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03 20:33:04

Ⅰ 中國農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一、陳雲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

二、鈕茂生,男,滿族,193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長,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三、任洪斌,男,漢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籍貫吉林雙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機系農機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四、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49年畢業於武昌文華中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農學院,後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畢業於該校農學系,1956年土壤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曾於1985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87—1995年任校長。 現為兩院院士,《中國農學通報》主編。

五、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吳常信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雲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鈕茂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洪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常信

Ⅱ 李里特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1981年西北農業大學畢業後被國家教委選為出國研究生;198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農畜產加工工程專業留學;
1988年2月獲博士學位,之後在日本山崎麵包公司中央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年底歸國在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食品工程系加工工藝教研室任教。
曾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職;
1994年任教授,被任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副校長、副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5年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副書記、博士生導師;
1997年來任九屆、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副書記,食品工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年5月27日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65歲。 (社會兼職等)
中國農學會 副會長;
中國農業專家咨詢團 副主任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 副主任;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 副理事長;
國際大豆加工利用學術會議 常務理事;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 副理事長;
中國糧油學會 常務理事;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 常務理事;
北京農業工程學會 理事長;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大豆食品分會 主任等。
量子高科(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主要研究方向
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食品工程(包括生物技術發酵工程)新技術、和谷類食品加工科學和技術研究領域。李里特主講過《食品加工工藝學》、《食品物性學》等課程。曾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職,1994年升任教授和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副校長、副書記、學術委員會主任;1995~2003年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副書記。學術兼職主要有: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專家咨詢團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大豆加工和利用學術大會常務理事等。在農產品貯藏加工和食品工程領域的科研方面主持完成了多項重大研究。「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鮮技術研究」,1993年在河北省建成世界首座貯量1200噸的大型利用自然冷源果蔬貯藏庫。該研究把當時世界關注的利用自然冷源果蔬貯藏技術研究推到新的高峰。鑒定認為:「本項目的技術研究…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國內外利用自然節能技術和果蔬保鮮技術的重大突破」。目前主持的研究主要有十五國家863項目:「極耐高溫木聚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的研究和應用」;十五攻關課題:「寡糖新產品開發應用中木寡糖新產品開發」等。1993年獲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在工程技術領域研究獲得一系列成果,1995年獲聯合國大學UNUWA大獎。2001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2等獎。2002年獲山東省科學技術2等獎。另外還獲有北京發明協會優秀發明獎等。作為第一發明人取得6項國家專利。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2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0餘篇,在國外發表學術講演十數次。著作有:《食品物性學》(被教育部審定為研究生教學用書,農業出版社)、《焙烤食品工藝學》(大學教材,輕工出版社)、《食品原料學》(面向21世紀大學課程教材,農業出版社)、《糧油貯藏加工工藝學》(面向21世紀大學課程教材,農業出版社)等,主編著作有《糧食加工新技術》(2000輕工出版社)、《功能性大豆食品》(2002輕工出版社)、《大豆加工與利用》(2003化工出版社)等 自然發酵對大米理化性質的影響及其米粉凝膠機理研究
嗜熱真菌耐熱木聚糖酶對麵包品質的改善
糧食加工業的出路在於重視傳統主食品工業化
高壓靜電場和亞精胺處理對冬棗顏色變化的影響
高壓靜電場對蒸餾水蒸發的影響 主要完成的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或正在進行的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際合作基金4項、國家863高科技項目1項、「十五」 攻關項目1項,其它基金項目3項等。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自然冷資源果蔬保鮮機理研究」,1993年在河北省建成世界首座貯量1200噸的大型利用自然冷資源果蔬貯藏庫。鑒定意見指出:「本項目的技術研究…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國內外利用自然節能技術和果蔬保鮮技術的重大突破,為解決我國北方果蔬產地的低成本、高效貯藏保鮮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酶法利用玉米芯製取低聚木糖的研究領域取得突破,2001年首次在我國實現工業化生產,通過教育部組織專家鑒定,評價為:「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另外,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 另有2項專利正在申請中。
正進行的科學研究項目:
目前主持的研究主要有十五國家863項目:「極耐高溫木聚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的研究和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電磁場誘導外源多胺調控果實褐變機理及應用基礎研究」和「電場下水分移動機理及其節能乾燥應用研究」;
十五攻關課題:「寡糖新產品開發應用中木寡糖新產品開發」和「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鮮技術開發與推廣」等;國際合作項目有:「傳統大豆製品開發研究」;「離子功能水的發生條件、殺菌機理及應用基礎研究」,「傳統米粉製品的工業化技術研究」,「食品的電磁處理加工技術開發」,「大豆蛋白凝膠與可降解生物材料研究」,「農產品的規格化標准化以及流通研究」等。

