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鞍鋼教授
Ⅰ 清華大學出過哪些名人
清華大學畢業的名人:
1、兩彈元勛「鄧稼先」
2、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
3、中國內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容
4、力學家「郭永懷」 04月30日
5、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6、中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
7、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趙九章」
8、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9、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9、力學家「錢偉長」
10、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11、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王淦昌」
12、歷史學家「吳晗」
13、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夏鼐」
14、語言學家「季羨林」
15、中國現代哲學家「張岱年」
16、中國現代話劇奠基人之一「曹禺」
17、清華園中的錢鍾書
18、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
19、音樂家「趙元任」
20、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
21、宇宙浩渺中華星天文學家「張鈺哲」
22、建築大師「梁思成」
23、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
24、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葉企孫」
25、馳名中外的建築學家「楊廷寶」
26、化工專家「侯德榜」
27、愛國教育家、氣象學家「竺可楨」
Ⅱ 請問,清華大學出過哪些名人
1、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王淦昌
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30年,在清華大學擔任教師助理的王淦昌在導師葉企孫、吳有訓的鼓勵下,考取了官費留學德國的研究生進入柏林大學學習。
2、高曉松
高曉松生於1969年,從小就是在清華園家屬院裡面長大的,從小就受到校園環境的熏陶,圖書館就像家裡的書房一樣,讀了很多書,是目前著名的音樂人、製片人、歌曲創作人、脫口秀主持人、導演很多的頭銜。
3、於詠琳
於詠琳,清華的高材生。出演的電視劇和電影也不少,在2005年出演電影《中國刑警》正式走進娛樂圈;在2007年出演著名電影《越王勾踐》演鄭旦一角,出道時間不長就和陳寶國、尤勇搭戲,可見演技了得;
2012年的時候出演的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正式走進大眾的視野,紅極一時。但從那以後就開始慢慢淡出娛樂圈全心做公益事業。參與孤兒艾滋病公益活動,在2014年出席了孤獨症公益的活動。
4、田亮
中國內地的跳水王子,在1987年的時候接觸跳水,就開始了開掛的人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田亮的天賦更加突顯,在1993年的時候就選入了國家隊,在2000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得到奧運金牌,2002年亞運會跳水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冠軍。
5、章澤天
章澤天出生在1993年的南京,因高中期間同學拍照留念的一張手握奶茶的照片走紅,被大家稱為「奶茶妹妹」,因在校表現良好,而且參與公益活動做主持人,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2013年的時候去美國交流學術認識了劉強東,因此結緣,後來結婚生子。
Ⅲ 廠姓的歷史名人
廠項眩:(公元1925~今),湖南長沙人。著名金屬材料專家。廠項眩畢業於清華大學,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廠項眩曾任鞍體檢驗室金相試驗班長、研究課長、技術工作隊長、鋼鐵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金相熱處理教授級高級工活師,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沈陽工業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兵工學會金屬材料學會理事,美匡材料學會(ASM)會員兼熱處理分會創始會員,日本鋼鐵協會(ISIJ)會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首屆理事。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廠項眩是國內外金相熱處理暨金屬材料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專家。
1947~1949年,廠項眩任清華大學金屬實驗室助教,全國解放前夕到鞍山鋼鐵公司,為恢復鞍鋼生產、提高鞍鋼產品質量、研製生產開發軍工鋼和低合金高強度鋼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培養並輔導碩士、博士生十餘名,主持碩、博士論文答辯數十次。
1949~1952年,廠項眩建立了鞍鋼第一個金相熱處理實驗室。
1952~1954年,廠項眩在解剖日偽舊式鋼錠斷面的基礎上,改進並建立了鞍鋼優質鋼錠模系列,共設計了5301~5315型鋼錠及其配套保溫帽底板等。1951~1988年潛心從事軍工用鋼研究,為我國國防裝備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1961~1965研製的六○三裝甲板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985年榮獲國家計委、科委、經委及國防工辦授予的國防軍工科研協作先進個人稱號,1988獲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三十七年」榮譽獎章。廠項眩多年來參與組織低合金高強度鋼和微合金鋼的研究開發,被國家科委、冶金部授予「六五期間有突出貢獻專家學者」稱號,多次參加國家科委、計委、經委主持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198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得「鞍鋼開工四十周年金牌獎」。低合金高強度鋼「六五、七五」攻關課題在廠項眩具體指導下取得顯著效果。1981~1997年共撰寫有關低合金及微合金鋼強化機理和控制軋制、控製冷卻學術論文數十篇,出席國際會議並擔任學術委員會負責人、分會主席、顧問十餘次。
廠項眩編譯(或主編)了大量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如《80年代合金鋼》、《1983年費城低合金鋼會議論文集》、《鋼鐵研究成果苔革》、《微合金化鋼現代進展》等。
Ⅳ 鞍鋼現任總經理的簡歷
鞍鋼總經理 唐復平
簡歷 48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唐先生畢業於東北大學,獲工版學碩士權學位。1982年加入鞍鋼,曾任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第三煉鋼廠廠長、鞍鋼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鞍鋼集團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1992年被遼寧省政府、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授予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997年榮獲遼寧省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
