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是臨沂大學榮譽教授
㈠ 霍金是什麼科學家
斯蒂芬·威廉·霍金
生平介紹: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父。生於1942年1月8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研究領域
理論物理學:
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相關作品: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MRMY.NET收集]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果殼中的宇宙》該書是霍金教授繼《時間簡史》後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再次把我們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裡,真理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繚亂,繽紛多彩。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我們宇宙的原理,並加之以他獨特的熱情,邀請我們一起進行宇宙之旅,做非凡的時空遨遊。
《時間簡史》(1988年撰寫)
這本書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在這本書中,霍金將試圖勾勒出我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第一講里,他將簡要地回顧過去關於宇宙的構想,並說明我們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圖像的。這或許可以稱之為宇宙史的歷史。
第二講將解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種引力理論為什麼會都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脹,或是收縮。而這又意味著,在前200億年到前100億年之間,必定有某一時刻,那時宇宙的密度為無窮大,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第三講將談談黑洞。黑洞是當某個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縮(塌陷並緊縮)時形成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蠢得掉進黑洞的傻瓜都會永遠消失,他們將無法再逃出黑洞。而有關他們的歷史,則將到達一個奇點,一個痛苦的終點。不過,廣義相對論是經典理論——也就是說,它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
第四講將講述量子力學如何允許能量從黑洞泄漏出來。黑洞並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黑。
第五講將把量子力學思想應用於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這就得出了這樣的設想:時空可能在范圍上有限,但沒有邊緣。這或許類似於地球表面,但它多了兩維。
第六講將說明這個新的邊界條件如何能解釋這個問題:盡管物理學定律是時間對稱的,但過去與未來為什麼如此大不相同?
最後,第七講將講述我們正如何試圖找尋一種統一的理論,它能把量子力學、引力以及物理學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內。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Dens Scama)。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霍金趣事:
霍金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但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他在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有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獲得獎項: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大事年表:
1942年 1月8日生於牛津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盧伽雷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霍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並成為英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2007年,霍金與露西吉高佛爾德合著的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於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這本書是霍金寫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霍金在書中向兒童解釋了自己關於時間和宇宙方面的學說。
如果現在,盧伽雷症,得到診斷了,那麼,也許霍金就不是現在的"巨人"了.
後感: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個讓我深深震撼的人!
不知早在什麼時候我就知道他患有我們常人幾乎忍耐不了多久的病----」 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因為醫生曾說「只要得了這種病的人最多不會活過2年!」,雖然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個大拇指能夠操作了。全身只有三個手指會動,通過一個手指來「說」!但他卻是醫學上的奇跡!
也不知他的心中是怎麼想的總之他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乏味的腦力勞動!
幾年下來他克服了種種困難!不顧艱辛的編寫倫理宇宙,倫理黑洞,倫理大爆炸!的書籍,但是我們值得一注意的是,他全身只有一根手指可以來動,他的秘書曾私下對別人講,他寫一篇1小時的演講稿需要3天的時間,打一段話需要近乎一個小時!
但是令人驚訝的霍金堅持下來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冊冊的書籍出現在我們世人的眼前——《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時間簡史續篇》、《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時空本性》、《果殼中的宇宙》
要知道這是他一個人,坐在一個40年都沒有離開的輪椅上,用僅可以動的一隻手指在一個小小的滑鼠上來編寫出來的!
不久以後社會漸漸的開始注意上了他!各行各業的人開始漸漸的認識上了他!他漸漸的走上了講台,為社會演講,為那些熱愛物理,熱愛科學的人演講,雖然他所發出的是「機器合成音」但他依舊吸引這許多人!慢慢的一個一個獎項來到了他的身上!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成為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我崇拜他!
但是當我們崇拜完了他我們也是否應該靜下來想一想,如果連一個全身癱瘓,只有一根手指可以動的殘疾人都可以成為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那我們這些正常人是否可以做的更出色?我們有健壯的雙腿、這可以為我們節約許多生活上自理因自理而浪費的時間,我們有靈活的雙手、可以為我們節約許多因為打字所浪費的時間,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東西比霍金在身體方面上強。但是我們卻從來都沒有為此感到欣慰!
