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丘成桐教授

丘成桐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04 03:00:06

『壹』 對比丘成桐和華為的「數學家」,他們的區別在哪裡

數學大師丘成桐談到數學不僅可以解決工業界問題,本身就很重要。為此他提了一嘴華為的「數學家」。

華為有多少數學家呢?

任正非的說法是:

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6000多個基礎研究的專家,6萬多個工程師。

這些人如果你采訪他們,問你是不是數學家,恐怕許多人會說自己是「數學工作者」,當不起「數學家」的稱呼。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大部分是做基礎數學的,那麼華為的「數學家」呢?

對此丘成桐有說法。

「我在報紙上看到,很多大公司的負責人講他們有多少多少數學家。不過,到底是數學家,還是做數學的工程師?」

華為

呂克:這是一個好問題。首先,澄清一下,過去華為公司內部基本上沒有純理論研究的科學家,研究物理、研究化學、研究生物學底層的東西,華為是一個商業公司,更多的要解決應用創新和工程創新的問題,不解決理論創新,也不解決最基礎的創新問題。理論創新和基礎創新本身是院校、學校。大家都在用學校的這些東西。所以,在過去對科學家的考核,更多的是基於他的產出。

比如說有目標,就像AI技術,AI技術應用到手機這就很具體,看你能不能做出來,效果怎麼樣。這種考核本質上看和公司的考核差不多,是基於結果導向,爭取可度量,不能度量也看應用的效果。

現在正在進行一些改革,華為碰到最大的變化是很多東西無法跟隨,有些技術業界有現成的理論。比如說半導體,原來半導體有摩爾定律,每18個月翻一番,現在18月翻不了一番,通信行業頻譜的利用率,2G、3G、4G、5G,頻譜的利用率不同,香農定律在裡面起作用,香農定律已經到極限了。

晶元、信號這兩個方面極限了,怎麼打破這個極限?不打破極限產業發展面臨瓶頸,不可能無限上去。如果這個極限不打破,產品成本優勢不能體現。最後同質競爭,這時面臨的挑戰是怎麼打破理論。

華為5G

科學家過去華為沒有純理論研究,更多是工程、應用、集成創新上,真正的理論家在院校,跟國內大多數的企業是一樣的。所以對於一些科學家的考核更多的是怎麼技術轉換成商品,本質上跟工程師一樣,只是所做的問題難度、深度更廣一點而已。

現在行業發展到一個瓶頸期,有最基礎的理論要打破,香農定律、頻譜利用、摩爾定律的密度要打破這時華為不得不面對這樣的挑戰。這時人才結構發生變化,更多招一些純理論研究的人員,更多跟基礎理論人員掛鉤。我們對博士的招聘力度大多了,原來不需要進行一些研究,博士和碩士沒有嚴格區分到底怎麼用,這兩年博士來了以後使用方法不一樣了,會組織起來在2012實驗室關鍵方向上,頻譜利用、散熱等形成一個高精尖的團隊,他們去研究用什麼樣的方法、用什麼樣的理論、什麼樣的機理改善,有大量的研究。

對他們的考核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是結果導向,現在是要尊重科學研究研究,從0到0.1是先研究方法,0.1到1是變成科學樣機,1到10是變成商業樣機,10到N是大規模復制的過程,創新由四個階段構成的,過去因為很多應用,基本上在1到10、10到N的狀態,現在考核機制完全延伸。

一段時間內證明了理論可行,0到0.1,哪怕證明了不行也是一個道路,就能拿到相應的獎金。極化碼的專家就是這樣,他解決了0到0.1的問題,我們跟他一起解決了0.1到1的問題,把它變成商用化,接下來我們公司把1到10做出來,把技術變成產業化。我們也給他發了100萬獎金。對科學家要基於里程碑,科研通過里程碑獎勵,而不是通過最後的結果,最後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都用結果來做,沒有人願意干,因為至少有50%以上的結果失敗,就沒有吸引力了。現在正在調整。

