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

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

發布時間: 2021-02-28 11:40:12

『壹』 人體胚胎的研究進展

2015年4月,中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成功修改人類胚胎的DNA,這在國內獲得不少科學家的支持,但卻在西方引起爭議。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和他的同事,利用最新科技「切開」一個基因,該基因主要與地中海貧血症有關。在中國南方,地中海貧血症是兒童中最常見、但有時可能致命的血液異常。
但這一研究在科學界引發了一些批評。有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的論文最初是投給《自然》與《科學》期刊的,但由於道德問題,論文被期刊拒絕。論文的作者們在另一本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中發文表示,他們明白圍繞有關研究的道德爭議。
他們表示,研究使用的是醫院丟棄的有問題的胚胎,也就是接受了數個精子的卵子,而這些胚胎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都已經被廣泛使用了數十年,因為它們不會成功孕育出嬰兒。
英國生物學家Edward Lanphier向《自然》雜志表達了他的批評。他說,我們要暫停這一研究,並確保我們就前進的方向進行廣泛的討論。目前黃軍就未能被聯繫上就事件置評,但他的研究在國內贏得了不少生物學家的支持。清華大學生物學教授陳國強表示,有關批評所提出的要求過於武斷。
黃軍就的團隊用了86個廢棄胚胎做實驗,並發現,DNA編輯只在其中28個胚胎中成功,也就是成功率大約30%。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值得警惕的問題。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名為CRISPR,經常找錯目標基因,在之後的處理環節中,就會發現胚胎中有一些變異。黃軍就和他的團隊在他們的論文中指出,要小心使用這種技術。

『貳』 基因編輯技術會用來改良人類嗎

基因編輯技術會用來改良人類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范勇團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用基因編輯技術製造出一個能對艾滋病毒免疫的人類胚胎。艾滋病毒要人體內存活、繁衍,需要跟人體免疫細胞表面上的一種蛋白質結合,進入免疫細胞。有極少數人這個蛋白質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艾滋病毒沒法進入免疫細胞,這些人天生就對艾滋病毒免疫。范勇團隊用一種稱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里頭的基因組進行改造,人為讓該蛋白質基因發生突變,理論上這樣產生的胚胎細胞將會對艾滋病毒具有免疫力。

這是史上第二例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細胞。第一例也是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那是在去年,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團隊用該技術修改了人類胚胎細胞中與β型地中海貧血症有關的基因。發表這兩篇論文的學術期刊都沒有什麼影響力,然而它們都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稱得上是一年來中國生物醫學領域在國際上最著名的成果,比國內那些動不動就號稱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著名多了。

然而它們之所以著名,並非因為它們有多高的學術價值。它們的意義只是證明了CRISPR/Cas9這種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用來改造人類胚胎細胞。但是這是我們預料中的。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是近年來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大熱門,此前已被其他實驗室用於修改其他動物細胞的基因,包括猴子胚胎細胞的基因,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也能被改造一點也不意外。它們之所以引起關注,就在於竟然「敢於」也改造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這在國外、特別是在西方國家,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甚至可以說是禁忌的課題。在黃軍就團隊的論文發表後,國際上甚至還專門開了一次會議,討論基因編輯技術涉及的倫理問題,要求暫停用它來改造人類胚胎,禁止用於輔助生殖。

