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國學教授
❶ 國學四大導師是哪四位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四大國學導師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創辦兩年後,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梁啟超 (1873─1929)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熊子鄉。舉人出身。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人稱「康梁」。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化學校講學。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文學家在梁實秋的回憶中,梁啟超的大師風范,呼之欲出。他回憶在清華聆聽梁啟超的演講時說:「他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講台,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
1914年,清華剛剛建校3年時,他來清華演講,引用《易經》里的話來勉勵清華學生要做君子,樹立「完整人格」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他這次演講對清華優良學風和校風的養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清華即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定為校訓。
「教授中的教授」--陳寅恪
陳寅恪是一位歷史學家,學貫中西。是公認的本世紀最有學問、最有成就的學界大師。他的專業是中古史,長年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擔任教授,還曾任牛津等外國名校教授。他的所有作品都以文言寫成,而且學問高深,一般知識背景的讀者難以啃動。
在清華國學院成立之初,梁啟超向校長推薦留居國外的陳寅恪。校長因陳寅恪一無學位,二無論著而拒絕。梁啟超力爭說:「我梁某也算著作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校長終於被說服。
在20年代的清華園,有一位「教授中的教授」,那就是陳寅恪。因為凡是他講課,很多教授都會來聽。他在國外斷續留學20年,潛心讀書和研究,但對「博士」、「碩士」學位之類,卻淡然處之。因此連大學文憑也沒拿過。然後就是這個沒學位的人,當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趙元任被聘為清華導師時,哈佛大學點名要他繼任。關於他的學問,只從一點就可知其精深與博大:他雖然不是語言學家,但他通曉的文字多達二三十種。
「南書房行走」--王國維
王國維,生於1877年,卒於1927年,字靜安,號觀堂。在四大導師中,王國維是第一個來到清華的。王國維年輕時學習語言、科學、哲學和心理學、社會學,30歲之後研究文學。中年之後,又治中國古代史,在甲骨文方面取得了優異成就,奠定了他國學大師的地位。
1923年應召為末代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1927年6月2日,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終年50歲。行前留遺書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
四大導師中的另一位大學者是趙元任。常人也許很難想像,這位「中國語言學之父」,中國近代音樂先驅者之一,28歲竟被美國康乃爾大學聘為物理講師。29歲時,他回到清華,擔任物理、數學和心理學講師。30歲時任哈佛大學哲學講師。33歲時被聘為清華哲學教授。
1938年後在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被選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美國東方學會會長。1981年北京大學授予其名譽教授稱號。
趙元任早年從事國語運動,後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在音位學理論、中國音韻學、漢語方言以及漢語語法方面有重要的貢獻。
❷ 當錢鍾書說清華沒人可以充當他導師時,清華國學四大導師還剩的三個在哪
清華四大國學來導師是:梁自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1933年,錢鍾書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清華校方早有意讓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約在三四年級時,羅家倫校長特地將他叫去,把破格錄取他的經過告訴他,言下之意希望他留下來,但他一概謝絕了。當時梁啟超已經病逝(1929年),王國維已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1927年)。陳寅恪當時任清華大學歷史、中文、哲學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組組長,故宮博物院理事等職。趙元任當時任清華大學教授數學、物理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課程。</SPAN></SPAN></p>
❸ 清華大學國學班
清華大學工復商管理總裁高制級研修班,定期開國學方面的課程,聘請國內著名國學教授,上課內容豐富多彩,生動而不枯燥。常年開班,滾動授課。
學費屬於中低檔。性價比較高!
http://www.qh-mba.cn/qh-mba/glxt_msg.asp?id=304&tle=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總裁高級研修班
看看是不是對你有幫助!
