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博士生導師服6

博士生導師服6

發布時間: 2021-02-28 15:42:57

❶ 學士服和碩士服以及博士服有什麼區別

1、流蘇不同

學士服的流蘇為黃色,碩士服的流蘇為深藍色,博士服的流蘇為紅色。

博士袍由於肩部的造型,整體上呈黃金比率的「國」字型 ,莊重,大方,雍容而氣派。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的規律褶襇,不僅給博士服增添了立體感,又富於裝飾效果,並隨著穿著者的移動而變化。

(1)博士生導師服6擴展閱讀:

禮服由來:

要追尋西方學位服的來歷,就要循著歐洲大陸大學教育發展的軌跡,回溯到中世紀的西歐。西歐大學教育的發展,是中世紀生活影響的結果。

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了,希臘和羅馬燦爛的古典文化被摧殘,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華的城市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各種教育機構盪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

到了十二世紀,由於基督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幫助主教管理他們的教區。於是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區學校設在大主教區內,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

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他們採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的學習課程。

這些學校的教師在義大利被稱為博士(Doctor,來源於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師),而在巴黎則把教師稱為碩士(Master,來源於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師,師傅)。

❷ 學士、碩士、博士的畢業服有什麼區別

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服的式樣和意義
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學位服著裝規范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實行學位服,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學位制度,有利於全社會進一步尊重知識和人才,有利於激發攻讀學位者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加強學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國際交流。
實行學位服,是一件嚴肅認真的工作。學位服只限於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在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及校(院、所)慶慶典等場合穿著使用,不得濫用。
學位服作為專用服裝。著裝應符合下列規范: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
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 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 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校長服為紅、黑兩色。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 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現代意義的學位服在中國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但由於社會、政治等的因素,學位服在中國消失並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伴隨著新中國學位制的建立和中國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展,學位服開始在大學校園中出現,並逐漸成為一道亮麗的校園風景線。與此同時,有關學位服的研究工作也開始了。
自發不等於自覺。作為全國領導學位工作的最高機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密切注視著這方面的情況。199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就學位服有關問題盡快組織開展研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受命在全國展開了調研工作,並與北京服裝學院組成聯合課題組,開展了「建構中國現代學位服體系」的專題研究。
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征詢意見的基礎上,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了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並作出決定:作為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向全國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其他樣式的學位服一律廢止。
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現代學位服這套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包括博士服、碩士服兩級學位服和校長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學士服暫不納入這套學位服系列和暫不推薦使用。這套學位服既考慮了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世界慣例,利於統一規范的原則,又兼顧到學位的分級、學科的劃分、學校的特點等認同、管理因素。
這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構成。

