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東華大學客座教授

東華大學客座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8 18:29:16

① 東華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我是一名東華大學2018級的大一新生。

母校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公立院校。為給各行各業培養了不少的人才,大部分人默默無聞的堅守自己的崗位,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還有一部分人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母校的知名校友。

學界

毛學榮:英國Strathclyde 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著名隨機分析專家,紐約科學學會院士,蘇格蘭科學院院士, 1982年獲得中國紡織大學(現為東華大學)碩士學位。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東華人紮根祖國大地,在各行各業以優異的成績為國家事業緊密相連的志向,發揮榜樣的力量,言傳身教。在立志報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② 馬興文的介紹

馬興文,抄著名跨界藝術家(繪畫、雕塑、聲音、影像、設計),1974年生於香港,1997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的Barlett學院;現為MA.DESIGN集團CEO兼藝術總監、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中意文化藝術大使、杭州政協委員、杭州海外文化特邀委員、上海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兼職教授、上海戲劇學院特聘客座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名譽導師。

③ 蘆葦地帶作者是哪個楊牧他還有其他什麼詩拜託各位了 3Q

在一九七七年《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中,編者引介楊牧的文字,尤其代表了文學界對詩人的普遍認知:「楊牧是位『無上的美』的服膺者,他的詩耽於『美』的溢出--古典的驚悸,自然的律動,以及常使我們興起對古代寧靜純朴生活的眷戀」。 王靖獻:台灣東海大學第五屆外文系,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和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起改筆名為「楊牧」,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東華大學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1996-2001)、香港科技大學教授(1991-1994)、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副教授(1978-1979)、台灣大學客座教授(1975-1976、1983-1984)、美國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71-2002)、美國麻薩諸塞大學講師、助教授(1970-1971)。王靖獻早年以筆名葉珊寫詩,並以絮語筆調寫作散文,多記少年回憶、故鄉花蓮事物,結集為《葉珊散文集》,稱譽於文壇,屬台灣學府派的詩人和散文家,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擅長翻譯和評論。創作不斷,著名的詩文集有《水之湄》、《花季》、《燈船》、《瓶中稿》、《海岸七迭》、《禁忌的游戲》等;另散文集有《年輪》、《山風海雨》、《亭午之鷹》及《昔我往矣》等。 楊牧是台灣學府派的詩人和散文家。1960年由藍星詩社出版楊牧第一本詩集《水之湄》,收錄作品50首。與第二本詩集《花季》均為就讀東海大學時期出版。楊牧除了詩集和散文集見長外,兼擅翻譯和評論。 轉網路 追問: 謝謝^_^ 回答: 呵呵 轉的 網路 不用謝

④ 政治與政治學的作者簡介

俞可平,政治學博士,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版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權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聯合國政府創新咨詢專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首席專家,井任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深圳大學等校教授或研究員,曾任美國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台灣東華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中國政治、比較政治、全球化、治理與善治、公民社會。

