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雲教授
1. 破譯美國兩大安全密碼,獲國家717萬獎勵,她是誰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破解了世界上最難破解的兩大密碼,將中國密碼學以一人之力拉上世界巔峰水平,建立了如此巨大功勛的嗎,美女教授王小雲受到了國家額外的關注。為了獎勵她做出的巨大貢獻,國家獎勵了她717萬元獎金,後來的她更是成為了我國科學院院士的一員。她帶著自己的團隊,再一次攻堅克難,為我國打造了世界最強密碼系統——SM3密碼系統。
在科技之戰當中,當代中國人還可以建立像傅介子那樣的功勛,王小雲教授就是榜樣!希望中國以後的科技領域出現更多向王小雲教授這樣的現代傅介子,為國家建立奇功!
2. MD5密碼破解
我是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的 誰說無解,由於安全的因素只是目前仍處在理論。畢竟破解軟體做出來危害太大。目前有的破解僅局限在暴利破解(很不好用)與MD5對應密碼資料庫查詢上。
給你提供幾個MD5對應密碼資料庫查詢的網站:
http://www.abcbit.com/md5/
http://mao8.com/Checkmd5.asp
前兩個是今天入侵剛用過的算是比較好使
下面的是以前搜到的,一般。
http://www.xmd5.com/index_cn.htm
http://www.md5lookup.com/?category=01-3&searck=on
http://www.md5.org.cn
http://www.xmd5.org/
http://www.milw0rm.com/md5/info.php
http://www.neeao.com/md5/
http://md5.mmkey.com/
http://gdataonline.com/seekhash.php
http://www.plain-text.info/search.php
http://passcracking.com/Good_values_list.asp
http://www.hashchecker.com/index.php?_sls=search_hash http://md5.rednoize.com/
http://us.md5.crysm.net/
http://uploadpage.net/ap/php/projects/rt/addhash.php
3. 山東大學的王小雲真的研究出了MD5的逆向演算法嗎
1、山東大學:山東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簡稱山大(SDU),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計劃」,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2、王小雲:女,1966年生於山東諸城,1983年至1993年就讀於山東大學數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導師潘承洞。1993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王小雲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於2004年、2005年先後破解了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安全系統的MD5和SHA-1兩大密碼演算法。
3、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MD5(中文名為消息摘要演算法第五版)為計算機安全領域廣泛使用的一種散列函數,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護。MD5演算法具有以下特點:
壓縮性:任意長度的數據,算出的MD5值長度都是固定的。
容易計算:從原數據計算出MD5值很容易。
抗修改性:對原數據進行任何改動,哪怕只修改1個位元組,所得到的MD5值都有很大區別。
強抗碰撞:已知原數據A和其MD5值MD5(A),想找到一個具有相同MD5值的數據B(即偽造數據),使得MD5(A)=MD5(B),這是非常困難的。
4、王小雲教授的工作:已知A,可以構造信息B,使得MD5(A)=MD5(B),過去的構造B的過程認為需要【野蠻碰撞】(逐個碰撞)。王小雲教授提出的想法,可以加速了雜湊碰撞(並非是真正的破解)。
5、結論:打開一把鎖的方法有2種,第一使用鑰匙(研究出逆向演算法),第二使用鋸子(破解)。在王小雲之前,使用鋸子需要幾天才能打開,而王小雲的【鋸子】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打開這把鎖。王小雲並沒有找到鑰匙,因此不能說研究出了MD5的逆向演算法。
4. 王小雲的人物故事
破譯美國使用的密碼破解MD5密碼演算法,運算量達到2的80次方。即使採用現在最快的巨型計算機,也要運算100萬年以上才能破解。但王小雲和她的研究小組用普通的個人電腦,幾分鍾內就可以找到有效結果。
SHA-1密碼演算法,由美國專門制定密碼演算法的標准機構———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與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早在1994年就被推薦給美國政府和金融系統採用,是美國政府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密碼演算法。
2005年初,王小雲和她的研究小組宣布,成功破解郵箱密碼。《崩潰!密碼學的危機》,美國《新科學家》雜志用這樣富有驚聳的標題概括王小雲里程碑式的成就。因為王小雲的出現,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宣布,美國政府5年內將不再使用SHA-1,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先進的新演算法,微軟、Sun和 Atmel等知名公司也紛紛發表各自的應對之策。
王小雲個子不高、短發、戴著厚鏡片的金邊眼鏡。一說話,口音里帶著淳樸的山東風味。有10年的時間,她走在山東大學的校園里,能認出她的人很少。在記者采訪前,她已經有半年沒有接受過采訪,就是她,兩年前,在美國加州聖芭芭拉召開的國際密碼大會上主動要求發言,宣布她及她的研究小組已經成功破解了MD5、HAVAL-128、MD4和RIPEMD四大國際著名密碼演算法。
當她公布到第三個成果的時候,會場上已經是掌聲四起。她的發言結束後,會場里爆發的掌聲經久不息。而為了這一天,王小雲已經默默工作了10年。幾個月後,她又破譯了更難的SHA-1。王小雲從事的是Hash函數的研究。
