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教授主席

大學教授主席

發布時間: 2021-02-02 18:55:39

A. 北京大學法系第一任主席是

沈宗靈(1923年-2012年2月20日),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23年生於杭州,長期內居住在上海。抗日戰容爭期間,家住上海租界。 1942年,沈宗靈中學畢業,進入光華大學,攻讀政治學。一年後轉入復旦大學法律系。1946年畢業於國立復旦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4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生院獲人文科碩士學位。先後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校執教。曾任北大法律系法學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比較法-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家會總幹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總幹事,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學會中國分會第一任主席。1994年當選為國際比較法科學院聯系成員。主要從事法理學和比較法學研究。 沈宗靈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B. 北京大學學生會的歷屆主席有哪些

第11屆:潘霄鵬(1955年3月13日當選)
第12屆:譚浩強(自動控制系)
第13屆:譚浩強(自動控制系)(1957年3月17日當選)
第14屆:潘麗華(女)(1959年3月21日當選。曾任全國婦聯國際聯絡部西亞非聯絡處處長);曾點(女)(1960年3月當選)
第15屆:俞紀美(1962年4月7日當選。曾任中國國際商會會長,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第16屆:張福森(自動控制系)(1964年3月19日當選。曾任司法部部長)
第17屆:徐榮凱(動力系)(1965年9月7日當選。「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清華大學學生會於1966年6月解散,徐榮凱也自動離職。曾任雲南省長)
第18屆:戴桂蘭(女)(1974年2月8日當選)
第19屆:(空缺)因「四人幫」破壞,本屆學生代表大會雖正常召開,但並未選出主席。
第20屆:彭順生(化學工程1975級)(1978年6月20日當選,現為廣東深圳市潤豐千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建京(自動化系)(1979年4月當選,1955年出生,現任北京聯合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
第21屆--第30屆
第21屆:林炎志(工程物理系)(1980年12月12日當選,1948年4月出生。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學生普選產生的學生會主席,這種空前民主的選舉方式在當時造成了轟動。現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第22屆:宋 軍(工程力學系)(1982年9月24日當選,1961年出生,現任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第23屆:趙 艱(化工系1980級)(1983年9月16日當選,現日本工作)
第24屆:楊振斌(自動化系1981級)(1984年10月當選,1963年10月出生。他最先提出學生會要成為「同學之家,師生之橋,幹部之校」,這12個字作為清華大學學生會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現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第25屆:郭 謙(汽車系1982級)(1985年9月27日當選,1964年12月出生,現任奇瑞汽車副總經理)
第26屆:潘福祥(經管學院1984級)(1986年5月23日當選,1964年出生,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第27屆:郭宏林(1987年5月14日當選)
第28屆:方方(經管學院1984級)(1966年4月出生,1988年5月12日當選,現任摩根大通中國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總經理);楊紅征(計算機系)(1989年10月當選,現任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第29屆:楊岳(精儀系1986級)(1990年3月26日當選,1968年9月出生,現任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蘇輝(自動化系1987級)(1991年5月16日當選)
第30屆:呂運強(1988級)(1992年5月17日當選,現為美國ABB公司高級工程師,旅美華人專家協會執行副會長);尹霞(女)(計算機系1990級)(1993年3月當選,1972年4月出生,現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網路研究所副教授)
第31屆--第40屆
第31屆:蔡濤(材料系)(1994年4月16日當選,現任中星微電子公司總裁助理);孫勤芳(女)(電子系)(1995年3月27日當選)
第32屆:石磊(電機系)(1996年4月7日當選);杜匯良(汽車系)(1997年4月11日當選,1974年12月出生,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
第33屆:孟華東(電子系)(1998年5月16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王勇(精儀系1996級)(1999年5月15日當選,1977年3月出生,現任世紀明德集團董事長)
第34屆:申躍(女)(土木系1996級)(2000年5月15日當選);孔磊(汽車系)(2001年5月25日當選)
第35屆:陽波(水利系)(2002年6月1日當選,現任共青團北京市通州區委書記);王松濤(土木系1999級)(2003年6月19日當選,1980年4月出生,現任共青團北京市豐台區委書記)
第36屆:鄭曉博(計算機系2000級)(2004年6月6日當選。現任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李冠華(精儀系2001級)(2005年6月2日當選)
第37屆:毛捷(法學院2002級)(2006年6月3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郝瀚(汽車系2003級)(2007年6月7日當選,現為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分團委書記);葯寧(工業工程系2004級)(2008年4月26日當選)
第38屆:張昭遂(電機系2005級)(2008年12月21日當選);齊興達(汽車工程系2006級)(2009年12月27日當選)
第39屆:劉燁(水利系2007級)(2010年12月19日當選); 張可(人文社科學院歷史系2008級)(2011年12月24日當選)
第40屆:忻隆(數理基科班2009級)(2012年12月15日當選);宋雲天(水利系2010級)(2013年12月21日當選)
第41屆:劉暢(建築學院2011級)(2014年12月27日當選); 唐詩童(建築學院2012級)(2015年12月20日當選)

