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河北大學王謙教授

河北大學王謙教授

發布時間: 2022-01-22 00:37:27

A. 河北大學的專科叫什麼

14年河北大學專科就取消了
(校招生辦公室王謙介紹,河北大學共有90個本科專業,從今年專開始,河北大學屬取消全部的專科。此外,今年河北大學有三個新設專業招生,分別為世界史、衛生檢驗檢疫和葯物制劑專業。)這是14的新聞

B. 三國人物

體態:身長八尺(根據東漢計量單位合約184cm),容貌甚偉,有英霸之氣,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諸葛亮畫像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諸葛果(親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顥(攀子)
徒弟:姜維
躬耕南陽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卧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多次遷都,蒙受風塵。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的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了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贊,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
劉備常常和他議論天下大事,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不高興,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示意圖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後母讒言相加,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斗。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率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託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全力,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諸葛亮北伐示意圖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由於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諸葛亮之後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後從低級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後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倖存了下來。
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里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里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後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於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後來死於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後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 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琅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倖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那麼,諸葛亮是否有直系後代傳承至今呢?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系。在浙江,諸葛後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源於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葯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後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後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葯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於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葯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築。
[編輯本段]諸葛亮年表
年號/公元/年齡/生平及事跡
光和四年 181年 1歲 公元181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二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二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今南陽卧龍崗)
建安四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卧龍崗,一說湖北省襄陽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抑或「草廬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歲 諸葛亮首戰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興二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三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五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六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七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八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十二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於五丈原。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國演義動畫》諸葛亮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楊洪:「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沖:「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孔明祭東風
劉禪祭奠諸葛亮詔書:「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編輯本段]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墨跡拓本(傳)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o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 『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 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常德府志》記載:「卧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卧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卧龍吟,真是千古絕唱, 《中興書目》記載:「 《琴經》一卷, 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 。」 《輿地誌》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 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 鬲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C. 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哪個才是諸葛亮的故鄉

都不是,諸葛亮的故鄉是琅邪郡陽都縣,即現在的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家於南陽郡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3)河北大學王謙教授擴展閱讀:

武侯墓

諸葛亮之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諸葛亮墓,在陝西省勉縣(沔縣)定軍山腳下,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游覽定軍山。

武侯祠

武侯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而得名,明初與昭烈廟合並,為蜀中著名的歷史旅遊名勝之一。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於河南南陽市卧龍區卧龍崗,始建於魏晉時期,是投魏之蜀漢故將黃權在諸葛亮躬耕地卧龍崗上修建而成的是紀念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

諸葛亮廟宇

諸葛亮廟位於諸葛亮逝世之地今寶雞岐山縣五丈原,是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多次修葺而成,布局嚴謹,氣宇軒昂,又因歷代名人雅士題聯贈匾,成為一處文化氣息濃厚的歷史人文景觀。廟群面南朝北,山門為諸葛亮廟大門,由正門和東西兩個耳門組成,廟門古樸厚重。

隆中景區

隆中風景區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襄城區,距襄陽市南陽郡鄧縣隆中區13公里,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里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生在這里。

諸葛亮廣場

諸葛亮廣場是湖北省襄陽市人民為弘揚歷史文化傳統,紀念三代下一人諸葛亮而建。襄陽市標志性景觀之一,襄陽市政府塑諸葛亮銅像於廣場。既彰顯我們中國人民智慧的象徵,又是中國最大的人像雕塑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D. 諸葛亮的故鄉在哪,河南南陽還是湖北隆中我要證據,謝謝了

http://www.0898.net/2005/12/07/205132.html
2002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節選了兩篇關於諸葛亮的古文:一是《隆中對》,二是《出師表》,如此集中地反映一個歷史文化現象,在解放後的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可是,在教材使用中,人們卻發現了許多問題。

首先,《隆中對》的題解中註明:「隆中,山名,在現在的襄樊。」這倒不錯。其次,在《出師表》中對「躬耕於南陽」的解釋是:「南陽,郡名,在現在湖北襄陽一帶。」這倒讓人納悶了:湖北的襄陽在漢代屬南郡,與南郡一水之隔的南陽郡轄37縣,是並立的兩個郡,南陽什麼時候到南郡去了?第三,教材前邊的彩頁上,上邊是岳飛書寫的《前出師表》,下邊是隆中的武侯祠牌坊,給人的感覺是岳飛書寫《前出師表》是在隆中所為。岳飛在南陽武侯祠一氣呵成的書法名篇《前出師表》,這可是沒有爭議的!更見「技巧」的是岳飛的這篇書法有頭有尾,就是沒有「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話,因為這是諸葛亮說的,如果有了這句話,躬耕地的「隆中說」豈不是動搖了?把這三處聯系起來看,似乎存在一條明顯的邏輯推理:《隆中對》應是在隆中的談話(其實應該是《草廬對》),南陽又在襄陽,岳飛書法《前出師表》和古隆中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樣,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似乎真的是千古鐵案了。

正當人們對國家頒布的通用教材何以出現如此錯誤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時,2003年7月18日《襄樊晚報》刊發了該報記者釋喻的文章——《〈隆中對〉復出的背後》,該文用五個部分(起源、提案、奔波、成功、聲音)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襄樊方面為使《隆中對》重上語文教材而五上北京「做工作」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內幕。文章還引用一學生家長的話說:「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就不會再有襄陽、南陽之爭了,畢竟在教科書上已經把這件事情說得很明白了。」他們「明白」了,我們卻糊塗了——到底諸葛亮躬耕在南陽,還是襄陽?

