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力學教授

力學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06 12:26:46

㈠ 從研究對象和內容上看,理論力學與大學物理中教授的力學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我是力學專業的,但實在不明白這個普通力學是什麼意思,太泛泛了點。理版論力學在中國大學的教育體權系都是如樓上所言:靜力學(從質點到剛體)運動學(只考慮運動,速度和加速度,但不考慮引起它們的原因)動力學(綜合考慮力和運動的關系)。然後以此為基礎再學習其他力學課程,比如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分析力學,結構動力學等等。

㈡ 力學方面的權威人物有哪些和有關好著作有哪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伽里列奧·伽利略(1564~1642)義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 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家族姓伽里列奧(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現已通行稱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稱呼他的姓。因為翻譯問題,所以姓眾說紛紜,以 伽利略·伽里列奧為准。 生平: 伽利略1572年開始上學,1575年隨家遷居佛羅倫薩進修道院學習。1589年被聘為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1609年回佛羅倫薩,1611年到羅馬並擔任林嗣科學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對教皇,宣揚邪學」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終身監禁。1638年以後,雙目逐漸失明,晚景凄涼。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後,1979年11月10日,羅馬教皇不得不在公開集會上宣布:1633年對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又提出重審這一案件,並在羅組成一個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委員會來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學同宗教的關系,研究伽利略學說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現代科學思想的貢獻。 主要貢獻: 可分下列三個方面: ①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接著在1585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離開比薩大學期間,他深入研究古希臘學者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據杠桿原理和浮力原理寫出了第一篇題為《天平》的論文。不久又寫了論文《論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實質並給出准確的數學表達式,因此聲名大振。與此同時,他對亞里士多德的許多觀點提出質疑。 在1589~1591年間,伽利略對落體運動作了細致的觀察。從實驗和理論上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運動法則」確立了正確的「自由落體定律」,即在忽略空氣阻力條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時同時落地,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根據伽利略晚年的學生V.維維亞尼的記載,落體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公開進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並未明確說明實驗是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因此近年來對此存在爭議。 伽利略對運動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伽利略還提出過合力定律,拋射體運動規律,並確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學方面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在他晚年寫出的力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中有詳細的描述。在這本不朽著作中,除動力學外,還有不少關於材料力學的內容。例如,他闡述了關於梁的彎曲試驗和理論分析,正確地斷定梁的抗彎能力和幾何尺寸的力學相似關系。他指出,對長度相似的圓柱形梁,抗彎力矩和半徑立方成比例。他還分析過受集中載荷的簡支梁,正確指出最大彎矩在載荷下,且與它到兩支點的距離之積成比例。伽利略還對梁彎曲理論用於實踐所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結構的尺寸不能過大,因為它們會在自身重量作用下發生破壞。他根據實驗得出,動物形體尺寸減小時,軀體的強度並不按比例減小。他說:「一隻小狗也許可以在它背上馱兩三隻同樣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馬也許連一匹和它同樣大小的馬也馱不起。」 ②天文學 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③哲學 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經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他強調只有可歸納為數量特徵的物質屬性才是客觀存在的。 伽利略因為支持日心說入獄後,」放棄了」日心說,他說」考慮到種種阻礙,兩點之間最短的不一定是直線」,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思想,暫時的放棄換得永遠的支持,沒有像布魯諾那樣去壯烈,但卻可以為科學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伽利略奧.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 - 1642)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和哲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立新說的巨人之一」。 亞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㈢ 我咨詢了一位教授(985工程大學的),他說力學專業的研究生會很苦。苦到根本無法想像。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不是很清楚,不過力學屬於國家規定的「艱苦學科」,錄取分數線都比一般專業低的...,而且一般找不滿,即使一些名校,每年都有調劑到力學專業的名額

