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待遇
①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專業怎麼樣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是亞洲最強大的社會學系之一。它提供博士、碩士、碩士和BSSC課程。該系回邀請申請擔任助答理教授一職。專業領域是開放的。申請人應具有1、社會學博士學位;2、良好的學術研究和出版潛力;3、經證實的有效教學能力。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在社會學排名上排第39名,在香港僅次於香港大學,但是她也有她擅長的領域,它更注重定量研究這方面,兩個大學的注重點不一樣。在平時的學習研究中也會更加深入得去實地考察,研究。
② 香港理工大學文科哪個專業在北京分比較低
以下資料供你參考:
香港理工大學2010年北京錄取分數線文科610,理科615;
理大是香港特區學生人數最多的政府資助高校,2010年取錄了247名內地學生,以第一志願申請為統計標准,去年理大最受申請人歡迎的科目包括:會計及金融、會計學、金融服務、電子及資訊工程學及酒店業管理。
據了解,理大2011年計劃招收內地應屆高考生230名,名額與去年相若,學校會根據報考本校申請人的高考成績及其它學術領域的出色表現情況對錄取名額作出調整,對於內地的各省市學校不設名額分配,個別專業則設有招生名額上限。
香港理工大學錄取分數,每年都會根據內地高考的錄取分數而決定。所以現在香港理工大學的錄取分數線究竟會升高還是降低?是很難預測的。無論香港理工大學錄取分數升高還是降低,大家都不可鬆懈,仍然要按照錄取要求,做好充分准備,為了能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你只能努力去做到。
另外,轉載郎咸平教授一篇關於到香港讀大學的文章,希望你能先了解情況,再決定報考學校。
郎咸平說--赴港求學,你了解多少?
旁白:1998年,香港高校首次委託內地大學代招本科生。2007年獲准內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增至12所,招收范圍擴大至25個省市。約十年時間,內地赴港求學的本科生人數逾萬,2006年一年僅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四所高校就招生約900名內地學生。多個省市的高考狀元,舍棄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赴港,一時間赴港求學成為一種潮流。
然而,對於赴港求學,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郎咸平:各位來賓,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觀賞本節目。
根據前一段時間的報告,我們內地很多學生情願放棄北大、清華而去念香港的幾所大學。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我想針對這種奇特的現象提出我個人的觀點。可能是你們自己,或者你們的子女,當你們在考高考前夕,甚至不是前夕,你考高考的前一年,有沒有覺很辛苦。我可以這么告訴你,如果你來了我們學校,就是香港中文大學,不是念中文的學校。為什麼取這個奇怪的名字?
因為,香港的第一所大學叫做香港大學,是全英文授課。由於香港人口越來越多。所以,香港政府成立了第二所大學。為了,有別於第一所大學和強調這所大學可以講中文。當然他們的中文是廣東話,不是國語。所以,取了這個名字「香港中文大學」。以我們自己學校為例,以我們商學院為例,我可以告訴你,你這四年的每一天都比你考高考的每一天痛苦的多。我們的學生沒有一個人可以在兩點之前睡覺的,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忙得不得了。而且,我們上課,從來不考慮到學生有沒有能力把這個做完。我只是告訴他。你們最好不要來學我的課。我的考試是全世界最難的,你一定答不出,我們布置的作業一定也做完。我們做的一些項目報告。你們過去是寫完以後交給老師,老師打一個分數,我根本不幹這個事,我給你的報告寫,交上來以後不滿意,我退回去以後再寫。我退你個十次你再寫。你寫不出來,我就永遠不給你成績。你沒有時間怎麼辦。那是你的事,你為什麼學這個課呢?
