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教授
❶ 黃輝的個人信息
黃輝,男,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擔任課程:憲法、行政法、比較法總論
研究方向:行政法、憲法、法律意識形態
❷ 黃輝的介紹
黃輝,廈門大學管理學院EMBA兼職教授1,主要講授《商業模式創新》1EMBA課程專。2004-2008年任日本管理協會JMA《全屬球商業領導培養計劃》特聘教師,曾任畢馬威管理咨詢全球執行副總裁,均瑤集團CEO,世界百強企業德國電信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現作為執行合夥人加盟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公司之一TPG(德太投資集團)。《中國企業家》「200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排行榜」候選人之一。2008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CEO,2012年,《IT時代周刊》評為「IT時代領袖」。
❸ 黃輝的介紹
黃輝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福建省機械工程內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容全國光整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福建省青年人才創新項目1項。在研主持項目包括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另外還參加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國際、國內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10篇被SCI和EI收錄。申報專利4項。
❹ 黃輝的介紹
黃輝,男,1976年10月生,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美國奧克蘭大學(Oakland University)訪問學者。主版要研究領域為物流與供應權鏈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等,現開設生產管理,生產管理等課程,主編《生產與運作管理》教材一部。獲得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項,西北工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在《管理工程學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主持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西北工業大學人文社科項目各1項。
❺ 董卿老家哪裡
上海,有詳細資料
身高:168cm
生日:1973年11月17日
籍貫:上海
星座:天蠍
血型:A
愛好:讀書 看碟 唱歌
學歷:上海戲劇學院 電視系節目主持人專業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
座右銘:量力而行 盡力而為
喜歡的食物:辣的
喜歡的雜志:三聯生活周刊 書屋
喜歡的電影:跳出我天地
喜歡的作家:錢鍾書
喜歡的歌手:羅大佑
喜歡的健身項目:跑步
喜歡的地方:人少的地方
主持經歷:(欄目) 《流金歲月》、《相約星期六》、《視聽滿天星》、《海風伴我行》、
《上海大劇院》、《從星開始》、《新上海游記》、《親親百家人》、
《魅力12》、《音樂人生》、《歡樂中國行》
文藝晚會:5.27紀念上海解放50周年文藝晚會
上海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文藝晚會
上海市2000年新春音樂會
上海市2001年新年音樂會
跨越2000-上海·悉尼經典盛演衛星雙向傳送音樂會
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暨音樂會
第十四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晚會
第二屆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閉幕文藝晚會
全國紅十字總會、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共同主辦的「關愛生命」公益慈善晚會
上海大劇院-法國大劇院衛星雙向音樂會
第六屆「金話筒」頒獎晚會
2004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大賽
2005CCTV、MTV音樂盛典
200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
還代表上海衛視多次到新疆烏恰縣、九泉衛星發射基地等邊遠、艱苦的地區慰問演出
獲獎經歷:
中國電視主持人2004年度最佳電視女主持人
