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待遇
㈠ 浙江理工大學的教授副教授待遇如何
浙江理工大學對新進校人員相關待遇的規定
為了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對高層次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提高人才引進的效益,現將新進校人員的相關待遇規定如下:
一、新進校人員的分類
今後,我校新進人員按業務水平、業績和緊缺、急需程度分為六個類別:
(一)第一類: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
(二)第二類:校級特聘教授;
(三)第三類:校學科帶頭人;
(四)第四類:校學術帶頭人;
(五)第五類:接收畢業生和一般調動人員;
(六)第六類:照顧安置人員(指由學校照顧安排工作的引進人才配偶等)。
二、引進人才的類別認定
(一)第一類: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廳關於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選拔條件進行推薦,經省政府批准享受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待遇的人員。
(二)第二類:校級特聘教授
學術造詣高,業務能力和業績突出,在所從事的學科領域有重大影響,研究工作在該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公認;符合學校校級特聘教授評選條件,經有關專家對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進行論證後,由校長辦公會議認定的人才。原則上要求:博士生導師45歲以下,教授或研究員40歲以下,博士後35歲以下。特別優秀的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
(三)第三類:校學科帶頭人
具有正高職稱,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並以第一完成人獲得過省部級二等及以上獎項。目前仍在主持國家級或省部級重大項目的人才。對於人才緊缺的學科,經有關專家對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進行論證後,可適當放寬條件。
(四)第四類:校學術帶頭人
具有正高職稱、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近兩年內主持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項,並以第一作者在國內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或被SCI、EI等檢索3篇及以上)或以第一、二完成人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1項的人才。對於人才緊缺的學科,經有關專家對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進行論證後,可適當放寬條件。
三、各類引進人才的認定程序
(一)擬進校人員提出申請;
(二)用人單位(學院、處、部)根據擬進校人員的業務水平、能力,以及學校每年年初公布的本學年人才緊缺學科或專業目錄,提出擬引進人員所屬類別的建議;
(三)人事處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擬進人員的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論證,並提交校長辦公會議討論;
(四)校長辦公會議審定批准。
四、對引進人才的考核要求
為了把人才引進優惠待遇與考核機制相結合,各用人部門在送交擬進人員材料時,還需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方面按照學校引進人員的不同類別,對擬進人才提出進校一年內和三年內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和達到的目標。進校報到時,將上述要求闡述在協議中。
引進人才進校滿一年和三年時,由用人單位根據協議要求進行考核,並報人事處審核。對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達不到考核要求的人員,學校將扣發甚至取消優惠待遇。
五、新進校人員的待遇
(一)年薪制待遇
對實行年薪制的引進人才,在進校後前兩年(第1-24個月)的年薪待遇標准如下:
1、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年薪20萬;
2、校級特聘教授:年薪12萬;
3、校學科帶頭人:年薪8萬;
4、校學術帶頭人:年薪6萬。
(二)安家費(一):
在外埠調入的新進校人員或應屆畢業生及剛出站博士後,可享受一定額度的安家費(一),具體標准為(以戶為單位):
1、省級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10萬
2、其他新進人員:
(三)住房待遇
在住房安置政策上,作為第一至四類人才引進的人員及具有博士學歷、學位證書的新進校人員在購置校外住房時,根據條件,給予安家費(二)補貼。購置學校提供房源的住房的政策另訂。其他人員按在校教職工享受相關住房政策。
1、安家費(二)發放辦法:
發放時間一般為每年10月。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政策,相關人員在每年領取安家費(二)時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
2、夫妻雙方同時來校工作的人員,安家費(二)以夫妻中享受標准高的一方計算。視配偶的具體情況,給予上(下)浮動,具體如下:
(1)夫妻雙方同時作為第一至四類人才引進的,若引進人才的配偶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職稱的,安家費(二)上浮20%;若夫妻雙方同時具有正高職稱和博士學位的,其安家費(二)上浮30%。
(2)夫妻雙方同時為博士且都符合享受安家費(二)的新進人員,安家費(二)並可上浮10%。若夫妻雙方同為緊缺專業、或都具有高級職稱、或一方為緊缺專業而另一方具有高級職稱的博士,安家費(二)可上浮20%。
(3)若一方作為第一至四類人才引進,配偶為正常調動來我校工作的,安家費(二)按引進人才的一方計算。
(4)若第三至四類引進人才配偶需要學校照顧安排工作的,安家費(二)降低20%(配偶工作貨幣安置的除外)。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校級特聘教授的配偶需要學校照顧安排工作的,安家費(二)不下調。
(5)安家費(二)需要上(下)浮動的,浮動部分在首付時予以辦理。
上述人員(含夫妻雙方均在我校工作的)享受安家費(二)後,今後不再享受國家、省、市行政事業單位貨幣化分房、住房補貼、新人(1999年1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公積金補貼及學校有關住房福利待遇政策,但仍可享受住房公積金。
六、配偶安置
引進人才屬於省級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的,配偶工作可由學校負責安排;校學科、學術帶頭人的配偶,學校可酌情解決。其他進校人員的配偶不予解決。
七、其他
經校長辦公會議審定同意按省(校)特聘教授、校學科帶頭人、校學術帶頭人、緊缺專業博士進校的人員,自校長辦公會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沒有正式進校工作的,其他同意進校的人員自同意進校之日起八個月內沒有正式進校工作的,其進校資格和待遇均需經學校重新認定。應屆畢業生須在校長辦公會議同意進校後一個月內簽訂就業協議。
㈡ 副教授退休後工資多少
一般退休的副教授呢,退休後呢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應該有五六千塊或者3000左右吧,其實呢,這些屬於公務員有點像公務員的都是工資還行的,不像,嗯那些其他的沒有什麼保障。
㈢ 國家985高校副教授一般年收入多少
這的看是顯性收入還是隱性收入了。
㈣ 985副教授工資
最關鍵: "大學老師收入低"—這是個騙局!我只是7級崗,月薪1.8萬稅前。加上年底績效和公積金,一年總數25萬都不止。如果3級崗不得40萬往上?這只是固定工資,不包括額外獎金,也不區分專業。今年因為疫情,從1月10號左右宅到現在快3個月了。每周備一天課,上半天網課即可領到。
如果你做橫向項目,是可以合理提取績效的。說白了就是利用單位的資源,包括實驗條件,人力,辦公場所,平台品牌等等,干你自己的活。在985,接到項目容易許多,而且可以放手交給學生去干。如果在二本,接活困難得多,而且主要得靠自己干,學生只能跑跑腿,不能幫你解決技術問題。
有回答說實際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的。這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
你選擇自由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自主安排,就得承受失敗的風險和心理壓力,和相對偏低的底薪。但是你能換來身心的自由和成功的愉悅。高校教師就是此類。或者自主創業也是。
你選擇工作內容被動聽別人安排,壓力就小,但是不自由,而且很難靠拼搏一下改變個人命運。公司打工就是此類。
--------分割線
年輕女叫獸的一個理論我不太贊同:「高校可以躲清靜,躲社交」
事實上,事業單位是人際關系最復雜的地方,水很深。對知識分子來說,這是個很大的缺點。單位派系林立,領導互有矛盾。每個人都得學習如何在夾縫中生存成長,其實很累。
另外,應酬和交往根本甩不開。學術人脈圈子,需要你一點一滴慢慢培植經營(現在好點,人際關系慢慢轉到網上了)。就問你報大項目,報獎,需不需要跑關系?拉橫向項目,需不需要有路子?心無旁騖的書齋生活只能去夢中找尋。本質原因,是大學教授近於老闆的角色,什麼都得靠自己去爭取。
對比一下,體制外的私企外企,人際關系則簡單得多,評價和資源分配也公平得多。假如你是理工科技術宅,你完全可以悶頭搞你的技術,人際交往方面完全不操心。應酬、跑業務自有老闆、經理、市場部的人去頂。我估計女叫獸誤以為公司人際關系更復雜的原因是她沒在公司干過,缺乏橫向比較。以為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會更純潔,這也算正常推理吧。
我也說一個個性體驗:20年前我曾經以碩士學歷在外企私企工作過好多年。對於習慣了學生時代生活節奏的我來說,「每天定點上下班」是人生最痛苦的事。高校最大的優點肯定在於不用坐班,這一點我認為金不換,錢再少也值。
㈤ 上海大學副教授待遇如何該去么
待遇你要問學校。但總的來說績效掛鉤,能發論文,擅長講課,特別能搞項目的,專當然收入屬高,如果什麼都一般的話,每月不會超過5000-6000的,聯系考慮上海的房價和你的年齡,個人感覺你真的沒有必要去,去了肯定後悔!
㈥ 副教授退休後工資多少
各地情況各個院校肯定是不一樣的啊,清華北大和普通院校的副教授待遇可能一樣嗎?