同學們讓我們快點抓緊時間學習吧!不要再浪費時間了,我相信我們會比霍金還要更加出色!
(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50多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霍金生平 :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表明:用來解釋黑洞崩潰的數學方程式,也可以解釋從一個點開始膨脹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預言,來自黑洞(現在叫霍金輻射)的射線輻射及黑洞的表面積永遠也不會減少。
1974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繼續證明,黑洞有溫度,黑洞發出熱輻射,以及氣化導致質量減少。
1980年任劍橋大學數學魯卡斯教授(艾薩克·牛頓曾任此職)。
1988年出版《時間簡史》,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1996年至今繼續在劍橋大學工作。
㈡ 霍金獲得過哪些榮譽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國倫敦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現在全身只有面部肌肉會動,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的霍金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盧伽雷氏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他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
相關作品: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果殼中的宇宙》該書是霍金教授繼《時間簡史》後最重要的著作。霍金教授在這本書中,再次把我們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裡,真理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繚亂,繽紛多彩。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制約我們宇宙的原理,並加之以他獨特的熱情,邀請我們一起進行宇宙之旅,做非凡的時空遨遊。
《時間簡史》(1988年撰寫)霍金暢銷書-《時間簡史》這本書是霍金的代表作。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在這本書中,霍金將試圖勾勒出我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第一講里,他將簡要地回顧過去關於宇宙的構想,並說明我們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圖像的。這或許可以稱之為宇宙史的歷史。
第二講將解釋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兩種引力理論為什麼會都得出這樣的結論——宇宙不可能是靜態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脹,或是收縮。而這又意味著,在前200億年到前100億年之間,必定有某一時刻,那時宇宙的密度為無窮大,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大爆炸。它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第三講將談談黑洞。黑洞是當某個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縮(塌陷並緊縮)時形成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蠢得掉進黑洞的傻瓜都會永遠消失,他們將無法再逃出黑洞。而有關他們的歷史,則將到達一個奇點,一個痛苦的終點。不過,廣義相對論是經典理論——也就是說,它沒有考慮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
第四講將講述量子力學如何允許能量從黑洞泄漏出來。黑洞並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黑。
第五講將把量子力學思想應用於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這就得出了這樣的設想:時空可能在范圍上有限,但沒有邊緣。這或許類似於地球表面,但它多了兩維。
第六講將說明這個新的邊界條件如何能解釋這個問題:盡管物理學定律是時間對稱的,但過去與未來為什麼如此大不相同?
最後,第七講將講述我們正如何試圖找尋一種統一的理論,它能把量子力學、引力以及物理學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內。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Dens Scama)。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做,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中文版發行於2008年年初,這本書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兒露西·霍金、其學生克里斯托弗·加爾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兒童科普三部曲」之一,這本書當中論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簡述了霍金的新想法,這本書在國內外好評如潮。
編輯本段獲得獎項:
霍金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編輯本段大事年表:
1942年 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英國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盧伽雷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霍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並成為英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 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2007年,霍金與露西吉高佛爾德合著的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於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這本書是霍金寫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霍金在書中向兒童解釋了自己關於時間和宇宙方面的學說。
如果現在盧伽雷氏症得到診斷,那麼,也許霍金就不是現在的「科學巨人」了.
