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業大學中葯材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連學
❶ 吉林農業大學凈月校區都有什麼專業
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中葯材學回院、工程技術答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籌建)、成人教育學院等14個學院,另外在長春雙陽區有一個二級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還設有軍體教研部、研究生部和教育技術中心。共有56個本科專業,5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7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
❷ 請問有誰知道吉林農業大學中葯材學院生葯學專業的碩士生導師那個比較好一些
包海鷹老師,學術認真,為人善良,帶學生非常負責
❸ 吉林農業大學和沈陽農業大學哪個學校好
我國從沒有過一本二本大學等說法,各高校的自我介紹中也從沒有介紹過自己是幾本大學專。大屬學能級上有政府工程:985、211、世界一流大學A、B類、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省級一流或省級特色高水平大學等;所屬機關方面有:副部級、教育部直屬、國家行業部委直屬、省屬省部共建、省屬和民辦以及獨立院校等。幾本大學是民間說法,不受大型企事業用人單位承認,無參考價值。但吉林農大是首批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研究型A類大學、吉林省人民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共建大學、首批教育部與國家外專局高校創新引智計劃(111工程計劃)高校【這個很nb】等。這個學校碩博教育層次和學科建設與科研建設在吉林省屬高校(延邊大學也是省屬)里特別強大(地方過分倚重農業科技的結果)比肩長春理工,全國沒幾個省屬院校有國家重點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吉林農大有好幾個,9個流動站、9個一級博,這么說吧,不比沈陽農大差,高考收分一直在提高但仍然比較低,導致在本科層次上略遜於沈陽農大
❹ 報考吉林農業大學研究生什麼專業比較好
537分差不多了,不過要是想走,最好服從調劑。
農大的食品,中葯,動科,工院這四個院是內最好就業的。容
要是選專業,就從這四個方面入手。看他想學什麼專業。
推薦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中葯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❺ 吉林農業大學中葯材學院的科研成果
學院在中葯天然產物開發、中葯質量評價、中葯材規范化栽培、中葯材育種、植物資源內生態與可持容續利用、經濟動物養殖等基礎及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13項,地廳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發明專利5項,科研成果轉讓2項,科研成果被採用5項。出版學術專著27部,出版譯著2部,主編國家「十五」規劃面向21世紀教材《葯用植物栽培學》《中葯材加工學》《野生植物資源學》《中葯資源學》等4部,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中葯學》《中葯化學》《中葯鑒定學》《葯用植物育種學》《葯用植物學》《植物資源學》《經濟動物疾病學》《經濟動物生產學》等8部,主編全國統編教材《野生植物栽培學》。發表學術論文244篇,其中SCI論文12篇。承擔國家科技部科研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科技廳科研項目37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總計科研經費1800多萬元。
❻ 楊世海是什麼人物
吉林農業大學中葯材學院導 師 出生於1962年
❼ 吉林農大中醫葯學院好嗎裡面的什麼系好呢
是中葯材學院!
