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是哈佛大學哪個教授推薦的
⑴ 《昆蟲記》考點有哪些
《昆蟲記》考點如下:
1.《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昆蟲記》這本書又譯為《 昆蟲物語 》或《昆蟲學札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2.《昆蟲記》是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等美譽。是一部世界昆蟲史詩。
3.有一個人耗盡了一生的精力來研究昆蟲,並專為昆蟲寫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個人是法布爾。這本書是《昆蟲記》,這本書又譯為《 昆蟲物語 》或《昆蟲學札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本書真實地記錄了昆蟲 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全書充滿對生命 的關愛之情,充滿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我們學過其中的一篇課文叫作《綠色蟈蟈》。
4.《昆蟲記》的主題是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5.蜜蜂、貓和紅螞蟻都具備同一種本領,那就是辨認方向。
6.蜘蛛知道蜘蛛網上有獵物是通過獵物在網上的震動感覺到的。
7.「用鉗子一樣的上顎搬出大塊的土塊石頭……用帶有兩排鋸齒的有力後退踩實泥土……」這是法布爾描寫蟋蟀建造巢穴時的情景。
8.朗格多克蠍子是優秀的爬牆高手,為防止它們逃跑,法布爾為他們建造了一座華麗的玻璃宮殿——蠍子的盧浮宮。
9.《昆蟲記》從片段來說就是一部傳記,從整體來說則是無愧於《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輝煌的蟲類抒情詩。《昆蟲記》中,法布爾不但仔細觀察食糞蟲勞動的過程,而且不無愛憐的稱這些食糞蟲為清道夫。
10.法布爾贊美昆蟲的愛情,特別是在《螳螂的愛情》這一章中刻畫得更是細致入微。
11.在《昆蟲記》中,法布爾主要記述了螳螂、蟋蟀、大孔雀蝶、黑腹狼蛛和蠍子的愛情。
12.多產的螳螂自己也製造了有機物,這有機物將被螞蟻吸收,再將被蟻? 吸收,最後可能成了人的美餐。
13.在田間草叢中安家的蟋蟀幾乎同蟬一樣出名。
14.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聲在外,主要是因為它的住所,還有它出色的歌唱才華。
15.蟬從來不需要依靠別人的幫助生活,相反,倒是螞蟻有時會餓得飢腸轆轆,去向歌手哀求。蟬怎樣喝水?用它突出的嘴——一個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錐,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飲之不竭的圓桶,吸管插進桶孔,就可以了。
⑵ 《昆蟲記》是誰創作的
《昆蟲記》是法布爾創作的 《昆蟲記》 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 一個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 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這是一部值得傳給下一代的書 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 法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影響世界的經典著作 19世紀末,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贊嘆之聲。沒有哪個昆蟲學家有法布爾那麼高的文學修養,沒有哪個文學家有法布爾那麼高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昆蟲記》是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將昆蟲世界化做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的法布爾以人性觀照蟲性,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而且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法布爾的書中所講的是昆蟲的生活,但我們讀了卻覺得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他不去做解剖和分類的工夫,卻用了觀察與試驗的方法,實地地記錄昆蟲的生活現象、本能和習性之不可思議的神妙與愚蒙。我們看了小說戲劇中所描寫的同類的運命,受得深切的銘感,現在見了昆蟲界的這些悲喜劇,彷彿是聽說遠親--的確是很遠的遠親--的消息,正是一樣迫切的動心,令人想起種種事情來。 --著名作家 周作人 在法國十八九世紀,熱衷於把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寫成文學式著作的生物學家,多到不可勝數,何止法布爾一人。可是只有法布爾的《昆蟲記》流傳最久最廣,這絕非偶然。原因就在於他懷著對渺小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去描寫 甚至歌頌 微不足道的昆蟲。這就是《昆蟲記》充滿人情味的理由。《昆蟲記》充滿對昆蟲的愛,對微小生命的愛,所以使廣大讀者深受感動。 --著名文學評論家 羅大岡 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般文學家無法企及的,因為它有著嚴謹的科學依據。法布爾的《昆蟲記》又是一般科學家無法企及的,因為它有著讓文學家也拍案叫絕的形象和生動。人們常說文學需要激情,科學需要冷靜,但法布爾卻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蟲記》告訴我們,文學和科學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它們都需要激情和冷靜,而在這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實和真誠。 --著名作家 方敏 謳歌生命的詩篇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 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法布爾。 在中國,二三十年代 指20世紀--編者注 就曾經出版過多種法布爾的《昆蟲記》的節譯本,引發了當時廣大讀者濃厚的興趣。魯迅曾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希望"科學家肯放低手眼,再看看文藝書"。周作人則對《昆蟲記》更推崇一些,他說,讀這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時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90年代末,中國讀書界再度掀起"法布爾熱",書市上幾種《昆蟲記》的摘譯本、縮編本都大受歡迎。 法布爾在其學術生涯中,始終面對兩個方面的強大勢力作戰,一是傳統中蒙昧的俗見與陋聞,二是所謂"科學"的僵硬與專制。對於俗見陋聞來說,法布爾的"科學觀察"與"系統研究"無疑是照亮幽晦的一片光明。達爾文贊譽他為"罕見的觀察家",他是當之無愧的。 本世紀末,"生態危機"險象環生,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便成了全世界日益高漲的呼聲。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對照當下蓬勃開展的生態運動,法布爾稱得上是一位"先知"。在這樣的情勢下,《昆蟲記》的生態學意義自然就更加凸顯出來。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希望採納
⑶ 名家對昆蟲記的評價
魯迅曾將《昆蟲記》譽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典範之作。這部作品不僅生動有趣,還蘊含著深刻的社會哲理。
周作人則認為,《昆蟲記》不僅比那些無聊的小說和戲劇更有趣,更有意義,它通過人性的視角去觀察蟲性,同時也反觀社會人生,揭示了許多令人深思的道理。
法國著名戲劇家羅丹同樣對《昆蟲記》贊賞有加,他說這部作品的大科學家像哲學家般的思,像美術家般的看,像文學家般的寫,展現了作者非凡的才華。
魯迅還提到,盡管法布爾對解剖學家嗤之以鼻,並將人類道德應用於昆蟲界,但這並不影響他的觀察精度。讀者應先對此保持警惕,那麼《昆蟲記》仍是一部既有趣又有益的書。
《昆蟲記》被贊譽為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由人類傑出代表法布爾與眾多平凡的昆蟲共同譜寫,是一部生命的樂章。它永遠解讀不盡,是一部值得傳給下一代的書。哈佛大學113位教授將其列為最有影響的書籍之一,法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影響世界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