㈢ 霍金在科學界到底是什麼水平呢
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霍金讓人崇拜的不僅僅是他在科學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在科學家領域的貢獻包括建立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理論,為人類研究宇宙打開新的大門,因此他被譽為“宇宙之王”。他那麼受人尊敬是因為他身殘志堅的不服輸精神,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患上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這種病會導致人全身癱瘓,並且不會說話,當時確診的醫生預言霍金最長活不過三年,但是霍金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而且在科學領域做出了了巨大成就。
第三個忠告就是警告人類不要聯系外星人,人類對外星文明非常感興趣,極力想找到外星人,但是霍金多次警告人類不要試圖尋找外星人,因為外星文明遠比人類文明要發達,一個落後遇到一個先進的文明,最終遭殃的往往是落後的文明,歷史已經多次證明這個結論,比如先進的歐洲文明遇到落後的美洲文明、落後的亞洲封建文明、落後的非洲文明,美洲文明、亞洲封建文明、非洲文明無一例外都受到殖民和掠奪,同樣,人類文明遇到外星先進文明,最終人類文明會被外星文明殖民,那時候人類就會失去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力。以上就是霍金生前的三大忠告,處處為人類著想,所以他那麼受人尊敬。
㈣ 霍金是什麼大學畢業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畢業院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4)霍金是臨沂大學榮譽教授擴展閱讀
霍金的黑洞理論
2014年1月24日,英國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再次以其與黑洞有關的理論震驚物理學界,在《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論文中,霍金指出,由於找不到黑洞的邊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這是為了解決「防火牆」問題於新理論中設定「黑洞不存在」,其並非真不存在。黑洞的邊界又稱「視界」,經典黑洞理論認為,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通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均不能穿出視界。
霍金的「灰洞」理論認為,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他在論文中承認,自己最初有關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光線其實是可以穿越視界的。當光線逃離黑洞核心時,它的運動就像人在跑步機上奔跑一樣,慢慢地通過向外輻射而收縮。
「經典黑洞理論認為,任何物質和輻射都不能逃離黑洞,而量子力學理論表明,能量和信息是可以從黑洞中逃離出來的。」霍金同時指出,對於這種逃離過程的解釋需要一個能夠將重力和其他基本力成功融合的理論。在過去近一百年間,物理學界沒有人曾試圖解釋這一過程。
對於霍金的「灰洞」理論,一些科學家表示認可,也有人持懷疑態度。美國卡夫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波爾欽斯基(Joseph Polchinski)指出,根據愛因斯坦的重力理論,黑洞的邊界是存在的,只是它與宇宙其他部分的區別並不明顯。
其實,早在2004年霍金就曾做出過類似表示。當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指出,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對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噬」,事實上被吸入黑洞深處的物質的某些信息可能會在某個時候釋放出來。
㈤ 霍金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20世紀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2、1970年代時,霍金將量子力學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在之後的30年中,用量子力學解釋整個宇宙已經變得更加困難了。霍金想找到一套可以完美解釋整個宇宙現象的理論來說明137億年誕生直到現在的宇宙,但是多年過去了就算無限接近他仍然沒有得出結論。
3、1974年,探討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綜合成一個統一的理論並提出了許多設想:宇宙無論時間還是空間在范圍上都是有限的,但是它們沒有邊界。
如果這個設想成立,就不存在奇性,科學定律會處處有效,包括宇宙的開端在內,即宇宙的啟始是由科學定律所確定的。一種沒有邊界的宇宙理論將全面取代大爆炸的宇宙理論。
(5)霍金是臨沂大學榮譽教授擴展閱讀
