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教授
Ⅰ 古箏老師需要什麼要求
古箏老師要求:
第一,老師演奏。如果一首曲子老師都彈得磕磕巴巴,老師又怎麼教的出能把這曲子彈的好的學生呢。老師的職責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改進自己的不足,如果老師都沒練好,又怎麼會知道這個曲子的難的部分如何改進如何克服。
第二,老師語言。即使老師的演奏很好,也不能說其是一個好老師。畢竟老師是用來教授的,而不是演奏欣賞的。
第三,老師課上的教學。負責任的老師應該是教的認真仔細。不能說一首曲子讓學生照譜子彈下來,彈的順溜了就算過關,開始學習下一個曲子,這樣的教法是害學生。學習樂器不能以會彈的曲子數量來評定水平的高低,而應該以技術實力。
第四,好的老師應該教之前先說明一下曲子的背景,內涵,曲子要表達的感情。老師前兩步是做的很好的,示範的時候邊示範邊說明這一段曲子說的是什麼要表達什麼。先說明哪到哪是一個段落,然後一句一句地教,學生彈順溜一句後,老師即講解這句表達怎樣的感情,顫幅多大,按到哪裡。講到一個段落結束,就讓學生反復復習這個段落,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有的慢是學生彈,彈到有問題的時候,或者是音符應該處理輕些,或者應該力度大些,顫弦重些,隨時指出,下一次彈的時候學生盡量避免錯誤而達到老師的要求,或者學生不知道怎樣處理的時候,老師應該傳授技巧性的東西。
第五,不用多說,兩種慢有本質上的不同。老師應該有師德。樂器是高雅的東西,但不能以這個標准來評定老師。老師也是凡人,需要生活。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教授樂器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可不能因為老師只是坐在那裡動動嘴就賺那麼多錢而覺得不平衡。尤其初學者,彈奏出來的基本很難算做音樂。
第六,有的老師喜歡賣各種東西給學生,最突出最嚴重的是琴。劣質琴對人的影響,輕點是音樂沒學習好,重點對人的神經系統害處很大。尤其是管弦樂。有經驗的教師,是很注意循序漸進的,尤其是這兩方面。而不是上來就給弄個速度很快,左手配合又很多的曲子。搖指,最初是一下一下地先劈後拖,練好基本動作之後,再慢慢加快速度,這種加快不是可以加快,而是自然加快,就是先一秒鍾劈一秒鍾托,練習熟練了以後,自然會覺得這個速度很慢,手指自然就加快了些,快到適合手指實際功底的速度。這樣慢慢地跟著手指的能力加速,很快就能將搖指運用到樂曲里了。
Ⅱ 陳安華的古箏 教授
1963年畢業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箏專業並留校任教。歷任廣州音專、廣東藝專助教,廣東人民藝術學院、廣州音樂學院講師,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教授。
陳安華自幼受潮州音樂熏陶,民間音樂功底深厚。1958年至1960年入潮安庵埠業余漢劇團(前身為創建於晚清的「詠霓裳」儒樂社),學習漢劇演唱和揚琴演奏,受吳思明先生古箏啟蒙,後受教於潮箏大師陳誨吾(又名陳世哲)先生。
入音專後,師承客家箏大師羅九香先生,並向來廣東采風的當代古箏宗師曹正先生學習《漁舟唱晚》、《高山流水》、《天下同》等箏曲。在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之餘,兼習鋼琴、二胡、小提琴、手風琴演奏和美聲演唱,從中汲取音樂營養和演奏理論,對今後古箏走向規范化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假期返梓,經常請教潮箏大師蕭韻閣、徐滌生先生,受益良多。
音專畢業留校,在記錄整理嶺南箏曲時,向潮箏大師蘇文賢先生學習潮州箏藝。1964年赴沈陽音樂學院進修,向趙玉齋先生學習魯派箏樂和創作箏曲。赴沈前後,兩次專程到鄭州分別向任清志、曹東扶先生學習豫派箏樂,使陳安華集南北派箏藝於一身。 青年時期,活躍在羊城舞台,多次代表國家在重要音樂會上擔任獨奏,曾受周恩來總理接見,其獨奏節目1974年被珠影拍成電影。此外還經常為電影、電視劇配音奏樂。1986年應邀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出和講學;1988年應邀在香港大會堂與林毛根、林流波先生舉辦歷史上首次的「中國南派古箏演奏會」,同年由中國唱片廣州公司錄制出版陳安華獨奏專輯的國內首張古箏CD唱片《中國箏樂》。《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和《南方都市報》分別以《古箏奇人》、《古箏名家》、《南派箏王》為題發表介紹陳安華文章,被箏界同仁譽為「眾望所歸的南國箏界第一人」。
著有《中國嶺南箏譜》、潮州箏曲選《錦上添花》(與林毛根先生合作)。 2004年主編《出水蓮花·香飄九洲——紀念羅九香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文集》;2008年為《何松先生演奏客家箏曲》(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撰寫「序」,並校訂;2008年出版《「客家箏派」本源論萃》(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
發表專業論文十餘萬字,出版CD、VCD、密紋唱片、錄音帶等個人獨奏專輯和教學專輯共十餘種。1975年至1980年,與汕頭樂器廠合作,成功地研製36弦七聲音階變調箏,同年在北京樂改會議上備受好評(不設獎)。
第一位提出建設《嶺南古箏學派》主張的開創者。 從1986年起擔任一、二、三、四屆全國古箏學術交流會籌委、組委和學委委員;國際古箏藝術研討會專家委員副主任,汕頭民間音樂花會評委會主任,國家級民樂大賽評委會副主任、評委及省高級技術資格音樂學科評委等。任雲南省古箏比賽、南京「建鄴杯」、江蘇沛縣「大風杯」等全國古箏比賽評委,1995年在上海任中央文化部主辦的「東方杯」國古箏專業比賽評委會副主任;1995年至1997年連續三年任廣東省高級技術職稱音樂學科組評委。2005年10月與11月分別任「中國文華藝術院校獎」——第二屆民族樂器演奏比賽和第五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古箏比賽評委。2009年10月任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鍾獎」全國古箏比賽評委。
