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仇富
❶ 如何看待仇富心態與富人原罪
盡管「仇富心理」有其存在的基礎,但「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我認為,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仇富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這種心理對於社會財富的增長有害無利。試想,如果每一個富裕起來的人在致富方面都噤若寒蟬,那麼社會財富的增長就會受到影響。社會財富的增長步伐如果減緩,最終深受其害的還是我們自己。作為一種不健康的社會心理的思想基礎的「富人原罪說」,也是站不住腳的。馬克思曾經在《資本論》中講過:「商品所有者A可能非常狡猾,總是使他們的同行B或C受騙,而B或C無論如何也報復不了。A把價值40鎊的葡萄酒賣給B,換回價值50鎊的穀物。A把自己的40鎊變成了50鎊,但不管怎樣,交換前後總價值還是90鎊。」也就是說,如果富人們都是有原罪的,都是相互欺詐的,那麼社會財富的總量是難以擴大的。而中國社會財富的總量在這二十多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長,這其中,民營經濟的貢獻功不可沒。
「仇富心理」盡管不是多數人的心理,但是作為一種不健康的社會心理,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要努力減輕「仇富心理」帶來的社會影響,其路徑是:其一,富人應當更自覺地、更廣泛地從事慈善事業,用慈善的方式回報社會。美國著名經濟時評人理查德·蘭伯特在英國《泰晤士報》上曾經放出高論:「在美國,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聚斂財富。你可以擁有極多的財產。只有一個條件,你必須有所回饋,而且必須有人注意到你這樣做。而且你必須這樣做,否則你就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大人物。」在美國,人們並不景仰富人,而是景仰對社會有所回饋的富人。正因為如此,《商業周刊》每年公布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中國的富人從事慈善事業的深度和廣度都還遠遠不夠,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和制定法律把富人們的慈善熱情變成實實在在的事業。其二,富人應當更自覺地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把公司——一個單純的經濟動物變成一個誠實的道德的經濟動物。公司對內要對員工負責,對外要對社會負責,減少對社會的各種消極影響和外部性。其三,加大立法和執法力度,切實保護好勞動者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和財產。對於用種種方式侵害公民合法財產的行為要堅決給予打擊,使整個社會形成合法致富的社會風氣,從而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
找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首都經貿大學 蘭紀平
同樣是出現高速的經濟增長和收入差距的拉大,一個發展中的社會卻有走向「歐美化」和「拉美化」兩種可能。就此而言,當前的我國社會正面臨著挑戰和選擇。
在我們今天生活的社會中,收入分配差距在不同的人群之間正在不斷地拉大。最底層為年收入不足兩千元的貧困者,最高層則為財富能上福布斯排行榜的億萬富翁。而且這一局面的發展速度很快,就形成於過去的十多年中。
面對當前社會貧富差距已經過大的情況,有專家認為,當前民間日益增長的仇富心理是繼續改革的障礙,要警惕平均主義的思想回潮,設法把「蛋糕做大」才是出路。但也有專家指出,中國人是「非患寡而患不均」的,當前的收入差距已經接近了警戒線,任其發展下去將會危及社會穩定,政府需縮小收入差距才能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行。筆者認為,討論這個問題需要找出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同原因。
首先應當搞清的是:一個收入差距很小甚至趨於平均化的社會,並非等於分配的合理和社會的進步。正如改革開放前,那時人們的收入分配差距雖然不大,但社會生產力水平發展緩慢,社會長期處於商品短缺狀態,數億農村人口甚至連基本溫飽都難以維持。在經歷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不論農村還是城市居民,低收入者還是高收入者,恐怕無人真正願意為了縮小收入差距而回到當初那意味著普遍貧困的年代去。那麼,面對今天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現象,哪些是合理合法的分配不均,哪些則是非合理、非合法的分配不公呢?