❹ 清華四大國學名師
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
❺ 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是哪幾個
一般稱之為「四大國學導師」
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
❻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的趙元任
四大導師中的另一位大學者是趙元任。趙元任(1892—1982 2.25)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10年為游美學務處第2批留學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1914年獲理學士學位。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19年任康奈爾大學物理講師。1920年回國任清華學校心理學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學研習語音學,繼而任哈佛大學哲學系講師、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應聘到清華國學院任導師,指導范圍為「現代方言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等。1929年6月底國學研究院結束後,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授「音韻學」等課程。1938年起在美國任教。
1892年11月3日生於天津。父親衡年中過舉人,善吹笛。母親馮萊蓀善詩詞及崑曲。1900年趙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讀書。早年所受民族文化熏陶,對他一生事業有著深刻的影響。趙元任從小就顯露出語言天才,各種方言一學就會。十四歲進常州溪山小學。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成績優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語教師嘉化(D。J.Carve)的喜愛。嘉化常邀趙元任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於彈鋼琴和唱歌,趙元任跟嘉化夫人學唱過《可愛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離別歌》(AuldLang Syne,亦譯《天長地久》)等歌曲,是為他接受西方音樂之始。 趙元任先生是中國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學先驅。他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於世。他從1920年執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後從事教育事業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趙先生永遠不會錯」,這是美國語言學界對他充滿信賴的一句崇高評語。
趙元任原籍江蘇常州,1892年生於天津一個書香、官宦之家,著名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作者趙翼(乾隆進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趙元任隨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間,從保姆那裡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5歲時回到家鄉常州,家裡為他請了一位當地的家庭老師,他又學會了用常州方言背誦四書五經。後來,又從大姨媽那兒學會了常熟話,從伯母那兒學會了福州話。
當他15歲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時,全校270名學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這三位南京同學學會了地道的南京話。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這些客人恰好來自四面八方,趙元任居然能用8種方言與同桌人交談。聽他的家人說,他從小就喜歡學別人說話,並善於辨別出各地方言和語音特點。
這段家史說明,趙元任幼年就經過多種方言的訓練,開始掌握了學習語言的本領。1910年,他17歲時,由江蘇南京高等學校預科考入清華留美研究生班,在錄取的72名官費生中,他總分名列第二(胡適名列55)。先在康奈爾大學讀數學、物理,後入哈佛攻哲學,繼而又研究語言學。1920年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任教。當時適逢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清華大學派他給羅素當翻譯。他在陪同羅素去湖南長沙途中又學會了講湖南話。由於他口齒清晰,知識淵博,又能用方言翻譯,因而使當時羅素的講學比杜威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此,趙元任的語言天才得到了公認,他自己也決定將語言學作為終身的主要職業。
1925年,清華大學增設「國學研究院」,他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被聘為導師,他教授《方音學》、《普通語言學》、《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方言》等課程。1929年,他又受聘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兼語言組主任。到1938年,他再度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語言學,經過6年潛心研究,成為名聞世界的語言學家。1945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1960年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他先後獲得美國三個大學的名譽博士稱號。 趙老是中國第一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查的學者。他的耳朵能辨別各種細微的語音差別。在二三十年代期間曾親自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
趙元任對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會33種方言。他的治學嚴謹和刻苦,令人嘆為觀止。
1927年春天,趙老在清華大學研究所擔任指導老師時,曾到江、浙兩省專門調查吳語。經常是一天跑兩、三個地方,邊調查邊記錄,找不到旅館就住在農民家裡。一次,他和助手夜間由無錫趕火車去蘇州,只買到硬板椅的四等車票。由於身體太疲乏,上車後躺在長板座上就呼呼地睡著了。等醒來時,滿車漆黑,往外一看,才知道前面幾節車廂已開走,把這節四等車廂甩下了。助手問他怎麼辦?他說:「現在反正也找不到旅館,就在車上睡到天亮吧!」助手見他身體虛弱,勸他每天少搞點調查,他詼諧地說:「搞調查就是要辛苦些,抓緊些,否則咱們不能早點回家呀!將來不是要更費時間,也更辛苦嗎?」
在那次調查吳語的行動中,他不辭勞苦,經鎮江、丹陽、無錫,每站下車,再乘小火輪到宜興、溧陽,又轉回到無錫等地,冒著嚴寒,輾轉往復,深入群眾,多訪廣納,記錄了大量的當地方言。3個月後,回到北京,他把調查的材料寫成一本《現代吳語研究》。在出版此書時,語音符號採用國際音標,印刷廠沒有字模,他和助手就自己用手寫,畫成表格影印,每天工作在10小時以上。這本書出版後,為研究吳語和方言作出極為珍貴的貢獻,趙元任也成為中國方言調查的鼻祖。 趙元任教授對音位學理論、中國音韻學、漢語方言以及漢語語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寫和發表過大量有影響的論文和專著,在國內外學者中享有很高聲譽。他在美國除了在大學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寫下了大量語言學著作:《中國語言詞典》、《中國語入門》、《中國語文法之研究》、《現代吳語研究》、《鍾禪方言記》及《湖北方言報告》等。
