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遼寧大學客座教授名錄
① 王政的人物簡介
王政
身 高 178cm
體 重 72kg
畢業院校 中央戲劇學院
語言:國家普通話一級甲等、熟練掌內握上海話、北京容話、東北話、英語
特長及愛好:駕駛、騎馬、武術、游泳、配音。
實力派青年演員,中央戲劇學院科班出身,出道十多年來,穩扎穩打,用一部部有質感的影視劇作
品證明了自己的精湛演技。
拓展資料
他是電影《鷹笛天緣》中的男一號付勇,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的大哥長森,《大別
山之戀》里的於果。電視劇代表作品有:《兵團往事》、《永不消失的電波》、《老三屆》、《國
家命運》、《突圍突圍》《狂奔的左左》、《陸軍一號》等。
② 於文謙是誰
於文謙
男,校特聘二級教授,1956年3月22日出生,吉林省蛟河市人。1982年本科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體育系,1986年至1988年在華南師范大學讀研究生。1988年研究生畢業於華南師大體育系,同年7月分配到遼寧師范大學任教。1996年去日本學習一年。現任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大連市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遼寧省體育社會科學專業副主任,沈陽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
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中央教科所課題1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課題1項,國家體育總局課題1項,遼寧省社科基金重點課題2項,省級課題多項。近5年來,在國家體育類核心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部,獲中國教育學會、遼寧省政府二等獎各一項,「現在體育方學法」被評為省級精品課,曾多次參加國家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經常參加國際、國內會議,多次赴日本、韓國、香港進行學術交流。主要從事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現代體育方法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並圍繞這兩個研究方面出版了兩部學術專著,其中一部專著獲得中國教育協會評選一等獎。在他的帶領下,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1997年申報獲批體育教育訓練學第一個碩士授權點,2003年同時申報獲批兩個碩士授權點,2006年申報獲批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同時申報獲批體育教育訓練學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實現了遼寧省博士授權點零的突破。今天的體育學院具有四個本科專業,7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碩士研究生,10名博士生,可以說是學科基礎雄厚,辦學層次齊全的體育學院。
學科專業:體育人文社會學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現代體育方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③ 遼寧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團隊
法學院復現有在崗教師制52名,其中,正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82.7%。有兼職教授10人、外籍客座教授4人。獲得博士學位者(含博士在讀)比例為69.23%,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獲獎者1人。除本科外,還設有碩士及法學一級博士點 ,此外還是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28個試點單位之一。
④ 楊仁愷的人物年表
1915年10月,出生於四川省岳池縣。
1934年,任成都群覺女子中學歷史教師,成都球精印刷廠校對並負責出版工作。
1934年,任重慶德光印書局協理、《說文月刊》出版社合夥人與顧問。
1941年,成為重慶私立敬業高級商業學校教師兼長江音樂專科學校教員。同時為《文物》雜志合夥人、負責人與顧問。
1945年,擔任北平市政府技正(教研員)。
1949年,受聘為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處研究室研究員。
1951年,發現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1952年,6月任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同年完成《輯安高句麗壁畫墓概述》,1992年將其發表。
1953年1月,參與主持《偉大祖國古代藝術特展》。2月,向東北博物館捐獻清高岑《江山千里圖卷》。5月,發表《<聊齋志異>原稿與「青柯亭」刻本校讎記略》。
