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老師好輕

大學老師好輕

發布時間: 2021-02-04 10:13:45

A. 大學里的老師是不是都很年輕

大學對老師的任職標准最低是研究生畢業的,一般研究生畢業也就是25,5歲,還是內很年輕的哦,跟學生容不會有代溝的哦,不過也有一些資歷深厚的教授,年齡會偏大一些的哦,但是,大學里的老師都是很可愛的哦,跟他們可以成為朋友的

B. 為什麼有的大學老師講課水平很差

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講課的風格,只是我們有時候並不是能適應每個老師講課的風格,所以導致會認為教課老師授課不當,嬰兒會有其他的想法,所以認真聽課才是王道,好好學習。

C. 當大學老師是不是很爽

看別人當大學老師比較爽

D. 當大學老師的好處和壞處,請詳細說明

對於年輕的大學老師來說盡管收入不算太高,但是在大學從教也有諸多好處:
1不用坐班,生活隨意.你只要按時去上課,並且上好課,同事與學生就會認可你

E. 為什麼我會覺得大學老師比公務員好

大學老師強太多了,本人省城市直機關公務員,家裡有大學老師和高中老師(都是公立校,都在本市),總結起來公務員還不如高中老師
1、收入,科員的收入比剛入職的教師稍高一點點,不如中級教師,高級教師的工資基本對等副科級。但是公務員只有工資,補貼神馬的看具體單位,多不到哪兒去,老師可以養豬,可以補課,我們這兒的工資標准大概是3K左右,一個比較肯乾的年輕教師(30歲以下)每個月掙1.5~2萬毫無壓力,大學老師的門路就更多了,根本沒人靠那幾片工資過日子的。硬是要比工資的話,大學往往都是省屬的,看起來工資沒比市直科員多多少,公積金和醫保接近翻倍(對,就是這么不公平~~)。至於有些人YY的某些收入,在絕大多數單位根本就是扯犢子。
2、時間,這就不說了,公務員的優越感也就跟企業比一比,碰到老師直接哭暈在廁所里。時間多意味著可以養豬、補課或者培訓機構兼職,公務員你哪兒來的時間兼職?而且除了會寫八股文你還會幹啥?唯一能兼職的地方就是某公、某圖這類公考培訓機構,問題是你的時間哪裡找?同時,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加班是沒有任何加班費的。
3、職業前景,如果在市直單位,普通人10年之內最多正科,處級不是靠肯干就能上的;大學老師嘛,10年之內副教授妥妥的,你自己去問問是副教授牛逼還是大多數市局的科長牛逼(注意我說的是大多數)。而且正科還有多少是主任科員(比如各種軍轉幹部一輩子主任科員),拿著科長的工資但是和科員一樣幹活,講白了還是臭屌絲。
4、你一定有聽過「辭職下海」,公務員的紀律限制很多,要正經做生意必然要辭職;但是大學老師這方面的限制幾乎沒有,很多教授手頭都有規模不小的產業,還根本不用怕八項規定。
錢少,時間少,升不上去,破規矩多,市直公務員是不折不扣的賠本買賣,我們市直單位里幾乎沒有來自普通家庭的年輕人(指買房有困難的水平),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干一段時間必然辭職。當公務員要麼區縣,要麼省直,市直是最屌絲的。
大家可能覺得我這是一面之詞,在有意抹黑這個職業,我只是實話實說,畢竟當大學老師得讀到博士,絕大多數公務員是本科畢業,人家比你多讀那麼多年書,活的比你高貴是很正常的。