中國電視主持人2004年度最佳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
董卿,一個從春天裡走來的女孩,如同三月清徐而不失綿厚的風,清純靚麗中飽含著優雅與端莊。涵蓄內斂的氣質賦予了她收放自如的大氣和沉穩,以及一份積淀了淡定與自信的美麗。
參考資料:卿國卿城
❻ 誰有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教授關於傳熱學的全套教學視頻
陶文銓教授作為國際數值傳熱學知名專家,長期從事傳熱學及其數值模擬方法與工程應用的教學與研究,推動與促進了我國計算傳熱學科的形成與發展;提出了分析對流項離散格式穩定性的符號不變原理與處理不規則區域的組合網格思想,提出了絕對穩定的對流項離散新格式和處理不可壓縮流場速度與壓力耦合關系的全隱演算法,提高了計算精度和收斂速度;在強化傳熱方面,提出與研製了多項高效強化傳熱新技術。在強化傳熱方面,提出與研製了多項高效強化傳熱新技術,研究了基本理論與工程應用、電子元器件的冷卻技術、湍流模型及其工程應用、高效換熱器的優化設計與研發、微細尺度流動和傳熱的研究、多尺度系統/過程建模。在數值計算方面,陶文銓提出了分析對流項離散格式穩定性的符號不變原理與處理不規則區域的組合網格思想;提出了絕對穩定的對流項離散新格式和處理不可壓縮流場速度與壓力耦合關系的全隱演算法,提高了計算精度和收斂速度。陶文銓所創建的西安交通大學傳熱與流動數值模擬研究團隊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團隊中青年學者茁壯成長,2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陶文銓已經培養研究生83人,其中39人獲博士學位,46人獲碩士學位。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1988年至2012年期間,陶文銓培養學生情況如下:畢業時間論文題目作者指導老師學位類別2012《強化製冷工質相變換熱以及管殼式水冷冷凝器的實驗和應用研究》冀文濤陶文銓博士2011《用於電子器件冷卻的脈管製冷機與微通道熱沉的研究》鞏亮陶文銓博士2011《介觀格子Boltzmann方法與宏觀/微觀方法耦合模擬多尺度熱流科學問題》欒輝寶陶文銓博士2011《強化氣體換熱技術及強化技術性能評價圖研究》樊菊芳陶文銓博士2010《受浮升力影響的湍流對流換熱的直接數值模擬研究》陽祥陶文銓博士2010《基於VOSET方法的二維水平膜態沸騰研究》郭東之陶文銓碩士2010《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局部電流和局部電位實驗研究》樊進宣陶文銓碩士2009《R134a水平管外沸騰和凝結傳熱的實驗研究及理論預測》馮楠陶文銓碩士2009《汽車駕駛室熱環境數值模擬與汽車乘客熱舒適度評價》王甜甜陶文銓碩士2009《低階模型在玻璃厚度的實時控制及傳熱反問題求解中的應用》丁鵬陶文銓博士2009《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局部電流分布特性實驗與數值研究》於樂陶文銓碩士2009《格子Boltzmann方法對湍流問題的模擬及其在多尺度分析中的應用》徐輝陶文銓博士2009《惡劣熱環境下無線通信設備散熱系統的改進及優化設計》劉召軍陶文銓碩士2009《壁面附近流體凝結特性的分子動力學研究》陳鵬飛陶文銓碩士2009《螺旋折流板換熱器殼側傳熱與阻力特性及換熱器熱力設計方法的研究和軟體開發》張劍飛陶文銓博士2009《氣泡運動行為的研究及其在蒸發器液滴夾帶計算中的應用》林再江陶文銓碩士2009《鎳基滲層螺旋翅片管省煤器氣側積灰、流動與經濟性研究》史月濤陶文銓博士2008《跨臨界二氧化碳製冷空調循環及其平片、開縫片換熱器實驗、數值研究》吳志根陶文銓博士2008《低Ma可壓縮對流換熱的數模方法及在翅片開發中的應用》皮秀平陶文銓碩士2008《平行流冷凝器性能的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孫瑋陶文銓碩士2008《食品冷藏陳列櫃強化傳熱及節能技術研究》呂彥力陶文銓博士2008《微細通道內流動與換熱特性的理論研究及實際應用》李卓陶文銓博士2008《提高建築物圍護結構保溫性能的數值與實驗研究》李臨平陶文銓博士2008《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局部電流分布以及動態響應研究》衛星陶文銓碩士2008《氟利昂替代製冷劑在水平管外相變換熱強化的實驗研究》冀文濤陶文銓碩士2007《波紋管內部的換熱強化及外部繞流減阻的數值模擬》王小佳陶文銓碩士2007《製冷劑在雙側強化管外凝結和沸騰換熱的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張定才陶文銓博士2007《先進流動與傳熱數值計算體系的構建》金巍巍陶文銓博士2007《計算機CPU晶元等電子器件冷卻散熱器的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謝旭良陶文銓博士2007《強化空氣及油類換熱設備傳熱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李斌陶文銓博士2007《矩形截面通道內強化對流換熱機理的研究及湍流換熱的高級數值模擬》馬良棟陶文銓博士2007《弓形與螺旋折流板管殼式換熱器的實驗研究》陶文銓碩士2007《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