霍金的學術思想
時光機
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繼承認外星人的存在後,又發表一個驚人論述:他聲稱帶著人類飛入未來的時光機,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所需條件包括太空中的蟲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
不過,霍金也警告,不要搭時光機回去看歷史,因為「只有瘋狂的科學家,才會想要回到過去『顛倒因果』。」
物理學家霍金在拍攝的一部有關宇宙的紀錄片時提到,人類其實能建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並且能夠進入未來。霍金甚至說,自己是因為擔心別人把他當成「怪人」,所以才不敢亂說話,也不願意多談有關時光機的東西,直到透過紀錄片後才敢大方討論。
至於時光機的關鍵點,霍金強調就是所謂的「四度空間」,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蟲洞」。霍金強調,「蟲洞」就在我們四周,只是小到肉眼無法看見,它們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裂縫中。
㈥ 霍金有哪些榮譽學位
學士學位是用來證明你的知識水平已經達到學士的水平的證明.是國家頒發的. 學位並不是一定有用的,看場合了.比如找工作,有的單位要求應聘人員有,那就是必須的了.或者某職稱的評定要求候選人的學歷達到學士,學士學位就有用了
㈦ 霍金詳細的資料
霍金的資料
史蒂芬·霍金,國際著名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教授。這位生於1942年的當代享有盛譽的傑出學者,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霍金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半身不遂。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72年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年任教授,1979年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他的不朽名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他於1978年和1988年先後獲得物理學界兩項大獎,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和沃爾夫獎。1989年霍金獲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42年 1月8日生於劍橋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㈧ 霍金得過什麼獎項
斯蒂芬·霍金教授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教授1942年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1963年,霍金教授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症,即運動神經病。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3月1日,霍金教授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在幾個星期內,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討論他的研究工作(霍金所指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霍金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1975—1976年間,在其獲得6項大獎中有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和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1978年他獲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1979年,被任命為著名的、曾一度為牛頓所任的劍橋大學盧卡遜數學教授。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這是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了1000餘萬冊。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書籍和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2000年初,霍金在美國白宮做了演講,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動的一部分,柯林頓總統親切會見他並向他表示祝賀。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在該書中,霍金揭示了自《時間簡史》發表以來,理論物理學的偉大突破。
