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教授
① 劉洪的簡介
工學博士,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內人力資源戰略研究所副容所長等職。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科研課題多項。
劉洪教授,江蘇淮陰人。1989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年至2000年在合肥工業大學工作,2000年到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後站工作,後留校任教。
② 北大醫院有沒有張有康教授
哪裡的北大?北京的那家沒有
王廣發
李海潮
闕呈立
陳建
馬靖
聶立功
廖紀萍
程淵
胡艷
金哲
張紅
章巍
張成
趙燕妮
何冰
李惠新
陳茂森
李桂蓮
王化虹
王蔚虹
成虹
高文
遲雁
李俊霞
陳寶雯
胡伏蓮
謝鵬雁
邵忠福
霍勇
李建平
洪濤
周菁
丁文惠
丁燕生
陳明
張寶娓
盛琴慧
吳林
蔣捷
龔艷君
孟磊
齊麗彤
崔文欣
劉兆平
張岩
李康
馬為
褚松筠
於揚
韓曉寧
鄭博
劉琳
高瀾
王新剛
楊洋
王春燕
賀鵬康
陳爾冬
王潔
楊帆
易鐵慈
莫合塔伯爾·莫敏
夏馭龍
吳樹燕
李琳
張俊清
高瑩
郭曉蕙
袁振芳
馬曉偉
楊建梅
高燕明
姚軍
王薇
袁戈恆
吳紅花
賈培紅
董愛梅
盧桂芝
於楠
袁曉勇
張婷婷
顧楠
張楊
李昂
任漢雲
岑溪南
王文生
邱志祥
歐晉平
李淵
董玉君
王茫桔
王莉紅
梁賾隱
尹玥
許蔚林
劉微
王倩
孫玉華
王清雲
王冰潔
虞積仁
馬明信
趙明輝
張宏
周福德
楊莉
孟立強
金其庄
劉剛
陳育青
王玉
程敘揚
董捷
陳旻
於峰
呂繼成
張路霞
蘇濤
張宜苗
王芳
王鑫
許戎
劉莉
崔昭
師素芳
劉立軍
曲貞
鄭茜子
李志盈
高碧霞
馬甜甜
喻小娟
常冬元
周緒傑
徐大民
楊志凱
胡楠
譚穎
賈曉玉
劉玉春
李曉玫
劉毓春
劉梅林
劉新民
焦紅梅
陳岩
汪德嫻
孫燕淑
趙志傑
田清平
張志剛
范琰
李虹
林箐
王禹川
馮雪茹
倪蓮芳
付志方
周偉煒
林連君
陳夏歡
孫丹
黃波
杜佳麗
王茜婷
遲淑靜
郭鳳英
祁芸芸
張卓莉
周煒
郝燕捷
王昱
李光韜
趙娟
鄧雪蓉
張曉慧
耿研
季蘭嵐
汪欣
楊尹默
劉占兵
萬遠廉
劉玉村
潘義生
王鵬遠
王維民
吳問漢
庄岩
周正飛
高紅橋
田孝東
謝學海
喬岐祿
張寰
高嵩
史繼榮
張雋
湯堅強
吳濤
姜勇
陳國衛
武穎超
孫烈
劉蔭華
段學寧
張瀾波
趙建新
王東民
葉京明
徐玲
劉倩
程元甲
高隨寬
陳哲
嚴仲瑜
王嘉麒
趙建勛
溫冰
周常青
齊心
王毅超
李強
謝昆
何睿
李淳德
曹永平
邑曉東
劉洪
柴衛兵
盧宏章
米川
盧海霖
施學東
李軍
劉震寧
葉一林
張道儉
王冰
王宇
於崢嶸
李宏
孫浩林
楊昕
王詩軍
劉恆
孟志超
王瑞
趙耀
崔雲鵬
陳明
鄭輝
朱天岳
文立成
嚴尚誠
馬忠泰
林景榮
肖鋒
李岩
王進
楊陽
宋波
李西慧
信維強
董士勇
張仁堯
張明禮
李簡
林鋼
劉桐林
劉敬偉
龍志強
齊康
張詩傑
趙虎
黃偉明
劉向征
周利群
郭應祿
韓文科
李學松
張騫
高冰
賀占舉
彭靖
唐淵
虞巍
張崔建
張曉春
張爭
郝瀚
張中元
山剛志
李淑清
王家驥
梁麗莉
薛兆英
辛鍾成
袁亦銘
張志超
高冰
彭靖
宋衛東
崔萬壽
方冬
唐淵
王東信
劉小穎
白勇
張鋒
劉秀芬
秦翔
李堅
關婷婷
倪東妹
曲元
王東信
李雙玲
彭兵
張岩
陳凱笙
潘佳忻
閆婷
喬虹
李楠
廉文清
謝旻
鄒英華
張憲生
佟小強
王健
楊敏
郭宏傑
宋莉
尹傑
王超
牛國晨
關海濤
楊慧霞
周應芳
尹玲
徐陽
孫瑜
薛晴
陳倩
宋耕
胡君
閆婕
趙健
馮慧
赫英東
畢蕙
張陽陽
張岱
韋曉昱
陳亮
溫宏武
趙更力
尚䴖
朱毓純
王雪茵
彭超
吳文湘
於曉蘭
孫偉傑
孔令英
陸葉
米蘭
楊秀麗
肖冰冰
時春艷
金鴻雁
朱麗榮
馬京梅
魏玉梅
張岩
劉喆
孫笑
陶霞
陳俊雅
單學敏
麥永嫣
劉運明
廉玉茹
李克敏
劉玉潔
董悅
金燕志
郭燕燕
趙瑞琳
林懷憲
左文莉
助產士門診
姜玉武
杜軍保
齊建光
熊暉
侯新琳
陳永紅
王芳
金紅芳
趙衛紅
黃婭茜
張琰琴
鍾旭輝
包新華
劉黎黎
楊艷玲
梁芙蓉
肖慧捷
湯澤中
孫國玉
姜毅
常杏芝
桑田
閆輝
吳曄
張欣
王靜敏
管娜
劉雪芹
馮琪
丁潔
魏翠潔
劉曉宇
季濤雲
廖瑩
張宏文
韓穎
劉衛華
王穎
李明
蘇白鴿
顧強
姚勇
茹喜芳
華瑛
金怡汶
李星
孫燕
張清友
楊志仙
張堯
張春雨
張月華
王爽
葉樂平
林慶
郭在晨
馬郁文
張致祥
趙東紅
周叢樂
盧新天
梁衛蘭
梁芙蓉
姚紅新
劉寶富
張宏武
雷宇
李輝
高陽旭
楊海波
蔡立新
劉慶祝
楊柳
潘英姿
聶紅平
才瑜
李梅
池瀅
方圓
高鷹
郭春英
郝健晨
李海麗
李駿
榮蓓
吳元
楊松霖
張文博
殷悅
晏曉明
李曉清
李巧嫻
劉海華
龐琳
肇龍
朱德海
郭敏
顧之平
李志光
劉玉和
王全桂
文鋒
秦瑤
王軍
肖水芳
張俊波
沈泓
叢鐵川
李天成
秦永
吳園丁
鍾貞
李航
塗平
李若瑜
陳喜雪
劉玲玲
劉偉
馬聖清
王愛平
吳艷
楊淑霞
楊勇
余進
朱學駿
林志淼
王明悅
汪暘
王雲
仲少敏
趙作濤
彭洋
冉夢龍
景穩心
楊海珍
季素珍
黃一寧
袁雲
王朝霞
王薇薇
賈志榮
呂志勤
高楓
劉鳳君
趙桂萍
郝洪軍
孫葳
李越星
張巍
郭小明
孫永安
白靜
孫偉平
呂鶴
陳靜
劉冉
彭清
劉暘
李凡
孟令超
孫雲闖
邢海英
吳遜
孫相如
高惠珍
俞敏萱
黃世昌
李良
張家涌
張彥芳
伊志強
張揚
段鴻洲
魯潤春
趙曉文
許菲璠
李春偉
羅浩
尤玉才
霍惟揚
鮑聖德
王貴強
徐小元
於岩岩
田庚善
斯崇文
傅希賢
王勤環
趙鴻
曾爭
陸海英
侯鳳琴
王艷
李俊
吳赤紅
藺小紅
萬華
徐京杭