性能優化的數值模擬及實驗研究》閔春華陶文銓博士2006《直接模擬蒙特卡羅法在微尺度氣體流動與換熱中的應用》王裕峰陶文銓碩士2006《格子-Blotzmann方法及其在血液流動研究和非牛頓流體數值模擬中的應用》呂嘉喜陶文銓碩士2006《燃料電池工作角度和反應氣流量的影響及小型電池堆的研製》姜煒陶文銓碩士2005《緊湊式換熱器表面的強化換熱節能機理及其優化研究》周俊傑陶文銓博士2005《湍流的直接模擬及微尺度流動和換熱研究》李光熙陶文銓博士2005《螺旋折流板管殼式換熱器和平行流冷凝器的數值模擬》吳揚陶文銓碩士2005《電子器件散熱器自然對流換熱的實驗研究及三維數值模擬》高健陶文銓碩士2005《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性能的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劉訓良陶文銓博士2005《光管與翅片管管殼式換熱器的三維數值模擬》李欣陶文銓碩士2005《脈管製冷機三維數值模擬計算及混合工質應用的試驗研究》丁文靜陶文銓博士2005《流動傳熱問題先進演算法及其在強化空氣對流傳熱應用中的研究》屈治國陶文銓博士2005《具有運動邊界通道內流動與換熱問題的大渦模擬》石磊陶文銓碩士2004《電腦CPU散熱器的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陸正裕陶文銓碩士2004《用直接模擬蒙特卡羅法計算微通道中的流動與換熱》周靖陶文銓碩士2004《波紋管內流動和換熱規律的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曾敏陶文銓博士2004《開縫翅片換熱表面流動與傳熱特性的數值模擬和實驗研究》程永攀陶文銓碩士2004《格子-Boltzmann方法及其在微通道和多孔介質流動模擬中的應用》伍華榮陶文銓碩士2004《微尺度氣體流動與換熱特性研究及格子-Boltzmann方法分析》唐桂華陶文銓博士2003《具有運動邊界的流動與換熱問題的數值及實驗研究》張東升陶文銓博士2003《換熱器殼側流動與換熱的數值模擬及實驗研究》鄧斌陶文銓博士2002《翅片管換熱表面傳熱特性的數值研究及場協同原理分析》宋富強陶文銓碩士1993《水平放置環狀扇形通道內的對流換熱》呂樹申陶文銓碩士2001《旋轉通道內的湍流流動與換熱的研究》李增耀陶文銓博士2001《非結構化網格的生成及其在多孔介質相變傳熱數值模擬中的應用》徐明海陶文銓博士2001《格子-Boltzmann方法及其在常規與微尺度對流換熱模擬中的應用》李明秀陶文銓碩士2001《螺旋折流板換熱器傳與阻力性能的實驗研究》王良陶文銓碩士2001《管殼式換熱器殼側流場與溫度場的三維數值模擬》胡延東陶文銓碩士2000《R407C非共沸混合工質在水平單館外凝結換熱的研究》成昌銳陶文銓博士2000《三維復雜區域內湍流流動的實驗及數值研究》聶建虎陶文銓博士2000《R407C非共沸混合工質在水平單管外凝結換熱的研究》成昌銳陶文銓碩士2000《周期性通道內非牛頓流體的流動與換熱實驗與數值研究》楊小玉陶文銓碩士1998《內翅片管中的對流換熱及非結構化網格中有限容積法的研究》宇波陶文銓博士1997《R134a及R32/R134a水平管內流動凝結與沸騰換熱的研究》陳民陶文銓博士1995《低沸點工質在水平管內的強迫流動凝結換熱》李沛文陶文銓博士1997《用於燃氣輪機葉片內冷的新型強化方法及沖擊冷卻的研究》苑中顯陶文銓博士1997《壁面帶有離散突起散熱塊的豎直通道中的自然對流換熱》魏建國陶文銓博士1997《現代差分格式的發展及離心壓縮機內部紊流場的數值模擬》倪明玖陶文銓博士1996《復雜截面及扭轉通道中紊流流動與換熱的實驗與數值研究》王良璧陶文銓博士1996《封閉空腔內孤立物體自然對流穩定性及分歧現象研究》劉繼平陶文銓博士1996《轉彎通道及旋轉盤腔內的紊流流動與換熱研究》趙長穎陶文銓博士1996《傾斜封閉立方腔內多塊孤立平板的自然對流換熱》王秋旺陶文銓博士/《汽液界面特性和水的密度極值的分子動力學研究》熊建銀陶文銓碩士/《管翅式換熱器空氣側流動與換熱的數值模擬》張超超陶文銓碩士/《高壓推力室流動與傳熱特性及液膜冷卻的數值模擬研究》張宏偉陶文銓博士1992《R152a飽和蒸氣在四種水平單管外凝結換熱的研究》程斌陶文銓碩士1991《封閉腔內孤立物體的自然對流換熱》楊茉陶文銓博士1991《射流對矩形空腔沖擊的傳熱傳質特性研究》李沛文陶文銓碩士1990《流體橫掠非均長傾斜板簇的換熱及阻力特性的試驗研究》黃輝章陶文銓碩士1990《多孔結構中對流傳質規律與阻力特性的實驗研究及流動的數值分析》劉保民陶文銓碩士專著作品陶文銓出版專著與教材13部。其中專著《數值傳熱學》已經被國內外期刊論文引用六千餘次。