第三如果來了貴賓的話,禮儀上講身份對等,要講對等,就是我們在場的這些人里職務最高的。那麼這個是關於介紹。

那我下面再講一講國際交往中名片的使用問題。在國際交往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詞是國際交往中,不是學生,關於名片使用講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將被視為沒有社會地位的人。換而言之,國際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懷疑你是真是假,有沒有地位可言。第二句話,一個不隨身攜帶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別人的人。名片不僅要有,而且要帶著。說實在話,在外國的企業公司,員工這個名片放在什麼地方都有講究,一般放在專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裝上衣口袋裡,或者放在什麼什麼地方,不能亂放。比如白領的話,女孩子出去的話,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個部位放著呢,一伸手拿出來。我也見過有同志這方面稍遜一籌。我有一次跟女孩子交換名片,我把名片遞給她,「金教授我給你拿名片」,把包馬上拉開了。包也是個好包,很名貴,但是找不著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話梅,接著發現一包瓜子,最後拉出半隻襪子,然後告訴我,忘帶了。

那麼我下面講一講名片使用的幾個重要的禮儀。第一,名片製作上在國際交往中,講三個不準。第一個不準:名片不隨意塗改。我們經常有的同志,你要說好聽的,他節約了,電話改號了,神州行變成動感地帶了,就劃掉再寫;電話升位了,010改成020,或者什麼什麼的,到外地去了,這種事常有。但是在國際交往中,強調名片譬如臉面,臉面是不改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則會貽笑大方。第二不提供私宅電話。剛才講了,涉外禮儀和我國傳統禮儀的一大區別,涉外禮儀是講究保護個人隱私,有教養、有身份的人不向別人索取電話號碼、私宅電話諸如此類。那麼在國際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講公私有別,我因公跟你打交道的話,我給你的電話就是辦公室的電話,手機號碼不給你,私宅電話更不給你。我們國內同志有些人沒這個感覺,那天一個外國朋友給我們一個同志一張名片,這上面沒有私宅電話,我們那位就問,家裡有電話嗎?那位裝聽不懂。你家都沒裝電話,是不是很貴?互動出現問題。

第三個點你要注意製作名片的話,一般不提供兩個以上的頭銜。名片上不出現兩個以上的頭銜,他講「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倘若一個名片上給的頭銜越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專、蒙人之嫌,所以很多外國客人,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身上會有好幾種名片,他是對不同的交往對象,強調自己不同身份的時候,使用的不同名片,這個要說一下。

第二個點關於名片我想講講索取名片的問題。一般索要名片有這么幾個點你要注意。第一個點盡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為名片交換有一個講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遞給地位高的人,所以你要去索取名片的話,是不馬上就出現地位方面的落差了?你說是不是?

那麼第二個點你要注意,索要名片也最好不要採取直白的表達。那天一個同志就問我了,你有片子嗎?這個話有點糙。我們比較恰到好處地交換名片的方法大概有這么幾個:

第一種我們稱為交易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交換的方法,交易法,「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要史密斯先生名片,我把名片遞給他了,「史密斯先生這是我的名片」,他無論如何他要回我一張,他不至於告訴我「收到」。當然,你在國際交往中,有的人會有一些落差,有的人地位高的、身份高的,他明哲保身,你把名片遞給他,他跟你說聲謝謝,他沒下文了。這種情況存在,你要擔心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是跟對方有較大落差的時候,你不妨採用第二個辦法,我們稱為激將法。「尊敬的威廉斯董事長,很高興認識你,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您交換一下名片?」這話跟他說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換一下名片,他不想給你也得給你,他不至於告訴你,不換,就是不換。還可以採用第三個方式,我們稱為聯絡法。「史瑪爾小姐我認識你非常高興,以後到聯邦德國來希望還能夠見到你,不知道以後怎麼跟你聯絡比較方便?」以後如何跟你聯絡比較方便,這就是聯絡法,那就是暗示她,怎麼才能找到你?她一般會給,她不給,她也有恰到好處的退路,我跟你聯系吧,其深刻含義就是這輩子不跟你聯系,還是講互動。