中葯材學院、食品學院、工院是農大就業比較不錯的幾個學院。
中葯材學院主要專業有:
1、中葯學專業:專業方向及特色:在中醫葯理論指導下,適應中葯現代化的要求,從事中葯制葯、中葯質量控制與評價、醫葯經營管理、中葯新產品開發、中葯新葯開發與應用。從事中葯生物制葯及新產品開發,突出發酵生產工藝及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生物技術制葯和天然產物的研究開發等。從事與中葯和生物制葯研究相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開發、經營、教學與科研等高級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醫葯管理部門、制葯企業、醫院等企事業單位。
該專業比較不錯,是中葯材學院的主打專業,就業很不錯。
2、中葯資源與開發專業:專業方向及特色:中葯材規范化生產、中葯質量評價與控制及生物技術的應用方向、中葯材經營管理方向、中葯資源開發利用方向、中葯現代化方向。在中醫葯基本理論的指導下、面向中醫葯現代化、培養中葯生產、中葯資源開發利用及中葯質量評價與控制的專門人才。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醫葯管理部門、制葯企業等企事業單位。
3、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專業方向及特色:本專業以資源植物有用化學成分的研究與開發和資源植物的培育與深加工為主要人才培養方向和特色,在植物有用成分提取、分離、精製等化學工藝技術,在資源植物馴化、培育與生產技術,以及在植物分類、植物生理與植物生態科學等方面具有扎實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生培養面向資源植物研發產業。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資源植物產品生產、經營和研發的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政管理等單位。
4、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專業方向及特色:葯用動物產品加工與開發方向、經濟動物疾病防治方向、經濟動物營養與飼料方向、經濟動物繁育方向
就業去向:在醫葯衛生、動物檢疫、外貿、參茸檢測中心、質量檢驗檢疫局、動物園、科研院所、學校、養殖企業從事經濟動物生產與產品開發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5、旅遊管理專業:專業方向及特色:本專業在不削弱旅遊業經營管理素質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揮吉林農業大學在生態學、植物學和管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相對優勢,以生態旅遊資源的評價、規劃、設計、開發和管理為特色。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就業去向:可在旅遊經營管理企業、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生態旅遊資源評價、開發與規劃設計,以及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工作。
❽ 吉林農業大學
我是一個馬上跨入大三的農大學生
教學質量方面農大不必任何一般本科高校差
學校管理方面農大的綠化治安巡查等都做的不錯
佔地面積方面學校現有22個宿舍,5個食堂,兩個體育場,一個體育館,兩個圖書館,一個綜合教學樓,一個實驗樓,還有各學院各部門,兩個湖,外加據說是亞洲最大試驗田 呵呵 詳細的之後資料中有
學校風氣和學生素質我一起說了:感覺農大學生還是很「老實」的打架很少
就業方面其實各學校都一樣的,都看自己,人才總不會被埋沒的
吉林農業大學創建於1948年,坐落在長春市凈月旅遊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1164公頃。經過58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融農、理、工、醫、文、管、法、教於一體的多學科省屬重點大學。學校總建築面積67.4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7961人,其中本專科生15935人,碩士研究生1268人,博士研究生126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達標雙基實驗室4個,省部級各類科研創新中心8個,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研究機構26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2億元。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170餘萬冊,電子圖書55萬種,中外文資料庫17個;有多媒體教室41個,語音室8個,教學用計算機2683台,運動場館面積71982平方米。
學校現有教職工1635人,其中,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438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有21人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有吉林省高級專家7人;有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3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有9人入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二、三層次;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吉林省教學名師2人,有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有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有吉林省主講教授2人,有吉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有長春市知名教授2人.
學校是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中葯材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籌建)、成人教育學院等14個學院,另外在長春雙陽區有一個二級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還設有軍體教研部、研究生部和教育技術中心。共有52個本科專業,4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3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
學校有國家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有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國家囊蟲病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吉林省畜牧業研究開發中心、長白山特產研究所、菌物研究所等24個研究機構。
建校58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九五」以來,學校堅持面向「三農」服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實施開放式辦學,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學校教務處199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務處;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學校;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獲得了雙豐收。2001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隨機性水平評估並達到「優秀」標准。學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全國星火計劃先進集體,國家科技扶貧先進集體,被教育部評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進團隊,學校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學校,全國高等院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被團中央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先進學校,連續兩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學生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兩次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吉林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被評為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科教興農先進單位,吉林省高校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先進單位,吉林省高等院校與地方科技合作先進單位;被評為長春市文明單位標兵,連續6年獲得「高校文明杯」競賽優勝單位。學校涌現出了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學求,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標兵胡全德等一大批先進個人。
目前,吉林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辦學規模適度、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高等農業院校。
