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李德教授

李德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03 09:46:10

❶ 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



在泰州市姜堰區溱潼古鎮院士舊居景點,你會聽到導游講這樣一句話回,「答古有三科兩狀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弟兄四院士」指的是擁有三個院士頭銜的李德仁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他們是一對親兄弟,都出生在溱潼古鎮。從12月7日開始,這句話要改寫為「弟兄五院士」,因為李德仁和李德毅的堂弟李德群,出現在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5年院士增選名單中。
李德仁今年76歲,是世界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
李德毅今年71歲,1983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現在總參工作,少將軍銜。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德群今年70歲,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學院學位審議委員會主任、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此次增選為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❷ 李德仁導師是誰

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攝影測量與遙內感學家,武容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院長。1963年武漢測繪學院畢業,1981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5年獲聯邦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學位。2008年被蘇黎世理工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8年)。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 年10 月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歷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文名
李德仁
出生地
江蘇泰縣(祖籍丹徒)
出生日期
1939年
職 業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
畢業院校
武漢測繪學院、德國斯圖加特大學
主要成就
1988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5位博士生榮獲全國百篇優博展開

2012受聘
中國礦業大學環測學院院長

❸ 李德是哪個國家的人

李德是德國人。

李德是共產國際派往中國的情報員,是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聘請的軍事顧問,1900年9月28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

1932年春被蘇軍總參謀部派往中國將經費交付佐爾格,同年秋天到達上海,在共產國際執委會(駐上海)遠東局工作。後來奧托·布勞恩「作出軍事上的判斷和建議」,開始參與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指導。

(3)李德教授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上受到批判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會上,李德受到批評,其軍事領導方式和戰略戰術方針也受到批判,並被寫入會議的總結決議之中:「政治局擴大會認為××同志特別是華夫同志(××同志指博古,華夫同志指李德) 的領導方式是極端的惡劣,軍委的一切工作為華夫同志個人所包辦。

把軍委的集體領導完全取消,懲辦主義有了極大的發展,自我批評絲毫沒有,對軍事上一切不同意見不但完全忽視,而且採取各種壓制的方法,下層指揮員的機斷專行與創造性是被抹殺了。在轉變戰略戰術的名義之下。

把過去革命戰斗中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教訓完全拋棄,並目之為『游擊主義』,雖是軍委內部大多數同志曾經不止一次提出了正確的意見,而且曾經發生過許多劇烈的爭論,然而這對於華夫同志與××同志是徒然的。」

「政治局擴大會認為為了粉碎敵人新的圍攻,創造新蘇區,必須徹底糾正過去軍事領導上所犯的錯誤,並改善軍委領導方式。」李德在他1973年出版的《中國紀事》中是這樣回憶的:「至於我呢,我只能吃力地跟上兩天的會議。

伍修權顯然不樂意給我翻譯,而且譯得也不完全。因此,我在得到會議記錄或者至少是尚待作出決議的文字材料並詳細閱讀之前,沒有表明態度。」

對於會上對他的批評,他認為是「詆毀」,辯解說:「一個外國顧問既沒有下達指示的權力,又不懂中文,和外界又沒有聯系,怎麼才能做到這些呢?」同時,他堅持認為遵義會議「不是解決生死攸關的原則問題,而是一場無原則的派別斗爭」。

❹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篇《教授與明星價格比》的文章,說上海交大的李德教授到企業講課,一天

❺ 李德的簡介

·北洋企管顧問公司高級顧問;國際認證專業培訓師;MBA導師
·十餘年國內大型通信企業高級企版管經歷
·上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任教經歷;英國WALES大學、澳大利亞LATROBE大學在華MBA導師、客座教授
·獲美國管理協會AMA(世界權威培訓機構)培訓講師資格證書,並於1997-1999年任AMA簽約培訓師。

❻ 長征三人團李德是哪裡人

一、李德是德國慕尼黑人。

二、簡介:

