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與大學老師談戀愛
Ⅰ 大學教師怎麼樣處理學生談戀愛
大學生如何處理談戀愛與學業的關系 看到這個題目,我馬上聯想到蔡大生老師。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蔡大生老師是我在《音樂與人生》課上的老師,他曾經向我們介紹過他的大學生活。其中,他講到過在大學時期,他像打游擊戰一樣交了女朋友,當時引得我們鬨堂大笑,然而,當他最後他講到當年的女友已經是他愛人的時候我們又是無比的羨慕。 曾經聽一位「前輩」說:大學不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會後悔一輩子的!大學生談戀愛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大學生是否適合談戀愛,能否處理好與學業之間的關系?大學生戀愛真的是必修課嗎?對於《大學生如何處理談戀愛與學業的關系》這個題目,我想先講述兩個在我身邊發生的實例。 第一個實例的地點在杭州師范大學的經亨頤學院。經亨頤學院是杭州師范大學的招牌學院,在經亨頤學院中有一對人盡皆知的情侶,男的在學院內擔任學生會主席一職,成績在班中排名第二,為人熱情爽朗,陽光積極;女的成績全班排名第一,同樣自然大方,平易近人。由於這對情侶十分優秀,同學們經常稱呼他們為:主席和第一夫人。他們的愛情故事同樣得到在校內的不少老師都的稱道,有位老師說:大學生談戀愛就要像他們這樣。 第二個實例是發生在我的一位同學身上。上高中的時候,我的那位同學在學習十分刻苦,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他是學生、老師、家長心目中的學生楷模。然而,天不遂人願,在高考的時候,他因為一些原因和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上了一所普通的一類學校。在大學中,他交了一位女朋友,由此便迷失在戀愛的世界。生活費經常是靠像朋友借,晚上差不多都快十一點才回寢室,上課的時候也是在用手機和女友聊天發簡訊,嚴重耽誤了學業。上學期期末的時候,他的功課有三門是亮紅燈的。 我舉以上兩個實例是為了說明:大學生談戀愛可能使兩人都正向發展,也可能使戀愛中的人處理不好學業與愛情的關系,導致學業荒廢。我認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在他人,而在談戀愛的當事人身上。接下來我將聯系本學期所學,簡要談談大學生應該如何處理談戀愛與學業的關系。 在理論上,所謂談戀愛,應該是身心成熟的人對於自己未來情感、婚姻與家庭幸福的思考和嘗試。現實中,大學生雖然大多過了18周歲,符合法定成年人標准,但未必心理都已經成熟。有不少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被學業壓力和老師、家長的看管所束縛,未曾得到機會去考慮何謂「愛情」、何謂「婚姻」、何謂「幸福」。在這種情況下談戀愛,大多不過是看到一位異性覺得感覺不錯而已,或者不過只是看身邊的人都有男/女朋友而眼饞,更有甚者不過是生理發育成熟之後的沖動。這種情況下的談戀愛,雖然不摻雜世俗中金錢、世故等等雜念(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大學生談戀愛中摻雜了這些),但也未必是真正的愛情。由此可知,大學生如何處理談戀愛和學業之間的關系變的尤為重要。 首先,應以學業為主。父母用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供我們上大學,哪怕不是為了自己,就算是為了父母也要先把書讀好。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應用在學習上面,戀人之間要經常督促對方是否完成這段時間內的學習計劃,及時完成作業;雙方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討論;戀人之間在一起久了也很少會感到疲憊,因此可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保證成績平穩中有進步。在學生生涯中,好的成績無疑是最美味的麵包,有了麵包的愛情將會更加的誘人,也會更加持久。 其次,珍惜情誼。兩個人在大千世界中相遇已經是很大的緣分,而且兩人又成為情侶,這可是更大的機緣。情侶之間要互相信任、互相扶持、不要輕言放棄、珍惜眼前人。記得在第一入學的時候,我曾經在校長做報告的時候代表在場所有學生問了一個問題:大學生是否應該談戀愛?葉校長說的其中兩句最重要的話是這樣的:1、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中大部分都在大學甚至更早的時候談過戀愛,西方教育從來沒有反對大學生談戀愛。2、如果你在學期
Ⅱ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我跟自己學生談戀愛會不會被開除什麼的
大學老師和學生戀愛,屬於違反學校規定的,會給予開除處理,如果沒有違反規版定,則不會開除。高校權師生都是成年人,不存在身份問題,師生之間自由戀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中國的文化傳統對高校的師生發生超越師生的其他形式關系,持贊許或者包容的態度。上溯到民國時代,更有魯迅和許廣平、瞿秋白和楊之華、沈從文和張兆和等為代表的師生相愛並結為夫妻的文壇佳話。
(2)學生與大學老師談戀愛擴展閱讀:
在校大學生雖已成人,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仍處在關鍵的形成期,心智並未完全成熟,師生戀很難是純粹的愛情。
重要的是,高校師生之間的角色並不平等,存在著管理、權力、利益等方面的關系,即使師生是純潔的感情關系,這種關系也會破壞公平競爭,不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利益迴避原則。所以也有很多大學是明令禁止師生戀的。
Ⅲ 大學生和大學老師談戀愛影響不好嗎會怎麼樣
答:硯在大學生與老師談戀愛是正常之事,因為現在大學的老師與現在的內大學生年齡也相著不多容,所以,談戀愛也是正常的事,只要是在校中,老師,學生互相不違犯法律,校規,私下是個人行為,別人無言幹啥自由空間!只要在校老師和學生定位把掌好,別有親密言行和動作,倆人保密工作做的好,談戀愛不會受到學校,師生,社會,法律一定影響的!解答能採納嗎?