『叄』 世界驚了,中國怎麼修改人類胚胎DNA的

世界驚了,中國怎麼修改人類胚胎DNA的
2015年4月,中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成功修改人類胚胎的DNA,這在國內獲得不少科學家的支持,但卻在西方引起爭議。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和他的同事,利用最新科技「切開」一個基因,該基因主要與地中海貧血症有關。在中國南方,地中海貧血症是兒童中最常見、但有時可能致命的血液異常。
但這一研究在科學界引發了一些批評。有關首次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的論文最初是投給《自然》與《科學》期刊的,但由於道德問題,論文被期刊拒絕。論文的作者們在另一本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中發文表示,他們明白圍繞有關研究的道德爭議。
他們表示,研究使用的是醫院丟棄的有問題的胚胎,也就是接受了數個精子的卵子,而這些胚胎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都已經被廣泛使用了數十年,因為它們不會成功孕育出嬰兒。
英國生物學家Edward Lanphier向《自然》雜志表達了他的批評。他說,我們要暫停這一研究,並確保我們就前進的方向進行廣泛的討論。目前黃軍就未能被聯繫上就事件置評,但他的研究在國內贏得了不少生物學家的支持。清華大學生物學教授陳國強表示,有關批評所提出的要求過於武斷。
黃軍就的團隊用了86個廢棄胚胎做實驗,並發現,DNA編輯只在其中28個胚胎中成功,也就是成功率大約30%。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值得警惕的問題。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名為CRISPR,經常找錯目標基因,在之後的處理環節中,就會發現胚胎中有一些變異。黃軍就和他的團隊在他們的論文中指出,要小心使用這種技術。

『肆』 如何看待中國科學家基因編輯人類胚胎引起的爭議

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等,利用最新的基因編程技術CRISPR/Cas9修改了 珠蛋白基因版,該基因突變權會導致地中海貧血。顯然這一技術是希望對這一突變基因進行修改,目的是實現對地中海貧血這一遺傳病的基因治療。
這一技術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對存在遺傳缺陷的胎兒進行基因修改治療,以避免這種患者出生後發生遺傳病。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這種研究已經突破了倫理學底線。
今年3月在《自然》雜志上就有學者提出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修改存在風險,如雄性生殖修改就存在無法預料的風險。科學家還表示,對人類胚胎的研究不進行嚴格限制可能會導致不安全和不符合倫理地使用。

『伍』 人類胚胎基因改造實現了嗎

實現了部分。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中山大學的科學家承認,他們已經成功實現了首次人類胚胎基因改造。
不過,對於這項成就,科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因為這項技術有可能被父母錯誤使用,以人為選擇他們希望傳給後代的基因。有的科學家則認為這項技術可以消除致命家族遺傳病,比如囊胞性纖維症和某些癌症。
據英國《自然》雜志的報道,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在《蛋白質與細胞》雜志上發表了相關論文。根據發表的論文,研究的領導人黃軍就副教授為了降低人們的擔憂,實驗使用的都是無法孕育嬰兒的廢棄胚胎。
研究使用了一種叫做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不同於基因沉默工具和自然狀態(比如長期的陽光照射)下的基因突變,CRISPR可以直接在DNA水平上永久的「封存」某些基因片段,它可以改造確切位置的基因。
雖然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在人類胚胎應用CRISPR有極大困難。但黃軍就和他的團隊還是藉此成功編輯了引起地中海貧血症的HBB基因。地中海貧血症將導致可能致命的血液異常。實驗總共使用了86個胚胎,但只有28個胚胎的DNA編輯是成功的。因此,黃軍就這樣告訴《自然》雜志:「如果要在正常胚胎上做這些實驗,就需要接近100%的成功率。這也是我們沒有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正常胚胎的原因,我們認為它還不夠成熟。」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應用在體細胞(非生殖細胞),比如皮膚、肌肉、神經、骨頭和肝臟的細胞,以幫助科學家研究疾病。應用這種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的基因將改變精子和卵細胞的DNA,意味著這種基因變異可以遺傳。
雖然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已經立法禁止了類似黃軍就教授所進行的研究,但美國和中國沒有禁止。實際上,全球有很多科研團隊在從事人類胚胎基因改造技術的研究。
比如上海科技大學的黃行許教授,他在成功使用CRISPR改造猴子胚胎並培育出活體猴子後,就希望能夠用廢棄人類胚胎來研究基因改造。
此外,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教授也被認為在研究人類胚胎改造技術。Church團隊中的楊璐菡博士,在《技術評論》的一次近期采訪中就提出了編輯人類生殖細胞的想法。她的希望可以改造卵巢癌婦女未成熟的卵細胞:先採用CPISPR技術修正引發卵巢癌的基因錯誤,然後誘導卵細胞發育分裂。但是,她的這一想法現在還未得到實施,目前也不清楚這一想法是否得到了許可。不過,有報道認為楊璐菡博士已經參與了一個類似項目,只不過是在中國。
上個月,正當關於中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人類胚胎基因改造的流言不絕於耳的時候,很多國際知名生物學家聯合起來,號召在全球范圍內暫停對生殖細胞編輯的研究。

