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大學老師
1. 大學教師怎麼自我成長
怎樣實現教師的自我成長-----幾點建議
我概括為五字成長模式----定、學、磨、思、創
1、定------定位、定向、定標。即找准立足點,確定發展方向,明確奮斗目標。
我將面對一個怎樣的崗位?這是每一名新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現實的崗位就是當前的立足點,就是發展的原點。作為新教師就是要客觀的思考自己的現狀,了解自己的要求與職業要求的距離,以積極的態度認可自己的崗位,只有這樣才可能有一個好的出發點,由此出發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進一步確定發展目標。
目標應該有層次—遠期目標,中期目標,近期目標。沒有大目標,就沒有氣勢,沒有中目標,就沒有精神;沒有近目標,人就不勤快。
首先要爭取作一名合格教師----做自己認可、領導認可、同事認可、學生認可的教師;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做自己滿意、領導、同事贊賞,教學小有成就的教師;作一名知名教師---成為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影響力,有一定的教學成果的教師。
關注學生----關注自我----關注評價----關注學生,應該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境界。
例如,新教師開始往往更加重視熟悉教材,摸索教法,追求好的教學效果,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些的基礎是教師職業提出的基本要求----關愛學生。每一位新教師都需要把握住這一點。當出現教學效果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結果時,怎樣考慮問題?不能一味埋怨學生,而首先應當承認自己的經驗不足是第一位的原因。要注意在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的框架中具體考慮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方式。
2、學----實學、師學、書學。即在實踐中學,向有經驗的教師學,向書本學。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自己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過程中需要關注自己的體驗,一定要注重積過程性資料累---備課紀錄,班主任工作記錄,教後記,典型作業批改,典型課堂實錄,典型學生情況等,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料。積累本身就是學習。
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一是向身邊的教師學,學備課,學上課(跟蹤性聽課),學管理學生,虛心一點,勤快一點,多問一點,少說一點,必有收獲。二是向外邊的教師學,教研活動,集體備課,聽觀摩課、示範課,參加研討課活動等,都是學習的好機會。
向書本學習。我建議大家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作為走上教師之路的啟蒙讀物,注意結合實際精讀相關內容,如果有條件,最好能夠加以通讀。當然,與所教專業密切相關的書也要踏踏實實的讀,還有新課改方面的指導書也需要選一兩本一讀。我建議大家選擇教育刊物的時候,自選《教師博覽》甚好,《人民教育》《當代教育科學》、《山東教育》《現代教育導報》等以及學科專業雜志,其中不乏有啟迪性的文章,對指導自身成長都是很有幫助的。希望每一名教師都有一份自己喜愛的教育刊物。
3、磨----模仿、琢磨。即模仿有經驗教師的做法,琢磨有經驗教師的做法。積極投入新課改實驗,在課改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
模仿。模仿有經驗教師的做法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當然,不要簡單模仿,而是要「擇其善者而從之」,一定要模仿效果好的做法,同時還是能夠引發自身共鳴的做法,即適合於自己特點的做法。以嘗試教學法為例,嘗試教學法的基本要點是「先練後講,先試後導」,前提是「相信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嘗試學習,並且能夠成功」。基本程序是「出示准備題,確定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第一次嘗試(學生自學課本、嘗試做題,教師點撥指導,第二次嘗試,課堂小結。」把握了嘗試教學法的基本要點,各個學科都可以根據這個原則設計教學,從實際出發運用的得法,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濟南燕山學校的反思探究教學法、濟南市文化東路第二小學嘗試探究教學法等都是很好的範例)。還有解放路第一小學的和諧育人、自由讀寫,燕山學校小學部的階梯式教學,歷下實驗小學的學科足跡式評價,濟南五中的分組學導教學模式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琢磨。有經驗的教師的做法是顯性的,其背後往往有著更加深厚的功底,需要學習者認真琢磨。「功夫在詩外」,道理是相通的。仍以嘗試教學法為例,其創立者邱學華先生16歲即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後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從師於劉佛年教授,畢業後留校專門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以後又到師范學校、教科所,他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和一線教師一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易於為一線教師所掌握的、簡便易行、效果好的教學方法,歷經二十餘年,使「嘗試教學法」逐步成熟起來,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我們無論模仿、借鑒哪一種做法,一定不要僅僅學一點皮毛,要「法乎其神而略其形」,琢磨其神韻,努力做到不僅形似,更要神似。
新課改強調,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切實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什麼是自主學習,怎樣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都是我們在新課改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我們完全可以在切磋與琢磨的過程中,盡快的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4、思-----思考。即課前思考,課中思考,課後思考。即積極爭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專心讀一點書,及時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課前思考其實就是怎樣實現有效備課的問題。我歷來主張,一定要整體備課,整體把握教材位置,整體把握學情。然後思考具體的實施步驟。我們常說的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一句話要因學定教。這是課前思考的主要問題。
