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要研究生
㈠ 導師會如何選擇研究生
您好!
導師選學生可以說既無標准,又有標准。每位導師的研究方向不同,風格不同,選學生的標准也不盡相同––有的看中理論功底,有的看中動手能力,還有的看中對學生對學術的興趣和熱情。在這個意義上說,導師選學生是沒有統一標準的。然而,研究生招考、培養國家是有統一的培養目標的,導師的「個性」應該也必須服從於這個「共性」。在此意義上,導師選學生又是有標準的。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國家對研究生培養的定位。目前,我國的碩士學位分為兩類:學術性學位(簡稱「學碩」)和專業學位(簡稱「專碩」)。學術性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專業學位「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從以上表述我們不難得到:學碩側重學術研究,而專碩側重應用。下面,我們就具體看看導師的共性的要求。
一、共性的要求
1. 學術性碩士
導師招學術型碩士主要看中以下幾方面:學術能力(或潛力),對學術的興趣或熱情,其它能力(如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學術能力(或潛力)一般需要相關證據(如本科成績、排名,發表的論文,參加實驗室的項目,老師的推薦信)支撐。如網上有一篇對清華教授馮慶玲選學生的訪談。她提到選學生的條件:「一是畢業的大學必須是「211工程」大學二是前三年學習成績是前百分之五。」而在論文和項目方面,馮老師接觸的學生「多都知道老師比較看重研究能力,所以大二或者大三就進實驗室了。」 也有導師把學術潛力說成是「基礎」,比如在一篇對中科院空間中心招生辦主任張作和老師的訪談中提到「學到知識你要活用。」
對學術的興趣對能否做出好的研究很重要,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也為導師所看重。那麼導師會以什麼方式考查學生對於所包考專業方向的興趣呢?他可能會問「對這個專業了解多少?」「為什麼會選這個方向?」「本科時進過實驗室嗎,什麼時間進的?」
表達能力是比較容易在復試面試時考查的能力。但讓這也與研究生的能力相關。因為做好的研究不光需要看文獻,做實驗,也需要與人討論交流。必要的時候,需要自己在公開場合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加分項。馮老師也提到「有些學生成績特別好,但是表達能力特別差也不行。」
2. 專業碩士
2009年3月2日,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席會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根據我國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現狀,結合國外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經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專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專碩的招生培養還需不少調整,遠未完善。另外,目前關於專碩的復試面試討論也不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結合專碩的定位,根據有限的經驗,做一些分析。
專碩側重應用。而與應用相關的可以向面試導師展示的方面有:能力方面––工作(或實習)經驗,做過(或參與過)的項目興趣方面––對應用型任務的興趣和熱情。
二、個性的要求
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與傳統的「師徒」關系類似,不同的師傅有不同的風格,對徒弟的要求不會一樣,也沒有必要一樣。那麼,如何了解導師的偏好?較好的方式是直接與其溝通,或與他的學生溝通。初試過後經過郵件、電話或當面與未來的導師聯系,不是走後門,而是一種主動的表現,經過與導師的溝通了解信息,也可以提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優勢。向未來的師兄師姐打聽情況也是不錯的方式。
了解導師要求,了解考研復試,表面上是在備考,實際上是主動規劃未來兩到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們要做的是多了解信息,多准備。只要這么做了,成功是自然而然的。這正應了佛學中的話:但求好事,莫問前程。
㈡ 研究生應該如何選擇導師~~~
很多學生來選研究生導自師,喜歡選那種名頭特別大的,或者當學校、學院領導的,其實我個人覺得這種方法特別盲目。因為越是社會職務多的導師,越是沒有時間指導學生。特別是那些有行政職務的導師,自己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就特別有限,更不用說指導學生了。
歡迎關注「蘇蘇快跑」微信公眾號,邀你一起關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問題。
㈢ 如果想申請做一個導師的研究生,該怎麼做,具體點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你要對該老師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可以通過查看老師的個人經回歷、或者向該老師所帶的其答他學生打聽加以了解:
有何行政職務、做過哪些項目和課題、研究方向、歷年來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本科什麼專業,喜歡招男生還是女生、有沒有帶自己的學生做過課題,對自己的學生怎麼樣等等。
第二,你要讓導師知道有你這個人,而且你非常想當他的學生。
這個就可以通過給老師發郵件、過節發簡訊等等,表達你對他的仰慕,十分想跟他。
還可以找你們師兄師姐引薦。
第三,了解你們專業其他同學選導師的動向。
我們學校是雙向選擇。就是學生先選導師,然後導師再挑學生。一般會有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等等。你了解了其他同學的動向以後,比較不容易扎堆。
最後,祝你成功選到合心意的導師。
㈣ 讀研究生是不是需要導師
讀研究生需要導師。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回。導師制由來答已久,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
選擇導師前需提前做足功課,盡可能多的搜集有關准備報考的導師的信息,信息來源最好是未來的師兄師姐,或者本院的學生。掌握的信息越多,能減少以後讀研時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實際上,導師這個群體很復雜,我們需要先來詳細了解一下導師這個群體,選擇一個合適的導師也就從容多了。
㈤ 導師對於研究生的作用到底有多少
