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西南大學農葯學教授

西南大學農葯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8 12:06:09

『壹』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農葯學屬於哪個院系

華東理工大學葯學院成立於2004年10月,由華東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合作共版建。國家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原副局長任德權教授任名譽院長,國家973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華良博士任首任院長。

『貳』 請問華南農業大學農葯學研究生出來,除了搞銷售外,進科研單位好進不啊

實話說復,科研單位研究生一抓一制大把,碩士根本不算什麼,博士、博士後都有自產。如果你想多賺點錢,還是去買葯吧。如果你真的想搞研究,想進科研單位可以考科研單位的博士,一般這種單位會要人是優先考慮自己培養的博士。

『叄』 西南大學農葯學怎麼樣

專業很好,就業很差。

『肆』 西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的科學研究

·農業部生物技術與作物品質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GhDET2和GhGA20基因在棉花纖維發育中的功能研究
·高效無公害微生物農葯的研製與中試
·利用資陽香橙鐵螯合還原酶基因(CjFRO2)提高柑桔對缺鐵的耐受性
·利用油菜素內脂合成酶基因GhDET2和GhFEI改良棉花纖維 的品質和產量
·羧基轉運蛋白BbJENI與球孢白僵菌毒力的關系
·球孢白僵菌降解昆蟲體壁水解酶基因的協同作用研究
·棉花GA20-Oxidase基因表達特性與纖維發育的關系
·棉花磷酸磷脂醯肌醇結合蛋白基因在纖維發育中的功能
·棉花纖維發育相關基因CF1的克隆與功能分析
·用DNA Shuffling技術改造殺蟲真菌分解寄主外殼的幾丁酶
·親環蛋白Bbcycl-1在球孢白僵菌致病過程中的作用
·兩個新的Rac蛋白基因在棉花纖維起始和伸長中的功能
·高效雜交幾丁質酶的創建及其在殺蟲真菌改造中的應用
·球孢白僵菌BbCycl-1基因與菌株毒力的關系
·目的基因在棉花中的高效功能驗證及評價
·害蟲生防真菌致病與抗逆的分子機理、遺傳改良及其應用
·棉花DGAT3基因對棉花胚珠發育的影響機制的研究
·Bbhogl調控昆蟲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水分脅迫反應的分子基礎
·生長素調控GhASN-like基因表達影響棉花產量的分子機制
·病原誘導啟動因子控制抗菌蛋白基因提高棉花對黃萎病抗性的研究
·GhCUL1基因對棉纖維分化起始與次生壁合成的影響
·利用昆蟲免疫反應負調節因子提高昆蟲病原真菌毒力
·兩個棉花LIM結構域蛋白基因在纖維發育中的功能研究
·GhYUCCAI基因在棉花纖維細胞分化中的功能研究
·棉花TT2同源基因GhTT2-3A與棕色纖維色素合成及產量品質的關系
·棉花纖維-種子協同改良的分子基礎

