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王忠教授

王忠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02 08:08:00

⑴ 武漢大學數學系副教授王忠海視頻

⑵ 音樂家王忠人個人信息

王忠,男,1956年2月6日出生。現任山東藝術學院聲樂教授、碩士研究

生導師、音樂教育學院副院長。濟南市第十三屆、十四屆人大代表。
1984年山東藝術學院音樂系聲樂演唱專業本科畢業。在山東歌舞劇院歌舞團任獨唱演員,曾留學於日本國立宮崎大學音樂研究院和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獲聲樂碩士學位。1997年作為引進人才在山東藝術學院任教以來,擔任聲樂和《中外歌劇賞析》等教學。
曾任山東歌舞劇院特邀演員,參加山東歌舞劇院、山東省電視台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達五十餘場。多次在濟南、青島等地舉辦獨唱音樂會和參加大型文藝演出。分別於2001年和2004年應邀赴日本講學並舉辦多場獨唱音樂會。2003年應邀赴澳大利亞格利菲斯音樂學院進行多場演出。多次在全國和省內舉辦的聲樂技能比賽中擔任評委。曾任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連續多年擔任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碩士論文答辯主席。2008年以來連續多次應邀赴菏澤學院音樂學院講學和舉辦大師班。
近年來培養的多名學生在國內外的聲樂比賽中獲獎其中有學生:侯峰、汪鑫、劉鶯歌等人多次在義大利和法國等地舉辦的國際聲樂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另外培養的多名碩士研究生在國內高校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
在科研方面撰寫的論文《歌唱基礎的訓練》入選「2003年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精選」,獲優秀成果二等獎。《我國唐代聲樂藝術發展的狀況》、《簡論西方歌劇的流派及歷史發展》、《關於歌唱功能的訓練》等七篇論文獲山東省教育廳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出版專著《中日兩國古近代音樂研究》和《中國聲樂藝術教育發展史略》。目前,現承擔國家社科研究課題一項。

⑶ 王忠教授的植物生物學裡面的:根尖分生組織原細胞中的原細胞什麼意思 原細胞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特徵

根據分生組織的來源、發育程度和性質,將其分為原生分生組織、初生分生組織和次生分生組織。
原分生組織包括胚和成熟植株的莖尖或根尖的分生組織先端的原始細胞。原分生組織的細胞體積較小、近於正方體、細胞核相對較大、細胞質濃、細胞器豐富,有很強的持續分裂或潛在分裂能力。是產生其它組織的最初來源.
初生分生組織位於根端和莖端的原分生組織的後方,是原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後經有限生長或衍生而來的組織。初生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能力仍較強,部分細胞初步分化為原表皮、基本分生組織和原形成層。原表皮(protoderm)位於最外周,主要進行徑向分裂;基本分生組織(ground meristem)位於原表皮之內,所佔比例最大,可進行各個方向的分裂,以增加分生組織的體積;原形成層(procambium)位於基本分生組織中的特定部位,其細胞扁而長,是分化產生成熟組織的基礎.
次生分生組織是由某些成熟組織經脫分化、重新恢復分裂能力而來的組織。次生分生組織的細胞或扁長或短軸型的扁多角形,細胞呈不同程度的液泡化。次生分生組織包括木栓形成層(phellogen)和維管形成層(vascular meristem)(尤其是束間形成層),主要分布於根莖器官的內側,並與其長軸相平行,與根莖的逐年增粗直接相關.

⑷ 王忠的人物簡介

王忠(1965.9-) 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博士,肇慶學院副校長、教授。1986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回數學系,並獲得答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於內蒙古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於內蒙古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曾入選「內蒙古『321人才工程』」第二層(省級學術帶頭人)和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2002年和2004年兩次獲得「肇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2002年獲得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1992年、1997年分別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2003年和2005年分別獲得「肇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現為內蒙古工業大學計算數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美國《數學評論》(《Mathematics Review》)特約評論員。

