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搞研究生
① 研究生畢業想工作卻跟了一個搞理論的導師怎麼辦
畢業論文就應該寫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因為有話寫,有資料參考,總結意見都來能寫版出自己想法權(因為自己感興趣),有利於後來的論文答辯。研究生導師其實是不會關注你本科論文方向的。一句話,研究生導師跟自己本科論文沒任何關系。
② 如何跟研究生導師搞好關系
保質保量地完成導師交給自己的讀書任務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搞形式主義回、想瞞天過海答矇混過關的學生,導師嘴上不說,實際上洞若觀火。所謂「豎子不足與謀」,如此作為難與導師共奏和諧之音。
全力以赴地融入導師的科研團隊
給導師留下深刻印象、得到導師嘉許、獲取導師更多指導的較好辦法就在於此,導師通常都很愛惜人才,幫助導師開拓研究領域和完成研究課題於師於己都好處多多。發表論文時別忘了署上導師的名字,導師不靠你出名,但導師的指導功不可沒,導師喜歡有本事又厚道的學生。
攜手共進與導師共譜畢業論文奇章
畢業論文不僅是學生的艱巨任務,也很可能是導師的可喜成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自己要勤思善寫,同時也要多向導師請教。優秀的畢業論文必定閃爍著學生與導師智慧與汗水的雙重光芒。
逢年過節別忘了登門拜訪導師
這樣的交往比較妥當,入情入理,最好與師兄妹協同行動,攜點薄禮,大家都顯得臉上有光;有機會也要適當搞搞會餐。如果讀書時期都不能多點交往,各奔東西後就更無感情可言了。
希望幫到你
③ 研究生導師帶研究生需要盡什麼義務嗎
一、前言我對國內研究生教育機制的了解並不多。之所以對這題目感興趣是因為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些有關研究生導師與學生共同署名發文章的報道。有的報道指責研究生導師欺世盜名,在學生的論文上署名,當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這種現象後面的原因。比如,期刊雜志社根本不會刊登不見經傳的研究生的論文,為此導師署名會有助於學生達到發表文章的數量要求。這類潛規則的確令人為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擔憂。華中科技大學的做法更是乾脆,將潛規則變成顯規則,將導師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規定下來。不過,本文的中心不是有關導師署名這類潛規則。而是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有一位北方某大學的博士導師,因在學生的論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網上撰文指責為巧取豪奪。這位教授的反駁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釋:「……我培養研究生,是將合作撰寫論文作為鍛煉學員的方法之一,選題、主要觀點、直至寫作提綱多是由我確定,資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這種方法沒有什麼不妥,今後還會堅持,……。」 這段話應該可以最後解決這樁導師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這段話驅使我動筆撰寫此文。
二、何為研究生的學習?高等教育的內容可以粗粗地被分為兩大塊:教學和學術研究。教學就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即教內容,又教方法。所謂內容,就是「是什麼」,方法就是「如何」發現是什麼。高等教育將大學學習按照內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淺分為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不同層次。本科學習的目的意在使學生對某一領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有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知道有什麼」。碩士階段的學習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專業中的原理,進行開發或者描述性研究,尋找答案來。也用一句話來總結呢,就是知道「為什麼」。博士階段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探尋、發現並解釋物質或者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換言之,博士階段的學習目的是要發現新的「是什麼」並解釋「為什麼」。高校的學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階段才能真正接觸學術研究層面的活動。本科生的學習基本上還是在某個領域中打底子。到了碩士生學習期間,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於學生的獨立研究。導師的作用還是集中在觀點介紹,文獻引用和綜合討論的方法上。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專業中的問題搞精通,達到能夠解釋的水平。但是這並不排除碩士學習中發現新關系的可能。美國學術界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一篇碩士論文揭示了一個新的因果關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體例子了。博士學習與碩士學習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博士學習的目的是要在專業領域中發現並證明一種新關系的存在。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這個「新」字。被前人發現而且已經證明存在的關系沒有任新的何學術價值。在另一類研究中,博士論文的目的是要證明一個被前人認為是存在的關系並不存在(推翻)。這里提到的「關系」是什麼?就是兩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學術研究可以被分為三大類,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對事物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將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以它們之間的關系系統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開發性研究。開發性研究是將一個新的研究對象概念化、系統化的研究。這類研究在將直觀的觀察上升到系統研究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後是解釋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間發現並建立因果性關系。博士階段的學習是一個為解釋性研究做准備的過程,最後的博士論文也因該是解釋性研究。建立一個新的因果關系(或者推翻一個被公認的因果關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這正是為什麼博士學位會怎麼難讀的原因。從觀察到一個值得研究的關系,到確認其學術價值,課題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難之處都源於這個「新」字。正是由於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導師的「教」的工作越來越少,「導」的工作越來越多。
