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瀾教授
『壹』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反思才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會尋找解決方法,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
『貳』 葉瀾教授的著作有哪些
《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999.2006
《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報告集》(主編,三聯書店,回1999年)
《走出答低谷》(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
《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國科技出版社,1990年)
『叄』 葉瀾教授的簡介及著作有哪些
葉瀾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她的著作有《「新基礎教育」論》《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新基礎教育」研究史》等,都是教育專業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肆』 葉瀾教授文章讀後感
[葉瀾教授文章讀後感]2010年01月11日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作為教師,我們每一個人都親身經歷並參與書寫過一段共和國的教育史,由於各自所處時代不同,這段教育給我們留下的精神印記和教育氣質也不一樣,葉瀾教授文章讀後感。 60後教師,生於國家浩劫卻又是一個火紅而單純的歲月,高等教育尚屬於精英教育,為理想和事業而獻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這代人接受的最初的職業道德教育。重視「雙基」、強調基礎是當時最重要的教育理念。70後教師,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春天裡,比60後少了磨難,多了沖勁和活力。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建構是當時教育改革的重點,同時,應試教育的激烈競爭也拉開了大幕。80後教師成長在物質文化生活飛速發展時期,也是高等教育全面擴張走向大眾教育的時期,教育改革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推進,卻又是應試教育進入登峰造極的時期,這一代教師個性強、視野開闊、知識更新快,但在知識素養、責任心、進取精神等方面由於個體的差異顯得參差不齊,優秀教師成長速度、崛起規模明顯落後於前輩教師,讀後感《葉瀾教授文章讀後感》。現如今,我們面臨共同的教育背景與時代要求,三代教師都面臨機遇和挑戰:60後教師如何延長職業高峰期,涌現更多的名特級教師和避免少部分教師被邊緣化;70後教師如何成為各級學科帶頭人,如何實現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轉型;80後教師如何提升綜合素養,成為令人放心的優秀後備教師群體。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葉瀾教授在文中告訴我們,一方面教育隨時代在發展,不斷提出需要我們解決的新問題。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有規律的,比如誇美紐斯、凱洛夫至今仍有研讀的價值,「文化要傳承發展、個體要成長發展,都不能沒有基礎」。同時,教育更應該具有生命本源價值,如「知識、技能的習得、運用和發展是人生一輩子不能沒有,且是易見、易識和可變的。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時代所經受的教育,對個人心靈、精神、氣質的孕育,卻留在生命的深處,在需要的時候,它會喚醒內在的力量,以一生的積累和獨特的姿態,去回應所面臨的時代,去圓心中的夢。」這恰恰是應試教育所缺乏的。 所以,葉瀾教授在這篇文章中用她對共和國六十年教育的親身經歷、體驗與反思告訴我們,我們要為共和國六十年的教育成就歡呼,我們更要理性地對待教育六十年的發展歷史,明確新時期的教育責任,我們要做「經師」,為學生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學業知識基礎與方法基礎,我們更要做「人師」,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喚醒學生內在的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在學生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播撒希望的種子,賦予學生征服前進道路上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困難、挫折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需要好的分數,這是教育現實給我們的無可奈何的宿命。但是,除了分數,我們還能為學生做些什麼?這是教師這個職業賦予我們的責任。〔葉瀾教授文章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伍』 葉瀾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出自哪裡
課堂應是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走固定的路線。特別是課堂上某些意外生成稍縱即逝,如不及時點撥,那是非常遺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課堂的反映,及時地生成教學目標,調整預設的教學板塊。上述案例中,教師講解習題時,要比較到哪家商店最合算,先分別算出各商店的應付錢款,然後比較出到哪家商店付的最少,這樣做毫無疑問是對的。可是事起波瀾,學生提出了另外一種做法,計算哪家商店打的折扣低。一般教師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會比較兩種方法可靠度的高低,得出第一種方法肯定是對的,從而否定第二種方法。但這樣的處理就會與精彩的生成擦肩而過,學生就少了一次鍛煉思維的機會。案例中,教師順水推舟,抓住了這一契機,讓學生共同探究為什麼算折扣出現錯誤?原來廣告上的折扣和實際購物折扣有怎樣的區別?怎樣買才能享受到最低的折扣?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是學生思維不斷得以發展的過程,也是充滿激情與智慧的探究歷程。二:將錯就錯,退一步海闊天空將錯就錯是我們面對課堂意外生成時的一種極好的策略。將錯就錯,不是對學生錯誤?低俗地遷就,而是認真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根源,合理開發?利用學生學習中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在辨錯?思錯?糾錯的過程中,將學生個體的思維錯誤轉變為促進學生群體思維發展的資源。上述案例中,教師把發生在個別學生身上的錯誤,巧妙地轉化為學生共同探究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給學生的思維開啟一片嶄新的天地。經過討論,學生意識到計算中的錯誤不再是簡單的失誤,還有其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進而,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開放的思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辨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陸』 下面這段話是葉瀾教授在哪篇文章中說的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
這個?blog.stnn.cc/bdfzcd/Efp_Bl_1002205301.aspx
『柒』 葉瀾教授談:一堂好課有哪些基本要求
我國教育界權威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女士認為: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在5個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義
葉瀾說,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一切都很順,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個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她介紹,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而言,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困難的,他們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都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
從這個意義上,這節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 :生成性
葉瀾介紹,這節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
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基本要求(4):常態性
葉瀾說,不少老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的就是讓教師淡化公開課、觀摩課的概念。在她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老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然後才能上的課。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她認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公開課、觀摩課要上成是沒有一點點問題的,那麼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基本要求(6) :有趣味
『捌』 葉瀾老師的「五實」觀 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華東師大的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的標准應遵循「五實」,具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扎實。「一節好課應該是一節有意義的課」。對學生學習來講,葉瀾老師認為有三級意義:初級意義——學到東西;中級意義——鍛煉了能力;高級意義——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2、充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效率的課。」效率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面上來說的,對全班多少同學有效率,對優秀學生、中等學生、困難學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3、豐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真情實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4、平實。「一節好課應該是常態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於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不僅現在可以上,什麼時候都可以上。……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5、真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實也是評價一節好課的重要指標,沒有真實,「好課」也失去了價值。虛假的課雖可取得一時半會的成功,但不利於教師樹立研究意識,更不利於教師向研究型轉變。葉瀾老師提出的「五實」評價標准為我們怎樣上好一節課給出了漂亮的解答,為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扎實推進課堂教學研究,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指明方向。
『玖』 葉瀾教授的四個還給體現了有效教學的哪些原理
葉瀾教授的四個還給體現了有效教學的理念。把知識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孩子就自由了。
『拾』 我寫了一本小說,主人公名字叫葉瀾,今天百度發現有個北大有個教授也叫葉瀾。我該怎麼辦,涉嫌侵權嗎
怎麼算侵權了,我看小說就有很多重名的,反正是你自己想的又不是抄襲的,但如果你很介意的話你就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