南陽、襄陽的躬耕地之爭,絕不是從茲而始,但為了爭名人諸葛亮的「躬耕之地」,竟然不惜五上北京「做工作」,這種事情也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不知道諸葛亮地下有知,聽到這樣的事會哭還是會笑,抑或是哭笑不得。

諸葛躬耕在南陽

關於諸葛亮受劉備三顧之地的最初記述是在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出師北伐前所作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西晉陳壽在其所著的《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全文收錄了諸葛亮的《出師表》。

至東晉時期,王隱所撰《蜀記》稱隆中有諸葛亮「故宅」及習鑿齒的《漢晉春秋》稱隆中隸屬南陽郡鄧縣,由此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南陽、襄陽躬耕地之爭。自習鑿齒肇始,南北朝時期不斷有記載襄陽隆中與諸葛亮有關的文獻,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根據東晉時期的王、習諸說,再加上自己的臆斷,將諸葛亮的「家」、「宅」明確為躬耕之地,自此而後,諸葛亮躬耕襄陽隆中說正式形成。

此後唐、宋、元、明諸代,議者紛紛,爭持南陽、襄陽者各執其說,互不相讓,明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未知孰是,在書中既說襄陽三顧,復雲南陽躬耕,雲里霧里,讓人不明就裡。至清代時,雙方爭執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以至於當時在南陽任知府的顧嘉蘅作了這樣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雖意圖息事寧人,但卻並不能讓雙方心服。

1987年,國家決定發行「三顧茅廬」郵票,「三顧」事件發生於何處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因此引發了一場波及全國的學術之爭。待到郵票問題塵埃落定,南陽方面小勝一局的情況下,卻又出現了輿論大嘩的「教科書事件」,本報曾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教科書事件中的南陽襄陽躬耕地之爭,已經不再是一場學術之爭,而是變成了一種利益之爭。」

《隆中對》這個名稱,其實本應作《草廬對》。陳壽整理《諸葛亮文集》的時候,用的還是《草廬對》這個名字,至南朝梁昭明太子《文選》收錄此文時,惑於習鑿齒《漢晉春秋》所言,定名《隆中對》。後世以訛傳訛,而清代流傳最廣的古文讀本《古文觀止》也沿用了這個說法,這大概就是中學語文課本的主要依據。

之所以會出現襄陽與南陽的「躬耕地」之爭,是因為諸葛亮既曾生活在襄陽,又與南陽有著不解之緣,他是先隨叔父到襄陽投奔劉表,又因叔父病亡自己不願投靠劉表,轉入南陽並躬耕於此,所以襄陽有諸葛故宅,南陽則為躬耕之地,三顧茅廬的事就發生在卧龍岡上。

隆中原本屬南郡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明確無誤地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所以,南陽的武侯祠應當是名正言順的。襄陽方面則說,諸葛亮隱居隆中,而隆中當時屬南陽郡的鄧縣。因此隱居隆中即躬耕南陽,隆中才是諸葛亮真正的隱居之地。這是南陽、襄陽兩地爭論的焦點。看來,問題的關鍵在於:漢代的南陽郡究竟包括不包括隆中?

「隆中」這一地名,較早出現於東晉王隱《蜀記》及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這里的「隆山」是否即今日隆中呢?並不一定。因為李興謂「天子命我於沔之陽」,這個「陽」字值得研究。中國古代一般是山南水北曰陽,漢代也不例外。這里的「沔之陽」,指的應該是漢水以北,那就顯然不是今日漢水以南的隆中了。

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講得明確一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然而,習鑿齒「隆中屬鄧縣」的說法,目前尚未從漢晉的史籍中找到根據。南陽郡之得名,基本上符合古代山南水北之意。《史記·秦本記》載,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初置南陽郡」。注引《正義》曰:「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以北。」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南陽人張衡曾表述自己的家鄉為「陪京之南,居漢水之陽」。即是說,南陽在洛陽之南,居漢水以北。《晉書·地理志》記「荊州」時,曰:「六國時,其地為楚。及秦……以楚之漢北立南陽郡。」胡三省注《資治通鑒》也說:「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這些記載,都說明漢代的南陽郡是在漢水以北。而襄陽則隸屬於南郡。據《秦會要訂補》中的《名勝志》引習鑿齒《襄陽記》曰「秦兼天下,自漢以南為南郡」。看來,秦漢時期的南陽郡和南郡是以漢水為界的。當然,這種以漢水為界的並不絕對。它只是就一個大的區域范圍而言,即南陽郡的大部分地區在漢水以北。因為秦置南郡、南陽郡之初,以漢水為界,漢代已開始突破了這種界限,如南陽郡之武當、築陽兩縣在漢水以西即是。然而就山都到襄陽東的百餘里地而言,直到東漢末年,兩郡仍以漢水為界。

若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這個問題就更清楚了。漢水自武當縣起,從西北向東南流。過了山都縣(今湖北谷城南),則開始向東流。襄陽東地又折向南流。一般所說的漢水南北即是指從山都南到襄陽東這一百多里間。既然南陽郡和南郡在此以漢水為界,位於漢水以南的隆中怎麼能屬南陽郡的鄧縣呢?難道隆中竟成了「阿拉斯加」一樣的「飛地」?

