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士導師
① 一般文科類的博士需要上幾年啊只是上課還是只幫導師做課題研究
3-6年,文科博士比較難,因為發論文困難。博士都是和導師做課題,上課只是象徵性的
② 文中華 是哪個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文中華是誰
查不到博士生導師文中華
③ 考博士如何找導師啊
首先選擇學校,然後查查相關專業的導師情況,選擇一位自己想跟的導師。一般學校網站都會有專業方面的導師的信息和聯系方式,可以查查。如果找不到,可以和學校研招辦聯系,要到該導師的聯系方式。然後直接和導師聯系就可以了。
每個博士生導師手裡的名額很有限,所以報考博士前必須先跟你要報考的老師聯系,看他手裡是否還有名額,一般來說導師不想要你他是不會讓你報名的,事先給導師打個電話或發個E-mail(網站上一般都會有聯系地址),介紹一下你的情況。
特別你碩士階段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績,並表示你願意成為他的學生並努力工作。要了解他的基本學術觀點和學術著作。以免導師提起他的著作時,我們一無所知。盡量多了解他的論著,也為以後的考試做打算。
多種聯系方式並用。比如說第一次打電話老師記住你的名字了,第二次很可能就忘了。那我覺得還可以寫e-mail,還可以寫寫信,傳統的聯系方式或許更能打動導師
真誠和決心。在導師面前,你可能是一個陌生人,那麼陌生人的真誠能打動一個人的心。有些問題和想法不妨實話實說。還有就是表明決心很重要。
(3)文博士導師擴展閱讀:
考博士選擇導師的注意事項:
看導師的職稱:
一般的研究生導師都是教授級別或者正高級工程師,因為這些職稱的導師都會在外面接項目的,跟著這樣的導師,才能跟著導師做項目,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學東西只有在實際操作中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如果是副教授或者是一些老師的話建議大家不要選,因為他們都只是在學校任教不會跟一些公司有一些合作的,大家只能學習一些理論性的知識,而實際的經驗是學不到的。還有如果是高官的話也可以選,比如學院院長或者書記,他們一般都是在行政上比較忙。
看看是不是選的老師帶自己:
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的同學選了自己認為好的老師,可是等到分老師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師忙,三年可能都見不到老師,而老師會讓自己的學生或者是徒弟來幫助自己帶學生,這樣的話就有一個不好的地方。
一是,他自己本身就帶學生又幫別人帶學生,所以帶的學生就很多,很難照顧的過來,有什麼好處不知道怎麼分給學生,想教教學生無奈學生太多教不過來,這樣是害了學生啊。所以大家在選擇導師的時候一定打聽清楚是不是自己選的那個老師帶自己。
選好自己喜歡的方向:
這個大家都應該清楚,每個導師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大家在選導師的時候可以看看導師的簡介,看看導師都是做什麼方向的,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導師,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們這有機器人方向的,有醫工交叉方向的等等,大家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去選擇老師。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選導師不可缺少的3大標准
④ 西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有哪幾個人
張武抄軍:中國現當代文學 李子榮: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寇鵬程:美學
黃大宏:中國古代文學 李永東:中國現當代文學 肖偉勝:文藝學
肖偉勝: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余紀:文藝學 曹建:中國古代文學(書法史)
代迅:文藝學 代迅:美學 何宗美:中國古代文學
王本朝: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王本朝:中國現當代文學 趙伶俐(美學)
劉明華:中國古代文學 趙伶俐:美學
⑤ 「碩士」和「博士」的「導師」
碩士、博士是畢了業的;在讀的叫做碩士生、博士生。
1。一般至少是副教授才能專當「碩士生」屬和「博士生」的「導師」
2。「導師」要教「碩士生」和「博士生」專業課;文科的一般還是像大學老師一樣在教室里給學生上課.