⑤ 華梅的教學工作情況

1.授課情況
教學上,華梅教授始終堅持在第一線為本科生上課,她對待每一節課都十分嚴謹、認真,從來沒有遲到。32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家裡遇到困難,從未耽誤過一堂課。在課堂上,既堅持傳統授課方法,利用板書生動授課,同時又以與多媒體交叉的手段進行教學,力求生動、易懂,深入淺出,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在愉悅中學到知識。主要講授的課程是「中國服裝史」、「服飾文化學」、「中國工藝美術史」等。
2.教學思想與教學內容改革
(1)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時俱進。
華梅教授在高校從教32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她從不因循守舊,而是力求創新,她總是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科研新成果及相關學科的新趨勢與動向,結合教學內容及時給學生補充新知識。她所編寫的教材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並不斷提出新觀點、新見解,如《中國服裝史》第一版寫到1949年,第二版又增加一章到1997年,第三版則寫到2007年,增加了一章「21世紀初期服裝」。雖說21世紀只有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及時續寫服裝史的確是非常有益的一項教學科研工作。這樣的做法既對學生及時了解服裝變遷與流行有很大意義,同時也促進了課程的建設。繼1996年服飾文化教學成果獲得全國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天津市一等獎之後,2009年「服裝史論教材建設」又獲得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
(2)理論課不拘泥於形式,堅持以「走進來,帶出去」的方法,用現場教學的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
服裝史論課的教學屬於理論教學,但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華梅一方面在自編教材中根據古畫人物畫出線描圖,然後讓學生依課程順序臨摹這些服裝插圖,以便學生了解掌握各時期的服裝款式,並有效地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以外,華梅教授每年都要帶領本科生走進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天津藝術博物館、楊柳青年畫展覽館等處,結合實物進行教學,既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又使得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而形象的認識,使學生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從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
(3)堅持以科研帶動教學
為了提高理論教學的高度,堅持帶著本科生搞科研,為此華梅教授不辭辛苦地為本科生作專業寫作方面的輔導,並逐字逐句進行修改,那寫滿紅字的文稿裡面凝結了她無私的品格與辛勤的汗水!本科生中先後有數十名發表論文於《直面藝術》、《服飾文化學發展戰略與前景展望論文集》等正式出版物。這種以華梅教授獨創的採取「干中學教學方法」,結合多鼓勵,但時刻不忘嚴格要求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毅力與求知慾。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她一方面積極聯系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另一方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論壇,如「服飾文化與現代化理念」等,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信息,保證學生掌握第一手資訊。在盡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必要的社會實踐,如2009年為天津市參加國慶遊行彩車上人員設計服飾時,除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外,也大膽地帶上本科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著重於教學基地的拓展與使用,本科生收效顯著。
3.教學藝術與方法
(1)教學中注重發揮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長,學生們說,華梅老師精神飽滿、富有激情,文字精煉、版式合理,總能使學生入神地聽講,並學到真正的知識,華梅注重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以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2)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年來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精美幻燈片及相關的紀錄片,並製作了全套教學的ppt;組織、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教學參考資料的圖書及電子材料;利用網路優勢,克服技術難題,將資料上載到配套的網路課程中,並提供在線支持,及時回答師生提出的問題。教學資源全部開放,學生可以自由下載,擴大教學的范圍。
(3)所講授主要課程全程教學錄像已全部製作完成,並上載到網路課程上,視頻清晰,解析度高,可在線播放,也可下載,便於學生系統地自學和復習。
4.教學成就
(1)由於教學時間已很長,但內容卻不斷更新,而且教學方法逐步改革,教學成果突出,華梅教授主持建設的「中西服裝史」課程於2007年獲得天津市級精品課程稱號,2009年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榮譽稱號。
(2)《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獲批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3)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中國服裝史》華梅著;《西方服裝史》華梅、要彬著;《服裝美學》華梅著;《服裝概論》華梅、周夢著)獲得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
(4)《中國近現代服裝史》獲批為部委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008年,以專著形式出版。
(5)設計史論系列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西方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中國雕塑史》獲批為天津市「十五」規劃重點教材,2005年,署名第一。
(6)《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飾文化學研究生教學體驗》獲天津市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1年。
(7)服飾文化教學成果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天津市一等獎,1996年。
5.教材建設
(1)堅持以自編教材的不斷完善來推動課程的改革與發展。1983年,國家教育部開始在全國高校設置服裝設計專業,華梅作為第一批講授中國服裝史的教師首先撰寫「中國服裝史」教材。現用《中國服裝史》就是在華梅教授1983年服裝史課講義的基礎上,經過五年教學實踐,經過四次調研而後正式成書出版的。1999年修訂再版,至2007年2月,印刷13次。2007年在原來教材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再次修訂以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的形式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日文全譯本在日本白帝社發行。至2006年,已三次印刷。另有韓文版及相近的英文版出版。
(2)《西方服裝史》2003年出版,先後重印兩次,2007年修訂再版。
(3)《服裝美學》2003年出版,2007年修訂再版。