1954年春,在東北行政委員會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屆東北地區文物博物館幹部訓練班上授課。4至6月,參與收集齊白石作品,並主辦《人民畫家齊白石畫展》。6月,發表《談<聊齋志異>原稿》。7月,發表《<虢國夫人游春圖>的初步剖析》。
1955年4月,發表《關於<聊齋志異>原稿影印本「出版說明」的幾點考察》。
1956年2月,發表《對王遜先生有關民族繪畫問題若干觀點之我見》。10月,完成《<夏圭長江萬里圖>一文說明了什麼?》。12月,發表《關於民族繪畫問題討論中幾個主要觀點的再認識》。
1958年2月,發表《<聊齋志異的「民族思想」在哪>一文的商榷》。5月,發表《談周昉 <簪花仕女圖>》。9月,發表《關於<唐周昉簪花仕女圖的商榷>一文的管見及其它》。
1961年春,參加 《遼寧省博物館歷史藝術陳列大綱》的編寫工作。6月,參加遼寧省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作品展覽》工作及座談會。8至10月,參與編選《遼寧省博物館藏法書選集》。12月,參與編選《齊白石畫冊》,並發表《白石老人系年錄》。
1962年3月,發表《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及其它》和 《<宋人寒鴉圖>析》。夏初,參與遼寧省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石濤、華喦和揚州八家書畫展覽》籌備工作。7月,發表《宋徽宗趙佶<方丘季享敕>考》。8月,編選《遼寧省博物館藏畫集》。8至9月,參加中央文化部書畫鑒定小組在遼寧省博物館的書畫鑒定工作。10月,為香港《大公報》撰寫學術文章。這一年還發表專著《簪花仕文圖研究》和論文《關於<史可法書札>的考識及其它》。
1963年1月,發表《唐懷素<論書帖>芻議》。2月,發表《唐張旭的書風和他的<古詩四帖>》。5至6月,主持《鐵嶺高其佩指頭畫展》工作。
1964年,參與館藏《曹娥誄辭墨跡》等四帖在上海朵雲軒的復制出版工作。4月,發表《晉人書<曹娥碑>墨跡泛考》。6月,發表《略談徐悲鴻藝術創作的道絡》。
1975年12月,發表《葉茂台遼墓出土古畫的時代及其它》。
1976年5月,發表《關於<簪花仕女圖>的再認識》。
1977年6月,擔任遼寧省文物鑒定小組成員。10月,在館內接待以伯克利加州大學藝術系主任高居翰為團長的美國「中國古代繪畫代表團」。
1978年,出版《高其佩》一書。發表《「文人畫」芻議兼論「書畫同源」說》。4月,發表《讀唐代人物畫家周昉質疑》。6月,完成《葉茂台第七號遼墓出土古畫的綜合研究》。9月,發表《對葉茂台遼墓出土古畫的再認識》。
1979年4月,發表《宋徽宗趙佶<蔡行敕>考弁》。5月,任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並發表《唐孫過庭<千宇文第五本>墨跡考》。
1980年,發表《唐人<簪花仕女圖>研究》和《試論指頭畫家高其佩的藝術成就》。1月,發表《試探文天祥和他的<木雞集序>》。2月,任遼寧省文物出口鑒定小組副組長。7月,發表《略談故宮散佚書畫概況和對孫過庭<千宇文第五本>諸作的初步考察》。
1981年,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遼寧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和遼寧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月,發表《關於宋孝宗趙昚<後赤璧賦>的幾點考察》。3月,發表《從宋陸游<自書詩稿>談到他書法藝術的成就》。3至4月,應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邀請,參加《中國八代遺珍》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表《葉茂台七號遼墓出土古畫的綜合考察》。在美期間考察美國博物館所藏中國書畫收藏情況。9月,發表《<昔文公復國圖>管窺》。
1982年3月,在北京參加《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當選為理事。5月,發表《宋高宗趙構的書法藝術和他的<洛神賦>考》。12月,籌備《紀念義大利科學家利瑪竇來華四百年文物展覽》及座談會,發表《試論魏晉書風及王氏父子的風貌》。
1983年,主持《遼寧省博物館藏緙絲刺綉》編輯工作。2月,任《遼寧省文物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發表《<真妃上馬圖>析》。3月,發表《略談張即之的書法風貌和大字<杜詩卷>》。5月,發表《關於歐陽詢<行書千字文>的考弁》和《略談宋歐陽修<自書詩文稿>》。8月,成為全國書畫巡迴鑒定專家小組成員,發表《唐歐陽詢<仲尼夢奠帖>的流傳、真贗和年代考》。9月,發表《遼代繪畫藝術綜述》。10月,赴日本參加《中國遼寧省書法展覽》開幕式,並出席京都國際美術史年會。
1984年1月,發表《朱熹<蔡州貼>淺談》。2月,發表《明沈周<落花詩>墨跡淺識》。該年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
1985年1月,發表《人間遺墨若南金—記鄧拓鑒藏蘇軾<瀟湘竹石圖>》。2月發表《中國明代繪畫藝術述略》。3月,發表《書林三講——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國際學術會上的報告》。10月,發表《遼、金、西夏書畫藝術初探》。