目前在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兩大密碼演算法MD5和 SHA-1就是Hash函數中最重要的兩種。MD5是由國際著名密碼學家、麻省理工大學的Ronald L. Rivest教授於1991年設計的;SHA-1背後更是有美國國家安全局的背景。
兩大演算法是國際電子簽名及許多其他密碼應用領域的關鍵。在王小雲開始Hash函數研究之初,雖然也有一些密碼學家嘗試去破譯它,但是都沒有突破性的成果。因此,15年來Hash函數研究成為不少密碼學家心目中最無望攻克的領域。
但王小雲不相信,她想知道,Hash函數真像看上去的那麼牢不可破嗎?王小雲破解密碼的方法與眾不同,但對王小雲來說,電腦只是自己破解密碼的輔助手段。更多的時候,她是用手算。手工設計破解途徑。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評價她說:「她具有一種直覺,能從成千上萬的可能性中挑出最好的路徑。」當王小雲帶領她的團隊終結MD5後,《華盛頓時報》隨後發表報道稱,中國解碼專家開發的新解碼技術,可以「攻擊白宮」。
王小雲說,在公眾的理解上,密碼分析者很像黑客,但我們的工作與黑客是有明顯區別的。她說:「黑客破解密碼是惡意的,希望盜取密碼演算法保護的信息獲得利益。而密碼分析科學家的工作則是評估一種密碼演算法的安全性,尋找更安全的密碼演算法。」
與電視劇里《暗算》里的高手不同,王小雲的工作更准確地說是「明算」。王小雲說:「與黑客的隱蔽攻擊不同,全世界的密碼分析學家是在一個公開的平台上工作。密碼演算法設計的函數方法和密碼分析的理論都是公開的。」
她說:「在破解了SHA-1的那天,我去外面吃了一頓飯。心裡有些興奮,因為自己是第一個知道一個世界級秘密的人。」看過電影《U-571》的人一定記得,美軍為了獲得德國潛艇使用的密碼,不惜用一艘潛艇偽裝成德國潛艇去盜取一艘受傷德國潛艇上的解碼機和密碼本。
10年破解世界5大著名密碼,很多人會想,這個科學家一定是一個生活非常刻苦的人。但出人意料,王小雲說:「那10年是我感覺過得很輕松的10年。」在破解密碼的10年中,王小雲生了一個女兒,還養了一陽台的花。
王小雲說:「我的科研就是抱孩子抱出來、做家務做出來、養花養出來的。」她說,「那段時間,我抱著孩子、做著家務的間隙,各種密碼可能的破解路徑就在我腦中盤旋,一有想法我就會立即記到電腦里。到現在我還懷念那10年的生活,那時候,我會在一段時間里拚命工作,感覺累了,就休息一段時間。」
一次,王小雲自己乘計程車,她用手機把計程車號發給一個朋友。朋友以為她要自己接站,查遍了當天的航班和火車車次都沒找到那個號碼,最後才知道原來是計程車號。是王小雲怕遭遇壞人留下的「線索」。培育密碼學最美妙果實的人王小雲可謂名滿天下,但當記者趁會間短暫的休息時間走到她面前進行采訪時,她依然靦腆,臉竟然紅了。
當記者問起她如何支配100萬元的獎金時,她表示還沒有具體想過,但「有一部分會投入到科研當中去」。雖然由於時間和地點的關系,采訪沒有再繼續下去,但關於這位顛覆了兩大國際密碼演算法的中國女科學家的資料,記者其實已經耳熟能詳。
王小雲,1966年8月出生,1993年獲山東大學數論與密碼學專業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她帶領的研究小組於2004年、2005年先後破解了MD5和SHA-1兩大密碼演算法。對於這項十幾年來國際上首次成功破解全球廣泛使用的密碼演算法與標準的工作,整個國際密碼學界為之震驚,密碼學領域最權威的兩大刊物Eurocrypto與Crypto均將「2005年度最佳論文獎」授予這位中國女性。
2005年6月,王小雲教授受聘為清華大學楊振寧講座教授、清華大學長江特聘教授,並成為當年第六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的候選人。
MD5、SHA-1是當前國際通用的兩大密碼演算法,也是國際電子簽名及許多密碼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廣泛應用於金融、證券等電子商務領域。由於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指紋,因此手印成為識別人們身份的惟一標志。在網路安全協議中,使用Hash函數來處理電子簽名,能夠產生電子文件獨一無二的「指紋」,形成「數字手印」。
專家們曾認為,即使調用全球的計算機,花費數百年、上千年,也難以找到兩個相同的「數字手印」,因此能夠保證數字簽名無法被偽造。王小雲團隊隨後開發的方法能夠迅速找到這些相同的數字手印,這大大出乎了國際同行們的設想。有專家因此發表評論說,這是近幾年來密碼學領域最美妙的結果。
(4)王小雲教授擴展閱讀:
王小雲教授,1966年生於山東諸城,密碼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3年至1993年就讀於山東大學數學系;1993年畢業後留校任教;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同年入選清華大學「百名人才計劃」;2005年6月受聘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講座教授」;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8月,增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初步候選人,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小雲主要從事密碼理論及相關數學問題研究。
王小雲提出了密碼哈希函數的碰撞攻擊理論,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提高了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內的5個國際通用哈希函數演算法的概率;給出了系列消息認證碼MD5-MAC等的子密鑰恢復攻擊和HMAC-MD5的區分攻擊;提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啟發式演算法二重篩法;設計了中國哈希函數標准SM3,該演算法在金融、國家電網、交通等國家重要經濟領域廣泛使用。
2018年1月29日,在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王小雲當選為天津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現為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8年4月14日,央視《開講啦》「守護幸福」系列節目,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特別策劃——清華大學教授,密碼學專家王小雲開講:熟悉又陌生的「守護者」——密碼!