導師確實在研究生的學習進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生在讀書期間基本上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就象班主任老師那樣引導和督促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導師一般還能提供比其他老師給你的更多的學習和研究上的支持;導師很可能與自己的研究生和藹交流並建立父子或兄弟般的真摯感情。
具體說來,導師對自己的研究生在學習和人生中有以下作用:
指導專業閱讀
研究生的學習不僅與本科學習一樣具有專業化特點,而且更加細分和深入,學習和思考的抽象程度大為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導師的介入就顯得重要了。導師往往是所帶研究生學習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對該領域的大局和枝節都比較熟悉,因此導師指導下的專業閱讀往往更為精粹、更為有效、更為省力。導師指導專業閱讀包括專業基礎閱讀和專業課程閱讀,指導形式由低到高分為三種,最初是開列書目,將本專業和具體課程包羅的主要經典、權威著作陳列出來並限定閱讀時間;其次是交流討論,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後,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經驗心得,導師點評;最後是撰寫論文,閱讀的最高境界在於推陳出新、激發創造,學生根據閱讀的收獲選取角度在導師指點下撰寫研究論文。
指導專業研究
研究生的學習已經不再只立足於知識的薪火傳承,還要追求知識的開拓創新,所以開展研究是研究生的光榮使命,而導師往往在研究方面經驗豐富,指導起來輕車熟路。許多剛剛入學甚至是入學多時了的研究生將研究工作視為畏途,以為是件高深莫測的事情,盲目地將其神秘化,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工作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另一方面更反映了研究生需要導師的指導。學生在接受導師的研究指導時需要注意三點:一是研究方法的領悟,如何選題,如何查文獻,如何撰寫論文,如何投寄稿件,這些都是做學問的基本素養;二是研究方向的選擇,哪些是前沿研究,哪些是研究熱點,哪些研究相對容易出成果,哪些研究困難較大,這些不可能只是個人的興趣問題;三是導師課題的融入,導師一般都有研究課題,融入導師的課題團隊既容易步入研究正軌又與大家交流了感情。
指導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塊,或者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壓軸大戲,它在研究生的學習中具有決定意義。畢業論文不僅是研究生學習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項任務,同時也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從准備開題到最後通過答辯一般要歷時一年半載,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需要完成三到五萬字的寫作,許多人會幾易其稿。這項艱巨的工作當然主要靠研究生本人完成,但導師的點撥和啟發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茅塞頓開的指點使學生增加信心、少走彎路。總之,導師是研究生闖過畢業論文難關的強力後盾。
其它方面作用
導師不只是一個指引學習和研究的象徵符號,也是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個性化的人,許多導師思想精妙、行為高遠、個性鮮明、感情真摯,很可能就是難覓的為人治學楷模,與之相處將使自己得到全面熏陶,真可謂受益終生。大部分導師也是經過寒窗苦讀熬出來的,他們理解讀書的艱難,不少導師願意給自己的弟子提供適當的經濟幫助,絕大部分導師會利用自己的資源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也很樂意給想去攻讀博士的弟子推薦介紹。由此可見,導師的作用不僅有學習上的集中性,也有生活上的廣泛性。
指導專業閱讀和指導專業研究可以反映一個導師的專業功底,指導畢業論文可以反映一個導師的學術水平,其它方面作用可以反映一個導師的人格魅力。任何一個研究生在入學後就要開始仔細而認真地反思。
㈥ 研究生導師帶研究生需要盡什麼義務嗎
一、前言我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機制的了解並不多。之所以對這題目感興趣是因為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有關研究生導師與學生共同署名發文章的報道。有的報道指責研究生導師欺世盜名,在學生的論文上署名,當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這種現象後面的原因。比如,期刊雜志社根本不會刊登不見經傳的研究生的論文,為此導師署名會有助於學生達到發表文章的數量要求。這類潛規則的確令人為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擔憂。華中科技大學的做法更是乾脆,將潛規則變成顯規則,將導師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規定下來。不過,本文的中心不是有關導師署名這類潛規則。而是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有一位北方某大學的博士導師,因在學生的論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網上撰文指責為巧取豪奪。這位教授的反駁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釋:「……我培養研究生,是將合作撰寫論文作為鍛煉學員的方法之一,選題、主要觀點、直至寫作提綱多是由我確定,資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這種方法沒有什麼不妥,今後還會堅持,……。」 這段話應該可以最後解決這樁導師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這段話驅使我動筆撰寫此文。