洪源
霍娜
張學智
張前進
豐勝利
趙冬梅
梁文郁
崔海燕
褚松齡
梁玉瑛
黃學民
王文利
徐玥瑾
劉巍
楊金霞
呂大谷
馮有宣
劉大新
徐宇航
王延
王德英
馬瀾
張淑娥
劉素賓
葉明
熊輝
汪波
高雨松
劉斯
李秀清
李曉晶
於凈
郭濤
孫程程
劉珵
譚偉
高獻書
王慶國
申文江
李曉梅
張敏
李洪振
秦尚彬
劉凌
李曉穎
吳世凱
方紅
白羽
林蓉燕
朱燕
孫明霞
於晶琳
王曉雲
馮馭馳
王桂濱
高巍
付宏宇
郝京梅
黃馬雷
焦洋
李傑
隋華欣
王秋月
王曉敏
趙敏
呂媛
闕呈立
鄭波
崔洪
高磊
李湘燕
朱燕
趙彩芸
齊慧敏
李耘
權菊香
魏敏吉
遲春花
周國鵬
董愛梅
韓曉寧
陶霞
高嵩
齊建光
王文生
李俊霞
高強
祁禎楠
麗 英
王霄英
孫洪躍
秦乃姍
孫曉偉
肖江喜
王鶴
許玉峰
郭麗
邱建星
朱天照
高莉
容蓉
侯超
郭小超
黃勇
吳靜雲
朱穎
於磊
何靜
周元春
宋魯新
王榮福
范岩
付占立
張旭初
張建華
劉萌
邸麗娟
崔永剛
康磊
廖栩鶴
孫宏偉
李挺
柳萍
董穎
熊焰
張虹
張爽
農琳
王微
張繼新
王寧華
黃真
謝斌
羅春
王榮麗
王翠
李威
黃永禧
王彬
張惠
邵玉紅
陳路增
張秀梅
李鵬
陳銘
孫秀明
張學慧
石健
劉晶華
孟圓峰
冉旭
孔迅
陳蕾
戎龍
劉建湘
年衛東
馮秋實
邊大鵬
李海霞
屈晨雪
閆存玲
馮珍如
王建中
劉靜霞
楊宏雲
焦莉莉
李志艷
孫立穎
黃磊
史曉敏
高輝
劉毓和
邢凌生
普程偉
楊文雙
汪潤
龔岩
嚴岩
邢瑩
夏昌宇
許冬
金博
孫奎霞
江雅平
由然
王美玲
李金美
閻振林
劉平
孫虹
張靜瑜
段潔
蔣世菊
尚柯
劉美麗
胡曉華
范曉紅
王長虹
王承麗
米紀
湯曉凌
陸遙
和寶鳳
李智慧
常樂
董寧
彭擁軍
王玎玲
安崇文
謝瑩
連成華
範文靜
高健
曹晨影
宋一楠
孟令震
侯艷峰
張松鶴
貴曉寧
王童
明秀芬
孟濤
徐江華
崔一民
孫培紅
周穎
劉立新
趙俠
梁雁
向倩
許俊羽
趙寧
路敏
田碩涵
馬凌悅
李靜姿
楊婷
盛曉燕
劉曉
趙楠
胡琨
賈博
謝秋芬
陳超陽
孔妍
解染
馬英玫
閆立國
竇攀
張鋒
楊麗華
王紅
胡哲文
消化內科
心血管內科
內分泌內科
血液內科
腎臟內科
老年病內科
風濕免疫科
普通外科
整形燒傷外科
骨科
心臟外科
胸外科
泌尿外科
麻醉科
重症醫學科
介入血管外科
婦產科
兒科
小兒外科
兒童癲癇外科病房
眼科
小兒眼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皮膚性病科
神經內科
神經外科
感染疾病科
中醫、中西醫結合科
急診科
放射治療科
腫瘤化療科
口腔科
臨床葯理研究所
健康管理中心
全科醫學科
醫學影像科
核醫學科
病理科
康復醫學科
超聲醫學科
內鏡中心
檢驗科
葯劑科
臨床營養科
③ 哪位清楚人力資源管理界一流大師or專家請至少舉兩位大師及其研究方向!(廣告就免了)
南京大學的趙曙明教授—— 趙曙明,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人力資源學會會長及江蘇省企業管理協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趙曙明教授197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英文專業;1981年留學美國,1983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87年再度赴美,1990年獲美國加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高等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博士學位;1
990年至1991年在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商學院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後研究。趙曙明教授在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跨國經營的研究方面頗有造詣,出版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管理科學文庫)、《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等二十餘本著作,撰寫了一百七十多篇論文,他是最早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引進到中國,並將西方人力資源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學者之一。他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項目,深入到中國企業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適合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 如……….. 