和15年前相比,現在的王小雲或許少了些年輕恣意,多了份擔子和責任。但無論如何,這註定她的下一個5年又將是一場充滿風險和樂趣的長跑。
5. 山東大學所有教授名單
學校博士生導師 名單,教授不知道。可以到山大主頁查找
--------------------------------------------------------------------------------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傅有德 劉陸鵬 何中華 高鑒國 林聚任 陳堅 劉傑 劉新利 王新春 顏炳罡 劉大鈞 林忠軍 宋全成 謝文郁 王善波 苗潤田 艾里克 劉玉建 李培林
經濟學院
於良春 臧旭恆 孫曰瑤 侯風雲 張東輝 劉國亮 范愛軍 孔慶峰 張宏 劉慶林 樊麗明 李齊雲 李文 胡金焱 姜旭朝 秦鳳鳴 曹廷求 任燕燕 陳蔚 林平 白景明 劉尚希 戚聿東 張昕竹
經濟研究院
黃少安 盛洪 王新軍 陳昆亭 孫天琦 洪永淼 魏建 王金利 曹洪軍 王天義 史鶴齡 李銳
法學院
范進學 齊延平 肖金明 王德志 柳硯濤 馮殿美 周長軍 於改之 劉保玉 王麗萍 徐顯明 郝鐵川 梁慧星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劉玉安 崔桂田 王學玉 方雷 王建民 王韶興 郇慶治 楊魯慧 臧秀玲 曹現強 趙明義 孔令棟 張錫恩 包心鑒 邢占軍 葛 荃 張 銘 張全新 朱 鋒
馬克思主義學院
田建國 周向軍 孫熙國 徐艷玲 費利群 徐國亮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曾繁仁 譚好哲 陳炎 王汶成 儀平策 程相占 盛玉麒 楊端志 張樹錚 唐子恆 楊振蘭 王平 李劍鋒 王小舒 廖群 孫之梅 黃萬華 張華 鄭春 張學軍 賀立華 劉方政 張志慶 袁世碩 周來祥 劉培
國際教育學院
寧繼鳴
文史哲研究院
杜澤遜 馮春田 馬來平 王承略 王學典 徐傳武 葉濤 鄭傑文 張富祥 傅永軍 龐朴 張士閃
外國語學院
苗興偉 劉振前 王俊菊 申富英 叢亞平 高文漢 張德祿 李銘敬 李德鳳
藝術學院
潘魯生
歷史文化學院
王育濟 於化民 張書學 張金龍 晁中辰 胡新生 欒豐實 譚世寶 顧鑾齋 方輝 曾振宇 陳尚勝 於海廣 劉玉峰 劉平 徐暢 胡衛清 趙興勝 姜生 李文海 馬新 齊濤 江奔東 劉鳳君 任相宏 崔大庸 胡正榮 錢乘旦 張海鵬
數學學院
劉建亞 儀洪勛 史玉明 張順華 楊連中 彭實戈 芮洪興 羊丹平 王小雲 展濤 吳臻 陳增敬 嵇少林 林路 趙衛東 劉桂真 李國君 任秀敏 韋忠禮 司建國 欒貽會 吳建良 魏剛 黃華林 劉華文 葉揚波
物理學院
林兆軍 戴瑛 馮存峰 何瑁 胡季帆 解士傑 梁作堂 劉德勝 劉向東 馬瑾 司宗國 王春雷 王克明 王新年 顏世申 張家良 張學堯 Rolf_Mueller 冀子武 鄭雨軍 陳峰 王雪林 仝殿民 張 澤 李衛 強 游 王占國 張瑞勤 宋愛民 焦 軍 孫振東 王萌 康仕壽
化學與化工學院
馮聖玉 譚業邦 魯在君 劉成卜 步宇翔 張冬菊 苑世領 王建武 郝愛友 趙寶祥 李曉燕 孫宏建 馬厚義 張樹永 楊延釗 焦秀玲 陳代榮 陳曉 侯萬國 徐桂英 孫德軍 鄭利強 沈強 郝京誠 黃錫榮 金文睿 張長橋 曹成波 李希友 馬晨 占金華 劉永軍 姜瑋 馬玉道 丁軼 孫道峰 錢逸泰 王琪瓏 程津培 徐政和 江元生 孔祥正 周其鳳 佟振合 黃崇祺 閆兵 洪茂椿
生命科學學院
曲音波 陳冠軍 夏光敏 張玉忠 王金星 趙小凡 李越中 楊愛芳 白增亮 孔健 向鳳寧 鮑曉明 肖敏 許平 王仁卿 苗俊英 馬翠卿 張舉仁 林建強 侯丙凱 谷立川 申玉龍 馮力駿 劉相國 陳靠山 祁慶生 張玉臻 王鵬 張新時 盧雪梅 劉巍峰 黃峰 趙建 陳秀蘭 高建剛 張先恩 雷 鳴 石德利 孔祥復 龐秀華 方詡 張偉 徐志剛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袁東風 趙聖之 李康 王洪君 張行愚 王青圃 劉琚 江銘炎 周衛東 孔繁敏 曹葉文 李桂秋 盧霏 連潔 常軍 卓壯 金國藩 薛其坤 張小民 劉允才 曹志剛 楊義先
晶體材料研究所
陶緒堂 徐現剛 黃柏標 趙顯 許心光 張懷金 胡小波 劉宏 崔得良 郝霄鵬 王聖來 孫洵 於曉強 何京良 蔣民華 王繼揚 許東 劉鐸 夏盛清 夏海兵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崔兆傑 高寶玉 胡文容 李小明 王曙光 岳欽艷 張建 劉汝濤 王睿 裴海燕 張 波
環境研究院
王文興 張慶竹 江桂斌 王韜
管理學院
徐向藝 楊蕙馨 王興元 胡正明 趙炳新 潘愛玲 陳志軍 丁榮貴 戚桂傑 溫德成 張體勤 張玉明 謝永珍 李海艦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陳傳忠 閔光輝 李勝利 關小軍 於化順 季忠 朱波 呂宇鵬 張玉軍 孫康寧 尹龍衛 趙士貴 王成國 武傳松 李亞江 孫勝 王廣春 王作成 田學雷 邊秀房 劉相法 王偉民 趙國群 鄒增大 李木森 范潤華 張建新 李輝 管延錦 朱瑞富 耿浩然 許斌 鹿曉陽 張希華 劉久榮
機械工程學院
艾興 張建華 黃傳真 鄧建新 王勇 張承瑞 馮顯英 宋現春 趙軍 李劍峰 張進生 周以齊 路長厚 周慎傑 王威強 葛培琪 董玉平 張勤河 唐委校 高琦 劉戰強 孫傑 林明星 李兆前 王增才 許崇海 趙正旭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王志明 程勇 李國祥 路春美 孫奉仲 杜廣生 韓吉田 程林 田茂誠 馬春元 潘繼紅 陳寶明 欒濤 張樹生 過增元 秦裕琨 陶文銓 王立秋 許明田 鄒勇
電氣工程學院