學位帽:
學位帽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
流蘇:
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
對著學位服者是否已獲得學位的判定,是通過流蘇懸掛於學位帽的何處位置。未獲得學位時,流蘇是垂掛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的帽檐右前側中部;獲得學位後,流蘇則垂於帽檐左前側的中部。流蘇位置的移動,是由校長(或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在學位授予儀式上,頒授學位之後移動。校長的流蘇,自然是垂於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因為他早已獲得過學位(或理論上應如此)。
學位袍:
是學位服的主體,既標識出學位的級別,又體現出本國和民族特點,同時還能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
一般而言,國外對中國服裝的借鑒,主要表現在服裝面料的圖案、紐扣、小立領等方面。考慮到學位服的世界慣例和整體效果等因素,現行學位服沒有採用立領造型。面料的圖案如果採用中國特色和傳統的龍、鳳、牡丹花等圖案,勢必又會增加學位服的造價成本,加重學校或學位獲得者的負擔。因此,中國學位袍在本國和民族特色方面主要體現在紐扣和袖口圖案上。學位袍的前胸紐扣,採用了中國傳統服裝的「如意扣」,既有民族特點,又將實用功能和裝飾作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學位袍的袖口處,環繞綉(或印)出長城的城牆線,表現中國特色的同時,又使寬大的袍袖富於變化感。
在色彩的規定方面,博士袍選用了黑、紅兩色,黑色是主色調,飾邊為紅色;碩士袍由藍、深藍兩色構成,在藍色為主色調的同時,飾邊為深藍色。這與中國統一實行的紅色博士學位證書、藍色碩士學位證書也是相一致的。校長袍則由紅、黑兩種色調構成。不同的色彩,又區分出不同的學位級別或著裝人的身份。
學位服是統一規范的,但又要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這種信息的傳達,是通過允許學校在學位袍的左前胸處綉(印或佩帶)上學校的徽記來表達。
在造型上,博士袍由於肩部的造型,使其整體上呈黃金比率的「國」字型 ,莊重,大方。寬闊的袖身使著裝的博士雍容而氣派。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的規律褶襇,不僅給博士服增添了立體感,同時又富於裝飾效果,並隨著穿著者的移動而變化;碩士服在整體造型上則呈「目」字型,飄逸,灑脫。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為自由的褶襇,從而使其在局部造型上與博士服明顯地區分開來。此外,袖口的上斜顯 露出穿著者的上衣,既活撥又大方,表現出穿著者的風度和與眾不同。
垂布:
垂布,又稱披肩,是由連頸帽演化而來。一方面使學位服整體上富於變化,起到特有的裝飾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過垂布標識出所獲學位的不同學科歸屬和授予學位的學校。
垂布造型為三角兜式,面料圖案採用中國傳統的牡丹花,富貴,吉祥。
垂布的襯里用色,可由學校自主選用本單位的慣用色。不然,則使用統一的灰色。
在學科專業的劃分上,通過不同的垂布飾邊顏色來區分。中國目前是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授予學位。在不同門類的歸屬下,又劃分出數百種學科專業。如按學科專業標識,數量龐大,區分復雜,且學科專業的設置又是動態發展的。如按授予學位的門類標識,雖然較易區別,但門類也存在調整化的問題。因此,在門類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適當歸並,確定為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與此相應的飾邊顏色為粉、灰、黃、綠、白、紅六種顏色。

❸ 導師服是否要分為博士生導師服和碩士生導師服

需要,博導紅黃碩士導藍黃對稱博士紅色碩士藍色,我剛拿到碩士學位呵呵,福建醫科大學.

❹ 怎麼區分學士帽和博士、研究生以及碩士帽

本科生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戴的帽子是學士帽,碩士研究生畢業戴碩士回帽,博士研究生畢答業戴博士帽。雖然帽子的形狀都是一樣的,但是流蘇顏色不同。

一、學士帽為方型黑色,帽子正中綴有黑色流蘇。

❺ 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有什麼區別嗎

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都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這四部分組成,版區別如下

1、流權蘇顏色不同

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流蘇為黑色。

2、學位袍顏色

學士袍為黑色。碩士服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

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學位帽、垂布並無太大區別。

(5)博士生導師服6擴展閱讀

學士帽為方型黑色,帽子正中綴有黑色流蘇。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除校長外不分學位級別,校長為紅色或黑色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戴學士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❻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植物生態學重點研究實驗室導師

嘿嘿,朋友你找對人了!我導師經常和於景華有項目合作!