C. 北京大學校長是什麼級別

北京大學校長是副部級級別。

北京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院校,也是國家32所副省版部級高權校之一。

大學行政級別的劃分:中國大陸有三十二所高校行政級別都為副部級,其中加上了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

北京市(7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擴展材料:

目前普遍認為「副部級大學」是當前國內最頂尖的大學。這些高校的校長、書記等高層領導由中共中央、中央組織部聯合任命,而非通常的教育部任命。副部級大學只是一般的俗稱,嚴格意義上,國內的普通本科高校都是正局級單位,但是,有一些高校因為合並,政策照顧等等原因,這些高校的黨委書記和校長高配為副部級,由中組部管理。

985工程高校中,除了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湖南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這7所高校外,其餘高校的校長、書記由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聯合任命,中央組織部傳達。其餘的中央部屬高校由教育部任命校長、書記。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為副大軍區級,屬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央軍委直屬院校,對應地方行政級別為副部級。

D. 哪個教授給毛主席讀過書

可能是給毛主席讀過書的都成了教授。

E. 清華大學學生會的歷任主席

  1. 呂應中(機械繫)(1949年4月29日當選)——江蘇丹陽人。歷任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副主任、核能技術研究所所長、技術經濟與能源系統分析研究所所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核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曾主持清華大學屏蔽實驗反應堆和零功率實驗反應堆的設計、建造與運行,參加並指導了熱中子釷增殖反應堆、高溫氣冷反應堆、固有安全性反應堆和全國能源系統模型的研究。

  2. 林壽屏(經濟系)(1949年10月當選)——浙江常山人。北京市科協第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第一、二屆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繼續教育協會第一屆副理事長。他主持下在北京率先恢復了中學生數學、物理競賽,為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作出了貢獻。

  3. 徐乃明(機械繫)(1950年3月28日當選)——曾任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長。

  4. 凌瑞驥(電機系)(1950年9月當選)——他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專業,1958年7月至1966年6月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首任黨委書記。

  5. 朱鎔基(電機系)(1951年3月11日當選)——湖南長沙人。曾任國務院總理(1998年至2003年)、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首任院長。

  6. 邵敏(女)(機械繫)(1951年9月底當選)——邵敏是建國後清華第一位女學生會主席。

  7. 方耀堂(水利系)(1952年夏當選)——方耀堂當選學生會主席時,正是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期,清華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轉變為一所工科大學,學生數量也有較大增長。面臨新的形勢,蔣南翔校長專門召見方耀堂,聽取匯報,指示工作。但由於方耀堂本人的工作能力有限,學生會工作差強人意。

  8. 張慕葎(1953年春當選)——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他是第一位獲得連任的學生會主席,在他任職期間,推動全校各系建立了系學生會。

  9. 張慕葎(1953年9月19日當選)

  10. 林泰(建築系)(1954年3月13日當選)——福建長樂人。他長期致力於高校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研究工作。現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兼職有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社政司「兩課」在職碩士學位班教學督導巡視員,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校兼職教授。從本屆起,學生會主席任期改為一年。


F. 大學里,學生會主席有權力嗎能管老師嗎

有一定的權利,是針對其他學生幹部的

但是不可能管老師

輔導員就是大學里級別最低的老師,學院級別的學生會主席受輔導員管理

G. 哪個教授研究毛主席最好

毛新宇教授最好不過,毛新宇1992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專注毛澤東思想和明史研究內。 1992年容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黨校理論部攻讀碩士學位; 2000年進入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時參軍入伍,開始研究軍事戰略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 2003年7月份獲得博士學位; 曾任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大校軍銜。 2008年7月,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戰略部副部長,走上高級領導崗位,為副軍級。現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副軍職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