『伍』 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專業介紹

生物安全專業為教育部2005年批准新開專業,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生物安全專業創建於2010年,學制4年,授理學學士學位。
專業概述
本專業的特點就是通過開展對生物災害風險評估、預警與控制的研究,通過建立外來有害生物和轉基因生物信息系統、風險分析系統、檢測診斷與標本儲藏系統、監測預警系統、技術培訓與公眾宣傳系統,從而更好的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制訂生物安全策略和決策,為防災控災,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生物安全
修業年限:四年
學科門類:屬於理學大類,生物科學類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生物安全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技術,能從事生物安全、有害生物風險評估及控制、動植物檢疫、農林植保植檢、有害生物檢測分析、轉基因生物及其安全評估等的教學、科研、生產、監督、執法、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熟知國際生物安全體系和有關標准體系,畢業後主要服務於海關和口岸、動植物檢疫、國家安全部門、動植物疫病防控、環境保護、外貿及其相關部門或單位。
培養要求
素質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正確的人生觀。
知識結構要求
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生物安全基本理論與法規、動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發生為害、檢疫技術與法規、有害生物的檢測與控制、轉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得到有害生物風險評估及控制技術、動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鑒定、診斷的基本技術訓練,具備有害生物風險評估及控制、動植物檢疫、監控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知識技能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
2.掌握生物科學、生物安全、動植物檢疫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有害生物風險評估與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掌握動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鑒定、識別、診斷、監控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5.掌握生物安全、動植物檢疫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發展動態;
6.掌握科技文獻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7.具有較強的研究、組織和管理能力,並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等。
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選擇性學期。
學制:標准學制4年,學習期限3-6年。
學分與學位
畢業學分:168學分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相近專業
生物科學(070401)、生物技術(070402)、生物信息技術(070404W)、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070405W)、動植物檢疫(070406W)、動物生物技術(070410W)、生物資源科學(070411S)生物信息學(070403W)、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070407W)、植物生物技術(070409W)等。
核心課程
植物學、動物學、昆蟲學、微生物學、植物病理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安全導論、農產品安全、農葯學、有害生物檢測與處理原理與方法、生物安全法規與標准、生物化學、生物災害監測與控制、動物檢疫學、植物檢疫學、生態學、環境保護學
主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不少於30周。主要的專業實驗有涵蓋了動物檢疫性病害的診斷、監控與防禦;植物檢疫性病蟲害的鑒別、監控與防禦;動植物檢疫技術、主要作物病蟲草害的鑒別、測報與防治;農葯常用劑型、葯物分析與毒性測定等。
開設院校
四川大學(11901)、南京大學(10284)、西南大學(10635)、湖南農業大學(10537)和福建農林大學(10389)等。 植物保護專業是西南大學具傳統特色的優勢學科專業,是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專業。植物保護專業為一級學科,下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及農葯學三個二級學科,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傳統優勢專業,是以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信息科學為基礎,在識別有害生物基礎上,研究其發生發展規律,並提出綜合治理技術、決策與方案。學制4年,授農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技術,能從事植物保護、植物醫學與技術、有害生物風險評估及控制、出入境植物檢疫、農林行政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農葯研究開發、應用、生產、銷售及生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生產、督查、執法、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畢業後可服務於海關和口岸、動植物檢疫、國家安全部門、動植物疫病防控、環境保護、外貿及其相關部門,各市、區、縣級植保站、植檢站、植物病蟲測報站、環保站、農葯檢測中心、農葯生產、農資銷售部門等眾多單位。
專業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植物保護
修業年限:四年
學科門類:屬於農學大類,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開設時間:1952年首次開設,迄今培養學生60屆
培養目標
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植物保護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技術,能從事植物保護、植物醫學與技術、有害生物風險評估及控制、出入境植物檢疫、農林行政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農葯研究應用、開發、生產、銷售及生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生產、督查、執法、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具有遵紀守法的觀念,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開拓創新、團結合作、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聯系群眾、嚴謹務實的作風;具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責任感和為實現現代化而獻身的精神。
知識技能
1. 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基礎知識,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具有實事求是,勤於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具有愛崗敬業、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 具備扎實的高等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從而為專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掌握生物科學和農業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農業生產與植物保護學科的前沿和發展趨勢;較系統、扎實地掌握植物保護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農業生產中常發性病蟲草鼠害的識別、診斷、一般生物學特性、發生消長規律、調查測報與綜合防治技術;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試驗設計和科研工作能力,能獨立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新的病蟲草鼠害問題;了解農業生產及植物保護工作的相關方針、政策和法規,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能夠適應農業領域其他部門或行業的相關工作。
4.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准。
專業核心課程:
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病害流行學、植物檢疫、有害生物綜合治理
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期為可選擇性學期。
學制:標准學制4年,學習期限3-6年。
學分與學位
畢業學分:168學分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學位
深造情況
本專業設有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葯學3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與國內外多所科研院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聯合培養研究生。每年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開設院校(共50餘所)
西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天津農學院、廣西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吉林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石河子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山西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雲南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青海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長江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聊城大學、海南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寧夏大學、北京農學院、河北農業大學、貴州大學、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塔里木大學 植物保護學院制葯工程專業創建於2003年,學制4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農葯)制葯原理、制葯工藝、制葯設備與管理等(農葯)制葯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在農葯、醫葯、獸葯、精細化工等部門從事葯物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工原理、生物工程原理、農葯化學、基礎生物化學、農葯學、農葯制劑與加工、制葯工程與設備、農葯營銷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生物工程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和工程設計方法等的基本訓練,具有對農葯產品的生產、工程設計、新農葯的研製與開發、農葯的營銷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並在計算機、體育、外語及語言文字方面達到學校相關要求。
本專業擁有農葯學碩士、博士授予權,可在農葯環境毒理學、農葯劑型與加工使用技術、有害生物抗葯性和生物源及天然產物農葯四個方向上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陸』 西南大學的農學專業有哪些

