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
㈠ 在中國,研究生和導師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1.奉若神明像親來爹!導師推薦他自出國,提教授,申經費,吃喝拉撒,身家性命全仰仗這個親爹!2.刻骨仇恨若仇寇!成了導師的長工,有怒不敢言,畢不畢業掐在導師手呢!咬牙切齒畢了業,多年後導師一招呼,還屁顛屁顛來給導師慶生!3.卿本無情分了手!導師也不能給自己鋪路,跟著他學的學術也不當飯吃,畢了業就忘了,還得自己撲騰啊!
㈡ 如何正確看待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
研究生與導師原本是師生關系,可是不同點人與人相處後產生了不同的關系。人都是有情感的,成為什麼樣的關系也是相互的。研究生與導師在相處過程中,有的相處成親人,有的相處成仇人,有的依然是師生,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是明顯的僱傭關系。
一、親人關系
一個德高望重的導師遇到一個知恩圖報的學生,這樣在長期的學習、工作、研究過程中就相處成了親人。有一個教授,他自己的孩子出國了,待學生像待他的孩子一樣,學生們都非常尊重他。一次他生病住院,一直是他的學生輪流照顧他,學生們把他當成父親一樣對待。每個學生結婚時,不遠千里也要去做證婚人。這樣的師生關系真的很令人感動,也值得傳承,才真正體現出中國傳統的師生文化。這種關系也是大家最渴望的,但現實中又太少,真的只能是可遇不可求。
二、仇人關系
千辛萬苦考上了研究生,本想好好學成歸來大展宏圖,可是遇人不淑。教授變「叫獸」,導師利用職務之便性侵女學生、侵佔學生科研成果、剋扣學生補助津貼等。學生不管是採取法律措施維權還是忍氣吞聲熬到畢業,最終絕對是仇人關系。這種導師嚴重違背師德規范,觸犯法律底線。每個學生都不想遇到這樣的導師,導師沒有真才實學,還道德敗壞,誤人子弟不說,還害人不淺。哎,遇導師也要講運氣,親人式的導師都是別人家的導師。
三、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導師和研究生最基本的關系,這種情況導師認真指導學生,學生也聽從導師指導,導師和研究生教學相長。但導師也只管教,生活中對學生不聞不問,不談個人感情,是一種純師生關系。遇到這樣的導師,也知足吧,雖然沒有象親人一樣關愛,但導師有真才實學,也能學到真功夫。
四、僱傭關系
有一類導師把師生關系演變成僱傭關系,學術上對學生要求嚴格,象上司要求員工一樣。生活上也把學生當免費勞動力使用,不管什麼地方缺人手,就叫學生頂上。不管自己的工作還是生活,利用自己是導師的身份隨意差使學生,跑腿的事都由學生代勞。反之對學生的生活又豪不關心,時間長了,學生心裡肯定不平衡。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你對我有情,我自然對你有義。導師是學生學術、做人處事的標桿。導師怎麼做,學生也會怎麼學,再說研究生也是成年人,也需要人格的尊重,不能象對待小孩一樣。只要雙方真誠相待,相互尊重,合理溝通,都能相處成親人的關系。
㈢ 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繫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我覺得研究生和導師的關系就和普通師生關系是一樣的,不管他們學歷有多高,但是他們最基本的身份在擺在那裡,因為研究生也是學生,研究生導師也是老師,只不過他們文化學歷高一些,知識文化要多一點。
㈣ 碩士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碩士研究生選擇導師的課題,在進入到瓶頸期的時候,可以向老師咨詢。
㈤ 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關系屬於科研合作關系嗎
,對每個研究生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不能簡單地被看作師傅與學徒的關系,也不完全是同事之間的關系、僱主與雇員的關系。在研究生與導師的交往中有何原則和技巧呢?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教授近日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從切身體會出發,給出了6條建議。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十分重要。作為一名研究生,在剛剛進入學科內部問題時,你對這個專業的了解或者對課題共同組的了解,許多方面都來自導師。良好的師生關系會給你帶來驚人的收獲。保持與導師的聯系當你開始做實驗、做研究時,你會希望你的導師能隨時隨地幫助你,但是,現實情況往往是導師很忙,而且忙到你想像不到的程度。於是,你就開始擔心了。這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個心理過程。有的時候,論文做得不是很順利,可能不是由於你的研究水平沒有達到一定高度,而是因為你把自己與導師隔離開了。對此,你一定要與導師保持聯系,讓你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導師的腦子里、嘴上、聯系記錄本上。這樣,你不僅可以得到科研上的指導,而且也給導師留下深刻印象,導師在與科學共同體內的同行交流時,也樂於推薦你。這對於你今後的求職、科研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讓導師經常得到你的消息即使研究沒有任何進展,也不用怕跟導師說。讓導師得到你的消息,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可以。因為讓導師知道你的進程,對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沒有進展,導師會幫你想法,看問題出在哪裡;如果有一點進展,他會幫助你總結經驗,再上台階。總之,我建議,研究生最好一周與導師聯系一次,告訴導師自己科研工作的進展信息,並使之成為有規律的任務。摸清導師的性格研究生要熟悉導師的說話方式、口頭語,甚至是思維方式,要用導師的語言跟他交流,這樣做的目的是具備與導師保持聯系的能力。