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心理學教授

心理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1-31 07:34:57

① 國內十大著名心理學教授都有誰

北師大的張厚粲,彭聃齡,林崇德,金盛華,許燕,王建平,中科院的傅小蘭 ,韓回布新答 ,楊玉芳,張 侃 。

② 中國近代著名的心理學學者

鍾友彬
男,「認識領悟療法」創始人。925年生於山東藤縣,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2009年3月26日病逝。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學術委員會主任。擅長神經症的心理治療。先後發表論文63篇,其中代表論文為「神經衰弱病人對心因的否認」;「精神症狀病人心理分析」等;被成為中國的「佛洛依德」,聲望極高。
郭念峰
1938年1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現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殘聯康復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特奧會副主席。
郭念峰教授是我國建國後最早從事心理學學習、伴隨國內心理學行業發展並長期致力於心理學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的心理學家之一,在感覺心理學及神經心理學領域獲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國較早與國外多所大學進行理論交流的心理學訪問學者。
通過多年對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的深入研究,郭念峰教授在推動國內心理咨詢職業化的進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並於2001年主編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准》等學術著作,成為目前國內心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

陳立
陳立是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專長工業心理學和心理測驗。字卓如,湖南平江人。1928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1930年留學英國,1933年獲倫敦大學理科博士學位。曾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工業心理研究所、德國柏林大學心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35年回國,任清華大學和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工業心理研究員。1939年起任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學院、杭州大學教授。1957年任浙江師院院長,1979年起任杭州大學校長,並籌建心理學系。曾兼任浙江省科普協會主席、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大網路全書?心理學卷》編委會副主任。他是中國工業心理學的奠基人。1935年出版的《工業心理學概觀》一書,是中國最早的工業心理學專著。1949年前,先後深入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工廠調查勞動環境對生產的影響,試圖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發表過一些研究報告。1949年後又領導一些教師和研究生,在杭州市部分工廠開展對事故分析、細紗工培訓、操作分析、工藝流程、視覺疲勞等方面的研究,並發表若干論文。在心理測驗方面造詣也很深。1948年在美國《發展心理學報》雜志發表《一套智力測驗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證明因素組成隨年齡而簡化,批評了斯皮爾曼的G因素不變的論斷。後被土列爾《人類差異心理學》評價為G因素發展研究中的轉折點。50年代中還對杭州4000多名4~15歲兒童的身體發育進行了24個項目的測量,為兒童的身體發育提供了可靠數據和一般規律,曾發表《杭州市4~15歲兒童的身體測量的初步報告》(1956)。80年代為告誡人們不要濫用測驗,也不要禁用測驗,提倡實事求是的學風,專門在《心理科學通訊》上發表了《我對測驗的看法》(1982)一文。重要專著和論文還有《工業心理學簡述》、《感覺閾限和智力活動中的起伏》(博士論文)、《精神分析與兒童教育》、《德國的軍事心理學》、《泛論心理學的性質問題》《關於心理學性質的幾個問題》《隨意運動的機制》《程序教學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程序教學中若干理論問題》《兒童色、形抽象的發展研究》《兒童色、形抽象的跟蹤實驗》和《色形愛好的差異》等。

林崇德
1941年生,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組召集人,並兼任26所大學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已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專著16部,主編近4000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主持1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4項。先後榮獲「全國勞模」「全國師德標兵」的稱號。其愛好為教書育人,培養博士51位,碩士66位。他的「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中」被學術界所贊揚。美國的《肯特日報》把他與美國當代教育家本傑明·斯波克(Benjamin.Spock)相媲美,我國核心期刊《中小學管理》譽他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

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有哪些

1、李子勛:

李子勛,男,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會北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

曾任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會北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實話實說》,北京電視台《心理時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星星夜談》、《情感世界》特約心理專家,匯名家網特約講師。《父母必讀》、《女友》、《時尚健康》等健康與時尚雜志的專欄作家。