有人說郎教授你是不是很極端啊。我們幾乎每個教授都是這個樣子的。我可以給你一個實際的數據,我就拿經濟系的一個系和北大、清華做比較。我們的教學基本上都是全英語教學,我們授課的分量一個學期的分量英文的是北大清華相同學習的三倍的分量。他們的經濟系,管理系是中文的,我們的是英文的。英文的分量是他們的三倍。我們考試題目之難是你不可想像的。內地來的學生第一年,我不敢講全部,第一年說無法適應,根本聽不懂。因為,我們上課講英文,有的老師講廣東話。
最可怕的是考試的時候,這個題目是變化多端的根本答不出來。這是最痛苦的事,你背都沒有用。不要說我們是逼學生的。沒有這么簡單的,我們對於教授,逼的更嚴。當然我自己已經是年紀大的教授了,我已經是講座教授了。香港的大學是這么分的,剛拿博士從美國回來,或者歐洲回來的博士一進來的是助理教授,幹了幾年後,如果不被趕走的話,他就升到副教授,副教授之後就是正教授,就是這么一個系統。
另外,就是講座教授,就是我現在的等級。講座教授就是一個名譽性的教授,就是很難的,得有很多國際上的教授推薦才可以,這是學校他的一個審核制度。當然我的名氣不大了,我們學校有一個教授的名氣非常大,叫做楊振寧。他也是講座教授,他跟他年輕的夫人,常常在我們的教職員餐廳吃飯;還有丘成桐教授,他們都是我老師輩的人了。他們都是講座級的教授。
我們最近從英國聘了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來我們商學院,他叫做在慕里斯。三、四年前的諾貝爾獎得主,現在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我們對於我們的教授的審核極嚴格是各位不可想像的,我們對於每一個教授,論文在哪裡發表都有沒有嚴格的規定。以我們系為例,以金融跟經濟系為例。你只能在美國的發表,而且每一個期刊學術期刊我們都打分數,我們的標准很哈佛大學一流大學的標準是一樣的,那些期刊是第一名,第二名,我們跟他是一模一樣的。你要在幾年之內發表之篇論文,規定的非常清楚,達不到這個目標就解聘。
我們學校也剛剛解聘的一位教授,他是相當不錯的一位教授,他的曾經在美國最好的期刊里發表過一篇論文。這種水平拿到內地來話叫超水平,能夠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一篇金融或者經濟文章是非常難的。我們認為他的數量不夠,所以,我們解聘。因此,我們對於教授的要求遠遠高於我們對於學生的要求。
因為,香港的教育是精益求精的教學。我們從來不希望學生來這里浪費時間。也給你最大的壓力,讓你把書讀好。這是我們做的事。
旁白:據中國社科院,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披露。2005年內地應屆大學畢業生,真正簽約率只有33.7%,而同期香港有7成畢業生成功入市。這可能也是內地大學生不惜花費高價赴港求學的原因。
郎咸平:我們在內地,大學生畢業找不到事。我想問各位,香港畢業這么多大學生,香港我們也有七八個大學,每年畢業這么多的學生,為什麼都找得到事?香港這么小的地方,有這么多的大學生找得到事。而內地這么大的地方,每年畢業生不過100多萬,為什麼找不到事?為什麼大學生找不到事?最常用的一個理由就是專業不對口,我告訴你胡說八道大學教育的本質問題就是專業不對口。
我在全世界那麼多的大學教過書,我就沒有看到過哪一個大學他是專業對口的。因此,什麼是大學教育的本質?大學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通才教育」,而不是「專才教育」。「專才教育」就念專科。念的本科就是一個「通才教育」。
因此,在美國。美國的大學生他也學習學人文科學,也需要學數學,也需要學歷史,他們都要學的,他們什麼都要學的。因為,這是一個「通才教育」。香港也是通才教育。為什麼你們畢業找不到事。原因只有一個。
真正需要用到大學生的行業是服務業,包括銀行,物流,電信等等。這些服務業,非製造行業的行業,非農業,非製造行業。美國服務業的比重是八成。香港更高,這種行業是真正需要大學生的。內地呢?我們是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製造業不需要大學生。我們附近很多的工廠,從董事長開始,一直到保安,連一個大學生都沒有。為什麼?因為製造業的產業機構就是不需要大學生,就這么簡單。
那麼,中國就是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所以,本質上來講,他就不需要大學生,他就這么簡單。這個道理跟你講,我不是教育經濟學專家,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
旁白:很多內地的尖子生選擇香港上大學,除了就業的機會相對比較多以外。繼續深造的機會更多,也是他們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郎咸平:如果你想繼續深造呢?從香港,再轉到美國,轉到英國去念書,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也就是說你一旦報考了香港的學校,你就已經開始跟香港的就業市場,已經跟全世界的各個大學迅速接軌。而且,我們所有的制制度在四五年以前,我們是英國的制度。最近這幾年我們全部改過來,我們香港各個大學,包括教師制度,學生制度,基本上我們採用美國的制度。非常接軌,