西南大學目前共有100個本科專業,其中蠶學專業居世界領先水平。
其它開設的農版學相關專業包括生權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農林經濟管理、農業經濟管理、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水產養殖、土壤學、植物營養、特種經濟動物飼、茶學、果樹學、蔬菜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葯學、生理學、農村區域發展、農村金融與財政、財務會計與農業環境核算、農業環境保護、土地資源、生物安全、獸醫、農業機械等。

『柒』 吳文君的介紹

男,1945年2月生於四川省洪雅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農葯學博士生導師,農葯學學科帶頭人。

『捌』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農葯學導師都有誰啊哪個導師比較好

南農的農葯學是在植保院的,王鳴華教授搞殘留分析,董立堯教授搞除草劑,沈版晉良教授搞權殺蟲劑,周明國教授搞殺菌劑,楊紅、楊春龍教授搞分析合成。分析合成比較容易畢業,不拖人。殘留分析比較好找工作,不過導師管得比較嚴。除草劑那邊現在水平一般。殺蟲劑那邊不是很推薦,原因不便透露。殺菌劑那邊科研水平比較高。

『玖』 華南農業大學的碩士農葯學專業的導師哪個好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葯學系是華南地區農葯學人才培養中心和生物農葯研發基地,是我 國植物性農葯研發人才的搖籃。全系現有教職工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中級職稱4人,具有博士學位13人,碩士學位2人。學科帶頭 人徐漢虹教授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珠江學者。 農葯學系依託實驗室是天然農葯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昆蟲生態毒理農業部重點開放實 驗室、華南植物性農葯研究中心和華南農業大學農葯工程與安全評價中心,依託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 昆蟲學和廣東省重點學科-農葯學,是國家農葯標准專業技術委員會植物源農葯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單位,廣東省農葯標准委員會主任單位和廣東省 化工學會農葯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是農葯學、昆蟲學和生物制葯專業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點,是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農葯學系具有悠久的歷史。1939年,我國著名昆蟲學家、昆蟲毒理學家趙善歡院士留美歸國 後,開始系統研究植物性農葯,經過三代人60多年的努力,在植物性農葯的研發上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沉澱,其影響貫穿我國植物性農葯發展史 。1952年,趙善歡院士創建華南農學院殺蟲劑研究室,在我國率先開設《植物化學保護》課程。1962年,開設了《昆蟲毒理學》和《昆蟲生理 學》等課程。1980年8月,經農業部批准成立昆蟲毒理研究室。受農業部委託,舉辦2期全國高等院校化保師資培訓班,舉辦多期農葯培訓班, 學員800餘人,為全國農林院校培養了大批師資力量,為植物化學保護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2001年,在原植物化學保護教 研室的基礎上,經批准正式成立農葯學系。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立天然農葯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農葯學系擁有3000m2的教學科研用房,擁有植物化學保護教學實驗室、農葯殘留檢測 室、昆蟲生理生化實驗室、細胞培養與生測室、植物化學實驗室、昆蟲毒理實驗室、農葯生物化學實驗室、農葯安全評價實驗室、農葯合成室 、生物技術實驗室、昆蟲電生理實驗室、高效液相色譜實驗室、氣相與氣質聯用實驗室、流式細胞儀分析室、天平室、分光光度計室、顯微鏡 室、植物性農葯中試車間等功能性實驗室,建有面積近2公頃種植206種殺蟲植物標本園,試驗研究用網室200m2、養蟲室80 m2,種植供試作物的耕地約2000m2,資料室1個(100m2),會議室1個(30座),學術報告廳2個(80座和40座) 。 擁有價值約2400萬元的儀器設備,擁有Bruke600兆核磁共振儀、氣-質聯用儀、流式細胞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 色譜儀、制備液相色譜儀、電生理儀、電化學分析系統、FPLC蛋白質純化系統、紅外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超臨界流體萃取儀、雙迴流二 次蒸餾水器、分子蒸餾儀、熒光顯微鏡、體視鏡、凍干機、光照培養箱、低溫冰箱、大容量高速冷凍離心機、葉面積測定儀、Potter噴霧塔等 儀器設備。具備充分的生物試驗材料,擁有主要作物、蔬菜的常規病害的病原菌,如水稻紋枯病菌、稻瘟病菌、小麥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 等,常年飼養小菜蛾、亞洲玉米螟、斜紋夜蛾、敵菜夜蛾、家蠅和致倦庫蚊等重要農業害蟲和衛生害蟲,常年培育松材線蟲和南方根結線蟲, 已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斜紋夜蛾和粉紋夜蛾的離體細胞培養體系。 