1986年,《葉茂台第七號遼墓出土古畫的綜合研究》獲遼寧省社科聯榮譽獎,譯文由日本《國華》雜志轉載。2月,發表《元鮮於樞補臨唐高閑<千字文>考》。4月,發表《淮安王鎮墓出土古畫考》。10月,發表《對朱熹<書翰文稿》的初步探究》。,1987年3月,發表《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與傳世諸作之比較研究》6月,發表《<宮中乞巧圖>的時代風標》和《隋唐五代書法藝術演進軌跡》。9月,發表《對董其昌在我國繪畫史上的評價》。
1988年2月,發表《對高其佩指頭畫藝術的再認識——寫<高其佩畫集>的後面》。12月,文集《沐雨樓書畫論稿》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9年,受聘為遼寧大學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5月,發表《試論王詵及其書法藝術》。8月,發表《古代繪畫史上的一樁公案——對兩卷傳<江山無盡圖>的辨析》。
1990年,作品《國寶沉浮錄》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月,發表《書法藝術源流管窺》、《好書不厭百回看—— 讀沈陽故宮<明清繪畫選集>有感》。5月,主編的《中國書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後又出台灣版。11月,發表《齊白石老人早期書畫及寫真技法考》。
1992年,受聘為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顧問。12月,發表《指頭畫家高其佩系年表》。
1994年10月,應馬來西亞中央藝術學院邀請,赴馬來西亞參加中國文物鑒定課程的講學和研討會。
1995年2月,應新加坡來福拍賣行邀請,赴新加坡進行為期一周的學術訪問。
1996年,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訪談
2000年2月,赴新加坡參加《中國古今書畫真偽作品展》開幕式。9月,赴東京參加第四屆國際書法史論研討會。10月,赴韓國漢城參加《明清皇朝美術大展》開幕式;參加《書畫鑒定學稿》首發式。
2002年1月,台北參加《中國書畫鑒定學稿》發行式。12月,參加上海《晉唐宋元國寶展》開幕式。
2004年08月,中央電視台科技頻道《大家》欄目訪談。
2004年11月,參加《國寶鑒定大師》首發式。
2005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成立典禮受聘學術委員。
2006年,楊仁愷先生病情加重在北京解放軍總院301醫院住院治療。
2008年1月31日晨5時25分,病逝於沈陽,享年93歲。
⑤ 尋找aishijuelu的文章,請好心人發給我!!謝謝!!
介紹
清代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原姓瓜爾佳)等。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漢姓,如金、王、孫、艾、羅、肇、范等。覺羅一詞在女真語里是「遠方」的意思,後來,就演變成了遠支,與 mukun 宗室區別開來,比如滿語里goro mafa 外祖父 goro mama 外祖母 goro omoro 外孫,覺羅其實就是遠支的意思。覺羅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姓gioro。
編輯本段家族世系譜
起源
古代的女真族人並不重視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為姓。比如完顏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顏,葉赫部的人就大都姓葉赫。努爾哈赤遠祖姓夾古,是愛新(舊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遠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覺羅。遂隨部族冠姓愛新(滿語: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為遠支,則冠以覺羅(滿語goro或gioro,遠支的意思)。遂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其子皇太極建國清朝,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姓氏。由於古代女真族遠支宗室劃分詳細,遂許多姓氏就出現了覺羅的劃分:伊爾根覺羅、阿顏覺羅、舒舒覺羅、葛籣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扈倫(呼倫)覺羅、嘉木瑚覺羅、阿哈覺羅、伊拉拉覺羅、察拉覺羅等等。諸覺羅的前兩(三)個字是地名或身份,後兩個字是姓。 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間才開始採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幾名皇子曾先後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劃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曾孫輩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旗」。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愛新覺羅氏宗室近支輩份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諱上亦沒有劃一方法。胤禛登基後,其兄弟則改名為「允」字輩,但其子乾隆帝弘歷即位後,並不要求兄弟避諱。當乾隆傳位予永琰後,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將永琰改名為顒琰。道光帝綿寧繼位後也把自己名字改為旻寧。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奕誴、奕譞等,他們的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慶親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則是「力」部。
