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先進事跡
1. 怎麼寫關於宣傳大學老師優秀事跡的推文
就是正常的宣傳文啊 只能幫你到這里了 畢竟具體情況我們也不了解 不可能幫你寫
2. 林崇德的先進事跡
2004年11月,教育部黨組作出向林崇德等5位模範教師學習的決定,並號召全國教師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教書育人,愛生如子,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們艱苦奮斗,孜孜不倦,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11月14日,林崇德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作了首場師德報告後,赴上海等地進行巡迴報告。
林崇德教授是象山人,1954年畢業於象山石浦小學;1960年高中畢業時,在高考志願書的23個志願中全部填上師范,結果如願以償被北京師范大學錄取,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13年的中小學教師,26年的大學教師生涯中,他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他積極投身於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知與行的統一.他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潛心教書育人,注重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奉獻祖國的高尚情操,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響學生,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如今,他培養出了100多位研究生,其中6位博士後,51位博士,這些學生中有31人成為教授,24人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德育標兵.美國的《肯特日報》把他與美國當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中國核心期刊《中小學管理》譽他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
林崇德教授說:我不僅僅把教師的工作理解為授業解惑,更自覺地把它看成是教書育人並為之終身奮斗的目標。我願堅守三盡講台,讓學生遍布四面八方;我們總會兩鬢斑白,青春卻會延續在學生身上 。44年前,林崇德就以這樣的詩行抒發自己對教師職業的嚮往。他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直到今天,每當他有新著出版,總是在扉頁上寫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大學畢業後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學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時期,他排除干擾,堅持家訪,與學生和家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一大樂事。上了講台,他就興奮,有時竟忘了自己還在發著高燒.他說:不講課,我就憋得慌,兩星期不見學生,會非常難受。
林崇德教授說:大學中學教師都要有愛的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一直是林崇德處理與學生關系時的自我要求.作為一名心理學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帶成年學生應該輕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導師們在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絕不亞於中小學教師對待未成年的孩子們.正是由於林崇德給予學生這種近似於父愛的師愛,通過情感的溝通與互動,言傳身教,更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領域中.
林崇德教授說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會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達;是善良,勤勞,真誠的母親教會了自己勤奮.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奮勞作和逆境中對各種關系處理的鍛煉,才有了今天的我.中國教育報曾以《豁達和勤奮――人生發展中的兩個風火輪》報道了他的事跡.
為了讓中國心理學在國際學術界有發言權,林崇德勤奮攻關.他的工作日程中沒有節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時沒有大年初一.他的學生,北師大副校長董奇說:我最敬佩的是林老師的勤奮. 他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並以豁達,勤奮來勉勵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不少學校也以此作為校風.
除了教學,林崇德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他於1985協助朱智賢教授白手起家創建了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並長期擔任所長職務.經過近20年的艱苦創業,研究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聲望的發展心理學研究單位,成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價為達到國際水平的博士點.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國內率先提出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建構了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的框架,為一直沒有自己的兒童心理學的中國心理學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重要貢獻.
從事基礎研究的同時,他還非常重視應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論應用於提高中小學教育的質量上.從1978年開始,他抓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驗班,至今已在全國26個省市建立了3000多個實驗點,受益學生近30萬人.
在緊張的教學科研間隙,他不忘將研究成果總結整理.迄今為止,他發表了160餘篇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出版了16部專著;還主編了近4000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獲得了24項獎項.他著作的厚度已達到180厘米,早已超過他16 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准確形容他的勤奮了.
