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好不好
❶ 大學男老師怎麼樣
大學男老師現在可能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現在大學老師基本上是博士學歷,因此很多人可能心懷愛慕之心。但是這樣他們又不得不收斂,畢竟大學的師生戀在當今的教育體制中是為人所詬病的。不過很多大學男老師都是很有魅力的,這種魅力來源於他們的學識和經歷。
另一方面大學男老師還面臨著生活的壓力。雖然現在很多高校都會給新入職的博士一筆安家費。但是這在一線城市確實杯水車薪(在沒有任何外水的情況下),這樣大學男老師就會面臨空前的房子、車子和生活壓力。這也是不容易的。
綜上,大學男老師的性價比還是不錯。
❷ 當大學老師 好嗎
一、在大學當老師
1.有以下好處:
(1).輕松,沒有升學壓力,
(2).業余時間多,專沒有課就屬可以回家干自己的事,比如開店做生意
(3).考研究生或博士很輕松,因為時間充裕
2.有以下不足:
(1).賺錢少,基本就是工資
(2).升職或評職稱不容易
3.在大學當老師就是兩個出路:一、搞學術,二、當官,
除此外想賺錢就是自己搞副業做生意之類的
二. 在中學當老師:
1.總體上:壓力大,自己的時間少,但評職稱相對容易,做家教賺錢也可以有一些收入
2.具體的高中:壓力大,自己的時間少,但評職稱相對容易,家教基本只有假期有,因為周六日不 怎麼放假
3.初中:壓力相對小,自己時間相對多,評職稱比高中麻煩,時間長,但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四科家教多,在周六日、假期都可以做,可以賺錢稍微多點
我就是當老師的,當年也想選大學,同學建議我上中學,因為大學兩個出路我都不大適合,不知道你適合哪種,希望能幫到你!
❸ 大學老師不好怎麼辦
我上大學一年多了,碰過近20個老師。我喜歡的就3個。超爛的也有三四個。剩下的都是可專有可無,誰都能替代屬的。總之,在一般的一本學校,碰到一個很喜歡的老師是件很幸運的事。在名牌大學碰到喜歡(喜歡好有區別的)的老師概率要大些。但大都是時候都是很一般(他們專業水平都不差,就是課上的不好)。大學生不是教出來的,碰到好老師該慶幸,碰到差老師該感謝他,是他讓你學會了自學(如果你學會了的話)。一般的老師也要感謝他們,他們讓你學會了適應社會,因為你的大半輩子都是面對那些你不一定喜歡,卻每天都要面對的人。
❹ 兩個人都是大學老師好不好
兩個人都是大學老師當然好。兩人應該有共同語言,工作上可以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關心。老師的假期多,可以去旅遊。對兒女的教育問題,也容易解決。
❺ 當大學老師有什麼不好
大學老師復~這個范圍制還是比較廣泛的,之所以說它廣泛是因為在大學里教師的編制比較多(四個),而且各個等級享受的權利也是不同的(包括助教、講師、副教授、正教授)地位也是不同的(可謂是等級森嚴吶)要想從助教升到正教授如果你有天賦、運氣又好的話十幾年就行了,如果運氣不好二十年三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❻ 大家覺得我大學老師對我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啊
他應該是站在老師的角度是為你好的。希望你能理解他的用苦良心。
❼ 怎麼樣當大學老師
學歷上,一般高校都至少要求是碩士及以上學歷,普遍的大學都需要博士及以上學歷,而且部分院校部分專業還要求有海外留學經歷。
拓展資料:
1. 大學教師職稱是大學里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教學。講師是能夠獨立開設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大學教師。
2. 副教授原則上不僅具有開課的能力,對本學科的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項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學術研討會的形式不斷開設成新課。教授是大學里的主體,大學里主導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擔的。
3. 助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教學。助教輔助大學教育的主導方面是協助由教授和學生共同構成的課程教學系統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現為兩種:一種是協助教授工作;另一種是協助一門課程的展開,而這門課程可能是由多個教授共同承擔,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導,由助教本人開設的。教授從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選兩位來協助備課、整理資料和組織課堂教學,這種是最初級的「助教」。
4. 講師能夠獨立開設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大學教師。講師也有不同的等級。優秀的講師完全可以把他的課程開設成對本門學科有巨大貢獻的基礎課,而他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和基本規范將成為學生必修的一級台階,藉以達到大學教育的基本要求。講師也可以做一些初級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補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學所遺留下來的空缺,來使整個教學系統趨於完善。另外,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一些完整的教學單位,會特聘講師來講授一些自己的教授不能承擔而學生又必須學習的課程。
5. 副教授原則上不僅具有開課的能力,對本學科的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項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學術研討會的形式不斷開設成新課。他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授業,一方面訓練學生去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傳道。所以嚴格地說,一個副教授既然已經是一個「教授」,他就必然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能力指導他本專業所有「求學的人」包括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習,並完成畢業論文。上面提到,副教授在知識水平上未必要求比講師高,但其任務的性質不同,在知識和方法的教學中,他也比講師在大學系統中有更大的責任。
6. 教授是大學里的主體,大學里主導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擔的。教授的職能與副教授不同。在知識上,對教授的要求與副教授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在方法上有個重大的差別:一個教授不僅掌握並能熟練運用本學科已有的方法,並且他必須對本學科的方法論作出過貢獻,也就是說,他在遇到一個課題時不僅知道如何運用已有的方法來解決它,而且能夠或者已經創造出某種方法來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思路和手段。教授和副教授一樣要承擔本科生教學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特別是指導研究生在現有的知識、方法儲備中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利用時,去完成開創性的工作。除此之外,教授還要促進本學科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
❽ 高校老師好當嗎
不好當,非常不好當。
先說大學工作是不是很輕松。
實行績效工資後,大學與教職工每四年簽一次用工協議,條款包括教學、科研和成果,指標按職稱高低有所不同,絕大多數教師須各項均衡。即便教學工作繁重,爭取不到科研資金,考核不合格;如果科研資金多,教學工作量少,考核也不合格;兩項工作都有聲有色,沒寫出高水平的論文,還是不合格。既然不合格,四年後就得解聘,這個工作輕松嗎?