H. 大學里做學生會主席有什麼用嗎,大家對學生幹部有什麼

大多數從學生會中退出的同學們都對學生會有著質疑和否定的傾向,關於參與學生會是否有用的討論也在每個學年的下學期末變得更為熱烈。在學生會兩年,審視自己過去的經歷,忍不住想聊聊這個話題,給一個標題黨風格的論斷:學生會不是沒用,但確實也沒什麼用。
學生會是有用的。在我看來,我認為學生會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能夠源源不斷的為你輸送廉價的成就感。
我們為什麼需要源源不斷的成就感?因為大學和中學不一樣,中學相比大學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學生活有一個穩定的支柱,可以給你源源不竭自我肯定的支柱,那就是成績。不管是一次月考成績的上浮,還是寫出了一篇標準的考場作文,亦或是做完一張數學卷子,都能夠輕易的獲得反饋,獲得肯定和繼續向前走的力量,因為你做的這些都可以通往一個看得見的未來,那就是高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周圍人的大一朋友圈裡總是充斥著懷念高三的內容。而大學卻不一樣,它是人生很特殊的一個階段,在大學的我們擁有已經成人的自由與權利,卻不需要承擔與之相對應的義務,你所做的就是為你的未來做准備。那麼說實話,誰也不知道未來通向何方。你會猶豫,掙扎,反復質疑自己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必要的,你會發現或許過了很久都沒有擁有如願以償的獲得感。
學生會究其本質上是一個群體,人總是在群體當中尋求獲得別人的認同和自我強化感的,在一次項目中,你和學校的各個部門接觸打點流程,似乎掌控一切;你給部門的學弟學妹布置任務,對策劃、總結,宣傳稿的要點事項說的頭頭是道;你和那些商家談笑風生,幾千幾萬塊錢只不過是幾杯酒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學生會積累下來的物質資源與人力資源,很容易完成一個一個項目,在一次一次的活動中,持久的接觸與互相幫助使得我們和更多的人成為朋友,互相寬慰,獲得成就感,繼續尋找方向繼續前行。
但是學生會也沒什麼用,正如學生會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成就感,但它卻是廉價的。
我有一個學長,成績中游,大一大二因為在自己院會參加了幾個效果還不錯的活動,很受到學工老師的賞識。於是大三成功當上本院的學生會主席。和他關系不錯,經常聽到他和我分析他們學院各個老師之間的勢力對比,院長和老師,教授之間的矛盾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知我嘴嚴,也有時評價一下學生會的同事之間關系的親疏遠近,略帶興奮的告訴我他在這些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是如何游刃有餘,著眼細節,讓每一個自己身邊的人都感到滿意。我能看到他是由衷的高興,大三一年,在學生會活動中忙忙碌碌每天都非常充實。只是大三過去之後,馬上面臨未來的抉擇,原本就傾向於做學術准備保研的他因為大三幾門專業課成績略低,績點落了下來,不得已只能選擇支教一年換取免試讀研的機會。
說學生會的經歷給我們提供的是廉價的成就感,是在強調學生會提供的這種成就感並不等同於實際的成就。這個組織豐富的資源積累和官方的扶持很容易給你提供水到渠成功成名就的錯覺,而和商家的觥籌交錯大大強化了你自以為快人一步了解社會的自我麻醉,而在落後的官僚傾向的科層制組織形式中,你指揮學弟學妹落實一件件工作更是給你一種手握權力,揮斥方遒的迷幻感。我們很容易陷入日復一日重復工作的怪圈,將整片整片時間花費在待人接物,左右逢源的瑣碎事務上。
對待學生會的態度,應該是你清楚自己應該從中獲得些什麼。譬如活動中熟知的朋友,譬如更大的世界,譬如一次次的自我認知與自我修正。同時,你該明白,學生會的工作只是生活極小極不足道的一部分,應該把更完整的時間留給圖書館和自習室,等到你真正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要勇敢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獨立的追尋。
可惜的是,大多數在學生會的同學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陷入到這種廉價的成就感中不能自拔,這些同學往往是批判學生會存在最激烈的群體。退出學生會之後發現自己鮮有所長的幻滅感,讓他們開始完全否定當初進入學生會的決定。當然並不代表所有批評者都是這樣,還有更多的人對這種體制存在的合理性表示質疑,筆者也有思考,但是本文暫時按下不表。
在學生會的兩年,有過猶豫也有過自我否定,但也慶幸自己最終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從而更加感激這段經歷。學生會一定是有用的,但卻也沒什麼用。保持冷靜清晰,才能從參與學生會的經歷中有所收獲。

I. 同濟大學老教授名單

同濟大學老教授名單:孫鈞、汪品先、薛永祺、陶文銓、盧耀如。

1、孫鈞

男,1949年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獲土木工程工學士學位。1954~56年間隨前蘇聯專家И.Д.斯尼特柯修畢副博士課程並寫作學位論文。現任同濟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校務委員、名譽系主任,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 1991年選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汪品先

男1936年11月生,江蘇蘇州人,1960年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我國著名的海洋地質學家,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國際海洋聯合會(SCOR)副主席,中國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海洋湖泊學會副理事長。

3、薛永祺

薛永祺,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1937年1月11日生於江蘇張家港。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同濟大學雙聘院士。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4、陶文銓

工程熱物理學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現任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1939年3月生於浙江紹興。196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動力機械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盧耀如

男,1931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1950年入清華大學地質系,1952年院校調整入北京地質學院,後曾隨外國專家學習,1953年提前畢業。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的地質學家。現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教授。

(9)大學教授主席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5月,擁有專任教師280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11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

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36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23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6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2人,「青年長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162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熱點內容
安徽財經大學好專業 發布:2025-08-21 13:04:50 瀏覽:277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考研 發布:2025-08-21 12:53:34 瀏覽:395
2014重慶醫科大學博士 發布:2025-08-21 12:41:35 瀏覽:109
甘肅中醫葯大學醫學影像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1 12:38:13 瀏覽:459
中國政法大學王牌專業 發布:2025-08-21 12:35:45 瀏覽:543
哪個大學博士好考 發布:2025-08-21 12:26:20 瀏覽:54
關懷教授曾在華北大學留校任教 發布:2025-08-21 12:26:10 瀏覽:842
三本考研同濟大學 發布:2025-08-21 12:21:15 瀏覽:7
清華大學建築博士招生 發布:2025-08-21 12:10:02 瀏覽:985
大學生敬老院活動總結 發布:2025-08-21 12:09:20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