再從南郡和南陽郡建立的時間來看,南郡建於公元前278年(《史記·秦本記》載: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為南郡」),南陽郡則建於前272年。南郡的建立早於南陽郡六年,秦在漢水以南置南郡時,不可能獨獨留下一個隆中,六年以後再劃歸漢水以北之鄧縣。另外習鑿齒自己關於襄陽、南陽的記載也多歧異之處。習鑿齒既在《襄陽記》中說「秦兼天下,自漢以南為南郡」,未言漢代有所改易,又說隆中屬漢北之鄧縣。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劉備至襄罪「擅興」

劉備三顧諸葛草廬,那麼諸葛亮的草廬或者說他的躬耕地,應當在什麼地方呢?以古代將領領軍之通制,應在劉備駐屯的新野城附近的某個地方。

我們可以從劉備與劉表的關系看躬耕地的所在。劉備來到荊州後,從軍隊到駐兵地乃至軍糧的供給,無一不是從劉表手中得到的,事實上已經成為劉表麾下的部將,自然要處處受其節制。況且新野之地北有強敵曹操,南有「帶甲十餘萬」的劉表,而劉備自己勢單力薄,不敢輕舉妄動,「備時羈旅,客主勢殊」,只能老老實實地寄人籬下,為劉表防守荊州的北大門。

盡管劉表對劉備是「以上賓之禮待之」,然而並不信任他,此中主要的原因是劉表「憚其為人」。劉備自起兵以來的10多年裡,始終沒有爭取到自己的固定地盤,掌握的軍隊數量也不多,他先後投靠過曹操、袁術、袁紹等人。由於他暗中培植個人政治勢力並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時間不長,不是被人驅趕出去,就是他叛離對方。因之時人如曹操、孫策兄弟以及陸遜等人都罵他是「姦猾」之人,劉備朝三暮四,對他的為人劉表心裡頗為清楚。而劉表在性格上又恰恰是個「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心胸狹窄之人,所以他對劉備表面上雖然「厚待之」,但在內心裡卻是很不信任的,「然不能用」,「不甚信用」。

建安十二年春夏之際,曹操北征烏桓,這時「劉備說表襲許,表不從」。曹操率軍北上親征,趁其後方兵力空虛,劉備建議攻打許都,應該說這個建議是正確的,但是劉表對他懷有戒心,並未採納。為籠絡劉備,劉表有時把他請到襄陽來「宴會」一番,做做「外貌儒雅」的表示,以安撫其心,讓劉備防守好北大門,但對其始終是採取不信任的態度,「重任之則恐不制,輕之則劉備不為用」,所以劉表不能不對之多加防範。隨著劉備在新野駐屯日久,影響逐漸擴大,劉表對他的戒心就更大了,「表疑其心,陰御之」,對其警惕性更高了,不會允許劉備隨意到自己政治和軍事重地襄陽來的。而劉備對劉表的此種態度不會沒有覺察,無奈自己正處於走投無路之時,沒有辦法。

秦漢時期有普遍實行的著名軍法——「擅興法」,此法規定:率兵將領未經皇帝或上級主將的命令擅自發兵,或是將領擅自出界、離部,都要受到軍法的嚴厲制裁。《漢書·功臣表》載:「侯李壽坐為衛尉居守,擅出長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橋……誅。」李壽乃京師宿衛軍官,未經允許擅自離開長安城送客,依軍法被處以死刑。又《漢書·王尊傳》載:「護羌轉軍校尉王尊,於押運軍糧途中,遭羌族軍隊包圍,尊以千餘騎突羌賊,功未列上,坐擅離部屬,會赦免歸家。」可見軍法規定了對將領擅自出界和離部是要嚴懲不貸的。

漢末軍閥混戰乃至三國鼎立時期,軍閥們對各自的率兵將領和士兵都控製得極為嚴格,因之也都在堅持實行「擅興法」和「士亡法」。曹操「時天下草創,多捕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孫權「時法:謀叛,刑三族」。實施此法的目的不外乎牢固掌握將領和軍隊,把握戰機,以取得戰爭勝利。

寄人籬下的劉備自然懂得違反「擅興法」的結果,只能忠於職守,在劉表指定的駐軍范圍內活動,不敢越雷池一步,沒有劉表的命令他是不敢擅自興兵或外出的。建安七年「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建安八年劉表「使(備)拒夏侯�、於禁等於博望」。說明劉備的軍事行動是受劉表節制的,沒有劉表的命令他絕不能擅自行動。

從新野到襄陽(今湖北襄樊市)直線距離有一百多華里,古代軍將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莫過於騎馬。劉備三顧諸葛草廬,興師動眾,驚動鄉里,劉表對此不會沒有耳聞,這肯定會觸犯他的「疑忌」之心,而且劉備的舉動一旦超出新野地界,擅離部屬,就違反了「擅興法」。劉備絕不會冒此風險,到襄陽的隆中去訪求諸葛亮的。因此諸葛亮的躬耕地不可能在襄陽隆中。

掩映於蒼松翠柏中的南陽武侯祠,是諸葛亮當年曾經結廬居住、荷鋤躬耕的地方。全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僅次於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於南陽市區的卧龍岡上。據說從晉代開始,南陽人就在卧龍岡上建祠修院,對諸葛亮進行紀念。以後歷經兵火,屢建屢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

在元、明、清歷朝的《南陽府志》中稱:「卧龍岡在南陽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止,迴旋如巢,然草廬在其內……其下平如掌,即侯躬耕處。」這一段文字描述了卧龍岡的地理形勢,它綿亘數百里,宛若一條迴旋的巨龍。顯然,這里是風水寶地,因號曰「卧龍岡」,諸葛亮則選擇於此躬耕隴畝,並因地而「藏修發跡」,人稱「伏龍」或「卧龍」。明《地理志》曰:「時人喻孔明為卧龍,因號其岡雲。」明代將領俞大猷在《重建諸葛亭記》稱:「昔諸葛亮先生躬耕南陽時,人以『伏龍』稱之,故名曰其所居之岡曰卧龍岡,是山因先生而得名也。」不論是人因地而得名或山因先生而得名,都說明諸葛亮在南陽卧龍岡居住過,卧龍岡即武侯躬耕之處。