史蒂芬·威廉姆·霍金於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於英格蘭 牛津。他父母原住在倫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是一個生 育孩子較安全的地方。他八歲時,他家搬到聖·愛爾本斯,倫敦北面20英里的一 個小鎮。十一歲時,史蒂芬到聖·愛爾本斯學校上學,然後上牛津的"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親上過的學院。雖然他父親想讓他學醫,但他 卻想學數學。而大學學院沒開數學專業,所以他選擇了學物理。在大學學院學了 三年,沒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學甲等榮譽學位。 然後史蒂芬到康橋做宇宙學研究,那個時候在牛津還沒有一個人從事宇宙學研 究。他的導師是丹尼斯·西馬,雖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爾做他的導師的,弗 雷德·霍依爾當時正在康橋工作。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剛維爾·塞斯學院先是 做助研,後來便做職業研究工作。1973年史蒂芬離開天文學院來到應用數學和理 論物理系。自1979年,史蒂芬做"路克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是1663年根據萊 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遺囑以路克斯留下的錢作?基金創建的。路克斯曾經是 該大學的英國議員。第一個獲得"路克斯"數學教授職位的是依扎克·巴羅, 然後是依扎克·牛頓。 史蒂芬·霍金一直從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與羅傑·彭羅斯一起,他 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了空間和時間是從大爆炸奇點處開始而至黑洞結 束。這些結果顯示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起來是必要的,這是二十世紀前 半世紀的另一個科學發展。他發現的這樣一個結合的一個後果是黑洞不應該是完 全黑的,黑洞向外輻射,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像的時間裏沒 有邊緣,它是無限的。這將意味著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學定律決定的。 他發表的著作包括:與G.F.R.艾利斯合著的《時空的大規模結構》,與W.以色 列合著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世紀眺望》和與W.以色列合著的《重力300年》 。史蒂芬·霍金有兩部暢銷書:他的最暢銷書--《時間簡史》,和後來的《黑 洞、嬰兒宇宙及其他》。 霍金教授有十二個榮譽學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獲榮譽夥伴稱號。 他獲得過許多獎勵,獎金,獎牌。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會員。 史蒂芬·霍金繼續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個子女和一個孫子女),他的理論 物理研究與廣泛的旅行和演講結合起來。
㈨ 霍金是誰他在哪所學校畢業
1962年,20歲的史蒂芬·霍金來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選擇了宇宙物理學方向。這個時候,他個人身體的危機也漸進暴露出來,他隱隱約約感到行動有些不方便,腿腳不聽指揮,說話也模糊不清。霍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他去看了醫生。壞消息傳來了,霍金罹患十分罕見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ALS很難治癒,患者因肌肉萎縮引起運動功能減退,全身癱瘓,喪失說話功能,吞咽和呼吸困難,最終導致窒息或引發肺炎而死。最可怕的是,在整個病程中,患者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想像能力都不受影響,也沒有任何疼痛感,只有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剛滿21歲的霍金被命運無情地拋到死亡的邊緣。
㈩ 霍金是如何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的
在1963年,英國劍橋有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一位名叫史蒂芬霍金的21歲研究生,無精打采地躺在房間里,錄音機發出華格納的音樂巨響,科幻小說四處散置。他的褐色長發散亂不整,戴著金屬框眼鏡,還有一對清澈藍眼,透露出愛搗蛋、或許應該說是厚臉皮的個性。
霍金擁有兩種鮮明的個性,愛耍聰明,而且很頑固。然而從前一年起,他開始看著自己的四肢逐漸不聽使喚,講話含糊不清,像個醉漢,雙腿偶爾還會站不穩。他原本是物理學界的明日之星,這回竟頭一次覺得物理學背棄他而去。他只能原地打轉毫無進展;對霍金來說,1963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就在那一年聽說自己即將死去。