美國再生醫學聯盟的主席Edward Lanphier就聯合了四名同事在《自然》雜志撰文,認為這種研究會引發公眾的強烈抗議,從而傷害其它科學領域。
他們的文章這樣寫到:「很快,使用基因修改工具改造人類胚胎DNA的研究就會發表。但在我們看來,使用當前技術進行人類胚胎基因改造將對人類未來子孫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這項技術不僅危險,在倫理上也無法接受。
這種研究應該被用來做非治療性的基因編輯。
我們擔心對這種存在倫理問題的研究,公眾將提出強烈抗議,從而影響不能遺傳的基因編輯技術的美好前景。
當前我們還處在基因編輯技術的初始階段,科學家應當達成共識:不修改人類生殖細胞的DNA。」
此外,他們還擔憂這種技術將用來產生人工選擇基因的「定製家庭」。不過實際上,這種人工選擇非常困難。因為通常情況下,不僅一個基因不能提供一種特徵,而且很多基因都有多種功能。(

『陸』 中山大學的軍訓問題

中山大學自今年起利用第三學期進行新生軍訓,並不是新生入學就軍訓,回要等到大一的第三學答期利用這個小學期進行軍訓。今年2009級是在7月13日至7月30日進行軍訓,此外,軍事理論教學時數為36學時(其中復習和考試各2學時,實際授課32學時),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為公共必修課。安排教學時間8天(2010年7月4日至11日)。軍訓教官由部隊官兵和武警中山大學國防生共同擔任。希望你能明晰~!

『柒』 人類基因可以被改造嗎

人類基因可以被改造嗎?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范勇團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用基因編輯技術製造出一個能對艾滋病毒免疫的人類胚胎。艾滋病毒要人體內存活、繁衍,需要跟人體免疫細胞表面上的一種蛋白質結合,進入免疫細胞。有極少數人這個蛋白質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艾滋病毒沒法進入免疫細胞,這些人天生就對艾滋病毒免疫。范勇團隊用一種稱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里頭的基因組進行改造,人為讓該蛋白質基因發生突變,理論上這樣產生的胚胎細胞將會對艾滋病毒具有免疫力。

這是史上第二例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細胞。第一例也是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那是在去年,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團隊用該技術修改了人類胚胎細胞中與β型地中海貧血症有關的基因。發表這兩篇論文的學術期刊都沒有什麼影響力,然而它們都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稱得上是一年來中國生物醫學領域在國際上最著名的成果,比國內那些動不動就號稱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著名多了。

然而它們之所以著名,並非因為它們有多高的學術價值。它們的意義只是證明了CRISPR/Cas9這種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用來改造人類胚胎細胞。但是這是我們預料中的。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是近年來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大熱門,此前已被其他實驗室用於修改其他動物細胞的基因,包括猴子胚胎細胞的基因,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也能被改造一點也不意外。它們之所以引起關注,就在於竟然「敢於」也改造人類胚胎細胞的基因,這在國外、特別是在西方國家,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甚至可以說是禁忌的課題。在黃軍就團隊的論文發表後,國際上甚至還專門開了一次會議,討論基因編輯技術涉及的倫理問題,要求暫停用它來改造人類胚胎,禁止用於輔助生殖。