⑸ 王忠的介紹

王忠,男,華中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副教授。2004年從武漢科技大學調入深圳大學。現任深圳大學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副主任、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⑹ 南開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用的什麼教材

http://202.113.231.41/organic/jian_jie.php, 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使用教材為王積濤、胡青眉、張寶申和王永梅教授共同編寫的《有機化學》。你還得知道研究生考試的時候人家指定的參考書阿,下邊是他的網站寫有機化學精品教材
《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中與社會和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面向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葯學和生物物理等領域的意義廣泛的基礎課。對於化學學科來說,《有機化學》一直是四大基礎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由於當前學科交叉的發展,傳統的無機化學也越來越多地需要有機化學的知識,用到有機配體,生物無機和無機配位化學都與有機化學密切相關。有機化學在材料、化工等領域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使傳統的分析化學以及物理化學和催化越來越向有機化學方面靠攏或需要有機化學知識。建國以來,先後主講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的有已故著名的有機化學家高振衡教授、著名金屬有機化學家王積濤教授,以及郭壽黔、周秀中、唐士雄、張毓凡、胡青眉、張寶申和王永梅教授。目前,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的主講教師為:張寶申教授、王佰全教授、渠瑾教授、唐良富教授和龐美麗副教授。授課對象為化學學院化學系、材料化學系和分子工程專業本科生近300人。授課學時為106學時,分兩個學期完成。

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使用教材為王積濤、胡青眉、張寶申和王永梅教授共同編寫的《有機化學》。該教材自1993年出版後,共印刷了八次,累積發行2萬多冊,1995年被評為南開大學優秀教材。它作為我校有機化學的主要教材,受到我校學生的普遍好評,並在全國其它高校中有一定的影響。如楊州大學,天津師大,湖南師大,河北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院校多年都以該書為教材或指定參考書,有關師生對該書給予很高的評價。為了適應21世紀教育形勢的發展,從2001年初開始,堅持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則,對該書進行了修改,於2004年又出版了第二版。同時,與該書相配套的《有機化學習題解》(張寶申、龐美麗編)和《有機化學學習輔導》(張寶申、龐美麗編)也於2004年相繼出版,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機化學學習包。

《有機化學》同時也是面向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葯學和生物物理等領域的意義廣泛的基礎課。因此,有機化學課程組同時還承擔相關院系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建國以來,先後主講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的有汪小蘭、王長鳳、曹玉蓉、何家騏等教授。目前,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的主講教師為:曹玉蓉教授、張弛教授、王忠文教授、賀錚傑教授、徐鳳波副教授、周正洪副教授和韓傑講師。授課對象為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物理學院生物物理專業、南開大學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學院、北京中醫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和河北醫科大學以及2005年開始招生的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葯學專業近500人。授課學時為72學時。

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使用的教材為汪小蘭教授編寫的面向理科高等學校生物系非生化專業的《有機化學》。該教材從1979年到2005年已經出到了第四版,前三版總印數約75萬冊。第一版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第二版獲1992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全國優秀獎,第三版於2000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三個版本同時獲2001年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同時,由王長風,曹玉榮編寫的《有機化學例題與習題》也已經出了第二版,累計發行16萬冊,是一本很受學生歡迎的有機化學參考書。

《有機化學》課程曾獲得多次獎勵。1989年,《有機化學》被南開大學授予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優秀獎。1993年,《有機化學》獲天津市普通高校優秀課程獎。《有機化學》自1999年至今,三次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理科基地創建名牌課程項目」,其中2003年被評為創名牌優秀課程。2005年,《有機化學》被評為「南開大學校級示範精品課程」。南開大學化學學科有有機化學、農葯學、高分子化學三個重點學科,一個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課就是有機化學。南開大學的化學學科在全國名列前茅,而有機化學及相關的農葯學更居高校之首,這些都與《有機化學》基礎課的教學密切相關。

《有機化學》課程的目標是使化學學科的本科生打下良好的有機化學理論基礎,初步具備有機化學知識的檢索、組織、運用和創新,鼓勵和培養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和相關領域的探索,為走上社會或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發揮該課程在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葯學和生物物理等領域的作用,輻射和帶動相關領域學生打下良好的有機化學理論基礎,為加強有機化學與相關領域的學科交叉奠定基礎。

本課程主要教學方式有: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學生自學、考試等。教學中利用分子模型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對於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每學年布置和指導學生選寫教學小論文,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同學的創新能力。到目前已精選同學的優秀教學小論文編輯成三冊《有機化學學習》論文集。對學生的考核平時成績佔30%(包括平時作業、期中考試、小論文),期末考試佔70%