分別於1992、1996、1999、2002年成功組織了四屆企業跨國經營研討會;先後十多次獲得國務院、教育部、江蘇省政府以及南京大學頒發的教學和研究獎;作為五位獲獎者之一,於1996年獲得前國家教育委員會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管理科學);在1997年被中國人事部等8部委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1998年和2002年兩次被江蘇省評為「333工程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1999年和2004年被中國教育部聘為「教育部第四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1999年被中國教育部聘為「全國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00年和2002年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分別聘為第八屆和第九屆學科評審組成員。2002年起兼任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2002年被評為財智中國HR年度人物。 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辦和國家教育部聘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趙教授從2002年起擔任英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 Culture Management的合作主編(Co-editor)。 2003年9月9日被南京大學表彰為2003年度南京大學先進工作者;2003年他的著作《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獲得第13屆中國圖書獎和江蘇省第8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趙曙明教授曾是夏威夷大學、多倫多大學、密蘇里州立大學等八所商學院的兼職教授,現為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的兼職教授;他曾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及新加坡等地講學。他已為多家國有、外資與民營企業進行了管理咨詢。他還擔任江蘇蘇豪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大公司的獨立董事。南京大學商學院是國內最早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和研究的單位之一,整體研究和教學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其中,尤其在轉型經濟下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資源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國際比較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重要影響。
人力資源管理學科歸屬於南京大學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企業管理的主體之一。團隊帶頭人為趙曙明教授,是國內最早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和研究的著名學者,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核心學術團隊為趙曙明教授、楊忠教授、劉洪教授、楊東濤教授、彭紀生教授、張正堂副教授、程德俊副教授、蔣春燕副教授、陶向南副教授、戴萬穩副教授。該團隊成員最近十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基礎與管理對策」(60萬元)和「轉型經濟下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100萬元) 2項,面上項目16項,在國內外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10多篇,獲國家級獎3項,省部級獎12項,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廣泛影響的研究成果。
南京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發展依託於企業管理國家重點學科,起源於學科帶頭人趙曙明九十年代初在國內的開拓性研究。在這一階段,趙曙明教授的主要工作是介紹西方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學術團隊。1992年,趙曙明教授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系統地研究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著作《國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該書建立了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體系,系統地介紹了西方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1995年,趙曙明完成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他既從宏觀的角度探討了我國人力資源的配置機制和政策體系,又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企業人力資源各個管理活動的優勢和劣勢。學術界稱該書為「開創性著作」。