1999年、2001年、2004年先後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廣東省星海音樂廳舉辦客家漢樂演奏會和古箏專場音樂會,獲得極大成功。
陳安華治學嚴謹,技術全面,善於發現他人所長,兼收並蓄。從事古箏專業教學四十年,學生足跡遍及十餘國家和地區,不少學生在國內和國際比賽中獲獎,有些在海內外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十餘年來,致力於社會古箏普及教育,培養出一批出類拔萃的演奏家。如13歲的任飛,1998年5月在北京音樂廳舉辦由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協奏的「任飛古箏獨奏音樂會」,成為北京音樂廳有史以來在此演奏的最小音樂家。弟子李煒,現旅居加拿大,曾獲得第51屆格萊美音樂大獎提名,令傳統嶺南箏樂作品第一次進入國際頂尖音樂大獎的視線。
近年來,陳安華代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多次向社會進行音樂考級。陳安華長期的教學實踐,研究和積累,已逐步建立理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體系。他作為南箏的傳人、代表,正在為倡導、奠定、創立「嶺南古箏學派」而努力。
主要專業技術工作經歷
1963.7 畢業於廣州音專民樂系古箏專業並留校任教至今;
1963.9—1966.4 廣州音專助教;
1966.4—1970.12 廣東藝術專科學校助教;
1970.12—1978.9 廣東人民藝術學院助教;
1978.9—1981.9廣州音專助教.講師;
1981.9—1986.9 廣州音樂學院講師;
1986.9—1993.9 星海音樂學院講師.副教授;
1993.9至今 星海音樂學院教授。
Ⅲ 古箏界厲害演奏家有哪幾位
徐俊雅、王中山
Ⅳ 有誰知道古箏教授張阿妮的資料
張阿妮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全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藝術考級評委,湖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藝術委員會副會長,華音樂坊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1987年考入湖南省藝術學校,師從湖南師范大學宋澤榮教授學習古箏,199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在常德市藝術學校任教。199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續本,2002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生班學習,師從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林玲教授。現就職於湖南文理學院。
曾榮獲多屆湖南省藝術中等院校畢業生畢業匯報演出優秀指導獎;1998年獲北京市教委頒發的北京市成人高校專業文藝匯演評比最高獎「優秀演奏獎」;1999年8月成功舉辦張阿妮古箏獨奏音樂會;2005年8月成功舉辦華音之夏——張阿妮古箏師生音樂會;2005年以《以美育人,求真求悟》一文榮獲湖南省職業藝術院校論文評定一等獎;2006至2007年獨立承擔了由中國音樂學院林玲教授主持的北京市高校人才強教計劃資助項目: 「清代古譜《弦索備考》與箏曲系列研究」的子課題——「清代古譜《弦索備考》系列研究之箏曲〈將軍令〉」,研究成果得到專家一致好評;並多次獲得全國民族樂器演奏水平考級委員會評定的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在十七年的教學生涯中,先後為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星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各類專業藝術院校和重點大學輸送了近百名藝術人才,所培養的學生在各類國家和省級古箏比賽、藝術演出、文化交流上均取得優異成績,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和嘉獎。
張阿妮的古箏教學經驗豐富、方法獨特、成果斐然。在表演藝術上,張阿妮的古箏演奏音如天籟,色如雲裳,技如流水,意如畫卷。
Ⅳ 當古箏老師需要什麼條件
古箏老師要求:
第一,老師演奏。如果一首曲子老師都彈得磕磕巴巴,老師又怎麼教的出能把這曲子彈的好的學生呢。老師的職責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改進自己的不足,如果老師都沒練好,又怎麼會知道這個曲子的難的部分如何改進如何克服。
第二,老師語言。即使老師的演奏很好,也不能說其是一個好老師。畢竟老師是用來教授的,而不是演奏欣賞的。
第三,老師課上的教學。負責任的老師應該是教的認真仔細。不能說一首曲子讓學生照譜子彈下來,彈的順溜了就算過關,開始學習下一個曲子,這樣的教法是害學生。學習樂器不能以會彈的曲子數量來評定水平的高低,而應該以技術實力。
第四,好的老師應該教之前先說明一下曲子的背景,內涵,曲子要表達的感情。老師前兩步是做的很好的,示範的時候邊示範邊說明這一段曲子說的是什麼要表達什麼。先說明哪到哪是一個段落,然後一句一句地教,學生彈順溜一句後,老師即講解這句表達怎樣的感情,顫幅多大,按到哪裡。講到一個段落結束,就讓學生反復復習這個段落,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有的慢是學生彈,彈到有問題的時候,或者是音符應該處理輕些,或者應該力度大些,顫弦重些,隨時指出,下一次彈的時候學生盡量避免錯誤而達到老師的要求,或者學生不知道怎樣處理的時候,老師應該傳授技巧性的東西。
第五,不用多說,兩種慢有本質上的不同。老師應該有師德。樂器是高雅的東西,但不能以這個標准來評定老師。老師也是凡人,需要生活。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教授樂器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可不能因為老師只是坐在那裡動動嘴就賺那麼多錢而覺得不平衡。尤其初學者,彈奏出來的基本很難算做音樂。