3。一個「碩士生」和「博士生」一般有1個「導師」,但有的碩士生沒有固定的導師,由「導師組」指導。
4。至於一個「導師」一次可以帶幾個學生,要看他分配的招生指標和報考人數了。
⑥ 重慶工商大學新進文科博士老師的待遇如何
你才畢業來高校沒錢途,高校這種地方都是認你的身份的,一般都是先找錢,混到專35歲之後有了屬點成就了再來大學混個教授,搞點教師身份教師待遇福利,你這樣來高校,第一自己沒錢,第二自己沒名氣,把大把青春浪費在高校,高校不找錢,沒得錢你升遷就慢,等你到了三十幾了混個副教授教授就買個起亞現代開開,最多開個十萬出頭的別克,年收入最多不超過十萬一般也就是幾萬塊,你看著那些老闆工程師找了大把錢開著奧迪寶馬來混教授身份你就會很難受,說真的,先搞錢再搞教師身份。
⑦ 考博導師推薦信
兩封中的一封必須要碩士導師寫的吧,另一封再詢問一下他的意見,看叫誰寫比較好。其實推薦信不是特別關鍵的因素O(∩_∩)O~
⑧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有沒有潼南籍文姓的博士生導師
四川美術學院?大學城
⑨ 如何申請國外的文科博士
首先說一下,文科博士其實是一個很泛的概念。總體大類上說可以分成社會科學的和人文類的。比如心理學,經濟學,傳播學就可以算作社會科學的。歷史,音樂研究,英美文學這種就是人文的。
當然其中也有交叉的,比如傳播學里的批判學派的其實就偏人文更多一點。
其次,美國是一個不多見的採取博士授課制的國家。中國的博士系統主要是引進的英國博士制度,就是博士一般上來就做研究,不授課(就算偶爾有授課也非常短),這樣加快了博士們的畢業速度(中國和英國博士一般都是三年制畢業)。
然後美國的博士體制 ( 六至八年畢業 ) 保證了學生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到研究方法。很多國內的人認為文科博士們的論文就是扯淡,通篇議論,綜述。其實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為文科博士尤其是社會學博士經常應用定量分析法。這也是制度原因使得美國博士的含金量比中國高。
至於文科博士的申請,各個學校各個專業具體都不盡相同,但大類基本一致
申請過程:
一.申請條件
申文科 PhD 一般要有一個或兩個 MA (尤其是跨學科的系),雖然也有不少 BA 直申到很好的項目的情況,但大多數學校那裡 MA 是必須的。經濟情況允許的話,先在美國香港或歐洲讀一個名校的一兩年 MA 可最快幫你轉軌,再申 PhD 成功幾率很大,這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條件不允許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三年碩士畢業後直接申請,另一種是兩年碩士提前畢業(節省時間)後讀一到兩年的有獎 MA 再申請。前一種需要自己准備多一些,有一些跨度,第二種時間可能會長一點,但積累會好一些。只是有獎 MA 選擇不多。另外公立大學有些有可轉軌的 MA/PhD 項目,可以用 TA 的形式給你資助
二.申請材料
1 核心材料: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和 Writing Sample(WS) 始終是最重要的。 SOP 長度大概在 1000-2000 字中間,語言上與 WS 不同,應該越平實越好,內容上至少應該談到:
( 1 )你的研究領域和問題概述(幾句話的總結)
( 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問題域(並不一定要有很明確的論點,但應有論點所在的問題域,即該研究方向和某研究計劃的真正意義何在)
( 3 )就該領域和問題而言,你在文本和理論知識、材料、課程及語言能力上的儲備(可以客觀地談我看過哪些相關材料,有幾門語言,上過哪幾門相關的課等等,更好的是間接地與你的研究結合起來談,例如「針對某某問題我打算利用某些材料,某某理論來研究」等等)
( 4 ) PhD 的學習和研究計劃(主要是你打算從哪幾個路徑發展你的研究,這幾個路徑如何能利用到該系提供的課程、教師和研究機會等資源。當然如果你對該系還不是很了解,可以不用細談利用資源的這部分,但建議至少要談到一些在 PhD 階段對自己研究的一些規劃,當然這些規劃即要有挑戰性也要比較現實,可以在幾年內達到。)