Ⅲ 杜相革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講授本科生抄的「有機農業概論」襲、「園藝昆蟲學」和研究生的「有機農業原理和技術」、「有機農業標准和質量控制」等課程,是第一位在國內高校開設有機農業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老師;長期從事以生物防治為主的果樹、蔬菜、花生、茶葉等多種作物的病蟲害綜合治理和有機產品生產的技術研究。在北京、河北、南京、福建、雲南和廣西建立了有機蔬菜、蘋果、梨、荔枝和綠茶、烏龍茶試驗示範基地,獲得多項研究成果,無公害枸杞、綠色食品花生、有機茶等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主持了科技部「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國家標准委員會和國家認證監督管理委員「國家有機產品標准」,農業部「中國有機農業規范化發展研究」、「無公害食品標准」,國家環保總局「有機水稻生產基地和產品開發」,雲南省校合作項目「雲南玉溪有機蔬菜基地建設和產品開發」,德國GTZ的「植物源農葯的研製與應用」,寧夏林業廳的「寧夏無公害枸杞生產技術」等課題,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食品安全和有機農業方面的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研究生教材,主編了《有機農業在中國》等7本有機農業書籍;其中《有機農業導論》和《有機農業原理和種植技術》均為國內第一本有機農業教材和專著。

Ⅳ 中國農業大學有多少院士

中國農業大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分別是石元春、李季倫、吳常信、陳文新、武維華,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分別是:石元春、曾士邁、汪懋華、戴景瑞、李寧、康紹忠、李德發。

院士的介紹如下:

石元春

石元春(1931年2月18日~),中國土壤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1953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和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4年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吳常信

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留校任教。1979~1981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進修動物遺傳育種學。吳常信一直從事動物遺傳理論與育種實踐研究。

Ⅳ 趙建利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1987.9-1991.7,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學習(本科)
1991.9-1994.7,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學習(研究生)
1994.8-1995.4,北京農業工程大學鄉鎮企業與社會發展學院教師
1995.5-2002.7,中國農業大學管理工程學院教師
2002.7-2009.6,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師
2009.6至今,中國農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教師 主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專題(研究生)等課程
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社會保障 1.廣西水電資源開發與少數民族發展,主要參加人,中央民族大學「211工程」資助項目,2009-2011
2.《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精品課建設,主要參加人,中國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2009-2010
3.我校文史類選修課程的功能定位與優化研究,參加人,中國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2009-2010
4.新建南廣鐵路項目社會評估,主要參加人,鐵道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2008-2009
5.社會保障案例研究與分析——社會政策與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主要參加人,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2007-2008
6.中國農村貧困問題與社會保障研究,主要參加人,中國農業大學「985工程」資助項目,2005-2007
7.西部民族五十年——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發展與現狀,主要參加人,中央民族大學「211工程」資助項目,2005-2006
8.中國西部五省區各民族校外青少年高危行為與艾滋病易感性研究,主要參加人,衛生部疾控中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2005-2006
9.長江/珠江上游水土保持項目社會評估與少數民族發展計劃,參加實地調研,河海大學世界銀行貸款項目,2004-2006
10.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順暢流動的機制保障研究,主持人,中國農大人文與發展學院農村問題青年研究基金項目,2003-2004
11.二十世紀中國民族思想的歷史演進,主持人,中國農大「兩課」教學與研究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03-2004
12.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民族觀的繼承與發展,主持人,中國農大管理工程學院自選課題資助項目,2000-2001
13.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實證研究,參加實地調研,農業部農研中心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1994-1997 1.和在共贏——西部民族地區發展項目的人文關懷,副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2.新農村文化建設讀本,參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
3.2008年中國農村社會保障情況報告,參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4.2006-2007年中國農村社會保障情況報告,參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5.新農村建設與新農民素質教育,參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
6.關於提高公共選修課質量問題的幾點思考,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論文集,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5年。
7.從史料看先秦至兩漢間雲南開發的經驗教訓,中國南方民族史研究文集,群言出版社2005年。
8.略論少數民族宗教文化的基本特點與研究方法,《中國民族》2004年第11期。
9.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10.傳統道德必須在繼承中發展,《中外企業文化》2004年第1期.
11.毛澤東民族觀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初探,《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12.毛澤東民族觀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3.試論中國傳統民族觀的歷史演變,《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Ⅵ 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有哪些