(4)《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獲批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5)《中國近現代服裝史》獲批為部委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008年,專著。
(6)主編設計史論系列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兩版分別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華梅著)、《西方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華梅等著)、《中國雕塑史》2005年獲批為天津市「十五」規劃重點教材。
(7)《藝術鑒賞》(組織、主審兼作者)獲批全國高等學校衛生部規劃教材。
6.教學效果
(1)教學效果在全國同行獲得很高評價,特別是精品課程建設期間,通過網路、郵件等媒體形式收到國內多名專家的贊譽(原國家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服裝協會顧問王增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自秉;上海東華大學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建輝;中華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商會副會長、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原副主任、副編審譚安;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染織藝術專家、教授吳淑生;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教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吳山;上海市社聯常委、上海市新學科學會名譽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金哲;中南民族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彭修銀;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岳嶸琪;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教授邱立新;山西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副教授高興璽;寧波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賀雪飛;遼寧大學教授、全國高校美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高教美育研究會前副會長楊恩寰;南開大學哲學系美學專家、教授童坦;天津美術學院前教務處長、裝飾系教授王家斌)。主講課程:《中西服裝史》在全國同領域內影響極大,起到了示範作用,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2)教學32年,她從不照本宣科,高含金量的授課讓學生受益匪淺。不僅如此,她還熱心幫助學生解答課外問題,推薦課外讀物,因而在本院學生中獲得很高評價。各學期生評教成績在學校里名列前茅。學生如此評價道:老師講課富有激情,圖文並茂,觸類旁通。使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西服飾發展的歷史,深刻的體會到中國的服飾文化有著獨特的韻味,深厚的內涵。
(二)教學梯隊建設
1.重視教學隊伍建設,「中西服裝史」課程組共有6 名教師。在學歷結構上,有4人具有碩士學位。從職稱上看,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主講教師中的高級職稱人數/主講教師總數>=60%,碩士生導師3人。在年齡結構上,50歲以上的教師1人,40-50歲的教師1人,30-40歲的教師3人,30歲以下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結合的階梯式教學隊伍。課程組成員分別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知識結構完善,教學水平高。
2.重視年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親自上台講授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還堅持每年積極組織展開教學觀摩、教師課件大賽等活動,有力地帶動了學院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水平。
3.重視年輕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為進一步落實科研促教學的方針,華梅教授以身作則積極開展科研活動,並鼓勵年輕人參與,加以專業輔導。近三年內加強研究和總結教學理論與經驗,課程組教師共發表論文16篇,人均論文5篇,三年內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由青年教師要彬副教授主編參與的教材3部。
(三)科研工作情況
1.學術地位
作為人類服飾文化學新學科的創建者,在國內外服飾文化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現在在多個國內外專家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工作:
天津市美學學會副理事長兼服飾美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藝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天津市形象設計協會高級顧問
寧波市服飾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
天津市美容美發行業協會名譽顧問
中國紡織出版社編審委員會委員
服裝時報社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紡織服裝學院客座教授
陝西服裝職業學院客座教授
2.科研能力與學術成就
(1)科研的主要內容
服飾文化學研究
本方向研究重點是站在人類文化學的高度,將服飾文化與其他自然科學結合在一起,用現代化的方法和理論,從社會、歷史、民俗、經濟等多個方面去研究服飾文化,使服飾文化成為一門立體的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體系,並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服飾文化教學與研究之路。進入21世紀以來,最需要的科研項目需具全人類的、多學科的,貼近民眾生活的特點,而服飾文化學恰恰具有這些特色。
服飾設計創作研究
以服飾文化研究理論為積淀,結合現代時尚觀念,理論聯系實踐。或在創新設計中不斷提升理論高度,開拓時尚理念以符合大眾的服飾審美品味為前提,提高生活質量、審美趣味。2008年,「華梅服飾文化成果展在天津師大建校50周年展出,同年被南開大學邀請在展出,2009年赴泰國展出。
服飾教育理念的研究
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根據市場對服飾設計人才需求的情況,改革調整教學方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徑,尋求服飾文化與服飾設計創作服務社會,轉化現實生產力的新方式,使服飾文化教育更靈活,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如與天津市飛尼克斯服裝有限公司、應大皮衣有限公司等專業單位合作,開辟教學基地,組織服飾文化通俗讀物等,都從實踐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組織與創新能力。
(2)科研的主要成果
研究的主要課題
《服飾與中國文化》,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項,2000年
「美術史系列教材」,天津市教委「十五」規劃重點教材,2002年
《中國近現代服飾史》,天津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3年
《藝術鑒賞》,全國高等學校衛生部規劃教材立項,2006年
「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國家級「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教育部,2006年
《中國近現代服裝史》,部委級「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教育部,2008年
「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2008年
《服飾軍事學》,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8年