那麼名片我們還要講第三個點,就是接受別人的名片的注意事項。有來有往,接受名片的第一點要注意,就是要回敬對方,「來而不往非禮也」,你拿到人家名片一定要回。當然這個在我國就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相當數量的同志,大概是沒有名片的,特別是做內勤的同志,沒有。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比較正規的場合,即便沒有一般也不說,採用委婉的表達,「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沒有帶」。沒有帶或者用完了,其實是兩種可能。第一對方不願意給你,地位高,或者對你有猜忌之心,不知道你是誰。第二沒有。那你給人家退路下,「沒關系改日再補」。不要給他拆穿,「沒有就是沒有,少來這套。」那也不合適,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你要注意,那是更重要的一個點,接過名片一定要看,是否對人家尊重,是否待人友善,那這個點很重要的。接過名片一定要看,通讀一遍,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為什麼要看?看是對對方表示重視,看是要了解對方的確切身份。但是很遺憾,我們有人不看,不看有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我有一天到一個單位去講學去了,我給那個主持活動的同志遞了一張名片,那位你也不知道他看了沒看,我人民大學金教授,他這么介紹的:「各位非常高興地向你們介紹北大的高教授」。我趕快就找,我以為還有位老高,沒有啊,就我一個。你把調到北大還說得過去,是吧?說實話咱兩學校也是勢均力敵,誰也不比誰差哪裡去。但是你幹嘛讓我姓高?我姓金,你讓我改姓對不起俺爹呀。你把人家的名字和姓氏搞錯了,顯而易見怠慢對方這不可以的,所以在這點要注意。

4. 禮儀既要寬容又要自尊,兩者是否矛盾,為什麼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由於地區和歷史的原因,各地區、各民族對於禮儀的認識各有差異。在長期的國際往來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禮儀規范,也叫涉外禮儀。涉外禮儀就是人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它強調交往中的規范性、對象性、技巧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腳步的加快,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了解涉外禮儀的內容和要求,掌握與外國人交往的技巧則顯得尤為重要。在本講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金振坤教授,從政務、商務和日常生活三個方面,為我們詳細闡述和分析了中外禮儀的差別和涉外禮儀的一些常識和要求。他認為,人和人之間有接觸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會互動,這是三個重要的程序。

接觸是前提。接觸了之後才會了解,逐漸了解之後才容易溝通。所謂溝通是雙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那麼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宏觀上涉外禮儀有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要求尊重為本,要強調自尊自愛,要尊重自己的職業,要尊重自己的單位。第二個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於表達。在國際交往中,接待外國客人,要強調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金正昆教授結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動、公務活動的一些內容,具體介紹了自我介紹、介紹他人、名片的製作和使用、與外國朋友交換禮物、宴請外國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規的禮儀。從而在衣食住行訪談送,等方面,使觀眾對涉外禮儀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他認為,與人交往要尊重為先,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發現別人的優點,實際上就等於肯定自我,那說明你寬容,說明你謙虛,說明你好學。所以在國際交往中,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所長。
5月30日,《百家講壇》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金振坤教授為我們指點涉外禮儀的技巧和要領,敬請關注。

全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非常高興地來跟各位談一談涉外禮儀。那麼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這個講壇之中,講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講一講涉外禮儀的基本理念,總的要求;另外想講一講涉外禮儀可操作性的一些重點和難點。那麼我們首先呢,想從一個案例導入。那我請了一個同學來跟我合作一下,那麼這位同學呢,他將作為大學生志願者到一個國際會議去做輔助性工作,他專門去買了一身西裝,或者說借了一身西裝,那他現在等候出發。請各位注意他,發現他身上有哪些問題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請
好,謝謝,我想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是火眼金睛,那麼他呢?現在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他穿西裝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裝上應該有比較大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一目瞭然,就是穿了白襪子。在比較重要的場合穿西裝的話,最佳的要求是襪子跟皮鞋一個顏色,至少是深色,絕對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則將產生巨大的反差。在很多國家深色西裝是正裝,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間夾雙白襪子他們稱為「驢蹄子」,反差太大了。另外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錯誤,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標沒有拆。我們現在買來的西裝都會有一個比較醒目的商標,但是實際上那是西裝的封條,按照慣例你買來西裝之後,服務生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標拆掉,啟封了,開始用了。很遺憾我們國內很多服務生對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幹,久而久之,害得我們不少弟兄,誤認為袖子上有一橫是名牌的標志。君不見經常有人走路時,有意做屈臂挺進狀,要露一手,那麼此點是不合慣例的。好我這個案例就到這里了。