黃軍就、范勇都不是要藉此來造人。他們使用的實驗材料都是被醫院在做體外受精治療時廢棄的有缺陷的胚胎細胞,而且實驗一完成就將其摧毀。目前基因編輯技術的成功率還比較低,如果貿然就用於生殖有倫理的問題:如果讓其發育成人,那些實驗失敗的嬰兒要怎麼處理?僅僅這個問題就可以禁止將它用於輔助生殖。但是這種技術上的反對理由隨著技術的完善就會不再成立。如果將來有一天,其成功率達到100%,還有什麼理由能夠禁止它的應用呢?在很多國家,對人類胚胎細胞進行遺傳改造被視為違背倫理的禁區。這種禁忌有猶太-基督教宗教信仰的背景,認為人不應該扮演上帝,甚至認為各種輔助生殖技術、連同避孕都應該禁止。也有人受到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影響,擔心人類會因此進入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後代的「美麗新世界」。這種宗教或科幻的理由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並無說服力。為什麼改造人的基因就是在扮演上帝?為什麼人就不能扮演上帝?為什麼能隨心所欲地改造後代不是好事一樁?假如你能讓你的寶寶天生就對各種疾病具有免疫力,沒有遺傳缺陷,更健康,更聰明,更漂亮,有什麼不好嗎?對這些問題見仁見智,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並無統一的標准答案。

自古以來,不管是在哪個社會,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健康、聰明、漂亮。諷刺的是,與人類生殖有關的技術進步,甚至僅僅是與生殖沾邊,也都伴隨著巨大的爭議,避孕技術、體外受精技術、克隆技術、幹細胞技術,莫不如此。這些爭議終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散,什麼都無法阻止父母對「完美寶寶」的追求。當體外受精技術剛剛誕生的時候,同樣引起軒然大波,這種技術產生的嬰兒甚至被蔑稱為「試管嬰兒」。然而現在它已經成為了常規技術,再也沒有人為此大驚小怪了。當黃軍就團隊的結果出來的時候,引起的爭議比范勇團隊大多了,包括國內一些科學家和人文學者都紛紛譴責。范勇團隊的結果再出來,反響就相對比較小。英國、瑞典也都有實驗室獲得批准要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類胚胎的發育,他們准備使用的甚至是正常的人類胚胎細胞。

『捌』 《藍瞳》:改造人類基因,世界將會怎樣

幾年前,國外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改造技術,國內也有廣泛應用,但國內外都只限使用於動植物(無論體細胞還是性細胞)或人類的體細胞。限於倫理問題以及一些國家的法律明文禁止,一直無人改造人類性細胞的基因。

這一狀況,於4月18日被我國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及其合作者打破。他們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改造人類性細胞基因後獲得早期胚胎。一石激起千層浪,該研究引發的擔憂近日不斷發酵。

這一技術進展為何會引發巨大的倫理爭議?基因技術一旦應用於性細胞,不僅可能出現基因的「私人定製」,而且可以影響很多代,甚至人類進化。《賽先生》將對此刊發多篇文章,歡迎不同意見投稿。在今天刊發的首篇文章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承志認為,這一技術進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引起的後果可能無法預料。


王承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4月18日,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帶領的研究組在Protein & Cell雜志發表論文,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的研究進展。在這項研究中,該研究小組對人三原核受精卵中的HBB基因(編碼紅細胞珠蛋白)進行了改造。一石激起千層浪,國際科學界對該研究做出了迅速而態度迥異的反應,該研究引發的倫理擔憂也在不斷發酵。

遺傳病:無盡的缺陷

在黃軍就課題組發表的論文中,他們改造了受精卵中編碼珠蛋白的HBB基因,該基因的突變會導致一種常見的遺傳疾病——β地中海貧血。

這種疾病可導致嚴重貧血、發育不良、骨骼改變,甚至引起新生兒死亡。而類似的遺傳疾病還有很多,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性遺傳。這些疾病一代又一代地折磨著整個家族,就像他們的祖先中了某種不可解的詛咒。

20世紀之前,人們對這些疾病的認識還非常膚淺,幾乎毫無對策。讓其雪上加霜的是,近親結婚的風氣在古代的東西方都非常盛行。16世紀,顯赫一時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人查爾斯二世,因其家族長期近親結婚而身患多種遺傳疾病,特別是因生理缺陷而沒有子嗣,進而最終導致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迅速衰落。中國古代的近親結婚也時常發生,比較著名的例子是漢武帝和其皇後陳阿嬌是表親。