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東北林業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簡介
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點由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2年12月組織申報,2003年正式成立並開始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現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以分子生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研究方向特色明顯,已形成植物分子生態學、植物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植物代謝分子生物學、植物細胞分子生物學和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等相對穩定、特色鮮明的五個研究方向,體現了以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符合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糧食和國土安全迫切需要的林草抗逆基因分離、新品種培育及其理論基礎的學科特色,它對於深刻提示植物逆境生態適應與生態進化機理、促進我國困難地生態建設及東北林區林業經濟轉型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術梯隊漸趨合理。本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0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達68%。目前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4人。
研究平台完善配套。本學科以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依託,學科帶頭人為鹽鹼地生物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並擁有1個野外實驗基地,總投資2000餘萬元的大型進口精密儀器設備,以雙向電泳和蛋白質純化工作站為主的蛋白質研究平台、以普通和定量PCR儀、DNA測序儀、DNA合成儀、凝膠成像儀為主的核酸研究平台、以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熒光顯微鏡、顯微操作系統、原子力顯微鏡為主的細胞生物學研究平台、以攜帶型光合作用儀、LC-MS/MS及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生物發酵罐等為主的代謝生物學研究平台等配套設備相對完善。
科研成績日趨顯著。本學科已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1項,獲得科研經費600餘萬元。
聯系人:於景華 博士 82190259
生葯學學科簡介
生葯學在承接東北林業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植物學科的基礎上,依託於教育部森林植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獲得國家學位辦的批准建立我校首個葯學學科碩士點—生葯學,填補了我校葯學學科的空白,並於2004年開始招生,為我校建設成為多學科、多門類的綜合性大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生葯學科已形成了包括植物GAP種植、活性成分高效分離、植物活性成分結構修飾、植物活性成分高通量篩選在內的植物資源高效利用研究團隊,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並先後獲得了黑龍江省植物葯重點實驗室(2004年批准)和林業生物制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批准),於2006年榮獲黑龍江省重點學科,2007年成為第二批黑龍江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研發推廣中心。生葯學學科學術梯隊合理,老中青三結合,中青年教師佔多數其中包括博士生導師4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講師8人,助教4人。發表學術論文45篇,其中SCI論文14篇,EI收錄6篇,已經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畢業研究生供不應求,實現就業率100%。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個。研究方向之一:葯用植物資源學,主要進行中葯資源保護與再生、中葯材道地性和中葯材品質評價研究。研究方向之二:植物葯研究與開發,主要進行中葯有效成分基礎和應用研究、中葯材質量評價及質量標准規范化研究。研究方向之三: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和結構改造及其活性研究,包括以獲得具有新結構的化合物或具有生物活性的單體為目的,進行提取分離條件、結構鑒定、一般活性研究和以獲得高效低毒的創新葯為目的,以天然活性化合物為先導物,合成一系列結構類似物進行構效關系研究。
本學科本著「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並重,技術開發和產業創新相結合」的學科發展戰略,正在立爭將本學科建設成為我國有影響的葯用植物資源高效利用的基地和人才培養中心。
聯系人:付玉傑 教授 82190535
葯物化學碩士點學科簡介
葯物化學專業碩士點是我校新增設的葯學專業主要學科之一,依託於森林植物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林業生物制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從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本學科現有博士導師3人,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具博士後經歷17人、博士學位20人(在國外獲學位3人),近期可獲得博士學位者7人,曾在美、德、英等國留學學者8人,獲政府津貼3人,學術梯隊合理,凝聚力強,學術骨幹大部分具有博士學位和在美德英日等國留學深造的經歷,並與國外有實質性的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近五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申報專利10餘項,出版專著7部,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市各級科技進步及技術發明獎8項。本學科目前承擔中德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級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6項,企業橫向課題7項,積累了豐富的科研工作經驗,並將這些實踐經驗及時應用到教學中去,使教學與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並通過教學科研工作培養多批高素質人才。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的特色及發展前景:天然產物在我國中葯中有幾千年的用葯歷史,具有深厚的臨床用葯基礎,是尋找創新葯物先導化合物及前體先導化合物的源泉,採用活性跟蹤及體內代謝等方法從天然產物中尋找活性的物質基礎,闡明中葯葯效的物質基礎;採用組合化學、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和靶點相互作用評價的計算平台,進行新葯設計;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對發現的先導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進而將其開發成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葯物;採用現代生物技術方法,開展天然葯物小分子與其作用靶點之間的作用機制研究,為新葯開發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實驗室有最新的組合化學、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和靶點分子生物學平台, 從事該方面研究的人員大多具有在國外從事該工作的經歷,具有該方面工作的經驗,長期與國外著名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研究, 研究成果已通過林業生物制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轉化成生產力,服務於社會。
聯系人:李慶勇 博士 82192336

❼ 博士生導師一定是博士學歷嗎

博士生導師不一定是博士學歷。博士生導師一般應具博士學位,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1、博士生導師的具體要求:

(1)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不少於8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過學術專著。所發表的論文或專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

(2)目前承擔有國家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或攻關項目,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其他有重要價值的研究項目,在研的經費不少於3萬元(個別基礎研究項目不少於1.5萬元)。

(3)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不少於5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過學術專著,或有重要的技術成果發表的論文或專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獲省部或國家級成果登記2項或發明專利(授權)2項。

(4)目前承擔國家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或攻關項目,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其他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項目,在研的經費不少於6萬元。

3、要求放寬的政策:

對於主持經費在30萬元以上的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或主持經費在60萬元以上

工程技術研究重大項目,或曾獲國家二等獎以上項目的主要成員,上述要求可適當放寬。

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如《Nature》,《Science》及列入SCI,EI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對其發表論文的篇數要求可酌減。

上述指標中的著作,成果只考慮有足夠證據的主要貢獻者。

(7)博士生導師服6擴展閱讀:

博導的主要工作:

根據博士生學習的定位,博士生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為學生開出幾門課,而在於引導學生學習。或者說,導師的主要工作不在於「教」而在於「導」。

1、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

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是進入博士生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前提性的條件。由於博士生自身學科背景、學術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工作極為重要。沒有對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研究狀況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學科的學術規范,不會運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基本理論和方法提出和解決問題,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就沒有一個科學的基礎。