出版時間圖書名稱作者出版社1981《傳熱學基礎》陶文銓主編電力工業出版社1988《數值傳熱學》陶文銓編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1《計算流體力學與傳熱學》陶文銓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5《傳熱學的研究與進展楊世銘教授從教50周年暨70壽辰紀念文集》陶文銓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傳熱學》楊世銘,陶文銓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陳學俊院士從事教育科技六十周年暨八十華誕紀念冊》陶文銓主編2000-6-1《計算傳熱學的近代進展》陶文銓科學出版社2001-5-1《數值傳熱學(第2版)》陶文銓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7-1《工程熱力學——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陶文銓,李永堂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對流換熱及其強化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最新進展》陶文銓,何雅玲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傳熱學》陶文銓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8-1《傳熱學第四版》楊世銘,陶文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傳熱與流動問題的多尺度數值模擬:方法與應用》陶文銓科學出版社期刊論文截止2014年,陶文銓發表科研論文400餘篇:國際雜志140篇,國際會議80餘篇,國內重要期刊物近200篇。根據萬方資料庫檢索的部分論文如下:發表時間論文名稱作者期刊名稱2002/8/––-QuanTao,Zeng-YuanGuo,Bu-/11/dsynergyprincipleWQTao,YLHe,QWWang,ZGQu,/11/-,/9/odelvalidation:PartI.,CHMin,XLLiu,YLHe,BHYin,/1/blems—Clear()partI:,ZGQu,YLHeNumericalHeatTransfer,PartB:Fundamentals1984/11/,WQTao2009/1/msWen-QuanTao,Ya-,anInternationalJournal1987/4/-stateconvection-diffusioWQTao,,PartAApplications2002/11場協同原理在強化換熱與脈管製冷機性能改進中的應用(上)陶文銓,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0/2/15無網格數值求解方法陶文銓,吳學紅,戴艷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1982/1/1Buoyancy-nelsEMSparrow,WQTaoNumericalHeatTransfer,PartAApplications2007/11/stageheatexchangerWQTao,YPCheng,/1/31Heattransferatanarrayofco-planarslat-,WQTao,
❼ 報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研究生
金融學院(002) 金融學(020204) 03.金融工程 史建平教授 杜惠芬教授 林義相研究員 陳道斌副研究員 黃輝講師 李磊寧講師 郭劍光講師 李國重講師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
中央財大 金融學是國家重點學科
我看了下它的專業方向設置 其他幾個方向偏重理論研究
金融工程比較實用且你又是學數學的
金融工程和數理金融對數學要求高 有些金融企業招人直接招學數學或物理的 然後回去培養 既然你想考研究生 那就報技術性(數學分析)要求高點的 這樣出來好找工作
該專業以現代金融活動為研究對象,以金融創新為核心,綜合運用以數理分析為中心的現代金融理論、工具、技術與方法,創造性地解決金融問題的一門新興金融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技術性。主要培養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設計與開發人才、大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才、金融技術與開發暨金融風險管理人才。
核心課程:金融學、財政學、金融工程、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金融數學、公司財務、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證券投資學、計量經濟學、隨機分析與隨機控制、信息經濟學、多元統計分析等。
是你的強項
❽ 廈大的名人
廈門大學著名校友:
李光前 愛國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陳嘉庚的大女婿,從1927年到21世紀,李氏家族持之以恆地持廈大建設。
魯迅 思想家、廈大文學院教授 。
林語堂 學者、翻譯家、廈大文學院院長、教授 。
餘光中 詩人、散文家、廈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廈大就讀 。
易中天 文化學者、廈大教授 。
楊振寧 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
李政道 廈門大學名譽教授 。
李遠哲 廈門大學客座教授 。
連戰 廈門大學名譽博士 。
李敖 廈門大學終身教授 。
盧嘉錫 中國科學院院長、院士、化學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廈大教授、副校長 。