④ 在美國當一個心理學正教授有多難

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JamesMcKeenCattell1860.05.25-1944.01.20],美國心理學家,是20世紀初美國應用心理學先驅,是最早將心理學研究結果統計量化的心理學家,全世界第一位脫離哲學范疇而純屬心理學的教授。他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伊斯頓市,逝於賓夕法尼亞州蘭卡斯市。他先就讀於其父擔任校長的拉斐特學院,1880年畢業後赴歐洲,先到德國哥廷根大學,後轉入萊比錫大學,成為心理學之父W.馮特的學生。1882年回國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那裡獲得研究員職位從事哲學研究工作。這時,G.霍爾正好開始他的心理學講座,卡特爾聆聽了這門課程,開始研究心理活動。1883年再回馮特實驗室擔任馮特的助教,進行反應時間及個別差異問題的研究,1886年在馮特的反對下完成題為《反應時的個別差異》的博士論文,獲萊比錫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後,他曾赴英國劍橋大學任教,與F.高爾頓(C.達爾文的表兄弟)相遇,共同探討個別差異的研究。1888年回國,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系的專職教授職位。期間他以各種心理測驗來研究個別差異。他在自己的實驗室內編制測驗五十個,包括測量肌肉力量、運動速度、痛感受性、視聽敏度,重量辨別力、反應時、記憶力以及類似的一些項目。他於1890年在《心靈》雜志上發表的《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描述了這些測驗。這篇論文首創了「心理測驗」(mentaltest)這個術語,還由高爾頓加上了一篇附錄表示支持。他所謂心理測驗的含義很廣,不單指智力測驗,而是包括對人的一切能力的測驗。在該文中,卡特爾說:「心理學若不立足於實驗與測量上,決不能夠有自然科學之准確。」又說:「心理測驗若有一普遍的標准,則其科學的與實際的價值一定可增加不少。」他當時就極力主張測驗手續和考試方法應有統一規定,並要有常模以便比較。所有這些都是測量學上的重要觀念。但他的測驗皆脫胎於馮特的實驗室,測量的大多是感知和運動過程。對同一個人來說;—幾項測驗的結果往往很不一致,而且測驗得分與老師評定的智力;等級或學習成績相關極低。因此在教育上缺乏實用價值。這啟發後來的研究者探索其他途徑來研究智力的差異。1891年,卡特爾作為心理學教授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心理系主任,在那裡一直工作了26年。期間,由哥倫比亞大學授予的心理學博士學位比美國任何一所大學研究院授予的心理學博士學位都要多。這些學位獲得者中有許多人後來成為該領域的知名人士,E.桑代克即其學生之一。1896年任美國心理學會第四任主席,1901年進入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為該院第一個心理學院士。1929年擔任在美國紐黑文市舉行的第9屆國際心理學研討會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卡特爾主張和平,被人誤解不忠於政府,而在1917年遭哥倫比亞大學解聘,雖後來上訴獲勝,但無未能復職。1921年組建心理學公司,為工業、職業團體和公眾提供應用心理學服務,對心理學在工業和教育等領域的應用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也加強了美國心理學的機能主義運動。作為一個代言人和編輯,他積極支持心理學組織和學會,直至去世。卡特爾的所有研究課題都是關於心理測驗和個體差異方面的。早期他的興趣在於測量簡單的心智歷程,例如簡單心智反應的反應時間,包括物體或顏色的叫名作業(namingtask)。他首創了心理測驗研究個別差異,在性質上主要沿用了英國高爾頓的測量方式,以感覺動作為主,測量兩點域值、重量判斷的最小可覺察差異、噪音出現的反應時、字母的記憶廣度等。之後與馮特一同進行研究,發表數篇文章。他的主要貢獻是採用測驗統計的分析方法研究個別差異,使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成為科學心理學與心理測驗推動的中心,也使哥倫比亞大學成為教育心理學的發源地。此外,他的興趣在於編輯及出版,並且推動了許多科學社群與組織。當他還是馮特的學生時,就已經對馮特的觀點提出挑戰,他認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以馮特所提出的方法做內省,也就是把反應時間分為感覺、選擇等。所以,雖然日後他成為馮特的助理,但他只有在自己的住處進行一些實驗,因為馮特不允許他在實驗室內進行非內省法的實驗。他關於控制聯想的反應時間和自由聯想的反應時間的實驗研究,在心理學實驗文獻中是經典的。他的研究還涉及個別差異和心理測驗、閱讀和知覺、心理物理學、次序評量法等領域。其中個別差異和心理測驗是他的中心課題。他關於知覺和閱讀研究所得的資料,已經成為「注意范圍」的標准數據。他協同創了7種以上的心理學雜志和一般科學雜志,包括《心理學評論》、《心理學專刊》、《美國科學家》、《科學》、《心理學公報》等。卡特爾的著作主要為專題論文,他的實驗研究散見於許多刊物之中,他出版的心理學專著只有《美國科學家》。1917年,他的同事將他所有較重要的心理學研究(29種)、演講及正式論文(41種)及其文獻提要(167種)分兩卷收錄於《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科學家》一書出版。他的心理測驗不同於智力測驗,他重在測量基本的身體活動或感覺-運動反應。因此,他的測驗不是智能的有效預示器(A.比奈編制了一種針對高級心理能力的測驗,這種測驗才是對智力的有效測量),但其研究的影響是巨大的。為美國這一獨特的應用心理學領域的拓展作出了貢獻。主要著作:美國科學家:190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基恩,小時候親歷過一件讓他終生難忘的事,正是這件事使得基恩從自卑走向了自信,也正是這種自信,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有一次,他躲在公園的角落裡偷偷看到幾個白人小孩在快樂的玩兒,他羨慕他們,也很想與他們一道游戲,但他不敢,因為自己是一個黑人小孩,心裡很自卑。這時,一位賣氣球的老人舉著一大把氣球進了公園,白人孩子一窩蜂地跑了過去,每人買了一個,高高興興地把氣球放飛到空中去。白人小孩走了以後,他才膽怯地走到老人面前,低聲請求:「你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老人慈祥地說:「當然。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他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老人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氣球。他接過氣球,小手一松,黑氣球慢慢地升上了天空……老人一邊眯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輕輕拍著他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來,不是因為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和出身,關鍵是你內心有沒有自信。」

