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張益唐博士導師

張益唐博士導師

發布時間: 2021-02-04 22:47:15

⑴ 張益唐的人物生平

張益唐天生迷戀數學。他1955年出生在上海。母親在機關工作,父親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但由於工作關系,父親沒有機會教他數學。張益唐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開始「試著了解所有跟數學有關的東西」,並且「變得對數學充滿渴求。」後來他的父母因為工作遷居北京,將他留在上海隨外婆生活。「文革」開始後,學校教育中斷,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看數學書上,這些數學書全是他從書店弄來的便宜貨。他還非常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分別有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卷。當他遇到弄不懂的東西時,他說「我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因為沒人能幫我。」
13歲的時候,張益唐搬到了北京,15歲隨母親下放農場,他父親也被下放到另一個農場。在農場,如果別人發現你在看書就會阻止你,因為「數學對階級斗爭沒用」。幾年後,張益唐回到北京,後在一家鎖具廠當工人。不久後,他開始琢磨參加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我花了幾個月時間自學了所有高中物理和化學,也學了點歷史,但時間不太夠。」23歲時,張益唐終於成為北大數學系「78級」的學生。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 2012年底,張益唐完成了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並開展了幾個月枯燥的系統性檢查。2013年4月17日,沒有告訴任何人,張益唐將論文投給世界數學界最負聲譽的《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在此之前,張益唐唯一發表過的論文就是2001年在《杜克數學學報》上發表的關於黎曼猜想的論文,和一篇1985年在中國讀書期間發在國內《數學學報》上的文章,而其關於「雅可比猜想」的博士論文則由於涉及的引理不能確認正確而沒有發表。
2013年5月13日,張益唐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演講,介紹了他的這項研究進展。
2014年8月,在韓國首爾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張益唐獲邀請在閉幕式之前作一小時的受邀報告(invited lecture)。(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受邀報告通常為45分鍾。)

⑵ 莫宗堅為什麼不給張益唐寫推薦信

莫宗堅拒絕給張益唐找工作寫推薦信。

在美國,學純數學的人畢業後,一般最差也能找個博士後的崗位。很多連博士學位都沒拿到的人都能找到博士後的崗位,更別說普渡大學這樣著名大學的博士畢業生。
但是因為莫宗堅對張益唐很憤怒,拒絕寫推薦信,莫宗堅自己的影響力也不小,所以沒有哪個大學、研究所收張益唐。
張益唐到處碰壁,根本找不到本行工作來謀生,別說教職了,就是博士後崗位都找不到。

他先後流浪了很多地方,在中餐館打過工,在汽車旅館打過工,曾經無處安身只能睡在汽車里,在北大留美同學那裡蹭飯,
後來他在subway(著名快餐連鎖店)找到了一個餐館服務員崗位,負責洗盤子和送外賣。

在餐館打工的時候,張益唐認識了一個來自山東的華人服務員小妹,後來結婚,就是張益唐的老婆。

1999年的時候,一個北大化學系畢業的校友在美國當老闆開了好幾家subway加盟店,然後偶然得知當subway服務員的張益唐是北大高材生,很可憐他的遭遇,得知他是數學系畢業的之後,請他幫忙給自己的幾家店計算報稅(美國的稅收極為復雜,一般人算不了),稅務的計算結果令他很滿意,於是把他推薦給同一屆的的唐朴祁。
唐朴祁在一家大的計算機公司工作,當時去紐約開學術會議,遇到了這個化學系同學,見到張益唐之後,得知他是數學系的,於是向他問了一個關於計算機演算法的問題。沒想到張益唐3周之後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唐朴祁很震驚,於是就和張益唐合夥申請了這個專利,然後把他推薦給了另外一個同學葛力明。
葛力明在新罕布希爾大學混得很紅,於是給他介紹了一個在新罕布希爾大學當講師的工作。

張益唐終於獲得了穩定的本職工作了。雖然這個工作很挫,是臨時工,上一節課給一節錢,學校隨時可以踢走你,而且講師不算學者,不算在學者圈子內(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才算學者),只是個教書匠而已。而且新罕布希爾大學給他安排的課時不多,所以收入也不多。而且新罕布希爾大學在美國是一家很一般的大學(張益唐成名後成了該校為數不多的幾個成功人士之一了),其數學系在行業內沒什麼地位。
但是畢竟是本行工作,有了相當不錯的收入(比起服務員),可以專心研究數學了。