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依託自身條件和教學資源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面向經濟主戰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斷提高貢獻率。「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863」、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586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91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59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2589篇,被SCI、EI、ISTP收錄58篇,編寫專著67部,主編教材72部。
學校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十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級教改項目145項,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11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8篇;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優秀課程41門。
學校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不斷加強教學工作,從嚴治教,嚴謹治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大賽中,共有224人次獲得88項獎勵。近年來畢業生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水平、工作作風、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高度評價。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處於吉林省高校前列。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不斷拓展辦學空間,先後與美國、日本、義大利、烏克蘭、加拿大、英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478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幹教師、科研與管理骨幹赴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訪學、科研合作、參加學術交流會議234人次,對外交流日益加強,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
吉林農業大學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重點高等農業學府,她是由北安農業學院、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長春農學院籌備處、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吉林特產學院等院校先後合並成立並發展壯大起來的。
黑龍江專科學校是1948年7月成立的黑龍江農業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校址克山西門外,1949年遷到北安北崗,1956年改建為北安農學院,4月30 日全院師生隆重召開農專改學院大會,熱烈慶祝北安農學院的誕生。設有土化和農學兩個系。
1956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全體職工集體轉業到地方,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設有畜牧、獸醫和軍事獸醫三個系。1957年10月28日高教部和農業部聯合報請國務院批准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校,成立吉林農學院。並爭取於1958年暑期進行遷校,1957年11月12日,國務院、中央高教部、農業部先後批復:「北安農學院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並,成立吉林省農學院。」1958年4月初,順利完成了從北安到長春的遷校任務。
1957年8月,中央農墾部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遷移交給吉林省領導。在此期間,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也在醞釀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基於這種情況,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於1956年4月組建的長春農學院籌備處暫時不招生,並向中央報告,請求將北安農學院撥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並,成立長春農學院。
1958年9月,吉林省農業廳和教育廳決定並報經省人委批准,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校升格為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為了保證教育方針的貫徹,提高教學質量,1959年1月,經農業廳報請省人委批准,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生產機械化系,並附農業機械化學校。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改為農機系。
1960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又將農機系從農大分離出去,交由省農業機械局主管,該為長春農業機械學院。1961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決定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院再度並入吉林農業大學,該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院。
吉林特產學院創建於1958年,校址在左家鎮。1961年春,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吉林省省委對我省高等農業院校開始進行調整。1961年4月省委決定將吉林特產學院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1962年8月,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改為特產系。不久「文化大革命」即開始,吉林農業大學蒙受動亂迫害之苦。直到1978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恢復吉林農業大學。
1978年6月學校開始全面回遷到現在的吉林農業大學校址—吉林省長春市。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姚秋傑;校長:秦貴信。
❾ 吉林農業大學各院院長,黨委書記,及副書記
吉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姚秋傑,黨委副書記溫成濤、戴立生,副校長秦貴專信、胡耀輝、曾宏、屬孫少平,紀委書記孫愛軍
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中葯材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籌建)、成人教育學院等14個學院,另外在長春雙陽區有一個二級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
❿ 關於吉林農業大學
我是一個馬上跨入大三的農大學生
教學質量方面農大不必任何一般本科高校差
學校管理方面農大的綠化治安巡查等都做的不錯
佔地面積方面學校現有22個宿舍,5個食堂,兩個體育場,一個體育館,兩個圖書館,一個綜合教學樓,一個實驗樓,還有各學院各部門,兩個湖,外加據說是亞洲最大試驗田 呵呵 詳細的之後資料中有
學校風氣和學生素質我一起說了:感覺農大學生還是很「老實」的打架很少
就業方面其實各學校都一樣的,都看自己,人才總不會被埋沒的
吉林農業大學創建於1948年,坐落在長春市凈月旅遊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1164公頃。經過58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融農、理、工、醫、文、管、法、教於一體的多學科省屬重點大學。學校總建築面積67.4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7961人,其中本專科生15935人,碩士研究生1268人,博士研究生126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達標雙基實驗室4個,省部級各類科研創新中心8個,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研究機構26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2億元。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170餘萬冊,電子圖書55萬種,中外文資料庫17個;有多媒體教室41個,語音室8個,教學用計算機2683台,運動場館面積71982平方米。
學校現有教職工1635人,其中,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438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有21人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有吉林省高級專家7人;有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3人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有9人入選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二、三層次;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有吉林省教學名師2人,有吉林省特聘教授1人,有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有吉林省主講教授2人,有吉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有長春市知名教授2人.