⑥ 陳建偉的簡介

陳建偉,男,1959年12月出抄生於上海市。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服裝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服裝行業協會常務理事;青島市服裝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山東服飾》雜志編委;青島大學服裝學科帶頭人。1982年8月畢業於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10月至1989年10月由國家教委公派(公費)作為研究生在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進修。1995年9月受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的邀請作為該校的客座研究員前往日本進行合作研究。

⑦ 孫玉文老師有人了解嗎

擅長領域:戰略規劃 | 領導力 | 市場分析預測
擅長行業:
銀行金融 金融保險 政府機關 通訊電子 房地產

講師簡介:
國際權威戰略專家,原麥肯錫資深戰略顧問,美國格里集團中國顧問,著名導師、行動學習模式資深研究者;歐洲著名資本運作公司CompetitiveCapitalGroup合夥人、新加坡GRACEPEAK葯業公司董事、新加坡Asiapharm上市公司董事;同時擔任海爾、美的、魯花、上汽、西蒙、新疆廣匯、上電科、只楚集團等多家著名企業獨立董事與長年戰略顧問;清華、復旦、同濟、東華等多所著名大學MBA、EMBA、總裁班客座教授,常年為政府公務員講學。眾多地方政府特聘經濟發展顧問,曾為109家著名企業提供戰略管理與資本運作咨詢服務,在政府與企業發展戰略、資本運作領域被公認為國際一流專家。孫老師的解決方案從1998年開始至今在國內、外很受企業家推崇並採用,並被國內眾多知名咨詢公司模仿。
授課風格:
互動活躍,檯球效應:學員「開球」,拋出問題,互動思維碰撞,形成不同角度結論;作風扎實:訓前問題需求匯總,訓中交互研習,強調具體成效。
孫老師是中國管理咨詢與管理培訓相結合的先驅和典範,是中國實戰派咨詢式培訓、執行式咨詢的創立者,是中國咨詢式培訓的主要代表人物。
孫老師曾當選為2004年「中國金牌管理咨詢師」,當選為「2005年中國百位傑出管理人物」,2006年榮獲第二屆中國管理大會之最高獎項「卓越管理專家獎」,2007年榮獲第三屆中國管理大會培訓師之最高獎項「卓越講師獎」,2008年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企業管理十大成就(人物)獎」……
服務理念與經驗:
孫老師在全球化視野的高度上,以專家、專業、專心的品牌理念,不斷追求卓越的工作方式,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管理咨詢、培訓服務,以經過驗證並確認有效的先進的國際管理方法和思維,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文化相結合,幫助所服務的夥伴獲取持續提升的核心競爭能力。部分主持項目受到時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多次視察、接見與高度評價。
核心課程:
《企業戰略規劃中的分析模型》、《企業上市運作實戰》、《集團公司管控》、《創新思維與領導藝術》、《性格管理》、《中層管理技能提升》
咨詢領域:
政府戰略規劃、企業戰略規劃、商業模式設計、企業上市與重組、組織架構設計、流程管理、創業板上市、中小板上市、海外紅籌上市、行業深度研究、市場研究與競爭對手分析、績效管理與成本控制、薪酬與激勵
學員留言:
「孫老師的管理培訓不僅教會了我們經理人如何合作,更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思考。」
—馬蔚華,招商銀行行長兼首席執行官。
「海爾大學要將孫老師的研究和培訓系統化地引進來,這對我們文化建設推動作用很明顯。」
—楊綿綿,海爾集團總裁。
「我在選事業部負責人事,性格是我最看重的,孫老師的培訓讓我們大家了解更多,適才適用很重要。」
—何享健,美的集團董事長。

培訓客戶:
西門子、GE、東芝、巴斯夫、上海貝爾、日立、松下、NSK、UFJ、StarFarma、AsiaFarma、菲林格爾、西蒙電氣、中石化、寶鋼集團、廣電集團、電力集團、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花旗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香港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汽集團、廣東美的、海爾集團、廣匯集團、上海電科研究所集團、上海電纜研究所、魯花集團、中集集團、萬科集團、東苑集團、旭輝集團、復地集團、華源集團德隆集團、中集集團、綠葉葯業、海南葯業、大華集團、東方航空、上航國旅、上汽大眾、山東南山集團、上海紡織控股、重慶中寶集團、上海海晶電子、SOHO、台州汽車運輸集團、三湘集團、凈雅集團、新嘉聯電子、山東春雪、天域園林等
……

⑧ 周玉成的人物經歷

2001年6月任中國華來源集團有自限公司董事長,2002年9月兼任上海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副會長,上海市醫葯行業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市國際商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客座教授,第十二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⑨ 王松的個人簡介