⑶ 為什麼數學天才張益唐說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1955年,祖籍浙江平湖的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於大都市上海降生。他的出生給張氏夫婦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父母十分珍愛他,其家境優渥,電氣工程師的父親和機關單位就職的母親著力培養張益唐,而張益唐也不負眾望,在小小的年紀里就表現出了極強的學習能力,在他「群星璀璨」的學習能力中,數學是「鶴立雞群」的存在。而作為天賦型選手的張益唐,不僅天賦驚人,更是有著極強的自律能力,在數學的學習上,他十分刻苦,極盡鑽研。9歲前就提前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課程長跑,並開始了征服大學數學課程的行程,可以說是隔壁家孩子的典型代表,還是贏在起跑線上很多的那種。




但似乎老天天生就喜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這樣人生大反轉的狗血橋段,按理說,有著如此驚人天賦且優渥家境的張益唐,未來必是無可限量的,他身邊的老師同學、親人朋友也都是如此認為的,但天不遂人願,1968年,張益唐13歲時,全國轟轟烈烈的知青下放波及到這個小家,張母被下放農場,張益唐也因這一突然的變故而不得不擱置學業跟隨母親一同道農場勞作,就如此錯過了繼續系統學習的珍貴機會。

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必是有他的非同常人之處,而張益唐的獨特之處則在於他對數學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張益唐在農村下放勞動的這幾年也絲毫沒有荒廢對數學的學習,農場羊圈、牛棚中經常能看到他閑時看書的身影。




誠然,心懷祖國,立志報國,似乎是每個人對愛國的定義,但有些領域是人類共有的,數學就是如此,它是人類共有的智慧結晶。

⑷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花7年攻讀博士,58歲破解世界難題,現在如何

歷史上,姜太公八十歲時才在渭水河邊遇到周文王,從此開啟他的輔佐之路;漢高祖劉邦四十八歲時才從沛縣出山,一舉攻下咸陽稱帝;三國名將黃忠六十七歲幫助劉備奪取漢中,像這樣大器晚成的例子不知有多少。

在2013年,發生了一件震驚數學界的大事,那就是百年難題「孿生素數猜想」被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解決了,而這個令整個數學界都為之沸騰的人就是張益唐,一個連正式工作都沒有男人,發表論文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八歲了,在這之前,數學界里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的名字。

破解了百年的數學難題

後來在好友的幫助下,張益唐得到了一份在大學里做講師的工作,這就使得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攻克數學難題,這樣的生活直到2013年。在經過多年的研究後,張益唐終於得出了如何解決「孿生素數猜想」的方法,就把它發表在世界頂級的數學刊物上,之後整個數學界都沸騰了,而這個叫做張益唐的男人,也成功憑借自己在數學上過人的知識,在58歲那年得到了他該得的榮譽和地位。就在張益唐成名之後,他也沒有飄飄然,而是繼續研究他所深愛的數學,張益唐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深境界,也被當時的媒體稱作「數學掃地僧」。

結語

後來的他也曾坦言道,他並不喜歡這種外界的喧囂,因為這不利於他的研究,其實比起現在,他更懷念的是當時在美國做大學講師的日子。從小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使他為之奮斗終生,相信在更好的研究條件下,張益唐先生可以攻克更多的數學難題,破解更多的數學密碼。

⑸ 北大才子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碗也不回國當教授,後來怎樣了

2013年的時候,突然在數學界出現了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在之前一直沒有任何的名氣,他成功證明了弱版本的孿生素數猜想,這對於數學領域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貢獻,也是向前邁出一大步的前提,這個人就是張益唐,而他有這個成就的時候已經58歲了,小編下面來說一下他的故事。

張益唐,1995年在上海出生,當時高考已經恢復,他在之前就很仰慕陳景潤,而且對哥德巴赫猜想也很感興趣,從小就喜歡研究數學,1978年張益唐如願上了北大數學系,在學校他特別的注重社交活動,加入很多的社團,而且還擔任過學生會主席,參加過很多比賽,平時閑下來還會看NBA球賽,有北大這么好的教育資源和長時間對他的培養,讓張益唐的數學更上一層樓,他在數學這方面的天賦也讓老師和同學佩服。




唐朴祁覺得張益唐雖然淪落如此,但他的才華不減,所以要幫助他,在同學的幫助下他終於發展起了自己的事業,再也不用端盤子了,可以用心的去研究數學,最後才能創造出來如此大的貢獻。

⑹ 那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國家是我們共同守護的地方,不論生死我們都願意與祖國在一起,正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抱著這種愛國的決心,才使我們的祖國越發強大。與此同時,一旦我們發現崇洋媚外之人,大家都會對此進行批判,例如那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

任由生活再怎麼辛苦,張益唐也沒有放棄學習,既然上天給張益唐一個好頭腦,讓他天賦異稟,張益唐自然不願意為人生留有遺憾,因此小小年紀的他一邊承受生活的苦難,一邊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如今,我們擁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又怎能不去珍惜?