今天,社會上較高收入者的形成因素是多元的———
第一種是那些具備真才實學,依靠勤奮工作或是在市場競爭中做出業績,因而也取得了較高收入的人們。他們中有在國家科技、文化、體育、教育等各個領域做出突出業績者,還包括成功的企業家、工商業人士、出色的技術工人及各種各樣的專業人士。
第二種是在國家財力增強的背景下,通過正常的政策制定和實施程序,定期為他們提高了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的公職人員,其中包括工作在政府機關、軍隊、政法系統及各國家企事業單位的人員。
第三種是在那些帶有行政壟斷特徵的經營性行業中的從業者,如:電信、電力、金融、房地產、郵政、鐵路、民航、公辦教育、醫療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經營過程盡管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是通過市場去售賣其產品和服務,但其高經濟收益的取得是與行業特有的行政壟斷地位聯系在一起的。
第四種是用非法手段和在公共權力可以進入市場做商業交易的各種領域中獲得高收入者。前者包括走私、逃稅、製造假冒偽劣品等犯罪活動;後者則表現為用權力攫取財富。諸如,在各式的行政審批制度主導的活動中,在項目審批、物資調撥等方面,一些公職機構和人員通過「設租」、「尋租」獲得高的收入。或使一些商業目的裝扮成公共利益,在公共建設的名義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嚴重壓低拆遷和徵用必須支付給農民和城市居民的成本,使經營者靠侵吞私人財產聚斂財富。以及在一些國企的經營、改制活動中,掌權者通過蠶食、侵吞社會的資產去獲取高的收入。
❷ 我聽說現在大學生都仇富是么
不是你說的這種情況,你看到的只是一角而已,也是因人而異的
所以多看看光明的一面,這樣的話就不會糾結
❸ 為什麼世界上仇富的人那麼多,仇帥的人基本上找不到
誰說沒有仇帥的,是因為你沒發現,所以認為沒有,那些長的丑的,黑,個子矮的,有殘疾的,找不到對象,被歧視,就愁帥,
❹ 從袁隆平身上為什麼看不到「仇富」的影子
很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德與位配」。老爺子做出的成就完全配得上他的待遇。所有人口服心服外帶佩服。當然就沒有「仇富」心理了。
❺ 老師因仇富針對我,我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你可以繼續刺激他,待他爆發的時候,收集證據,然後直接找校長,以此為理由,要求條換班級或班主任,這樣成功的幾率最大,遠離這種老師,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❻ 大學生中有仇富心理嗎是否趨於嚴重
要說「仇富」倒不如說「仇不公」更為恰當。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家長的社會地位不同、大學生的「命運」似乎也不相同,所以在大學生中存在著日趨嚴重的心理不平衡是在所難免可以理解的。
❼ 仇富現象說明中國的窮人素質低嗎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指責中國人仇富心理的文章,好像是一位專家寫的。文章稱,中國人的仇富心理特別不正常,是國民素質低下的體現。字里行間在貶低尚屬於窮人的廣大老百姓。
我不知道外國的仇富心理是否會「正常」一些,或者說外國的窮人根本不仇富?從大眾心理上看,窮人對富人沒有對抗心理恐怕很難,我從不相信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的圓。把這個與國民素質低下聯系起來總覺得不對勁。
中國人多,窮人也多,發生窮人因仇富而出現破壞性的行為的機會相對來說自然也就多了。藉此貶低自己國家的人民,動不動就與素質掛鉤,有失偏頗。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是,作者似乎把自己歸為富人的范疇,而且以為所有的富人都和他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當上了專家教授(何況這種人也不一定人人都是高素質的)。不知他的祖宗是否曾經是窮人,也不知他的親戚朋友和老鄉之中有沒有窮人,反正他對中國大多數尚屬於窮人的老百姓缺乏了解。「你當你的官,我搬我的磚。」、「良田千頃,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等說的就是咱老百姓對於別人陞官發財的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說中國人的心理特別不正常,或者中國窮人特別愛仇富,把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一棍子打死,分明是睜眼說瞎話。
要說素質,富人和窮人都有高有低。我們都知道,現在能到外國旅遊,嚴重影響中國人形象的人,不是窮人;那些剋扣農民工工資,欺壓百姓,影響國家和諧穩定的人,不是窮人;中國人的很多優秀品質,如「忠」,「孝」,「義」恰恰根植於尚不富裕的普通老百姓之中。