上海畫家,教育家王松,又名(王大泉),男,1968年12月7日生於合肥。1997年畢業於「東華專大學」美術專業。現屬任教於「上海逸夫職業技術學校「原」華山美校」。「東華大學」客座教授。「上海靜安區業余大學」客座教授。上海著名油畫家,教育家。新寫實派代表。擅長人物,風景寫實油畫,國畫工筆。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各項美術繪畫大展。

⑩ 方金山個人履歷

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物-方金山
一:個人履歷
方金山,1966年8月出生於江西進賢,漢族,1986年7月畢業於華中農大。高級農民技師,主要從事食用菌良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 現任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菌物學會理事、江西省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江西菌物學會理事、江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常務副會長、撫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撫州市臨川區食用菌協會會長、撫州市臨川金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級農民技師江西省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客座教授。江西人民廣播電台特聘專家。
二:主要社會貢獻
1 986年7月畢業於華中農大植保系應用微生物專業,同年8月起開展食用菌良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並且從事食用菌生產,經營活動,掌握了食用菌遺傳育種,無公害栽培核心技術,先後培育平菇、虎奶菇、茶樹菇等多個食用菌新品種,且得到大面積推廣栽培;無公害覆土栽培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運用,先後發表論文32篇,出版著作5部,系科普惠農種菇致富叢書(18本)編委、農家致富實用技術叢書(13本)編委。被聘為江西省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客座教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的待遇。 2006年承擔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項目轉化項目,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5000餘人從事珍稀菌類虎奶菇的種植,2009年承擔了國家入園入企項目,該項目解決了虎奶菇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技術難題,使該野生菌獲得國際唯一可人工栽培的新品種,該技術的推廣可惠及全國各地的菇農從事虎奶菇人工種植。 方金山具有30多年從事食用菌研究和開發利用的經驗,先後馴化培育出平菇金平1號,草菇V598,姬菇金姬10號,臨川虎奶菇等多個食用菌優良品種,完成了《虎奶菇新品種細胞融合選育》、《新品種虎奶菇推廣項目》等相關省、市科研科題10餘項,近年來和東華理工大學合作,完成了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新品種臨川虎奶菇—1號菌種制備及栽培技術示範》,現正承擔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項目《虎奶菇新品種細胞融合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臨川虎奶菇—1號的人工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獲江西省高校2005年度科技成果獎二等獎;2006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撫州市科學技術一等獎,臨川區科學技術一等獎。 方金山先後被評為江西省勞動模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江西省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客座教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發表論文達32篇,著作5部,還有專著《虎奶菇栽培技術》年底可出版。 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指導下,中心堅持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專業合作社為窗口,以振興食用菌產業帶領眾多菇農共同致富為宗旨,進行誠信經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本中心作為撫州市農民實用技術實訓基地,大力開展食用菌技術培訓推廣工作,先後培訓全國各地菇農達10096人次,帶動周邊及全國各地走上致富之路的菇農達10餘萬人,為社會新增10餘萬個就業崗位,間接創造經濟效益超過20億元。與此同時亦為企業創造出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千萬元。近年來,虎奶菇、茶樹菇、黑木耳、金針菇、平菇先後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江西省名牌農產品,另外虎奶菇2010年獲江西省十大最受歡迎農產品,撫州市知名品牌、江西省著名商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品種臨川虎奶菇已獲得了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認證。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展,為社會提供品質優良的食用菌產品。

熱點內容
鑒定意見大學生 發布:2025-09-12 16:08:59 瀏覽:826
抖音大學生活費 發布:2025-09-12 16:00:46 瀏覽:807
朝鮮釋放美大學生 發布:2025-09-12 15:29:55 瀏覽:691
古代文學考研華東師范大學 發布:2025-09-12 15:28:11 瀏覽:351
大學生職業規劃測評 發布:2025-09-12 15:17:19 瀏覽:591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電話 發布:2025-09-12 15:06:49 瀏覽:4
華東理工本科生論文提交 發布:2025-09-12 14:24:06 瀏覽:238
大學生用探探 發布:2025-09-12 14:03:22 瀏覽:728
研究生導師不願意要的學生 發布:2025-09-12 14:00:40 瀏覽:610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 發布:2025-09-12 13:58:56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