Ⅳ 大學里男學生跟女老師談戀愛很過分嗎
事實上在大學搞師生戀是不被允許的。一方面受傳統方面影響,師生之間存在輩分版差異,所以師生戀有權違倫理。更重要的是:校園之中的師生戀雙方關系不對等,學生是弱勢群體,如果校園中允許師生戀,那根本無法迴避學生受侵害。因此各大學校都明文規定不許進行師生戀。
Ⅳ 大學生可以和大學教授談戀愛嗎會不會對老師有不好的影響
要分情況的,如果男未娶女未嫁,雙方都是自由身,那麼愛就愛了;如果一方版已有家庭,再發展戀愛關系權於情於理都是不合時宜的。大學期間,如果是正常學歷教育的年齡段的大學生還是太年輕,資歷不足,易沖動,不建議談戀愛,因為隨著年紀增長經歷豐富,看待問題的觀點會變,還是等到畢業了走上社會以後再談戀愛的比較好。
Ⅵ 學生可以和老師談戀愛嗎
可以抄
如果是大學生的話
人們還可襲以接受
如果是高中生以下的
師生戀
你們現在都還在同一所學校的話
那就千萬別公開,也千萬別做出過火的事情
因為人們會用世俗的眼光來看你們
覺得你們這樣很不對
你們兩個都會遭到社會的輿論
嚴重的有可能老師和學生都會受到處分
所以那學生為了長遠利益最好能好好讀書,爭取考上一所好大學快點畢業
或者那老師要鼓勵那學生好好讀書
那時候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談戀愛了
因為那學生也已經是大學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不再受到那麼多的限制
這樣的結局是比較完美的
因為我有個同學在
初中的時候
就很喜歡一個新來的
體育老師
現在我同學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
他們
幸福的生活
著
Ⅶ 大學老師能和學生談戀愛嗎
可以啊 兩個人都有感情 這不過是平常的師生戀 到法律年齡結婚就可以
Ⅷ 學生可以和老師談戀愛嗎
朋友
坦誠的講,我也是一位老師,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是我們彼此的角度不同
想對你說幾個觀點,希望有助於你思考。
首先師生戀這樣故事是很多的,最終走到一起的案例也很多,不乏甜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其實每個老師都有一份愛自己學生的心,那是博愛。而你瘋狂的希望她可以在你身邊那是愛情,是基於喜歡而產生的一種情感。愛有不同
站在老師的立場上是有很多的不可以。
第一,年齡的不可以,12歲的年齡差距也許是一個跨度,但本質的問題卻同,在這個時間段里,人生賦予你最主要的意義,是學習,而她卻已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女孩的青春就是生命,你應該是在讀高中吧,高三讀完也還是需要有2到4年或者更久的學習時間。她可以有那麼就的時間等你嗎?能夠沖破家庭的催婚,同事的輿論,環境的印象。太少太少,我也只有在愛情故事裡才看到。
第二,師德不允許,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在古代,亂倫有幾種形式,其中一種就是師生之間的戀愛關系,同時2013年國家出台有關師德的文件里也明確了老師與學生談戀愛是一種師德缺失的行為,這可是高壓線,是絕對不允許的。
第三,工作不允許,剛才也說了師德的政策,可以這樣講如果一位老師在社會公認的師德范圍內,她沒有做到,那麼所有的後果都是需要自己承擔的,不但現有的工作要丟掉,而且社會輿論也會把她打到死角,某某和學生談戀愛,這樣的人我們能要嗎?我們能收嗎?等等她會丟了工作。
第四,經濟能力不允許,你還是一個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在一起很多時候是需要有物質基礎的支撐的,而她作為一個有固定收入的人,面對消費的情況,你是需要有父母給你的零花錢,是父母的一種負擔。而對方不是,這個時候就有心理的不平衡感。
朋友
人生的路上都會有一些很青澀,和純真的感情。因為真所以美,但不一定總是會有結果,需要珍藏在心,不一定總是要有結果才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擁有才是最美的。
Ⅸ 大學教師和學生應不應該談戀愛
沒有應該不應該的,
既然是大學生了,
就是戀愛自由了,
如果你是學生,首先得看老師是什專么樣的人,
年齡一屬定不要太懸殊,畢竟師生戀普遍都是男老師女學生.