自1995年開始.趙曙明教授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探索上。為此他開發設計了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工具「人力資源指數分析」,並花費了兩年多時間,帶領博士生利用這一工具走訪和調查了100多家中國國有企業、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其研究結果對於政府決策和企業改革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與此同時,趙曙明教授對企業跨國經營中的前沿課題--跨文化管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企業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方面,已經趕上了發達國家。
到90年代末期,趙曙明教授著手進行「中國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的研究」課題,目前己經初步探索出了解決方法。在這一階段,由於高質量的研究,鍛煉了一大批優秀的博士和博士後。在這些博士和博士後留校工作以後,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團隊核心開始形成。依託高水平科研項目,趙曙明教授還積極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學術團隊。他先後指導並引進劉洪、彭紀生等博士後,培養出楊東濤、楊忠、陶向南等博士。目前這些人已經構成了南京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究團隊的中堅和核心。
2000以後,隨著研究團隊核心的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3年人力資源管理本科教學團隊教學成果獲國家精品課程稱號,還先後獲得國家圖書獎及江蘇省、教育部優秀成果一等獎。在這一階段,團隊還致力於加強與海內外高校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先後與美國南加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著名大學合作召開了四次跨國經營研討會。還與美國、澳大利亞、澳門、荷蘭、新加坡等許多著名院校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學術團隊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方向展開:
1、 轉型經濟下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目前從事該研究方向的教授為:趙曙明教授、楊忠教授、劉洪教授、楊東濤教授、彭紀生教授、張正堂副教授、程德俊副教授、蔣春燕副教授等。
該方向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首先,從總體上,探討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經濟轉型的適應性狀況做出總結與分析,指出經濟轉型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從而指導「本土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創建。其次,研究基於經濟轉型的三個主要特徵(趨勢):我國企業文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自主創新成為我國企業的新目標、國際化是本土企業發展的新趨勢,探討與這些特徵(趨勢)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方法。再次,分析經濟轉型下我國企業文化的演變及其對人力資源管理影響,建立適合我國企業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最後,尋求有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員工組織模式和人才優化結構,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建立適合我國本土企業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方法,促進本土企業國際化的進程,提升國際化經營效果。
2、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目前從事該研究方向的教授為:趙曙明教授、楊東濤教授、張正堂副教授、程德俊副教授等。該方向研究內容有:
(1) 企業的外在經營環境、經營戰略、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之間存在著多重動態相關關系.趙曙明教授著手進行「中國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的研究」,己經初步探索出了解決方法。