如今,全世界的企業都在研究華為、學習華為,老闆要學,中層要學,員工也要學習,老闆學習華為的管理思維,員工學習在企業中的定位。

咋們中國的很多企業在國外已經揚眉吐氣,這里有一套中國商界風雲人物傳記,包括騰訊的馬化騰,阿里巴巴馬雲,萬達的王健林等等。

『貳』 哈佛數學系終身教授丘成桐:什麼才是對中學生最重要的

丘成桐教授抄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但是襲在清華大學了一個研究所。為了幫助發展中國數學,丘成桐想盡了各種法,與他鑽研數學問題頗為相似。他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組織各種層次的會議,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並募集大量資金。丘成桐建立的第一個數學研究所是199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研究所。第二個是1996年建立的北京晨興數學中心。中心建立與運作的大部分經費都是丘成桐從香港晨興基金會籌得的。第三個是建立於2002年的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第四個2009年建立的清華大學數學研究中心。

『叄』 丘成桐的主要成就

丘成桐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變革並極大擴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影響遍及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眾多數學和物理領域。
解決Calabi猜想, 即一緊Kahler流形的第一陳類≤0時,任一陳類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於此陳類代表。這在代數幾何中有重要的應用。
與蕭蔭堂合作證明單連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時必雙全純等價於復歐氏空間, 並給Frankel猜想一個解析的證明。
在各種Ricci曲率條件下估計緊黎曼流形上Laplace運算元的第一與第二特徵值。
1976年解決關於凱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其結果被應用在超弦理論中,對統一場論有重要影響。第一陳類為零的緊致凱勒流形稱為卡拉比-丘流形,在數學與弦論中都很重要。作為應用,丘成桐還證明了塞梵利猜想,發現Miyaoka-丘不等式。丘成桐對c1> 0 情形的凱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猜想了它與代數幾何中幾何不變數理論意義下的穩定性的關系。這激發了Donaldson 關於數量曲率與穩定性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
與鄭紹遠合作證明實與復的Monge-Ampère 方程解的存在性,並證明高維閔科夫斯基問題,擬凸域的凱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問題。
丘成桐開創了將極小曲面方法應用於幾何與拓撲研究的先河。通過對極小曲面在時空中行為的深刻分析,1978年他與R.舍恩合作解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
丘成桐與Karen Uhlenbeck 合作證明了任意緊致凱勒流形上穩定叢的Hermitian-Einstein 度量的存在性,推廣了Donaldson 關於射影代數曲面,以及Narasimhan 和Seshadri 關於代數曲線的結果。
丘成桐與Meeks 合作解決了三維流形極小曲面一個著名的問題,即一條極值約當曲線的極小圓盤的Plateau 問題的Douglas 解,當邊界曲線是一個凸邊界的子集,那麼它在三維空間中是嵌入的。他們接著證明這些嵌入極小曲面在有限群作用下是等變的。他們的工作與Thurston 的工作相結合,可以推出著名的史密斯猜想。
丘成桐與連文豪、劉克峰合作證明了弦論學家提出的著名的鏡對稱猜想。這些公式給出了用對應的鏡像流形上的Picard-Fuchs 方程表示的一大類卡拉比-丘流形上有理曲線數目的顯式表達。
丘成桐與劉克峰、孫曉峰合作證明曲線模空間上各種幾何度量的等價性,被國際學術界命名為劉孫丘度量。
1984年與Uhlenbeck合作解決在緊Kahler流形上穩定的全純向量叢與Yang-Mills-Hermite度量是一一對應的猜想,並得出陳氏的一 個不等式。
丘成桐正研究的鏡流形, 是Calabi-丘流形的一特殊情形, 與理論物理的弦理論有密切關系, 引起數學界的廣泛注意等等。 丘成桐教授是第一位榮獲菲爾茲獎的華裔人士。他熱心於幫助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自1979年以來多次到中國科學院進行高質量的講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專著《微分幾何》,內容主要是他的研究結果。他還直接指導培養中國的數學博士生,至今已有10餘人,成績顯著。1994年6月8日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雖然丘成桐是在香港長大的,但他出生於中國大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並堅信幫助中國推動數學發展是自己的責任。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對外開放後,丘成桐受到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邀請,於1979年訪問中國。
為了幫助發展中國數學,丘成桐想盡了各種辦法,與他鑽研數學問題頗為相似。他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組織各種層次的會議,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並募集大量資金。
丘成桐建立的第一個數學研究所是199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研究所。第二個是1996年建立的北京晨興數學中心。中心建立與運作的大部分經費都是丘成桐從香港晨興基金會籌得的。第三個是建立於2002年的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 第四個2009年建立的清華大學數學研究中心。
丘成桐是這三大研究機構的主任,經常例行工作視察,作報告,指導學生,組織學術會議與暑期學校等。除了這三個研究中心,丘對於台灣理論科學中心的建立以及台灣數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97年,他受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邀請,作為講席教授訪問一年。若干年後,他建議已是台灣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席的劉炯朗,建立理論科學中心。正式成立是在1998年。他擔任理論科學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直到2005年。
為了增進華人數學家的交流與合作。丘成桐發起組織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會議每三年一屆。除了邀請報告外,還邀請幾位非華裔數學家作晨興講座。每次大會的焦點是頒發晨興數學獎,陳省身獎。第一屆大會於1998年12月12-18日在北京晨興數學中心召開。來自世界各地華人數學家的反響與支持非常熱烈,有400多人與會。這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重要數學國際會議。第二屆大會於2001年在台灣召開,第三屆大會2004年在香港舉行,第四屆大會2007年在浙江大學舉行,第五屆大會於2010年在清華大學舉行。第六屆大會於2013年在國立台灣大學舉行。從第三屆大會開始正式設立面向大學生,碩士與博士生的新世界數學獎。
為了激發中學生對於數學研究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和發現年輕的數學天才,2004年,丘成桐首先在香港成立了面向香港中學生的兩年一屆的「恆隆數學獎」。2008年,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正式成立,第一屆和第二屆頒獎儀式已分別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12月舉行。第三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頒獎儀式將於2010年12月在北京舉行。