Ⅳ 北京科技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北京科技大學走出過羅干、劉淇、黃孟復、徐匡迪、范長龍等許多名人。
羅干: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中央政法委書記。
劉淇:十六屆、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北京市市委書記,原中央文明委副主任,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
黃孟復: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全國工商聯主席,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 。
徐匡迪:十五屆、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
范長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北京科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5)清華大學鞍鋼教授擴展閱讀
學科建設: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師資力量: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教職工總數3368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職工50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職工814人,其中專任教師1836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雙聘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雙聘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
Ⅵ 新任鞍鋼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的簡介
張曉剛(1954.12—),男,漢族,遼寧遼陽人,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7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回1977年就讀於武漢大學金屬物理專業答,東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是冶金行業專家,熟練掌握鋼鐵冶金技術開發及行業最新技術,曾任國家863、973項目專家組成員。現任中國標准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會理事長、國際標准化組織ISO/PC17/SC17主席、中國低合金鋼學術委員會主任。
歷任鞍鋼鋼鐵研究所所長助理,鞍鋼科技開發部副部長、部長,鞍鋼副總工程師,鞍鋼新鋼鐵公司副經理、總工程師,鞍鋼總經理助理兼新鋼鐵公司總經理,鞍鋼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鞍鋼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2007年1月起任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鞍鋼股份(000898)董事長。2012年9月起任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
Ⅶ 中國有哪些傑出的人物
劉徹 李世民 岳飛 商鞅 狄仁傑 屈原 康有為 孫思邈 李時珍 詹天佑 鄭成功 林則徐 李冰 蔡倫 張衡 華佗 朱熹 朱元璋 鄧世昌 韓信 老子 魏徵 張良 衛青 成吉思汗 努爾哈赤 孫中山 項羽 諸葛亮 王安石 包拯 宋應星 鄭和 蘇武 張騫
Ⅷ 清華出了哪些名人 北大出了哪些名人
清華大學畢業歷屆名人:
⊙兩彈元勛「鄧稼先」
⊙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
⊙中國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
⊙力學家「郭永懷」 04月30日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中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
⊙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趙九章」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力學家「錢偉長」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王淦昌」
⊙歷史學家「吳晗」
⊙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夏鼐」
⊙語言學家「季羨林」
⊙中國現代哲學家「張岱年」
⊙中國現代話劇奠基人之一「曹禺」
⊙清華園中的錢鍾書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
⊙音樂家「趙元任」
⊙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
⊙宇宙浩渺中華星天文學家「張鈺哲」
⊙建築大師「梁思成」
⊙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
⊙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葉企孫」
⊙馳名中外的建築學家「楊廷寶」
⊙化工專家「侯德榜」
⊙愛國教育家、氣象學家「竺可楨」
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是清華大學畢業
北京大學的名人:
▲教育界
北大學子中涌現了近四百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趙鵬大、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管惟炎、浙江大學校長錢三強、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周其鳳、南開大學校長滕維藻、北洋大學校長劉仙洲、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胡庶華、武漢大學校長劉秉麟、西北大學校長張豈之、蘭州大學校長聶大江、山東大學校長潘承洞、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聞傳媒界
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後兩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長徐敦信、周南、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學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駐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學生校友出任過各國駐華大使,現任印度外交部長納特瓦·辛格、衣索比亞議會聯邦院議長、前駐華大使穆拉圖·特肖梅、阿爾巴尼亞總統外事顧問、前阿爾巴尼亞外長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學北大。
北京大學也為中國司法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志讓、江必新、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例如,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和檢察院檢察長何超明均為北大畢業生。
