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致辭
❶ 畢業後給老師的致詞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從今天開始,就要離開校園,各奔東西了。你們將帶走的,是美好的憧憬,四年同窗的友情,對未名湖的留戀,還有北大人那份特有的自信。
我特別提到「自信」,是因為十幾天以前我們學院的一位男同學來找我聊天的時候問道:「老師,我本科快畢業了,為什麼還找不到自信?怎麼樣才能找到男子漢的感覺?」我回答說:「你能跟一位陌生的老師坦露自己的弱點,說明你有最起碼的自信。作家王蒙說過,『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乃至敢於自嘲,意味著清醒更意味著自信,意味著活潑更意味著真誠』。那些一天到晚說這也自信、那也自信的人,恐怕才真的是缺乏自信。」
我沒有更多的時間跟這位同學深談,但他的問題卻讓我久久沉思。我認為,一個當代大學畢業生要獲得自信,最重要的是發現並且拓展自己的相對優勢。舉一個例子。過去幾年裡,我訪問過三個經濟欠發達的南亞國家。在那裡的中資企業中長期工作的一些年輕的大學畢業生,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們帶領著當地的工程團隊,設計並修建了公路、港口、民宅、商廈,直到開發房地產,為所在國政府規劃首都建設布局。這些年輕人的言談舉止,充滿著活力和自豪。他們不是畢業於國內著名高校,卻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他們沒有考過托福雅思,卻克服了外語溝通的障礙;他們沒有學過政治學、法學,卻努力了解所在國的政治和法律,甚至寫出了相關的調研報告。這些大學畢業生的自信,來源於自己的辛勤努力,也來源於他們找到的能夠發揮自己特長和相對優勢的工作崗位。我不由得想到,我們北大畢業生的相對優勢在哪裡?如果北大畢業生同我所結識的這些年輕人一起到同一個海外企業就職,會比他們幹得更好嗎?
顯然,對這個問題不能做出一概而論的回答。我想,北大畢業生的相對優勢,也許應當表現在更高的人文素質、更多的獨立思考,更強的創新能力。或許是北大人個體的強勢,造就了北大的相對優勢。反過來說,北大的整體優勢,在於學校能為北大人提供有利於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條件。我們應當好好品味老校長胡適先生說過的一段話:「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把自己鑄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於社會。真實的為我,便是最有益的為人。」
有相對優勢,就必然有相對劣勢。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弱項,自信就是盲目的,而且會轉化為自負、傲氣,甚至戾氣。其實,謙遜才反映自信,而傲氣和戾氣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自卑的一種表現。同學們在畢業以後,一定要勤懇扎實地做事,謙和包容地待人。否則,北大畢業生的光環就會迅速黯淡褪色,就不能在社會大熔爐中把自己鑄造成器。
認識到自己的相對優勢和劣勢,遇事就能把握住方向,不至於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我1990-1991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講學,那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特殊時期,中國大陸學生和學者想拿到美國綠卡很容易。但我選擇了一家三口同時回到北京。離開美國以前,好幾個美國人和中國人都提出疑問:「現在在美國的中國人幾乎都選擇留下,你為什麼要回國呢?」我說,美國人極力倡導的不就是「獨立思考」嗎?絕大多數中國學子都留在美國,那我回到中國的相對優勢不就更大了嗎?這就是我的「獨立思考」。20多年來,我從來沒有為這個決定後悔過。對於在座的同學們來說,哪個地方最適合自己去,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做,什麼學科最適合自己選,你們的同學、朋友、老師甚至家長,都不如你們本人清楚。經過獨立思考做出的判斷,即使將來可能後悔,也是值得嘗試的。
論才學,論德行,論貢獻,論年資,論職位,我都遠不如在座的一些老師和領導,所以我闡述北大精神和北大傳統是不夠格的。作為北大人,我惟一的、也許是獨一無二的特殊之處,在於完整的北大履歷。我1954年隨父母來到北大,上了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初中、北大附中高中、北大本科、北大研究生,然後留校任北大講師、副教授、教授,直到最後落葉歸根。
算起來,我進進出出北大校園已經歷了59個年頭,超過北大115年歷史的一半。但是,在這59年當中,至少有27年我是游離在北大校園之外的。其實,我對於北大精神、北大傳統的理解,是在幾次離開北大又幾次回到北大之後,才逐漸加深的。有了比較,才知道北大的相對優勢,也才知道北大的相對劣勢。知道了相對優勢和相對劣勢,才有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和努力方向。
我家剛遷到北大時,住在朗潤園175號,離我現今居住的公寓只有50米之遙。現在我每天去學院上班的路,就是當年上北大幼兒園走過的路。物是人非,感慨萬端。在我眼中,這條路上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增加了蔡元培先生的銅像,而這座銅像是我所屬的1977級、78級畢業生集資鑄建的。無論酷暑嚴寒,時時有未留下姓名的人士,在樹叢中的銅像前獻上鮮花,每每提醒我們記住蔡元培校長的教誨:「對於各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並包。」
「在北大這個追求思想自由的地方,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這些夢想中,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希望北大的明天更加美好。」這不是我的話,而是在座的王恩哥教授就任校長時所說的話,請大家牢記。我對你們的希望,是當你們重返燕園的時候,無論自己鑄造成器了沒有,夢想實現了沒有,都不要忘記到蔡元培校長的銅像前面,獻上一束鮮花。
謝謝大家!
