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首批博士生導師

首批博士生導師

發布時間: 2021-02-04 14:16:19

㈠ 中國葯科大學獲得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士資格是那一年

中國葯科大學現在有2個校區,一個在江寧,一個在玄武湖.導師的實驗室在哪,一般你專的宿舍就在那個校區屬.如果在江寧的話,就很好,有室內衛生間和淋浴,如果在玄武湖的話,就不是很好,就是公共衛生間那種.希望可以幫到你.

㈡ 鑄造專業第一批博導

丁雨田,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62年8月生於甘肅省榆中縣。1979年至1983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鑄造專業本科,

找全國鑄件訂單、采購鑄件、鑄造廠接單、咨詢鑄造技術問題,就來
鑄件訂單網

㈢ 中國第一批歷史博士學位獲獎者名字

  1. 1983年10月19日,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周振鶴、葛劍雄被該校授予歷史學博士學位並內頒發容了學位證書

  2. 周振鶴,1941年生於廈門,1959-1963就讀於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礦治系;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為我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兼職有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行政區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擅長政區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聞史、以及文化語言學、語言接觸史的研究。

  3. 葛劍雄(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㈣ 西北政法大學現在有了博士點,西法大從此復甦!2013年5月11日剛公布的西北政法大學第一批博士生導師

早該有了,好多老師能帶西政、吉大博士~但卻不能帶本校~天理不容啊……

㈤ 世界上第一位博士的導師是什麼學位

其實即使到現在,能指導博士做研究的也不必須自己有博士學位。中國的體系裡面有博士生導師這個位置(中國開始設置博士生導師這個位置的時候,並沒有要求博導自身擁有博士學位,這個要求是後來增加的,導致當時很多大學教授去補博士學位),在西方體系裡面基本上是沒有的。在外面,在有博士授予權的系所,基本上只要你有正式的學術位置,都可以指導博士。只不過一般來講沒有博士學位很難拿到這樣的研究位置。
博士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關系有很大程度上是科研合作關系,學生比導師水平高的雖然不多見,但是也有不少的,至少,導師與學生各有所長的情況還是不難見到的。
歷史上博士這個稱呼,最早只是一個教師資格證書。Doctor這個詞本身來自拉丁語,就是教授的意思。在基督教早期教會時期,這個詞指的是那些有能力解讀聖經的人,也就是現在的神父之類的位置。後來,天主教開始設置考試,考試通過的,就會頒發這么一個教師資格證書licentiadocendi。到13世紀,教皇把授予這個稱號的權利給了巴黎大學,授予范圍也擴大到了非神職的領域,成為了一個教師執照,licentiaubiquiedocendi。這個時候這個證書才進入大學領域。
一個新教師在可以自己教課之前,是需要跟著一個導師學習一些年頭的,這大約就是現代的導師制的直接源頭,雖然師傅帶徒弟的傳授方式歷史實在太悠久了。出師之後,通過資格考試,才能取得教授大學的資格,所以這個執照就要比學士學位高上一級。在很長時間里,碩士和博士的稱呼是混用的,後來逐漸演變,博士成了更高一級的證書。
在二十世紀以前,博士學位是個非常罕見的東西。比如英國體系,博士學位擁有者需要是在相關領域的佼佼者,這樣授予就非常謹慎,人數也非常稀少,當時很多在大學教書的都拿不到這個學位的。後來德國體系要求取得大學講師資格的都要做研究型的博士論文,這個傳統普及之後,博士數量才開始增加,自然地位也逐漸降低,現在成了拿到大學位置的一個基本條件。特別是最近十幾二十年,有些太多了的感覺。

㈥ 碩士學歷可以當博士生導師嗎

呵呵
可以啊
不過不容易啊
以前首批高考的那些老專家
都是本科學歷
可照樣是博士生導師
現在可就難了去了
別說博士導師
就是想進大學當老師都得博士
不過研究生學歷

碩士研究生
和博士研究生
學歷都是研究生

㈦ 我國采礦工程界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是誰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科學研究院

㈧ 請給出我國國內首批18博士的名單,以及他們的現狀

首批博士研究生獲多項科研成果
1983年5月27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召開我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大會,徐文耀、馬中駭、謝惠民等18位英才獲得博士學位,成為我國自己培育的第一批博士。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培養博士和碩士並授予學位。15年已經過去了,我國首批博士無論在科技研究,還是在精神風貌,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高水平。徐文耀博士獲得學位後,留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89年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他曾在國內及美、英、法、日等國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主持,參加了10多項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的重大或重點科研項目。他在地磁與空間物理方面取得的多項研究成果為世界第一,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好評。有些成果被收入美國大學教材,美。英的專家學者在其專著中多次引用徐文耀博士的成果。1993年經公開招聘徐文耀博士出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馬中駭博士現在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被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還擔任美國數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評論雜志評論員。他出版了《物理學中的群論》等4部中。英文著作,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先後5次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和教學成果獎。童裕孫博士現任復旦大學數字系系主任。范洪義博士是中國科技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副院長,化學系主任。於秀源博士任杭州師范學院副院長。王建磐博士是華東師范大學校長。

1982年6月16日
我國首批博士產生1983年2月27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召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大會
1982年6月16日,我國首次舉行博士論文答辯會,馬中騏、謝惠民、李尚志、趙林誠、白志東和馮玉琳等6人獲得博士學位,除馮王琳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外,其餘5人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這是我國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實行學位制度以來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博士。我國從50年代開始,就試圖建立學位制,因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和「文革」的干擾,一直未能實行。1976年,教育部和國務院科技幹部局聯合組織的學位小組,擬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草案)》,經審議修改,1980年2月15日由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討論通過。學位制規定,我國設學士、碩士、博士3級學位。這些當時還看不出分量的名稱後來卻極大地規范了人才選拔制度。