陳青 高厚磊 韓學山 李慶民 梁軍 劉玉田 劉志珍 譚震宇 王秀和 徐丙垠 徐文遠 徐衍亮 薛禹勝 張文 趙建國 劉淑琴 唐任遠 陳通文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劉伯強 魏守水 楊立才 劉常春 常發亮 劉允剛 李貽斌 隋青美 賈磊 張承慧 張光先 張慶范 張承進 王玉振 孫同景 劉樹堂 李歧強 田國會 張煥水 孟慶虎 吳耀華 俞夢孫 付敏躍 鄒難 陳冬岩 宋沐民
土建與水利學院
李術才 張強勇 李樹忱 曹升樂 王有志 姚占勇 陳衛忠 顧金才 唐春安 朱維申 鄔愛清 周學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龔斌 賈智平 李慶忠 李學慶 馬軍 孟祥旭 屠長河 王海洋 徐秋亮 張彩明 朱大銘 王新軍 尹義龍 秦學英 王魯生 沙行勉 禹曉輝 彭京亮
體育學院
張瑞林
醫學院
龔瑤琴 劉奇跡 劉樹偉 李振中 張利寧 馬春紅 苑輝卿 賈繼輝 劉傳勇 潘芳 陳曉陽 侯桂華 張岫美 郭瑞臣 趙家軍 何深一 周庚寅 張運 張薇 張梅 黎莉 安豐雙 季曉平 陳麗 侯明 李延青 李興福 肖偉 曲迅 王傳新 遲兆富 程玉峰 胡立寬 胡三元 徐忠華 趙斌 柳澄 劉作勤 張源潮 劉子棟 汪運山 田興松 盧志明 郝愛軍 趙蔚明 陳哲宇 李新鋼 龐琦 朱長軍 李建峰 劉秀華 高成江 陳有海 鍾世鎮 王錫崗 韓金祥 高聆 易凡 邵常順 王向東 鞠秀麗 孫若鵬 張文同 潘新良 許安廷 孔北華 劉培淑 王波 楊興升 陳玉國 岳壽偉 高海青 於金貴 李春陽 馬立憲 王凱 閻明 董亮 卜培莉 張銘湘 鍾敬泉 曹義海 康維強 王興利 紀春岩 陳春燕 孫秀蓮 焉傳祝 李建民 聶林 徐祗順 史本康 陳雨信 牛軍 徐克森 楊其峰 董家鴻 馬榕 劉玉光 朱樹干 畢研文 吳樹明 田輝 魏奉才 吳欣怡 韓建奎 劉韶平 李淑玲 張繼東 趙玉霞 侯應龍 邢啟崇 閆素華 段瑞生 李傑 關廣聚 畢建忠 趙升田 余之剛 蔡景龍 李桂梅 王玉林 孫玉萍 王海波 陳子江 溫澤清 趙躍然 傅志儉 林殿傑 秦成勇 張春清 王欣 杜怡峰 金訊波 呂家駒 金星 曲元明 滕良珠 范全心 鄒承偉 王洲 霍然 李安源 劉奇 王錫明 武樂斌 賈堂宏 於金明 洪濤 馮健全 吳榮德 周東生 盧永田 榮海欽 王濱 魏光偉 王月蘭 鄭成雲 劉慶偉 彭志海 劉傳聚 王榮 蔣凡
公共衛生學院
趙仲堂 姜寶法 王志玉 謝克勤 徐凌中 薛付忠 李立明 張傑 曹務春 王濟川 逄增昌 李德新 梁國棟 徐凌忠
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孟慶躍 尹愛田 王健
口腔醫學院
楊丕山 王春玲 姜廣水 徐欣
護理學院
婁鳳蘭 徐大為 王 辰
葯學院
劉新泳 婁紅祥 曲顯俊 田志剛 王鳳山 徐文方 張彩 張建 張慶柱 趙桂森 張典瑞 方浩 凌沛學 劉珂 王炳和 張娜 李敏勇 沈月毛
威海分校
高軍 陳金釗 董學立 汪全勝 葛荃 付文忠 仵從巨 張紅軍 賴曉平 王冰 祝茜 張銘 羅潤東 綦建剛 孫基林 陳耀 董恩清 韓聖浩 呂鐵良 夏利東 顏毅華 趙剛 趙永恆 鄭衛民 薛安克 仝興華 吳佩林 李波
6. 密碼界的女強人王小雲,曾破解美國認為最安全的密碼,後來怎樣
不僅「為萬世開太平」,還「為往聖繼絕學」。王小雲身兼重任的同時還是一名教授,一名老師。她為了堅持到一線工作,來到了北京,在清華任職,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人才培養。她告訴學生,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最好,日常她也經常關心問候學生。
在學生面前,她不僅是嚴師也是慈母。它不僅掌握發展往聖的絕學,更是把它們傳給下一代年輕人,為國家在密碼學方面培養人才。辛勤的園丁,總培育著祖國最燦爛的花朵。
又是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銀色灑在窗旁,正是萬籟俱寂之時,微風與天空的輕佻愈發讓人渴望最黑也最亮的天空,其深處有著一種慾望,求知慾,探索欲,而對始終如一的王小雲院士來說,是一生破密的使命。
7. 讓白宮一愁莫展:中國奇女子破解美國政府密碼
讓白宮一愁莫展:中國奇女子破解美國政府密碼
電視劇《暗算》里有個美麗的解碼高手黃依依,她用天才的頭腦解出了最難的密碼。現實中真有這樣的女解碼高手嗎?有,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的雙聘教授王小雲,就是這樣一個數學世界的女高手。近日,40歲的王小雲因在密碼分析領域里做出傑出貢獻,獲得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她破譯了美國政府使用的密碼
MD5密碼演算法,即使採用現在最快的巨型計算機,也要運算100萬年以上才能破解。但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系的王小雲博士和她的研究小組用普通的個人電腦,幾分鍾內就可以找到有效結果。
SHA-1密碼演算法,由美國專門制定密碼演算法的標准機構——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和美國國家安全局設計,早在1994年就被推薦給美國政府和金融系統採用,是美國政府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密碼演算法。2005年初,王小雲和她的研究小組宣布,成功破解SHA-1。
《崩潰!密碼學的危機》,美國《新科學家》雜志用這樣驚聳的標題概括王小雲里程碑式的成就。由於王小雲的出現,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宣布,美國政府5 年內將不再使用SHA-1,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先進的新演算法,微軟、Sun和Atmel等知名公司也紛紛發表各自的應對之策。