薩本棟 廈門大學校長(第一任國立廈門大學校長)、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
亞南 廈門大學校長、中國翻譯資本論第一人、經濟學家、翻譯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
汪德耀 廈門大學校長、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在廈大開創性地創辦了中國高校史上第一個航空工程、機械工程、海洋學、國際貿易、南洋經濟研究等系科 。
傅鷹 廈大教授、教務長兼理學院院長、物理化學家、中國膠體化學奠基人、北大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林惠祥 廈大教授、人類學家,廈大歷史系主任,創辦中國第一個人類博物館,廈大26屆。
唐世鳳 廈大教授、1946年創建了中國最早的海洋學系及海洋研究所 。
伍獻文 動物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
陳景潤 數學家、中科院院士 。
謝希德 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家、上海市政協主席 。
柯召 四川大學校長、名譽校長、中科院院士、數學家 。
鄧從豪 山東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學家 。
曾呈奎 海洋生物學家、國際藻類學會主席、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
曾邦哲 WABSE(國際協會)創始人 。
劉再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
闕端麟 浙江大學教授、中科院士。
陳宜瑜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理事長 。
張存浩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 。
閔桂榮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吳亮平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經濟部部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
上官世盤 西昌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部長、少將、廈大物理系畢業 。
葛文勛 第一、二屆國際感測學會主席、CASE大學感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
朱伯舜 美國紐約《華美日報》社董事長、美國共和黨亞裔總黨部共同主席兼台灣支部主席。
李景昀 醫學家、奧克拉荷馬大學解剖學系主任。
吳伯雄 美國伯明翰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
林幼堃 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結構動力學家 。
李小加 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港交所行政總裁。
萬建華 中國銀聯董事長兼總裁、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副董事長,廈大財金系本科畢業,廈大兼職教授。
董文標 海通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民生銀行董事長兼行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廈大財金系畢業 。
❾ 選秀這么多,不怕觀眾審美疲勞嗎
現在的選秀節目,大多經過後續多方操作,用噱頭實現了吸引大眾眼球,給人們浮躁的內心塗抹潤膚霜的目的。就像買彩票的人,選秀節目能夠編織夢想,帶來希望;就像歌手光良的歌曲里唱的那樣:「童話里全是騙人的」。選秀節目很多,但是卻不會給觀眾造成審美疲勞。理由有三:
第一,注重內涵,多於形式。現在的選秀,說白了就是造星運動。除了刻意的模仿秀,明星的打造類型,另類包裝外,更多了份吸引人的內涵。例如,許多模仿秀中,加大了對演員或秀者技能的大驗證,如果你的潛在素養不高,那麼也是很難走上最高端的舞台的。就像許多劉歡的模仿秀、趙本山的模仿秀已經走入了歷史,我們欣賞替身節目或者電影,已經逐漸脫離了本尊的氣息,正如杜奕衡般的電影,有劉德華的影子,更多的則是對電影角色的把控。審美,就定格在了藝術與展現上,藝術來源於生活,反映生活,更高於生活。
❿ 怎樣發現新聞點怎樣寫好新聞求大師指教啊、
如何發現新聞線索
有一句古語,說得很平實,卻也飽富哲理:「留心處處皆學問,練達處處有文章。」我們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與普通的工人、農民、專業性很強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社會成員不同,我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使我們擁有自己的天然優勢。我們理應發現和開發更多更好的新聞線索,提供給我們的黨報黨刊、人口報刊和其它新聞媒體,使我們先進的、管用的思想觀念、工作思路、典型經驗和優秀業績,在更大范圍內輻射出去,傳播開去。