1983年10月19日,我國首次培養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國的學位制度全面趨於完善、成熟。

㈨ 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博士生導師有哪些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簡介
蔡銘澤
蔡銘澤,湖南嶽陽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暨南大學首批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史論結合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篇,出版《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新聞傳播學》2部專著、參撰專著4部,主編教材1部。目前承擔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課題2項。他對中國新聞傳播事業史、新聞傳播學原理、當代中國新聞傳播事業、新聞法制學的研究,均有較高水準。現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兼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新聞學會副會長。2001年11月,被推選為國家「千百十」工程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其專著《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獲海內外新聞學術界好評。
李異平
李異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具有多方面的學術潛力,她對東南亞、美國、英國等地的新聞事業發展史多有涉獵。
譚天
譚天教授、高級記者、電視編導,長期在媒體工作並有大量作品獲獎,研究領域涉及:電視策劃、電視新聞、紀錄片、廣電產業、網路媒體等,發表學術論文約30篇,其中中國電視呼喚名記者獲首屆全國優秀電視論文一等獎,著有我國第一部電視策劃學(獲第四屆中國廣播電視學術專著二等獎)。
董天策
董天策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主要從事新聞理論、大眾傳播、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指導新聞學新聞理論方向、傳播學大眾傳播方向兩個學科方向的研究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電視娛樂類節目在思想道德與文化建設中作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90年代中國報業發展趨勢研究」,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與改革創新問題研究」,發表新聞、傳播及文學論文近60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多部,主要有:傳播學導論、中國報業的產業化運作、網路新聞傳播學、公關理論導引、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參加編寫了新聞傳播網路全書、科技新聞理論與寫作、都市新聞傳播學、網路傳播概論、新聞春秋——中國新聞改革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新聞史學會年會論文集等著作。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曾建雄
曾建雄,新聞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實務與理論、報業經營管理等。主持完成過多項科研課題,並取得相應成果:已出版專著、編著、教材各一部,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專著中國新聞評論發展史1998年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新聞傳播類二等獎;2001年被授予省級「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榮譽稱號;目前主持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與改革創新問題研究。
劉家林
劉家林教授,以治中國新聞史、廣告史見長。合作撰寫的中國新聞事業史新編被列為全國通用教材,所著中外廣告通史填補了學術空白。對近、現代新聞史專題,及我國著名報人成舍我的生平業績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曾應邀去香港、馬來西亞等地作短期學術訪問。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負責工作)、副院長。

林如鵬
林如鵬教授,碩士生導師,傳播學博士。2002年1月開始定為學校一級「千百十工程」重點培養對象。
林如鵬教授,長於新聞采訪和新聞評論的教學和研究,同時兼及新聞媒介經營管理研究。他現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在教學、科研、行政工作三方面均有較為突出的表現,同時在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他著有新聞采訪學、科教新聞采訪與寫作(合作),參撰國家級教材新聞事業經營管理;主持多項省級和國家級科研課題。主要社會兼職有廣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穗版報刊審讀委員、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曾被表彰為國務院僑辦所屬學校「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暨南大學「園丁獎」。

㈩ 復旦大學 生物學怎麼樣

復旦生物不錯啊,在全國也是前幾名的。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於1986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學院下設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生物化學系、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遺傳學研究所、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生物技術中心,還建有植物基因晶元研究開發中心、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基因多樣性與設計農業研究中心、天然葯物研究中心、腦科學研究中心等非行政性科研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近200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43名,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特聘教授(講座教授)2名,復旦大學特聘教授4名,博士生導師33名。
學院自1999年起獲得生物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現有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和生態學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另有自主設立的人類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博士點2個; 設有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發育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細胞生物學12個碩士點;同時還設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科招收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2個專業。首批成為國家教委「生物學基礎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現有學生1200餘人,近年來,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人數比例已經達到1:1。學院根據學科的發展和社會需求設置課程,提出了「寬口徑、強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教學理念,實施多種教學模式,開設各類課程近300門,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學院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4次,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和一等獎4次。
學院下設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院擁有遺傳學、生態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同時參與神經生物學、病原生物學、生理學等國家重點學科建設。遺傳學科被列為教育部「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復旦大學「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生物物理學、生態學被列為學校重點學科項目。
2006年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8項。科研經費到款數為2314.8萬元。共發表SCI論文222篇,其中,以復旦大學為第一單位的SCI論文169篇,平均影響因子2.353。近年來獲得國家「863」項目和「863」軟課題及「973」子課題項目多項,獲得新葯證書及臨床批件1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等國家、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項。

熱點內容
大學里老師怎麼查 發布:2025-08-18 09:03:43 瀏覽:936
2013年天津大學博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8-18 08:49:12 瀏覽:684
2016寧波本科生落戶條件 發布:2025-08-18 08:47:41 瀏覽:856
吉林大學的博士點設立 發布:2025-08-18 08:47:06 瀏覽:980
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專業排名 發布:2025-08-18 08:42:24 瀏覽:622
北建工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8 08:41:29 瀏覽:728
研究生告導師去學校哪個部門 發布:2025-08-18 08:41:27 瀏覽:246
甘肅萬名大學生進企業 發布:2025-08-18 08:27:11 瀏覽:865
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有哪些專業 發布:2025-08-18 07:54:15 瀏覽:1000
築波大學博士教授簡歷 發布:2025-08-18 07:50:40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