E. 河北省報考時一個學校能報幾個專業

邯鄲學院不限制專業。
河工大不限制
河北工程河北工程大學專業不限制
河北理工不限制專業
河北大學王謙河北大學醫學類只要原學專業是醫學類專業即可
華電華北電力大學要相同或相近專業
防災防災科技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因專業及學科要求,請大家通知本校學生慎報,如果要報,原則上不反對。
廊坊師院廊坊師范學院不限制專業
科技師院河北科技師院可跨專業報考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傳媒學院可跨專業報考
航天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不限制專業
保定學院可跨專業報名,不跨文、理、藝術類即可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類專業可以互跨,其它類專業不能跨工程類的
鐵道學院要求相同或者相近專業報名
邢台學院招
唐山師院不允許跨大類招生
河北經貿大學不可以跨類別報考~
河北建工不招跨大類考生,相同或近似專業可以互報
河北北方學院不招跨類別考生
華北煤炭,不跨大類(文、理)
河北農大要求相同或者相近專業報名
不招收跨大類的院校:河北經貿大學、北方學院、保定學院、唐山師范學院、華北煤炭醫學院。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報考院校: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河北醫科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河北大學醫學類、河北師范大學。

F. 王謙的介紹

研究員,男,1962年3月16日出生於北京,河北大學九三學社支社主委,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葯用真菌研究所所長;河北醫科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為食葯用真菌。 主要工作經歷 1983年7月畢業於河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及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83年8月分配到河北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為食葯用真菌,1995年任食葯用真菌研究室主任,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當選為中國食用菌協會理事。1998年當選為中國菌物學會理事,被河北醫科大學聘為兼職教授。1999年起任河北大學微生物專業研究生導師,2000年調入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食葯用真菌研究所所長。

G. 描寫諸葛亮 片段

諸葛亮躬耕地之謎:南陽的證據

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證據之一
正史《三國志》記載了諸葛亮上疏後主的《前出師表》,在此文中,諸葛亮表述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我本是一個平民百姓,在南陽自耕自食,只希望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面前聞名顯達。先帝不嫌棄我身世我身世低賤,竟屈駕相訪,向我征詢天下大事,這使我很受感動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這一段話出自諸葛亮給後主的奏章中,可稱為第一手材料,是無可非議的,因而,它是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最可信的證據。

諸葛亮在《黃陵廟記》中自述在南陽躬耕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
在《諸葛亮集.文集.黃陵廟記》一文中,諸葛亮說:「仆躬耕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勢不可卻,計事善之,於是情好日密,相拉總師。」
黃陵廟位於長江西陵峽南岸,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諸葛亮奉命領兵進軍益洲,船隊進到西陵峽,他登岸看到一座斷壁殘垣的古廟,原來是祭祀禹王和神牛的廟宇,由於年久失修,以致如此。諸葛亮感慨萬千,即派人「復而興之,再建其廟號」。廟宇建成後,即撰寫了《黃陵廟記》,並刻碑銘記。在碑文中,諸葛亮說了上述的那一段話,即「我在南陽躬耕著田地,承蒙先主劉備三顧草廬訪我~~~~」。這一段話同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所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是一致的,因而,這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最可靠的證據。

隋開皇「斷石幢」稱孔明居南陽躬耕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三
《中州雜俎》記載,諸葛亮「又嘗居葉縣之平山下,現存隋開皇二年斷石幢雲:『此地有諸葛之舊墳墟,在高陽華里。』今山下少西有諸葛廟,東金雞冢,疑冢即孔明父祖葬處.蓋孔明琅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其居南陽則自孔明始也。此斷石幢既為隋時物,則去三國時未遠,言必得其真,故而書之。」
據《葉縣志.陵墓》稱:「開皇斷石幢系明代葉縣縣令牛鳳在《改正諸葛武侯祠記》石碑中所記」。今平頂山衛東區婦幼保健站有諸葛廟遺址,東有諸葛廟街,《改正諸葛武侯祠記》的石碑,豎立在婦幼保健站院內,至今保存完好。`
由上文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父輩(也可能是叔父)避地而西,曾遷徙南陽葉縣之平山下居住,其父輩死後,諸葛亮即移居南陽躬耕。

晉代詩畫石稱頌諸葛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四
清朝末年,南陽方城拐河鎮群眾,在灃河淤沙中發現一塊晉代詩畫石,上半部刻有《諸葛武侯躬耕歌》,下半部刻有諸葛亮畫像。該詩畫石現保存在拐河鎮高中院內。
《躬耕歌》共30句、150多字:「躬耕南畝樂如何,吃也靠著,穿也靠著;力勤糞多做生活,麥也添多,谷也添多;耕三餘一要斟酌,豐也不錯,凶也不錯~~~」。其落款為:晉永和三年歲次癸亥秋月穀旦,尚書僕射和浴手敬書。
《躬耕歌》文詞朴實無華,雅俗共賞。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理,閃爍出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史學價值。一是此文形成的年代久遠,與三國相近;二是系東晉名宦顧和手書,有較高的聲望;三是出土在南陽,且至今保存完好。這對諸葛亮躬耕南陽又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