最後受傷的也都是女同學,例子太多了.
但也不能光想著消極的.反正是先觀察他這個人,
了解他之後 如果真的什麼問題都沒有的話
戀愛當然可以., 恕直言如果你是很隨便的人.
無所謂了,但是 一定要注意影響,學生們話很多的,.
尤其是大學 .無論男女都是長舌婦.
該說的 都說了 自己決定吧.
一定要考慮好了 再做決定哦.
Ⅹ 大學里學生和老師談戀愛可以嗎
瓊瑤的小說《窗外》:江雁容愛上了語文老師,老師由原先的疑惑、拒絕,到後來的接受和投入。但臨近高考的學生和已婚的老師之間,註定是一場面臨家庭和社會道德非議的戀愛。
日劇《魔女之條件》:女老師未知在凜冽的清晨和一個男生相撞,而這,就是緣分的開始。但兩人的相愛遭到了學校、男孩母親、女老師男友甚至法律的阻礙。
瑞典電影《教室別戀》:37歲的女老師與14歲的男學生,兩人完全沉浸在情慾的感官刺激中。
以上是小說和影視劇中演繹的師生戀故事,在當代中國,人們的心理、情感、思維等都承受著社會變化的影響,內心涌動著的情感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一,短短數年內,一些人已從壓抑情感的極端走到放縱情慾的另一個極端。當代青少年是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讓我一次愛個夠」、「跟著感覺走,拉著夢的手」等觀念,使他們為愛情不顧一切,當然也就不會計較所愛的對象有無家庭等。
第二,當代中國人的婚戀觀不是某種單一思潮的產物,有壓抑多年的古老慾望的釋放,有西方某些社會觀念的移植,也有社會轉型的催化作用。當情感與慾望沖破了角色的束縛,學生與老師的身份便不再是障礙。
第三,人們變得急功近利,目的決定著行為,左右著情感,於是就有了為了目的的愛情,師生戀也不例外。
第四,人們越來越傾向於把自我的幸福感情放到重要位置。
社會的發展註定了我們要重新審視許多事物。師生戀現象有其社會性的一面,也有青少年自身心理發展規律的一面,以下我們從心理、社會兩方面來剖析其成因。
首先,戀師現象是青少年性意識、性行為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奇特現象,它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但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青少年時期是人的性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國外的心理學家把這一時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性的反感時期;第二階段,對異性的狂熱時期;第三階段,浪漫的戀愛時期。戀師是嚮往年長者時期。由於在青少年後期,他們心中的父母形象變得從未有過的渺小,他們的獨立意識變得強烈,逃脫家庭、遠離父母監護的願望膨脹,渴望著能重新選擇一種活法。但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經驗不足,束手無策的感覺縈繞著他們,他們渴望理解與幫助。環顧周圍他們發現,與自己朝夕相處,關愛關心自己成長,傳道解惑的老師,有閱歷,有才華,有智慧,充滿成熟之美,很容易地佔據了他們的心靈,成為他們崇拜的偶像。於是有一些學生對異性老師產生愛慕之情,執著地追求。在學生已經認為師生戀是違背社會道德時,熾熱、痛苦的感情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以致不能自拔。
第二,青少年中出現的戀師現象,是戀母或戀父情結的另一種體現方式。人們的社會化過程是由家庭、社會、學校共同來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愛撫、家庭氛圍的影響深刻,父母的過分溺愛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心理依賴,沒有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長。他們在潛意識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關愛,對父母的愛很容易轉移到關心愛護他的老師身上,並誤把它當成一種愛情。
第三,戀生現象的出現,似乎在社會中有違師德。因為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地位不平等,老師對學生的情感佔有變得輕而易舉。因為老師在學生心裡的地位比較高,老師的形象代表著高尚,老師是成功的化身,一旦老師追求學生,學生有被寵愛的喜悅,能夠很快產生反應。另外,人有支配慾望,由於地位的不同,學生處於被支配的位置上,老師易對學生產生同情、佔有的心理,於是就可以跨越年齡,沖破角色的規定。如果沒有外界的阻力,這種關系就發展為婚姻。在學校中,由於老師戀學生而發展的婚姻成功率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