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教授
Ⅰ 急求~ 誰知道陳河州是何許人~懸賞100~
母親給了我深深的影響
在我心中,母親是神聖的。對於我母親,我感悟頗多。
我姥姥、姥爺只有我母親一個女兒,他們視我母親為掌上明珠。「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我母親就是這樣的例子。母親十七八歲時,就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少女。一家有女百家求,聰明能幹而又漂亮美麗的母親求婚者絡繹不絕,踏破門檻。
只是令我納悶的是,我聰明能幹而又嬌美如花的母親咋就和我其貌不揚的父親結合了呢?
母親聰明能幹,我家這份小小的家業是母親吃苦耐勞掙來的。在我印象中,母親夜以繼日地做活,是個閑不住的人。母親總是精打細算,合理地利用空地來種各種農作物。侍弄好了自家的地,她又拾掇了人家不種的地。母親種的瓜果蔬菜吃不完就送給親戚鄰居,餘下的拿到集市裡換取零花錢。
地里活棒,家裡活也不弱,母親紡棉花、織棉布,用的全是大自然的作物做原料。樹根、樹皮、草皮、草根熬成汁液把棉線放在裡面煮,染成五顏六色,美不勝收,紡出來的線,織出來的棉布好看,漂亮。母親還會裁會做,棉衣棉襖一看就會。母親從集市裡買回布,三下五除二,眨眼工夫就裁剪做好,和買的毫釐不差。
母親有經商頭腦。在母親「指導」下,父親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我們家的這只小船,穿過幾十年的風和雨,穩穩當當地駛向前方,日子也越來越紅火。無疑,母親就是挺立船頭領航掌舵的船長!
母親飽經風霜、含辛茹苦闖盪了一生,如今60多歲的她,仍閑不著,里里外外總閃現著她忙碌的身影。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我感悟最深的是,母親在慢慢變老。歲月,漂白了她那一頭烏亮的秀發,如同深秋河邊銀色的蘆花,在風中飄擺。今年農歷九月十九是我母親62歲的生日,幾十年來,她一言一行總是在深深地影響著我,給我以啟發。
我想,母親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人,要常懷善良之心,不向命運低頭,做生活的強者!
望採納。
Ⅱ 古代地方官位等級
七品
Ⅲ 清朝揚州州官是個什麼官職
清時揚州鼎盛,是時揚州知府為從四品,一般為五品,另外揚州府同知為五品,揚州府知州為從五品
Ⅳ 誰知道重慶工商大學王平洲教授的個人資料
王平洲,男,1932年7月出生,湖南湘鄉市人。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國家注冊會計版師。1993年國內貿易部權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先後任教於四川財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重慶商學院、重慶工商大學,2000年9月離休。主要社會兼職有:重慶大學兼職教授、重慶工學院(現重慶理工大學)兼職教授、重慶聯合職業技術大學顧問、重慶繼續教育協會顧問等職位。長期從事於經濟理論的教學研究,重點是對凱恩斯主義、通貨膨脹及市場機制等理論領域進行研究探索。教學成績卓著,科研成果突出,發表出版了諸多具有真知灼見的學術論文和著作,並多次獲獎。
代表性專著有:《市場機制: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1989年、
《後凱恩斯主義》商務印書館1992、
《財政金融教程》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等;
參編有:《回顧-探索-選擇》
《反通貨膨脹論——通貨膨脹的理論與實踐》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等著作;
參撰有:《中國大網路全書-經濟學卷》部分詞條。
論著富有獨立見解,具有一定社會影響。
Ⅳ 明朝都有那些部門,最高長官怎麼稱呼,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分管什麼職能
六部:由於過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職能往往等於現今多個部門職能的綜合。其長官尚書相當於部長,副長官侍郎相當於副部長;各司主管稱郎中,相當於司局長,副主管稱員外郎,相當於副司局級;至於主事權力、地位上比處長要高一些。
吏部:相當於組織部、人事部等部門。
兵部:相當於國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驛傳)、軍委等部門。
刑部、大理寺:相當於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司法部等部門。
禮部:相當於教育部、文化部、宣傳部等部門。
戶部:相當於財政部、民政部、商務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審計署、中國人民銀行(造幣)、稅務總局等各部門。
工部:相當於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水利部等部門。
殿閣大學士:從人數和地位上看相當於現在的政治局常委,因為這些大學士一般都是軍機大臣或是兼任尚書、都統之類的職位,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一般來說,三殿三閣(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共六名大學士,都是當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協辦大學士遞補,除非該人被革職或是死亡。協辦大學士就相當於政治局候補。
領侍衛內大臣、內大臣等:就品級上來說現在似乎沒有那麼高的侍衛官;就職能來說,可以相當於中央保衛局。
都察院:相當於監察部。
理藩院:相當於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對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羅斯、日本、朝鮮、越南等,主要還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相當於中央黨校(個人認為)兼中科院、社科院。
國子監:相當於清華、北大之類的學校的綜合體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職能。
順天府:相當於北京市。
步軍統領:相當於現在北京警備區兼公安廳的職能。
內務府:為皇室服務的機構,可以理解為現在的國務院辦公廳之類的部門。
總督:軍事職能相當於現在的各大軍區級司令員;還可兼管地方政務。
巡撫:相當於現今的省委書記、省長。
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的警備區司令員。
各省軍事:總體來說,清代的武官品級上較歷代有了較大的提高。
提督: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
總兵:相當於現今的軍分區司令員或軍長,其統轄的鎮相當於今天的軍分區。
副將:相當於副軍長。
參將:相當於師長。
游擊:相當於副師長或是旅長。
都司、守備:相當於團級。
千總:相當於營級。
把總:相當於正連級。
外委千總:相當於副連級。
外委把總:相當於正排級。
額外外委:相當於副排級。
有些部門只是為某一時代或是統治階級的需要,現在並不存在相關的部門。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這里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
清朝官制(總表)
文京內官 武京內官 武京內官 武京外官
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從一品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協辦大學士。 加銜總督。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 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鑾儀使、大理院正卿。 各省總督、漕運總督、河運總督。 八旗護軍統領、(左、右)翼前鋒統領。 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內閣學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副將。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軍翼尉、各省提學使。 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武備院卿、參領。 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太僕寺卿、光祿寺卿。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 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侍衛。 游擊、下五旗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土游擊。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 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 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備道、代本。