「三顧橋碑」證明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在南陽卧龍崗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五
劉備三請諸葛亮是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究竟發生在哪裡?這是與諸葛亮躬耕地密切相關的問題。
《三國志.諸葛亮傳》曰:「時先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劉備屯兵新野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人喻為「卧龍」的諸葛孔明,於是就發生了「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具體發生在哪裡呢?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得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駕,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跡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里卧龍崗,昭烈三顧處,有詞,春秋祀焉。」
劉備當年屯兵新野,來南陽卧龍崗「三顧茅廬」,必經梅溪河橋。該橋原本是一座極普通的小橋,因劉備「三顧茅廬」時經過此橋,世稱三顧橋,至今約有1700年歷史。清代在舊橋的基址上修建為石板橋,1968年由於城市擴建,又將此橋改修為水泥結構的拱券橋。
「三顧橋」在歷史文獻中屢有記載,如:康熙壬辰年編修的《龍崗志》中雲:「三顧橋在南陽府城外西南三里許,離卧龍崗亦三里許,漢昭烈帝三顧草廬經此,因名。」令人驚喜的是2003年元月6日,在卧龍區棉花加工廠院內的建築垃圾中發現了一塊「三顧橋」殘碑。碑文曰:「…..三顧口更有義焉,三顧者昔劉主顧草廬而謁諸葛者也,後來漢室所由興亦始,不假此橋謁諸葛之路乎,雖謂先人之遺跡,即今人往來所利便也。但歷年久遠,傾危將至,,誰忍坐視不為之此乎,口口是橋修以流芳於不窮……。此碑雖殘,發現於卧龍路三顧橋之側,已顯露出來的部分碑文足能說明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三顧橋殘碑是南陽諸葛亮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它確鑿無疑地證明,歷史上的「三顧橋」確實存在,它用實物證明了劉備「三顧茅廬」就發生在南陽卧龍崗。進而為諸葛亮自述「躬耕於南陽」提供了實物佐證。

晉李興撰《祭文》在南陽祭祀諸葛亮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六
西晉惠帝時,為紀念先賢,曾命令鎮南將軍荊州刺史劉弘與李興一起到諸葛亮故宅祭祀。為此,李興寫了一篇《祭諸葛丞相文》,祭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此事發生在晉永興年間,當時,鎮南將軍、荊州刺史劉弘駐節宛城,李興是劉的參軍。李興為劉弘代寫了《祭諸葛丞相文》,他們是在沔北南陽某地舉行祭祀諸葛亮的活動。然而,「襄陽說」抓住這篇《祭文》斷章取義,認為「於沔之陽」就是在襄陽諸葛亮故居。其實,這是誤解,古時人們俗說「山南水北謂之陽」,此處說的「於沔之陽」,是指在沔水以北南陽某地舉行祭祀活動,並不是沔南的襄陽故宅。

黃權在南陽卧龍崗建庵祭祀諸葛亮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七
亮初亡,人們懷念其功德,「遂因私祭之於道陌上」,隨後,步兵校慰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求立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後主乃從之。黃權則是最早在南陽卧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人。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劉備襲取益洲後,任用其為代理偏將軍,劉備為漢中王後,任權為治中從事。劉備在蜀稱帝後,欲報荊洲失守、關羽被殺之仇,將伐東吳,黃權竭力勸阻,但劉備不從,一定要率兵親征。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後來,伐吳果然失敗。黃權因「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故而降魏。先主嘆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黃權與劉備及諸葛亮有著濃厚的感情,尤其對諸葛亮十分佩服敬仰。他經常在魏國官僚中稱頌諸葛亮。司馬宣王曾給諸葛亮寫信說:「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當權聽到故國丞相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後,不勝悲痛,即和南陽同鄉人在諸葛亮躬耕過的卧龍崗,修建了一座諸葛庵,因時節進行祭祀活動。

諸葛亮為劉備從南陽貸款以為軍需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八
明代何宇度在《益部談資》記載:「先主寓荊洲,從南陽大姓晁氏貸款千萬,以為軍需,諸葛亮擔保,券至宋猶存。」這是一條極重要的主證材料。
漢末,劉備開始無立足之地,從東吳借得荊洲,當時軍需很困難,因諸葛亮在南陽躬耕十年,人際關系有所熟悉,於是,由諸葛亮擔保,從南陽晁氏貸錢千萬,以應急需。當時打的借條,至宋代仍然保存著。

諸葛亮為其弟在南陽娶妻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九
《諸葛武侯集》注引《諸葛氏譜》稱:「亮為弟均,取南陽林氏女為婦,期年,生子名望。」
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立於山東臨沂訪塢村的《諸葛氏祖碑文》》載:「我葛氏家琅琊,遷於南陽,食祿為諸,以官為姓。」
現存的《琅琊郡全裔堂諸葛氏宗譜》稱:「亮生於琅琊,遷居南陽,官於西蜀。」該宗譜還:「諸葛亮次孫諸葛京次子(諸葛)沖攜眷復歸故里,又還琅琊。
從《諸葛宗譜》看,諸葛亮系山東琅琊郡陽都縣人。其原本姓葛,後裔被漢文帝追封為諸縣侯,所以人們稱他們為「諸葛」,久而久之,就慣用以為復姓了。諸葛亮兄弟共三人,兄諸葛謹在東吳效力,弟諸葛均年少時,跟諸葛亮在南陽卧龍崗躬耕,自食其力。諸葛均年長後,諸葛亮就在南陽為其弟娶了林氏之女為妻。