「她具有破譯密碼的直覺」
兩年前,王小雲在美國加州聖芭芭拉召開的國際密碼大會上宣布她及她的研究小組已經成功破解了MD5、HAVAL-128、MD4和RIPEMD四大國際著名密碼演算法。當她公布到第三個成果的時候,會場上已經是掌聲四起。而為了這一天,王小雲已經默默工作了10年。幾個月後,她又破譯了更難的SHA-1。
王小雲從事的是Hash函數的研究。目前在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兩大密碼演算法MD5和SHA-1就是Hash函數中最重要的兩種。兩大演算法是目前國際電子簽名及許多其他密碼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廣泛應用於金融、證券等電子商務領域。其中SHA-1更被認為是現代網路安全不可動搖的基石。
在王小雲開始Hash函數研究之初,雖然也有一些密碼學家嘗試去破譯它,但是都沒有突破性的成果。因此,15年來Hash函數研究成為不少密碼學家心目中最無望攻克的領域。但王小雲不相信,她想知道,Hash函數真像看上去的那麼牢不可破嗎?
王小雲破解密碼的方法與眾不同。雖然現在密碼分析離不開電腦,但對王小雲來說,電腦只是自己破解密碼的輔助手段。更多的時候,她是用手算,手工設計破解途徑。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評價她說:「她具有一種直覺,能從成千上萬的可能性中挑出最好的路徑。」
「破譯密碼後我去外面吃了一頓飯」
當王小雲帶領她的團隊終結MD5後,《華盛頓時報》隨後發表報道稱,中國解碼專家開發的新解碼技術,可以「攻擊白宮」。王小雲說,在公眾的理解上,密碼分析者很像黑客,但我們的工作與黑客是有明顯區別的。她說:「黑客破解密碼是惡意的,希望盜取密碼演算法保護的信息獲得利益。而密碼分析科學家的工作則是評估一種密碼演算法的安全性,尋找更安全的密碼演算法。與黑客的隱蔽攻擊不同,全世界的密碼分析學家是在一個公開的平台上工作。密碼演算法設計的函數方法和密碼分析的理論都是公開的。」
她說:「在破解了SHA-1的那天,我去外面吃了一頓飯。心裡有些興奮,因為自己是第一個知道一個世界級秘密的人。」
王小雲說,一般而言,一種先進的密碼被設計出來後,要破解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設計一種新的密碼大約需要8年的時間。密碼學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創立和破解中發展的。從現在開始世界密碼學界已經開始了新密碼的設計工作,預計到2012年新一代安全密碼將產生。
王小雲說:「這個領域里的科學家,99%的人永遠也不會取得成功。現在看來,當初選擇這個研究領域是有很大風險的,可能永遠不會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但我對這個問題有興趣。」
破解密碼的十年過得最輕松
10年破解世界5大著名密碼,很多人會想,這個科學家一定是一個生活非常單調的人。王小雲卻說:「那10年是我感覺過得很輕松的10年。」在破解密碼的同時,她生了一個女兒,還養了一陽台的花。在生活中她唯一與數字有關的習慣竟然是記計程車號。
原來,王小雲的課題組中有一半多成員都是女博士生。工作晚了,沒有公交車,王小雲總要送她們打車回家。為了保證安全,她總要記住學生們乘坐計程車的車號,等學生到家給她發回平安簡訊,她才把記住的計程車號從腦子里刪除。
8. 王小雲 Md5 sha-1 三者是什麼關系後二者是什麼東西來龍去脈說一下
王小雲教授研究抄出了一種可以快速產生MD5碰撞的演算法
同時,她也找出了一種快速找出SHA-1碰撞的理論
(就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生成一組數據,用MD5對該組數據進行校驗,可以和另外一組數據的MD5值相同,或者就是a與b不同,但是md5(a)=md5(b))
MD5和SHA-1都是信息摘要演算法,說白了就是對一段信息進行計算,然後得到這段信息的"DNA",這樣校驗兩個信息是否相同只需要對比這個"DNA"是否一樣就可以了。。
當然,因為信息摘要演算法具有不可逆(理論上可逆,但是代價過大,但是被王小雲教授破解了,代價相對就小非常多了)的特性,所以同時也可以對密碼進行所謂的「加密」。。
9. 王小雲的行醫理念
王小雲教授,是廣東省中醫院大婦科主任、第二臨床醫學院婦科教研室主任,也是國內首位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進行專門研究的領頭人,其承擔的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婦女更年期綜合征中醫證治規律的研究》曾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為國內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診治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她還非常地熱愛教育事業,她認為,教師是學生的楷模,作為教師,要時刻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中醫事業是需要代代傳承的,所以她總是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她的學生。而她豐富的臨床知識和活躍的科研思維,總能讓你受益匪淺。她的臨床思維非常清晰,在她的循循善誘中,你可以輕易地掌握一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就算是年輕時的教訓,她也毫不保留地告訴她的學生,讓她的學生少走彎路。她的身上綜合了太多的優點,仁慈、富有同情心、勤奮、執著、勇於創新、意志堅強、洞察力強、知人善用、計劃性和統籌性強,她醫德高尚、醫技高明,她是出色的臨床醫師,深受病人仰慕;她是優秀的醫學教授,倍受學生尊敬;她近乎完美的形象已無需華麗的辭藻,僅以拙劣的筆觸略述一二。