⑺ 張益唐的人物成就

張益唐於2013年4月17日在《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證明存在無窮多個質數對相差都小於7000萬」。論文於2013年5月21日已經完成同行評審獲正式接收 。
《自然》的報道稱,如果這個結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證明存在無窮多組間距小於定值的素數對。換言之,張益唐將給孿生素數猜想證明開一個真正的「頭」。
張益唐在北大的研究生導師潘承彪聽聞這一消息後「十分高興」,他隨即給蔡天新發信並附上審稿人、美國科學院院士IWANICE的評價:證明無誤、非常漂亮,相信不久會有很多人把「7000萬」這個數字「變小」。
《數學年刊》審稿人評價「其證明是對的,並且是一流的數學工作」。
在張益唐的論文中,他給出的結果是,存在無數對相鄰素數,它們的差相差不過7000萬。但這只是一個估計,並非張益唐的方法能得到的最好結果。在論文出爐後,一些數學家吃透了新方法,開始試著改進這個常數。
張益唐的論文在5月14號面世,兩個星期後的5月28號,這個常數下降到了6000萬。僅僅過了兩天的5月31號,下降到了4200萬。又過了三天的6月2號,則是1300萬。次日,500萬。6月5號,40萬,連原來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在英國數學家Tim Gowers等人發起的「Polymath」計劃中,孿生素數問題成為了一個在全球數學工作者中利用網路進行合作的一個典型。人們不斷的改進張益唐的證明,進一步拉近了與最終解決孿生素數猜想的距離。在2014年2月,張益唐的七千萬已經被縮小到246。 2013年12月2日,美國數學會宣布2014年弗蘭克·奈爾森·科爾(Frank Nelson Cole)數論獎將授予張益唐。
2014年2月13日,張益唐又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音樂學院,瑞典皇家藝術學院聯合設立的Rolf Schock獎(羅夫·肖克獎)中的數學獎。
2014年9月16日,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hip)。

⑻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留在美國送外賣,也不回國當教授,到底怎麼了

張益唐出生於1955年。他很有天賦九歲時,他開始自學大學數學課程1978年,他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當時,北京大學的人才培養正處於高峰期,數學系的學生和教授都是頂尖人才。張益唐在數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隨後,他跟隨中國著名數學家莫宗堅到美國普渡大學深造。研究方向是雅可比猜想

近年來,越來越多在國外學習並取得學術成就的年輕人才不斷回到中國,投身於相應領域的教育或科學研究。我們尊重這位「數學天才」的個人選擇,但我們也為此感到非常遺憾。

⑼ 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老師的數學鬼才張益唐,如今咋樣

我國能夠迅速發展取得現在的成績,能夠融入世界中心,能夠走在世界前列,這一切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在中國建設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中國所獲得一切成果都是一個個科學家努力搭建起來的。所以中國的人才如果在留學後在國外定居,就意味著又少了一個建設國家的人才,中國人才的流失大多數是因為祖國的待遇不好,因為在很久之前中國的綜合國力確實不強,沒有辦法承諾給出好的生活條件,所以當年的科學家在艱苦條件下所創造出來的一個一個發明都是憑借著自己的一腔愛國之情。但是同時就會有很多人才選擇在別的國家定居,曾經的北大高材生,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自己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現在他怎麼樣了呢?

很多人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回國,他說國內沒有學習創新的環境,所以他表示如果回國可能就不會有這個成果了。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⑽ 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北大當教授數學天才張益唐,如今過得怎麼樣

清末時期,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了清廷國門,在兩次鴉片戰爭之的摧殘下,清朝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只有科技才能強國,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展開了,雖說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結束了這場洋務運動,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他還成為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終於有了出頭之日,2018年又擔任恩山東大學潘承洞數學研究所所長,此時的張益唐回國了,他做出了自己的成就,或許這對他來說是最好交託給祖國、北大的一份的答卷。

熱點內容
沈陽本科生購房與契稅 發布:2025-08-17 23:24:14 瀏覽:71
廈門大學專項計劃專業 發布:2025-08-17 23:20:07 瀏覽:205
山東中醫葯大學博士分數線 發布:2025-08-17 23:08:46 瀏覽:418
本科生論文格式教育學 發布:2025-08-17 23:07:14 瀏覽:899
華南理工大學車輛博士 發布:2025-08-17 23:01:24 瀏覽:337
黃河清浙江大學人文教授 發布:2025-08-17 22:26:27 瀏覽:301
美國大學比較文化碩士項目 發布:2025-08-17 22:24:41 瀏覽:212
煙台大學計算機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7 22:19:38 瀏覽:399
南寧鐵路局本科生一線員工 發布:2025-08-17 21:53:24 瀏覽:820
離婚的大學教授再婚的要求 發布:2025-08-17 21:46:41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