㈦ 現在的大學教授副教授有多少工資
我爸就是大學教授,工資不高,不到1萬,但我爸真心是個好教師,而且是個優秀的科學家,希望國家能給他們提高提高待遇吧
㈧ 副教授算什麼
老李近來很郁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掏錢發文章,又是拉關系搞課題,又是上下打點活動,終於有了副教授的身份。本以為從此可以登堂入室,進入另一個天地,四處顯擺,可勁推銷自己了。可沒過幾天他就發現,在別人眼裡,自己依然是上不如娼,下不如丐,根本沒有引起別人的太多關注,有讓人肅然起敬、刮目相看之感。有時甚至別人壓根就沒有什麼感覺。他不禁在私下裡檢討自己,並且心裡一個勁地嘀咕:副教授到底算什麼?! 首先,他覺得副字真不是可有可無。雖然很多人在那裡高唱,當官要當副,吃菜要吃素,穿衣要穿布,可正的副的硬是不一樣。就像《圍城》里所說,這講師好比丫鬟,副教授就好比如夫人,教授才是太太。在一個家庭,丫鬟收為如夫人小事一樁,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但是如夫人要扶正當太太,那就難於登天了。也就是說,對很多人來說,這輩子弄個副教授就算到頭了,要想當正的,恐怕玄乎。他一想也是,自己單位到現在不才有一個「太太」嗎,「如夫人」倒是不少。因此,別人嘴裡喊教授長教授短,但心裡指不定怎麼想呢,說不定在心裡說,你以為誰都能當教授啊,這輩子就是副的啦,甭打算再進步了。有時熟人見了,乾脆也不管你是正的副的,一概稱之為「白天是教授,晚上是野獸」。甚至有人說,叫獸叫獸,就是會叫的獸。老李氣急了,也會還上一句,教獸教獸,是專門教你們這些獸。發泄一番,一時倒也平衡了,但過後心裡依然不舒服。 其次,老李感到這待遇也有問題。中國講學而優則仕,實在不能「仕」也要攀一個「仕」的待遇。所以什麼都要比照著公務員有個級別。那麼副教授是什麼級別呢?有人說是正處,有人說是副處,反正是處級待遇。也別說,還真享受過,比如賑災捐款、獻愛心等,別的單位都是自願(捐款本來就是自願的),他的單位卻要定個標准。這標准出來一看,副教授就是副處,一點也不含糊。你要有微詞,領導有話啊,讓你享受處級待遇你還有意見。是啊,享受處級待遇誰敢、誰會有意見啊。問題是發工資時怎麼就沒這待遇了呢?甚至連個科級幹部也不如呢?感情在這里權利義務是分開的,讓你享受就享受,不讓你享受也正常。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政策。 再就是個水平問題。按說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教師,就是要教,要講,以你的知識去啟發學生,給他們盡可能多的精神食糧。這應該是教師的主業。教師的待遇、級別(說白了就是職稱)的高低也要以此為基礎去評定,去兌現。閑暇之時,可以寫寫文章,或公開發表,或私下交流。但這應該是副業。因為,老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能念論文,會寫論文的也不一定就適合講課。在授課和寫作之間,是寧可「述而不作」也不能「作而不述」。而實際的情況恰恰相反,現在關乎待遇級別的職稱評定,不是比授課質量,不是比社會效果,更不比學生滿意度。就是比關系,比課題,狗屁文章、混賬專題只要多,那就行,哪怕你在講台上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東拉西扯,自相矛盾,甚至只會念書。更有甚者,評職稱時只要有關系,造假也能成功。 每想到此,老李直想罵娘。可氣歸氣,老李從來是罵完而止。因為他知道生悶氣的結果是自己受損。他的方法也簡單,那就是自我安慰:一則也不想去當什麼教授,一門心思教好課,好在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足矣!二則,身邊的教授也見多了,靠做假靠關系修成了正果,可水平不敢恭維不說,有的甚至連起碼的人都不合格,這樣的教授白給也不要。還真恥於與他為伍! 這樣一想,老李心裡敞亮多了,也舒服極了。哈哈!!
㈨ 大學教授和副教授差別大嗎 工資能差多少
大學教來授和副教授的工資差別是比較大源,,大學教授是正高級職稱,副教授是副高級職稱,在崗位工資上相差四級,教授職稱崗位工資可以上到一級,而副教授崗位工資最高只能上到五級,崗位工資就相差了四級,崗位工資差別就有兩千塊左右,績效工資差別也比較大,總共加起來工資相差三千塊左右,如果是經濟發達地區工資差別更大,一年大概查五六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