再說工資待遇和灰色收入。
以全國排名40左右的大學為例,工資多少主要取決於職稱高低,計及公積金等各類補貼,講師每月4000多,副教授每月5000多,教授每月6000多。所謂的灰色收入就是課題勞務費,這個問題就不像工資那麼簡單了。首先,為什麼說是灰色?國家有明文規定,課題經費不能支付教師勞務,這是由於教師的所有勞動都已經從工資體現了,所以勞務費只能發給外聘人員或學生,從課題中變相支付教師勞務實際上都是違規甚至違法的。其次,高校爭課題與企業拉項目本質上是一樣的,大學教授都是項目經理,都需要去投標,考慮到交叉評審,各類專家互相勾結妥協是難免的,課題經費也成了唐僧肉,成為了腐敗洗錢的好途徑,由此導致絕大多數課題經費和資源都集中到了少數幾個「學術」大鱷手裡,這就叫寡頭壟斷,為什麼學術要加引號?大家其實都明白,只搞學術成不了大鱷。所以,灰色收入聽起來很美,對普通教師而言,其實就是血汗工廠。多數教師是沒有什麼灰色收入的,一同事清華博士後,入職三年,年薪5萬;同學就職於南方某電網研究院,年薪30萬,差距就是這么大。
再說時間自由和寒暑假。
教師往往是不用坐班的,無需遵守上下班制度,隨時可以來隨意可以走。聽上去挺好,實際上多數教師是早起晚歸,連在家看電視都不踏實,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上班時間其實等於沒有下班時間。科研任務多的系所,是沒有寒暑假的,多數人都要趁著寒暑假出差、調試設備、現場測試以及寫文章。
再說說人才引進和教育質量。
前面羅嗦了這么多,一定有人說既然都博士後了干嗎去高校這種苦地方?去了就別哭窮。然而,不少人還誤以為高校是個輕松隨意的地方,如同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樣。實際上,制度決定一切,這樣的就業環境吸引不到多少真正人才。設高門檻高標准卻難有高待遇,導致每次考核有許多教師達不到要求,自然不能都解聘,管理法規便形同虛設。此外,學校重視科研資金有時甚於教學質量,站在講台上做個好老師,既沒錢途又沒前途,難免落個難堪的下場,更談不上教育質量,教學認真踏實的老師都是在憑良心做事,天天學雷鋒。
最後談談改革和希望。
批評高等教育的聲音越來越大,選擇出國求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國家和教育部正積極想辦法提高教育質量,然而,教師薪資體制不改革就無法解放生產力,教師待遇不提高就吸引不了人才。然而,提高公立大學教師待遇,國家承擔不起;公立大學改私立大學,學生承擔不起,這是真正的困局。於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建議實行年薪制,在保證教師待遇的前提下杜絕靠課題謀生的亂局,教育部也開始試點,但想必會遭到學術大鱷們的群起抵制。
❾ 當大學老師好不好
我認為挺好的呀,能教授大學課程的老師,那絕對是人中的翹楚,因為教小學的老師應該教不了大學吧,本身的學識在那裡才能教的高端一些
❿ 女孩當大學老師好嗎
聽我高中的老師說做老師先要發表3篇什麼論文的,也不是隨便發表就行回,具體不明白,只是高中答,聽說做大學的教師要7篇以上,我的老師說過,她以前的大學有個教授就是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而且是什麼協會公認的,就留在大學教書了
她很討厭那教授,不會講課,覺得他白收錢,混的
具體不知道,只是偶然問到怎麼才能做老師,她就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