1972年,趙老退休後,仍不斷致力著述,寫出《語言學跟符號的系統》、《白話讀物》等書。在他病逝前不久,還構想以同音替代的辦法,把《康熙字典》上1萬多個字合成一本2000字的《通字》,以用於日常行文,可惜未能如願。
趙元任早年曾和語言專家黎錦熙先生致力於推廣普遍話工作,為此他創造了國語羅馬字(注音字母第二式),並灌錄了國語留聲唱片。趙老經歷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他一貫提倡徹底的白話文。1981年筆者訪問趙老時,他對目前國內人們的口語有這樣的感慨:「現在教育水平高了,人們的說話受廣播、報刊、電視等媒體的影響,出口書面語多,不大愛講白話了。如現在北京人愛說「開始」,不說「起頭兒」;把長外衣不叫「大氅」,而叫「大衣」。連小孩說話也是文縐縐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語言顯得缺少生活氣息。」
在他這次回國訪問和探親期間,曾用各種方言和友人、學生進行交談。著名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見到趙老時,兩人興致勃勃地用方言對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社會科學院語言所所長呂叔湘稱贊趙老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一是他以現代的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給中國語言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二是他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❼ 中國四大國學導師是誰
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四大國學導師都是我國近代最傑出的學者,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年,清華國學研究院正是由於擁有他們,創辦兩年後,其聲望就超過了早於它創立的同類學校,並且,清華國學院由此開始,建立了中國學術獨立的傳統。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生於廣東省新會縣熊子鄉。舉人出身。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人稱「康梁」。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化學校講學。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文學家在梁實秋的回憶中,梁啟超的大師風范,呼之欲出。他回憶在清華聆聽梁啟超的演講時說:「他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講台,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1914年,清華剛剛建校3年時,他來清華演講,引用《易經》里的話來勉勵清華學生要做君子,樹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他這次演講對清華優良學風和校風的養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清華即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定為校訓。
「教授中的教授」--陳寅恪
陳寅恪是一位歷史學家,學貫中西。是公認的本世紀最有學問、最有成就的學界大師。他的專業是中古史,長年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擔任教授,還曾任牛津等外國名校教授。他的所有作品都以文言寫成,而且學問高深,一般知識背景的讀者難以啃動。
在清華國學院成立之初,梁啟超向校長推薦留居國外的陳寅恪。校長因陳寅恪一無學位,二無論著而拒絕。梁啟超力爭說:「我梁某也算著作等身了,但總共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校長終於被說服。
在20年代的清華園,有一位「教授中的教授」,那就是陳寅恪。因為凡是他講課,很多教授都會來聽。他在國外斷續留學20年,潛心讀書和研究,但對「博士」、「碩士」學位之類,卻淡然處之。因此連大學文憑也沒拿過。然後就是這個沒學位的人,當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趙元任被聘為清華導師時,哈佛大學點名要他繼任。關於他的學問,只從一點就可知其精深與博大:他雖然不是語言學家,但他通曉的文字多達二三十種。
「南書房行走」--王國維
王國維,生於1877年,卒於1927年,字靜安,號觀堂。在四大導師中,王國維是第一個來到清華的。王國維年輕時學習語言、科學、哲學和心理學、社會學,30歲之後研究文學。中年之後,又治中國古代史,在甲骨文方面取得了優異成就,奠定了他國學大師的地位。
1923年應召為末代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1927年6月2日,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終年50歲。行前留遺書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
四大導師中的另一位大學者是趙元任。常人也許很難想像,這位「中國語言學之父」,中國近代音樂先驅者之一,28歲竟被美國康乃爾大學聘為物理講師。29歲時,他回到清華,擔任物理、數學和心理學講師。30歲時任哈佛大學哲學講師。33歲時被聘為清華哲學教授。
1938年後在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被選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美國東方學會會長。1981年北京大學授予其名譽教授稱號。
趙元任早年從事國語運動,後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在音位學理論、中國音韻學、漢語方言以及漢語語法方面有重要的貢獻。
❽ 民國的清華四大導師是指
民國四大才子:徐志摩、郁達夫、邵洵美、戴望舒。
1、清華四大導師
研究殷商史專的王國維;變法屬核心人物梁啟超;語言學家趙元任;
"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
2、清華四大才子
王國維、聞一多、梁實秋、吳晗因各自在學術上的精湛造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被公認為清華四大才子。
3、清華的「四劍客」。
季羨林、吳組緗、林庚、李長之。
4、外文系「龍、虎、狗」「三傑」
「清華之龍」是錢鍾書,
「清華之虎」是萬家寶(即曹禺)
「清華之狗」是後來任南開大學外文系教授的顏毓蘅。
不過,錢鍾書似乎不喜歡這個雅謔。因為有北洋軍閥中的「龍虎狗三傑」
之稱謂(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吳宓評價說:「自古人才難得,出類拔萃,卓爾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當今文史方面的傑出人才,在老一輩中要推陳寅恪先生,在年輕一輩中要推錢鍾書,他們都是人中之龍……」
從此,錢鍾書「清華之龍」的聲名便不徑而走
5、文學院
「三才子」
錢鍾書、夏鼐和、吳晗。
其他說法還有很多,應當說以上說法是影響大的、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