唐裴度著文稱頌諸葛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證據之十
在成都武侯祠大門左側碑亭中,矗立著《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該碑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刻建。由裴度著文,柳公綽書丹,魯建鐫刻。它不僅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又是一通書、刻俱佳的藝術珍品。
裴度是唐中期名相,博學多才,功勛卓著。他在碑文開頭說:「度嘗讀舊史,祥求往哲」。這說明裴度對先賢諸葛亮的生平經歷及業績都作過研究,是很了解的。裴度稱贊諸葛亮是一個「藏器在身,待時而動」的英才。碑文說:「公是時也,躬耕南陽,自比管樂…..時稱卧龍」,因劉備「三顧而許以驅馳」,於是「翼扶劉氏,纘承舊服,結吳抗魏,擁蜀稱漢」。這是迄今肯定諸葛亮躬耕南陽最早的石刻記載之一。像這樣年代久遠,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珍貴碑刻,能保存至今,實為難得。

唐代大量文獻記述諸葛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一
在唐代,諸葛亮已名揚天下,大量文獻和碑刻記述了諸葛亮躬耕南陽、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以及卧龍崗、諸葛廬等方面的事跡。如,唐刑部員外郎侍御史沈回在《蜀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稱:「伊昔武侯,踠足南陽,退藏於密,不曜其光。」呂溫在《諸葛武侯廟記》稱:「胥字南陽,堅卧待主,三顧縝說,群雄粗定。」嚴從在《擬三國名臣贊序》稱:「先主之跡遠播於汶隅,孔明躬耕南陽,盤桓待主……」李翰在《三名臣論》稱:「昔諸葛亮擁膝南陽,為『梁父吟』,自比管樂,州平、元直以為信然,雖涯量可窺,而遺跡可見。」趙均的《金石林時地考》稱:廬「在南陽城西南七里。」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宋代堅持「南陽說」的人越來越多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二
宋代,堅持諸葛亮躬耕南陽的人越來越多,「南陽說」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例如朱黼在《評諸葛孔明》稱:「孔明高卧南陽,自比管樂,世人莫之許也。余竊論之,孔明王者之佐,伊尹之儔也~~~~~夫孔明之於伊尹,所遇雖異,處心則同。夫躬耕有莘而樂堯舜之道,躬耕南陽而吟『梁父』之詩,同一隱晦也,聘三往而後起,駕三顧而後從,同一出處也。」
宋司馬光在《咨治通鑒》中雲:「初,琅琊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魏略》雲:「諸葛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學。」據上述記載,建安初年,諸葛亮在襄陽隆中住過,不是躬耕,而是游學。這些資料徹底否定了諸葛亮躬耕襄陽隆中說。

岳飛謁南陽武侯祠並手書「出師二表」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三
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對諸葛亮十分敬慕,於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過南陽揮毫書寫了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並寫有跋語:「紹興戊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岳飛的書法健拔雄偉,成為流傳後世的重要藝術珍品,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石工李發祥鐫刻,共有21塊,各長110厘米,寬58厘米,鑲嵌於武侯祠大拜殿北側的廊廡之中。這幅天下聞名的藝術珍品,襄樊方面也加以復制,陳列在隆中博物館中。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卻刪去了岳飛自述「謁南陽武侯祠」的跋。

