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教授
1. 洛陽楊麗國際半永久學校教學什麼情況
課程的話,由中國國際紋飾藝術大賽眉眼唇三項全能獎獲得者,楊麗老師親自教授,授課是一對一輔導,讓每一位學員畢業後都能獨立實操具有開店的能力。
2. 楊莉的介紹
楊莉,女,漢族,1964年1月生於甘肅蘭州,祖籍雲南鳳慶,教授,碩士生導師,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1985年畢業於甘肅工業大學水力機械專業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華東師范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生班畢業。2000中國人民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國內高級訪問學者。2005年赴瑞士索羅圖恩應用科技大學研修。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甘肅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
3. 我想帶我小孩去看廣東省中醫院的楊麗新教授,怎樣才能看到
楊麗新是個不錯的醫生。跑了好幾家醫院都不行,就連廣州兒童醫院看也都沒看好專,可能是屬因為我的教育方式不好吧!最後我是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人說楊麗新教授很不錯,於是就帶了我小孩去醫院掛號看病,可醫院說號已經滿了,每次去都這樣,都不知該怎麼辦才好了。在醫院徘徊好久後才聽到有人說廣.州.掛.號.導.醫.網可以幫忙代掛.號,我想也不想就去找她們了,真是幫我掛到了,也終於看到楊麗新教授了。很感謝她的醫術,我的孩子用葯不到15天就有效果,只是因為本人教育方式有誤,打罵了孩子後,情況又來了,但後因楊醫生的耐心教育後,用葯不到5天就控制了症狀,的確很好,現在小孩子慢慢減葯過程。很感謝楊醫生,不知道,做為父母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4. 楊麗的簡介
女,1962年12月出生,經濟學博士,現任遼寧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金融學研究生導內師,沈陽市政協常容委,九三學社沈陽市參政議政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沈陽市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九三學社遼寧大學支社主委,沈陽市「三八」紅旗手。
5. "寧波大學研究生院(籌)"是什麼意思
正在建設的意思。
截至2017年3月,寧波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4個學科進入專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有2個一屬級學科博士點,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含領域),各類研究生6131名;學校有浙江省重點學科18個(省重中之重學科4個。
學位點依託寧波大學商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和經濟系、國貿系、金融系,現有導師 13 人,
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8 人。學位點負責人楊丹萍教授,主要學術帶頭人有鍾昌標教授/博士、
楊丹萍教授、陳永紅教授/博士、楊麗華教授/博士、王啟仿副教授/博士、叢海彬副教授/博
士等等。
6. 楊麗的人物經歷
「楊主席,我這次來,就說三句話:第一,您不能老;第二,您不能病;第三,您不能退休,因為,我們工人需要您!」在昆明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工人,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只為親口對楊麗說這么一句話。幹了33年工會工作的楊麗,頓時淚流滿面。幫扶:「對待困難職工,我們必須要用100%的心」「我可是工人出身,車工、鉗工、銑工,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與共和國同齡的楊麗,十分珍惜自己十來年的工人經歷。