一、大醫精誠,德為先行。
「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這段一千多年前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關於大醫的論述,是王小雲教授經常默記於心的一段話,所謂大醫,即為醫德高尚、醫技高超之人,而大醫之人,須先立德。
王小雲教授經常語重心長對她的學生及下屬講的一句話是:「有位智者曾說過,僅是一個醫技高超的醫者,終會成為利用醫學為工具對病人進行詐騙的人,而一個有好的品德的人,即使年輕或資質有限,只要加以陪養,也必為可塑之才,終可成才服務他人。」在數十年的從醫生涯中,王小雲教授時刻告誡自己要體恤病人的苦痛,與病人同呼吸,要以解救病人脫離苦痛為己任,她深知生病之人,往往身心同病,葯物治療只能達到一個方面,只有病人真切感受到醫者的父母心,才能真正吸收治療的作用,才能幫病人解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臨終診治,情志相慰,(病人)雖病重終逝,然含笑九泉。這是王小雲教授對於一位癌症晚期病人臨終前進行情志治療的事跡。有一位卵巢癌晚期的病人因病痛難當,慕名輾轉找到王小雲教授進行診治。當王小雲教授來到病人面前時,能做的幾乎也只有嘆氣了:病人是一個70餘歲高齡的婆婆,癌症晚期,經過手術及數次化療癌灶仍遠處轉移,目前極度惡液質,大便10餘日未解,全腹膨隆,脹痛不堪,胃納極差,幾乎滴水難進,一進則嘔,全身疼痛難忍,需頻繁肌注杜冷丁止痛。所住醫院已基本放棄對她的治療。很多人也許搖搖頭會很無奈的說聲抱歉後也一走了之,王小雲教授深知自己也無回天之力,但看到病人如此痛苦,深受孫思邈大醫精神熏陶的她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應試試,至少能減輕病人的一點點痛苦都行,她先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給病人開了通腑之葯,同時細心觀察病人,發現病人雖疼痛難忍,但打止痛葯時間並非疼痛時間,只是病人因懼怕疼痛而預先打針,而且病人因為病痛折磨,已相當自閉,拒絕與人交流,她決定為病人做情志治療。病人極度惡液質,虛弱不堪,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加之病人住3人房,聲音不能太大,王小雲教授需彎著腰湊在病人耳邊跟病人交流,由於傳統心理認為看病需吃葯方為治病,開始時病人及家屬心理較為抗拒,當時已經是晚上八時左右了,但王教授毫不氣餒,堅持耐心跟病人交流了一個多小時,看到王小雲教授在如此勞累的姿勢下堅持開導自己,慢慢的患者講出了很多多年的心結。第二天,連王小雲教授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了,患者服葯後連續解了很多臭穢的大便,腹部不脹了,患者明顯有了食慾,開始能喝粥水了,而且第二天一整天患者沒有要求打止痛針。此後連續2周多,王小雲教授堅持下班後去給病人做情志治療並開中葯,病人住所離醫院較遠,需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但在醫院勞累的一天的王小雲教授依然堅持每日一行,每次都要彎著腰花將近2個多小時跟病人看病和交流,就這樣,一直到4周後病人因突發全身衰竭逝去當天,都未再打止痛針,能吃能睡,而且就在突發去世當天,患者在喝了中葯後還高興的說,我要繼續看中醫,我會好起來的。去世時毫無痛苦之狀。事後,患者家屬給醫院辦公室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很感謝王小雲教授,雖然最終患者還是去世了,但是是王小雲教授大慈之心給了患者臨終前最舒適的時光,令家屬在為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時還能倍感安慰。近一月的上門治療,王小雲教授盡心盡力,卻分文診金未收,他們被這種無私的醫德和行為深深的感動著,患者的先生最後一次送王小雲教授回去時,堅持要她接受一份紅包作為他們全家的謝意,在被婉轉的謝絕後,這位80歲高齡的老人居然淚流滿面,堅持要王小雲教授接受,王小雲教授也被感動了,她將厚厚一疊錢全部從紅包中抽出放到老人手上,捧著那個空的紅包袋鄭重的對老人家說,謝謝,你們的心意我收下了。
二、勤磨勵,劍方鋒,一路執著濟世人。
王小雲教授在大醫精誠思想的熏陶下,深知臨床技能的重要性,再高尚的醫德,如果沒有高超的醫術,也無法為病人治病。因此,從年輕時代開始,王小雲教授就非常注重臨床經驗的積累、總結和分析,相關知識的重溫和更新。記得一位名人說過「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是有的」,王小雲教授就是那專門擠水的人。在完成繁重的臨床工作的同時,她會利用所有的能利用的時間來學習,科里有位醫生回憶說,那時她剛進醫院工作,每天中午大家在一起吃飯聊天時,總是看到王老師拿了飯就不見蹤影了,原來她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一邊吃飯一邊思考,吃完飯後稍事休息就開始看書。晚上回到家,挑燈夜讀是家常便飯。有一次聽她兒子說起:小時候以為媽媽的生活最沒趣了,一家人去郊遊,到了目的地,大家都在玩,就她一個人躲在大樹下或房間里看手提電腦的資料。現在長大了才知道媽媽要做好多事。