所以,這里不管是到香港就業也好,或者是繼續升學也好,基本上沒有阻礙。而且香港很多公司,對於招收內地的員工,他的興趣是比較大的。因為,香港本地的學生他普通話怎麼講就是講不好。講廣東話他嘴唇突出。這是廣東話的本質,他發音很多,但基本是高嘴唇來講。嘴唇一突出,普通話就講不好。你派這種人到內地來談生意,就覺得有一層隔閡。如果他招聘的是我們內地的學生,這種隔閡就沒有了。
所以,內地來的學生在香港的就業市場,反而有這個所謂的更好的保障;大家喜歡用內地的學生。我們之前也看到,在香港,香港老百姓也好,學生也好,對於學習普通話的興趣是很大的。現在開始他很用功學習,因為,這是他前程的保障。
現在會講普通話的人反而成的香餑餑了。我說「你是從那兒來的?」「我從內地來的」,反而很受重視。我這個人看起來很有派頭,就像當領導的樣子。香港那些理發師一看到我:「領導來了,請坐,請坐!」大搖大擺的座下來,准備理發了。「先生,您是北京來的領導?」「不是的。」「上海?」「不是的,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講完之後大家都走了。
香港人什麼心態?香港的一流人才是不做學問的。香港很難找到書店,因為香港人基本上不念書。所以,他們對於做學問本身他看不太上。香港的真正的一流人才是從商的,香港做官是後面的。以前在香港實習,香港做官的全部是沒有前途的。因為什麼科長以上的全部都是英國人。你一點機會都沒有。
那時候就很多人去做官,就准備做二十年,三十年退休。現在不同了,做官變成了一條好路。做官這條路都是由香港哪一個大學所包辦的?香港大學。那是做官的基礎,做官的搖籃。政治、法律、醫學,基本上以香港大學為首。香港大學在香港島。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學以基本上以商課為主,所以在香港的企業界真正的來源是香港中文大學。
可是,香港真正有錢人的子女他是不再香港讀書的。他們基本上都到英國去讀書。我們很多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一般而言家境比較貧窮的人。
旁白:初來乍到的內地學子,無論曾經怎樣的優秀,都會面臨陌生環境下的嚴峻考驗。一些學生因為無法承受這種環境下的壓力,而選擇了退出。而堅持下來的學生也在這種環境之下接受的挑戰,其最終學會生活。
郎咸平:內地學生去了以後,通常是排在中以及中下第一年的時候。通常的平均是在B以下。而且我們給的A非常少,一個班大概五十個學生,我們大概給三個A。給五、六個A-,其他是B什麼的。
所以,想拿好成績很難。內地去的學生大概到了二年級之後才能慢慢的適應。所以,成績大概是從二年級到三年紀可以從B以下慢慢提升到B以上,到A-。因此,我們內地的教育制度是培養解題高手。包括那種最無聊的奧林匹克競賽。這種競賽以我來看都是浪費生命,扼殺創造力的源泉,根本不該去考。但是這個反而成為我們很多學校入學的標准,這些都是破壞創造力。到了香港,對於創造力本身的要求雖然不如美國,但很內地的大學相比,創造力要強得多的多。
我們很多的教授,要求學生分析某一家公司,至於如何分析,找那一家公司,找什麼資料。基本上我們都不說。都是學生自己去想像,自己去找,自己定題目,這個很國內的非常不同。
我相信各位有很多的問題。第二節我們來一個互動,不管是你們自己對香港的教育,不管是研究生的教育,本科生的教育,甚至你的子女對這方面的教育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來做一個溝通,各位有什麼問題。我很願意給各位做回答。
觀眾:郎教授您好! 郎咸平:你好!
觀眾:我想問一下,香港中文大學在內地招收研究生的一個政策,情況能給介紹一下嗎?
郎咸平:目前招收本科生跟招收研究生是兩回事。按照目前的新規定是這樣的:報告香港大學的學生是第一批錄取,等到結束之後。內地大學在重新錄取。第一批你報香港的,他收你就去了。他不收你,你還可以報內地的學校,這是對於本科生。
但對研究生的話,就必須要直接向各系申請,而不是透過高考。只是他錄取分兩階段錄取,第一批是香港學生;第二批是內地大學。如果是報告研究生的話,基本上是向各系申請,各系有要求,比如說考GRE或者GMAT然後統一審核。很多學生給我寫信,郎教授我對你很崇拜,講的半天之後,最後說我可不可以到香港來念研究生?我的回答是不可以的。因為,教授不可以自己收研究生,一定要透過學校的統一申請,然後就教授審核出來一批,然後才可以。
香港的研究生比美國難,因為名額非常少。因為,我們一個系的研究生只有收三四個,包括博士生碩士生非常少的。因為,這是政府全額補助。很難的。除非你念MBA,企業管理,碩士,或者是某些金融碩士,這種特殊的課程。這個容易,如果是念一個正兒八經的我們所謂的研究生學位很難,名額太少。
觀眾:郎教授你好! 郎咸平:你好!