顯而易見,近親結婚導致遺傳缺陷基因在家族中不斷繼承並累積,而不同遺傳背景的人通婚則會不斷「稀釋」遺傳缺陷基因。但即使父母雙方只有一個人的一條染色體含有某遺傳缺陷基因,其後代繼承該基因的可能性依然高達二分之一。顯然,如果要在一個家族中徹底杜絕一種遺傳病,就必須保證出生的所有嬰兒都不攜帶患病基因,而生理條件下體內受精過程是隨機的。

2014年,北京大學喬傑、謝曉亮和湯富酬研究組合作,利用極體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幫助一對患有遺傳病的夫婦,體外選擇了不含有致病基因和已知突變的胚胎,從而讓他們的寶寶完全擺脫了「家族魔咒」。這是遺傳病學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讓人類第一次在個體水平上終結了其家族的致病基因。

這項工作與黃軍就團隊的工作的區別,在於這只是一個人工選擇受精胚胎的過程,並不觸及人為改造胚胎基因的倫理紅線。而這根紅線,卻不啻人類與「造物主」的分隔線。越過它,人類就可能進入改造自身物種的另一個世界。

基因改造:「上帝」之手

人類對於自身從哪裡來,以及自身為何是人類這種問題的思考大概從未停止過,因為不同的文化中都能找到一個相似的故事:一位(或多位)具有超能力的「神」創造出了所有的物種,包括人。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神話故事中還能找到另外一些相似的故事,比如都有一些「神」能夠改造現有的物種,如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將美杜莎的長發改造成毒蛇,日本神話中甚至有邪鬼蠱惑一位男人種下其愛人頭顱而得到人面樹的傳說。可見,人類的想像力已經可以跨界改造生物了。

事實上,人類對於改造物種的渴求一直存在並不斷實踐著。今天,和人類關系密切的動植物,從辦公室中的盆栽到家裡養的寵物,再到作為食物的各種畜牧動物,幾乎都是人類通過各種育種方法改造(主要是通過雜交)而來,而這一切背後的原理直到上個世紀才被人類認識。

今天,關於生物性狀兩個最基本的知識幾乎已變為常識:一切生物的性狀都由基因決定;基因的本質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當人類窺探到了造物的奧秘以後,不可避免的事情即將發生:人類想改造自己。

人類是想改造自己的,從越來越風靡的整形醫院就能看出來,但人類從未在基因層面上改造過自己。自從「雙螺旋結構」的大門打開以後,人類對DNA的操作越來越隨心所欲。限制性內切酶、連接酶、修飾酶等工具不斷被發現和改造,科學家可以在試管中將DNA片段像樂高積木一樣任意拼接;聚合酶鏈式反應、DNA合成技術和DNA測序技術使得科學家可以閱讀並創造新的DNA序列;細胞內同源重組現象的發現使得科學家可以對細胞內的DNA進行編輯:首先是原核生物如大腸桿菌,隨後低等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也被攻克,然後果蠅、斑馬魚、老鼠等一系列模式生物也都被科學家逐一「拿下」。

2013年,CRISPR-Cas9技術的問世,使得基因改造成為一項成本極其低廉,操作極其簡單的事情,任何一個有基本分子生物學背景的學生都能在很短時間內學會並操作。至此,「上帝之手」彷彿已經掌握在人類手中:我們有能力改造人體細胞內的基因,甚至改變胚胎的基因而得到我們想要的個體。

配合美好的想像,技術可以讓一切聽上去都美好起來。科學界對於基因改造(業內人士稱為基因編輯)技術也開始狂熱起來,好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科學家成功清除了艾滋病毒潛伏的細胞模型中的病毒DNA、科學家成功敲除了癌症細胞的致癌基因、科學家成功在人類幹細胞中修改了遺傳缺陷……科學家好像已經無所不能,只差將最後那扇門輕輕推開。

變種人:潘多拉魔盒?