那麼我剛才要講的這個案例是要說明什麼呢?我是想跟各位講,什麼是涉外禮儀?涉外禮儀實際上就是我們參與國際交往所要遵守的慣例,是約定俗成的做法。換而言之,它是講規范,規范就是標准。你講不講規范,是你這個人懂不懂規范的問題;你講不講規范,是你這個單位有沒有規范的問題。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是很強調的。比如在大庭廣眾之前,一個男人一個女人著裝,他有規范性的說法,兩句話:「女人看頭,男人看腰」。女人看頭是看什麼呢?看發型,比如染不染色,長度如何等等。像我們服務行業,政府機關一般公務員是不染彩色發的,除非把花白的頭發染黑。另外頭發不宜過長,作為女性,一般工作崗位上不長於肩部。有同志講了,長於肩部如何?長於肩部要做技術性處理,盤起來、挽起來、梳起來,不能隨意披散開來。道理很簡單,年輕姑娘的一頭飄逸的長發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這兒一甩,沒准附近的每一個人就暈了。「男人看腰」,看什麼呢?不是看我們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帶是什麼品牌,而是看這樣一個細節,腰上掛不掛東西。我們說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話,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一個有層次的人,在大庭廣眾之前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你見過普京總統腰上掛手機嗎?你見過安南腰上有一串鑰匙嗎?所以我剛才想講的這是涉外禮儀的一個特點,就是規范性。

那麼實際上從比較研究的角度來看,我們現在講的涉外禮儀,國際交往中要遵守的國際慣例,和我國傳統禮儀還是有一些差異的。我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明,有五千年的禮儀文化,我們都在這個良好的氛圍中繼任成長,那麼我們大家應該說是學識源遠流長,但是,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中外禮儀是有一些差異的。譬如國際禮儀它是強調關心有度,換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個人隱私問題。而我國傳統禮儀,強調親密無間。這個恐怕在國際交往中,此點不了解就麻煩了,按照我們的規范性說法,國際交往中不宜隨便探討對方、請教對方的問題有五,我們叫涉外交往五不問:第一不問收入問題,第二不問年紀大小,第三不問婚姻家庭,第四不問健康狀態,第五不問個人經歷。第二個特徵講對象性,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內外有別,自己人你該問還是問,但是外人你不問還是比較好。比如在國際交往中,每個人的健康被視為私人的資本,你身體不好,人家做生意會跟你合作?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說實話,這個問題是我們很多人比較知道的。

那天一個老兄就問我了,說「老金你怎麼臉色不大好?」我說我最近比較累,晚上經常熬夜。「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臉色就不好。」我說我胃還行,比較能吃。「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難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並無惡意。但是因為他在對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時,他要不講規矩,就容易引起歧義、誤會。我們講了一個規范性,講了個對象性,還要講一個溝通。

人和人之間有接觸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溝通,有溝通才會互動,這是三個重要的程序。接觸是第一樣,前提。接觸了之後才會了解,逐漸了解之後知己知彼才容易溝通。所謂溝通是雙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但是這個有難度,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招呼。老北京的習慣,就是要問,五十歲以上的人起碼要問吃過沒有。我們聽眾大家外語沒得說,我不知道你怎麼翻譯?但是我一般告訴我的學生,老北京問外國朋友吃過沒有,最准確的翻譯是:「你好」。千萬不要直譯,因為大多數外國兄弟聽不懂。我個人就遇到這種情況,有一次一個活動,我們一個同志沒話說,就問外國朋友,說你們吃過沒有,他們很實在,「我們都沒吃,你請吧。」誰讓你問了?那外國人也有個習慣,他喜歡恭維異性,見男士會說你很帥很酷,見女孩子會說你很漂亮,甚至會說你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是我相信我們大家都見多識廣,當別人說我們說小姐你很漂亮,我們一定會落落大方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說一聲謝謝。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這實際是傳遞了兩個信息:第一咱見多識廣,第二誰怕誰,兩軍相逢勇者勝,充滿自信的人、臨陣不慌的人容易得到尊重。