在1963年以前,他的生活一直都過得很愜意。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後來他總喜歡說,那天正是伽利略去世300周年紀念日。他是四個孩子中的老大,成長於倫敦郊區的聖奧爾本斯。父親專門研究熱帶疾病,他也順理成章地走上科學之路。他回憶說:「我老是想知道所有事物的運作方法。我會把東西拆開,卻老是裝不回去。我的雙手不是那麼靈巧。」
霍金不打運算元承父業,讓他的父親感到十分懊惱。他解釋說:「我覺得生物學太不精確,它過分依賴文詞敘述,還經常要畫細部圖解,而我向來不擅長畫圖。如今,這門學問已經比從前精確許多,尤其是分子生物學,不過在我成長時期,它還沒有出現。我的真正興趣是研究基本定律。我要求知,我要知道我們怎麼會、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還有宇宙又是如何運作的。」
出於好奇心,他在15歲時和幾個朋友開始鑽研超心理學。他們研讀了1950年在杜克大學所做的著名實驗,據說那些實驗的目的是想提出統計數據,以便驗證心靈感應和心靈傳動能力,他們也親自做了擲骰子實驗。後來他去聽了一場演講,演講者是一位曾經分析杜克實驗的科學家。他說:「只要該項實驗獲得理想結果,技術上一定有缺陷。反之,只要實驗技術完美無瑕,他們就不會得到好結果。所以我才相信那完全是一場騙局。」
霍金申請進入父親的母校,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用他的英式措詞來講,他是去「讀」物理學和數學。當時,他有志於從事天文學。「我到了牛津大學天文台四處張望,他們沒有望遠鏡,唯一的觀測儀器也只是一具太陽攝譜儀。」後來,他在英國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度過一個悲慘的夏天,用一具70cm折射望遠鏡觀測雙星,這讓霍金對觀測天文學的「印象不怎麼深刻」。他顯然不會是桑德志的接班人。
霍金是個聰明的懶學生。教授和同學對他的印象都是:這個學生寧願找出教科書里的錯誤,也不想做練習題。當時他蓄留一頭長發,大家都知道他很聰明卻不愛讀書,不需要啃書就會做習題。他很少記筆記,在課堂上睡覺,還會裝腔作勢,把自己的報告輕蔑地拋進廢紙簍。後來他辯稱,反正老師也不夠高明,那套系統本來就該罵。霍金生性瀟灑,很受同學歡迎。他愛開粗魯玩笑,是同夥中的老大。他的成績不錯,但不是特別傑出。
霍金立定志向,要在畢業後進入劍橋,追隨穩態說的倡導者國家英雄霍耶做研究,攻讀博士。不過首先他面臨著一個小問題:畢業生必須通過資優生考試。霍金的成績不夠好,沒有達到「最優」的程度,造成的影響包括他無法進入第一志願的研究所。他還可以接受一次特別口試,不過他也同時跑去申請擔任公務員,負責管理紀念碑。
他根本不用多此一舉,口試委員對他的才智印象深刻。後來,他們還問他接下來要做什麼。霍金回答:「如果我得到優等就到劍橋,如果只是次等就留在這里,所以我相信你們會給我優等。」結果,他果然得到優等。
但霍金無法如願在英國天文學、物理學家霍耶的指導下學習,因為當時霍耶不收學生,這也好,因為他的研究實在相當怪異。於是,霍金投入與霍耶同輩的理論學家夏瑪門下。
1961年,夏瑪在劍橋組成團隊,鑽研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當時他是英國唯一講授相對論的學者。夏瑪說:「當時惠勒在普林斯頓的角色,和我在劍橋有點相同,都在訓練廣義相對論的新生代學者,」他的神情就像位父親那麼自豪。「英國劍橋執數學界之牛耳,在美國找不到任何機構可以和劍橋相提並論。而如今我在牛津。」他笑著說,「所以你要相信我的話。當時,我待在那裡其實是一種策略,因為如此一來才能教到好學生。而霍金又是這當中最拔尖的學生之一。」
夏瑪和所有人一樣,立刻就發現霍金相當聰明卻不守紀律。至於要判斷他能不能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那就另當別論。夏瑪也經常講,除非開始做研究,否則你很難論斷一個人。
霍金在牛津大學時期就出現疾病的初期症狀,他步履蹣跚、講話含糊,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年間則更加惡化。1963年,他的症狀經確診為側索硬化肌萎縮症(ALS)。
「霍金始終沒有喪失開粗魯玩笑的能力。」夏瑪如是說
診斷結果出來之後,霍金的父親私下來到劍橋,詢問夏瑪能不能盡快授予學位。夏瑪態度堅定,拒絕了他的請求。
霍金深感恐慌,他停止一切活動,躲進自己的房間。他說:「一旦發作起來,病情就會發展得非常快。我當時很沮喪,因為我自認為活不過幾年,而且我也看不出自己當時有理由再繼續活下去。」
持續兩年下來,他的身體逐步退化,心情也日益沮喪。他的科學表現也是一塌糊塗,夏瑪為此感到自責。他認為霍金之所以感到沮喪,有部分是他的錯,因為他還沒有讓霍金接觸到真正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畢竟,論文指導教授有責任提攜學生找到研究主題,讓他們投入並在一旁激勵。
結果一如後來的發展,霍金的生命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就在「病況」診斷出來之後不久,他碰到了一位女士並開始和她約會。其實珍是霍金在聖奧爾本斯的同學,當時她正在倫敦大學念中世紀韻文。珍長了一頭紅發,朝氣蓬勃,而且個性頑固,一如霍金後來表現的性格。她回憶道:「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出現初期症狀,」她講話的語調一絲不苟,「因此我從來沒有見過身體健康、肢體健全的史蒂芬。病況的發展十分緩慢。他的個性非常非常果斷,企圖心非常強。」霍金個性內向而強烈,擅長分析,珍則信奉古典主義,個性外向,對藝術和音樂很感興趣,她讓霍金敞開心胸,於是兩人決定認真過日子。