(2) 基於中國製造業的調查,對人力資源管理與先進製造技術及其匹配對產品創新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楊東濤教授在此領域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3) 高績效工作系統對組織績效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作用機制還是一個黑箱有待研究。本方向從社會資本理論重新構建高績效工作系統對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
3、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及跨文化管理研究
目前從事該研究方向的教授為:楊忠教授、戴萬穩副教授、陶向南副教授等。
該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體現在研究跨國企業的知識管理過程,將跨文化管理理論應用於組織學習能力和學習型組織構建以及危機管理的研究,發展了跨國公司核心競爭力理論。
4、復雜性和學習型組織及其人力資源系統研究。
該研究方向的教授為:劉洪教授、蔣春燕副教授、戴萬穩副教授等。
④ 南京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的導師來自哪個系
如下:
1 陳傳明
工商管理系
教授
2 劉洪
人力資源管理學系
教授(博導)
3 茅寧
工商管理系
教授(博導)
4 楊東濤,南京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5 施建軍
工商管理系
教授(博導)
6 成志明
工商管理系
教授
7 其他碩導教授還有:
董伊人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市場營銷理論與應用,營銷研究與分析方法及其應用,顧客滿意度研究,品牌管理,關系營銷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私家車市場研究 營銷組織與營銷績效研究
馮雲霞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跨文化管理與溝通、人力資源管理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企業績效管理
韓順平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市場營銷;服務管理;MBA教育管理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南京大學人才引進培養基金項目:顧客滿意度與依賴度關系研究」;江蘇省軟科學項目:加入WTO對江蘇服務業的影響和對策
劉春林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供應鏈管理,數量經濟,技術創新管理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主持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江蘇省軟科學基金
沈金英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專利代理、技術轉讓、工業產權研究方向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江蘇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營銷戰略研究、「ERP」模式的管理、市場調研
陶鵬德 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市場營銷,現代營銷理論與方法、行業營銷、廣告促銷研究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私家車市場研究、通訊產品廣告促銷研究
吳作民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市場營銷理論及方法,企業營銷及廣告策劃,跨國公司經營戰略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國家教育部:中國跨國公司經營戰略系統研究 江蘇社科重點項目:江蘇企業集團跨國經營戰略研究
導師姓名
楊忠
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管理理論,企業組織行為理論,企業國際化戰略與跨國公司經營管理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研究),橫向項目〈跨國公司合資企業中的控制問題研究〉等
鄭稱德 副教授 碩導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質量管理;產品創新;客戶關系管理;企業資源計劃;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客戶關系管理的產品穩健創新研究」(2004-2006)
鄒宜民 教授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從事《組織行為學》與《比較管理學》教學與研究。鄉鎮企業研究。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剛完成《組織行為學》教材編寫,目前正進行企業執行力方面的研究及蘇南鄉鎮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研究。
⑤ 劉洪的人物簡介
導師性別 男
職務職稱 教授.