順序 輩份用字 部首 例
1 雍正 胤 / 允 示 胤禛(雍正帝) 允礽(原太子)
2 乾隆 弘 日 弘歷(寶親王)
3 嘉慶 永 / 顒 王 永琪(榮親王) 顒琰(嘉慶帝)
4 道光 綿 / 旻 心 綿億(榮郡王) 旻寧(道光帝)
5 咸豐 奕 糸 言 奕緯(隱志郡王) 奕譞(醇親王)
6 同治 光緒 載 水 載灃(醇親王二世)
7 宣統 溥 人 溥俊(原大阿哥)
8
毓 山 毓岩(宣統帝嗣子)
9
恆 金 恆鈞(毓岩兒子)
10
啟
啟功
咸豐帝只有兩子,長子同治帝無嗣,次子未命名夭折;而光緒帝和宣統帝均無子嗣,因此將道光帝的直系子孫當作近支。道光帝是「綿」字輩,近支至「恆」字輩已為六世,「啟」字輩以下行輩的第二字偏旁已無統一了。
編輯本段愛新覺羅家族的分布
16世紀80年代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王妃皇後,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與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學者認為,後金入關前,在第2代皇太極時期,皇族成員約有100人;到第3代順治時期,皇族成員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時期,皇族成員約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時期,皇族成員已超過1000人;到第7代嘉慶時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滅亡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皇族後裔已達2萬人。1936出版的《愛新覺羅宗譜》,收集了這個家族幾百年來的世襲繁衍材料。自16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努爾哈赤這一支系的後裔,僅男性就有近3.4萬多人,整個宗室的後裔有4.6萬多人,還有覺羅系統的後裔計3.4萬多人,合計有8萬多人,而這還僅僅是男性。如按皇子與皇女的比例來計算的話,那麼,愛新覺羅家族在3個多世紀中,宗室的後裔有 8萬多人,覺羅的後裔有近6萬人,整個愛新覺羅家族計有後裔近14萬人。這近300年的時間,愛新覺羅家族,由於處於一個擁有特權的時期,子孫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
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近70年間,愛新覺羅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歷史,政府行為的修譜已無可能,純正的血統已無保障,婚姻狀況也日趨復雜,幾乎沒有任何家譜問世,家族人口的統計已很困難。但1937年之前康德偽皇帝在偽滿洲國最後一次整體的修繕了家族譜系,所有宗室、覺羅都羅列其上,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後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根據原先存留下來的碟譜和東北遼中新民地區的情況又由家族族長帶領修繕了譜系,《愛新覺羅宗譜密雅納支》 每十年系統修訂一次,已經成為定規。經遼寧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的批准,愛新覺羅密雅納支派恢復了家廟,每年的陰歷五月十三舉行家族內祭祀。 不過,一種趨勢是很明顯的,愛新覺羅氏的人口,仍然還在不斷膨脹,血緣關系也由近及遠,逐漸形成眾多分支。據估計,如今愛新覺羅氏大致有30—40萬人。 其實到清朝最後的三代皇帝,由於近親結婚,幾乎是沒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現在估計子孫很少。 愛新覺羅這個姓,後來也有了簡化,有的改為"肇",有的為"羅"等等。 愛新覺羅氏後裔在全國分布廣泛,其生活狀態多種多樣,對待「愛新覺羅」姓氏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編輯本段愛新覺羅氏現代名人