課中思考就是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認真落實教學方案,一方面注意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不斷調整課堂組織與教學的策略,一句話注重實效。
課後思考就是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做好教後記。教後記什麼呢?第一反思學生的學習表現,興趣、習慣的培養,學習的效果、效率等。第二反思教學方法,師生課堂上的交往情況的效果。第三反思教學內容的處理情況。或者是記錄自我感受最深刻的某一方面,學生個例,突發事件,處置策略,達到的效果等。
參與課題研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新教師經驗不足是現實問題,但是面對實際容易提出問題可能又是一個優勢。課題來自問題,來自實際中確實存在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針對性。把問題轉化成課題,明確目標,確定方法,研讀相關理論,及時總結經驗,發現新的規律(不一定是大規律),這樣的過程古人稱之為大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當然,如何將教學實際問題轉化課題研究,也是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怎樣對待實際現象或問題,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案例分析,總結提煉,應該說這是一條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5、創-----創業、創新。即抓住機遇、打牢基礎;解放自我,開拓創新。
按照當前國內外比較公認的規律,一般教師成長需要經歷四個時期,准備期,適應期,發展期和創造期。當著走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天起,應該說就進入了適應期,上邊談的「定學磨思」四個方面,很大成分都是強調如何積極適應的問題,當然也有一個不斷發展的問題。有人說「一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名」,在某種意義上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適應與發展、創造不可以截然分開。在前進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需要不斷適應、不斷發展、不斷創造。
怎樣發展,怎樣創造?
抓住機遇,打牢基礎。機遇可遇不可求,所謂抓住機遇,首先要盡快熟悉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凡事勤快一點,主動一點,開放一點,虛心一點。要趁著年輕多讀點書,我個人體會打基礎的東西,必須認真地對待,不妨先集中於一點,除了剛才提到的《給教師的建議》外,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更是一個值得發掘的寶藏。我建議大家試一試,讀一點,背一點,「先讀後背、背而後思、思而後悟、悟而後弘」,貴在堅持,必有收獲。可以定一下量,比如「三個一百」,即每天背一百字,背一百遍,得一百分(只要堅持做了就是一百分)。可以帶動學生一起背。推薦內容,《大學》、《勸學》、《學記》、《中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不管做什麼,要以激勵為好,比方說背誦,運用升級的要求可能就比過關的要求,效果會好一點。可能我們會說沒有時間,時間緊是事實,但是只要想抽還是一定能抽出來的。當然更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急功近利必然導致膚淺」,打牢基礎不可以急功近利。
解放自我,開拓創新。我認為一個善於解放自我、開拓創新的教師,一定是努力提高自身人格修養的教師,說到底,教師是靠人格育人。要關注學生,就要跳出自我,善於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解放」「創新」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玩花架子,而是善於鑽研,往高處攀登,努力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課要常教常新,事要常做常新。保持一個常新的心態,總能夠找到創新之路,取得事業的成功。
2. 現在大學老師都這么橫的嗎
個別老師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學老師都那麼橫。也許你說的這個大學老師,近期專遇到了什麼情況。心情煩屬躁才會有如此表現。
按理說作為一個大學老師,無論是哪種情況下都不應該對學生凶。說到底還是他的個人修養,本身素質低,就不配為人師表。
細心的觀察一下,看看這個老師到底是什麼情況。如果長時間都是這個樣子的話,你們可以找這個老師談談,談不攏就去找校領導介入。
總之就不能讓這樣的老師常此下去,敗壞老師名聲不說,還誤人子弟。
3. 大學教師如何備課
努力上好課是每一位剛剛走上大學講台的年輕教師的心願。新教師們都知道,上課的質量多是由備課的質量決定的。但如何備好課卻不太清楚,怎麼才能讓新教師少走一些彎路,使教學獲得更佳效果,我這里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對新教師們有所幫助。
一、心中要有學生。為了使教學切合實際,有的放矢;為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時代特點;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
在了解的基礎上,還要有研究。在研究後,要做出比較准確的預見。要預見到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有哪些困難,預見到他們對自己所開課程的態度、結合教學的內容幫助他們解決那些思想問題等。注意准備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做人。
二、一定要吃透教材。教材包括教學大綱、教科書和一切教學必需的材料。作為教師要努力做到對所教教材達到「懂、透、化」的程度。意思是對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首先自己要「懂」,弄清楚每個概念和每條基本理論以及他們的來龍去脈。其次是要懂得「透徹」。做老師和做學生不同,我們要在「懂」的基礎上弄清楚哪些是教材的重點、
4. 跪求《我最喜愛的大學老師》作文一篇,3000字左右!