學校是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中葯材學院、工程技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信息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籌建)、成人教育學院等14個學院,另外在長春雙陽區有一個二級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還設有軍體教研部、研究生部和教育技術中心。共有52個本科專業,4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3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
學校有國家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有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國家囊蟲病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吉林省畜牧業研究開發中心、長白山特產研究所、菌物研究所等24個研究機構。
建校58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九五」以來,學校堅持面向「三農」服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實施開放式辦學,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學校教務處199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務處;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學校;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獲得了雙豐收。2001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隨機性水平評估並達到「優秀」標准。學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全國星火計劃先進集體,國家科技扶貧先進集體,被教育部評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進團隊,學校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學校,全國高等院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被團中央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先進學校,連續兩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學生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兩次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吉林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被評為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科教興農先進單位,吉林省高校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先進單位,吉林省高等院校與地方科技合作先進單位;被評為長春市文明單位標兵,連續6年獲得「高校文明杯」競賽優勝單位。學校涌現出了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學求,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標兵胡全德等一大批先進個人。
目前,吉林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辦學規模適度、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高等農業院校。
學校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依託自身條件和教學資源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面向經濟主戰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不斷提高貢獻率。「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863」、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586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91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59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2589篇,被SCI、EI、ISTP收錄58篇,編寫專著67部,主編教材72部。
學校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十五」以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級教改項目145項,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三等獎11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8篇;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優秀課程41門。
學校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不斷加強教學工作,從嚴治教,嚴謹治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大賽中,共有224人次獲得88項獎勵。近年來畢業生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水平、工作作風、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高度評價。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處於吉林省高校前列。
學校實施開放辦學戰略,不斷拓展辦學空間,先後與美國、日本、義大利、烏克蘭、加拿大、英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478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幹教師、科研與管理骨幹赴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訪學、科研合作、參加學術交流會議234人次,對外交流日益加強,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
吉林農業大學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重點高等農業學府,她是由北安農業學院、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長春農學院籌備處、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吉林特產學院等院校先後合並成立並發展壯大起來的。
黑龍江專科學校是1948年7月成立的黑龍江農業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校址克山西門外,1949年遷到北安北崗,1956年改建為北安農學院,4月30 日全院師生隆重召開農專改學院大會,熱烈慶祝北安農學院的誕生。設有土化和農學兩個系。
1956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全體職工集體轉業到地方,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設有畜牧、獸醫和軍事獸醫三個系。1957年10月28日高教部和農業部聯合報請國務院批准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校,成立吉林農學院。並爭取於1958年暑期進行遷校,1957年11月12日,國務院、中央高教部、農業部先後批復:「北安農學院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並,成立吉林省農學院。」1958年4月初,順利完成了從北安到長春的遷校任務。
1957年8月,中央農墾部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遷移交給吉林省領導。在此期間,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也在醞釀將北安農學院調整給吉林省。基於這種情況,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於1956年4月組建的長春農學院籌備處暫時不招生,並向中央報告,請求將北安農學院撥給吉林省與長春畜牧獸醫大學合並,成立長春農學院。
1958年9月,吉林省農業廳和教育廳決定並報經省人委批准,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校升格為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為了保證教育方針的貫徹,提高教學質量,1959年1月,經農業廳報請省人委批准,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生產機械化系,並附農業機械化學校。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改為農機系。
1960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又將農機系從農大分離出去,交由省農業機械局主管,該為長春農業機械學院。1961年3月,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決定將長春農業機械化學院再度並入吉林農業大學,該為吉林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學院。
吉林特產學院創建於1958年,校址在左家鎮。1961年春,中共中央東北局和吉林省省委對我省高等農業院校開始進行調整。1961年4月省委決定將吉林特產學院並入吉林農業大學,改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1962年8月,吉林農業大學特產學院改為特產系。不久「文化大革命」即開始,吉林農業大學蒙受動亂迫害之苦。直到1978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恢復吉林農業大學。
1978年6月學校開始全面回遷到現在的吉林農業大學校址—吉林省長春市。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姚秋傑;校長:秦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