婚姻是霍金生命的轉折點。突然之間,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糟糕。他已經成家,再也不能只考慮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困境
他們在1965年結婚。珍並沒有因為要嫁給一個可能沒有未來的人而顯露出任何不安。她說:「我是確定了自己想要結婚,才決定要結婚的,所以,我就結婚了。」
霍金錶示:「我的婚姻讓我決定活下去,婚姻讓我有理由堅持下去,努力奮斗。沒有珍幫忙,我不可能活下去,也不會有意願再活下去。」
同時,他的惡化狀況也趨於緩和;身體的退化速度慢了下來,而且還一直活到現在。夏瑪告訴霍金,顯然他會繼續活下去,所以最好還是完成論文。
夏瑪提出一個新構想給霍金。他派霍金去倫敦見一位老友數學家潘洛斯,潘洛斯當時正在講授一種最怪異也最讓人不解的廣義相對論預測結果:宇宙中可能存在某些區域,稱為「奇異點」,物理定律在那裡完全不成立,那裡的物質和能量,甚至時空本身,全都被摧毀(或可說創生)。霍金聆聽潘洛斯講課之後,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畢生職志。
第一屆得州研討會就像條繩索,將許多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潘洛斯和夏瑪都參加了會議。英國的霍金則在家裡自怨自艾,完全不知道有人就要在得州舞台上道出他的終生職志。
惠勒預定在當天下午議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肩負一項使命走上達拉斯講台:他即將讓物理學界接觸死神,為期長達10年。他認為,自己投入終生歲月進行研究就是為了這一天。惠勒是兩位英雄的忠實信徒,一位是丹麥的傳奇理論學家波耳,量子理論的肇建者。惠勒在波耳的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度過難忘的一年,並成為他的終生研究夥伴。惠勒柔聲說:「波耳那裡的人員組成了一支超越國界的忠誠研究團隊。你可以與人討論佛陀、耶穌、摩西還有孔子。不過,只有和波耳交談過後,才讓我深深相信真的有這種人存在。」
另一位則是愛因斯坦。當年輕的惠勒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的時候,愛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惠勒回憶道:「那時候,你得要鼓足勇氣才能見到他。」他後悔自己當時太過害羞,以致沒有拿奇異點的相關問題來追問愛因斯坦。
直到一年之後,惠勒才初次見到霍金。霍金後來沿襲惠勒的精神,成為他最了不起的學生,因為霍金繼承了黑洞的思想,並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惠勒巧妙稱呼這個主題為「最終狀態議題」。
許多科學家都指望或相信奇異點只是純理論的數學現象,就像習題里的無摩擦斜坡或永動鍾擺一樣,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真正的恆星應該不會發生球體對稱塌縮,尤其是本身會旋轉的恆星,而幾乎所有恆星都會自轉;也許恆星會繞著核心迴旋轉動,而不會崩潰塌縮成奇異點。結果,我們並沒有這種好運。潘洛斯在1965年證明了恆星在失控塌縮後會形成貨真價實的奇異點,任何黑洞裡面都必然有個奇異點。實際上,潘洛斯等於是證明了,只要累積了充分的物質和能量,時空就有可能終結。
霍金吸收了潘洛斯的方法,在論文最後一章採用了這些技巧來分析開放宇宙,這等於是恆星塌縮的反面現象。夏瑪高興地說:「那是最精彩的部分。」霍金的結論是,只要廣義相對論正確,那麼在宇宙歷史中,總有一天會出現至少一個奇異點。就以膨脹中的宇宙而論,在100億或200億年之前,就絕對出現過至少一個奇異點。如果他讓膨脹中的宇宙逆時間運行,猶如影片倒帶一般,則物質密度和輻射強度會提高到無窮大,到最後,天空里的唯一光線就像條毯子,把宇宙萬物全部卷進奇異點里去。後來,霍金和潘洛斯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來引申這種論點,並描述膨脹宇宙的所有模型。霍金生性喜做保守論述,他只淡然承認,就某個意義來說,或許這種奇異點正是宇宙的起源。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霍金的日常行動已經變得相當吃力。他步履蹣跚,瘦弱的身影出現在重要的研討會上,奮力坐在第一排並提出尖銳的問題。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就留在劍橋擔任研究教授。霍金同時服務於兩個系所,一個是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位於市中心,系館像是一幢工業建築;另一個則是霍耶的理論天文學研究所(1972年,該研究所和隔壁的舊天文台合並,霍耶便在此時辭職),位於市郊一幢低矮的現代建築內。霍金坐著一部小型三輪車往來通勤,身體繼續緩慢退化。1969年,他拋掉手杖坐上輪椅,但也開始發揮頑強天性。他盡可能拒絕別人協助,自己獨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