F. 高校老師好當嗎

不好當,非常不好當。
先說大學工作是不是很輕松。
實行績效工資後,大學與教職工每四年簽一次用工協議,條款包括教學、科研和成果,指標按職稱高低有所不同,絕大多數教師須各項均衡。即便教學工作繁重,爭取不到科研資金,考核不合格;如果科研資金多,教學工作量少,考核也不合格;兩項工作都有聲有色,沒寫出高水平的論文,還是不合格。既然不合格,四年後就得解聘,這個工作輕松嗎?
再說工資待遇和灰色收入。
以全國排名40左右的大學為例,工資多少主要取決於職稱高低,計及公積金等各類補貼,講師每月4000多,副教授每月5000多,教授每月6000多。所謂的灰色收入就是課題勞務費,這個問題就不像工資那麼簡單了。首先,為什麼說是灰色?國家有明文規定,課題經費不能支付教師勞務,這是由於教師的所有勞動都已經從工資體現了,所以勞務費只能發給外聘人員或學生,從課題中變相支付教師勞務實際上都是違規甚至違法的。其次,高校爭課題與企業拉項目本質上是一樣的,大學教授都是項目經理,都需要去投標,考慮到交叉評審,各類專家互相勾結妥協是難免的,課題經費也成了唐僧肉,成為了腐敗洗錢的好途徑,由此導致絕大多數課題經費和資源都集中到了少數幾個「學術」大鱷手裡,這就叫寡頭壟斷,為什麼學術要加引號?大家其實都明白,只搞學術成不了大鱷。所以,灰色收入聽起來很美,對普通教師而言,其實就是血汗工廠。多數教師是沒有什麼灰色收入的,一同事清華博士後,入職三年,年薪5萬;同學就職於南方某電網研究院,年薪30萬,差距就是這么大。
再說時間自由和寒暑假。
教師往往是不用坐班的,無需遵守上下班制度,隨時可以來隨意可以走。聽上去挺好,實際上多數教師是早起晚歸,連在家看電視都不踏實,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上班時間其實等於沒有下班時間。科研任務多的系所,是沒有寒暑假的,多數人都要趁著寒暑假出差、調試設備、現場測試以及寫文章。
再說說人才引進和教育質量。
前面羅嗦了這么多,一定有人說既然都博士後了干嗎去高校這種苦地方?去了就別哭窮。然而,不少人還誤以為高校是個輕松隨意的地方,如同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樣。實際上,制度決定一切,這樣的就業環境吸引不到多少真正人才。設高門檻高標准卻難有高待遇,導致每次考核有許多教師達不到要求,自然不能都解聘,管理法規便形同虛設。此外,學校重視科研資金有時甚於教學質量,站在講台上做個好老師,既沒錢途又沒前途,難免落個難堪的下場,更談不上教育質量,教學認真踏實的老師都是在憑良心做事,天天學雷鋒。
最後談談改革和希望。
批評高等教育的聲音越來越大,選擇出國求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國家和教育部正積極想辦法提高教育質量,然而,教師薪資體制不改革就無法解放生產力,教師待遇不提高就吸引不了人才。然而,提高公立大學教師待遇,國家承擔不起;公立大學改私立大學,學生承擔不起,這是真正的困局。於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建議實行年薪制,在保證教師待遇的前提下杜絕靠課題謀生的亂局,教育部也開始試點,但想必會遭到學術大鱷們的群起抵制。