第六,有的老師喜歡賣各種東西給學生,最突出最嚴重的是琴。劣質琴對人的影響,輕點是音樂沒學習好,重點對人的神經系統害處很大。尤其是管弦樂。有經驗的教師,是很注意循序漸進的,尤其是這兩方面。而不是上來就給弄個速度很快,左手配合又很多的曲子。搖指,最初是一下一下地先劈後拖,練好基本動作之後,再慢慢加快速度,這種加快不是可以加快,而是自然加快,就是先一秒鍾劈一秒鍾托,練習熟練了以後,自然會覺得這個速度很慢,手指自然就加快了些,快到適合手指實際功底的速度。這樣慢慢地跟著手指的能力加速,很快就能將搖指運用到樂曲里了。
Ⅵ 古箏著名演奏家
我知道的有「饒寧新」「王中山」「吳青」「周望」「李萌」「蘇暢」「孫文妍」等
這些是網上的:
王中山
男
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秘書長
何寶泉
男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東方箏會會長
李萌
女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趙曼琴
男
古箏教育家、原河南省中州古箏學會會長
曹東扶
男
河南箏派傑出代表和奠基人
王巽之
男
著名古箏演奏家、浙江箏派代表人物
羅九香
男
著名客家箏大師
婁樹華
男
著名古箏演奏家、一代古箏宗師
高自成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山東派代表人物
曹正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理論家、演奏家、一代古箏宗
張漢齋
男
潮州音樂大師,潮州音樂大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趙玉齋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原沈陽音樂學院教授,東北古箏學會會長
蘇文賢
男
潮樂名家
梁在平
男
著名古箏家
林毛根
男
著名古箏藝術家,潮州箏派代表人之一
郭鷹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潮州派代表人物
李婉芬
女
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周延甲
男
原西安音樂學院教授,陝西秦箏學會會長
趙登山
男
著名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會長
曹桂芬
女
著名古箏演奏家,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項斯華
女
當代中國箏樂大師
邱大成
男
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副主任、副教授,也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任清志
男
古箏大師河南箏派的代表人之一
黎邦榮
男
古箏大師現在所知最早的荷澤地區山東箏的傳人
高哲睿
男
古箏大師潮州箏名家
范上娥
女
中央音樂學院課座副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
魏軍
男
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陝西秦箏學會創建人之一
韓庭貴
男
古箏藝術家,山東箏派代表人之一
史兆元
男
客家箏派傳人,中國音樂學院講師
饒寧新
男
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客家箏派代表人之一
娜仁格日勒
女
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蒙古箏「雅托嘎」傳人之一
扎木蘇
男
內蒙箏代表著名雅托噶(蒙古箏)藝人,內蒙箏代表人物之一
周望
女
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楊娜妮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閻俐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曲雲
女
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王小月
女
天津音樂學院副教授
閻愛華
女
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音協會員、古箏學會理事
李賢德
女
上海箏會副會長
潘妙興
男
上海箏會會長
庄辰
男
大連古箏學會會長
林玲
女
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
郭雪君
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孫文妍
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趙毅
男
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
王蔚
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王昌元
女
旅美華裔浙派箏傳人
陳安華
男
廣東星海音樂學院教授
吳青
女
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
劉巧君
女
河北藝術學校教授
許菱子
女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箏研究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
袁莎
女
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
羅小慈
女
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李煒
男
著名中國古箏演奏家、作曲家
傅明鑒
男
古箏演奏,箏樂作曲,箏學研究,箏藝教育家
李汴
女