範文,僅供參考:
常言道「良師益友」,遇見侯老師,我才真正明白何謂「良師益友」。
何為良師?
還記得一年前,侯老師為我們上的第一堂語文課。那時的我還懷念著以前的老師,十分想上侯老師的課。然而從她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我便發現自己被侯老師的一種無形力量所吸引住——侯老師站在講台上,如絲的長發披在肩頭,裙裾飄飄,含笑著看著我們,眼中散發著光彩,犀利坦然而又飽含笑意,洋溢著熱情與智慧。侯老師笑了笑,說:「同學們好!」那聲音很是陽光,鑽進耳朵,我心裡不禁豁然開朗。忽然發現我的目光竟無法再從侯老師身上移開!
那節課,可能是我聽的最認真的一堂課。僅此一堂課,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侯老師。記得很清楚那節課講的是《山中訪友》,侯老師沒有因為這還是第一次給我們講課而大肆介紹一番講無聊的規矩。她很從容的翻開書,開始講課,就如她以前天天為我們上課一般。《山中訪友》整篇課文洋溢著輕松愉悅的色彩,侯老師一直微笑著為我們講課,用清脆好聽的聲音為我們朗讀。一篇本在語文書中平淡無奇的課文,從侯老師嘴裡吐出彷彿字字珠璣變得格外生動,充滿了光彩。彷彿間我們與侯老師一起牽著手,走在山間的小路上同作者一起訪問山中的朋友。她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人人聽得都很入迷。這時候,侯老師向我們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一次踏春為何在作者筆下變成了山中訪友?」「作者是如何表述自己的心情的?」「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看似很簡單,卻飽涵深意;看似緊貼課文,卻需要結合現實。我的手一次又一次高高舉起,不是刻意想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而是真心想要回答。侯老師的聲音,就像是熱情的邀請讓我無法拒絕,毫不猶豫的舉起手。不光是我,全班都在快樂之中。無論對與錯,侯老師總是明媚的笑著給予鼓勵,回答得特別好的,侯老師還鼓鼓掌摸摸頭,彷彿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她不是做作,而是自然。她的笑牽動著我們,第一次相處的師生之間竟產生了一種無以言表的默契。大家一起品讀,一起歡笑,一起感受。
後來的每一堂課,侯老師總有著新意。講作文,她循循善誘,讓同學們互相批改作文,交流自己的看法,她再點評;講閱讀,她用娓娓動聽的語言啟發我們,讓我們自己尋找思路,尋找方法,解答疑問;講詩詞,我們聽著帶配樂的朗讀,在聽之中品味詩的意境,我們一起朗誦,在誦讀聲中領悟詩的精髓;講名著,她讓我們走進原文,讓我們做課件當老師……她不但授人以魚,還受我們以漁。
我們的每一堂課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不但愛上了語文還愛上了笑。我們成為了一個「歡笑中隊」。
何為益友?
課後的侯老師更是我們的益友。她總是那樣平易近人,那樣親切,讓我們在學校也體會到了家的溫暖。做操時,她總是細細的觀察著我們,衣裳穿的單薄了,她輕輕笑著說:「天氣冷了,多穿點衣服。」;衣服短小了,她抿著嘴說:「呦,又長高了。真快呀!」;因為熬夜眼圈黑了,她又擔心地望著我們說:「沒睡好吧,以後早點睡。」她的話語總如一陣輕風,輕易便能吹走我們心中的薄霧。我們愛和她一起聊天。她也是書迷,常常與我們在一起討論關於書的話題。我這個「兩腳書櫥」,自然高興得很。她更是時常與我們說笑,停留在她的辦公室中,我們總能笑出來。以前辦公室總是學生最不願去的地方,但是她的辦公室卻成了我們最喜歡的。
放學後,運動場上也常出現我們和侯老師的身影。侯老師笑著帶我們打籃球,督促我們運動。她那嬌小的身影,是我們眼中的一道彩虹。全班其樂融融,同老師一起享受著夏日陽光里的運動時光。侯老師還帶我們女生一起在操場上拉起了橡皮筋,重溫童年,用足尖繪畫歡樂。師生變成了朋友,那道隔閡奇妙的消失了。大家都肆無忌憚起來,彷彿成了同齡人。
侯老師與我們打成一片,也正是因為侯老師,我們班語文成績從年級倒數第一名一舉躍入了正數第一名,期末考試時年級語文成績一二三名全都在我們班;現場作文比賽,我們班派出的五名代表,更有四名獲獎;區科技節上,我們班的同學摘取了十種獎項;體育節上,向來名落孫山的我們,也突然榜上有名了;在課外閱讀上,全校我們班是最好的,人手一本書,一有時間同學們就捧著書,找個位置,盡情在書海暢游。六二班,因侯老師而閃耀!