究竟怎樣才能及時、不斷發現新聞線索呢?
要發現新聞,首先得了解什麼是新聞?所謂新聞,各種新聞教科書上有各種各樣的界定和表述,但依我的感受和理解,就是新、高、深三個字。「新」——就是從未發生或從未出現過的新事物、新人物、新景物、新舉措、新典型、新經驗、新創見,等等;「高」——就是高於常態常規常情常理之上的事物、人物、景物,等等;「深」——雖然已經宣傳過的同類事情或同類事物,但你有獨到之處,你比人家更深入、更深刻、更深透。真正意義上的新聞,不論其內容和體裁是怎樣的,它們各自應該具備震撼人心的爆發點(如俄羅斯別斯蘭人質事件的報道),警醒人心的觸發點(廣州孫志剛事件的報道),啟迪心靈的閃光點(先進工作者們的先進事跡和先進思想等的報道),引領人心的啟發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十大變化的報道),升華心靈的燦爛點(孔繁森、鄭培民、姜淑琴等優秀人物的報道),指導工作的引領點(報刊上大量的工作經驗和先進典型的報道等等)。
通常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不可能像專業新聞工作者那樣,有專門的時間、跑既定的目標去抓新聞,但只要我們真正具備了大局意識、新聞意識、特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我們就會發現到處都是新聞,滿眼都是新聞。
——日常工作中有新聞。 任何一位工作人員,天天處在工作狀態,在你自身工作和與人合作的工作中,在那些看似天天重復的工作中,有可能日日出新。你要留心抓住那些新冒出來的或處於萌芽狀態但代表事物發展方向的新事物新做法。年終考核是一件日常工作,但從1982年開始,湖南省常德地區就提出和實施了計生工作「一票否決」。他們的做法和經驗被一位有觀察力的作者抓住,寫成《常德地區在年度評先活動中給子計生部門「一票否決權」》,發表在1987年3月13日《中國計劃生育報》的頭版報眼位置上。後來,這一做法被中央肯定,並推向全國。
——過手的公文中有新聞。 機關工作人員同公文打交道的機會最多,實際上等於擁有了最豐富的新聞資源。但這里的關鍵是你有沒有鑒別新聞線索的意識和能力。河南省駐馬店市計生委辦公室有一份《計生工作通報》,主要內容是通報年初各縣市年度計生工作安排,通報近3000字,全都是各項主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署,實在地說,基本上每一項工作都是當時國家計生委對全國工作部署的翻版,等於是一種重復,套話貫通全文。但是,其中有一句話說:全市12個縣市的縣委或市委當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計生工作的「決定」、「指示」或「意見」。一位過手這份《通報》的同志看到這句話時眼睛一亮,她抓住所有縣市的「一號文件」這個也許人們並不經意,但在她看來是特別耀眼的閃亮點,深挖這些縣市為何如此動作的具體素材,後來寫成了駐馬店(12個「一號文件」的背後》的工作通訊,被中國人口報發表在二版頭條位置,後被評為那個年度中國人口好新聞二等獎。1983年11月,我從中共中央聯絡部的一份才500多字的《內部通訊》中讀到,武漢京劇團出訪丹麥,在出訪行將結束時,中聯部派出的一位隨團翻譯突然不見了蹤影。出逃後的翻譯,在丹麥呆了兩年後的一天,
在給他的父母的一封信中寫道:「這里的人自私到不肯多給一絲笑容的程度」,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份有重大新聞價值的文字,於是順藤摸瓜,投入采訪。後來據此采寫出長篇通訊《來自「天堂」的輓歌》,被配發評論員文章,發表在1984年第二期《中國青年》雜志上。此文受到胡耀邦、胡啟立、胡錦濤同志的表揚,並被人民日報等全國40多家報刊轉載。
——人際交往中有新聞。 1983年4月初的一個星期天,北京市委一位機關幹部到北京農業大學探訪一位教授朋友,剛剛落座還沒交談幾句,這位幹部發現了教授書桌上一塊記事牌上,寫滿了一個星期外出辦事的日程,他突然敏感到,這個小側面展示了一個大動向。他將教授的那份日程表抄了下來,回到家只花半個多小時,就寫出一篇新聞:《京郊涌動科技熱——從廉平湖教授的日程表看開去》。這篇只有500多字的新聞稿,發表在《北京日報》1983年4月一期報紙的頭版上。看起來這篇「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消息,實際上「得來全憑真功夫」。如果作者沒有對當時農業生產全局和科技興農潮流的把握,如果沒有極其敏銳的新聞敏銳性,這篇就在眼前的新聞就會與他失之交臂。後來,這篇消息得了1983年度全國好新聞一等獎,是理所當然,志在必得。
——自身經歷中有新聞。 有一年春天我寫一份內部材料時,腦子里記起一份報紙上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需要引用,但我手頭沒有,只好到距離最近的北京崇文區圖書館去借閱。借閱中費了不少周折,借閱室一位工作人員的細心和耐心讓我大受感動。回到家乘著那份被感動的熱乎勁,我花了半個多小時,寫了一篇人物特寫《水靈靈的眼睛》,一個星期後,文章發表在《北京晚報》上。後來,這篇特寫被北京師范大學收入中文系教材。那幾年,我同時給北京若幹家報刊投稿,每年見報見刊三、四十篇,全是取材於我自身經歷生活中。
