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揚州大學教授教師培訓

揚州大學教授教師培訓

發布時間: 2021-02-28 05:30:02

1. 為什麼揚州大學這個破學校的老師素質這么差!!!

知道學校的差距,就好好選擇吧。

2. 畢業後想去揚州大學任教或工作,不知道在揚大做老師要達到什麼水平

最好的方法是去學校問問招不招人,招什麼樣的人。

我們學校是專科,招聘老師都是至少是研究生。

3. 徐州師范大學與揚州大學哪個較好

毫無疑問,揚州大學好啊!
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全國率先進行合並辦學的高校,1992年由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等6所高校合並組建而成。揚州大學的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建的通州師范學校和通海農學堂(後成為南通學院的一部分)。原江蘇農學院和揚州師范學院便是在南通學院農科和通州師范學校文史科的根基上發展起來的。參與合並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50年以上的獨立辦學歷史。
揚州大學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齊全。全校現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900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5300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16000人。現設有文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法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師范學院)、新聞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體育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農學院、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獸醫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醫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旅遊烹飪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和公有民辦的廣陵學院等27個學院,94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學科門類。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0個省品牌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專業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被列入國家級實驗區,8個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4門國家精品課程。
學校師資結構合理,綜合實力較強。全校現有教職工4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050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1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97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9人,博、碩士生導師800多人。作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現有博士後流動站5個、博士點32個、碩士點133個、博士專業學位1種、碩士專業學位6種;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部、省級重點學科11個,部、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9個, 部、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3個,省級研究院1個,科學研究機構81個,教學實驗中心37個。學校目前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多項,全校年科技經費1.3億多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連續位居全國高校前40名、江蘇高校前列。「九五」以來,共有300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與我校共同完成的「轉基因山羊體細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評為1999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之首,由我校參與完成的「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工作被評為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頭條新聞,我校教師主持的一項成果榮獲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以來有2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科技開發與成果推廣成績同樣喜人,學校的「農科教結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蘇北基地為中心,輻射蘇中、蘇南的格局,在服務「三農」方面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對外交流活躍。校園佔地面積43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122多萬平方米;8個校區位於市區中部,首尾相連。全校固定資產總值18.12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57億元,圖書館藏書325萬冊。擁有實驗工廠、實驗農牧場、動物醫院、附屬中學等一批教學、科研、實習基地以及設備完善的臨床醫學院。學校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與10多個國家(地區)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包括接受政府獎學金外國留學生)和招收港、澳、台學生的資格。

徐州師范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市,是江蘇省蘇北地區辦學歷史最長、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屬師范大學。其前身是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始建於無錫市的江蘇師范專科學校。為了支持蘇北地區的教育發展,優化全省的高等教育布局結構,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與當時的徐州師專合並,成立徐州師范學院。1959年起招收本科生。60年代初期,在全國高校整頓和布局調整時,周恩來總理指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從此,我校紮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人才培養的服務面輻射到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徐州師范大學。

學校現有雲龍、泉山、奎園、賈汪4個校區。校園佔地2200畝,校舍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61.7萬冊。學校設有文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法律政治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城市與環境學院、體育學院、音樂系、美術系、信息傳播學院、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育學系、工學院、公有民辦二級學院科文學院等18個院系,52個本科專業,包括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等9大學科門類。現有19個碩士點,分別屬於文學、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歷史學、哲學等6個學科門類。至2002年底,全日制在校生19368人,函授、夜大、成人教育學生9200餘人,是江蘇省規模較大、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高校之一。

徐州師范大學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學校的發展史上,有著名的漢語言文字學家廖序東教授,歷史學家臧雲浦教授,地理學家羅其湘教授,教育家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戲劇家、中國古代文學史家王進珊教授,詩人、中國現代文學家吳奔星教授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在2217名現任教職工中,專任教師1060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特聘教授5人,正高級職稱111人,副高級職稱320人,博士和在讀博士生144人,碩士和在讀碩士生323人。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教師100多人,40餘名青年教師是省政府「333工程」和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培養人選。