⑤ 誰能告訴我到底什麼地方有心理學教授

綜合性大學應該會有,師范類的一定是有的。我自己是本科就是讀心理版學的,學習的內容理論權性比較強。我在天音心理學習的時候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是心理學,理論跟實踐其實差距還挺遠的,看你是什麼需求。而且本科系統學習的心理學可能對你的作用不算太大,很多測量統計的學習,一般人根本用不到。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課程是關於心理咨詢的,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實用的把,比如後現代心理咨詢技術就比較容易學,最近這個領域的大咖楊明磊來深圳上課。精神分析技術,還是比較難懂的,需要一些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學了一個理論就要去用一下;

⑥ 心理學教授

上課時一步步跟著老師走,不用想太多,不用想自己千萬別開小差,每一時刻盯著眼前的事,事情自然而然地連續下去了。再說了,2010考不上是2010的事,現在瞎擔心什麼?

⑦ 國內外心理學界名人

1、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2、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

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他學識淵博,著述甚豐,一生作品達540餘篇,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邏輯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等。

3、張耀翔(1893—1964),湖北漢口人,曾留美獲心理學碩士, 回國後從事心理學教學以及實踐研究,先後擔任多所大學心理學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是中國最早傳播西方心理學學者之一、中國心理學會的奠基者。

1921年,中華心理學會成立時張耀翔首任會長。1922年,張耀翔創辦了中國第一本心理學雜志 ——《心理》,並擔任主編。在高校任職期間,張翔耀組織建立心理實驗室,並撰寫論文論述和探討人類的生理、性格、情緒、智慧 等心理活動過程。

張耀翔畢生從事心理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心理學科普工作。

4、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英文: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

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是第一位在生理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5、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教育家。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

1919年從美國布郎大學學成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東大附中、上海光華大學、光華附中、國立師范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第一師范學院、上海師范學院,並曾任主任、副校長、副院長、院長等職。

⑧ 中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1、潘菽(1897-1988)心理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2、艾偉(1890-1955),中國近現代著名心理學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級統計學》《初級統計學》 《初級教育心理學》《師范科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3、葉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蓀,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書。翻譯出版有:《阿朵耳夫》、《從心理學觀點論述小說中景物的寫法》、《導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列寧對蘇聯教育的貢獻》等。

4、陳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國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智力理論和心理測驗研究的先驅。

5、朱智賢,字伯愚,心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建國後歷任中央出版總署教育組組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位心理學博士林崇德。

6、李一,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潛能開發研究與自信心訓練,心理咨詢診療。

7、宴松,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兼職副教授,研究興趣:視知覺、目標識別、感覺記憶與工作記憶、語言認知的神經心理學研究、認知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8、彭凱平,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文化心理學、文化和認知、應用社會心理學。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辯證思維,行為經濟、領導決策,組織文化等。

(8)心理學教授擴展閱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為中國心理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心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心理學工作的人員迅速增加。。在全國各師范院校及部分醫學院、體育學院設立了心理學教研室或教研組,開設必修或選修的心理學課程。

在全國學科規劃中,心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制訂了12年發展的遠景規劃(1956年),明確了學科發展的新前景。

心理學界討論了心理學研究與實際結合的問題,明確了科學必須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個方向。為此相應地加強了研究工作的規劃和幹部的培養,又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學院中設置了心理學專業(北京大學在院系調整時就有了心理學專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國各院校心理學教研室、組陸續恢復活動。先後在北京大學、杭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設立了5個心理學系。重新組織修訂了全國心理學科規劃。召開了各種專業會議和學術年會。

中國心理學會設立了各種專業委員會。兩個曾經中斷了的刊物《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通訊》也先後復刊。重新修訂和新出版了多種教材、專著、論文集或叢書。

⑨ 中國心理學教授的要求

看什麼大學了,不過博士是基本要求,海歸博士優勢更大。211,985大學基本上現在都是招海歸多,土博士如果很牛的話,也會收。另除非有工作經驗,否則一般40歲以下的博士有優勢。

熱點內容
上海大學社會工作考研第66名 發布:2025-08-22 00:59:23 瀏覽:907
大學美術老師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22 00:38:36 瀏覽:62
清華大學博士蔣玲 發布:2025-08-22 00:38:14 瀏覽:593
2016年華中農業大學考研成績查詢 發布:2025-08-22 00:36:18 瀏覽:842
煙台大學寒假放假時間 發布:2025-08-22 00:30:32 瀏覽:609
2016北京建築大學考研調劑信息 發布:2025-08-22 00:26:18 瀏覽:955
交大研究生導師遴選標准 發布:2025-08-22 00:01:01 瀏覽:587
犯罪心理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21 23:52:15 瀏覽:114
大學生個人發聲亮劍 發布:2025-08-21 23:51:23 瀏覽:103
大學教授待遇2020 發布:2025-08-21 23:37:38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