——社會見聞中有新聞。 1993年10月,四川省計生委宣教處的向克寧,到湖南長沙市參加一個會議,從重慶乘船而下,他看到江面上的漂浮物成片成片地漂流,到了葛洲壩,更是推擠得望不到邊。他到達會議地點報到後,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新聞特寫:《請救救長江》,文章睹景動情,以情喻理,寫得非常感人。後來分別發表在《中國人口報》和《中國環境報》上,又分頭獲得了兩個獎項。
作為人口計生系統的機關工作人員,我覺得最大最多的新聞資源,主要在日常工作和過手的源源不斷的各種公文中及你自身的工作實踐中。著名作家魏巍的人物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在他的業余時間里采寫完成的。只要你留心、專心、細心,你就會發現有寫不完的東西。這里需要一定的動力,需要一定的眼力,但最需要的,還是一種神聖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發現新聞線索和寫作新聞作品,是需要勤奮、需要吃苦,有時是需要加班加點的,但當你的「額外」勞動化為「格外」的勞動成果和精神成果而奉獻社會時,你就會有一種其他愉快所替代不了的愉快,有一種其他喜悅所替代不了的喜悅。
如何寫作新聞作品
關於新聞寫作,是一個大命題,決不是一兩節課或一兩小時可以說清楚的,我這里只能從幾個基本方面概略地談一談。
一篇合格的新聞作品,必須同時具備多種品質:正確的導向性,現實的針對性,相對的新穎性,主題的鮮明性,較強的思想性,等等。具體說來,要注重和操作好以下若干方面。
一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導向。稿件中不應該立意有誤,或觀點有誤。不能亮出不該亮出的觀點,不能介紹不該介紹的「經驗」,不能宣傳不該宣傳的做法。比如有一篇來稿中寫道:某縣「縣政」府公開授予中心戶長對應生對象具有生育申報權、婚姻登記審查權、遷戶落戶介紹權、土地調整參與權、農業貸款審查權等十項權力」。中心戶不是一級政權組織,它只能或者可以參與核實當事人或相關戶的相關事實,而審查權的實際操作卻只能在基層政權中。這個縣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不妥的,宣傳開來更為不妥。一篇稿件的導向性,體現在它的主題和一切文字表述中。如,上級要求計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實行「兩個轉變」,你的稿件通篇是就計劃生育抓計劃生育;全國正強調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治理生育環境,你的文章卻充斥著簡單粗暴的工作用語,等等,這都與正確的導向相悖。要把握稿件的正確導向,關鍵在於不斷學習和掌握黨和國家的相關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一個時期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部署。只有把握全局的人,才能把握住稿件的正確導向。
二是要有一個獨特的視角。比如寫焦裕祿,至少有四個角度可供選擇。你可以從「優秀共產黨員」的角度去寫,也可以從「人民公僕」的角度去寫,還可以從艱苦奮斗的角度去寫,但作者卻選擇了「縣委書記的榜樣」這個獨特的視角,全方位展示焦裕祿的精神風范。面對同樣的新聞素材,就好比玉雕工程師面對同樣的璞玉,要設計成何種形象,雕塑從何處下手,玉雕大師可以將其雕鑿成價值連城的國寶,一般玉雕師只能生產出一般工藝品。同一件事,你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宣傳;同一個基本觀點,不同時期亦有不同的發揮和發展。「橫看成嶺側成峰,上下左右各不同」。對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應該有意識地從上下左右甚至正反各個不同角度去發掘。1996年我出差湖南南部6個市縣,分別從6個不同的視角寫出6篇各具特色的稿件,全都發表在報紙頭版位置。某種意義上說,視角選對了,文章便成功了一大半。同樣寫計生經費投入,不必總是直白地寫各級黨政領導如何重視這個直觀的表層上,如果深入一層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從「一本將贏萬利」的角度寫,這就不僅贊賞了當地黨政領導,而且面向群眾面向社會宣傳「為什麼必須重投入」的道理。同樣寫「村民自治」,不一般地泛泛地寫如何相信和依靠群眾,而是寫一個縣的縣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縣必須遵循的《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角度選擇為「一本《章程》治天下」。這樣的角度,一看文章的標題就有新鮮感、豁亮感,就被吸引而閱讀你的全文。
三是要有一個統領的靈魂。說白了,就是文章的主題和紅線。有些初學新聞寫作者,在一篇稿件中什麼都寫,什麼都說不清。他也許還不明白:有些稿件不是也寫了好多事例嗎?為什麼到我這里就不行了呢?但他沒有想到,人家事例很多,但一條主線總是貫穿其中。人家寫《政府行為》,舉很多事例,可全都是寫黨所領導下的各級政府指導「三結合」的相關事例;人家寫《今日農家樂》,事例又生動又豐富,可全都串連著「計劃生育中心戶」這根紅線。有一篇稿件洋洋灑灑三千多字,一會兒「目標管理」,一會兒「流動人口」,一會兒「股份制」,一會兒「三個堅持」,連計生委的具體編制都寫進去了,而且全文接近一半的篇幅是各種各樣的數據。主題是否集中不在長短,長文章主題鮮明,也可以寫得很緊湊;短文章沒有主題或主題不鮮明,也可以寫得很零散。