我們六年級了,還有兩周時間,就將離開母校,離開敬愛的侯老師,一張畢業照記錄了我們師生間的友誼。我們永遠和侯老師保持著那風輕雲淡的微笑。
侯老師,讓我懂得良師益友為何並列。
5. 大學時期,什麼樣的導師對你影響最大
我們的大學導師是一位剛剛畢業的博士生,我們的年齡差比較小,他很懂我們的心理。回
他不但治學嚴謹在答生活中也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
他說:「我身為老師所要做的就是『立德樹人』,這是青年一代所要傳承的民族的希望,我深感責任之重大!」他會和我們談心,了解我們的需求,他對教師職位的熱愛深深地打動著我們。
6. 大學老師怎麼給平時分
簽到點名,看出勤情況。觀察記錄學生上課表現,優良或差。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完整和正確率。其他的就看老師有什麼特別喜好了。
7. 談談對大學老師的看法
大學老師是人生中,
除了小學老師以外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人,
而且這個影響是我們雙方都從未察覺的,潛移默化的.
也同樣會事不可抗拒的.
當我們離開了父母特別的呵護,
當我們不再用那種仰慕又欽佩到五體投地的目光看待我們的老師,
當我們從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不可逆的走進青春萌動的又焦頭爛額的高中,
當我們以為終於脫離了苦海,不再為了那可憐的分數線而點燈熬油,
當我們以為終於可以肆意揮霍青春甚至全世界為敵時,
是大學老師給了我們搭建了一個模擬人生的舞台,
他讓我們在舞台上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但不會因此而迷失方向.
他放我們隨意的享受拋棄了分數線的逾越,卻不會因此而忘卻目標.
他任我們去初嘗感情的青澀,卻又不至從此沉淪.
其實,不是所有的大學老師都有多麼高尚的靈魂,,
也不是所有的大學老師都神聖的不食人間煙火.
他們也許很普通,過著常人的生活,也同樣偶爾被生活的瑣碎而湮沒.
他們甚至不優秀,懶散又透著那種文藝青年獨有的桀驁不馴,
他們也一樣有失控的時候,會因為我們的頑劣而氣惱,也會因為我們的單純而感動,
他們平凡而普通,走在街上瞬間就會被來往的行人兒淹沒.
他們沒有多特別,
只是,他們離那個純真的,簡單的我們最近,離那個充滿無奈的現實也最近.
他也並沒有偉大到為了學生們而特意嚴格的要求自己事事完美,
而我們從他在領導轉身後瞬間崩塌的表情,看到了和我們一樣的逆反和憤懣.
他也並沒有高尚到每一個舉動都先去考慮是否真的會影響某個人對未來的評判,
而我們從他擋在我們身前舌戰群儒式的戰爭模式,明白了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他也沒有多耐心,甚至從來沒有掰開揉碎的給我們講解過四書五經也不引經據典.
而我們從他緊縮眉頭的斥責聲中,知道了道德得有底線,行為得有標准.
他也非常的接地氣,會為了五毛四分和賣家掙得面紅耳赤,甚至急頭白臉.
而我們從他特意自掏腰包定做的蛋糕,感受到了什麼是比金錢更容易侵蝕心靈的東西.
他也從來不會循規蹈矩,會為了提前吃到午飯而落荒而逃,甚至橫沖直撞,
而我們從他滿臉壞笑遞過來的兩葷三素看到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頑皮.
他也甚至算不上合格,偶爾還會參與到暗戀對象的討論中來,
而我們知道自己老了,才明白他接近融入只為守護我們的苦心.
他就是別人嘴裡的吊兒啷當,就算是全員參與的正規演練,他也毫無例外的不修邊幅.
而我們從他看似邋遢卻一塵不染的裝束中明白了有種重視是源於內心的尊敬.
他從沒有軟聲細語,除了氣憤的咆哮,就是看笑話似的嘲諷.甚至畢業了也不和我們多待半秒
而我們從他轉身時微紅的眼眶,嘗到了人生第一次無可奈何的離別,無以言表的落寞,
他再也沒有聯絡我們,甚至我們有時會認為以前的那些可能都是自己的錯覺.