( 5 )其他的相關經驗,例如會議和期刊發表,教學,或翻譯。尤其是 CV 體現不出來的部分。
*1 因為申的學校很多,並不必要針對每個學校修改,基本上確定一個模板,如果是不同的系就強調一下你研究的不同側面,例如你做文學但是申一個比較哲學的系,那麼應該調整下中心,多談你的計劃的理論向度和相關經驗。如果是特點非常相似的系,用同一篇 sop 就好。
*2 WS 的長度大概 20-25 頁,也可以是更長的論文的節選。盡量多修改,尤其是思路、結構、引用和表達方面。語言方面有修飾則更好,但研究深度還是首要的。在研究進行到一定程度以後,不妨選一兩篇和你的進路相似的在國外近年主流期刊上發表的文獻作為主要的寫作參考。 SOP 和 WS 當然如果能請在國外任教,熟悉學術範式的老師或同學幫忙看看提些反饋意見會更好。
第二重要的大概是推薦信。如果是在國外讀的 MA 就非常非常重要,畢竟文科學術圈子很小,老師都有些互相了解。在美讀 MA 的話盡量多利用 office hour 向教授請教你研究的問題和困惑,幫助你快速提高,也讓老師多了解你的計劃和想法,更有可能給你寫一份詳細而有力的推薦。推薦人最好是 tenured faculty 。另外從時間上來講,兩年的 MA 的話,在第一和第二個學期( Fall & Spring )給你上課的老師最有可能是你的推薦人,因為第三個學期中就要申請了,所以第一年在喜歡的課上可能要多分配些精力。
在國內的話可以找熟悉自己和拿高分的課上的老師來寫,當然也有人通過交換等經歷拿到外面的推薦。要推薦信的話應該提前和老師約好(有教授的說法是至少提前兩個月),並且確保你要申的時候提醒他們,如果教授太忙沒有回應要立刻換人,申請提交了以後也是可以改的。如果是被迫自己寫自己交的話,注意至少不要用類似的格式或同一個電腦提交 …… 很無奈,也沒辦法。提交完成和申請結束後應該給老師寫信表示感謝。
TOEFL 方面,如果入學後需要做 TA 的話 , 口語要 23 分以上, 如果達 不到的話 , 有的學校在入學以後 有語言培訓中心 可以提供培訓,總分 盡量 100 以上 。當然如果沖刺康奈爾這類文科頂尖院校,需要更高的托福成績才能讓自己力拔頭籌獲得錄取。
GRE 看不同的學科,非英語或比較文學系的 Verbal 153 可能就夠了。 (但是比較文學可能會有部分專業對於學生的其他語種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法語,日語,德語等等) 但如果這些文學系或綜排較高的學校最好能考到 160-165 以上 (滿分 170 ) ,至少能保證不成為錄取的障礙。
GPA 方面, 如果 是 BA 本科 直申, 需要 3.6 甚至 3.7 以上的 GPA , 如果是 MA ,至少需要 3.4 。
另外有的學校會要求在 SOP 之外交一篇 Personal History ,這個可以很 「personal」 , 需要描述個人經歷,盡量提供在專業領域方面的專攻程度。
三.申請時間以及 OFFER 發放
一般來說都是當年的 9 月至 11 月進行遞交申請。 PhD offer 一般是按兩批發, 1 月底 -2 月初是第一批, 3 月到 4 月中是第二批 wait list 錄取。有不到一半的學校會有面試。面試一般來說會圍繞你的研究。一般不會出現類似「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個概念,你讀沒讀過那些文章」,而是「能不能概括一下你的研究計劃,你是怎樣開始對這個研究感興趣的,有沒有興趣把研究向某個方向擴展,你能不能教某些課,你有沒有其他的選擇;你會不會來我們學校」這樣的問題。回答不用太長,簡介明了,就當聊天就好。
錄取以後有機會當然要去 campus visit 了解情況,這點最重要,不能去得話要跟對方的老師和學生取得聯系,爭取多了解些網頁上看不到的信息。然後就是各方面的考量了。如果兩個學校排名類似,當然去更合的學校,但當兩個學校相差較遠的情況下,例如在有 20-30 和 50-60 名兩所學校,而 50-60 更合適的情況下,應該毫不猶豫地選 20-30 。(文科學校多少拼的是軟實力和名氣,而排名靠後的綜合類大學則更多地會把學校資源資金投入在理工科上以求發展,因此文科專業將很難得到發展,故而應當選擇排名盡量靠前的學校)