㈣ 蘭州大學力學的師資力量

四十年來,力學系在投資小和人員少的境況下,以奮發努力的不懈精神和精幹高效的隊伍,將力學專業發展成為具備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學科點,為教學、科研和生產部門培養了一批批本科以上的力學專門人才1000餘人,其中不少人已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如63年畢業的力學專業本科生劉人懷教授,現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暨南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我校獲得院士殊榮的首位畢業校友;力學專業65年畢業的陳山林教授,現任重慶建築大學應用基礎研究所所長、國家級中青年優秀專家;固體力學專業87屆博士鄭曉靜教授,現任蘭州大學副校長,為我校爭得第一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寶鋼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教師特等獎,被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稱號。
固體力學專業學科點現有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5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各類基金共70餘項,其中在近五年中承擔的科研項目有30餘項、研究經費達800餘萬元。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有: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二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五項、三等獎一項。獲國家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經科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電磁固體結構力學》一部(是國內這一領域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專著),其它各級出版社出版專著三部,教材四部,譯著四部。二人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特等獎、一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一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教學獎。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一項和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一項,一人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培養的博士中一人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聯合授予的「做出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二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一人,二人被甘肅省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一名教師獲甘肅省高校年青教師「成才獎」,一人入選為國家人事部等八部委的「跨世紀人才培養工程」的第一、二層次人選,二人入選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等。1998年固體力學專業被甘肅省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

㈤ 孫德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

孫德軍,男,1967年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流體力學學位點負責人。
1983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修流體力學專業,1988年獲得學士學位(五年制本科),1991年獲得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博士學位,並獲中科院院長獎學金。
1995年起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和機械工程系任教。2004年1月晉升教授,同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曾先後赴美國田納西大學空間研究院、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等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為:流動穩定性與流動控制、微尺度流體力學、計算流體力學等。1989-1997年參加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研究,主要從事鈍物體繞流尾跡特性與控制的研究。1998 年以來負責和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2 項,主要從事旋轉射流的穩定性與數值模擬、多流體界面數值模擬與並行演算法、微尺度流動、生物運動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旋擰流的最優擾動和和感受性研究」,此外還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細長體大攻角繞流非對稱渦產生機理、結構演化及其控制研究」、面上項目「磁場作用下晶體生長中熱對流的穩定性和非線性演化」、以及863項目等課題的研究。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在權威的國際流體力學刊物Physics of Fluids 上發表論文5 篇,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s,Physics Review E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並被國際同行在J. Fluid Mech.和Physics of Fluids 等權威刊物上多次引起。合作撰寫了專著《旋渦流動的穩定性》。
主講本科生專業基礎課《流體力學基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高等流體力學》和《計算流體力學》,以及《流動穩定性和湍流》、《流體力學中的漸近方法》等多門課程。 Ma DJ,Sun DJ,Yin XY. Solution of the 2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source terms in surface elevation splitting fo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2007. (in press) Qin FH,Sun DJ,Yin XY. Perturbation analysis on gas in a straight micro-channel. Physics of Fluids,2007,19,027103. Ma DJ,Sun DJ,Yin XY. Multiplicity of steady states in cylindrical Rayleigh-Bernard convection.Physics Review E,2006,74,037302.(SCI: 089HD) Cai Y,Ma DJ,Sun DJ,Yin X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interface breakup.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6,16⑸: 554-558. (SCI: 068EV,EI: 06249938664) Ma DJ,Sun DJ,Yin XY. Axisymmetric breaking to travelling waves in the cylinder with partially heated sidewall. Chinese Physics Letter,2006,23 ⑹: 1515-1518. (SCI : 054Ⅵ) Ma DJ,Sun DJ,Yin XY. A glob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wake behind a rotating circular cylinder. Chinese Physics Letter,2005,22⑻:1964-1967. (SCI: 953AY) Sun L,Mu M,Sun D,Yin X. Passive mechanism of decadal variation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s,2005,110 (C7),C07025. (SCI: 951PM) Hu J,Sun D J,Hu G H,Yin X Y. Secondary instabilities of linearly heated falling film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15⑶:205-212. (SCI: 926YC,EI:05169052976) Hu J,Hu G H,Sun D J,Yin X Y. Instability of liquid film flowing down a linearly heated plat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3,13⑻: 568-572. (SCI: 708GJ,EI:03357616020) Sun DJ,Hu GH,Gao Z,Yin XY. Stability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a swirling jet with centrifugally unstable azimuthal velocity. Physics of Fluids,2002,14⑾. (SCI: 603AQ,EI: 02507266796) Qin FH,Sun DJ,Yin XY. Discussion about the similarity of micro-scale gas flow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02,3(3-4): 573-576. (SCI: 574RR) Hu G H,Sun D J,Yin X Y,Tong B G. Studies on stability and dynamics of a swirling jet. Acta Mech. Sinica,2001,17⑶: 237-244. (SCI: 466MP,EI: 02096871541) Hu G H,Sun D J,Yin X Y. A numerical study of dynamics of a temporally evolving swirling jet. Physics of Fluids,2001,13⑷: 951-965. (SCI: 411KN,EI: 02096876653) Yin,X Y,Sun D J,Wei M J,Wu J Z. Absolute and convective instability character of slender viscous vortices. Physics of Fluids,2000,12⑸: 1062-1072. (SCI: 303VT,EI: 00055167516) Hu,G.H.,Sun,D.J.,Yin,X.Y.. On the topological bifurcation of flows around a rotating circular cylinder. Acta Mechanica Sinica,1997,13⑶:203-209. (SCI: YC049,EI: 98024090088) Hu,G.H.,Sun D.J.,Yin X.Y.,Tong,B.G.. Hopf bifurcation in wakes behind a rotating and translating circular cylinder. Physics of Fluids,1996,8⑺:1972-1974. (SCI: UU385,EI: 96083262920)