愛新覺羅·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滿族,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弟弟。生於北京清皇室醇親王府。愛新覺羅氏。其父醇親王載灃是光緒帝載湉之五弟,為清末監國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為其胞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1年1月30日,周恩來總理接見了溥儀、溥傑及其親屬,鼓勵他們為祖國做出貢獻。溥傑十分感激,在詩中寫道:"今朝燦燦紅旗下,新舊河山迥不同",真誠表示"矢當珍此桑榆景,盡我余齡覓寸陰"。果由一封建皇弟轉變為人民政權最高立法機關成員。他不僅熱心社會公益活動,而且將多年的積蓄捐獻給第十一屆亞運會組委會,受到社會稱贊。 溥傑自幼精習書法、詩詞,具有堅實雄厚的詩、書功力,是海內外知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為海內外所珍藏。他將自己的書法經驗總結為:"腕頭力氣剛渾勁,紙上臨摹守碎離。心正自然豐筆韻,形拘自得趨豐姿。"在書界可謂自成一家之言。由於他身世獨特,有感而發,感情真摯,意境求新,他的詩詞也很有特點。著有《溥傑詩詞選》傳世。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內大街36號的滿福樓的招牌三字亦是其題字。 愛新覺羅·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攝政王府。醇親王載灃之子愛新覺羅。溥任,宣統帝溥儀之弟。現在世 愛新覺羅·毓嶦,號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於大連。他的父親溥偉於清光緒年間承襲了恭親王爵。毓嶦在清皇室輩分的排列中屬於乾隆皇帝欽定的「永、綿、奕、載、溥、毓、恆、啟」中的「毓」字輩。1939年,毓嶦承襲了和碩恭親王爵位,他也是中國最後的恭親王。現在世 愛新覺羅·恆山 1954年生於沈陽,現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社會名人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名人藝術研究會企業名人委員會主任、遼寧大學客座教授、遼寧省藝術學院教授、沈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沈陽中山金石書畫會顧問,北京新時代國際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簽約畫家 愛新覺羅·恆鈦 1954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 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親王奕宗後代 愛新覺羅·啟祥 1931年11月生於滿州里,滿族正黃旗人,字景輝,號長白卧龍居士,系清聖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襲和碩庄親王允祿之九世孫、同治輔國公載勛之四世孫、光緒鎮國將軍毓愍之孫、愛新覺羅·恆錕之長子、即康熙帝十世孫。 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特約顧問編委,中華人物大典,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特約顧問編委,中韓文化藝術中心特聘美術師(教授)。 愛新覺羅·啟驤 字騰伯,生於一九三五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是清雍正第九代孫。 愛新覺羅·毓震峰 1956年生於北京,滿族。清道光皇帝五世孫,著名書畫家愛新覺羅·溥佐之子。 愛新覺羅·啟新 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後裔,現為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墨林書畫院資深書畫家。其書法筆力遒勁,灑脫自然,深受業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評。其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級美術展覽中獲獎並被相關藝術機構收藏 . 愛新覺羅·啟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 金溥聰 本名愛新覺羅溥聰,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 愛新覺羅•啟星 女,滿族,北京人,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委員會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拍攝《康定情歌》、《濠情歲月》、《尋找劉三姐》等十幾部電影作品,榮獲第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第六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年度傑出新秀獎,首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獎,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新人獎。
⑥ 遼寧大學
(1) 我是遼大畢業的.不是中文專業.遼大的中文一般吧.研究生不是很清楚.我只選修過畢老師的古代詩版詞鑒賞課.感覺權挺好.中文的本科生的學習氛圍還不錯.很多人都泡圖書館.
(2)關於歧視問題,其實哪個學校都有的.不會因為你是一本還是二本.要是想考就別計較這么多.
全國都可以報.
(3)建議你上遼大網站http://www.lnu.e.cn/lndx/index.jsp
這些都要以學校的簡章和說明為主.別人說的都不算.
今天開始報名了.
加油!
⑦ 請問遼寧大學是隸屬教育部還是遼寧省
遼寧大學因為是國家重點院校,所以隸屬於教育部.
