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教授數量

大學教授數量

發布時間: 2021-02-04 11:04:55

㈠ 中國有多少個法學專業教授說個大致的數目也可以啊。

06年統計
重點院校,211工程大學有820個
其他的院校有2018個

㈡ 為什麼不少大學介紹里研究生導師人數比教授副教授人數還多

很簡單,因為碩導不來一定必須自是教授或者副教授,部分講師有時候也是可以當碩導的。現在研究生擴招太厲害,上個世紀是幾個導師帶一個研究生,現在是一個導師帶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研究生,如果必須是教授副教授才能當研究生導師估計中國的教授早就累死完了。

㈢ 一般一個學院要有幾個教授

不一樣。不同的高校教授的數量和類型、專攻都是不同的。教授,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究員,但教授與研究員是有區別的。教授有教課的任務,而研究員則沒有。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已使用的學官名稱,在中國漢代、唐代的大學中都設此職位。與英文沒有關聯。日語中則與中文同用「教授」來稱呼大學中的老師。劃分編輯根據教育部和人事部聯合發布的相關規定,把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顧名思議,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7、「叫獸」同音詞,一般用來戲稱愛裝什麼都懂的人。

㈣ 清華大學教師和教授的數量分別是多少

不好說。

㈤ 中國教師的總人數是多少

1673.83萬人。

截至2019年9月,「全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83萬人,比1985年的931.9萬人,增長79%,這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2019年9月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教育體系規模大、鏈條長,覆蓋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分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多種類型。這支了不起的隊伍有規模,有質量,素質能力大為提升。學歷上,相比1985年,小學、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分別增加了61.59個百分點,80.59個百分點。能力上,2012年以來,「國培計劃」培訓各級各類教師超過1400萬人次。

(5)大學教授數量擴展閱讀:

2012年以來,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萬名特崗教師,持續為鄉村教育輸入「新鮮血液」,優化了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此外,通過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等,為「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補充教師近25萬人,每年精準培訓骨幹教師上萬人次。

㈥ 劍橋大學有多少教授,

劍橋大學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結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准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劍橋的35個學院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萬人左右的小鎮里。這些學院建於不同的時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歷史了。就像它們的建築一樣各具特色,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風格和獨立的個性。
?
大學與學院雖相輔相成,卻是不同的實體,在經濟上也是獨立的。大學是公有制,由國家撥款,而學院則為私有,自謀生路,自負盈虧。大學負責研究生的,而學院則負責本科生的招生,數量則由大學統一規劃。所有學生的教學是由大學負責的,而學院負責學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業余輔導。每年年底,大學按照各學院本科生的成績,按一定規則打分,把學院排隊,促使學院之間相互競爭。?

劍橋大學的校長是由學校參議院選舉產生的,一般都由社會上受人尊敬、有名望的人擔任。校長一職是象徵性的,校長很少介入大學事務,一般只負責頒發榮譽學位和出席學校的各種慶典等,雖然他也可以給副校長和大學管理人員提供建議。真正負責大學日常事務的是副校長,由大學會議(Council)提名,劍橋攝政院(Regent House)投票任命。副校長下面還有多位助理副校長,負責專門的領域,協助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攝政院是大學最高立法與權力機關,由各學院的教職人員組成,有大約3,000名成員。他們可以制訂或修改學校規章、章程,投票任命副校長、大學會議成員、頒發學位和榮譽學位。決策的制定分兩種:第一種是較簡單、意見同意的動議(如任命校長和大學人員),一般都由大學會議提出,發表在劍橋校刊上發表公告,如果在10天內沒有一定數目的攝政院成員反對,就算通過。而如果是由大學會議以外人士提出的比較復雜、重大的動議,則也是由提案人先將動議發表在校刊上,然後舉行公開辯論,最後在提案人考慮過所有意見後,建議攝政院修改提案,然後再發表在校刊上,如10天內無一定數目的攝政院成員反對就算通過。但如果有一定數量的成員認為有必要,則攝政院需舉行投票。投票是通過郵寄方式完成的。當攝政院召開會議時由校長主持,如果校長不在則由副校長主持,如副校長也缺席則由其指定的某一學院院長主持。現在幾乎所有的事務都不必開會就可解決,但每年6月份必須召開4次會議,核准學位的頒發。此外如果劍橋大學需要頒發榮譽學位之前攝政院也需開會表決。