與發達國家如美國相比,我覺得中國富人的素質反而有待於提高。人家的慈善事業搞得比我們好,很多人有錢了熱衷於慈善事業;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子女適當的鍛煉和吃苦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不像中國的很多有錢人那樣因為財富而禍害子孫。「富不過三代」是咱老祖宗的經驗總結,這說明,自身素質不高,富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仇富是不對的,我不想為仇富而辯解。但凡事要分析它的根源,不要動不動就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中國曾經經歷了那個仇恨財富的瘋狂的時代,「剝削」、「壓迫」這樣的概念一時間還沒有從老百姓頭腦中抹去;而我們一些先富起來的人為富不仁,欺壓百姓,把窮人推向了對立面;很多人「致富」靠的不是正當的手段;相當一部分富人道德品質低下,在老百姓當中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與其說老百姓是仇富,不如說是人們反感那些披著人皮的暫時有錢的動物。
另外,地區發展的不均衡,使得一些人坐享其成,而一些人盡管勤勤懇懇,卻無法改變貧窮落後的現狀。舉個簡單的例子,眾多的農民到珠三角務工,沒日沒夜地干,生活條件很艱苦,每月幾百到上千元的工資,當他們了解到:當地的農民整日坐著打麻將,每年要分紅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少當地農民在自家自留地或責任地上蓋棟房子,坐著收房租強過若幹人打工……諸如此類的事實之後,他們會怎麼想?當然人家占據了天時地利,本分的農民只得聽天由命,但某些有錢人又不把農民工當人看,語言、行為直逼農民工人格的底線。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忍氣吞聲者還是占絕大多數,用過激行為表現仇恨的畢竟是極少的。
所以,仇富問題,不能一味指責窮人。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縮小貧富差距,想辦法化解窮人與富人的矛盾。縮小貧富差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不是普通人(包括專家教授)能夠做到的。我們所能做的,是在輿論上,能夠規勸一下富人,注意尊重窮人的人格,想想自己若干年前「穿開襠褲」的日子,在情感上對窮人多一些理解,不要把窮人「逼上樑山」。
❽ 為什麼當今社會會出現那麼多的仇官仇富現象
從飆車案到鄧玉姣案,一個單純的個案能演化為公眾事件,只不過仇富仇官心理的具體反應。為什麼社會上有著那麼多的仇富仇官心理,這來自於權力與金錢的傲慢。正是權力與金錢的傲慢,才造成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所說的上層寡頭化、下層民粹化傾向。正如孫立平所分析:在其他社會,包括西方社會,上層多半要夾著尾巴做人,能想不能說。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社會的上層是越來越霸道了:既然我是這樣想的,當然我就這樣說了,你敢怎麼著?!上層這股不顧別人的感受、理解和反應的勁頭,造成了下層的民粹化。只要是精英,只要是上層,一說話,一做事,就會招人罵。現在,每一次所謂的精英人物、上層人物出了點丑聞,在網上就成了民眾狂歡的小小節日。這樣的情景,是對今日中國的上下層關系的生動寫照。這種特徵與長久存在、纏繞不散的意識形態因素組合在一起,將會造成中國社會的斷裂。有社會,就會有沖突,很多的沖突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社會斷裂帶形成而引發的沖突。另人擔心的是,中國弄不好,就會形成以上層和下層為表達形式的、很意識形態化的主要斷裂帶,凡是上層說的下層就是謾罵,凡是下層說的上層就不屑一顧。因此,上層寡頭化、下層民粹化是我們必須同時警惕的兩種現象。而引起仇官仇富心理的原因不能得到根本解決,就會引起相應的蝴蝶效應
❾ 仇富,是一種什麼心理感覺仇富的人看到有錢人就像是有錢人搶了他的錢才富起來的一樣,有如此深仇大恨嗎
從人復性的一般特點制看,產生仇富的深層原因是個人對財富所具有的強烈佔有欲。仇富是仇富人,愛富是愛財富,不是愛富人。仇富的本質是愛富。這里仇是手段,愛是目的。對別人擁有財富是仇,對自己擁有財富是愛。財富本身是硬幣,恨與愛只是這枚硬幣的兩面。對自己而言,體現的是硬幣愛的一面;對別人而言,體現的卻是硬幣恨的一面
❿ 仇富和嫉妒心理是來自窮文化嗎
提供一些思路吧:
1、在我們探討的這個領域絕對沒有絕對,你要是論點定為「仇富和嫉妒心理是來自窮文化」就會大錯。不否認有方面因素,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和條件。(請看以下)
2、仇富狹義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嘛,顯然是指「財富少的人對財富多的人的態度」,那你說「窮文化」自然就有失公允。
3、看看社會上多少「仇富」的言論,是不是真正「仇視有錢的人或想打到他們」答案是否定的呀,多數「仇富」都是依附在其他的(諸如分配、壓榨、剝削、壟斷、為富不仁、得了便宜賣乖)等問題的之後呢?
4、看看中國的企業家們和老闆們吧,如果在網上做個調查,問問有多少不能擺脫創業時的原罪:(曾經偷稅漏稅、曾經以次充好、曾經誇大宣傳、曾經拒絕給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合理利潤分配甚至到一定年限清洗員工)
5、再看看有多少「千萬甚至億萬老闆」為了一己私利破壞了多少資源、污染了多少環境?
6、看看現在電視上有多少包治百病的妙葯廣告、有多少五萬元打折到五百元地傳世之寶,收藏經典、
7、現在為什麼國家又堅持企業主必須給員工繳納保險和簽訂合同?
8、為什麼全國開始清理小煤礦、小鐵礦、小銅礦?------轉換經濟增長方式!!!??還是代價更大逼迫?
9、你聽到全國有多少強拆?這裡面成就了多少老闆?有多少員工、民工告老闆。你又聽到多少老闆告員工的呢?因為不需要吧,,
呵呵、太多了。
建議你要是應付論文,怎麼寫都可以,要反之,這個題目很嚴肅哦!
祝你寫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