【學校簡介】
遼寧大學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是一所擁有文、史、哲、經、法、外、藝、理、工、管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其前身院校之一是1948年11月東北人民政府在沈陽建立的商業專門學校,朱德同志親自題寫了校名。1978年,學校被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198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遼寧省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學校;1997年7月,學校通過211工程主管部門預審,成為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1998年學校被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聯合授予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稱號,並於2001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4年5月,學校正式啟用佔地1403畝的蒲河校區,解決了長期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2005年9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評價。
【院系設置】
學校設有24個學院,即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亞澳商學院、新華國際商學院、物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播影視學院、本山藝術學院、化學院、數學院、環境學院、信息學院、生命科學院、輕型產業學院、葯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人才培養】
學校現有62個本科專業;110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MBA(工商管理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和JM(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包括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內,有3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與研修基地以及遼寧省高校輔導員培養基地、遼寧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截至2006年10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6189人,其中本科生18563人,專科生887人,研究生4107人,外國留學生570人,成人脫產生2062人。自建校以來,遼寧大學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學生10萬餘人,為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等47家培養長期留學生7000餘人、短期留學生2000餘人。
【科學研究】
學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比較經濟體制研究中心,設有6個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長期以來,依託3個國家重點學科、32個省重點學科和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的實力,科研始終秉承頂天立地的發展方略。頂天,就是佔領學術前沿,狠抓原創性研究,特別是圍繞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大理論課題,進行集體攻關。十五以來,共爭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70項。立地就是要堅持理論研究與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立足遼寧,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服務。近兩年,學校已完成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提供咨詢的研究報告82份。自然科學研究堅持為科技創新服務,以結縷草開發為標志的一批項目得到廣泛應用。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校舍建築面積61.5萬平方米,各類實驗室44個,實習基地12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340萬元。學校圖書館總面積達4.2萬平方米,館藏文獻234萬冊,已被聯合國出版部指定為聯合國文獻收藏圖書館。學校設有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珍藏2000餘件文物和1.1萬多號生物標本。校園網是中國教育和科研網的組成部分,已成為沈陽北部大學區域節點。
【國際交流】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學校每年聘請30餘位外籍專家來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並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在內的40餘位外國著名學者為遼寧大學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2002年以來,有87名教師到國外進修或做訪問學者。學校重視通過定期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自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接收的外國留學生不斷增加,業已形成從普通進修生、本科生、研究生到高級進修生的完整的辦學體系。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遼寧大學秉承明德精學、篤行致強的校訓精神,力爭經過五年的建設與發展,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國際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現任領導】
書記——王 山 校長——程 偉
副書記——劉志超 副書記——張興國
副校長——穆懷中 副校長——郭永新
副校長——徐平 副校長——陸傑榮
副校長——馬鳳才
⑧ 遼寧書畫家都有誰,以及他們在社會的榮譽
湯文奇
1942年生,遼寧西豐人,撫順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撫順市書畫院院長、撫順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根雕藝術協會副主席,撫順市政協常委.文史委副主任。撫順人民對外友協理事、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1942年11月生,遼寧西豐人。曾任撫順市工人文化宮主任,撫順市文聯副秘書長、秘書長。是撫順市政協常委,撫順市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撫順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市書畫院院長,撫順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湯文奇多年從事美術設計及書法創作。1979年,全國群眾首次書法評比中,他是遼寧省唯一入選者並獲得優秀作品獎,作品入選《全國百幅優秀作品選》。1983年參加遼寧部分中青年書法展,並入選《書萃》一書。1985年入選干大連舉辦的全國百位書法家作品展。1987年參加全國紀念柳宗元書畫大賽獲三等獎。1988年參加全國首屆民主與法制藝術大賽獲特別獎。同年11月應邀赴日本宇都市舉辦個人書畫展。1989年參加遼寧省首屆文化藝術節獲書法優秀獎。同年作品入選關東書法展,並於千山太和宮摩勒刻石。河南翰國碑林摩勒上石、貴州武陵梵凈山碑林刻石。1990年他參加黑龍江舉辦的國際書法篆刻藝術博覽會獲優秀獎。1991年他的書法作品參加廣州深圳舉辦的遼寧著名書畫家作品展。1992年應邀赴韓國漢城舉辦個人書畫展,並應邀為漢城國立物產大學講學。1993年作品應邀在台灣台南市文曲星畫廊展出。1994年其書法、國畫作品同時入選《中國書畫作品精選》,被聘為香港新華通訊出版社榮譽書畫家,並應邀赴港參加畫集首發式。1994年12月應台灣金駝藝術獎創設人田玉青先生邀請,去台灣新竹市省立文化中心舉辦書畫展。1998年9月再次應邀赴台灣在台北市社教館舉辦個人書畫展。2000年10月應日本國城市政府之邀,率團一行三人赴日舉辦《托城市出畫名家作品展》。湯文奇先後獲省、市、自學成才標兵稱號