從普通工人到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楊麗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端著工會的飯碗,就要對工人負責,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怎麼能對任何一個不好?」為了更多地照顧這些「兄弟姐妹」,從2002年11月昆明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成立以來,楊麗就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崗位。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楊麗每周至少要抽出半天時間,來這裡面對面地接待職工,「只有看著他們,我才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肩上的擔子是多麼的重。」幫扶中心的桌子要比標准桌窄一些,這是楊麗親自設計的。她說,這樣會離職工更近,可以零距離聽他們講述心裡的苦悶。在這里,楊麗聽過太多的悲歡離合,見過太多的艱難困苦。「夫妻雙雙下崗,兒子待業在家,一家三口擠在一間3平方米的小屋裡……」53歲的李應美,剛見到楊麗就倒起了苦水。「他們家的情況確實很困難,既是『4050』人員,又屬於『零就業』家庭,不管從哪個方面,我們都要解決他們家的問題。」在楊麗的幫助下,李應美到幫扶中心的就業基地找到了崗位,妻子和兒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家裡的生活正在逐步好轉。「捧著一顆心來,不銜一根草去。」這兩句話,是楊麗的座右銘,也是她從事工會工作33年來一直堅守的道德准則。為了這一承諾,楊麗多方協調,硬是說服相關職能部門,將退休職工個人醫療賬戶上的金額,由20元提高到40元。僅此一項,就惠及19萬低收入退休職工。這其中,很多人並不知道是楊麗在堅持不懈推動這件事情,但楊麗並不在意,「很多事情,別人看可能只有1%,但是對當事人來說,就是100%的大事。對待困難職工,我們必須要用100%的心。」在楊麗的幫扶經歷中,為了替職工討回公道而得罪人的事情,簡直是家常便飯。但哪怕為此付出任何代價,楊麗也決不退讓。59歲的米民,夫妻倆都是昆明某特困企業的下崗職工,全家的生活靠兒子開計程車來維持。然而,2002年9月,馬上就要結婚的兒子在送結婚請柬時,竟被一家酒店保安毆打致死,米民一家陷入巨大的悲慟中。接到米民求助電話的楊麗,馬上安排幫扶中心為米家提供法律援助。官司最終勝訴了,但判決的23萬多元賠償款,卻遭遇了「執行難」。拿不到錢,米民一家的生活即將觸礁。為了盡快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楊麗親自找到法院院長,要求加強執行工作的力度。在楊麗的不懈努力下,法院執行局的法官終於表示,如果不交出執行款,將封酒店。「你好歹也是一個堂堂的市級領導,為了一個小工人,得罪一個有影響的企業家,值不值?你到底圖什麼?」酒店老闆質問楊麗,「反正我現在沒錢!如果酒店被封,我就叫酒店的幾百名員工找你要飯吃。」一邊是望眼欲穿、等米下鍋的米民,一邊是故意耍無賴的老闆。楊麗立即從自己的工資卡上取出1.62萬元,替老闆墊付了執行尾款。米民的燃眉之急解決了,可喜的是,酒店老闆最終被感動,不僅主動償還了楊麗為他墊付的執行款,還伸出了佩服的大拇指,「昆明的工人有你這樣的工會主席,好福氣!」多年來,楊麗被評為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全國工會十大幫扶模範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稱號。她所在的昆明市總工會,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再就業先進單位、全國工會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工會模範幫扶中心。勞模:「工會組織怎麼能撒手不管呢?」今年已近90歲的老勞模陳建寶,穿上楊麗送來的新衣服,高興地合不攏嘴,說起楊麗關心勞模的事,老人打開了話匣子。陳建寶老伴病故,3個兒女全部下崗,一家人僅靠他的退休金生活,日子十分艱難,可老勞模從不向組織伸手,他每天到垃圾堆撿破爛、到菜市場撿菜葉補貼家用。由於他是外省口音,有一天竟被城管當作盲流人員收容……了解情況後,楊麗馬上來到陳建寶家,眼前的一切令她吃驚:陳建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但牆上還端端正正地掛著當年毛主席接見他的照片和獎狀,楊麗心裡真不是滋味。當老勞模拉著楊麗的手,一個勁地說:「楊主席對不起,我給組織添麻煩了;我沒去幹活,還能拿到退休工資,比舊社會好多了!」楊麗的心碎了。楊麗紅著眼圈告訴記者:「這些老勞模為共和國的建設和改革,獻了青春獻終身,現在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遇到暫時的困難,黨和政府、工會組織怎麼能撒手不管呢?」