王小雲教授身上有一種泰山磐石般的決心和毅力,她堅定的認為中醫有無限的潛力和發展前景,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結合不斷發展的現代醫學。她一邊專心研讀古籍經典,一邊不斷跟綜最新的現代醫學,從年輕時她就積極爭取外出進修,不斷引進新技術,在科內,是她首次將微創技術腹腔鏡技術及腹腔鏡全宮切除術引入並推廣使用,使廣大患者免除了開腹之痛。是她首次引入子宮肌瘤射頻消融術,使部分肌瘤患者免除開腹或其他手術之痛。
王小雲教授不但能隨時跟綜上最新的現代醫學,同時對傳統中醫療法也頗有痴迷,普通體針、腹針、平衡針、雷火灸、推火罐,凡是能幫病人治病的手段,她樣樣精通,就象一個萬能的射手,但是誰又能知道,將近50歲的人,要學好那麼多東西,付出的又豈是一般的辛勞。病人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個診室里,她一邊看病開葯,一邊做針灸等其他治療,無論多少病人,她都不厭其煩,細致溫和。
當王小雲教授發現腹針對於止痛和失眠的效果極佳,但是開診時間有限,因此對於那些飽受疼痛和失眠之苦的患者,她常常約他們在下班時間來做治療,明知道這樣純粹是犧牲個人時間,她卻樂此不彼。她常說:久病之人是最可憐的,如果我花個幾分鍾、十幾分鍾就能幫助他們,那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做好事的同時,又可以鍛煉自己的技能,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別人去吃喝玩樂是為了開心,既然我這樣就很開心了,那就是達到目的了啊。
了了幾句平淡的話,卻道出了王小雲教授朴實的愛心。
在她任二沙分院婦科科室主任期間,對於科內大小事務,及科內30張病床的病人的病情,她都能牢記於心。有一次她給一個病人做完手術後就因公務出差了,出差期間,每天如查房般必致電主管醫生,及時指導治療。一個星期後她回來了,拉著個大大的行李箱直奔病房,原來前幾天主管醫生匯報患者術後有尿失禁現象,雖經過處理已無大礙,但她還是下了飛機沒有回家,直奔醫院,親自了解病情,作了必要的檢查,確定病人沒事了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更年期綜合症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某些情緒症狀為主,病人的臨床表現多為易怒、恐慌、煩躁、失眠、抑鬱。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她,情緒症狀是更年期病人最大的痛苦,葯物治療難以解決問題。那些因疾病困擾而孱弱絕望的病患牽動著王小雲的內心,20多年前她曾經親身經歷了一位就診於她的更年期患者因此自殺致殘的事,這件事深深的捍動著她的心,同時也鞭策著她要盡快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於是她一邊嘗試著給病人作情緒疏導,一邊請教她的老師路志正教授,同時見縫插針地溫習古籍、查閱大量文獻。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她發現經過情緒疏導後的病人能較快的康復出院,這給了她極大的信心和勇氣,這一期間她也深受路老學術觀點的影響,主動豐富和提高心身疾病需要心身同治療、針葯同治的知識和技能。2000年,王小雲教授根據《黃帝內經》中「情志相勝」的原理,率先對更年期婦女開展中醫情志治療。她對每一個更年期的病人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她「憂病人之憂而憂,樂病人之樂而樂」,把病人當成親人一樣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幫助病人鼓起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對於嚴重的更年期病人,她親自做情志治療,往往一個下午只能做一個病人,如此費事的事,她卻說:只要你能治好一個病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就能治好一群病人,不要計較時間。她的一個跟隨她多年的研究生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醫生對病人傾注如此多的心血,那麼細致而真摯的去了解他們的內心,如果我是病人,光在旁邊看著,都可以被感動到病好了。
如果你有空在王小雲教授出門診時看一下,你就會知道有多少嚴重的更年期綜合征病人被她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你也會知道,現在這些病人,對中醫葯有多麼的信任和支持。
三、永不停息的奮斗精神
26年來,她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臨床醫療、教學工作和醫學事業。由於長期勞累,積勞成疾,患有甲亢、哮喘病。經常因勞累過度,哮喘發作而日夜咳喘,但她只是乘午休時間輸液,仍帶病堅持工作。2004年二沙分院裝修,她因過敏性哮喘咳嗽,整整10天無法正常入睡,白天還要照常開診,體力的巨大消耗和因嚴重咳嗽而無法出聲,她就用紙筆和病人進行「交流」。她就是這樣孜孜不倦的奮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無數個春秋,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讓她在學術上獲得了較深造詣,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年的奮斗,也讓她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和獎勵,在不知情的人看來,現在的她功成名就,應該歇歇了。