畢業典禮老師致辭(二)
各位領導老師、來賓、家長,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
每年的六月,都是校園里最傷感的季節;今年的六月,同學們是在多雨時節里陽光燦爛的日子離別的。這樣的時刻對於我們老師來說,年年相似;而對於你們來說,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不用的書賣了,往日的樓梯變短了,校園里穿班服的人多了,不會喝酒的醉了,難得流淚的哭了……這就是校園里分別的日子。一千多個的日出日落,給你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和不那麼美好的記憶;春夏秋冬的幾次輪回,記錄著你們那些值得和不值得的喜怒哀樂。你們人生中最寶貴的四年時光都是在xx大學度過的,我一直說,校友工作是從新生入學開始的。我們要讓每位同學回憶起大學時光,總有那麼一兩件讓他感到溫馨的事情,有一兩個讓他心動的場景。
❷ 總結大會的老師致辭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2007年12月9日,一個讓我們藝術團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們學生藝術團成功舉辦了「唱響心中的歌」xx學院紀念一二九運動72周年暨學生藝術團專場演出。這是我們藝術團的第四場專場,它較之前的幾場專場都更為成功,這些都離不開校團委領導和藝術指導老師們的支持與指導,也離不開藝術團每一位成員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今天,我們在此隆重集會舉辦藝術團專場演出的總結大會,目的在於總結經驗,振奮人心,凝聚力量,讓學生藝術團的工作能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
現在,我就學生藝術07年專場作簡單的總結。
學生藝術團2007年的專場,是一場團結力量、艱苦訓練、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演出,它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及早策劃,科學推進
為了能使專場演出能順利高效地舉辦,藝術團演出部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堅持及早策劃,科學推進的工作態度,從10月中旬就開始撰寫策劃書和推進計劃書,10月底確定了最後的晚會方案。在接下來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各演出隊按照計劃加緊了新招隊員的培訓與節目的排練工作。分別於11月17日、25日;12月4日、8日進行了四次的全團節目連排,對專場演出的節目進行篩選、修改和潤色,整個籌備工作能有條不紊的進行,確保演出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穩妥的開展。
二、專業指導,進步顯著
今年的專場演出,我們很榮幸地得到了學校團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藝術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加強了藝術團的建設和提高了演出的節目的水平。學生藝術團團長、校團委黃達海書記親自參加了藝術團07年度專題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肯定了藝術團所取得的成績,並對藝術團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保貴的意見和指明了方向。在籌備專場演出的的過程中,黃書記還多次親臨專場演出連排現場,對晚會的主題、結構和節目的編排都給予了指導性的意見。而藝術指導老師李利利副教授和朱培科老師則放棄了休息和吃飯的時間指導舞蹈隊進行節目排練。使隊員們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新隊員,在老師的指導下速迅成熟,進步顯著,承擔起重要的演出任務。
三、凝聚力量,多向發展
在今年的專場演出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現象。藝術團各隊的隊員在不斷提高自己專長的同時,勇於挑戰自己,多方向發展。各演出隊出現了通力合作,共同排練節目的良好現象。例如男子群舞《追潮》就是由武術隊、健美操隊和舞蹈隊的男隊員共同排演。歌舞《親吻祖國》就是由舞蹈隊和聲樂隊共同排演。舞蹈隊的同學們也協助禮儀模特隊排練節目。隊員們通過努力把自己所不能變成了可能,在演出中給觀眾帶來了驚嘆與振憾。這些節目的排演,充分體現了我們藝術團隊員們團結協作、勇於挑戰、敢於吃苦的良好的團隊精神。
四、新老聯動,團結一致
「傳、幫、帶」是學生藝術團始終堅持的幹部培養方式,而藝術團歷屆的學生幹部都有非常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幹部們深深地熱愛著藝術團,把藝術團當作自己的家,把藝術團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專場演出從籌備到成功舉辦,現任的藝術團幹部邊學邊做,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在工作中收獲成長。而更為難得的是我們已離任的老乾,如王雅琴、李敏瑩、柯亮亮、林俊全、黎靈犀、周丹婷等一批師兄師姐,雖然已離開了藝術團,但心始終系著藝術團這個大家庭。為了帶領我們搞好專場演出,他們加班加點,無私奉獻。林俊全師兄為了製作藝術團的總結DV短片,連續幾個晚上通宵。有些大四的師兄師姐,一實習回來就馬上投入到緊張的排練當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在艱苦訓練的同時還耐心地對新隊員進行指導。他們盡心盡力為學生藝術團事業而努力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在座的所有幹部和隊員的學習。