四是要有一個集中的焦點。有一句話,通常意義上是貶義的,叫做「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僅用在新聞作品的寫作上,這八個字幾近格言。許多內部公文,可以鋪得開一些,寫得多一些,大一、二、三、四,小1、2、3、4,從認識、舉措,到效果、體會,而新聞作品,往往需要聚焦一些,再聚焦一些;集中些,再集中些。有這么一篇來稿,叫做《獻義村25年無計劃外生育》,全文800多字,橫豎交錯寫了不少。內容上橫寫,寫到了宣傳教育,村規民約,宣傳戶,中心戶;寫到了服務室,集體婚禮,計劃生育保證書;寫到了優生優育,婚育學校,婦幼保健;寫到了勤勞致富,老年協會,還有婚育學校,養老山,等等。時間上豎寫呢,從1969年村黨支部書記說服妻子帶頭結扎,一直寫到1997年,全都是拎起頭緒而沒有展開,這篇文章你說編輯部怎麼用?我當時建議這篇平平的文字,是否可以從中分化三個落點去采寫:一篇是《14個知識傳遞袋》(服務室活動的一項基本內容),一篇是《獻義村的集體婚禮》(每年正月初三進行),一篇是《這里有座養老山》(老年協會的一項基本建設入這三點都是這篇文字中「點」到過的拎起了頭緒的幾句話。只要重新整合落點後分篇采寫,這3篇文章保准篇篇有特色。用一位老報人的話說,這叫做「要把埋在飯碗里的肉挑出來」。
五是要有一個合理的布局。作品不論何種體裁和篇幅長短,都有一個謀篇布局的問題。我總忘不了15年前陝西省黃輝亮的那篇會議消息稿,這篇消息的題目是:《改革擂台上得主「榜眼」勉縣計生委令人刮目》。文章篇幅不長,全文是這樣展開的:
勉縣的主要功績是:全縣10年來僅增加1萬人,連續7年無計劃外生育
在陝西省委、省政府舉辦的「陝西省改革先進典型評選」決賽中,勉縣計生委以91.36的第二高分,被評為陝西省15個改革先進單位之一。
陝西省10年改革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經過預賽,在140多個先進典型中,按照民主、競爭、擇優的評選原則,篩選出35個參加決賽的先進單位。1989年4月11日,在西北大學電化樓進行了決賽。下午 3點 15分,勉縣計生委主任王文巧結束了她 15分鍾的競賽發言後,評委們分別亮出了89分、90分、91分、93分、96分的亮分牌。最後平均得分91.36分,獲決賽第二高分,僅次於因改革譽滿全國的陝西廣播電視設備廠。它把在全國一些著名的改革先進單位,如西北國棉五廠、西北國棉一廠、西北大學、遠東機械製造公司、長嶺機器廠等都拋在了後邊。
「一個 39萬人」的大縣, 10年來只增加了 1萬多人,不容易呀!」坐在筆者身旁的大荔農場的代表和另一位代表這樣議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趙喜民說:勉縣計生委成績突出,連續7年無計劃外生育,得高分應該。在場的很多企業家說,企業改革難,計劃生育工作比企業改革更難。勉縣在最難的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對我們是鼓舞,對企業改革有促進。
筆者還注意到,在參賽的35位改革先進集體代表的競賽演說中,有27位都講到了「人均」:「人均耕地」,「人均收入」,「人均產值」,「人均存款」,「人均創利稅」,「人均造林」等等。看來,人均意識,人均觀念,已經滲入到人們的頭腦,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以及經濟生活中。
你看,這篇消息在謀篇布局上就是動足了腦子,真可謂鳳頭、虎身、豹尾,通篇灼灼閃亮。
六是要有一種優美的文采。作家李延國寫計劃生育的題材,將一篇通訊寫成了一篇優秀的報告文學。他寫山東單縣在控制人口方面,追趕煙台的文登市,文章的標題就非常優美,叫做《歷史的邀請》。文章開頭就動用了歷史上即唐代發生的杜甫與高適在單縣第一次見面時的情境和詩文,讓人一看就覺得有文化品位,有歷史縱深感。我在寫工作通訊——四川計劃生育「三結合」系列篇時,描述其嶄新景象時也動用了宋代四川著名詩人蘇東坡的詩句:有如免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用這「百步洪水」之態隱喻「三結合」的動人氣勢。為北京一篇消息《城鄉手拉手戶戶心連心》配發的一篇言論中,將城鄉互動之勢,用來朝詩人趙許的《初入峽》詩句作結:「峰巒壓岸東西碧,桃李臨波上下紅」。這樣,一篇很可能枯燥的評論文字使既有文采又有意境,使文章韻味悠長。
七是要有一個出色的標題。一篇文章的標題,猶如一本書的書名一樣,有太多的學問和講究。保加利亞哲學家瓦米涅夫寫了一本關於愛情的專著,此書上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時,3家出版社同時出版,但使用了不同的書名。一日《愛情面面觀》,發行3萬多冊;一日《瓦來涅夫論愛情》,發行4萬多冊;一日《情愛論》,發行50多萬冊。同樣一本書,只是書名的不同,導致落差如此之大的發行量。這是可以直觀地量化宣傳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個典型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