⑨ 誰給介紹下遼寧和遼寧大學。謝謝…
遼寧省(Liaoning Province)簡稱遼,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地理坐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里,佔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里,佔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6.8%。海域面積 15.02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里,北黃海7.19 萬平方公里。遼寧省共轄14個地級市、57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9個縣、8個自治縣。省會沈陽市。
遼寧省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 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 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 西南與河北省毗連,與山東省隔海相望。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遼寧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通向世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
中文:遼寧大學
英文:Liaoning University
【成立時間】
[編輯本段]
1948年
【學校簡介】
[編輯本段]
遼寧大學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是一所擁有文、史、哲、經、法、外、藝、理、工、管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其前身院校之一是1948年11月東北人民政府在沈陽建立的商業專門學校,朱德同志親自題寫了校名。1978年,學校被遼寧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198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遼寧省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學校;1997年7月,學校通過211工程主管部門預審,成為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1998年學校被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聯合授予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稱號,並於2001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4年5月,學校正式啟用佔地1403畝的蒲河校區,解決了長期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2005年9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評價。
【院系設置】
[編輯本段]
學校設有24個學院,即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亞澳商學院、新華國際商學院、物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播影視學院、本山藝術學院、化學院、數學院、環境學院、信息學院、生命科學院、輕型產業學院、葯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人才培養】
[編輯本段]
學校現有62個本科專業;110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MBA(工商管理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和JM(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包括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內,有3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與研修基地以及遼寧省高校輔導員培養基地、遼寧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截至2006年10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6189人,其中本科生18563人,專科生887人,研究生4107人,外國留學生570人,成人脫產生2062人。自建校以來,遼寧大學已為國家培養各類學生10萬餘人,為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等47家培養長期留學生7000餘人、短期留學生2000餘人。
【科學研究】
[編輯本段]
學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比較經濟體制研究中心,設有6個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長期以來,依託3個國家重點學科、32個省重點學科和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的實力,科研始終秉承頂天立地的發展方略。頂天,就是佔領學術前沿,狠抓原創性研究,特別是圍繞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大理論課題,進行集體攻關。十五以來,共爭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70項。立地就是要堅持理論研究與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立足遼寧,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服務。近兩年,學校已完成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提供咨詢的研究報告82份。自然科學研究堅持為科技創新服務,以結縷草開發為標志的一批項目得到廣泛應用。
【辦學條件】
[編輯本段]
學校現有校舍建築面積61.5萬平方米,各類實驗室44個,實習基地12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340萬元。學校圖書館總面積達4.2萬平方米,館藏文獻234萬冊,已被聯合國出版部指定為聯合國文獻收藏圖書館。學校設有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珍藏2000餘件文物和1.1萬多號生物標本。校園網是中國教育和科研網的組成部分,已成為沈陽北部大學區域節點。
【國際交流】
[編輯本段]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學校每年聘請30餘位外籍專家來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並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在內的40餘位外國著名學者為遼寧大學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2002年以來,有87名教師到國外進修或做訪問學者。學校重視通過定期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自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接收的外國留學生不斷增加,業已形成從普通進修生、本科生、研究生到高級進修生的完整的辦學體系。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遼寧大學秉承明德精學、篤行致強的校訓精神,力爭經過五年的建設與發展,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國際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現任領導】
[編輯本段]
書記——王 山 校長——程 偉
副書記——劉志超 副書記——張興國
副校長——穆懷中 副校長——郭永新
副校長——徐平 副校長——陸傑榮
副校長——馬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