經過多年的研究,農葯學系在昆蟲毒理學、昆蟲生理學、植物化學保護、植物性農葯、光活化殺蟲 劑、害蟲綜合防治、農葯加工與配製、農葯殘留檢測與污染治理、農葯生物技術等方面和領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績,尤其是在趙善歡院士開創的 植物性殺蟲劑研究領域中,形成了鮮明的學科優勢。本系先後對我國900餘種植物進行了生物活性篩選,首次發現50多種植物的殺蟲活性 、20多種植物的殺線蟲活性和10餘種植物的殺蟎活性,對印楝、魚藤、非洲山毛豆、黃杜鵑、紫背金盤、羊角扭、萬壽菊、鱧腸、孔雀 草、黃纓菊、觀音坐蓮、微紅新月蕨等60多種植物中的農葯活性成分進行了跟蹤分離和結構鑒定,系統研究了魚藤酮、印楝素、三聯噻吩、鬧 羊花素、羊角扭甙、黃纓菊素等30多種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作用機理和構效關系,研製出綠晶、全敵、歐美德、異羊角扭甙、椰甲清、鬧羊 花素等10多種商品化農葯,其中印楝素、異羊角扭甙和鬧羊花素為國內首次登記,殺蟲劑產品由30多家企業轉化生產銷售並出口,成為我國綠 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農業生產的推薦使用農葯。 建立了我國最大農葯活性植物標本園,引種國內外農葯活性植物200多種。首次將印楝成功引種到我國,在雲南、四 川和海南等地種植印楝100萬畝,將非洲山毛豆引種到廣東,成為魚藤酮的新資源,形成了特色產業鏈。印楝已成為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綠色屏 障,使不毛之地變成了綠色聚寶盆,印楝的成功引種被認為是我國繼橡膠樹引種後的又一創舉,成為四川省政府督辦的一號工程,雲南省21世 紀支柱性產業、海南省建設生態省的主要項目。 在研究昆蟲與植物關系的基礎上,開辟了光活化農葯研究領域。系統調查篩選了我國光活化殺蟲植物 ,分離鑒定出系列光活化殺蟲成分,並研究其殺蟲活性和作用機理,通過制備納米微膠囊劑,成功將光活化農葯用於農田系統。這些開創性研 究奠定了我國光活化農葯的研究基礎,使光活化農葯的概念在國內農葯界廣為接受,並引發了國內許多單位相繼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在國際上 首次提出「導向農葯」的新概念,建立了「導向農葯」研究理論體系,引領農葯向智能化、靶向化方向發展。 2000年以來,獲省部級獎勵40多項。在植物性農葯的研究上先後獲得國家環境保護科技進步一等獎、首屆全國發明 創業獎、廣東省首屆優秀發明專利金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 步二等獎、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獎勵20多項。殺蟲劑產品「椰甲清淋溶性粉劑」先後獲得廣東省優秀發明專利金獎、教育部科 技進步二等獎、第十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發明獎和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等獎勵。學科帶頭人徐漢虹教授先後獲得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 者、丁穎科技獎、廣東省勞動模範、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等獎勵或稱號。胡美英教授先後獲得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丁穎科 技獎、廣東省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獎勵和稱號。 從1997年以來,先後承擔國際課題8項,「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0多項,省部級課題50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0餘篇,申請專利90餘項,其中35項獲得授權,出版教材和專著 16部,主編了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教學統編教材《植物化學保護學》(第一、二、三和四版)和《生物農葯》,《殺蟲植物及植物性殺蟲劑》和 《光活化農葯》獲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殺蟲植物及植物性殺蟲劑》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研究生教育統一推薦用書。 農葯學系系主任為徐漢虹教授,黨支部書記為曾鑫年教授,副主任為楊曉雲副教授。學科帶頭人和教授委員會主任為徐漢虹教授。 教職員工有:徐漢虹,曾鑫年,胡美英,萬樹青,楊曉雲,廖美德,鍾國華,張志祥,周利娟,黃繼光,翁群芳,胡瓊波,劉承蘭,田永清,江定心,羅建軍,劉新清,黃翠玲,陳菊
胡美英
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興寧市人,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植保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0年參加農業部在華南農業大學主辦的全國植物化學保護進修班學習。1982-1985年在華南農業大學校進修研究生的主要課程,成績優秀。 1988年2月-7月考入農業部在華南農業大學主辦的出國人員英語培訓班學習,獲結業證書。1988年至1990年在美國猶他大學合作科研,進行黃杜鵑、青蒿、印楝等殺蟲植物對農業害蟲的作用研究,以生物活性跟蹤法對黃杜鵑等殺蟲植物進行了系統的抽提、分離和結構鑒定工作。曾任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植物保護系副主任,現任農葯學系主任、農葯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副主任、昆蟲毒理研究室副主任、廣東省經濟科技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廣州市四害防治學會葯械組組長。