那麼從國際交往的角度來看,那麼涉外禮儀有什麼基本要求呢?宏觀上來講有三個基本要求:第一個要求尊重為本,這個尊重二字,應該是禮儀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請坐、請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關鍵是要通過這種形式,向別人傳遞出尊重對方的信息,這恐怕是要點。但是尊重在國際交往中,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不能夠偏袒於一方。第一個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為本,要強調自尊自愛。一個人在國際交往中,不講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當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舉止大方。有同志這方面差點勁了,往人家對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對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異性,比較灑脫,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順手把褲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條飛毛腿。但是此種人,那麼在國際交往中,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怎麼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職業。工作你分工不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實力的人,是學有所長的人,是專業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愛崗敬業,這樣的人才會贏得尊重,各國皆然。最後,第三個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單位。大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小到我們現在供職的地方,那在國際交往中,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它的尊嚴和形象。其次我們強調要尊重交往的對象,不僅要自尊,而且要對交往對象表示尊重。我們一般要講五句話:「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份,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這五個方面,涉及到我們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禮於人,尊重為本。但是,光講尊重為本,在國際交往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第二個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於表達。

你要把你對對方的尊重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你不表現他怎麼會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個表現程式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接待外國客人,我們強調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是吧?來了話你要先說個歡迎光臨,然後再說事。我在我們保衛處的同志講過課,我跟他講,「那要來了客人的話,你首先要問先生你好,然後再說事,你不能上來問,找誰,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嗎?」你打電話也是,拿起話筒第一句話,「你好中國人民大學」,然後再說事,不能上來就喂喂喂,再問「有人嗎?」那人家不是人嗎?那你這是基本禮貌,你這個「三聲」沒有,你算什麼?

商務禮儀的常識
作者:金正昆 人氣: 1664
課程來源 : 名家論壇--商務禮儀

那我下面呢,想結合我們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動、公務活動,來跟各位談一談日常交往中和公務交往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規的禮儀。首先我想跟各位講一講公務活動中會遇到的幾個禮儀。第一、公務交往中的介紹的問題。你人和人見了面你要介紹,你有時候不介紹就很麻煩了。我也遇到這種人,他對你很客氣,跟你說了半天話你不知道他是誰,你就沒辦法跟他溝通。介紹有兩種:第一種介紹----自我介紹,第二種介紹----介紹他人。那兩者你都需要了解,他有規矩。自我介紹一般有四個要點需要注意。第一個要點,最好是先遞名片再介紹。其實你交換名片時有個時機的問題,你說我要走了,都把事跟你談完了,你才給我留名片,是不是才信任我,以前都不信任我?其實有經驗的話,我們一見面就把名片遞過去,什麼頭銜、什麼職務都不用說了,頂多把名字重復一下,省得你念錯了,省很多事。所以有經驗的人他是先遞名片再介紹,這是第一個點。第二個點自我介紹時間要簡短,愈短愈好。你問我「先生怎麼稱呼?」「我叫金振坤」「您在什麼地方高就」「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你就直截了當,說了就算了,不要在那兒連篇累牘地大說廢話。一般自我介紹半分鍾以內就完全可以結束了,訓練有素。

第三條要注意,內容要全面。自我介紹一般的內容要四個要素:單位、部門、職務、姓名。比如我,比如正規場合我要介紹,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的教授,我叫金振坤。單位、部門、職務、姓名,一口氣全出來,別擠牙膏。「先生在哪兒高就?」「混」「什麼單位?」「一個破單位」「到底什麼單位?」「不值得一提的一個單位」。他也夠不值得一提了,提都提不起來。要訓練有素,一氣呵成。

最後第四個點要注意,倘若你的單位和部門頭銜較長的話,這個名字較長的話,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介紹的時候使用全稱,第二次才可以改簡稱。你別小看這里,你比如我在這里要給你講個詞,簡稱「南航」。恐怕大多數人就會想到南方航空公司,其實還有一個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所以在國際交往中,用字母來做簡稱,或者以中文來做簡稱,一定要注意,先講全稱,再搞簡稱,否則很麻煩,南轅北轍。這是關於自我介紹。

第二個方面我想介紹,就是介紹別人。介紹別人有兩個點是比較重要的:第一個點誰當介紹人?比如社交場合的慣例,介紹人一般應該是女主人。那麼在國際交往中,介紹人是誰呢?國際交往中介紹人一般是三種人。第一種人我們稱為專業對口人員。比如我請一個外國教授來給我們學生辦講座,那我就有義務把他跟校領導之間做介紹,我把他請來的,我倆對口,專業對口人士。第二是什麼呢?第二就是公關禮賓人員。外事辦公室的同志,辦公室的主任或者秘書,或者專門委託的接待陪同人員,各地的接待辦公室的同志,他是搞接待的。第三如果來了貴賓的話,禮儀上講身份對等,要講對等,就是我們在場的這些人里職務最高的。那麼這個是關於介紹。