學校堅持人才培養為本,注重創新教育和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江蘇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師范生素質教育基地、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和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有一批學生在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和文體競賽中獲得大獎;徐州師大大學生辯論隊在江蘇省大學生辯論賽中兩次奪冠;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無雨的日子》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視作品大賽最高獎——理想杯。1994年至今,學校連續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表彰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學校」。自1988年以來,已連續七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單位」,2001年被授予「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光榮稱號。建校近50年來,已向國家輸送了各類建設人才6萬余名,很多畢業生成為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和工作骨幹,全國各地以及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許多國家都活躍著徐州師大校友們的身影。
近年來,學校科研工作成績斐然。學校有20個科學研究機構,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2個校級重點實驗室。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成果豐碩,僅「九五」期間,學校即主持21項國家級項目,24項重大橫向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4300多篇,出版著作近百部,獲得省級以上獎勵31項,一些優秀成果在國內領先並達到國際水平,在全國100多所高師院校中科研論文排名為第17位。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美國、日本、白俄羅斯、烏茲別克等國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系。是全國首批200所「有資格接受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之一,來自加拿大、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的30多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在新的世紀,徐州師大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奮發有為,銳意創新,向著綜合性教學科研型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4. 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師資隊伍

學校有一支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都較強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版教師達15%以上,中級職稱的權佔35%以上,有工程碩士1人,研究生2人,在職研究生2人,教學人員本科以上學歷達90%以上。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70%以上是「雙師型」教師。此外學校還聘請了其他高校的教授及科研所、企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部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任務,已具有一支專業、職稱、學歷、年齡結構較為合理、整體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有力地保證了高質量教學和技能培訓。
學校注重開展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加強信息互通,進一步擴展了教師的知識面。學校尤其重視對年輕教師的培養,與揚州大學教育技術學院簽訂了對年輕教師的培訓協議,聘請揚大的資深教授對學校年輕教師的教學和說課進行評課、指導,並舉辦專題講座,有計劃安排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培訓和國外學習與交流,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實習和調研。近幾年,該校教師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多人多次主編、主審、參編正式出版的全國高職、中職專業教材。

5. 揚州大學的教師待遇怎麼樣

揚州大學的強項專業是揚大農學院的生命科學和畜牧獸醫類學科~~

揚大農學院是全國農業學中排名前3甲的學科專業~~在省內更是屬一屬二的.

普通學科教師的待遇是2500多一個月(碩士學歷),有住房補貼公積金,博士是4000以上(不包括科研津貼),直接分配住房.

總之,待遇在揚州來說,算是中等偏上的待遇.

6. 揚州大學講師一年收入多少

博士畢業,07年被作為高層人才引進揚大X學院工作,本以為可以找一個安穩的角落,研究學問,教書育人。大半年下來,才發現:一切皆是夢幻.
而一切的根源,只在於收入連民工也不如!
說出來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博士,被引進的博士,職稱講師。在揚大,只能拿到區區不到3萬的年薪!(現在一個民工,建築民工,一天工為90-100元)
揚大很大,揚大很強,揚大很多老師,揚大的教師收入分配很不公平!
學院收入差別巨大:
揚大28個學院,除了檔案工資外,其餘創收除上繳學校部分外,各學院統籌(分配),這就導致某些應用專業的學院創收收入巨大,而某些基礎科學研究的學院(如物理、生物技術、數學、社發等學院)幾乎沒有創收。
好的學院(如建工、管理、經濟等學院)的老師年終獎能發幾萬,平時收入每月也能4、5千以上,而低等的基礎研究的學院沒有年終獎(事業單位的另類),平時收入就靠檔案工資。
而同比揚州落後的蘇北地區的鹽師,鹽工等學院,是全學校統籌。各學科老師收入差距不大。
有人說,基礎研究不能賺錢,所以活該受窮。那乾脆揚大取消全部的基礎學科,成為揚州第二職業大學算了!
一個好收入的學院的普通輔導員的年終收入也遠高於一個差收入學院的教授!這樣的收入分配難道正常嗎?這樣的收入分配能體現知識的價值嗎?!
揚大同等職稱教師收入差距(僅算學院發的這部分)已經在十倍以上!這不是胡說八道,而是事實!

揚州,聯合國人居獎城市,房價高、物價高。憑借區區每月2000元多點的收入,在揚州如何生活?如何買房?如何娶妻生子?!
作為一個教師,我的要求並不高,我只想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與同學比,我的學歷最高,但收入最低。花費那麼多年讀書,耗費人生最精彩的年華,換來的卻是這樣的收入,如何贍養雙親,如何能安心於課桌?!
我的身邊很多請學院的年輕老師,他們有的在堅持,有的咬牙離開,這些年輕老師是揚大的財富,是揚大的根本啊!可是有誰能忍得住這種收入與付出的不平等呢?!
是的,有人說,2000是高工資了,但是當你花費大量時間與心血讀完博士,又在高強度的科研與教學壓力下掙扎的時候,你還能覺得這樣的收入很公平嗎?
我們比不起壟斷國企的普通工人收入;比不起大醫院的普通護士;比不起學校門口修鞋攤的老爺爺,我們所擁有的知識與能力既然不能在這里體現,就只能選擇離開。
年輕老師收入低的問題不是揚大一所高校的問題,但是稍微調整一些收入分配,讓基礎學院的老師能得到一些補貼,使收入差距不那麼大,應該是不難做到的。但是,有誰為我們說話呢?!