曾先後多次榮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國家和廣東省第五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優秀指導老師、廣州市「三八」紅旗手、校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校優秀黨員、校「九五」科技研究先進工作者、校研究生優秀導師等榮譽,她所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先後主持國家和省級課題30多項,獲得獎勵9項。其中國際合作課題有"荔枝蒂蛀蟲輻照檢疫處理研究"、"柑桔銹蟎輻照檢疫處理研究",該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課題有"鬧羊花素-Ⅲ殺蟲機理及構效關系的研究"、「鬧羊花素對昆蟲產卵忌避化學感受蛋白研究」等四項,並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省部級課題有"殺蟲植物黃杜鵑的毒理及應用研究"、「果蔬農葯殘留高效降解酶分離純化及其工程菌構建」等,主持的「稻癭蚊綜合防治新技術」獲廣東省農業推廣一等獎和全國農牧漁業部豐收三等獎;作為主要參加人研究的"川楝素殺蟲乳油的研究"獲1995年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羊角扭甙植物性殺蟲劑的研究"獲1997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印楝素殺蟲劑的研究"1997年通過部級成果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專利金獎。

發表論文160多篇,包括「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J. Appl. Entomol.」 、「 J. Nat. Prod.」 、「Entomology Sinica」、昆蟲學報、植物保護學報、植物病理學報、武漢植物學研究、華中農業大學學報、植物保護、昆蟲知識等著名雜志,參編教材4部。

在教學上,主講研究生的農葯學、昆蟲生理學、植物性殺蟲劑有效成分及作用機理、昆蟲毒理學、農葯劑型與加工制備和本科生的植物化學保護、昆蟲毒理學、昆蟲學專業英語等課程。多年來共培養研究生63名,其中博士生16名,碩士47名。

『拾』 重慶西南大學生物安全這個系好不好

西南大學校園環境很不錯。

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其前身是西南農學院植物保護系,始建於1952年, 2002年成為西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2005年西南師范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並後組建了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學院現有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下設植物保護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涵蓋植物病理專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農葯學專業、生物安全專業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院設有植物保護和制葯工程2個本科專業,3個教學系、4個教學實驗室和6個教學實踐基地。目前,有重慶市精品課程3門,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2個重慶市高校級重點實驗室。學院從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0年開始招收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2002年起承擔了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支援發展中國家培訓項目(TCDC)--國際儲藏物保護技術培訓班。2006年起承辦全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技術培訓班。

學院現有教職工49名,其中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4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名,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級崗位傑出人才1名,重慶市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名,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名,重慶市名師1名;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20名,外籍客座教授7名;教授、研究員19名,副教授、副研究員12名,高級實驗師1名。

2005年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攻關項目以及省部各級項目84項,獲部省級以上科研成果56項,獲部省級以上獎勵的有42項,其中一等獎14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11項;出版專著和全國統編教材42部、發表論文1000多篇。分別有2篇博士和3篇碩士學位論文獲重慶市優秀學位論文,其中1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熱點內容
青海失聯女大學生遺骸被找到 發布:2025-09-12 08:57:48 瀏覽:219
大學生可以幹嘛 發布:2025-09-12 08:45:56 瀏覽:589
中南民族大學鋼琴老師 發布:2025-09-12 08:39:27 瀏覽:485
大學生政治關注 發布:2025-09-12 08:31:54 瀏覽:703
舒慧的大學生活三 發布:2025-09-12 08:28:06 瀏覽:658
博士考前聯系導師嗎 發布:2025-09-12 08:10:59 瀏覽:727
研究生導師無指導 發布:2025-09-12 07:37:03 瀏覽:150
在職研究生申請基金導師同意 發布:2025-09-12 07:37:01 瀏覽:10
首經貿研究生導師聯系方式 發布:2025-09-12 07:26:08 瀏覽:866
華南理工大學考研吧 發布:2025-09-12 07:22:39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