金融界同樣活躍著一大批北大學子,僅文革以後的畢業生中,就有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若谷、項俊波,行長助理、前貨幣財政司司長,央行系統唯一中央直管專家易綱,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泰康人壽總裁劉經綸、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亞洲地區董事總經理蔡金勇、美林集團亞太區總裁蔡紅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固定收益證券部主管劉嘉凌、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龔方雄等。
北京大學在新聞傳媒界也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建國前一代報業巨子成舍我和中國副刊之父孫伏園均為北大學子;建國以後有新華社社長朱穆之、郭超人、人民日報社社長范長江、中央電視台台長楊偉光、中國新聞社社長郭瑞、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聶震寧、21世紀報系發行人、總編沈顥、著名記者唐師曾、呂岩松、李響等。北大學子在網路傳媒時代中的表現也極為出色,包括新浪網創始人、首任CEO王志東、TOM互聯網事業集團首席營運官許志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網路」創始人兼總裁李彥宏等。
▲企業界(以下均為1978年以後的畢業生)
北大畢業生入掌大型國企的都風華正茂。中國房地產集團公司董事長、「房地產學院派」代表人物孟曉蘇、中國旅遊企業旗艦華僑城集團公司總經理任克雷,鞍鋼集團公司副董事長楊華、中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景興、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張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董事長昝雲龍等都是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大型國企的領軍人。
在各大知名企業中,北大學子同樣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康佳集團總裁侯松容、TCL集團副總裁嚴勇、聯想集團副總裁馬越、神州數碼副總裁王平生、中科軟體集團總裁柳軍飛、林鳳集團總裁張涌、達因集團總裁張璨、董事長閻俊傑夫婦、亞信科技董事長丁健、國美電器總經理何炬、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恆基偉業常務副總裁孫陶然、李寧體育用品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寧、深圳萬科集團總經理郁亮、新東方創辦人「留學教父」俞敏洪等。
在華大型跨國公司中也活躍著北大人的身影:Adobe大中國區總經理皮卓丁、IBM(中國)華南區總經理鞠立、IBM蓮花軟體(Lotus)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劉洪、Oracle中國公司前董事副總經理張書恆、Microsoft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鳳鳴、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孫逢舉、摩托羅拉公司中國軟體中心董事總經理鄒貴華、愛立信(中國)公司副總裁趙鈞陶、華納(中國區)前總裁許曉峰……
在海外的北大校友在創業方面也不甘寂寞。美國成功集團總裁劉寧、全球數碼相機的OEM產品領域中位居第一的虹軟(A rcSoft)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鄧輝、賽門鐵克(Symantec)原全球副總裁、現知名軟體開發公司藍代斯克(LANDesk)的首席執行官王茁、在中德貿易中占近6%的份額的德國周氏王朝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周松波、美國光乙太網技術領導廠商Atrica公司副總裁兼產品營銷總監陳子南等均畢業於北大。
▲北大文壇/藝壇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也是白話文運動的中心,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梁實秋、林語堂等現代文學大師都曾在北大任教。百年北大為中國造就了大量蜚聲文壇的詩人、作家,不僅有現代文學大師茅盾、朱自清,有「新月詩派」主將徐志摩、「七月派」詩人胡風、「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馮至、漢園三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九葉派」詩人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新中國著名詩人李瑛,也有小說家台靜農、廢名、張天翼、徐訏、汪曾祺、鹿橋、劉紹棠、葉永烈,還有著名散文家俞平伯、梁遇春、張中行、劇作家楊晦、劉錦雲。在文革以後的文壇佼佼者有張承志、劉震雲、陳建功、黃蓓佳、張欣、曹文軒等北大人;盛極一時的「北大詩會」涌現了海子、駱一禾、西川、臧棣、戈麥、西渡等一大批當代傑出詩人。
北京大學自蔡元培校長開始就強調美育,北大學子中出現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戲劇家李約祉、金仲蓀、北派書畫藝術的領袖人物郭風惠、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苦禪、國畫家秦仲文、吳鏡汀、作曲家吳伯超、書法家柯璜、謝無量、歐陽中石、篆刻家喬大壯等一流藝術家。
網路的創始人李彥宏也是北京大學畢業
Ⅸ 北大清華有哪些名人來
北京大學的名人:
▲教育界
北大學子中涌現了近四百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趙鵬大、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管惟炎、浙江大學校長錢三強、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周其鳳、南開大學校長滕維藻、北洋大學校長劉仙洲、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胡庶華、武漢大學校長劉秉麟、西北大學校長張豈之、蘭州大學校長聶大江、山東大學校長潘承洞、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聞傳媒界
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後兩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長徐敦信、周南、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學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駐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學生校友出任過各國駐華大使,現任印度外交部長納特瓦·辛格、衣索比亞議會聯邦院議長、前駐華大使穆拉圖·特肖梅、阿爾巴尼亞總統外事顧問、前阿爾巴尼亞外長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學北大。
北京大學也為中國司法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志讓、江必新、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例如,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和檢察院檢察長何超明均為北大畢業生。