這個不能給復你全列出來吧。。建制議你上農大網去查,www.cau.e.cn,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網頁,你進去以後找師資力量的鏈接,就能找到了

Ⅶ 鄭志浩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1981-1985年: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經濟學學士
2002-2004年:美國阿肯色大學農業經濟與農商系專,理學碩士屬
2004-2008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業經濟系,哲學博士 1985-2002年:國家統計局農村司,處長、高級統計師
2002-2004年:美國阿肯色大學農業經濟與農商系,研究助理
2004-2008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業經濟系,研究助理
2008-2009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業經濟系,博士後研究員
2010年-至今: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鄭志浩:《貿易自由化與農村貧困: 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對貧困農戶福利的影響》,宣讀論文,第四屆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2010年7月13-15日,桂林。
鄭志浩、趙殷鈺:《收入分配變化對中國城市居民家庭在外食物消費的影響》,宣讀論文,第三屆CAER-IFPRI國際學術年會,2011年10月23-23日,成都。

Ⅷ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蔣建新

是北京林業大學的教授,怎麼給你E-mail地址啊。

Ⅸ 中國農業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工學院機械製造專業大四准畢業生來回答下這個問題。這種問題專業方面的課不太好推薦吧,畢竟大家專業不同,而專業課又都需要一定門檻,總不能推薦你去學流體力學吧······還是給大家介紹選修課好了。不過我要另闢蹊徑,推薦一位體育老師。

郭大海老師的網球課

老師授課水平:郭大海老師有多年的網球教學經驗,悄咪咪說一句他可是農大男子校隊的教練哦。曾帶領我校男子校隊在北京高校網球團體賽小組賽中均以2-1的比分力壓石油男乙一隊和理工男乙三隊,最終以頭名出線挺近十六強,突破性的創造了我校出戰首都高校團體賽的歷史最佳戰績。

畢竟大學也不是只有學習是不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啊!適當的鍛煉身體還是很必要的,況且在農大體育必須要修滿4學分,也就是4個學期。郭大海老師就是不錯的選擇哦。

PS.需要自備網球拍

熱點內容
華東師范大學錢文忠教授 發布:2025-08-20 19:25:34 瀏覽:998
理工大學博士規定學制 發布:2025-08-20 19:14:18 瀏覽:631
大學生就業陷阱 發布:2025-08-20 19:07:45 瀏覽:853
河北工業大學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20 19:06:09 瀏覽:631
四川二本大學名單 發布:2025-08-20 19:01:52 瀏覽:690
2015中國一本本大學名單 發布:2025-08-20 19:01:37 瀏覽:870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考研 發布:2025-08-20 18:46:04 瀏覽:420
南昌大學醫學生2019考研結果公布時間 發布:2025-08-20 18:45:50 瀏覽:495
本科生畢業論文入庫嗎 發布:2025-08-20 18:45:49 瀏覽:108
2014上海大學考研報錄比 發布:2025-08-20 18:44:24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