G. 為什麼現在大學教師都年輕化了

老的退休了,大學擴招,自然需要大量年輕教師。

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我歸納了一下。新生入學報到時主要要准備如下東西、要注意如下事項:
1.相關證件。包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黨團組織關系證明(介紹信)、一寸登記照若干張(可以多帶幾張,以備它用),等等。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記。另外,把父母、爺爺奶奶即各個近親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和職務搞清楚,填下來,到學校要填各種表格,有的表格需要這些信息。
2.錢和卡。上學要交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每年4500-500元與1000元左右),合計要6000左右(個別專業可能要高些,如藝術類專業)。因為新生出門較少,沒有什麼旅途安全經驗,建議少帶現金(但千把塊錢還是要帶的,以備一些不時之需)。可以在家中先辦一張信用卡或儲值卡用於交學雜費等。有的學校會給你寄一張卡,讓學生把錢存在其中,你可以用這張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辦一張信用卡,把它關聯到父母親的儲值卡(如工資卡),每月刷卡後直接從父母親的卡中扣款,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讓父母親知道你的消費情況,可以自己在老家辦一張儲值卡(讓父母親往裡沖錢),然後辦一張信用卡與之關聯。也可以到學校再辦儲值卡與信用卡,但這樣你父母親異地往你的儲值卡打錢時要付手續費。
3.一般情況下,各個學校都要配發一些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不是無償給你的,都要你花錢購買。學校發的物品質量都很次而且貴,建議學校發的東西如果可以不要就盡量不要,能自己買的就別買學校發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在離開家時先配好,免得到學校後由於人生地不熟不好買。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帶,除非學校距你家鄉很近或者父母親有機會出差來學校給你帶東西。內衣和襪子至少要兩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兩套。如果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學的城市的地理氣象與生活環境是否相似,那麼准備的東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帶些那個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學的城市在南方,那麼太厚的保暖內衣褲就可以不帶了)。被褥也是這樣,夏天去學校,可以帶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後再買。席子可以到學校根據床寬購買合適的,床單和枕頭(枕套)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再買。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帶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發水、梳子、手機(看家庭條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後就能使用。男生要帶剃須刀、女生要帶各種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於洗臉盆、曬衣架、拖鞋、雨傘、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燈之類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帶了,有的學校會發,就算不發自己買也不貴(這些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買也很方便,而且到時候和舍友一起去買還能快速縮短距離)。條件可以時,可以帶個照相機,為自己和同學照照相,也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很好方式。
6.學慣用品。可以帶幾支水筆、本子、字典、詞典(英漢漢英詞典等,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詞典)、書包(背包)。如果學校沒有不允許,你家庭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帶筆記本。但最好不要帶,尤其是當你迷戀上網或者玩游戲的時候,帶筆記本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另外,還可以預備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葯或創可貼之類,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它們,不過等需要的時候隨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得錢花不了,不需要買太貴的,畢業後可以買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裝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即可。但不要過分大,免得不好攜帶,到學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長、50-60公分寬為佳。
8. 如果可以的話,帶點家鄉的特產,不是一定要去給老師,而是給舍友或班上同學吃,畢竟你有四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車的話,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享受學生票優惠。
11.一點小建議:大學學習勇攀高峰,加入社團量力而行,大學社會實踐多多益善,尊敬老師有難必問,同學相處寬容大度,大學戀愛不鼓勵也不反對。
12.入學測試和體檢。有的大學在新生報到後一段時間內,要組織幾門文化課的新生入學測試,對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有較大出入者要進行重點核查。如果你考試沒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擔心。考試范圍和難度不會超過高考,考得好壞無所謂。體檢也很容易過,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學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體檢時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緊的。只要你高考時正常體檢、正常考試,這兩項都沒有問題,現在可以放心玩!
當然還有另一種入學考試,那是為各種分班做做准備的,比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分到英語快班。
13.新生軍訓。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一般只有兩個星期。按照《國防教育法》的規定,組織學生進行軍訓,這是貫徹國防教育法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造就高素質國防後備力量的重大舉措。參加軍訓可以增進同學友情,應該積極參加。如果身體條件不許可,應該盡早跟輔導員或班主任講清楚,以免發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這個不用擔心。住宿條件有好有壞,不要太拘泥於這個,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學友好相處。不要以為住宿條件差就不能適應,人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條件對你以後的成長和工作、生活很有好處,不管你的家庭是多麼富有!
15.專業不理想,調換專業。一般學校進校一年後都可以調換專業。調換專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在原專業很難學下去,學校會幫助你換一個好學一點的專業(但一般不是很好的專業,也不是熱門專業);另一種是你想換一個你心儀的其它專業,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轉入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轉入,有的學校還要交一筆費用。