林崇德教授說:石浦小學是我的母校,我對她有著深厚的感情.每逢石浦教學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林教授總會出現.8・18台災後,林教授了解到金星學校教學樓倒了,他馬上寄來2萬元.1991年,他憑著自己那時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職務的時機,經過多方努力,全國第一次家長學校學術研討會舉辦地落在了母校.當時,他還請來了3個副部長來象參加會議.這次會議,是我縣教育界迄今為止舉辦級別最高的一次會議.2002年,石浦小學要舉辦建校175年校慶.他擔任了校慶籌備領導小組名譽主任的職務.為了搞好校慶,他忙前忙後,出錢又出力.他帶頭為校慶贈錢2萬元,專門為校慶出版68萬字的巨著《發展心理學》;他請書法泰斗啟功為學校題寫校名,請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國家總督學柳斌等為校慶題寫賀詞,請《人民教育》雜志社總編傅國亮,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等來校參加校慶,並作學術報告.
目前,林崇德教授擔任寧波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課題組的學術顧問,多次回來指導,講課,但每次都是不要酬金,不住賓館,不去旅遊.他還擔任象山中學,濱海學校,文峰學校的辦學顧問或名譽校長.每次回家時,總會到各個學校去走走,為各校作指導.目前,我縣正在蓬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林教授是中國最具權威的心理教育學專家,又擔任著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縣教育局打算近期邀請他進行專題指導.他說,在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的競爭中,他已經為寧波市爭取到了一個名額,他正在爭取在寧波召開一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會議.
2002年北師大百年校慶時,林崇德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人有來生,在我高中畢業時,我仍會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願填上'師范',畢業後仍然當教師,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3. 急需教師先進事跡材料,5000字,第三人稱。最好在16:00之前。
信息技術教師個人專業技術總結 本人於1994年畢業於**高等專科學校,96年8月分配到**中學,98年調到**小學,99年到**小學,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經**市中小學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小學一級教師,同年獲教師資格證書,99年1月,參加蘇州市辦公自動化考核,成績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現代化教育技術合格證書,2000年11月參加普通話培訓考核達到二級乙等。2002年5月,參加全國成人高考,錄取江蘇省揚州大學科學與計算機系,現本科在讀。2002年 10月參加了江蘇省職稱計算機考核,成績合格。共通過三篇論文鑒定,其中二篇達到良好。現任三到六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首先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 一、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在學校領導的指引下,我積極投身於學校教科研,被學校聘為教科員,協助教科室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師的指點下,成功申請了市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模式的研究》,由我執筆撰寫了《東萊中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我的活動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選送蘇州。2003年4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並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4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准大會交流,並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張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03年4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並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4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准大會交流,並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張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參與了國家級課題《智慧學理論在教育中應用研究》方案的撰寫。 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隨筆《教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始》《實施「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一瓶鋼筆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繼發表。其次,我和家長也積極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實踐《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發表,並在該社當年上半年好稿件評選中獲二等獎。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張家港市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上,我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我一改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我在實踐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計《展現變化規律 激發主動發現》在市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論文《小學數學教學探例》《「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對比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文字處理單元教學設計》《論新課程標准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當教學設計面對新課標》相繼發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 四、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 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於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路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在理論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論文《信息化環境下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設計》《「形神兼備」的整合》《新課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術與小學社會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第一、二屆張家港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均獲三等獎。第一屆參賽學科是社會課,課題是戰爭與和平,第二屆參賽學科是數學課,課題是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我還參與了學校網站的建設,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網路化學習的平台,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評為張家港市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先進個人。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處,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積極向每一位老師學習,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還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幫助同事製作多媒體課件,在製作過程中吸收他們好的教學理念,力求做到技術與思想的完美結合。在學校教研活動中,能夠積極指導季冬老師的信息技術課和黃珍老師的數學課,就如何上好課經常和他們進行坦誠的交流。我始終相信,在課堂教學中,沒有什麼論資排輩,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我還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2002年,朱思穎同學在張家港市小學生電子報刊比賽中獲三等獎,今年黃曉春同學獲二等獎。當然比賽結果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而是要讓比賽帶動更多的學生來參與,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你自己再改一下吧,你的字數太多啦,更不寫不出來啊,呵呵
就借鑒這篇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