所在院系 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
所屬學科 流體力學
研究方向 1.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 2.飛行器的優化設計3.飛行器模擬設計平台
男,1972年生,江蘇泰州市人。
⑥ 中央音樂學院有叫劉洪的教授嗎
有的,好像還有一篇報道關專於他的屬 http://www.wzrb.com.cn/system/2008/10/31/100884077.shtml
⑦ 河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學院專家
劉洪奎 博士 教授級高工
1965年9月生;先後從師於大連理工大學宋玉普教授(結構碩士)、周晶教授(結構博士)和天津大學趙國傑教授(管理碩士)。被建設部、人事部、國務院等政府部門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建設戰線勞模、全國技術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主持部省級重點攻關課題26項,重大項目6項,獲得省部級一、二等獎16項。主編國家標准、規范及發表專著12部。
省管專家、高級工程師 劉新生
先後主持和參與了獲省、部級科研項目17項,累計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1項。並作為主要人員參與 了國家863計劃《室內空氣污染檢測技術研究與設備研製》的科研工作,並兼任國家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檢測中心主任。
欒景陽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質量認證審核員。
巴松濤
男,回族,鄭州人,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河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院長辦公室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高級工程師 李美利
1964年8月26日出生,博士,教授級高工。先後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同濟大學、重慶大學。現任河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副總經理。
2006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2006年度河南省「555」學術技術帶頭人,獲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稱號。2009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持的「高性能膨脹劑和纖維混雜混凝土的性能與工程實踐」科研項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參加的「施工期鋼筋混凝土結構可靠性研究」項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的「FG高性能混凝土減水劑的研製」項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或參加編制河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准共5項。在期刊上共發表論文29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15篇,其它均為國內公開出版物。
徐澤晶
生於1972年,結構工程專業,先後從師於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結構所規范室主任徐有鄰研究員(攻讀碩士、博士)鄭州工業大學土建學院院長劉立新教授(攻讀碩士)。大連理工大學土木系宋玉普教授(攻讀博士)。自96年參加工作以來,主要從事結構工程檢測、鑒定及維修加固、屋面測漏、門窗幕牆檢測、古建築質量評估及維修加固、市政道橋質量檢測及維修加固和鋼結構檢測及加固。先後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省建設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並發表論文6篇。
總工程師 周國民
男.1963年生.1985年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工民建專業.同年8月分配到原河南省建築科學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建築技術研究室技術員,工程師,建築結構研究室主任,結構一所副所長.院總工程師等職.1997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1998年考取全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為國家非破損檢測學會委員,土木工程學會會員。
國家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檢測中心總工程師 王喜元
現從事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編國家強制性標准GB-50325-2000《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並作為主要人員參與了國家863計劃《室內空氣污染檢測技術研究與設備研製》的科研工作。
趙海生
岩土工程專業博士,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岩土工程的研究、檢測及建設工程的加固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既有建築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主要起草人。
楊彥芳 博士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65年11月出生,工學碩士,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結構工程專業。1984年參加工作後,先後從事過建築結構設計、科研、房屋的改造加固、建築物可靠性鑒定和工程質量檢測等工作。在洛陽、鄭州、重慶、深圳和威海等地完成建築結構設計項目50餘項,其中有二項獲得市級優秀設計一等獎,四項獲得市級優秀設計三等獎和優秀設計。在威海市負責完成的中保人壽辦公大樓設計項目被威海市命名為威海的形象工程。
潘玉勤
1977年生,畢業於天津大學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專業。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注冊質量工程師。
錢偉
1975年7月生,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一級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質量工程師。
⑧ 劉洪的概述
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劉洪
院 系: 院領導
出生年月: 1961年9月
籍 貫: 江西宜春市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⑨ 劉洪的介紹
工學博士,南京大學工抄商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人力資源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等職。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科研課題多項。劉洪教授,江蘇淮陰人。1989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年至2000年在合肥工業大學工作,2000年到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後站工作,後留校任教。
⑩ 求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導師的聯系方式。最好是電子郵箱。 勞駕牛人幫個忙,感激不盡哈
到廣西大學主頁上,有個教師信息網,上面有老師聯系方式。
PS:你都沒說哪個導師,新聞學院這么多導師,怎知道你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