元代文人學士詠贊諸葛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四
元代有不少文人學士寫了大量詠贊南陽卧龍崗和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文章。如元代江西儒學提舉楊維鎮在《孔明自比管樂論》稱:「漢之諸葛孔明,方其躬耕南陽時,常自比管仲、樂毅,人固謂其大言誇世耳,以余觀之,其才業則過於管樂」。元代儒學教授王謙在《丞相諸武侯廟碑》稱:「距南陽治城西七里,而近有崗曰卧龍,俗以武侯隱居之所,前人卜地一區,起屋四楹,繪像而祠焉。」元代翰林學士程鉅夫撰寫的《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稱:「臣瑾按,南陽城西七里,有崗阜然隆起,曰卧龍崗,有井淵然渟深,曰諸葛井,相傳漢丞相忠武侯故居,民歲祀之。」《大元一統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跡》中載:「卧龍崗在南陽縣境內,諸葛亮孔明躬耕地。」
元仁宗皇帝欽定南陽武侯祠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五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是元仁宗於延佑四年(公元1315年)欽定的。
據元代程鉅夫撰寫的《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稱:元武宗至大二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到南陽,率官員僚屬到卧龍崗謁諸葛亮祠,「顧瞻徘徊,慨然興懷」,即指示南陽地方官將祠擴修,並在祠東建孔子廟,廟後建諸葛書院,此工程於至大二年春動工,皇慶無年秋落成,計施工四年。完工後,河南向朝廷奏請命名 。元仁宗於延佑四年(公元前315年)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院集議,給南陽卧龍崗諸葛亮祠正式命名為「武侯祠」。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從此得到朝廷欽定的地位。程鉅夫為元代翰林學士,湖廣京山人,當時參與集體研究並撰《敕修》碑文,應該說是可靠的根據。
明代官方誌書肯定諸葛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六
明代,諸葛亮躬耕南陽進一步得到官方聽肯定,並載入史冊。
《大明一統志》是明代官修的歷史地理專著,該志書卷30南陽府《山川》條中稱:「卧龍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往,迴旋如巢,然草廬在其中。世人喻孔明為卧龍,因號其崗雲。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處。」該志書在卷30南陽流寓條又稱:「諸葛亮,本琅琊人,漢末避亂,寓居南陽之西崗,躬耕隴畝。」
《明嘉靖南陽府志》的說法,大致與《大明一統志》相同。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經河南等處布政司奏請,明世宗確認南陽卧龍崗「實為諸葛亮藏修發跡之所」,「但襄陽不過亮與隱士龐士元往來游息之地。」
明代不少碑刻記述諸葛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七
明《嘉靖乙酉撫民右參政許復禮呈照碑記》稱:「南陽郡城西七里許,有阜隆然,綿亘四十餘里,名曰卧龍崗,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崗上有草廬故居,前有忠武侯廟,廟中塑像綸巾抱膝,宛然令人起敬,旁有書院故址,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雲孔明大節,自唐宋以來,鄉人立祠祀之,血食有年~~~。」明憲皇帝在《諸葛武侯》贊詩序中曰:「孔明值漢室板盪,隱於南陽,司馬徽謂先主曰,識時務者為俊傑,諸葛孔明真俊傑也~~~~。」
明李東陽在《重修諸葛武侯祠記》稱:「南陽城西五里卧龍崗,為草廬舊址,漢史稱侯躬耕南陽,又曰寓居襄陽隆中。元建祠祀侯,又置書院,設山長,聚徒講學,給田數百頃。」
明代名仕極為關注南陽武侯祠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八
明末朱瓘在《重修諸葛武侯祠記》稱:「南陽縣治之西,去城六七里許,有崗曰卧龍,舊有諸葛武侯祠,歲久就圮,唐王妃蘇氏聞之,啟於王曰,聞諸葛孔明漢季之功臣,南陽之英偉,祠宇弗稱,恐無以妥神靈,無以慰往來瞻拜者仰懷。王曰,吾亦雲雲,汝有雅緻,聽汝成之。乃捐內帑貲財,以庀材物工佣之需,命承奉白震總程督事。」
明代詩讀蜀地新都人葉桂章在《武侯記》稱:「嘉靖乙酉歲仲冬,予奉命使唐府之南陽,暇日得拜武侯祠於卧龍崗,崗在郡西南可十里許,叢竹蕭蕭,古木森森,映祠之前~~~~~地勢四面稍下,惟中崗隆起,故曰隆中,蓋南陽偉觀也。」
康熙乙酉年編印了《龍崗志》、《忠武志》二書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十九
清朝時期,諸葛亮躬耕地之爭進一步升溫,但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觀點仍占據主流。康熙乙酉年,由羅星瞻搜集整理,編印了《龍崗志》,記載了卧龍崗的興衰、 變遷及修葺;由張鵬翮撰寫了《忠武志》,記述了諸葛亮生平業績,大事年譜及軼事。現摘抄幾則:
清柯彩在《重修武侯祠院碑記》稱:「侯祠宇遍天下,而最著名者有三焉,考其遺跡,於琅琊則遡所生也,蜀與滇,報其功而懷其德也,至南陽又功其躬耕養晦地也,亘古至今,遂相傳宛有卧龍崗雲…….」
清澎而述在《重修諸葛丞相忠武侯祠記》稱:「史稱建安十三年,昭烈三顧諸葛亮於南陽。南陽西七里許,相傳為卧龍崗,即躬耕舊處……。」
清重修武侯祠及諸葛書院碑記的論述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十
清鹿佑在《募修南陽卧龍崗諸葛忠武侯祠疏》中曰:「諸葛忠武侯,不特抱王佐之才,而實兼備聖賢禮用之學,考其生平行事,無不原本經術,與三代之英相頡頏,方其躬耕隴畝,三顧而始出草廬……。」