劍橋大學參議院曾經是最高立法機關,但是目前唯一的職責是選舉校長。參議院成員包括所有獲得劍橋大學碩士以上學位的學生或教授。

㈦ 求各大學學生總人數!教授數!博導數!院士數!!!急求!!!謝謝!!!

你這問題根本無法回答,建議你到www.e.cn去看看,裡面有中國回各大學網站的鏈接。答

㈧ 在大學里,講師的數量最多,副教授少一些,教授最少。

當然是這樣的,塔尖結構嘛!

㈨ 中國大學比拼院士的數量有什麼意義

共享院士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大致從年起,「共享院士」、「雙聘院士」乃至「多棲院士」在全國層出不窮。一些院士年過八旬仍在多所大學擔任要職,令人不禁為他們的身體擔憂。 早在2002年,浙江大學人事部的池臨封、劉繼榮就撰文《對高校院士共享模式的認識與思考》,指出院士共享是院士人才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合理而又必然的趨勢。 同時他們認為,一般來說,一所高校所擁有的院士的人數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其學科實力,但是院士共享並不是高校之間院士數量的「比拼」,不能搭「花架子」,搞「形式主義」。 也有不願具名的學者對本報記者表示,「共享院士」分享的當然不只是名譽,還有院士所掌握的各類資源,比如許多科研項目、獎項的評審,就要看院士。 院士名單一份看不懂的尋人啟事 院士就像一種裝備。21世紀的中國大學開始了一場「院士裝備競賽」。 復旦大學公布的35位兩院院士中,有14人顯然還另有任職,其任職單位分別是: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2人)、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山東大學、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學校對外界聲稱的院士數量,與向上級匯報的數字也有出入。2007年11月,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時,復旦提交的自評報告中稱,教師隊伍中兩院院士有20人。報告還清楚地說明,「另有雙聘院士11人」。 2008年1月,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布了我國高校有史以來入選的兩院院士(含已故院士)名單。1955年至2007年中科院院士的12次評選中,有460位大學教師當選。「工程院院士」自1994年問世以來,有318人出自高校。 記者從教育部的統計中,查閱了「985」工程前10所高校歷屆推選院士的情況,依次是清華大學69人,北京大學67人,南京大學33人,復旦大學26人,上海交通大學21人,浙江大學20人,中國科技大學18人,哈爾濱工業大學16人,南開大學14人,西安交通大學10人。 而各校公布的當前院士數量是:清華68人,北大61人,復旦35人,南大33人,上海交大33人,科大28人,浙大25人,哈工大22人,西安交大17人,南開15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上述學校均有院士故去,為何大多數學校的現有院士比歷年總數還多?縱使這期間發生過院校合並,也對各校院士數量影響甚微。如原上海醫科大學(已並入復旦)當選了兩位院士,加入復旦當選的院士中,也只有28人。 2008年兩院院士大會的官方信息顯示,全國有中科院院士699人,工程院院士719人,兩院總計1418人。據教育部統計,兩院院士中將近4成是高校教師。 以此計算,任教於高校的院士約為550人。 本報記者僅把27所高校自己宣布的院士數量簡單相加,就算出了500多位。記者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一再與不同的學校聯系在一起,但很少有學校對那些非全職院士另作說明。 在2008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的專題報告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陳求發總結說,原國防科工委下屬的高校有47位院士。 本報記者分別查詢了這些高校自己公布的院士數量,發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4人,北京理工大學8人,哈爾濱工業大學22人,哈爾濱工程大學6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9人,南京理工大學5人,西北工業大學15人,以此計算,7校總計79人,遠超原國防科工委的統計。 在全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在不都這樣嗎?反正國家對各單位院士的統計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可不就是自己說自己的唄。」南開大學金龍博士對這種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大家除了在道德上譴責一下,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關注高等教育的廈門公務員鄭昊卻感到十分不可思議。「院士,名校,誰能想到這種事情還能有假,這得誤導多少人哪!」 院士名單令人想起「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中國校友會網等聯合編撰的《2008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是我國首個針對兩院院士狀況進行的調查報告」。調查者指出:「國家和社會給予了院士各種各樣的尊敬和禮遇,其成為各地區、各單位爭奪的焦點。」 這種爭奪不僅體現在師資上的「扯大旗」現象,校友統計時硬與院士「攀親」的,在高校之間也已是公開的秘密。 院士名單令人想起「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記者注意到,各校迎接「雙聘院士」、「共享院士」時大都強調這是一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型人才引進方式。既如此,為何還要堂而皇之地將「不求所有」的院士名字摻入本校教師之列,向不知情的公眾宣布對這些院士的「所有權」? 針對這種現象,南開大學一位幹部在一篇論文中打比方說,引進院士就像花巨資移植「大樹」。但實際上,有的院士或因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或原單位工作繁忙抽不開身,或兼職過多顧不過來,一年到頭難得到學校上幾堂課,難得在學校長住幾日,所帶的研究生也很難見到院士導師的面,更談不上在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中國工程院給2007年新當選院士的一封信中這樣說:「您將會感受到社會各方面對院士很高的期盼和尊重。這需要我們以清醒的頭腦面對,謙遜地評價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避免過多的社會兼職,婉拒過高的、不適當的物質待遇,不參與媒體對本人成果的『炒作』,維護院士稱號的崇高和尊嚴。」 《2008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建議:「兩院制定具體、可操作規定予以約束兩院院士參與活動。如在各種答辯、鑒定、評審、課題申請中,不得出現院士頭銜,只填寫教授、研究員或工程師等國家法定職稱。再如禁止兩院院士過多掛名兼職,掛名兼職不超出某一數量」等等。 當本報記者請教院士對兼職是否存在約束時,有位院士的回答是:「可能有吧?」 南開大學學生鄒巍本月剛從學校畢業,在校期間他是南開BBS「高校動態」的熱心網友。面對各大名校在院士數量上華麗的數字游戲,他搖搖頭,說:「我看不懂。」

