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王洪亮的一段話
❶ 高士其的一段話
高士其(1905年-1988年),192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專學學士學位。1930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屬研究院。1931年回國歷任中央醫院檢驗科主任,桂林盟軍服務處技術顧問、食品研究所所長,《自然科學》副主編,一級研究員。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屆人大代表,中國科協顧問、常委,中國科普創作家協會名譽會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人民保護兒童全國委員會委員。1934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8年因病去世。代表作有《揭穿小人國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傳染病作斗爭》等。
❷ 圍繞驕傲寫的一段話
他從小家境貧窮,上學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可他不放棄,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他的父母感到驕傲
❸ 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黃裕光9月3日說過一段話
一切破壞和平和人類幸福的行為,都是豬狗不如的惡魔行為!
❹ 評價梅貽琦的一段話
對梅貽琦的相關評價整理如下:
1、梅貽琦個性沉靜,寡言、慎言,他的學生曾作打油詩:"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彷彿不見得。"葉公超用"慢、穩、剛"三個字形容他。
2、梅貽琦受到清華師生校友很高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梅貽琦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3、陳岱蓀:梅貽琦一直是清華的教授,從感情上和對教育的基本觀點上說,他和廣大教師們是一致的。他平易近人,作風民主,學校大事率多徵求教師意見,這也和的謙遜的性格有關。……保留清華這塊凈土這是他和全體教師的共同願望。
4、陳寅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那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5、張靜愚:凡是和梅校長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他都不肯輕易發言,甚至與友好或知己相處,也是慎於發言。但當某種場合,勢非有他發言不可,則又能款款而談,暢達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風趣橫生。
6、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 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❺ 清華大學校長王國維十句話語
王國維未曾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一職.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研究院導師,教授古史新證、尚書、說文等,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一說吳宓)被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桃李門生、私塾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
王國維名言名句
1、考古之事,於古代材料,細大均不可放過。忽其細處,則大處每不得通……又宜由細心苦讀以發現問題,不宜懸問題以覓材料。
2、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
3、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4、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人之能力分為內外二者:一曰身體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發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不為調和之發達。
5、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躋第三境者。
6、起居之不時,飲食之無節,侈於嗜欲,而吝於運動,此數者,致病之大源也。
7、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
8、人品高,則詩格高,心術正,則詩體正。
9、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10、人苟欲為完全之人物,不可無內界後外界之知識,而知識之程度之廣狹,應時地不同。……知識又分為理論與實際二種,溯其發達之次序,則實際之知識常先於理論之知識,然理論之知識發達後,又為實際之知識之根本也。……理論之識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實際上知識則所以供社會之要求,而維持一生之生活;故知識之教育,實必不可缺者也。
11、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其真美善之三德,欲達此理想,於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12、治科學者,必有待於史學上之材料;而治史學者,亦不可無科學上之知識。
❻ 寫一段話表達對清華大學研究生谷振豐的崇敬之情(至少用上一個成語或一句名言,60字以內)
谷振豐是個沉著穩健而又富有蓬勃朝氣的人。謙、和、溫、達:是他的特點,謙遜而益顯內自信、和氣而極易容交流、溫然達觀則從平靜的心態里看到向上的青春銳氣。他謙虛、勤奮、踏實,志向遠大,選擇了祖國,選擇了終生獻身國防事業,他是我理想的榜樣。
❼ 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當阿道夫•貝耶爾10歲生日那一天。他原以為爸爸媽媽會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樣,為他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可是這一天:母親一大早就把他領到外婆家裡,在那裡消磨了一整天,根本沒有提做生日的事。貝耶爾很不高興,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嘟著嘴不說話,母親見了,語重心長地說:「我生你的時候你爸爸41歲,還是個大老粗。現在他51歲了,可還跟你一樣,正在努力讀書,明天還要參加考試。我不願意因為你的生日而耽誤他的學習,時間對他來說實在太寶貴了,你現在還小,也要學會珍惜時間。」 母親的話語,如雨露一般,點點滴滴滋潤著貝耶爾幼小的心田。後來他回憶道:「這是母親送給我10歲生日的最豐厚的禮品。」 貝耶爾在大學讀書時,有機化學家賈拉古教授的名字傳遍了德國。不過,那時這位教授還很年輕。一些科學界耆宿總是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挑剔他。有一天,貝耶爾和父親在一起閑談,提起了賈拉古教授。貝耶爾說:「賈拉古只比我大6歲……」言外之意是這個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父親聽了很不滿意,他對貝耶爾說:「大六歲怎麼樣,難道就不值得你學習嗎?我讀地質學時,老師的年齡比我小30歲的都有,我一樣恭恭敬敬地稱他們為老師,認認真真地聽他們講課。你要記住,年齡和學問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誰,只要有知識,就應該虛心向他學習。
❽ 寫一段話
看到樓主的題目,突來然想起早年間做讀自書筆記時記錄的一個擠公交車的場面描寫,並不對樓主的題,只是覺得非常有趣,寫得很生動,拿出來讓大家看看而已。
「車擦著人群邊緣駛過來了。沒等它停穩,人們便一起擁向前門、中門和後門。於是,青年的瀟灑大度,教授的溫文而雅,姑娘的矜持沉靜,便一齊被拋在那空落落的站牌下。只是那一個個黑發的頭、白發的頭、長發的頭、短發的頭和那戴帽子、包圍巾的頭,一樣的在車門攢動;那一雙雙白晳的、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直向上揮舞著,努力向前伸——企圖抓住車門。此時,人們之間便無了高低貴賤,緊緊「團結」在一起:筆挺的西裝和骯臟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鞋胡亂踏在黑色的大頭皮鞋上。人們之間也沒有了禮貌謙讓,身體高大的在盡情發揮高空優勢,身體瘦小的也在巧妙利用低層空間。上的人氣急敗壞,下的人敗壞氣急。滿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滿耳叫聲、罵聲和小孩子的哭聲。」
當然現在公共交通發達了,擠公交車大概也沒這么「恐怖」了,不過這位作者的確寫的夠生動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