⑺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忠簡歷

未經本人同意,公開他個人簡歷是侵犯別人隱私權的違法行為。

⑻ 劉光亭教授參加的諾貝爾醫學峰會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2014年3月24日,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系列分論壇之一《中專醫走向屬世界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2009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得主傑克•紹斯塔克、美國科學院院士史蒂夫•卡伊出席並做了講話,理查•羅伯茨生物科技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炯、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組委會執行秘書長童文臻;


中醫名家龔洪海、劉光亭、王忠、陳以言、張瓊、鍾源、張琳、文燕萍、王曉光、王金利、劉建敏、劉家蘭、李國華、雷慶凱、冀兆魁、霍福運、海文琪、攀金玲、杜淑雲、班振、澤君、韓晶岩等和全國各地中醫名家、中醫醫院院長參加了本次論壇。


《中醫走向世界世界論壇》的各位專家對中醫在治未病的優勢和價值、個性化治療與中醫、中醫如何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亞健康與中醫、如何在年輕人中宣傳中醫、中醫文化在全球的傳播、旅遊醫療、中醫如何抱團走出去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很多創新、可操作的方案,讓大家對中醫走向世界有了更大信心。

⑼ 北京濕地研究中心的聯系方式

北京濕地研究中心就在首都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多樣性與濕地』研究室 對你應該有用

一、研究隊伍
顧 問:金鑒明 院士;
組長(PI):洪劍明 副教授;陳衛 副教授;
成 員:胡東 副教授; 王正軍 副教授(浙江大學博士);付必謙 副教授;李學東 副教授;王忠鎖 講師(北京大學博士);
博 士 後:孫積雲(東北林業大學博士);
碩 士 生:9名。

二、研究組長教育科研經歷
二、 1997.8 – 迄 今: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
三、 2002.03 – 迄今:首都師范大學環境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四、 2001.05 – 2002.02:美國林務局工作。
五、 2000.09 – 2000.12:美國Huxely環境學院 高級訪問學者。
六、 1989.09 – 1993.06: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碩士(導師為邱澤生教授)。
七、 1986.09 – 1997.06:首都師大生物系助教、講師。
八、 1984.09 – 1986.08:首都師大團委組織部長。
九、 1980.09 – 1984.08:首都師大生物系學士。

三、研究方向
1.北京地區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評價與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資源是地區經濟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北京地區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資源動態變化與發展潛力評價;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措施的制定與資源利用方式與規模研究將為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政策依據和科學保證。該領域是我們在北京市的傳統優勢領域。
2.北京地區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城市生態建設:通過對北京地區不同類型濕地環境特徵、動植物區系和主要濕地鳥類生態學,北京濕地主要生物種群分布規律、數量動態及對濕地環境變化響應的研究,掌握北京濕地生態系統基本結構與功能,生物因子與環境的關系,為北京的濕地恢復和生態城市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服務。該領域是我們將傳統優勢與新研究領域和市場需求相結合的重要發展方向。
3.人工濕地技術在水質凈化與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和對中水進行深度處理,以及對微污染水體、景觀用水進行循環處理屬於生態處理技術,成本低、效果好,處理設施的景觀設計又能與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自然公園營造相結合,是北京市科委《主題計劃》中水資源再利用的核心技術之一,在城郊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我們在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人工濕地生態技術對水中氮磷等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元素的去除技術。
4.生物多樣性與濕地科普和環境教育:環境保護重在教育,作為師范大學,我們依託環境教育研究中心和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面向大學生、中學生、中小學教師和公眾普及生物多樣性和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與保護知識;舉辦生物多樣性與濕地科普夏令營、冬令營、野外觀鳥等青少年與公眾的戶外生物科技活動和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已建有「北京濕地學校教育研究基地」、「野鴨湖濕地教學研究基地」和「生態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輔修專業。

四、近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北京濕地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北京市科委重點項目,2001-2004)
2.棉鈴蟲區域性種群動態的空間精確性模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170158):
3.楊鎮葦塘濕地生物多樣性與鳥類保護[WWF項目會2003-2004;CN0861.01(6329)]
4.北京地區人工濕地氮磷去除機理的研究(市教委)
5.濕地恢復監測評價與濕地保護教育(國家林業局2004-2005)
6.科普型濕地生態社區建設(市科委2004-2005)
7.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變化、可持續利用與區域生態安全之長江中下游洄遊性銀魚的集合種群動態研究(科技部973項目G2000046805;核心成員)
8.北京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與總體規劃(北京市環保局2005)
9.科技平台創新建設——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建設(市教委專項)