中國煤礦文工團箏獨奏演員,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楊秀明
男
中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
童宜風
男
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北京古箏研究會等會員
溫福澤
男
著名古箏名家、教育家、重慶箏協會員
--
--摘自網路古箏貼吧
Ⅶ 古箏名家有哪些
周 望 女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周延甲 男 陝西秦箏學會會長
李宜洺 女 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分校
王鑫 女 北京當代藝術學院,河南鄭州世紀愛樂民族樂團團長
嚴力 女 河南鄭州
曹東扶男 河南箏派傑出代表和奠基人
曹 正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理論家、演奏家
陳安華男 廣東星海音樂學院教授
常 靜女 中國東方歌舞團古箏演奏家,獨立音樂人,泰國公主常任古箏老師
黃良棟男 山東箏派傳承與推廣人 資深古箏教育家 北京琴楓雅軒古箏傳承中心創始人之一
韓曉華女 華廈大音琴箏學苑創辦人
煬 旭 女 墨梅國際藝術中心創辦人,資深古箏教育家
鮑棟 男 青年古箏演奏家 山東箏派傳人
鄧 玥女 「箏公主」、國家二級演奏員
傅明鑒男 古箏演奏、箏樂作曲、箏學研究、箏藝教育家
范上娥女 國家一級演奏員
高 雁 女 武音附中校長
高自成 男 山東箏派代表人物
高哲睿男 潮州箏名家
張 鑫女 濟南音協成員
郭 鷹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潮州派代表人物
郭雪君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韓庭貴 男 山東箏派代表人之一
何寶泉男 東方箏會會長
黃天瑩女 河南古箏藝術、教育家
吉 煒 女 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導師,中國著名古箏演奏家
蔣周健男 中國藝術教育學會古箏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黎邦榮男 現在所知最早的荷澤地區山東箏的傳人
林毛根男 著名古箏藝術家,潮州箏派代表人之一
林 玲 女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李 汴 女 中國煤礦文工團箏獨奏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李賢德 女 上海箏會副會長
李 煒男 著名中國古箏演奏家、作曲家
李婉芬女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李 萌 女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梁在平男 著名古箏家
李泰剛 男 著名演奏家 營口泰剛古箏藝校創辦者
羅九香男 著名客家箏大師
羅小慈女 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婁樹華男 著名古箏演奏家
劉巧君女 河北藝術學校教授
潘妙興男 上海箏會會長
曲 雲 女 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邱大成男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饒寧新男 客家箏派代表人之一
任清志 男 河南箏派的代表人之一
蘇文賢男 潮樂名家 史兆元男 客家箏派傳人
孫文妍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童宜風男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王昌元 女 旅美華裔浙派箏傳人
王巽之 男 浙江箏派代表人物
王小月女 天津音樂學院副教授
王 蔚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王中山男 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秘書長
吳 青 女 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
魏 軍 男 陝西秦箏學會創建人之一
許菱子女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徐曉林女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項斯華女 當代中國箏樂大師
楊娜妮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楊秀明男 中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
閻愛華女 中國音協會員、古箏學會理事
閻 俐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葉申龍 女 國家一級演奏家
楊娜妮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袁 莎女 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
趙玉齋 男 東北古箏學會會長
趙登山男 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會長
趙曼琴 男 原河南省中州古箏學會會長
張景霞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演奏家
趙勃楠女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青年古箏新箏藝術大師
張漢齋男 潮州音樂大師
Ⅷ 全國最好的古箏老師是誰
王中山 男 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秘書長
何寶泉 男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東方箏會會長
