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教授學生

教授學生

發布時間: 2021-02-02 16:39:22

① 題目是這樣的:一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一天教授給他們出了一個題

答案是(,108,144)。

本游戲的核心在於「兩個數的和等於第三個」
如果那三個數是(1,1,2)的話
頭上是「2」的人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自己數字

這個(1,1,2)就是解題的關鍵
不管數字怎麼拓展
追溯到最後
都會因為假設與(1,1,2)相矛盾而得出答案

因此第一個知道自己數字的人
他的數字一定是最大的

這個游戲的數字全是可以按比例的增大的
例如(1,1,2)和(2,2,4),(100,100,200)其實是一樣的

下面就將(1,1,2)這組合拓展
用「112」簡寫的方式表達數字組合
「小中大」代表頭上數字的大小
「(小中大)」括弧里的小中大是必要發言順序
「//」用來注釋

(詢問順序就是對三個人不斷重復詢問的順序,可以是:小中大,大中小,中小大等等,順序不同,會影響得到答案的時間。
必要發言就是別人要聽了才能展開想像的發言,與詢問順序結合起來就是像這樣的例子:
(中大中大)如果詢問順序是小中大,那麼兩次就能得出答案;如果詢問順序是大中小,那麼就要三次才能得出答案。)

理想情況下 「一」 次詢問就可得出答案
…………………………………………………………………………………………
112(大)//只要一問大數的人看能知道答案
123(中大)//只要中的人回答過不知道,大的人就能知道答案
(「3」會以為自己是「1」或「3」,如果是「1」的話,「2」很容易知道,但是「2」說不知道,所以「3」就知道自己不是「1」,
而是「3」了。)

繼承「123(中大)」情況的
235(小中大)//需要小和中的人都回答過不知道後,大的人就能知道答案
(「5」會以為自己是「1」或「5」,如果是「1」的話,「3」會根據「123」的情況判斷,但是在「2」說不知道後,「3」也說不知
道,所以「5」知道自己不是「1」而是「5」。推理過程都是這樣繼承的,只不過在另一情況里小中大的位置變了而已。)
…………………………………………………………………………………………

理想情況下 「兩」 次詢問就可得出答案
…………………………………………………………………………………………
繼承「123(中大)」情況的
134(大中大)

繼承「134(大中大)」情況的
145(大中大)
347(中小中大)

繼承「145(大中大)」情況的
459(小中小中大)

繼承「347(中小中大)」情況的
4,7,11(小大小中大)

繼承「235(小中大)」情況的
358(大小中大)
257(小大中大)

繼承「257(小大中大)」情況的
279(小中大中大)
…………………………………………………………………………………………

再下去就太多了……
讓我們回歸原題……

第二輪第三個學生得出的答案是144
我們將它因式分解
144=3*3*2*2*2*2

在二次詢問可得出答案的八種可能中
大數的因式符合的有以下四組
134,459,358,279

但是這里涉及詢問的順序
如果詢問的順序是中小大的話
459,358,279
這三組都不符合要求

只有134這組
不管詢問順序是小中大還是中小大都能得出正確答案
144/4*1=36,144/4*3=108
所以最終答案應該是(36,108,144)。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祝學習進步

② 教授厲害還是學生厲害

哈哈.好玩.是個笑話把.我覺得還是學生夠厲害.哈哈~~~

③ 教授能個人收學生嗎

不能,教授要帶研究生,必須通過學校進行招生,只不過說教授可以對報考的學生進行面試選擇自己想要的學生。
如果教授脫離學校自行招生,那麼該學生就沒有任何學歷證明啦,學歷只有學校才有資格頒發的