觀眾:我想問你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你覺得內地的學生和香港的學生比有什麼優勢?您對研究生的學習有什麼建議?
郎咸平:我們內地去的學生,包括我本人在內。要和香港人做真正的朋友那是非常難的。我本人本來就沒有什麼朋友。依我們學生而言,我發現最常見到的狀況是香港人一堆,內地人一堆。之間來往不多,除非有課業上的需求,比如說共同做一個項目,不得不在一起之外,通常是涇渭分明,不太來往的。
內地學生我覺得有一點是香港學生比不上的,他對於這個前途的積極性非常高。香港學生比較隨遇而安,內地學生希望創業,香港學生希望就業,兩回事。所以,在相國找到一個好的工作。
包括特首曾蔭權,別人問他說你的施政方針是什麼?要是我們內地學生來講話可能說我要報效國家,肯定講這種大話。他不是的,他說「我只希望打好這份工。「內地學生聽了不可想像的,你是打好這份工嗎?你是領導人。你應該想到替香港老百姓創造一個偉大的前程,搞一個最好的亞洲金融中心,搞一個全世界都比不上的嗎?不,他只想打好這份工。
這就是香港人的思維,他只想一步一腳印的把每一步做好。內地學生在這方面他就非常具有侵略性,他找工作態度不一樣。我發現我們很多內地學生他到深圳工作,他認為可以滿足他的創業的野心,這種心態在香港很難看到。這個心態是不是好,這是另外一個,這個心態所反應的是一個浮躁,可是浮躁的反面又是一種積極。所以,積極跟浮躁是一塊銅板的兩面,這是內地學生的標志。香港學生就比較務實,是打好這份工。
至於你問的第二個問題,對於內地的研究生,我有什麼建議。我告訴我自己兩個兒子,你們不準在任何地方念研究生。你們千萬不要走上我這條路。我認為念研究生在很多的內地學生中是逃避,找工作難,這個難,乾脆念書算了。你認為念書是什麼目的。你念書是以念書為目的的話可以不要念了。我不願意讓我的子女念研究生的原因,是我希望他能夠在本科,或者專科或者畢業之後能夠先進入社會,了解自己想干什麼比較重要。
我認為年輕人最可貴的資產是選擇。你沒有一個不要兌現的選擇,是你這一生最寶貴的資產。所以,對於年輕人而言,你不是要在現在的選擇,而是要給自己更多的選擇空間。對於一個本科生而言,你到社會上作事,你不但不放棄念研究生的選擇。同時,你也抓住另外一個就業的選擇。你很難說你會不會碰到里喜歡的職業,也很難說你會不會碰到一個願意提拔你的領導,你都是不知道的。
但是,你的選擇打開了。可是當你一旦念了研究生,尤其是到了博士,那是最糟糕的選擇。因為你一旦做了這個選擇之後,你的路變得非常的窄。所以我建議各位,如果你是本科畢業之後,雖然找事難。可是,人生的磨難很多的。年輕時候多受一點磨難,多看一點別人的臉色,多吃一點苦。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因為,你還年輕,你有失敗的本錢,你還有失敗再成功的機會。你千萬不要在年輕的時候因為怕挑戰而選擇的讀書這條路。這是我最反對的。
③ 香港理工大學三級教授月薪多少
香港大學的教授最高工資是95,100港幣,最低可拿63,400港幣。拿到高薪的同時,回香港的教授也幾乎沒有機會答「掙外快」。香港對於教授申報項目的監管十分嚴格,也不鼓勵教授在外接其他工作。一位港中文教授介紹:「如果教授要在校外兼職,例如夜校,要經過系所、大學的批准,審批的過程十分嚴格。"香港的大學要求教授對自己的工作非常忠誠。教授們領取的是納稅人的錢,因此教授必須全職為工作服務。
④ 香港理工大學 博士後offer多久
香港抄理工大學(理大)是全香港受政府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在校人數最多的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研究和應用見長的香港公立大學。 在2017-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理工大學排名世界第95位,並被評為全球最佳50所創校未滿50年的大學第6名。
讀博的方向和導師比就讀的學校更為重要。由於讀博的時間比較長,短的3年,長的可能有6到7年。在如此長的學習時間里,一個感興趣或者擅長的方向能讓你的科研順利且不枯燥,一個好的老闆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並且過得比較舒心。
⑤ 香港大學教師工資大約有多少
香港大學教師工資一般新近的博士是助理教授級別為67萬港幣/月,加上每月15000-18000的現金房補。過5-7年升到副教授,工資也就漲到89萬起步,再過幾年升到正教授的話就大概11-12萬起。正教授上面還有講席教授,工資一般是1825萬。
但講席教授評定比較難,大部分老師到正教授就止步了。從工資來說,考慮到香港的生活成本,現在香港的大學的吸引力已經有點難和大陸靠前的高校相比了。在上面的工資基礎上一般大學還會固定發全年工資的15%作為獎金,有的大學是一年發一次,有的大學是三年發一次。
大學教授收入和學科有關系
大學教授收入和學科當然有很多關系,也看每年的市場。理工科相對低。近年數據科學人工智慧比較火熱,招人難度大一點工資也會比一般理工科相對高一點(高至少10-20%). 商學院的教授就要更高,法學院就更不用說了。也不說那些不具代表性的一人一議的大牛或者有高級行政職務的,只說普通的教授。