李萌 女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趙曼琴 男 古箏教育家、原河南省中州古箏學會會長
曹東扶 男 河南箏派傑出代表和奠基人
王巽之 男 著名古箏演奏家、浙江箏派代表人物
羅九香 男 著名客家箏大師
婁樹華 男 著名古箏演奏家、一代古箏宗師
高自成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山東派代表人物
曹正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理論家、演奏家、一代古箏宗
張漢齋 男潮州音樂大師,潮州音樂大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趙玉齋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原沈陽音樂學院教授,東北古箏學會會長
蘇文賢男潮樂名家
梁在平 男 著名古箏家
林毛根 男 著名古箏藝術家,潮州箏派代表人之一
郭鷹 男 著名古箏教育家、潮州派代表人物
李婉芬 女 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周延甲 男 原西安音樂學院教授,陝西秦箏學會會長
趙登山男 著名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會長
曹桂芬女 著名古箏演奏家,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項斯華女 當代中國箏樂大師
邱大成男 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副主任、副教授,也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任清志 男 古箏大師河南箏派的代表人之一
黎邦榮男 古箏大師現在所知最早的荷澤地區山東箏的傳人
高哲睿男 古箏大師潮州箏名家
范上娥 女 中央音樂學院課座副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
魏軍 男 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陝西秦箏學會創建人之一
韓庭貴 男 古箏藝術家,山東箏派代表人之一
史兆元 男 客家箏派傳人,中國音樂學院講師
饒寧新 男 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客家箏派代表人之一
娜仁格日勒 女 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蒙古箏「雅托嘎」傳人之一
扎木蘇 男 內蒙箏代表著名雅托噶(蒙古箏)藝人,內蒙箏代表人物之一
周望 女 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楊娜妮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閻俐 女 沈陽音樂學院教授
曲雲 女 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王小月 女 天津音樂學院副教授
閻愛華女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音協會員、古箏學會理事
李賢德 女 上海箏會副會長
潘妙興 男 上海箏會會長
庄辰 男 大連古箏學會會長
林玲 女 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
郭雪君 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孫文妍 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趙毅 男 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
王蔚 女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
王昌元 女旅美華裔浙派箏傳人
陳安華 男 廣東星海音樂學院教授
吳青 女 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
劉巧君 女 河北藝術學校教授
許菱子 女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箏研究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
袁莎 女現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
羅小慈 女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李煒 男著名中國古箏演奏家、作曲家
傅明鑒 男古箏演奏,箏樂作曲,箏學研究,箏藝教育家
李汴 女中國煤礦文工團箏獨奏演員,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楊秀明 男中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
童宜風 男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北京古箏研究會等會員
溫福澤男著名古箏名家、教育家、重慶箏協會員
Ⅸ 古箏教授趙勃楠老公是誰
北京石景山中國東方樂團,我跟你情況差不多,後來在這學的,進步真的很快
Ⅹ 葛錚古箏老師的簡介,急!!!
葛錚古箏老師,32歲,教學耐心,善於因才施教,在多年的古箏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回經驗,探答索出一套完整的施教方法。喜歡孩子,善於和家長溝通。吃苦耐勞,愛崗敬業。所獲榮譽: 1996年獲96朝陽古箏藝術節少年組二等獎;2002年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評為二00二年度「優秀指導教師」;2003年榮獲北京市第五屆「月壇杯」青少年民族樂器比賽「優秀園丁獎」;2005年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