躬耕碑
清閆興邦在《重建南陽卧龍崗諸葛書院碑記》中曰:「去南陽城西七里許,有卧龍崗,公所隱居樂道處,廬井咸在焉,舊有祠祀公,元至正十年,敕改為諸葛書院,聚生徒,撥瞻田,使學於其中。昔自明季委為灰燼,六十餘年,莫有過而問之者。予以戊辰夏撫豫,是冬十二月即奉命勘荒,適新守朱璘蒞任,遂於七月起工,落成有日……。」
諸葛亮在南陽曾有多處活動遺跡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十一
史載,諸葛亮在南陽,還有多處活動遺跡,如清代汪介人著《中州雜俎》載:「諸葛亮本琅琊人,徙於順之陽之石峽口,結廬而隱,尋徙入南陽之卧龍崗。今裕州石峽口(今方城縣小史店)有小茅庵,唐時石記猶存。又嘗寓居於新野之野白崗,庄宅基址今為玉皇廟,古井尚在。南陽卧龍崗碑陰載,新野地五頃,佃戶張某佃種,亦先賢之遺跡也。又唐縣有諸葛庄,武侯之遠田也,曾犁出古碑,在縣西桐寨鋪,去南陽市六十里。又嘗居葉縣之平山下,現存隋開皇二年斷石幢雲:『地有諸葛之舊墳墟,在高陽華里。』今山下少西有諸葛廟,東有金雞冢,疑冢即孔明父祖葬處。蓋孔明從琅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居南陽則自孔明始也。此斷石幢既主國隋時物,則去三國未遠,當必得其真,故而書之。」
諸葛亮曾在桐寨鋪諸葛庄購田耕種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十二
據南陽《唐河縣志。地輿志古跡》記載:「諸葛庄在縣西四十餘里,位於桐寨鋪西,清乾隆五十二年,犁地得石碣,有『諸葛庄』三字,相傳武侯曾置莊田於此,去南陽舊廬僅六十里。」桐寨鋪《鄉地名志》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諸葛庄位於桐寨鋪西南三公里,在曲崗村北350米處。原系諸葛亮在此置買的莊田,早已不存,現僅留遺址,地勢較別處高,有磚塊瓦礫。1937年,馮崗村民在此『挖出大缸一隻,傳說尚有水井一眼。」按:相傳在三國建安初年,曹操三次率兵征伐宛城,』搞得百姓不得安寧,諸葛亮就從卧龍崗搬到桐寨鋪避難,並在此購置了土地房屋。經南陽文物鑒定小組的專家對這里的磚頭瓦塊朝廷鑒定確認這些樣品是漢磚漢瓦,此處是漢代村落遺址。由此看來桐寨鋪諸葛庄遺址是可信的,諸葛亮躬耕南陽也不是固定在卧龍崗一個地方。
諸葛亮《遠涉帖》敘論稱亮躬耕南陽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十三
諸葛亮當年率兵經斜谷棧道出師伐魏時,曾草書了一封密函,敘述了曹魏的情形。這封密函傳為東晉王羲之臨仿諸葛亮墨跡之唐鉤摹本,稱為《遠涉帖》。該書帖自宋元以來淬有緒,民國初年散佚,新近重又發現。本文摘自上海市未知的博物館陶喻之先生的《諸葛亮碑帖匯考》。
諸葛亮之《遠涉帖》,始見於北宋風內院奉敕撰著《宣和書譜》卷十三,「草書敘論」曰:「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也。少孤,依從父玄。玄卒,亮躬耕南陽,高卧不仕。蜀先主三往見然後起。先主喜而謂其臣曰:『吾之得亮,猶魚之得水也。』其王霸之略皆先定於胸中,卒如所期。嘗自比管仲、樂毅,識者許之。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也得其遺跡必珍玩之。……今御府所藏草書--《遠涉帖》。」《遠涉帖》是諸葛亮唯一存世的臨仿本,「草書敘論」則提供了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證據。
歷代文人學士贊頌諸葛武侯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十四
歷代文人學士寫了大量的詩詞歌賦,贊頌諸葛武侯,從中可以窺見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蹤跡,現選列數首: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 唐 李白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南陽》 唐 胡曾
世亂英雄百戰余,孔明曾此樂耕鋤。
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舊廬?
《諸葛武侯》 宋 王安石
武侯當此時,卧龍獨摧藏。
掉頭梁父吟,羞與眾爭先。
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
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疆。
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陽卧龍崗
諸葛亮躬耕南陽證據之二十五
在元、明、清歷朝的志書中,均明確表述了諸葛亮當年躬耕和受三顧於南陽卧龍崗。志書中稱:「卧龍崗在南陽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止,迴旋如巢,然草廬在其內……,其下平如掌,即侯躬耕處。」這一段文字描述了卧龍崗的地理形勢,它綿亘數百里,蜿若一條迴旋的巨龍。顯然,這里是風水寶地,因而號曰「卧龍崗」,諸葛亮則選擇於此躬耕隴畝,並因地而「藏修發跡」,人稱「伏龍」或「卧龍」。明《地理志》曰:「時人喻孔明為卧龍,因號其崗雲。」明代將領俞大猷在《重建諸葛亭記》稱:「昔諸葛亮先生躬耕南陽時,人以『伏龍』稱之,故名曰其所居之崗曰卧龍崗,是山因先生而得名也。」基於這兩種說法,我們認為,不論是人因地而得名或山因先生而得名,都說明諸葛亮在南陽卧龍崗居住過,卧龍崗即侯躬耕處。

H. 2010年河北省專接本考試化學類都可以報考那些學校

邯鄲學院不限制專業。
河工大不限制
河北工程河北工程大學專業不限制
河北理工不限制專業
河北大學王謙河北大學醫學類只要原學專業是醫學類專業即可
華電華北電力大學要相同或相近專業
防災防災科技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因專業及學科要求,請大家通知本校學生慎報,如果要報,原則上不反對。
廊坊師院廊坊師范學院不限制專業
科技師院河北科技師院可跨專業報考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傳媒學院可跨專業報考
航天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不限制專業
保定學院可跨專業報名,不跨文、理、藝術類即可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類專業可以互跨,其它類專業不能跨工程類的
鐵道學院要求相同或者相近專業報名
邢台學院招
唐山師院不允許跨大類招生
河北經貿大學不可以跨類別報考~
河北建工不招跨大類考生,相同或近似專業可以互報
河北北方學院不招跨類別考生
華北煤炭,不跨大類(文、理)
河北農大要求相同或者相近專業報名
不招收跨大類的院校:河北經貿大學、北方學院、保定學院、唐山師范學院、華北煤炭醫學院。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報考院校:河北建築工程學院、河北醫科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河北大學醫學類、河北師范大學。

熱點內容
戶口本學歷大學本科 發布:2024-05-07 21:45:40 瀏覽:418
川大經濟學院研究生導師推薦 發布:2024-05-07 21:33:20 瀏覽:204
自考會計本科有哪些科目 發布:2024-05-07 21:27:27 瀏覽:746
b站與大學生 發布:2024-05-07 21:07:47 瀏覽:452
有陶藝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4-05-07 21:04:20 瀏覽:187
大學第一節課時間 發布:2024-05-07 20:39:37 瀏覽:96
2014山東高考理科本科線 發布:2024-05-07 20:09:48 瀏覽:214
呼和浩特大學生 發布:2024-05-07 19:38:19 瀏覽:166
中南大學教授宋旼 發布:2024-05-07 19:29:27 瀏覽:377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老師 發布:2024-05-07 19:18:51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