2、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❽ 博士服和學士服有什麼區別

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服的式樣和意義 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學位服著裝規范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實行學位服,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學位制度,有利於全社會進一步尊重知識和人才,有利於激發攻讀學位者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加強學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國際交流。 實行學位服,是一件嚴肅認真的工作。學位服只限於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在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及校(院、所)慶慶典等場合穿著使用,不得濫用。 學位服作為專用服裝。著裝應符合下列規范: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 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 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 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校長服為紅、黑兩色。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 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這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構成。 學位帽: 學位帽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 流蘇: 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 對著學位服者是否已獲得學位的判定,是通過流蘇懸掛於學位帽的何處位置。未獲得學位時,流蘇是垂掛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的帽檐右前側中部;獲得學位後,流蘇則垂於帽檐左前側的中部。流蘇位置的移動,是由校長(或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在學位授予儀式上,頒授學位之後移動。校長的流蘇,自然是垂於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因為他早已獲得過學位(或理論上應如此)。 學位袍: 是學位服的主體,既標識出學位的級別,又體現出本國和民族特點,同時還能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 一般而言,國外對中國服裝的借鑒,主要表現在服裝面料的圖案、紐扣、小立領等方面。考慮到學位服的世界慣例和整體效果等因素,現行學位服沒有採用立領造型。面料的圖案如果採用中國特色和傳統的龍、鳳、牡丹花等圖案,勢必又會增加學位服的造價成本,加重學校或學位獲得者的負擔。因此,中國學位袍在本國和民族特色方面主要體現在紐扣和袖口圖案上。學位袍的前胸紐扣,採用了中國傳統服裝的「如意扣」,既有民族特點,又將實用功能和裝飾作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學位袍的袖口處,環繞綉(或印)出長城的城牆線,表現中國特色的同時,又使寬大的袍袖富於變化感。 在色彩的規定方面,博士袍選用了黑、紅兩色,黑色是主色調,飾邊為紅色;碩士袍由藍、深藍兩色構成,在藍色為主色調的同時,飾邊為深藍色。這與中國統一實行的紅色博士學位證書、藍色碩士學位證書也是相一致的。校長袍則由紅、黑兩種色調構成。不同的色彩,又區分出不同的學位級別或著裝人的身份。 學位服是統一規范的,但又要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這種信息的傳達,是通過允許學校在學位袍的左前胸處綉(印或佩帶)上學校的徽記來表達。 在造型上,博士袍由於肩部的造型,使其整體上呈黃金比率的「國」字型 ,莊重,大方。寬闊的袖身使著裝的博士雍容而氣派。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的規律褶襇,不僅給博士服增添了立體感,同時又富於裝飾效果,並隨著穿著者的移動而變化;碩士服在整體造型上則呈「目」字型,飄逸,灑脫。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為自由的褶襇,從而使其在局部造型上與博士服明顯地區分開來。此外,袖口的上斜顯 露出穿著者的上衣,既活撥又大方,表現出穿著者的風度和與眾不同。 垂布: 垂布,又稱披肩,是由連頸帽演化而來。一方面使學位服整體上富於變化,起到特有的裝飾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過垂布標識出所獲學位的不同學科歸屬和授予學位的學校。 垂布造型為三角兜式,面料圖案採用中國傳統的牡丹花,富貴,吉祥。 垂布的襯里用色,可由學校自主選用本單位的慣用色。不然,則使用統一的灰色。 在學科專業的劃分上,通過不同的垂布飾邊顏色來區分。中國目前是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授予學位。在不同門類的歸屬下,又劃分出數百種學科專業。如按學科專業標識,數量龐大,區分復雜,且學科專業的設置又是動態發展的。如按授予學位的門類標識,雖然較易區別,但門類也存在調整化的問題。因此,在門類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適當歸並,確定為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與此相應的飾邊顏色為粉、灰、黃、綠、白、紅六種顏色。 學位服在中國大地的出現,使中國的學位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全社會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又有了一個物化體現,莘莘學子的求學、創新的積極性更被激發,學位授予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強化,國際交流更趨於慣例。 展望學位服的發展變化,隨著依法治國、依法辦學、學校自主權的擴大,學位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姿,更加體現學校自身的個性。 學位服源流趣考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可見標志之一。學位服一方面能較好地向大眾體現出標志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和穿著者的學術水平,更重要的是能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顯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學位服的加身,標志著一個人的人生事業旅途和重要轉折,既可喚起對過去求學時代的美好回憶,蘊藏著對導師、學友和母校的尊敬與眷戀;又可成為今後在知識海洋中永不停槳的動力,同時也感到社會對自己的期待。 說起學位服的由來,得要追溯到中世紀的法國。 13世紀初葉,法國巴黎大學首創學位制度,學位分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等級。為了能在學位授予典禮上體現出標志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服裝設計師應巴黎大學校長的請求,設計出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套頭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統一為書本式方形,黑色;流蘇是不同學位的重要區別,博士學位帽的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帽的流蘇為黃色;垂布的飾邊顏色是學科專業的重要標識物,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專業,分別為粉、灰、黃、綠、白和紅色;博士學位袍為紅、黑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為黃、白兩色。 時至18世紀,學位服中又增添了導師服,供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長、學位導師出席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和各種慶典時穿用。導師服也由方形黑色學位帽、帽上的流蘇(黃色)、學位袍(以紅色為主鑲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組成。學位授予典禮上,身著導師服的校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學位導師,首先把學位獲得者的流蘇從右邊撥到左邊,然後莊重地授予學位證書,被授予者應向他們鞠躬,表示謝意。 我國目前實行的學位服,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統一製作的,它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參照國際標准,我國學位服也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組成,款式、顏色與世界慣例大致相同,區別僅僅是學位袍在袖口處綉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紐扣採用中國傳統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套頭三角兜形垂布採用織有中國民族特色花紋的織錦緞製作,帶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民族特色。