昆明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出全國勞模7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8人,省部級勞模868人,市勞模13363人。多年來,有些勞模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他們到晚年大多數疾病纏身;有些勞模又因為當年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家庭特別是對子女關心普遍不夠,不少勞模的子女在學業、工作中常常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勞模心中對家人常存一種負疚感;有些勞模由於退休年代早,退休金少,加上醫葯費改革,企業機制改革……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勞模的生活困難。在市總工會領導下,昆明市自願組成勞動模範協會,楊麗擔任會長。在楊麗的帶領下,協會為解決勞模待遇、落實勞模政策殫精竭慮;為盡快優化勞模知識結構聘請專家教授為勞模「充電」;為勞模及時傳遞種種政策信息而整日奔忙。同時,楊麗還積極向市政府反映勞模困難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很快市政府做出決定:自2004年起由市財政安排50萬元,用於解決市級困難勞模的困難。2004年至2007年,通過昆明市勞模協會對所屬市勞模進行調查統計、匯總、分析,共計幫扶困難勞模2498人次,發放幫扶金300多萬元。維權:「您的事,工會管定了」采訪時,楊麗的手機不時會響,有找她反映情況的,有對她表示感謝的,「我的電話號碼,很多人都知道,從來就不是什麼秘密。」找的人多,要幫忙的事就多,「走在路上」,成了楊麗多年來養成的工作狀態。「有時候,我也想停一停,但一想到很多困難職工、農民工還等著我們去幫助,心裡就開始著急了。」即使是「走在路上」,楊麗也不忘去幫助別人。「這個病人,就是我自己找來的。」楊麗嘴裡的病人,指的是來自雲南昭通的農民工吳常平。他在昆明某採石場打工時,被石頭砸傷小腿。受傷後,老闆把他送到醫院,丟下2000塊錢就跑了。因為缺錢,專程趕來照顧吳常平的妻子,只好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晚上墊著紙板睡在病房的地上。連一家四口的飯,也是鄰近的病友們幫忙湊起來的。就這樣省吃儉用,還是花光了吳常平一家全部的積蓄。醫院隨即停了吳常平的葯,治療被延誤的他,右腿腫得幾乎是正常時的兩倍。就在吳常平一家走投無路的時候,楊麗恰好到醫院去慰問病人。「我發現他腿腫得厲害,老婆又坐在旁邊哭,可憐得很,就過去問是怎麼回事。」了解情況後,楊麗馬上找到醫生,協商吳常平繼續治療的問題。隨後,楊麗又打電話給維權中心的工作人員,囑咐了兩件事情:一是在第一時間送特殊救助金來,先保障吳常平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其次,就是安排律師,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幹了這么多年的維權工作,楊麗深知,要真正解決吳常平的救治問題,必須找到他的老闆。在楊麗的不懈努力下,事情終於有了好轉,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在這段時間里,即使工作再忙,楊麗也要抽時間去看吳常平,還不忘記給吳常平年幼的兩個女兒買上件漂亮的裙子。「碰上這種事情,誰都不容易。只有把他的救治和賠償問題解決了,我才能安心。」「您的事,工會管定了!」楊麗時常掛在嘴邊的這句口頭禪,不僅說給來求助的農民工聽,也是說給自己聽的。「目前,在昆明市約有120萬農民工,占常住人口的1/4,大多從事著保潔、建築、家政、裝修等苦累臟險的工作。」楊麗告訴記者,「這些年,有許多農民工找到我們幫扶中心尋求幫助,問題主要集中在工傷、工資這兩個方面。時間長了,我就想,怎麼樣才能從制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楊麗開始探索一條維權之路。2006年,楊麗牽頭成立了全國工會系統首家農民工維權中心,開設了專為農民工服務的法律援助窗口,以幫助農民工合法維權。維權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短短數年間,就為2萬多農民工追討回工資7000多萬元,給800多名農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這其中,四川瀘州農民工陳方倫的故事,一直讓楊麗記憶深刻。