電影《X戰警》想像了由於基因進化人類出現了各種變種人,而變種人與普通人的沖突將世界帶入各種災難之中。基因編輯技術的成熟,使得基因可以人為被「進化」,從而可能讓某些電影中的假想情節變為事實。

試想,如果人類胚胎基因可以被任意編輯,那麼首先多種遺傳疾病將可以被徹底根除,但人類並不會滿足於此,因為人類還希望獲得「更好」的基因。比如有些父母可能會希望孩子擁有「更聰明」「更健康」「更漂亮」等等的基因。基因技術一旦應用於胚胎,就可能出現基因的「私人定製」。正如整容技術最初在醫學上,只是用於修復由於疾病或創傷造成的嚴重缺陷或畸形,而後不可避免地成為自我「定製」的途徑。類似韓國選美賽中千篇一律的美貌面孔這種情形,誰知道會不會在基因層面再現?

如果基因改造僅僅是停留在人為選擇甚至創造「更好」的基因來傳給後代,世界也只是多些同質化的個體罷了。但倘若這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引起的後果可能是無法預料的。

我們不能忘記,人類總有一些瘋狂者,當他們掌握了某些資源後便會將人性踩在腳下。「二戰」期間希特勒在對他的部下訓話時說:「我們對於億萬愚蠢可笑的斯拉夫人,要採取這樣的辦法:把他們之中最優秀的按照我們的要求加以改造,而把其餘的人隔離在他們自己的豬圈裡」。即使人類文明經過慘痛的世界大戰後進入了21世紀,極端宗教勢力依然在很多地方橫行。試想,他們中的某些人如果掌握了基因編輯技術並應用於人類,世界將會如何?

科學與倫理:人類將何去何從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有一句名言:「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不能如願,一是如願。」科學家花費了大量精力將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到如今的高度,在多少代科學家消滅人類遺傳病的願望已經看到一絲曙光的時候,人類在「天堂」的門外是推門踏入禁區,還是三思而後行?這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科學是純潔的,正如法拉第將科學比喻為初生的嬰兒。但嬰兒終將長大成人,可怕的是,一旦其長大成人,就不再聽父母的話了。它可能成為一位聖人,也可能成為惡魔。正如人類創造出財富,而如今財富也在控制著人類。科學如不能拴上倫理的紅線,便可能變成脫韁的野馬。

1996年,「多莉」克隆羊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可以開始復制高等生物;2010年,「科學狂人」克萊格·文特爾首次合成人造生物「Synthia」,標志著人類可以創造全新物種;而如今,我們正站在定向改造人類——我們自身這個物種的禁區之前,倫理從來沒有如此重要過。如今,多數國家已通過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也許現在到了我們的立法者直面這一問題的時候了。

『玖』 達安基因是否與中山大學黃軍團隊有合作

佳學基因是由國際細胞基因工程協會的著名專家團隊領銜建立的。

『拾』 人類能夠改良自己的基因嗎

人類能夠改良自己的基因
一種基因的普遍存在,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存在專「自私基因」屬那就說明,起碼在這之前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環境有利於存在這種基因的人生存、繁衍.如果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不再適合有這種基因的人生存,那這種基因有可能被慢慢淘汰掉.所以,沒必要認為改造.這是史上第二例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細胞。第一例也是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那是在去年,中山大學生物學副教授黃軍就團隊用該技術修改了人類胚胎細胞中與β型地中海貧血症有關的基因。發表這兩篇論文的學術期刊都沒有什麼影響力,然而它們都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稱得上是一年來中國生物醫學領域在國際上最著名的成果,比國內那些動不動就號稱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著名多了。

熱點內容
青海失聯女大學生遺骸被找到 發布:2025-09-12 08:57:48 瀏覽:219
大學生可以幹嘛 發布:2025-09-12 08:45:56 瀏覽:589
中南民族大學鋼琴老師 發布:2025-09-12 08:39:27 瀏覽:485
大學生政治關注 發布:2025-09-12 08:31:54 瀏覽:703
舒慧的大學生活三 發布:2025-09-12 08:28:06 瀏覽:658
博士考前聯系導師嗎 發布:2025-09-12 08:10:59 瀏覽:727
研究生導師無指導 發布:2025-09-12 07:37:03 瀏覽:150
在職研究生申請基金導師同意 發布:2025-09-12 07:37:01 瀏覽:10
首經貿研究生導師聯系方式 發布:2025-09-12 07:26:08 瀏覽:866
華南理工大學考研吧 發布:2025-09-12 07:22:39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