對於一些導師,如果你不把話說好,很可能要產生誤解。對導師說的話,一定要像玻璃一樣透明,讓導師不會對你說的話產生誤解。贏得導師的尊重懶惰和不自信會失去導師對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懶,你的導師肯定不相信你;在與導師交流時,你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信心,很有可能讓導師對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博士生在跟導師談話時,常常處於一種沒有信心的狀態下,對於有的導師,你談話時沒有信心,就會讓他也都沒有信心了。這是一個怪圈。博士生如果對導師說:我能行。這3個字就可以打破這個怪圈。我以前帶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說老師您放心。說到的,他也做到了,我也就對他比較尊重。更為實質性的,是你的行動。一是你得到了科學研究很好的結果,二是你通過獨立研究充分表現了你工作的努力,這兩種做法容易引起導師的尊重。對大多數的博士生而言,畢業以後可能做的是別的研究、別的工作,只有獨立思考、獨立工作,才有助於你走向成功。敢於向導師提問題,適當展現個性我們很多碩士生、博士生,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在導師的面前像小綿羊似的,不敢提什麼問題,不習慣向處於權威地位的導師提出要求。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得到了導師的尊重,實際上你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導師談判了,因為導師尊重你、歡迎你。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注意,這是最好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再過幾年你將畢業,答辯的時候,一個
㈥ 研究生的導師和學生應該是什麼關系
其實,這次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參加的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理清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
2、最近理想:導師幫助研究生發現一個可供研究的問題並指導他獲得最後的成功。
3、過程影響:導師在指導研究生做論文及做項目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從積極的意義上影響學生,使其能夠在最後擁有導師思維並解決所遇到問題的基本能力。
4、反饋影響:導師通過研究生的一些思維發現自己的知識范圍內所未涉及到的新知識,並將其和學生一起融會貫通,取得超越兩人固有能力的成果。
這些都應該是導師和研究生之間關系的特徵,但是,事實上,卻是很難達到的,有些優秀的導師可以達到或部分地達到,而有些很差的導師則一條都做不到。
作為研究生,確實需要從導師那裡獲得自己原來不具備的本事,這些可以從課堂上獲得,可以從討論班上獲得,可以從老師的一些身體力行的事情中獲得,可以從老師的思想或者行為中頓悟到。
而作為導師,則通過指導研究生的選擇研究方向,選擇希望解決的問題,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來引導學生達到理想的彼岸。即便未來不見得做研究類型的工作,但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卻是應該教到學生手裡的。
如果學生能夠在三年內或者稍長的時間內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從導師那裡獲得一些進展,而這些進展可以表現為發表的論文和最後的解決了某個問題的畢業論文,那就可以認為完成了最近理想,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導師的影響還可能繼續起作用,這一般就是精神上的影響了。
經過這次討論,我認為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確會比帶統招的研究生累一些,一方面是不能時時耳提面命,上面也提到,其實老師在研究過程中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會產生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是他們肯定對於研究有自己的看法,很可能是覺得工作中處理的問題就是或者接近研究了,而沒有虛心學習的動力。
這樣的話,我想,對於以後願意跟我做論文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我覺得應該對他們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原來的時候我希望我的學生要跟著我上至少一個階段的討論班,現在看來這樣的要求不太夠,那就再提一個可以評價的要求,就是在雜志上發表出至少一篇學術論文來,以這篇發表論文作為自己真的學到了研究秘訣的證據,我想這還是很應該的。
周六的時候,有同學去取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問我,是否能跟我做論文,我當時的建議是,先盡量找其他的老師,找到了最好,如果找不到或者找了但是別的老師對自己沒有興趣,那再考慮是否跟我的問題。
這樣說一方面是考慮到同學太多,現在就開始記在我的名下浪費了其他的導師資源,另外也有我對同學目前沒有把握的緣故。
未來的工程碩士答辯將會有個淘汰的問題,具體的做法是:論文不合格者不讓答辯或者延長學習時間,等寫好了再答辯,如果一定要答辯,到答辯會上過不了的話就要重新開題,然後再用相當的時間來做一篇新的論文,這個要求一定要得到貫徹。
到時候如果我的學生和別人的學生站在一起PK誰過的時候,能夠拿得出研究論文來的人自然會讓老師有話好說了。因此,我准備
1,逼迫成為我學生的同學發表至少一篇學術論文。
2,在我的討論班上至少要過一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