7. 揚州大學引進教授有哪些優惠政策

你好,沒復有,舉手之勞,煩制請採納,謝謝!
揚州大學人才待遇:
海外優秀博士提供購房補貼20萬,安家費5萬,無專業技術職務者,可聘為校內副教授,聘期兩年;提供周轉房一套或單間宿舍。如房源緊缺,提供三年租房補貼,每月1000元;
學科和專業建設緊缺的博士提供購房補貼12萬,安家費2萬,無專業技術職務者,可聘為校內副教授,聘期兩年;提供單間宿舍或提供三年租房補貼,每月600元;
博士提供購房補貼5萬,提供單間宿舍或三年租房補貼,每月600元。

8. 揚大老師的待遇怎麼樣

博士畢業,07年被作為高層人才引進揚大X學院工作,本以為可以找一個安穩的角落,研究學問,教書育人。大半年下來,才發現:一切皆是夢幻.
而一切的根源,只在於收入連民工也不如!
說出來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博士,被引進的博士,職稱講師。在揚大,只能拿到區區不到3萬的年薪!(現在一個民工,建築民工,一天工為90-100元)
揚大很大,揚大很強,揚大很多老師,揚大的教師收入分配很不公平!
學院收入差別巨大:
揚大28個學院,除了檔案工資外,其餘創收除上繳學校部分外,各學院統籌(分配),這就導致某些應用專業的學院創收收入巨大,而某些基礎科學研究的學院(如物理、生物技術、數學、社發等學院)幾乎沒有創收。
好的學院(如建工、管理、經濟等學院)的老師年終獎能發幾萬,平時收入每月也能4、5千以上,而低等的基礎研究的學院沒有年終獎(事業單位的另類),平時收入就靠檔案工資。
而同比揚州落後的蘇北地區的鹽師,鹽工等學院,是全學校統籌。各學科老師收入差距不大。
有人說,基礎研究不能賺錢,所以活該受窮。那乾脆揚大取消全部的基礎學科,成為揚州第二職業大學算了!
一個好收入的學院的普通輔導員的年終收入也遠高於一個差收入學院的教授!這樣的收入分配難道正常嗎?這樣的收入分配能體現知識的價值嗎?!
揚大同等職稱教師收入差距(僅算學院發的這部分)已經在十倍以上!這不是胡說八道,而是事實!

揚州,聯合國人居獎城市,房價高、物價高。憑借區區每月2000元多點的收入,在揚州如何生活?如何買房?如何娶妻生子?!
作為一個教師,我的要求並不高,我只想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與同學比,我的學歷最高,但收入最低。花費那麼多年讀書,耗費人生最精彩的年華,換來的卻是這樣的收入,如何贍養雙親,如何能安心於課桌?!
我的身邊很多請學院的年輕老師,他們有的在堅持,有的咬牙離開,這些年輕老師是揚大的財富,是揚大的根本啊!可是有誰能忍得住這種收入與付出的不平等呢?!
是的,有人說,2000是高工資了,但是當你花費大量時間與心血讀完博士,又在高強度的科研與教學壓力下掙扎的時候,你還能覺得這樣的收入很公平嗎?
我們比不起壟斷國企的普通工人收入;比不起大的普通護士;比不起學校門口修鞋攤的老爺爺,我們所擁有的知識與能力既然不能在這里體現,就只能選擇離開。
年輕老師收入低的問題不是揚大一所高校的問題,但是稍微調整一些收入分配,讓基礎學院的老師能得到一些補貼,使收入差距不那麼大,應該是不難做到的。但是,有誰為我們說話呢?!

熱點內容
西南政法大學厲害的教授 發布:2025-09-12 03:02:58 瀏覽:290
向大學教授要推薦信怎麼寫 發布:2025-09-12 03:02:56 瀏覽:723
山東省大學心理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2 02:59:16 瀏覽:97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成績查詢 發布:2025-09-12 02:42:27 瀏覽:753
大學生活好嗎 發布:2025-09-12 02:40:47 瀏覽:785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考研 發布:2025-09-12 02:40:03 瀏覽:246
大學生購買力 發布:2025-09-12 02:36:19 瀏覽:95
大學教授王攀 發布:2025-09-12 02:34:54 瀏覽:844
研究生可以不幫導師幹活嗎 發布:2025-09-12 02:34:10 瀏覽:645
南開大學統計學侯教授 發布:2025-09-12 02:33:27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