❾ 學士,碩士,博士的畢業服裝

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學位服著裝規范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實行學位服,有利於進一步完善
我國的學位制度,有利於全社會進一步尊重知識和人才,有利於激發攻讀學位者
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加強學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國際交流。
實行學位服,是一件嚴肅認真的工作。學位服只限於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
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在
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及校(院、
所)慶慶典等場合穿著使用,不得濫用。
學位服作為專用服裝。著裝應符合下列規范: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
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 院、所)長帽流蘇為黃
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
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 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
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
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
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校長服為紅、黑兩
色。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 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
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
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
大類分別佩戴。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現代意義的學位服在中國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但由於社會、政治等的因素,
學位服在中國消失並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伴隨著新中國學位制的建立和中國改革
開放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展,學位服開始在大學校園中出現,並逐漸成為一道亮
麗的校園風景線。與此同時,有關學位服的研究工作也開始了。
自發不等於自覺。作為全國領導學位工作的最高機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密切注視著這方面的情況。199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就學位服有關問題
盡快組織開展研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受命在全國展開了調研工作,並與
北京服裝學院組成聯合課題組,開展了"建構中國現代學位服體系"的
專題研究。
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征詢意見的基礎上,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
了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並作出決定:作為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向全國學位
授予單位推薦使用,其他樣式的學位服一律廢止。
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現代學位服。
這套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包括博士服、碩士服兩級學位服和校長服。根據國
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學士服暫不納入這套學位服系列和暫不推薦使用。
這套學位服既考慮了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世界慣例,利於統一規范的原則,
又兼顧到學位的分級、學科的劃分、學校的特點等認同、管理因素。
這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構成。
學位帽:
學位帽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
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
,顯得莊重、沉穩。
流蘇:
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
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
,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
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校長的流
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
對著學位服者是否已獲得學位的判定,是通過流蘇懸掛於學位帽的何處位置
。未獲得學位時,流蘇是垂掛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的帽檐右前側中部;獲得學位
後,流蘇則垂於帽檐左前側的中部。流蘇位置的移動,是由校長(或校學位評定
委員會主席)在學位授予儀式上,頒授學位之後移動。校長的流蘇,自然是垂於
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因為他早已獲得過學位(或理論上應如此)。
學位袍:
是學位服的主體,既標識出學位的級別,又體現出本國和民族特點,同時還
能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
一般而言,國外對中國服裝的借鑒,主要表現在服裝面料的圖案、紐扣、小
立領等方面。考慮到學位服的世界慣例和整體效果等因素,現行學位服沒有採用
立領造型。面料的圖案如果採用中國特色和傳統的龍、鳳、牡丹花等圖案,勢必
又會增加學位服的造價成本,加重學校或學位獲得者的負擔。因此,中國學位袍
在本國和民族特色方面主要體現在紐扣和袖口圖案上。學位袍的前胸紐扣,採用
了中國傳統服裝的"如意扣",既有民族特點,又將實用功能和裝飾作
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在學位袍的袖口處,環繞綉(或印)出長城的城牆線,表現
中國特色的同時,又使寬大的袍袖富於變化感。
在色彩的規定方面,博士袍選用了黑、紅兩色,黑色是主色調,飾邊為紅色
;碩士袍由藍、深藍兩色構成,在藍色為主色調的同時,飾邊為深藍色。這與中
國統一實行的紅色博士學位證書、藍色碩士學位證書也是相一致的。校長袍則由
紅、黑兩種色調構成。不同的色彩,又區分出不同的學位級別或著裝人的身份。

學位服是統一規范的,但又要傳達出不同學校的信息。這種信息的傳達,是
通過允許學校在學位袍的左前胸處綉(印或佩帶)上學校的徽記來表達。
在造型上,博士袍由於肩部的造型,使其整體上呈黃金比率的"國&quo
t;字型 ,莊重,大方。寬闊的袖身使著裝的博士雍容而氣派。後片過肩處和袖山
頭的規律褶襇,不僅給博士服增添了立體感,同時又富於裝飾效果,並隨著穿著
者的移動而變化;碩士服在整體造型上則呈"目"字型,飄逸,灑脫。
後片過肩處和袖山頭為自由的褶襇,從而使其在局部造型上與博士服明顯地區分
開來。此外,袖口的上斜顯 露出穿著者的上衣,既活撥又大方,表現出穿著者的
風度和與眾不同。
垂布:
垂布,又稱披肩,是由連頸帽演化而來。一方面使學位服整體上富於變化,
起到特有的裝飾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過垂布標識出所獲學位的不同學科
歸屬和授予學位的學校。
垂布造型為三角兜式,面料圖案採用中國傳統的牡丹花,富貴,吉祥。
垂布的襯里用色,可由學校自主選用本單位的慣用色。不然,則使用統一的
灰色。

