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導師
A. 重慶交通大學橋梁工程研究生導師誰最牛
你要上他?上最牛的導師?你那麼牛逼?真的那麼牛逼?
B. 重慶交大土木工程碩士生導師介紹
兄弟,不加點分嗎??
土木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簡介
唐伯明,男,生於1962年10月,博士,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長期從事西部山區和三峽庫區公路科研、建設和管理工作。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人事部人才基金等20多項科研課題,承擔國家交通重點科研項目5項,科研經費2000多萬元;完成的行業攻關項目《水泥砼路面設計理論與方法》榮獲2001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主要起草人編寫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獲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研究編制國家行業標准3部。
瞿光義,男,1939年3月生,教授。主要從事橋梁設計、施工技術研究。主持設計了重慶上橋立交橋,先後負責重慶嘉陵江黃花園大橋工程、重慶——合川高速公路工程建設、奉節長江大橋工程建設。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從事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結構性能及設計施工技術研究,主持國家、部市級和地方科技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專利8項;首創「橫張預應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預應力砼八字形剛架拱橋」,獲得發明專利;目前承擔的國家級科技項目有「大型橋梁安全遠程智能監測成套技術示範」和 「大跨徑拱橋梁地震反應特性與減震控制研究」。
易志堅,男,漢族,生於1963年7月,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在道路橋梁破壞機理與防治技術、新材料、新結構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交通部西部開發項目等在內的一批重要項目;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上,論文被SCI、EI等收錄或引用數十篇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
韓 西,男,漢族,1964年12月生,博士後,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結構動力學、振動工程、結構分析、結構試驗檢測。先後負責或主研了17個科研項目的研究。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其中被EI收錄的論文8篇,被ISTP收錄的論文1篇,主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齒輪傳動耦合非線性振動沖擊雜訊的識別與控制」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負責的項目「橋梁振動故障診斷的理論及應用」獲2004年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獎。2004年獲重慶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吳國雄,男,1966年10月生,博士後,教授。重慶市首屆科技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主要從事山區公路線形設計理論與方法、立交規劃與設計、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分析與破壞機理、路面材料、公路邊坡治理與加固等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4部;先後承擔或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攻關項目等在內的重要科研項目10項和其它各類項目近20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楊錫武,男,漢話,生於1963年11月,博士,教授,交通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主要從事路基、路面新結構與新材料研究,發表論文31篇,其中4篇被EI收錄,主持研究的「山區高等級公路加筋高路堤陡邊坡研究」獲99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公路路面典型結構研究」獲2003年中國公路科學技術三等獎,獲專利1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
何兆益,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交通部科技英才,交通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人選。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理事,現為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院長。
主要專業特長和研究方向:道路路基路面材料、路面結構分析、設計理論及施工技術;山區公路地基處理技術。近年來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獲「山丘區高等級公路後評價綜合指標體系研究」、「重慶萬州機場高填方地基強夯處理應用研究」、「低造價縣鄉道路修築技術的研究」 「鹽漬土地基機場道面修築技術研究」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5項。出版《高等級公路柔性基層半剛性瀝青路面》、《路橋施工計算手冊》、《路基路面工程》等學術專著與教材共5部。在《中國公路學報》《岩土工程學報》《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70篇,EI收錄3篇,受理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目前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多項。
徐君蘭,女,漢族,生於1936年,教授。199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跨懸索橋結構體系研究」。參加過重慶長江大橋、重慶李家沱長江大橋、重慶鵝公岩長江大橋、廣東虎門大橋、重慶大佛寺長江大橋、重慶上橋立交工程、滬寧高速路錫澄河大橋、廣西靜蘭大橋等設計和科研工作,獲得重慶市科技二等獎——「斜拉掛蘭設計研究」,交通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參研)——「靜蘭大橋工程」,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交通部優秀教材二等獎——「橋梁工程(下)」等獎項。主編出版的有《鋼橋》、《橋梁計算示例集——吊橋》、《橋梁計算示例叢書——懸索橋》、《大跨度橋梁施工控制》等著作。參編有《橋梁工程(下)》等多部著作。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有《大跨懸索橋重力剛度分析》和橋梁結構分析方面的論文數十篇。
向中富,男,生於1960年1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橋梁設計理論(側重橋梁結構體系、結構分析、橋梁穩定性等)、橋梁施工及控制技術、橋梁診斷及加固改造等。近年來主持、參加完成10餘項省、部級及重大橫向研究課題,出版《橋梁施工控制技術》等專著、施工手冊2部,主、參編出版《橋梁工程》等教材、計算示例5部,發表論文近30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教師獎3項。