㈥ 有沒有流體力學方面的教授

教授還是很少上網路知道的。有問題說出來,可以大家討論。
要是考研直接找老師就可以了。

㈦ 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楊立清近況

他很好

㈧ 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學科的張偉教授怎麼樣

可以去評教網上看看!

㈨ 我聽說北大力學系很好,有人能介紹一下嗎

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是在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與社會活動家周培源教授親手創立的我國第一個力學專業——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十多年來,本系為國家培養了包括數十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大批優秀人才,分布在國內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工業部門與高新技術領域,為我國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與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是國家第一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和一般力學等四個博士點和碩士點及一個力學專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並新增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兩個碩士點,其中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等學科均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同時,我系還擁有「湍流與復雜系統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力學專業),現有教授21人,博士導師20人,副教授18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長江特聘教授3人。有6人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4人次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基金資助。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在本科教育方面獨具特色。經過4年的本科培養,我們的學生不僅掌握力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數理基礎和科學素養;在個人素質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並具有良好的語言(中、英文)運用能力,可以成為能運用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等手段解決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而且,根據北京大學免試推薦研究生政策,我系所有正式畢業的本科生均有資格免試推薦直讀國內碩士研究生或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有10%左右畢業生赴國外攻讀學位,其他畢業生進入國內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土木、水利、機械、航空航天等工程技術部門與高新技術領域從事與力學、工程科學和計算機應用有關的工作或學習。

2005年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按力學類招生,學生在本科的前兩年不分專業,在三年級初自主選擇專業。我系現設有兩個本科專業

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理、工學位)前三年學習基礎課,第四年按流體力學、固體力學、一般力學(動力學與系統控制)、計算力學、應用軟體等專門化方向分流培養,並作畢業論文。

工程結構分析專業(工學位)不僅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力學、實驗及計算機的基礎培養,而且著重培養學生有關結構工程的分析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使他們成為應用與發展計算機技術進行工程結構設計與分析的高級專門人才。

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本科生教學計劃

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現設有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結構分析兩個理、工科本科專業,學制4年,畢業授予理學、工學學士學位。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本科生的教學計劃本著全面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方針,充分發揮力學與工程科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面向21世紀的綜合性理、工類人才。

在本科的前兩年不分專業,全體學生學習同樣的課程。這些課程包括全校公共課,以數學分析、線性代數與幾何、常微分方程等為代表的數學主幹基礎課,以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為基礎的力學主幹基礎課,以及計算機和基礎物理等課程,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數學、力學基礎。