三、博導都「導」些什麼?導師的作用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題。導師必須能夠為學生指出學術興趣中的問題是否有人研究過。既然有導師之稱,那麼博導就應該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的各種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別,主要觀點,研究狀況的過去、現在、發展趨勢等問題了如指掌。所以,當學生開始考慮一個博士論文課題的時候,博導就應該幫助學生弄清楚計劃中議題的「新」的程度,在理論上對該領域的貢獻。在選題上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美國的博士學習中,博士生在通過博士資格的總考後才真正成為「博士候選人」。其中許多人在成為博士候選人時都還沒將博士論文的題目確定下來。沒有確定的題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導了。這是美國的體制。中國的博士培養體制基本上是「作坊師徒」方式。導師挑選學生,進校後就跟著導師「學藝」。學術上的獨立性可能會較差。博導在學術選題的問題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議和幫助。如果在快畢業時學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興趣的博士論文議題,需要導師為自己選題,那導師帶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懷疑了。第二,導師應該能夠為學生指出文獻的范圍、閱讀重點。文獻的閱讀實際上涉及到如何從理論上對所選議題的支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要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是否「新」,完全依靠對相關文獻的熟悉程度。作為博導,對本領域中文獻應該十分熟悉。在這個階段中,從學生的水平來看,雖然尚未像自己的導師那樣讀書破萬卷,但在博士階段的學習中,應該能夠在文獻研究中將本領域各個學派的觀點加以分類和綜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觀點,最終建立新的因果關系。如果一個博士生到開始寫博士論文時都還沒具有自行對文獻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導師要負責任。換言之,導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能教給學生的東西中,重要的東西莫過於教學生如何讀書。本科生和碩士生讀書,目的還傾向於汲取和理解。
④ 研究生期間遇到了變態的導師,被他天天折磨的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回想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導師大齡剩女,心情時好時壞,不知道該如何去相版處。就這權樣忍氣吞聲過去了。自認為我還是一個比較努力有想法的人,但是三年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研究生第二年對科研絲毫沒興趣了,期間輕度抑鬱,課題組還有大老闆,大老闆很好,但是太忙不管學生。就一直幫老師做項目,苦工,而沒有任何的進步。畢業那一年,本想著老師會給介紹點工作,但是呢,我想多了,後面換了領域,雖有遺憾,但無悔吧。
經歷了當時的那三年,畢業之後,覺著自己特別幸福,雖然錯過了科研,現在卻特別容易知足。
國家對研究生的教育方面,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吧。
大多數研究生遇到這種類似問題,都在忍氣吞聲。個人覺著,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讓他們覺著我們好欺負,他們才會這樣。
⑤ 請問如何和研究生導師處搞關系如果和導師發生了矛盾怎麼辦
乖一點,聽導師的話,導師安排的認真做,怎麼會有矛盾,畢竟是老師,在學校里你的導師可是你最重要的人!
⑥ 研究生導師一般希望招到什麼樣的研究生
老實的學生。
這種老實不是指性格,而是指願意老老實實的把自己的目標、想法和未來規劃跟導師去交底的學生。
而想要實現多贏,最基本的就是導師和學生互相之間要坦誠。
所以說研究生導師最希望招到的研究生就是能夠坦坦誠誠老老實實的研究生。
⑦ 如何和研究生導師搞好關系
保質保量地完成導師交給自己的讀書任務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搞版形式主義、想瞞權天過海矇混過關的學生,導師嘴上不說,實際上洞若觀火。所謂「豎子不足與謀」,如此作為難與導師共奏和諧之音。
全力以赴地融入導師的科研團隊
給導師留下深刻印象、得到導師嘉許、獲取導師更多指導的較好辦法就在於此,導師通常都很愛惜人才,幫助導師開拓研究領域和完成研究課題於師於己都好處多多。發表論文時別忘了署上導師的名字,導師不靠你出名,但導師的指導功不可沒,導師喜歡有本事又厚道的學生。
攜手共進與導師共譜畢業論文奇章
畢業論文不僅是學生的艱巨任務,也很可能是導師的可喜成果。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自己要勤思善寫,同時也要多向導師請教。優秀的畢業論文必定閃爍著學生與導師智慧與汗水的雙重光芒。
逢年過節別忘了登門拜訪導師
這樣的交往比較妥當,入情入理,最好與師兄妹協同行動,攜點薄禮,大家都顯得臉上有光;有機會也要適當搞搞會餐。如果讀書時期都不能多點交往,各奔東西後就更無感情可言了。
希望幫到你
⑧ 研究生如何與導師搞好關系
一個研究生想要和他的導師搞好關系特別簡單,你就要經常性的去向你的導內師進行請教,因為一個導師容他可能帶的研究生只有你一個或者兩個人員不是特別多,你們兩個之間的見面次數是特別多的,所以你只要努力,你們這樣關系就可以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