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簡歷
Ⅰ 大學教授的內容簡介
風光旖旎的「來北越大學」校園源里,兩代知識分子正上演著一曲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的故事:外號「三猴子」的張淵之教授,憑借國學大師侯永昌的提攜與自己的苦幹,終於在「北越大學」中文系佔得一席之地。而他的風流韻事、張狂的言行以及土得掉渣的老婆卻成了校園里津津樂道的話題。張淵之又與「三囊」教授——「膽囊」劉摩、「酒囊」范英俊、「陰囊」侯華等人為各自的目標糾葛不斷。他們鬥智斗勇,最終鹿死誰手?以侯永昌之子侯剛為代表的年輕學人,在前輩的擠壓和現實的誘惑下,將如何安身立命?而張淵之又將如何面對侯剛這位恩人的兒子?……
Ⅱ 清華大學教授稅勇簡歷
不錯哦
Ⅲ 怎樣查詢高校老師的個人簡歷
先查找那個學校的主頁,主頁里一般都有教師團隊。或者找一個那個學校的論壇,在裡面咨詢。
Ⅳ 清華大學胡金春教授簡歷
胡金春,男,博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研究員。
教育背景
1990.09—1994.07,南京版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自動控制專權業,本科,獲學士學位。
1994.09—1998.11, 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工作履歷
1998.12—2000.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控制研究所,博士後,晉升副研究員
2001.1 —2002.12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
2003.1 —2008.12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任教,副研究員
2009.1——至今 ,清華大學精儀系,任教,副研究員
社會兼職
九三三支社副主委
北京九三科委委員
Ⅳ 怎麼查大學老師教授個人簡歷
在網上搜索相關學校老師姓名就能得到相關!!!信息
Ⅵ 為什麼看國外教授的簡歷,很多都有多個高校任職的經歷,而國內的教授大多隻在一個高校長期任職
當大學教授的,多半是圖個安穩閑適的生活,不想那麼折騰,想奮專斗的就進企業當顧問屬了,覺得學校不錯自然就長幹了,誰樂意跳來跳去。
二是,大學教授也看重資歷和科研,評級也是很嚴格的,和企業不同,不是你跳槽就能升的,要成為大牛,看你的科研,你的項目,而不是你在很多個高校任職過。至於工資,同一地區大學教授薪資都差不多,拉差距是績效獎金和項目經費,績效看什麼,你的科研,牛了,學校給的獎勵、各種榮譽教授的頭銜也就來了。所以跳槽沒必要,倒不如在一個大學好好搞科研。
三,不同層級的大學間,對老師要求是有差別的,名校你沒有國外頂尖大學留學背景根本進不去,沒有牛逼的科研項目根本進不去。而三本院校,博士生就行。所以也不是想跳就能跳的,至於同級的嘛,大家都彼此彼此,也沒必要跳。
Ⅶ 廈門大學教授陳孔立的簡歷
http://ke..com/link?url=-vDtYmJq9DzGW
陳孔立,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顧問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史學會理事,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受聘為中共中央外宣辦「台灣問題對外宣傳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台辦「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孔立長期從事台灣歷史、台灣政治、兩岸關系的研究。擁有眾多著述。
個人履歷
■1930年2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
■194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後因戰亂,轉入廈門大學歷史系
■1952年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
■1955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畢業
■1958年任廈門大學馬列室講師;文革後在歷史系教學
■1981年任歷史系副教授
■1986年任歷史系教授
■1987-1994年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
■1988-2005年任中國史學會理事
■1988年至今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常務理事
■2002年至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主要出版物
■1990年出版《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
■1996年主編《台灣歷史綱要》,並在台灣出版繁體字版
■1998年出版《簡明台灣史》
■1999年出版《台灣歷史與兩岸關系》
■2003年出版《觀察台灣》及《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增訂本
■2004年出版《台灣學導論》
Ⅷ 大學教授的作者簡介
朱志榮,男,1961年生,安徽省天長市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回美學學會理事,答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專著有:《中國藝術哲學》、《康德美學思想研究》、《中國文學導論》、《西方文論史》、《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中國審美理論》、《中西關學之間》、《從實踐美學到實踐存在論美學》、《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等,並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