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土葬
⑴ 北大教授建議恢復土葬,土葬真的應該被火葬徹底取締嗎
喪葬儀式自我國古代以來就已經存在了,可謂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了。我國自原始時期以來就有喪葬親人的儀式了,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喪葬儀式越來越正規化。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因為土地資源的稀缺,很多人都提倡取消土葬以火葬取締。但不論是傳統文明還是說成本問題,都不應該用火葬取締土葬。
一、土葬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北大教授認為不應該用火葬取締土葬,應該恢復土葬,因為土葬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代表了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土葬的習俗也可以表明是後輩對於先輩感情的延續。與土葬相比,火葬的儀式感比較缺少,缺失了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土葬由來已久,能夠存在千年,肯定也是有其緣故的。
⑵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大家是否認同
北大教授呼籲土葬主要有兩點好處:
1、土葬更環保
2、對逝者的一種尊重
為何要這樣說呢?
先說土葬的環保
土葬的環保,這個是通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可以得到驗證的。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實行的土葬,人死了埋在了土裡。
自人類有文字以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直到清朝民國無不是如此!
盡管說當時埋死人的土地上,可能會留下一個墳包,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這些墳包都會逐漸的被大自然風化掉。
最起碼整個過程是沒有污染的,都是自然界悄無聲息的完成的,過若干年之後土地上也就見不到哪裡埋過人了。
1、前一段時間,天津的某樓盤火了,因為這個樓盤當中竟然不是住人的。是用來存放死者的牌位的,整棟樓都是。
死者本來是入土為安的,但是,現在因為墓地太貴,只能選擇郊區便宜點小點的房子,來存放先人的骨灰。
這真的是顛倒人的三觀的事情。
2、農村大部分火葬的人,他們還是會把逝者的骨灰放到棺材當中,然後埋入到土地里去的。其實這個和土葬區別沒有那麼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多花了一分錢,把逝者給火化了,然後又掩埋到土地的。
這種方式既浪費了錢,也沒有讓逝者得到應有的尊重!
所以說還是回歸土葬的好,往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才是最明智最得體的經驗,這樣經驗應該保留。
生老病死都是大事,婚喪更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應該保留下去。
⑶ 北大教授建議恢復土葬,你覺得有必要嗎
我覺得沒有恢復土葬的必要。很多老一輩的想法就是要入土為安。而且當時在火葬剛開始實行時,很多老人為了躲避火葬,紛紛躲到深山裡面去,寧願死在山裡腐爛,不管怎麼樣都不能去火化,一定要土葬,這樣可以保持屍骨的完整性,認為被火化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而且老一輩都有魂魄的說話,如果火葬,魂魄也會沒有,以後就不能夠再投胎轉世。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一定要保證屍骨的整齊,而且在他們的觀念裡面很多意外死亡或者一些犯了罪的人,這些人才要去火化,而且只能夠埋藏在外面,不能夠埋葬在家族的墓地里。人死後選擇火葬,屍體能夠得到盡快的處理,而且埋在地底下總覺得要經過腐爛被蟲子細菌進行分食處理,那還不如死後直接進行火化。現在火葬之後,很多會把骨灰裝在一個骨灰盒裡,很多人也會選擇把它撒在地上,然後在骨灰的上面種一棵樹,或者把它撒在大海裡面,現在越來越多種方式都被人們接受。
⑷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么說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么說?古代的殉葬制度較為慘絕人寰,其起源於奴隸社會,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殺後陪葬的。自兩漢起,主要以後宮活人為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鼎盛時期。一直到明朝明英宗時期,才開始被廢除,到清朝康熙帝時,明令廢止殉葬制度。
⑸ 北大教授呼籲全國恢復土葬,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句話出自於《孝經》,並且一直流傳到今。可見在古人地觀念中,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隨意的損傷。
在活著的時候,每一個人都非常的珍惜自己的毛發和身體,那是因為活著的時候自己有感覺,並且需要注重自己和周圍人的感受。但是死去以後,一了百了,那麼還需要如此關注嗎?
此後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禮的崩壞,使得人們對於土葬和火葬的態度不再那麼明確。不過,春秋戰國終究是一個過渡期,很快迎來了漢朝和儒家的興起。早在劉邦時期,婁敬和叔孫通老先生就已經推廣儒學。後來在漢武帝時期,儒家成為蔚然大宗,而且儒家禮儀開始空前的推廣與強化。
⑹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土葬該被廢除么
都說人閑下來的時候,什麼奇怪的想法都有,我們現如今處於一個和平的大環境,大家不需要再擔心戰爭與溫飽的問題,於是就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對其他事物的研究上,譬如電子信息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也有人將重心放在了非常偏門的領域,譬如喪葬方式,對於喪葬,我國兩千年來經歷了由土葬到火葬的轉變,甚至在武漢已經出現了冰葬的方式,但是前段時間,北大的吳飛教授卻建議,恢復土葬,要知道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國人花了近半個世紀才接受火葬,如今又建議改回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不管最後討論出的結果是什麼,至少我們現在的法律是禁止土葬的,2012年《殯葬管理條例》修訂完成,其中第二條就明確規定,在國家劃定范圍內要實行火葬,明令禁止土葬,不過吳飛教授的話也不無道理,希望再以後能夠想出一個既環保又充滿人文關懷的喪葬方式,同時將這兩個問題解決掉。
⑺ 北大教授呼籲土葬:別把人當垃圾燒!你覺得應該恢復土葬嗎
我並不贊成恢復土葬,倘若是我的話,以後死了被掩埋在地里,然後屍體在土裡腐爛長蟲。雖然人生死之後感受不到那個過程,但是生前想起來還是挺毛骨悚然的。對於人生死後的埋葬方式對於死後的人其實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有一個墓穴只是為了給後面活著的親人一個精神上的寄託,心靈上的慰藉。只要有東西能夠代替這種慰藉,並不一定非要是土葬。土葬留下只是一具腐敗的軀體。老人認為入土才能為安。只有真正的經歷了土葬這個過程,逝去的人們才能得到安息。這個過程主要是給活著的人看,死了的人是看不到的。
個人觀點,人死如燈滅就算生後有著多麼豪華的墓地,對逝去的人來說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主要還是給後人思想情感上的一種寄託。針對我們的喪葬傳統香習俗流失這個看法,我覺得時代是在發展的,我們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不要要求他人持有和自己相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