而我們在打開社交網站看到已經創建多時的班級編號下面,那個桀驁不馴號稱冷血的名字.
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份離別的祝福,
感受到了第一次因為記憶而崩塌的淚水,
也撿起了因親現實殘酷而漸漸忘卻的真誠,,
以及因為人清冷暖而漸漸失守的原則!!
這就是大學老師,
他沒有刻意的去做什麼,
也沒有試圖用什麼借口去裝扮自己,
他只是作著一個平凡普通的人,
過著波瀾不驚的平常日子而已.
他只是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在做某一個舉動時,
恰巧讓我們看到了面對現實的骨感,
所有人的無奈和那份倔強的堅持
當人稱經過了他,彷彿瞬間建了一堵守護之牆,
守護著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叛逆,我們的驕傲,我們的彌足深陷,我們的裹足不前.
守護著我們的自信,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堅持,我們的稱兄道弟,我們的痛哭流涕!
大學老師,
他沒有特殊到哪裡去,
他沒有崇高到哪裡去,
他只是,在我懷揣夢想,無所顧忌的步入社會時,
第一個近距離觀察的面對社會壓力時真實的成年人.
他只是,在我瞻前顧後,鼓足不前的懷疑人生時,
第一個不以說教為手段,不顧尊卑敢於現身說法的過來人.
他只是在我淚眼婆娑,質疑自己的美好和未來時,
第一個真正把我當做成年人不計後果當頭棒喝的引路人.
是的
這就是大學老師,
給我的印象,
平凡普通,又內斂倔強的堅守著自己的一套原則的人.
他的每個舉動都會給即將步入社會的學什麼一個暗示或者引導.
而是好是壞,
則因人而異,
物競天擇不是人力能左右的而已.
8. 觀察日記大學老師與初高中的不同
高中老師的來工作就是講課,升學率決定自一切。因此管得很嚴格,講課也詳細,一般不會在課堂上扯廢話,基本學生有問必答,學生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學生不聽課的話他比學生還急。
大學老師往往講課是副業,因為都是些學者們,往往都有研究項目的(小時候所崇拜的科學家其實就是他們),有些甚至不願意帶本科生是被校方強迫要求的。因此在嚴格程度上和高中不能比。當然也有責任心強的要求很嚴,但是校公共課一兩百人在一起他想管也管不過來。一般學生有問題他都會給解答的,但是解答了之後你還不會就不管他的事了(不是絕對,也有像高中那樣負責的)大學老師偶爾布置點作業,對於質量基本沒要求,但是不能不交,經常不交作業會有麻煩的:就算一學期課上下來老師也認不識幾個人,只能靠作業和點名來估計學生平時表現。
9. 一個大學老師對一個同學很了解。是因為這個老師對這個學生很上心嗎。觀察很細致嗎。
讓他抄感覺到你的好,從而喜歡上你!如襲果他一直對你沒有興趣,那麼放棄吧!首先你們是什麼關系呢?如果只是普通朋友或者你在追求他,他不理你可能是對你真的不感興趣,如果是戀人吵架生氣了你可以冷他幾天試試,或者可以直接去問他原因省的自己糾結要看你為了他能做到哪種程度了,你可以冷他,相互理解吧,但是他明顯不喜歡你,一但你冷了他,很有可能你們從此就什麼關系都沒有了。你也可以繼續發消息給他,不管他在干什麼,把你認為有趣的事告訴他,把你在干什麼也告訴他,讓他慢慢習慣你的存在,不過一定要在他沒有喜歡的人的情況下做,不然他會更討厭你的。還有,如果你某天惹惱他了,那你可以暫時消停一會。不過這樣做,可能有失自尊吧。但你冷了他,很有可能你們從此就什麼關系都沒有了。你也
10. 一個人為啥會觀察你觀察的很細致呢。我的大學論文老師。教了我兩年了
1,作為新生入校的感受。初次離開父母,來到陌生地兒的感受,是很好寫的。第一段
2,分別從大學的生活(如何與同學相處),學習(講講與輔導員的溝通和一些專業課程教會了你什麼),參加的社團(講述一下參加的一些最好玩的活動,說說自己的愛好)這3方面來暢談大一這一年的經歷和感悟。又是3段
3,最後來個總括,總結這一年的感悟。又是一段
4,表明一下大學後2年的規劃,這就是所謂的明志,理想。又是一段
我也是大二的,我大一就寫過了,很容易寫,很輕松就能寫完,畢竟這是寫自己經歷過的生活,所以並不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