從本科第三年起,學生分為理論與應用力學和工程結構分析兩個專業進行學習,而這兩個專業又分別開設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計算力學、生物力學、實驗力學、工程結構分析、應用軟體等專門方向,對學生進行分流培養。由於專業方向覆蓋面較廣,為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選擇,有利於綜合培養人才。

學分要求與課程設置

總學分:140學分,其中:
1.必修課程:90學分
全校公共必修課:30學分
院系必修課:47學分
分流專業必修課:13學分

2.選修課:44學分
包括全校性通選課及專業選修課。其中:
本科素質教育通選課:16學分
A.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至少2學分
B.社會科學類:至少2學分
C.哲學與心理學類:至少2學分
D.歷史學類:至少2學分
E.語言、文學與藝術類:至少4學分,其中至少一門是藝術類課程
具體課程請參考學校通選課課表。
專業選修課:至少28學分
可以根據理論與應用力學和工程結構分析兩個專業所分流的6個專門方向來自由選擇課程。

3.生產勞動(必修):一周,不計學分

4.畢業論文:6學分

理論與應用力學

一、專業簡介
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成立於1952年,是由我國老一輩著名科學家周培源教授創建,是我國第一個力學專業。
本專業為理、工科專業,學制4年。

二、專業培養要求、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力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數理基礎和科學素養,受到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應用的訓練,能運用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等手段解決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在力學以及相關學科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能繼續攻讀力學及相關交叉學科的研究生學位,也可以到工程技術或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或管理工作。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必需的數學、物理基礎知識,力學的基本理論和某一專業方向的專門知識,受到理論分析、實驗技能和計算機應用等基本能力的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創新意識;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並具有良好的語言(中、英文)運用能力。

三、授予學位
畢業授予理學、工學學士學位。

工程結構分析專業

一、專業簡介
為了適應工程界對力學與結構分析人才的需求,1996年我系成立了工程結構分析專業。
本專業為工科專業,學制4年。

二、專業培養要求、目標
本專業不僅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力學、實驗及計算機的基礎訓練,而且著重培養學生有關結構工程的分析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使他們成為以應用與發展計算機技術進行結構設計與分析為專長的人才,畢業後既可以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也可以直接進入土木、水利、機械、航空航天等工程技術部門從事研究工作,能夠適應這些部門工作的現代化的需要。
本專業的學生應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創新意識;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語言(中、英文)運用能力。畢業生能在工程結構分析以及相關學科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能繼續攻讀工程結構分析及相關交叉學科的研究生學位,也可以到工程技術或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或管理工作。

三、授予學位
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擁有一支研究領域廣泛、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 現有教授(含研究員和教授級高工)20人,博士導師19人,副教授17人,高工、高實7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長江特聘教授3人,有6人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4人次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劃基金資助。
近年來我系的教師承擔了多項國家各部委、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和重點項目以及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等,取得了許多科研成果,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僅被SCI 和 EI檢索的文章近三年來就有150餘篇左右,受到有關領導和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㈩ 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寫的什麼論文

必須圍繞所論述的問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開篇提出怎樣的問題,結篇要歸結到這一內問題。在論容證過程中,不能離題萬里,任意發揮,或者任意變換論題。如果有幾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要與中心論點有關聯,要從屬於中心論點。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這樣讀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論點和中心論點。論文的邏輯性很強,論證必須緊扣中心,首尾一致。

熱點內容
大學生裸條門 發布:2025-07-31 22:25:18 瀏覽:758
人民大學經濟學考研難嗎 發布:2025-07-31 22:20:06 瀏覽:665
清華大學經濟學專業 發布:2025-07-31 22:13:11 瀏覽:695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考研 發布:2025-07-31 22:10:43 瀏覽:74
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證書 發布:2025-07-31 21:53:00 瀏覽:550
上海紐約大學的教授的待遇 發布:2025-07-31 21:32:23 瀏覽:444
曼徹斯特大學高級材料專業 發布:2025-07-31 21:31:21 瀏覽:822
復旦大學教授劉康德 發布:2025-07-31 21:26:19 瀏覽:811
美國大學實踐教學 發布:2025-07-31 21:24:16 瀏覽:795
東北大學機械設計考研 發布:2025-07-31 21:23:18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