二、何為研究生的學習?高等教育的內容可以粗粗地被分為兩大塊:教學和學術研究。教學就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即教內容,又教方法。所謂內容,就是「是什麼」,方法就是「如何」發現是什麼。高等教育將大學學習按照內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淺分為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不同層次。本科學習的目的意在使學生對某一領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有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知道有什麼」。碩士階段的學習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專業中的原理,進行開發或者描述性研究,尋找答案來。也用一句話來總結呢,就是知道「為什麼」。博士階段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探尋、發現並解釋物質或者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換言之,博士階段的學習目的是要發現新的「是什麼」並解釋「為什麼」。高校的學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階段才能真正接觸學術研究層面的活動。本科生的學習基本上還是在某個領域中打底子。到了碩士生學習期間,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於學生的獨立研究。導師的作用還是集中在觀點介紹,文獻引用和綜合討論的方法上。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專業中的問題搞精通,達到能夠解釋的水平。但是這並不排除碩士學習中發現新關系的可能。美國學術界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一篇碩士論文揭示了一個新的因果關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體例子了。博士學習與碩士學習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博士學習的目的是要在專業領域中發現並證明一種新關系的存在。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這個「新」字。被前人發現而且已經證明存在的關系沒有任新的何學術價值。在另一類研究中,博士論文的目的是要證明一個被前人認為是存在的關系並不存在(推翻)。這里提到的「關系」是什麼?就是兩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學術研究可以被分為三大類,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對事物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將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以它們之間的關系系統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開發性研究。開發性研究是將一個新的研究對象概念化、系統化的研究。這類研究在將直觀的觀察上升到系統研究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後是解釋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間發現並建立因果性關系。博士階段的學習是一個為解釋性研究做准備的過程,最後的博士論文也因該是解釋性研究。建立一個新的因果關系(或者推翻一個被公認的因果關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這正是為什麼博士學位會怎麼難讀的原因。從觀察到一個值得研究的關系,到確認其學術價值,課題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難之處都源於這個「新」字。正是由於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導師的「教」的工作越來越少,「導」的工作越來越多。
三、博導都「導」些什麼?導師的作用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題。導師必須能夠為學生指出學術興趣中的問題是否有人研究過。既然有導師之稱,那麼博導就應該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的各種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別,主要觀點,研究狀況的過去、現在、發展趨勢等問題了如指掌。所以,當學生開始考慮一個博士論文課題的時候,博導就應該幫助學生弄清楚計劃中議題的「新」的程度,在理論上對該領域的貢獻。在選題上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美國的博士學習中,博士生在通過博士資格的總考後才真正成為「博士候選人」。其中許多人在成為博士候選人時都還沒將博士論文的題目確定下來。沒有確定的題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導了。這是美國的體制。中國的博士培養體制基本上是「作坊師徒」方式。導師挑選學生,進校後就跟著導師「學藝」。學術上的獨立性可能會較差。博導在學術選題的問題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議和幫助。如果在快畢業時學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興趣的博士論文議題,需要導師為自己選題,那導師帶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懷疑了。第二,導師應該能夠為學生指出文獻的范圍、閱讀重點。文獻的閱讀實際上涉及到如何從理論上對所選議題的支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要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是否「新」,完全依靠對相關文獻的熟悉程度。作為博導,對本領域中文獻應該十分熟悉。在這個階段中,從學生的水平來看,雖然尚未像自己的導師那樣讀書破萬卷,但在博士階段的學習中,應該能夠在文獻研究中將本領域各個學派的觀點加以分類和綜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觀點,最終建立新的因果關系。如果一個博士生到開始寫博士論文時都還沒具有自行對文獻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導師要負責任。換言之,導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能教給學生的東西中,重要的東西莫過於教學生如何讀書。本科生和碩士生讀書,目的還傾向於汲取和理解。
㈦ 為什麼大學導師好多要帶研究生
...有人才能有人幹活,老師要出名,學生可以幫做事,也可以發文章,第二作者是老闆。多好內啊。
有能力沒能容力,你自己說了也不算啊,副教授級別的都可以帶碩士了。
申請項目,自己帶的研究生肯定比別人的研究生好說話吧。
====================
老師肯定有好處的,你放心把,沒人會有賠本買賣。老師有項目你不過是忙忙碌碌的廉價勞動力、沒項目你還可以做點學術,在老師的指導下學點東西。各取所需吧。我老闆事業還處在起步階段。我們主要是做點學術上的東西。
㈧ 為什麼大學導師好多要帶研究生。
利在前 。現在的導師都被稱作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