那我下面再講一講國際交往中名片的使用問題。在國際交往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詞是國際交往中,不是學生,關於名片使用講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一個沒有名片的人,將被視為沒有社會地位的人。換而言之,國際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懷疑你是真是假,有沒有地位可言。第二句話,一個不隨身攜帶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別人的人。名片不僅要有,而且要帶著。說實在話,在外國的企業公司,員工這個名片放在什麼地方都有講究,一般放在專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裝上衣口袋裡,或者放在什麼什麼地方,不能亂放。比如白領的話,女孩子出去的話,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個部位放著呢,一伸手拿出來。我也見過有同志這方面稍遜一籌。我有一次跟女孩子交換名片,我把名片遞給她,「金教授我給你拿名片」,把包馬上拉開了。包也是個好包,很名貴,但是找不著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話梅,接著發現一包瓜子,最後拉出半隻襪子,然後告訴我,忘帶了。

那麼我下面講一講名片使用的幾個重要的禮儀。第一,名片製作上在國際交往中,講三個不準。第一個不準:名片不隨意塗改。我們經常有的同志,你要說好聽的,他節約了,電話改號了,神州行變成動感地帶了,就劃掉再寫;電話升位了,010改成020,或者什麼什麼的,到外地去了,這種事常有。但是在國際交往中,強調名片譬如臉面,臉面是不改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則會貽笑大方。第二不提供私宅電話。剛才講了,涉外禮儀和我國傳統禮儀的一大區別,涉外禮儀是講究保護個人隱私,有教養、有身份的人不向別人索取電話號碼、私宅電話諸如此類。那麼在國際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講公私有別,我因公跟你打交道的話,我給你的電話就是辦公室的電話,手機號碼不給你,私宅電話更不給你。我們國內同志有些人沒這個感覺,那天一個外國朋友給我們一個同志一張名片,這上面沒有私宅電話,我們那位就問,家裡有電話嗎?那位裝聽不懂。你家都沒裝電話,是不是很貴?互動出現問題。

第三個點你要注意製作名片的話,一般不提供兩個以上的頭銜。名片上不出現兩個以上的頭銜,他講「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倘若一個名片上給的頭銜越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專、蒙人之嫌,所以很多外國客人,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身上會有好幾種名片,他是對不同的交往對象,強調自己不同身份的時候,使用的不同名片,這個要說一下。

第二個點關於名片我想講講索取名片的問題。一般索要名片有這么幾個點你要注意。第一個點盡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為名片交換有一個講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遞給地位高的人,所以你要去索取名片的話,是不馬上就出現地位方面的落差了?你說是不是?

那麼第二個點你要注意,索要名片也最好不要採取直白的表達。那天一個同志就問我了,你有片子嗎?這個話有點糙。我們比較恰到好處地交換名片的方法大概有這么幾個:

第一種我們稱為交易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交換的方法,交易法,「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要史密斯先生名片,我把名片遞給他了,「史密斯先生這是我的名片」,他無論如何他要回我一張,他不至於告訴我「收到」。當然,你在國際交往中,有的人會有一些落差,有的人地位高的、身份高的,他明哲保身,你把名片遞給他,他跟你說聲謝謝,他沒下文了。這種情況存在,你要擔心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是跟對方有較大落差的時候,你不妨採用第二個辦法,我們稱為激將法。「尊敬的威廉斯董事長,很高興認識你,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您交換一下名片?」這話跟他說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換一下名片,他不想給你也得給你,他不至於告訴你,不換,就是不換。還可以採用第三個方式,我們稱為聯絡法。「史瑪爾小姐我認識你非常高興,以後到聯邦德國來希望還能夠見到你,不知道以後怎麼跟你聯絡比較方便?」以後如何跟你聯絡比較方便,這就是聯絡法,那就是暗示她,怎麼才能找到你?她一般會給,她不給,她也有恰到好處的退路,我跟你聯系吧,其深刻含義就是這輩子不跟你聯系,還是講互動。