梁乃興,男,生於1957年1月,工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高性能築路材料開發與性能研究。近年來,主持完成了10餘項研究課題。出版了《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現代道路工程材料》等專著,施工手冊一部。主編《路面材料科學》等教材,發表論文40餘篇。
凌天清,男,漢族,生於1962年2月,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道路工程新材料、新技術研究,在核心期刊和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5篇論文分別被EI、ISTP收錄。主編交通部統編教材1部,參編交通部統編教材2部,編寫專著2部。完成的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公路工程施工設備及築路材料產品系列標准研究」特別是在楚大高速公路上利用加筋土技術成功地修築了高度達43.75米高的特高大雙面加筋土擋牆,創造了我國高速公路最高擋土牆的美譽,獲得雲南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內系統地建立了一套柔性路面結構非線性分析的方法
蒙雲,男,漢族,生於1949年11月,教授。主要從事橋梁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研究,大跨徑橋梁設計與理論研究及舊危橋加固改造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兩部,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烏江P.F.C吊拉組合橋設計施工工藝研究》獲1999年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低預應力三鋼混凝土連續梁研究》獲2001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劉忠,1963年8月生,博士,教授。主要從事大跨徑橋梁設計理論與工程式控制制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各1項,博士論文獲得首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目前在美國工作。
肖盛燮,教授,防災減災研究所所長,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部市級重點學科帶頭人,指導碩士研究生多名,現與重慶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及博士後。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基金項目、「春暉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西部開發科技行動」重大項目20餘項,獲部省市科技獎8項次,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6部。在研究中形成了交通設施「防災減災」領域特色,首次提出「橋梁承載力演變理論」和「工程防災鏈式理論」。
范草原,1961年6月生,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路基結構物設計理論與災害治理技術研究。
楊德斌,男,漢族,生於1964年7月,博士後,教授。主要從事建築新材料、新工藝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軍隊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10餘項,在「嚴酷條件下的混凝土」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發表論文40餘篇,獲得世界華人發明金獎、軍隊及重慶市科技進步獎、博士後學術大會獎多項。
顧安邦,男,1935年10月生,教授,畢業於同濟大學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橋梁的結構行為研究和工程式控制制。多年來主持和參加了二十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在大跨橋梁的非線性分析、徐變分析、施工控制及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十項,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首屆學術帶頭人、重慶市教學名師,目前正在進行「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施工及養護關鍵技術研究」、「大跨PC連續梁結構行為及存在問題對策研究」以及「波形鋼腹板組合箱梁橋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的研究。
劉山洪 1968年2月生,博士(後),副教授,橋梁工程系。
主要研究領域及學術專長:預應力混凝土(PC)大跨橋梁的結構行為;結構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橋梁隔震設施、技術及其性能;爆炸及沖擊效應的安全防護及其數值模擬理論與方法;智能橋梁及其設備。
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課題十餘項。
施尚偉,男,1963年2月18日出生,大學本科,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動態測試與自動化儀表專業(1983),副教授,在重慶交通大學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工作,一直從事橋梁施工監測和控制、橋梁結構試驗檢測和承載力評定、結構振動試驗分析、計算機測控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主持完成科研項目20餘項,參與重大科研試驗研究項目10多項,主持完成100多座橋梁的試驗檢測和承載力評定,發表論文10餘篇,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省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次,省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
陳世民,1964年10月出生,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及學術專長:主要從事結構有限元分析研究,包括大型結構空間、非線性、動力、穩定性分析,工程力學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大型橋梁安全遠程智能監測等研究方向。
撰寫學術論文多篇,專著1部,教材1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次。正從事或已完成多個課題研究,包括科技部攻關項目、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橋梁安全遠程智能集群監測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橋梁工程診斷機理及承載力測試研究」,以及「北汊橋非線性極限承載能力研究」、「奉節大橋非線性穩定性研究」、「南寧永和鋼管混凝土拱橋非線性極限承載能力研究」、「Nastran系列大型有限元結構分析系統應用開發研究」等項目。
已指導或擬指導研究生的學科專業領域:大型結構空間、非線性、動力、穩定性研究,橋梁工程中的非線性動力有限元研究,橋梁工程中的工程力學,大型橋梁安全遠程智能監測
郭小宏 男 60年10月出生 教授 本科 土木建築學院
主要研究領域及學術專長:道路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道路工程項目管理,在公路資源配置與優化理論,公路建設項目管理,高速公路機械化施工(養護)工藝與技術等方面,在全國具有優勢與特長。
近年來科研項目及成果:主持完成的國家、省部級及國家重點工程科技項目十四項,出版著作四本。成果曾獲交通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重慶市青年科技創新優秀獎以及部委、學校等十餘項科技成果獎。主要科研項目和成果有:
1科技部: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計劃 機群智能化工程機械-道路施工機群資源配置和計劃調度。
2科技部: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計劃 基於PLM的機群智能化工程機械-道路施工機群資源配置和計劃調度。
3科技部: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 高等級公路機械化施工組織技術。
4交通部:高等級公路路面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最佳規模研究。
5交通部:路面工程機械化施工組織動態設計法與機械動態作業定額應用研究。
6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 公路工程施工設備及築路材料產品系列標准。
7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 舊水泥路改造施工工藝研究與施工設備指南編寫。
8重慶市科委:高等級瀝青砼路面機械化施工組織與其機械綜合作業定額。
田文玉 女 1964.11生 土木建築學院材料系副教授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學專業畢業,同濟大學混凝土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共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11項,發表科研論文多篇,編寫公開出版教材多本。主要學科研究方向是無機、有機膠凝材料基建築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工程應用。
C. 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專業技術經濟及管理怎麼樣主要學哪些,導師是哪些,以後出來工作方向和就業前景怎麼
導師: 周直 崔新媛 陳和平 黃承鋒 李友根
許茂增 余元全 郭笑撰 李紅鏑 韓正清 紀光兵
劉昌內仁 潘雨紅 陶學偉 謝水清容 張健 陳科
方涌 韓煜東 何壽奎 洪衛 梁麗 劉浪
劉燕 唐恆書 魏光興 吳旻 吳新紅 葉曉玲
易世志 尹波 張霞
其中 周直是學校黨委副書記 黃承峰是財經學院院長 徐茂增是管理學院院長 如果能選上他們就不愁了 學校網站上有介紹的 自己去看一下
D. 重慶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學科介紹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2006年學院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2007年開始招收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研究生,2010年學院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本學科致力於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理論、方法、技術研究及應用系統研發,力爭在交通物聯網及智能(雲)終端、交通工程軟體平台及雲計算技術、交通設施智能檢測與評估技術、交通視頻及圖像處理技術、交通信息智能處理與控制等研究方向上實現突破,形成具有鮮明交通信息化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特色。主要研究方向為交通物聯網及智能(雲)終端、交通工程軟體與理論、智能檢測技術及應用、計算機視覺與交通圖像處理、交通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等。
本學科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37人,其中正高職稱20人,副高職稱17人,已形成一支專業范圍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工程、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等多學科交叉,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的學術梯隊。近五年來,本學科組成員主持或參與國家973前期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交通部重大科研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計劃及大型橫向課題共67項,經費近200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三大檢索收錄182篇),出版專著6部;獲國家專利4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0多項)、軟體著作權3項、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近20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科研成果已在重慶、雲貴川、西藏等省市的多項交通工程中實際應用,實現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 2011年學院獲得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2013年開始招收軟體工程碩士研究生。本學科致力於面向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軟體理論與技術、信息智能處理與可視化領域的研究和系統開發,主要研究方向為交通工程軟體系統與理論、交通信息智能處理、計算科學、交通圖像處理與信息可視化。
本學科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5人。本學科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互為增益,主要依託軟體中心、通信實驗室、電子實驗室,並充分利用數理學院小型機設備、重慶市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特種船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圖書館藏資源開展學術及教學活動,並與英國威爾士愛博瑞斯維斯大學、澳大利亞MRC公司、英國貿易和工業部、香港大學等國內外機構存在著廣泛的學術交流,不斷推動學科發展。
E. 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哪個碩士導師好點
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生不同造就了老師的不同
F. 重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哪些導師比較好
管理學院好的導師比較多,劉燕,李紅鏑,魏道生,夏偉,郭小宏,等等等等。
排名不分先後專
你讀的屬這個專業根本不擔心就業
如果你自己稍微有點能力
混的好點的話
可以到一個很好的單位
比如設計院
開放商
等等
加油
多和導師出去做項目
這些老師對學生都很好的
我是本科生
本科的就業都很好。。更不用說研究生了。。
G. 重慶交通大學車輛系研究生怎麼樣,有哪些好導師
http://graate.cqjtu.e.cn:81/oldSite/List_Class_Teacher.aspx 裡面各個導師的簡介。抄
重慶交大主要屬土木系較好些,就業方面看你自己的選擇。想要找什麼樣的單位了。
H. 重慶交通大學怎麼樣交通學院研究生導師最厲害的是那位
橋梁、道路、隧道等專業還是不錯的,唐伯明校長、梁乃興副校長、顧安邦、易志堅、向中富、吳國雄、張永水等等等在國內比較用名氣
I. 重慶交通大學河海學院哪個導師好
河海好,因為河海是全國56所設有研究生院校之一!
J. 請問: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院的道路與鐵道工程這個專業怎麼樣啊導師的怎麼樣望知情者給予幫助!!!謝
不錯呀~ 道鐵比較出名的 比如 長安 長沙理工 重慶交大 導師實力也不錯 都是可以考慮的。重慶在B區 難度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