五、執著追求,精神感人
從10月底開始籌備到12月9日正式演出,在這長達將近兩個月是時間里,藝術團隊員們追求藝術,艱苦訓練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排練室里我們常常看到隊員們艱苦訓練的情景。有些隊員要承擔好幾個節目的排練,中午一下課他們就住排練室里趕,下午放學後飯也顧不上吃,買個麵包就又往排練室里趕,經常是訓練到晚上11點多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宿舍休息;健美操隊和武術隊的隊員們大多是體育生,他們每天上完體育專項課早已疲憊不堪了,但是他們為了排練節目,為了專場演出,他們抖擻抖擻精神後,又繼續投入到節目的排練當中;禮儀模特隊的隊員們,在最後一次的連排中,節目面臨重新整改的困難,但他們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接受了挑戰,從星期六早上綵排結束後,她們馬上行動,從中午十一點半到晚上十一點半,在舞蹈室里一呆就是十二個小時。第二天專場,給在場的觀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我們還記得最後一次綵排結束後,話劇隊的節目被刪下來了,但他們不肯放棄,要求給他們多一次機會,把他們僅僅用了兩天兩夜寫出來並排出來的新話劇淋漓盡致地表演出來,贏得了大家的肯定,更成為了專場晚會上的一大亮點。還有一群人,或許大家沒有發現他們的存在,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學習藝術的執著。明知道自己在最後一次綵排已被刪下來,不用參加表演了,但是星期六那天晚上,他們還如往常一樣,從傍晚六點半就到舞蹈室訓練,一練又練到了十一點半。他們,就是參加歌曲《親吻祖國》伴舞的男同學們。或許他們的舞姿不是最優美的,但他們的執著精神是最可貴的!我們也相信,藝術團人的這些精神品質將支撐著學生藝術團越辦越輝煌!
六、增進感情,牢固團隊
這一次藝術團專場演出的排練雖然很艱辛,但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團的全體上下增進了感情,進一步牢固了團隊精神。藝術團的發展,除了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團隊精神,這是我們藝術團存在和發展的靈魂。演出結束後,我們可以在很多隊員的QQ日記上看到很多讓人感動的日記和留言。有人說:「這一次的專場,真的很震撼人心,正如主題所說的『唱響心中的歌』」。 有人感慨說:「用汗水鑄造的經典,全場掌聲響起的那一霎,『感覺』真好!」 有人說:「一直工作,病的很嚴重,卻也沒有時間看病,一直拖,終於病得不可以了,跑去打點滴,舍友都說不休息,再牛的人也會病倒,醫好也浪費錢。可是,我真的不可以鬆懈。大家都為專場努力,我死都不可以放下來的。」也有人說:「這一場晚會,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還記得我們《走出沼澤》這個舞蹈要被刪除的那一幕,還記得伴舞的男生取消上台的機會的那一幕, 還記得第二天就要演出了,還要禮儀隊改節目的情景…… 每一幕,都是那麼驚心,我們的心都是連在一起的」。在留言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真摯的情感與友誼。有人寫到:「對於藝術團武術隊的隊員們,我放不下心,畢竟武術隊是跟著藝術團成立團部的那刻起建立起來的,就在正式成立那年,是我親手從第一批隊員帶到現在的第四批隊員。對於他們,除了不舍,就是不放心了。希望他們以後要更加油,要把我們武術隊員良好的精神品質繼續發揚下去。」 有人說:「師兄師姐,你們就放心吧,我們不會讓你失望的,我們會再接再厲,我們會努力的,相信我們,因為我們是你挑選出來最優秀的,也是你以後會值得驕傲的。」還有人說:「呆了三年了,說真的,我有點捨不得離開。我捨不得你們,如果沒有你們,可能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我怕,我怕我會失去了快樂,在舞蹈房裡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我有好朋友,有音樂,有舞蹈,有笑聲,現在自己一個人冷冷清清的,特難受。」看著這些留言,能不讓我們感動嗎?這些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藝術團是一個充滿凝聚力,充滿感情、充滿溫暖的大家庭!
在這一次專場演出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但更重要的是這次專場煉就了藝術團人的精神。希望我們能繼續發揚藝術團人「艱苦訓練、執著追求、銳意創新、永不言敗」的精神,把學生藝術團建設得更好。
❸ 北大教授饒毅發表最短畢業致辭,4分鍾贏得9次掌聲
535字,3分56秒。北大,2016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教師代表的這一份致辭,堪稱中國最高學府的最短畢業典禮致辭!