在香港除了校長,其他大學教職工們如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以及少量的講座教授也賺不少。在全球化的環境下,面對國際高校的競爭,香港高校不斷改革薪酬制度,提高薪酬標准,以吸引和留住更好的人才。根據香港立法會08年的一份文件,公立大學正教授月薪8萬港幣,房屋、醫療、簽約費、子女教育等另外支付。
⑥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享受房屋津貼每月多少港幣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享受房屋今天每個月在20,000港幣。
⑦ 香港理工大學旅遊方面的博士後待遇如何
呵呵,旅遊專家的待遇當然比較高的,問題是要看自己的能力了。
⑧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年薪
這個沒有統一的年薪,不同行業,不同職位有不同的薪資。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簡稱理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學校成立於1937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香港8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
在2014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香港理工大學位居亞洲第27位,香港第5位。根據2015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學校在工程學列全球大學第9位,全港第1位。
香港理工大學位於九龍紅磡,主校園佔地約94,600平方米,共有教職員3,621名(2014年6月數據),注冊學生32,229人(2013年9月數據)。1937年至2014年,學校共培育了超過35.5萬名畢業生。
⑨ 香港大學研究助理教授是什麼級別的職稱相當於大學里的哪一級別年收入大概是多少
相當於高級講師,比講師高,比副教授低一些。一般是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沒有太多教學科研經驗,一般經驗在5年以下。助理教授月薪在7-10萬左右,一年100萬吧。香港一個教學秘書都3-4萬港幣每月。
⑩ 香港理工大學的王牌專業有哪些
1、交通運輸工程專業位居世界第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
2、機械工程位專業居世界第29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
3、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位居世界第49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學科排名)
4、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專業全球第8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全球十大人工智慧研究最具影響力院校》)
5、工商管理專業排名亞洲第3、世界第17。(2018年KUBS《世界商學研究排名》)
6、營運管理及管理科學專業研究領域排名世界第1。 (2018年KUBS《世界商學研究排名》)
7、商學院排名亞洲第4,世界第60。(2019年UTD全球商學院科研百強榜)
8、酒店及旅遊管理專業位居世界第1位。(201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領域學科排名)
(10)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待遇擴展閱讀:
香港理工大學開辦了221門課程,其中非學位課程15門,學士課程118門,碩士課程82門,博士課程6門,獲國家教育部認可之中國內地課程23門,居香港及海外大學之冠 。
學校開設的多門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為香港獨有,包括設計學、工程物理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服裝與紡織學、測繪與地理資訊、國際航運與物流管理學、醫療化驗科學、眼科視光學、職業治療學、物理治療學和放射學。
社會評價:
1、世界排名第91位。 (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
2、亞太地區大學排名第27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亞太地區大學排名)
3、香港地區大學排名第3位。 (CWTS萊頓世界大學排名2019年香港地區排名)
4、全球五十強年輕大學排名第7位。 (2019年QS全球五十強年輕大學排行榜)
5、全球百強年輕大學排名第15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9年全球百強年輕大學排名)
網路-香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