H. 怎麼看待大學教師職稱晉升中的重科研輕教學現象

大學教師職稱晉升中的重科研輕教學現象看法:
一、科研與教學雖然性質不同,卻是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科研能促進教學,只有前沿科研成果不斷融入到教學中,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教師把自己的科研經驗分享給學生,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反之亦然,教學可以促進教師已有知識的系統化,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創新,發現新問題,提高科研水平。
二、從國際評價標准來說,科研在提升學校排名、知名度等方面,比教學更有力。依靠教授的學術聲譽、科研水平來提高大學知名度的傳統途徑,被世界各地普遍認同和接受。雖然教學活動也可以提高學校聲望,但在短期內,提升力相對有限。於是,國內高校自然不敢忽視科研。
三、從政策導向上,國家強調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對高校考核評價時,科研就成了相對重要的指標。與此相應,為鼓勵科研,學校在制定教師評聘標准時,也偏重科研。
不少高校在職稱評審時,更看重科研論文,「科研評價差的教師,教學再好,也很難晉升。相反,科研成果顯著的,哪怕教學評價差些,也容易晉升。」在評價科研時,大都看產出,以教師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為基準,而對於教學,則看投入,以教師是否完成工作量、遵守教學秩序為基準。
四、同時,在獎勵先進時,科研成果受獎勵的力度更大。整體而言,在教育教學方面,表彰多、獎勵少。而在科研工作方面,以前有『提成』,現在的獎勵也比較多,國家層面還設立了最高科學技術獎,以及其他各種獎勵,而且都是重獎。

I. 大學教師還是重教學輕研究好

評論:莫逼老師重研究而輕教學

1993年,清華開始試行的人事改革制度中規定,講師、副教授在規定時間內學術成果不足以提高職稱,應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後來調整為「非升即轉」。2014年4月,清華大學決定不再續聘外文系講師方艷華後,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畢業生、共計50多封4萬余字的請願書,希望將這位「因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導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師留在教學崗位。目前,方艷華已與校方達成一致,轉崗為職員。
大學老師應該重科研還是重教學?事實上,這是一個偽問題,因為重研究與重教學本質上並不矛盾。老師通過提升科研能力等,是充實自己,老師充實了自己,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但因為大學老師的時間與精力等畢竟有限,重科研與重教學在現實中,又往往是有所側重的。而清華大學「非升即走」的人事管理模式,明顯有引導老師重科研的意思!
「非升即走」制度的出發點和管理初衷無疑都是好的。但如果具體執行中過於死板,則明顯就會偏離教育的本意和大學的精神。
首先,何謂老師?老師是傳授文化與技術的人。古語則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由此可見,「傳道」乃是老師的第一責任,作為老師,也有必要先在完成了教育與教學任務之後,再去搞科研之類。因此,以「科研成果不足」對老師進行轉崗甚至辭退,明顯不妥!
其次,何謂教育?教育是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教育則明顯是針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與教學。離開了教育與教學,教育也就不能稱其為教育。如果老師一味地投身科研,天天都寫論文求發表,勢必會偏離教育與教學的目的,這不是教育的本義!
再次,何謂大學?大學是一個高等教育機關,其有提供教學條件和研究條件兩大職能。而且這兩大職能中,提供教學條件是基礎,其次才是提供研究條件。一個大學,如果將老師的科學成果等看得過重,多少是有些本末倒置的。
老師是知識傳授者,不是專業研究人員,也不是專職論文作家,能教育好學生的老師,就是好老師,而研究成果斐然,但卻教育不好學生的老師,其最多隻是一個好研究者,而不能稱為是好老師。就此而言,大學針對老師的人事管理制度,還需以教學為主,以科研為次而制定和實行。至少,不能一味地以「非升即走」的管理模式,逼老師扔下學生,重科研而輕教學,放棄「傳道講台」,而將教學、將大學當成「研究平台」「加薪平台」「職稱平台」甚至是「升職平台」!

熱點內容
大學里老師怎麼查 發布:2025-08-18 09:03:43 瀏覽:936
2013年天津大學博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8-18 08:49:12 瀏覽:684
2016寧波本科生落戶條件 發布:2025-08-18 08:47:41 瀏覽:856
吉林大學的博士點設立 發布:2025-08-18 08:47:06 瀏覽:980
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專業排名 發布:2025-08-18 08:42:24 瀏覽:622
北建工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8 08:41:29 瀏覽:728
研究生告導師去學校哪個部門 發布:2025-08-18 08:41:27 瀏覽:246
甘肅萬名大學生進企業 發布:2025-08-18 08:27:11 瀏覽:865
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有哪些專業 發布:2025-08-18 07:54:15 瀏覽:1000
築波大學博士教授簡歷 發布:2025-08-18 07:50:40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