金融界同樣活躍著一大批北大學子,僅文革以後的畢業生中,就有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若谷、項俊波,行長助理、前貨幣財政司司長,央行系統唯一中央直管專家易綱,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泰康人壽總裁劉經綸、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亞洲地區董事總經理蔡金勇、美林集團亞太區總裁蔡紅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固定收益證券部主管劉嘉凌、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龔方雄等。
北京大學在新聞傳媒界也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建國前一代報業巨子成舍我和中國副刊之父孫伏園均為北大學子;建國以後有新華社社長朱穆之、郭超人、人民日報社社長范長江、中央電視台台長楊偉光、中國新聞社社長郭瑞、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聶震寧、21世紀報系發行人、總編沈顥、著名記者唐師曾、呂岩松、李響等。北大學子在網路傳媒時代中的表現也極為出色,包括新浪網創始人、首任CEO王志東、TOM互聯網事業集團首席營運官許志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網路」創始人兼總裁李彥宏等。
▲企業界(以下均為1978年以後的畢業生)
北大畢業生入掌大型國企的都風華正茂。中國房地產集團公司董事長、「房地產學院派」代表人物孟曉蘇、中國旅遊企業旗艦華僑城集團公司總經理任克雷,鞍鋼集團公司副董事長楊華、中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景興、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張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董事長昝雲龍等都是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大型國企的領軍人。
在各大知名企業中,北大學子同樣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康佳集團總裁侯松容、TCL集團副總裁嚴勇、聯想集團副總裁馬越、神州數碼副總裁王平生、中科軟體集團總裁柳軍飛、林鳳集團總裁張涌、達因集團總裁張璨、董事長閻俊傑夫婦、亞信科技董事長丁健、國美電器總經理何炬、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恆基偉業常務副總裁孫陶然、李寧體育用品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寧、深圳萬科集團總經理郁亮、新東方創辦人「留學教父」俞敏洪等。
在華大型跨國公司中也活躍著北大人的身影:Adobe大中國區總經理皮卓丁、IBM(中國)華南區總經理鞠立、IBM蓮花軟體(Lotus)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劉洪、Oracle中國公司前董事副總經理張書恆、Microsoft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鳳鳴、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孫逢舉、摩托羅拉公司中國軟體中心董事總經理鄒貴華、愛立信(中國)公司副總裁趙鈞陶、華納(中國區)前總裁許曉峰……
在海外的北大校友在創業方面也不甘寂寞。美國成功集團總裁劉寧、全球數碼相機的OEM產品領域中位居第一的虹軟(A rcSoft)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鄧輝、賽門鐵克(Symantec)原全球副總裁、現知名軟體開發公司藍代斯克(LANDesk)的首席執行官王茁、在中德貿易中占近6%的份額的德國周氏王朝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周松波、美國光乙太網技術領導廠商Atrica公司副總裁兼產品營銷總監陳子南等均畢業於北大。
▲北大文壇/藝壇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也是白話文運動的中心,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梁實秋、林語堂等現代文學大師都曾在北大任教。百年北大為中國造就了大量蜚聲文壇的詩人、作家,不僅有現代文學大師茅盾、朱自清,有「新月詩派」主將徐志摩、「七月派」詩人胡風、「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馮至、漢園三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九葉派」詩人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新中國著名詩人李瑛,也有小說家台靜農、廢名、張天翼、徐訏、汪曾祺、鹿橋、劉紹棠、葉永烈,還有著名散文家俞平伯、梁遇春、張中行、劇作家楊晦、劉錦雲。在文革以後的文壇佼佼者有張承志、劉震雲、陳建功、黃蓓佳、張欣、曹文軒等北大人;盛極一時的「北大詩會」涌現了海子、駱一禾、西川、臧棣、戈麥、西渡等一大批當代傑出詩人。
北京大學自蔡元培校長開始就強調美育,北大學子中出現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戲劇家李約祉、金仲蓀、北派書畫藝術的領袖人物郭風惠、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苦禪、國畫家秦仲文、吳鏡汀、作曲家吳伯超、書法家柯璜、謝無量、歐陽中石、篆刻家喬大壯等一流藝術家。
網路的創始人李彥宏也是北京大學畢業
清華大學畢業歷屆名人:
☉兩彈元勛「鄧稼先」
☉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
☉中國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唐敖慶
☉力學家「郭永懷」 04月30日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
☉中國現代數學家「華羅庚」
☉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趙九章」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力學家「錢偉長」
☉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王淦昌」
☉歷史學家「吳晗」
☉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夏鼐」
☉語言學家「季羨林」
☉中國現代哲學家「張岱年」
☉中國現代話劇奠基人之一「曹禺」
☉清華園中的錢鍾書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
☉音樂家「趙元任」
☉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
☉宇宙浩渺中華星天文學家「張鈺哲」
☉建築大師「梁思成」
☉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
☉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葉企孫」
☉馳名中外的建築學家「楊廷寶」
☉化工專家「侯德榜」
☉愛國教育家、氣象學家「竺可楨」
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是清華大學畢業
Ⅹ 建國後英雄人物事跡
1、 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
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2、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
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3、華羅庚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4、茅以升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
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