那麼名片我們還要講第三個點,就是接受別人的名片的注意事項。有來有往,接受名片的第一點要注意,就是要回敬對方,「來而不往非禮也」,你拿到人家名片一定要回。當然這個在我國就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相當數量的同志,大概是沒有名片的,特別是做內勤的同志,沒有。這個在國際交往中,比較正規的場合,即便沒有一般也不說,採用委婉的表達,「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沒有帶」。沒有帶或者用完了,其實是兩種可能。第一對方不願意給你,地位高,或者對你有猜忌之心,不知道你是誰。第二沒有。那你給人家退路下,「沒關系改日再補」。不要給他拆穿,「沒有就是沒有,少來這套。」那也不合適,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你要注意,那是更重要的一個點,接過名片一定要看,是否對人家尊重,是否待人友善,那這個點很重要的。接過名片一定要看,通讀一遍,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為什麼要看?看是對對方表示重視,看是要了解對方的確切身份。但是很遺憾,我們有人不看,不看有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我有一天到一個單位去講學去了,我給那個主持活動的同志遞了一張名片,那位你也不知道他看了沒看,我人民大學金教授,他這么介紹的:「各位非常高興地向你們介紹北大的高教授」。我趕快就找,我以為還有位老高,沒有啊,就我一個。你把調到北大還說得過去,是吧?說實話咱兩學校也是勢均力敵,誰也不比誰差哪裡去。但是你幹嘛讓我姓高?我姓金,你讓我改姓對不起俺爹呀。你把人家的名字和姓氏搞錯了,顯而易見怠慢對方這不可以的,所以在這點要注意。

5. 中國歷史上姓金的名人有哪些

1.金日磾(jin mì dī),字翁叔,是駐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漢武帝因獲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賜其姓為金。後元二年,漢武帝病重,托霍光與金日磾輔佐太子劉弗陵,並遺詔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後,他擔起了輔佐少主的重任,鞠躬盡瘁,死後被封為敬侯,陪葬茂陵。

金日磾在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孫後代因忠孝顯名,七世不衰,歷130多年,為鞏固西漢政權,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6. 請問一位講公共關系的姓金的教授叫什麼

金正昆
著名國際禮儀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金正昆教授

7. 誰知道有一位講公共關系的姓金的教授叫什麼

金正昆教授——中國國際禮儀第一人
金教授乃知名禮儀與公關專家,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與公共關系研究。現為多部門禮儀顧問,北京禮儀學院顧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
工作經歷:1989年任教於人大國際政治教研室;1995年任教於人大國際政治系國際傳播教研室;1998年任人大國際政治系外交學教研室副主任;2000年任人大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2001年兼任人大國際關系學院禮儀與公關中心主任。
科研成果:個人專著11本《外交學》、《現代外交學概論》、《外事禮儀》、《涉外禮儀教程》、《政務禮儀教程》、《商務禮儀教程》、《社交禮儀教程》、《服務禮儀教程》、《國家公務員禮儀教程》、《企業家禮儀》、《大學生禮儀》;主編8部《文官禮儀》《涉外交際禮儀》、《現代禮儀叢書》(四冊)、《國家公務員禮儀》、《基層公務員禮儀修養》;論文與文章近百篇。個人正式發表380萬字。在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的禮儀節目中多次擔任主持人或嘉賓。

8. 百家講壇里姓金的教授

金正昆教授,1959年11月6日出生,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泉府村人,滿族,愛新專覺羅氏,知名禮屬儀與公共關系專家,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共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與公共關系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外交學》、《現代外交學概論》等。

熱點內容
看書大學生 發布:2025-09-11 21:58:40 瀏覽:975
大學生指望 發布:2025-09-11 21:58:28 瀏覽:587
大學生常見的人格障礙 發布:2025-09-11 21:43:07 瀏覽:717
復旦大學張世信教授 發布:2025-09-11 21:39:44 瀏覽:232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庄教授 發布:2025-09-11 21:17:56 瀏覽:748
在寧大學生 發布:2025-09-11 21:00:45 瀏覽:609
北京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發布:2025-09-11 20:49:27 瀏覽:116
大學生上牌 發布:2025-09-11 20:48:32 瀏覽:293
大學生股票大賽 發布:2025-09-11 20:41:37 瀏覽:340
大學生代理吧 發布:2025-09-11 20:11:06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