然而只有她身邊的人才知道,對於她來講,所有的名利都是過去時,她要的也不是這些。只要她的生命存在,她就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臨床、科研、教學,她都要堅持做到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她歷經艱辛完成十五攻關課題時,又馬不停蹄的進入到下一個十五攻關滾動課題,她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有價值的課題研究,她說只要每一個人堅持做一項中醫葯的科學研究,那麼中醫葯事業很快就會有成果性的發展,關健在於堅持。在十一五攻關課題的申報中,開始負責教學的秘書看了申報指南,覺得沒有可以研究的切入點,打算放棄,就在截至日期的最後一天(是一個星期天),她知道了這件事,當天上午她帶著一群研究生逐字逐句細讀申報指南,終於找到一個可以研究的切入點,在王小雲教授的統籌分配下,第二天,居然上交了完整的課題申報書,並成功獲得了申請。
四、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作為王小雲教授的學生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可以從王小雲教授處學習到許多書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尤其是她那份對中醫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她的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時刻感染著她的學生。
記得那是一個更年期的病人,病人除了有畏寒、低熱外,還有心慌心悸和嚴重的失眠。病人夏天入院,卻穿著一件棉襖。每天最多隻能入睡2個小時。剛接診這個病人的時候,學生們和年輕的主管醫生都笑談說更年期的病人就是怪,大熱天的還穿著這么厚的衣服。按常規處理後患者病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王小雲主任得知此病人的情況後,認真地了解病人的病史和對病人進行全身體查。原來這個病人除了有典型的更年期綜合征外,在住院前的兩個月還得了一次嚴重的感冒,病人的脈是浮的,有畏寒、發熱的臨床症狀。根據四診合參,王小雲教授開出了桂枝湯給病人服用。但她沒有將葯物交給葯房煎煮,她問到她的學生,桂枝湯應該如何煎煮和服用才能發揮它的療效。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道,將葯物煮沸後10分鍾給病人服用,服後服熱粥加促葯效。王主任聽後教導我們,除了這些外,桂枝湯的服用關鍵是要使得病人能發汗。如果服葯和服粥後都無法使得病人發汗,則桂枝湯就沒有起到作用。要繼續服葯和喝粥,直到病人發汗為止,而且並非大汗淋漓,而是微微汗出。說完,王主任要求學生們煮葯,並按上述方法觀察患者的服葯過程。過了兩天後,病人身上的棉襖換成了薄襯衫,學生們心中暗自佩服王主任的學識,也將桂枝湯的知識深深地烙在了腦海,更讓學生們體會到,要做好一個臨床醫生,必須學好基礎知識,必須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病人的心,才能造福病人,發揚中醫精神。
王主任除了在臨床中孜孜不倦地教誨她的學生外,還不斷的探索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創新、優化教學資源,並取得許多優秀成果,如她主持的電化教育課程《中醫婦科學》曾獲廣東省高教廳優秀電化教育成果一等獎。主持的《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網路課程2006年獲首屆廣東省醫葯類教學媒體教材評比三等獎,等等。
這就是王小雲教授,二十六年的從醫生涯里,她以仁者的大悲之心與醫者的勤奮刻苦撰寫著大醫精誠的內涵。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為社會為國家不斷地輸送優秀的中醫葯人才。在平平凡凡中提煉芬芳,在普普通通中創造完美——這就是廣東省中醫院的王小雲教授。
10. 什麼叫做md5碰撞就是被王小雲找出來的那個md5漏洞,這是否意味著md5已經在下載軟體時不可靠了
從根本上講,MD5演算法是一種摘要演算法,它可以從多個位元組組成的串中計算出由32個位元組構成的內「特徵串」。對於容超過32位元組的串來說,MD5計算得出的值必然是其一個子集,所以必然存在兩個(或更多)不同的串能夠得出相同MD5值的情況。這種情況就叫做MD5碰撞。
王小雲教授的貢獻在於她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在已知原文的情況下構造出另一個跟原文MD5值相同的串。並且該計算過程所消耗的時間是有限的、可計算的。
從這一點來說,MD5方法確實已經不可靠了。但是,要利用此方法達成某種目的依然是困難無比的。原因就是你無法確定新構造出來的串符合你的預期。這么說比較繞口,說得俗一點:你可以將某個文件的MD5值弄的跟Word.exe的完全一樣。但是你卻無法讓這個文件包含你所希望的某種功能。這個文件剛好可以運行的概率都非常低。
確實有人發布了例證:程序A跟程序B的MD5值完全相同,但運行結果卻是完全不同。這種情況只能發生在程序A和程序B都被蓄意的填充了很多無關字元,「湊成」了相同的MD5。其實並無實用意義的。
用MD5檢測照片視頻一類文件的完整性依然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