『肆』 如何看待丘成桐教授對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的比較

如何看待丘成桐教授對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的比較
個人感覺她的比較是客觀的
反映出我國教育的一些問題
我們要不斷改進
促進教育的發展

『伍』 丘成桐是誰有什麼成就

丘成抄桐

丘成桐,男,祖籍廣東蕉嶺,生於汕頭,美籍華裔數學家,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及沃爾夫數學獎。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國。目前擔任哈佛大學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他是加州大學華裔學者協會創會理事。

丘成桐熱心於推動中國的數學發展,在中國建立並領導多個數學研究中心,致力於培養年輕數學家。受父親影響,丘成桐自幼便對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歷史有濃厚興趣,造詣頗深,曾作一文以述數學與中國文學之結構關系,舉紅樓夢及各代詩詞為例,並聯系王國維人間詞話,以釋證其觀點。

丘成桐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變革並極大擴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影響遍及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眾多數學和物理領域。

『陸』 丘成桐生平有哪些貢獻

丘成桐
1981年,他32歲時,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的維布倫(Veblen)獎——這是世界微分幾何界的最高獎項之一;1983年,他被授予菲爾茲(Fields)獎章——這是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1994年,他又榮獲了克勞福(Crawford)獎。

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加利福尼亞州最優秀的科學家的稱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名譽博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博士……

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後全家定居香港。父親曾在香港香讓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崇基學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無憂無慮,成績優異。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突然辭世,一家人頓時失去經濟來源。盡管丘成桐不得不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卻仍然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

大學期間,他以三年時間修完全部必修課程,還閱讀了大量課外資料。他的突出成績和鑽研精神為當時的美籍教授薩拉夫所賞識,薩拉夫力薦他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研究生。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雲集了許多優秀的幾何學家和年輕學者。在這里,丘成桐得到IBM獎學金,並師從著名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