從四品
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祿寺少卿、國子監祭酒。 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 城門領、包衣護軍副參領、包衣驍騎副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 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左右庶子、僉事道、欽天監監正。 直隸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順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監掣同知。 步軍副尉、步軍校。 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宣慰使司僉事。
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詹事府洗馬。 各州知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土知州。 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驍騎參領、下五旗包衣參領。 副千戶、宣撫使司副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司長官使、河營協辦守備、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
太醫院左右院判、內閣侍讀、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京府通判、土通判、京縣知縣、通判。 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護軍校、前鋒校、鳥槍步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招討使司副使、長官司副長官、百戶、土千總、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 土州同、州同、運判、理同。 內務府蘭翎長、六品典儀。 盛京游牧副尉。
正七品
內閣典籍、主簿、評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醫。 知縣、京縣縣丞、順天府滿州教授、訓導、土知縣、縣視學。 城門吏、太僕寺馬廠協領。 把總、土把總、安撫使司副使。
從七品
五官靈台郎、光祿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博士。 土州判、州判。 七品典儀。 衛千總、安撫使司僉事。
正八品
司務、司庫、協律郎、國子監學正、太醫院吏目。 土縣丞、縣丞、庫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廳學正、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教諭。 外委千總。
從八品
五官摯壺正、典簿。 訓導、鹽運司知事。 委署親軍校、委署護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鳥槍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正九品
主簿、土主簿、土知事、庄頭、府廳知事 各營蘭翎長。 外委把總。
從九品
孔目外郎、司獄、司晨、醫士、鳴贊待詔、欽天監博士。 倉大吏、吏目、巡檢、道府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編外外委。
未入流
五城兵馬司吏目府使、醫士、布政使司檢校。 正術、正科、訓術、訓科、典術、典科、關廳庫大使、驛丞、茶引批驗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會、道正、京師崇文門關分司副使、州縣稅課司大使。 五城兵司吏目。 百戶
Ⅵ 清朝的制台、藩台、道台、臬台分別是什麼官
1、制台就是總督,又稱總制,明代始設。總督側重於管軍事,因此稱「制軍」,也叫「制台」。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級長官,位在巡撫之上,管轄一省或二三省,總督與巡撫合稱督撫。總督職掌綜理軍民事務、統轄文武、考核官吏,為一方面軍民最高長官,世稱封疆大吏。
2、藩台就是布政使,其職責相當於如今的省長兼管民政和財務,好象古時候的一方之伯,因此稱「方伯」,他也好像天子的屏藩,因此又稱「藩台」。當巡撫和總督成為固定職務後,布政使的地位就降低了,成為巡撫和總督的僚屬。
3、道台就是各道的官員,司之下設「道」,如糧道、鹽茶道、兵備道等等。清朝的官員分九品,總督為一品,巡撫二品或從一品,司三品或從二品,道四品,道的地位恰是處在承上啟下的一級。道又稱「道台」,因相當於宋時的觀察使,所以也稱「觀察」。
4、臬台就是專管司法的按察使,「臬」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法度」,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臬台的地位僅在藩台之下,藩台和臬台合稱「二司」。說某省的「三大憲」就是指的撫台、藩台和臬台。
(6)洲教授擴展閱讀:
總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鉗制武臣:協調各省、各鎮關系:統一事權,防止各省、各鎮互不相屬,互相推諉。體現了中央對地方軍事控制權的加強。
藩台:承宣政令:布政使承接上級指派的政務、法令宣達到各府、廳、州、縣。督促其貫徹實施。管理屬官:布政使管理府、州等各級官員,按期發放俸祿,考核政績,接得上報督撫。掌控財賦:布政使負責徵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統計全省各府戶籍、稅役、民數、田數等民事內容。
按察」相當於古代的「陳臬」,因此按察使又叫「臬台」。明朝省級地方官員分為三司,分別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揮使則管「一省軍務」。
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參政、參議發展而來,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僉事演變的結果。初設只轄一府,或數道同轄一府,後來有的統轄全省,有的分轄三四府之地。為此,守、巡二道由原來臨時性差使變為固定的地方長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錢谷,巡道側重刑名,久之兩者各加兵備銜,所掌漸趨一致。
Ⅶ 西北史地研究專家周偉州教授簡介
陝西師范大學周偉州教授,終身教授,史學大家,學生眾多。
Ⅷ 河南醫科大學陳河洲教授一滴血顯微視頻能查病嗎
真的!我們全家都去查過!
Ⅸ 在清朝,知府與道台有什麼區別,誰的官大
1、知府與道復台的區別制就是管理范圍不同,
道台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而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布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姦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2、道台的官位更大。道台的官銜在正四品或以上,而知府屬於從四品。
拓展資料: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東漢末年,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州最高長官稱「州牧」,以掌一州軍民。隋代,州最高長官稱「刺史」或太守,唐宋時正式設立與知州平級的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
元朝廢府設路,路一級的地方長官為達魯花赤,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是達魯花赤的屬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復宋制,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為名的地方官職。
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任市長,同知則為唯一的副市長。
參考資料:知府_網路
道台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