做自己尊重的人 ——饒毅(教師代表、科學家) 在祝福裹著告誡呼嘯而來的畢業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著: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不要問我如何做到,50年後返校時告訴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熱力學第二定律回歸自然之前,它們既經歷過物性的神奇,也產生過人性的可愛。
❹ 形容教授講話的成語
形容教授講話的成語
百年樹人
百世之師
春風化雨
聰明過人
德才兼備
德高望重
耳提面命
廢寢忘食內
和藹可親
後繼有容人
誨人不倦
誨人不倦,良師益友
教導有方
教無常師
盡心盡力
兢兢業業
鞠躬盡瘁
恪盡職守
蠟炬成灰淚始干
良工心苦
良師出高徒
良師益友
良師諍友
❺ 如何評價饒毅教授在2017年北大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大生科院院長是饒毅。饒毅就很強了。饒毅。饒毅夫人就是指饒毅的夫人吳瑛,不是稱號。吳瑛,饒毅的夫人,斯坦福大學博士,哈佛博士後,美國西北大學講席教授
❻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原文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余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學校。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士別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為長足之進步矣。予今長斯校,請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
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
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懼?
果欲達其做官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於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分陰,孜孜求學,則求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盪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
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
即在今日,吾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苟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礪德行。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勵人。
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幾道德無虧,而於身體有益。
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諸君能無動於衷乎?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
至於同學共處一室,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開誠布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毀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為社會所訾詈,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勸勉也。
余在德國,每至店肆購買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此雖小節,然亦交際所必需,常人如此,況堂堂大學生乎?對於師友之敬愛,此余所希望於諸君者三也。 余到校視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一曰改良講義。
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已潛修。以後所印講義,只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
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採,無虞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只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為商榷可也。
(6)教授致辭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
❼ 鄧教授講話可謂高屋建瓴深入淺出他的演講不時博得聽眾雷鳴般的掌聲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沒有明顯的語病,句子成分齊全,表意明確,沒有歧義,詞語搭配也比較合理
❽ 教授畢業典禮什麼致辭引起無數共鳴
「母校欠你們一個男朋友!」教授畢業致辭引起無數共鳴……
成都師范學院教授畢業典禮致辭時向學生道歉:母校對不起你們,欠你們一個男朋友,網友高呼暖心。還記得離校時母校為你操的心嗎?
教授畢業致辭:學校欠你們個男朋友
6月20日
成都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舉行畢業典禮
劉洪仁教授作為教師代表致辭
他說,不想跟大家講什麼「今日你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將以我為榮」的空話,反而說母校虧欠同學們太多。
這些老師也在畢業典禮上關心你的終身大事
除了劉洪仁,畢業之際,還有很多老師為學生的終身大事操心。
和成都師范學院恰恰相反,同樣位於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女生是稀缺資源。時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的李言榮在2016屆學生畢業典禮上表示:
「愛情是大學的一部分,一些同學抱怨學校女生少,針對這一情況,我也替他們著急……目前咱們學校的男女生比已從7:1進步到了4:1,同學們也別把眼光只盯在本校。」
2016年,時任蘇州大學校長的熊思東在該校舉行的學位授予儀式上發表了一段長達14分21秒鍾的演講,其中關於該校畢業生的抽樣調查數據,狠狠戳中了當季畢業生的笑點和淚點。
「大學期間你們平均談了1.09次戀愛,失戀了0.57次,但是,最終單身的比例仍然達到了令人遺憾的73.95%。」
2015年,時任集美大學校長的蘇文金在畢業典禮上表態:
曾經有人問我,支不支持大學生戀愛?作為校長我不好表態,但只要是不影響學業,我覺得都可以。我希望那些還未談戀愛的同學,畢業後抓緊時間去尋找美麗的愛情!
無論今後山高路遠,祝福常伴身邊,母校在心間,江湖再見。
來源 錢江晚報
❾ 老教授講話含蓄幽默耐人尋味是病句嗎
老教授講話含蓄幽默耐人尋味,差標點符號。
幽默造句
⑴教師講的故事生動、幽默專,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屬
⑵那個幽默故事讓我們笑得前俯後仰。
⑶小剛這個人幽默幽默,大家都喜歡和他聊天。
⑷爸爸幽默的話語把全家人都逗笑了。
⑸教師非常幽默,常逗得大家暢懷大笑。
⑹侯寶林大師表演的相聲,詼諧幽默,饒有幽默。
⑺晚報上設置了一個欄目叫「幽默」,常刊登些妙趣橫生的小笑話。
⑻他談吐幽默,博得了眾人的好感。
⑼他演講舉止灑脫,語言幽默,很吸引人。
⑽老教授講話含蓄幽默,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