五、學術論文(近年代表作,*通訊作者)
1.陳衛.北京地區水鳥組成的時間變化分析.《中國濕地研究報告》1998
2.付必謙等.北京松山四種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生態學報2002,22(2)
3.胡東(4)等.長江三峽地區退化生態系統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生態學報1998,18(4)
4.胡東(4)等.瀕危植物銀衫的種群統計與年齡結構.生態學報1999,19(4)
5.王忠鎖、傅萃長、雷光春.中國銀魚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對策. 生物多樣性2002,10(4)
6.王正軍、程家安、李典謨.水稻二化螟地理信息資料庫的設計與組建. 昆蟲學報 2001. 44(4): 525-533
7.王正軍、張愛兵、程家安、李典謨.基於GIS的種群動態的時空分析與模擬的方法進展.生態學報 2002. 22 (1):143-150
8.張愛兵、王正軍、譚聲江、李典謨. 分子生態學重要概念 遺傳距離及其測度的理論研究概況. 生態學報. 2002. 22(6): 943-949
9.王正軍、李典謨、謝寶瑜. 2003. 棉鈴蟲風險發生區的確定與評估. 生態學報. 23(12): 2642-2652
10.蔣政權、洪劍明*、胡東.北京市楊鎮葦塘濕地植物群落多樣性研究.濕地科學2004,2(3)
11.劉曉燕、胡東*、陳衛.北京白河沉水植物的生態學研究.濕地科學2004,2(4)
12.王正軍、李典謨、謝寶瑜.基於GIS和GS的棉鈴蟲卵空間分布與動態分析. 昆蟲學報2004. 47(1): 33-40
13.王忠鎖、呂偲、許崇任、雷光春.生境破碎化對短吻間銀魚空間發生格局的影響.生物多樣性2005.
14.ZHANG Ai-bing Wang Zheng-jun TAN Sheng-jiang LI Dian-mo. 2003. Monitoring the masson pine moth,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Lepidoptera: Lasiocampidae) with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ted traps in Qianshan County, China.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38(2):177-186(SCI收錄)
15.Zhongsuo Wang et al. Dynamics of icefish (Salangidae) stocks in Nanyi Lake, eastern China: Degradation and overfishing.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4.19(2)(SCI收錄)
16.Zhongsuo Wang et al. Freshwater icefishes (Salangidae)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of Chin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2005(SCI收錄)
17.Zhengjun Wang Han-wu Shang Dian-mo LI Jia-an Cheng.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in China.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05(SCI收錄)

聯系方式:
Email: [email protected]
86-10-6890 3346; 86-10-6890 2371 (office)

⑽ 王忠的介紹

男,1995年獲得江蘇理工大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動力機械繫主任。2000年~2001年和2006年分別在德國Esslingen大學、Amberg-weiden大學、德國賓士汽車公司進行科研工作。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計劃培養人選,載運工具工程學科動力方向學術帶頭人;中國煤氣機及特種發動機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美國SAE會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江蘇省內燃機學會副秘書長,1995年獲博士學位,2000年晉升教授,2007年4月被遴選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現任汽車學院動力系主任、支部書記。主要研究領域:降低發動機的排放;代用燃料。2008年獲化學工業二等獎一項,「高速車用柴油機四氣門進氣系統的研究」 2002年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採用軸針式噴油器的小缸徑隔熱直噴式柴油機工作機理的研究」 2002年年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小功率柴油機CAD」1994年獲得機械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出版4部著作,發表論文70篇,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至今招收碩士與博士生40多人。獲江蘇省名師、揚州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等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熱點內容
江蘇大學生墜樓 發布:2025-08-21 18:49:28 瀏覽:83
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脫單難 發布:2025-08-21 18:49:17 瀏覽:345
大學生支教的論文 發布:2025-08-21 18:25:27 瀏覽:906
上海大學2015新生入學時間 發布:2025-08-21 18:18:30 瀏覽:123
清華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 發布:2025-08-21 18:08:26 瀏覽:753
大學生活漫畫圖 發布:2025-08-21 17:40:22 瀏覽:205
戴頓大學金融專業 發布:2025-08-21 17:18:28 瀏覽:956
中國海洋大學李建平教授 發布:2025-08-21 16:51:54 瀏覽:252
大學教授能否做公司法人 發布:2025-08-21 16:46:03 瀏覽:869
大學生心理選擇題 發布:2025-08-21 16:44:17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