㈩ 中國有多少博導

我推測有5000.

根據我找的一個資料,下面是具體內容:

據有關統計,2004年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回技術發明獎和答科技進步獎分別占總數的64.3%、60%和55.1%;2004年大學共申請專利12997項,獲專利授權5381項,並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成果;2003年大學在國內發表論文18.1萬篇,占總數的66%;三大檢索系統(美國SCI、EI、ISTP)收錄論文數,大學占總數的68.5%。這些成果很大部分是由研究型大學創造的。據武書連2004年發布的大學評價,36所研究型大學的科研成果佔全國普通高校的62.16%,博士生導師數量佔全國普通高校的58.92%,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數量分別佔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45.79%和66.35%。

北京大學現有1129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導師987名)

所以我推測,我國有博導5000人左右.

熱點內容
2013年天津大學博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8-18 08:49:12 瀏覽:684
2016寧波本科生落戶條件 發布:2025-08-18 08:47:41 瀏覽:856
吉林大學的博士點設立 發布:2025-08-18 08:47:06 瀏覽:980
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專業排名 發布:2025-08-18 08:42:24 瀏覽:622
北建工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8 08:41:29 瀏覽:728
研究生告導師去學校哪個部門 發布:2025-08-18 08:41:27 瀏覽:246
甘肅萬名大學生進企業 發布:2025-08-18 08:27:11 瀏覽:865
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有哪些專業 發布:2025-08-18 07:54:15 瀏覽:1000
築波大學博士教授簡歷 發布:2025-08-18 07:50:40 瀏覽:582
陌陌約大學生 發布:2025-08-18 07:49:58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