另外應該查清教學任務具體是怎樣的,教那些課,任務量怎麼樣,耗時多少,暑期是否有補助,以什麼形式,當地生活消費水平等等。
美國文科 PHD 一般學制六年到八年,也許可能更長,能在五年之內拿到博士學位的寥寥無幾,很多先天性智商以及思維能力優秀的理工科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學研能力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但是對於文科學生而言,想要在短短三四年之內修完美國博士的學業內容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美國的文科博士學位是需要長時間在浩闊無邊的書海孜孜不倦地鑽研才能獲得的,所以美國文科博士的學業時間大概是在六到八年左右。
在成功獲得錄取之後,在滿心歡喜於獲得布朗大學社會傳播學專業的博士 OFFER 後, 謎一樣的 YARD LIFE 才剛剛正式拉開帷幕。
文科博士的前兩到三年一般就是選課上課,修完學分。只要按照學分要求完成選修課程,導師 (adviser) 應該也沒有多大意見,只要在每學期選課前跟他(她)聊天見面,獲得他(她)選課授權即可。一般來說在每一學期的開學時,學生所選的每一門課都會收到一份 syllabus ,它上面列出了這門課這一整個學期的 16 周,每一周你要完成的閱讀、上交的作業、該參與的討論任務和其他所有的要求,老師不再每次布置作業,更不會提醒你交作業,倘若逾期或者未能完成,那麼只有補考或者重修。而這些課程要求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吸收海量的知識,才能夠應對教授應接不暇的論證問題和觀點闡述。
修完美國文科博士基本課程,就該准備你的文科 PHD 資格考試( Qualified Exam )或者( Comprehensive Exam )了。每個學校規定不同,有的只要考一個,有的要考三四個。不過大致的內容便是根據教授委員會或者你跟導師一起討論列出的書單,寫幾篇論文然後進行口頭答辯。這類考試不是考你的知識記憶,而是靠你對你這一領域的研究狀況和成果的了解掌握情況,有可能考試長達幾天,比如說 72 小時甚至更多。對於 Qualifying 考試而言,考生會提前收到教授給出的題目,隨後進入一個沒有任何網路書籍詞典的小教室,只有一台電腦,考試時間大概是 3-4 天,需要完成一本 80 頁的論文著述。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在海量的閱讀評析累積後,才能夠通過這場考試。
只有通過這一個答辯才能夠進入博士候選人的名單中,博士學位候選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位子,一般簡稱 ABD ( All But Dissertation = 除了論文以外全有)。 UCLA (全美語言學專業和畢業難度排名第二,因為喬姆斯基 <20 世紀最偉大的語言學家 > 的存在使得 MIT 牢牢占據語言學第一的位置)和其他很多學校還專門在此設置一個過渡性學位 C.Phil. ( Candidate in Philosophy )。
有了 ABD 就可以不再在學校注冊交學費了,可以自己獨立完成論文,同時可以出去找工作養家糊口了。在找工作的履歷表上也可以明確填上這個 ABD 學位 —– 被視為高於碩士的一個學位。
當正式通過美國文科 PHD 考試之後,博士論文答辯,就有差不多兩到三年來完成博士論文。慢工出細活。好好寫論文是最後一個階段的主要任務。當然在這個階段並不是閉關在家寫論文,還得做助教,參加學術會議,參加各種工作坊。
總結來說,去美國讀博,美國文科 PHD 讀完可能耗費是人從二十歲到三十歲的最美好的階段。(個別文學專業如比較文學因為閱讀量要求更高,修完學位可能需要花費近十年)可能犧牲了談戀愛、旅遊、跟家人團聚的時間來完成這份學業。你的青春年少,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學業。
最後拿到美國文科 PHD 學位證書的那一天一定會熱淚盈眶,因為所付出的犧牲對於一個人而言實在是太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