在學科專業的劃分上,通過不同的垂布飾邊顏色來區分。中國目前是按哲學
、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
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授予學位。在不同門類的歸屬下,又劃分出數百種學科專業
。如按學科專業標識,數量龐大,區分復雜,且學科專業的設置又是動態發展的
。如按授予學位的門類標識,雖然較易區別,但門類也存在調整化的問題。因此
,在門類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適當歸並,確定為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
類,與此相應的飾邊顏色為粉、灰、黃、綠、白、紅六種顏色。
學位服在中國大地的出現,使中國的學位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全社會尊
重知識和尊重人才又有了一個物化體現,莘莘學子的求學、創新的積極性更被激
發,學位授予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強化,國際交流更趨於慣例。
展望學位服的發展變化,隨著依法治國、依法辦學、學校自主權的擴大,學
位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姿,更加體現學校自身的個性。

學位服源流趣考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可見標志之一。學位服一方面能較好地向大眾體現出標
志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和穿著者的學術水平,更重要的是能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
圍,顯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學位服的加身,標志著一個人的人生
事業旅途和重要轉折,既可喚起對過去求學時代的美好回憶,蘊藏著對導師、學
友和母校的尊敬與眷戀;又可成為今後在知識海洋中永不停槳的動力,同時也感
到社會對自己的期待。
說起學位服的由來,得要追溯到中世紀的法國。
13世紀初葉,法國巴黎大學首創學位制度,學位分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等級
。為了能在學位授予典禮上體現出標志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服裝設計師應巴黎
大學校長的請求,設計出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
套頭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統一為書本式方形,黑色;流蘇是不同
學位的重要區別,博士學位帽的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
學位帽的流蘇為黃色;垂布的飾邊顏色是學科專業的重要標識物,按文、理、工
、農、醫、軍事六大專業,分別為粉、灰、黃、綠、白和紅色;博士學位袍為紅
、黑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為黃、白兩色。
時至18世紀,學位服中又增添了導師服,供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長、學位導師出
席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和各種慶典時穿用。導師服也由方形黑色學位帽、
帽上的流蘇(黃色)、學位袍(以紅色為主鑲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組成。學位授
予典禮上,身著導師服的校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學位導師,首先把學位獲
得者的流蘇從右邊撥到左邊,然後莊重地授予學位證書,被授予者應向他們鞠躬
,表示謝意。
我國目前實行的學位服,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統一製作的,它既有
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參照國際標准,我國學位服也由學位帽、流蘇、學
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組成,款式、顏色與世界慣例大致相同,區別僅僅是學位袍在
袖口處綉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紐扣採用中國傳統的布制黑色"如意"
扣,套頭三角兜形垂布採用織有中國民族特色花紋的織錦緞製作,帶有不同於其
他國家的民族特色。
來源:《新清華》

我國目前實行的學位服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規定統一製作的。它既有
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可見標志之一。一方面是能較好的向大眾體現出標志
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和穿著者的學術水平,更重要的是能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
,顯示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學位服的加身,標志著一個人的人生
事業路

熱點內容
大學生用探探 發布:2025-09-12 14:03:22 瀏覽:728
研究生導師不願意要的學生 發布:2025-09-12 14:00:40 瀏覽:610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 發布:2025-09-12 13:58:56 瀏覽:81
空軍招大學生 發布:2025-09-12 13:29:24 瀏覽:248
同濟大學院聘教授 發布:2025-09-12 13:14:51 瀏覽:407
大學生自強事跡 發布:2025-09-12 13:01:34 瀏覽:925
大學老師與高中老師的區別英語 發布:2025-09-12 12:42:48 瀏覽:397
大學生禮儀實訓 發布:2025-09-12 12:34:38 瀏覽:771
對大學生創業的思考 發布:2025-09-12 12:21:35 瀏覽:138
廣州大學生優惠 發布:2025-09-12 12:09:46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