來昆務工的陳方倫,在某傢具公司卸貨時,不幸被木料砸傷,造成脊柱損傷下肢癱瘓。經法院判決,用人單位需賠償陳方倫工傷傷殘金共34萬余元,但公司老闆在支付4萬多元後,就躲了起來。賠償金無著落,醫葯費無力支付;妻子帶著年幼的孩子,邊打工邊照顧丈夫;年邁的父親也趕到昆明,靠撿破爛維持生計;萬般無奈,陳方倫一家曾當街叫賣判決書,向社會吁請援助。「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們家的情況,看著讓人心疼」。陳方倫一家悲慘的境遇,深深觸動了楊麗心底最柔軟的神經。楊麗一面聯絡同事積極為陳方倫提供法律援助,一面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她甚至親自找到法院院長,要求加緊督辦,解決工傷賠償的執行問題。由於延誤了治療時機,陳方倫腰椎化膿、高燒不退。楊麗立即指示中心,緊急捐助給陳方倫1.5萬元特殊救助款,同時還送去1萬元的特殊困難救助款及生活用品,解了陳方倫的燃眉之急。一次次的奔波,一次次的據理力爭,楊麗為這個案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終於,在2007年7月,經法院強制執行,陳方倫拿到了全部的工傷賠償金。當賠償金交到陳方倫手上時,他淚如雨下,泣不成聲。他的妻子給楊麗跪下,感謝她的「救命之恩」。「看到這一幕,我比他們還高興!」楊麗來不及放鬆下緊綳的神經,又轉身投入另一起維權案件之中。一個個案例,一份份心血,在維權的道路上,楊麗和同事們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多年前那個「從制度解決根本」的疑問,也在楊麗的不懈努力中漸漸清晰。如今的昆明市農民工維權中心,已經成為農民工心目中一個充滿關愛和溫暖的家。
7. 廣東省中醫院兒科有沒有什麼醫生推薦呢最好是專家教授。醫術比較好的。
許尤佳教授及楊麗新教授很好
8. 楊麗的成就
楊麗教授從1985年執教以來,長期為國際貿易、世界經濟、金融工程、政策性金融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講授《國際金融》、《各國政策性金融體制比較》等學位課程;長年承擔遼寧大學金融學專業的統帥課程《貨幣銀行學》的全部教學工作,她主講的《貨幣銀行學》課程被評為2007年遼寧大學十大精品課程。
2008年她主講的《貨幣銀行學》被選為全校觀摩課。在科研方面,近些年來,她出版了《金融違法違規案例分析與防範》、《金融風險管理實用全書》、《海上保險學》、《票據法使用手冊》、《金融理論與實務考點與題典》、《貨幣銀行學》等著作;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發表國家級及省級論文50多篇。其中《實施人力資源的合同化管理是中資銀行的當務之急》獲第十屆全國省市經濟期刊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外資銀行競爭的根本是人才競爭》獲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國有企業在利用外資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獲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幾年來榮獲二十餘項國家級及省級科研獎勵。由於教學和科研等各方面表現突出,多次獲遼寧大學愛崗敬業標兵、科研標兵、 優秀本科教師、我心中最喜愛的教師等光榮稱號。
此外,作為一名沈陽市政協常委,參政黨成員,楊麗教授積極參政議政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幾年來,分別獲十二屆沈陽市政協優秀政協委員稱號、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獎、九三學社沈陽市委參政議政標兵、九三學社沈陽市委優秀社務工作者稱號、沈陽市巾幗崗位明星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9.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科方向及梯隊
學術帶頭人:劉茂生教授(博士)
主要學術骨幹:王茹教授(碩士)、專李麗華教授(博士)、蔡芳副教授(碩屬士)、曾燕冰副教授(博士) 學術帶頭人:李勇忠教授(博士)
主要學術骨幹:廖福濤教授(碩士)、蔣向勇副教授(博士) 學術帶頭人:饒振輝教授(博士)
學術骨幹:劉春燕教授(博士)、唐雄英教授 (博士)、晏小琴副教授(博士) 學術帶頭人:李玉英教授(學士)
學術骨幹:曹迎春副教授(博士)、楊麗華副教授(博士)、付瑛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