李德(1900年~1974年),奧地利人,共產國際派駐內中國的軍事顧容問。1900年9月28日生於德國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於柏林。原名奧托·布勞恩(Otto Braun)。筆名華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國共產黨。1918年參與創建巴伐利亞蘇維埃。

1926年被德國政府逮捕監禁。1928年越獄逃往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2年春畢業後,進入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因與王明較熟,被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派往中國東北收集日軍情報。1933年9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顧問。在指揮紅軍作戰中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戰術,反對游擊戰,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致失敗。紅軍長征開始時,是軍事最高領導三人團成員之一。

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被撤銷指揮紅軍的權力。後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共中央軍委軍事研究編委會主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加入蘇聯紅軍。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諾戈爾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定居,潛心著譯。1964年任德國列寧著作德文版主編。

❼ 紅軍時期的蘇聯軍事顧問李德,請祥細介紹,

李德(1901-1974),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又名華夫,還曾用名李特羅夫。李德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最高三人團成員。

長 征初期,李德軍事指揮錯誤使中央紅軍在長征初期損失慘重。
遵義會議後不久,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從而正式結束了李德、博古對紅軍的軍事指揮。
此後的長征路上,李德雖然不再擁有軍事指揮權,1935年10月,李德隨紅軍到達陝北。1939年8月李德離開延安返回莫斯科。
回到蘇聯,l李德隨後被派到出版社工作:1949年返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馬克思列寧研究所工作,把蘇聯的一些政治和文學著作翻譯成德文。一度擔任過東德的文聯主席,作家協會第一書記。 1974年8月15日,因病在東德逝世,終年73歲。

❽ 李德仁的弟兄五院士有哪些

  • 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 李德毅,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德群,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❾ 李德後來命運如何

1935年1月,在遵義會抄議上被撤銷指揮紅軍的權利。後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共中央軍委軍事研究編委會主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加入蘇聯紅軍。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諾戈爾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定居,潛心著譯。1964年任德國列寧著作德文版主編。1973年出版《中國紀事(1932~1939)》,對中國革命歷史事實有一定程度的歪曲。1974年8月15日卒於柏林。

❿ 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是哪國人

德國人。
李德(1900年~1974年),奧地利人,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軍事顧問。1900年9月日生於德國慕尼黑,1974年8月15日卒於柏林。原名奧托·布勞恩(Otto Braun)。筆名華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國共產黨。1918年參與創建巴伐利亞蘇維埃。1926年被德國政府逮捕監禁。1928年越獄逃往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2年春畢業後,進入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因與王明較熟,被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派往中國東北收集日軍情報。1933年9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事顧問。在指揮紅軍作戰中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戰術,反對游擊戰,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致失敗。紅軍長征開始時,是軍事最高領導三人團成員之一。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被撤銷指揮紅軍的權利。後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共中央軍委軍事研究編委會主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加入蘇聯紅軍。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諾戈爾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定居,潛心著譯。1964年任德國列寧著作德文版主編。對中國革命歷史事實有一定程度的歪曲。

熱點內容
四川農業大學2014屆畢業生離校時間 發布:2025-08-21 01:40:12 瀏覽:721
金融專業各所大學排名 發布:2025-08-21 01:34:54 瀏覽:577
大學感謝老師畢業 發布:2025-08-21 01:29:05 瀏覽:779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競賽 發布:2025-08-21 01:28:28 瀏覽:753
大學評書專業 發布:2025-08-21 01:06:11 瀏覽:543
清華大學教授談通貨緊縮 發布:2025-08-21 00:47:44 瀏覽:807
大學生入黨思想篇 發布:2025-08-21 00:43:17 瀏覽:317
四川大學商學院考研 發布:2025-08-21 00:43:15 瀏覽:890
內大學生人數 發布:2025-08-21 00:42:24 瀏覽:665
貴州大學考研化學 發布:2025-08-21 00:40:19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