④ 閱讀《教授學生》的感悟

張教授給我的印象是親和、幽默,極具學者風范。整個演講精彩紛呈,讓我至今還回味無窮。 感受一:導入新穎 張教授在開場白里先做自我介紹,介紹完畢,觀眾鼓掌,但掌聲七零八落,張教授調侃說掌聲不夠熱烈。講自己在德國參加教師培訓的故事,說人家德國人的掌聲熱烈,而且有節奏。「掌」字,上面是一個「尚」,下面是一個「手」,意思是大家要舉起高尚的手。他提議,讓台下的人為他再來一次鼓掌,要求掌聲再熱烈些,時間再長些。現場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 演講開始,張教授先出示了兩個字:忙(盲,茫)與覺悟。忙,從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說:「如果別人問我忙嗎?為了忌諱亡,我都說,還可以。」忙的時候要捫心自問:「我為什麼這么忙?我能不能不這樣忙?我該如何忙?」要學會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務、統籌地安排時間,要學會智慧地「忙」。覺,學字頭,底下見,悟,我心。張教授說:「如果生活中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忙,那麼就要停下來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想一想怎樣改變這種現狀,而人的一生是一個長長的修為過程,終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別人,但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是覺悟。」忙的時候要捫心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能做點什麼?」 感受二:平易近人 張教授的演講至始至終都是站著講的,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大師慣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講中肢體語言運用的也非常好,不時與台下的觀眾互動。 演講的思路很清晰,內容充實。 一談教師要不要做教科研? 張教授舉了一個案例:在一所當地很有名氣的學校里,一位參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師有事請假,學校臨時請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齡職稱是中學高級的退休教師來代課。誰知老教師上課不到四天,聽其課的學生及其家長就有意見了,學生說聽不懂老教師的課,還希望讓原來的老師來上課。家長要求學校立即換老師。這件事在當地的網路上引發關於教師工作是否專業化的熱議。 張教授說:教師的專業化不會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自動產生,如果老教師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師比,他教育教學水平不會比新教師的強到哪裡去。只是幾年的經驗被重復若干次而已。敬業但不專業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二談教師如何做教科研? 張教授通過一個圖像來說明教學時間、教科研時間與教師工作年限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新教師工作的頭五年特別重要。頭五年工作環境好,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少走彎路。 張教授推薦「三輪備課」方法很適用,尤其適合剛畢業的師范生。所謂三輪備課,大意是:在第一個三年內,教師要嚴格按照備課的要求扎實備課,並且要寫教學反思,記下學生做作業時犯的錯誤,學生在單元測試中出現的問題也要記在備課筆記中。此謂第一輪備課。在第二個三年中,教師只需在第一輪備課的旁邊修修改改二度備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等無需重新抄寫,但是要將當年中考出現的與本課時相關的題目寫在原教案的旁邊。此謂第二輪備課。在第三個三年中,教師要反思前兩輪備課,做一些理論性的思考和研究,從第五年或第六年開始,就可以動筆寫論文了。那麼我們的教學才會是真正有效的,我們寫出的論文和研究的課題才不會是紙上談兵。此謂第三輪備課。 論文怎麼寫?張教授講了很多。一是寫論文要基於應試。作為應試教育的最前沿,教師寫論文不能迴避應試。二是寫論文要基於學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學生。三是寫論文要基於教材。四是寫論文要基於閱讀。「若要教的好,只有讀的好。」「無讀不丈夫。」建議教師今後要多訂專業類雜志。重視平時資料收集,嘗試建立檔案袋。 講演過程中,張教授總是把教師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俠小說的武林高手修煉武林神功。「真正高水準的老師就是一支粉筆、一支香煙。」 「做老師不是靠苦勁,而是由許多智慧的東西。」…… 晚上回家,打開電腦,整理學習筆記,白天的場景再次在腦海中呈現。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張教授妙語連珠,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陽窗,也更加堅定我今後繼續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⑤ 一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一天教授給他們出了一個題,教授在每個

另兩個是和108。
解析:由於三個學生第一次均不能猜出自己的數字,說明三個學生的數字不可能有重復且不可能出現一個數字是另一個數字的兩倍(如果出現兩個同樣的數字的話,那個不同數字的學生一下子就能猜出來自己的數字是那兩個數字的和,因為教授說了都是正整數,所以不可能出現0,同理如果出現一個數字是另一個數字的兩倍的話,那麼那個看到這兩個數字的人也能猜出來,自己不是這兩個數字的差,而是這兩個數字的和)。
題目中第二輪最後一個同學能猜出來是144,說明144隻能是前兩個數的和(如果是前兩個數的差的話,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猜出來,因為你沒有辦法排除前兩個數的和的可能性)。
那麼根據已經推出的情況,為什麼第三個同學能排除差的情況呢,說明前兩個數的差違反了我們第一段「兩個數不相同且一個數不可能是另一個數的兩倍」的推斷。所以得出結論,前兩個數的差一定是這兩個數中的某個數的兩倍或等於這兩個數中的一個。又因為如果等於這兩個數中的一個的話,既前兩個數中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兩倍,那麼第一輪應該已經有人猜出來,故排除此可能性。因此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前兩個數的差為這兩個數中其中一個數的兩倍,既X-Y=2Y,X+Y=144,解得,X=108,Y=36

