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
Ⅰ 關於聯系博士生導師的問題
打招呼的事可以在報名之後,因為報名和考試之間有段時間,你先選好你內覺得和大家都覺得不容錯的導師,就是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跟哪個老師可能比較好。選好了之後跟導師通電話,可以想辦法提到你是哪個單位的,想必那個導師會知道應該關照你的,再說考博的話,都是導師想要你就沒問題的,都會給些指導的,就算沒有關系也一樣。是在不放心可以和你們主任說一聲。
聯系多個導師不是很妥當,你可以打聽一下哪個導師比較好啊,既然這么多人都和他們認識呢。
總之,先打聽一下選擇哪個導師更適合你,然後和導師聯系告訴他你想報考他的博士,看有沒有名額,然後報完名再打招呼,讓老師給予你幫助。
Ⅱ 網友為何對導師將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爭議很大
因為導師自主決定碩士博士的畢業,這就相當於讓這個導師隻手遮天,很容易一個人的情緒來作出判斷。那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公平的,憑什麼要憑個人的論斷來決定自己的前途,如果導師師德有問題,那是不是只能伏低做小了?
所以說絕對不能給導師一個絕對權利,給予老師一定的自主權可以,但是還是要防止老師以情緒論事。就是有點像某些被封閉的黑心產業鏈一樣,還是應該要給予監督,不要讓導師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看待。
Ⅲ 如何給博士生導師發郵件 謝謝
不外來乎介紹你的基本情況,比如:第源一學歷、第二學歷及導師、研究生階段或工作中已取得的成績、已發表的論文等,還有就是你為什麼報考他的博士生(別忘了適當吹捧一下他)、讀博的打算等等。
如果連這種問題在你那裡都是問題,我建議你不要考博士了。
Ⅳ 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考試,導師能夠決定學生成績么
任何一個學校從出卷到改卷都有一個嚴格的過程,博士盡管是學校自主命題,但也是絕密的回,專業課一般導答師從出卷到改卷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雖然不能直接泄題,但是可以影響到考生專業復習的重點,如果導師給了重點,學生還考不過那導師也不會收這樣的學生,初試導師直接給高分是不可能,復試導師可以決定分數
另外英語成績導師影響不了,這個是硬杠杠,一般考博的大部分學生事先都已經和導師達成了一致,但是最後很多人還是過不了初試,一般就是因為英語不過線,如果導師可以決定考博英語,那就真的沒有考不上的博士了
Ⅳ 博士生導師大還是教授大
博士生導師和教授是不同的,無法比較,博士生導師職業,教授是教師職稱。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
博士生導師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
博士生導師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對年輕的教授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博士學位。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學官名稱,在中國漢代、唐代的大學中都設此職位。這個詞語與英文沒有關聯。日語中則與中文同用「教授」來稱呼大學中的老師。
(5)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擴展閱讀
1、教授為大學教師職務的最高級別,教授只是職稱系列中的最高級(正高),並沒有行政級別的規定。但「官本位」的思想下,總是有意無意地以官員做參照。比如,規定院士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教授享受廳級住房標准等。
2、博士生導師簡稱博導,一般是本學科、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是本學科內學術造詣深、學術水平領先的教授、研究員或者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我國自實行學位制度以來,高校一直實行嚴格的博士生指導老師選聘制度。
由於博士生導師是在教授的基礎上選聘的,很多單位為表示尊重,也給予了「博導」高於教授的特別待遇。這樣就在事實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個階層――「博導」。久而久之,「博導」除了代表一個人在學術上的造詣外,更成了一種很高的榮譽。但博導也沒有行政級別。
Ⅵ 第一次跟博士生導師聯系該咋說
你就說尊敬的某老師:我是X學校Y級X專業的學生XXX,聽師兄們說你在這方面碩果累內累,是這個容領域的權威,我也覺得自己學識太淺薄,所以很想讀你的研究生,在你的指導下繼續學習,實現夢想,回報社會。一般越有學問的人越謙虛,越平易近人,所以即使博導一般都會給你回簡訊的,真正有學問的人一般都不會擺架子,只有那些半瓶子水的人才會擺擺架子,顯示下自己學問的高深。
Ⅶ 大學里碩士生、博士生導師都可已自己自由選擇嗎
有雙向選擇的、也有指派的,先選擇、再指派。
Ⅷ 教育部是如何回應導師將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的
近日,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的建議,教育部表示,該建議對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評價標准具有很大啟發,下一步將充分採納,今年下半年還將出台《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准則》,明確規定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職責。
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頂端,博士、碩士學位代表著一定的學術水平,應有高要求和科學的評價標准。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要對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寫作發表論文、撰寫學位論文進行嚴格把關,把學位論文的實質性創新作為評價學位論文質量的關鍵要素。
(8)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擴展閱讀
學生覺得畢業更難了
教育部於近日表示,將出台多份文件,細化強化導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的權責,壓實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和研究生導師責任等。隨後,「導師將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話題立即登上熱搜。
賦予導師自主權,是健全導師制的重要內容。沒有自主權,導師必然很難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負責。但是,只賦予權利,而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學生也必定擔心導師濫用職權,故意刁難,加劇師生矛盾。
這也是該議題登上熱搜的原因。網友們擔心,導師有了自主權之後,學生「更難了」。實際上,過去導師就擁有對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第一評價權,這些年頻發的碩博研究生自殺以及師生沖突,多數不都是因為「導師刁難、故意推遲、不讓畢業」等原因,可見碩博士能否順利畢業,擔子本就壓在導師肩上。
有網友認為,能否畢業的自主權,就等於讓導師決定碩博士能否畢業,會扭曲師生關系。將導師的權力進一步絕對化、義務化,從最直接的結果來說,就是形成導師對學生的絕對優勢(絕對優勢恰恰容易轉換成壓制,甚至是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