數學是奇妙的,也是生澀的。即使是立志在數學領域建功立業的年輕學生,能堅持到最後並出成果的,也是寥若晨星。丘成桐正可謂這樣一顆「晨星」。常常有這樣的情景——偌大的教室中,聽課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竟然只剩下教授一人面對講台下唯一的學生悉心教誨。這唯一的學生,就是丘成桐。到伯克利分校學習一年後,丘成桐便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文中巧妙地解決了當時十分著名的「沃爾夫猜測」。他對這個問題的巧妙解決,使當時的世界數學界意識到一個數學新星的出現。

丘成桐取得博士學位後,在應邀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的一年中,他結識了許多年輕的世界一流數學家,完成了兩篇論文。1972年秋,年僅23歲的丘成桐應邀來到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擔任副教授,又完成了幾篇論文。在1973年美國數學會舉行的微分幾何大會上,丘成桐做了三個學術報告,以卓越的能力和傑出的貢獻,向數學界顯示了自己在微分幾何領域的領先水平。這一年是丘成桐數學事業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他完成了題為《完備黎曼流形上調和函數》的著名論文,用他自己的話說,這篇文章是他數學生涯的轉折點。實際上,該文奠定了他應用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技巧。

丘成桐最重要、最有影響的工作是對「卡拉比猜想」的證明。他是在1976年底用強有力的偏微分方程估計解決了這一問題的。在解決「卡拉比猜想」的同時,他還證明了負定第一陳類的緊克勒流形上克勒-愛因斯坦度量的存在性。

1976年,丘成桐被提升為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1978年,他應邀在芬蘭舉行的世界數學大會上做題為《微分幾何中偏微分方程作用》的學術報告。這一報告代表了八十年代前後微分幾何的研究方向、方法及其主流。這之後,他又解決了"正質量猜測"等一系列數學領域難題。

丘成桐的研究工作深刻又廣泛,涉及微分幾何的各個方面,成果累累。1989年,美國數學會在洛杉磯舉行微分幾何大會,丘成桐作為世界微分幾何的新一代領導人出任大會主席。

命運是公平的,獎章、榮譽,授予了那個在教室中堅持到最後的人。這,並沒有讓丘成桐止步不前,他繼續進行著大量繁雜的研究工作,並不斷取得成就。

堅韌、堅持、鍥而不舍,這就是丘成桐的精神。當然,也不是每個有著這樣精神的人都能取得丘成桐一樣的成就的。數學需要勤奮,更需要天才。正如著名數學家尼倫伯格所說,丘成桐「不僅具備幾何學家的直觀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著名數學家鄭紹遠先生回憶說,對於許多艱深的數學問題,丘成桐已思考近20年,雖然仍未解決,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思考。

丘成桐對中國的數學事業一直非常關心。從1984年起,他先後招收了十幾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研究生,要為中國培養微分幾何方面的人才。他的做法是,不僅要教給學生一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領會數學的精闢之處。他的學生田剛,也於1996年獲得了維布倫獎,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

熱點內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佳教授 發布:2025-08-20 17:49:12 瀏覽:277
哈爾濱工業大學水處理教授 發布:2025-08-20 17:48:30 瀏覽:127
深圳大學考研2017錄取 發布:2025-08-20 17:41:38 瀏覽:60
劉星博士武漢大學 發布:2025-08-20 17:19:32 瀏覽:802
大學生提案範文 發布:2025-08-20 17:10:28 瀏覽:746
來華留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0 17:10:19 瀏覽:366
華威大學ppm是什麼專業 發布:2025-08-20 17:07:12 瀏覽:753
大學城專線2時間表 發布:2025-08-20 17:02:21 瀏覽:640
大學開學時間怎麼查 發布:2025-08-20 17:01:35 瀏覽:73
大學生的支點是考研 發布:2025-08-20 16:14:00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