⑥ 有誰是余政儀教授的學生

林麗。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內究員容,但教授與研究員是有區別的。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學官名稱。

在中國漢代、唐代的大學中都設此職位。這個詞語與英文沒有關聯。日語中則與中文同用「教授」來稱呼大學中的老師。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學里針對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開課,或授與學生專業訓練,如科學和文學等領域。

另外,教授也必須深耕自己專精的學科,以發表論文的方式來獲得商業上的合作機會(包括政府在科學上的顧問,或商業發明等),同時訓練自己的學生將來有足夠的能力與他們交棒。

⑦ 一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還是確定首選這個答抄案:
第一個學生的數是108,第2個學生的數是36
說明:
把問題簡化:
第1、2、3個學生的數分別是3、1、4,第2次第3個學生能答出4.。
因為:
第3個學生考慮2和4,他排除了2. 因為:
如果他的是2,第1個學生第2次就會猜3的。
為什麼?因為:
第1個學生也很聰明的,如果他看到第3個學生的數是2,他就考慮1和3。他在第1次猜不出,但他看到第1次第3個學生沒猜出時他就排除1了。因為:
如果他的數是1,第3個學生第1次就明確的猜2.

把3、1、4,同時擴大到36倍,就得到本題答案。

⑧ 教授教出來的學生叫啥

這個表述很模糊唉。
我們院的本科生也有教授上的課,而且每個本科生會有教授級別的導師;
研究生的老師(老闆)是教授或副教授,學位再往上,就一定是教授教的了,而且肯定沒副的,都大牛。

⑨ 一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一天教授給他們出了一個題,教授在

另外兩個是36和108,這也只是一種情況。

解析:由於三個學生第一次均不能猜出自己的數字,說明三個學生的數字不可能有重復且不可能出現一個數字是另一個數字的兩倍(如果出現兩個同樣的數字的話,那個不同數字的學生一下子就能猜出來自己的數字是那兩個數字的和,因為教授說了都是正整數,所以不可能出現0,同理如果出現一個數字是另一個數字的兩倍的話,那麼那個看到這兩個數字的人也能猜出來,自己不是這兩個數字的差,而是這兩個數字的和)。

題目中第二輪最後一個同學能猜出來是144,說明144隻能是前兩個數的和(如果是前兩個數的差的話,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猜出來,因為你沒有辦法排除前兩個數的和的可能性)。

根據前面的題意我們可以推算出X-Y=2Y,X+Y=144最終解出來X=144,Y=36

⑩ 高校世界排名中教授學生比是什麼意思啊

高校世界排名中教授學生比的意思就是教授越多的說明學校的實力越強。

熱點內容
上海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8-21 16:11:35 瀏覽:445
吉林財經大學的好專業 發布:2025-08-21 16:06:38 瀏覽:633
大學生個體戶優惠政策 發布:2025-08-21 15:51:05 瀏覽:364
鄭強教授給復旦大學研究生 發布:2025-08-21 15:44:12 瀏覽:205
西安科大學何時公布考博名單 發布:2025-08-21 15:44:07 瀏覽:369
美國大學預錄取和直接 發布:2025-08-21 15:43:25 瀏覽:127
大學生狂歡節 發布:2025-08-21 15:42:22 瀏覽:972
大學生藝術博覽會武漢 發布:2025-08-21 15:33:07 瀏覽:177
怎樣查國外大學的教授 發布:2025-08-21 15:29:51 瀏覽:412
博士導師多大退休 發布:2025-08-21 15:22:41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