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同濟大學張永和教授簡介

同濟大學張永和教授簡介

發布時間: 2021-02-07 05:03:03

① 中國建築類大學總括,最好有簡介的,清華北大的考不上,一般的就行,謝謝各位啦

他們給的 都不是一般的,看看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和長春工程學院 這兩個學校算是一般內的,但是土容木很強勢,工作相當好找,我是長春工程的,現在土木大四的就簽工作了,中建 中鐵 中交 還有設計院都來招聘,今年中建要人很多

② 張永和:深入基層追問「法律是什麼」

【核心提示】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張永和是一名法理學研究者。十年前,張永和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法社會學與法人類學的研究,從具體社會問題切入,立足田野調查,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並試圖找尋法律的真相。 原題:深入基層追問「法律是什麼」——記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張永和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張永和是一名法理學研究者。十年前,張永和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法社會學與法人類學的研究,從具體社會問題切入,立足田野調查,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並試圖找尋法律的真相。 從書齋走向田野 法社會學與法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要求學者必須深入廣闊的基層,參與當地人的生活,在一個有嚴格定義的空間和時間的范圍內,體驗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境界,通過記錄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展示具體條件下人們如何行為、社會如何構成。 張永和曾通過探究「遷徙自由」這一個案,反思傳統權利理論,寫成著作《權利的由來——人類遷徙自由的研究報告》;他也曾耗費7年時間,埋頭訓詁「灋」字,探其淵源,究其本相,寫成《灋義探源》,發表在《法學研究》2005年第5期。之後,他對詛咒(賭咒)、發誓與法律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研究,寫就著作《信仰與權威》,提出「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在學界引起巨大反響。 隨著研究的深入,張永和發現,在書齋之中皓首窮經、苦思冥想似乎無法回答「法律是什麼」這一問題。他認為,任何法律都要在社會生活面前表明其存在的理由。「法律是什麼」是每個時代都需要思考的經典問題,更是當下的問題,脫離了當下這個前提,便無法觸及這個問題的本質。而一個社會真正的法律難題僅靠分析中立的法律關鍵詞、非語境化地推演法律規則是解決不了的。因此,必須走出書齋,走向田野,下大力氣對社會現實做深度的研究,了解法律如何對社會以及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盤點」我們的法律人在做什麼,「盤點」我們的社會究竟是什麼狀況,才可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由此,張永和的問題意識和研究方法發生了轉變,開始了他法社會學與法人類學的研究歷程,也為學界開啟了一個新的法理學視角。

③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的師資力量

張永和,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師,建築教育家。非常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美國注冊建築師。
1977年考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2002年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
張永和,1956年出生於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1981年赴美自費留學。先後在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築系分別獲得環境設計理學士和建築碩士學位。在校時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和基金會獎金。 1984年畢業後曾在美國舊金山幾家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85年開始相繼在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密執安大學、伯克利加大和萊斯大學教書。其間曾在一系列國際建築設計競賽中獲獎,如1986年榮獲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一名。1988年榮獲美國福麥卡公司主辦的從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體設計競賽第一名。1988年榮獲美國密執安大學W.桑得斯建築設計教學研究獎金。1989年成為美國注冊建築師。1991年參加美國建築師協會舊金山分會/舊金山建築基金會主辦的舊金山/洛杉磯3X3+9設計競賽,獲優勝獎。同年,以垂直玻璃宅獲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佳作獎。1992年,獲得美國紐約建築聯盟青年建築師論壇獎,在紐約舉辦作品展並發表演講,同年獲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史戴得曼建築旅行研究金大獎。
自1993年起,與魯力佳成立非常建築工作室並開始在國內的實踐。1996年底正式辭去美國萊斯大學教職,回國。自1992年開始,由他設計的洛陽老城幼兒園、鄭州小趙寨住宅區及幼兒園、汕頭華利迪娛樂城、清溪山地住宅和虎門政府花園式酒店等工程相繼發表在國內外雜志上。1994年作為八位中國建築師之一入選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築家》一書。1995年,在廣東清溪的坡地住宅群工程榮獲美國進步建築1996年度優秀建築工程設計獎。(進步建築獎為美國建築界最權威的建築年度獎之一,這是首次中國人設計的在中國的工程獲得此獎。)1996年完成北京、南昌、武漢的席殊書屋等室內設計工程。1997年完成北京美國康明斯公司顛倒辦公室工程、深圳潤唐山莊住宅小區工程, 1998至1999年完成廣東清溪坡地住宅群、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樓工程、北京現代城樣板間室內設計工程、北京懷柔山語間住宅工程、北京玻璃洋蔥餐館、北京紅石實業辦公室室內、北京水晶石電腦圖像公司外立面及室內設計,河北燕郊畫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2000年完成重慶中試基地等工程。
自1992年起多次參加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舉辦的國際建築及藝術展,其中主要包括:2000年上海雙年展,並獲得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表彰在視覺藝術領域突出和有創造性成就);作為唯一的中國建築師參加2000年在威尼斯舉辦的第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1999年在美國紐約Apex Art藝術畫廊舉辦個展「路邊劇場」;97-98年陸續在奧地利維也納、美國紐約PS1、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英國倫敦等地舉辦的運動中的城市中參展並完成部分展覽設計;1999年參加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英國倫敦AA建築學院可大可小-亞洲建築三人展;97年在日本大阪、98年在印度舉辦的「亞洲進步建築」展及'97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等。2008年張永和成為0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之一。
方擁,教授,東南大學建築系碩士,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講授中國傳統建築、中國城市史等課程。
主講研究生課程:
1.中國古代建築史 1.中西建築比較
2.外國古代建築史 2.現代建築理論
3.外國近代建築史 3.古建築修復設計
4.古建築田野考察與測繪 4.鄉土建築研究
5. 建築學專業文獻閱讀 5.傳統建築個案研究
1987~1997 任國家級文物泉州開元寺修建委員會建築師,負責建築測繪、法式分析及落架大修現場工作。
1992~2002 兼任新加坡國家古跡雙林寺和資政第修復工程的古建築設計師和技術監督,參與古建築測繪、復原設計及施工管理等工作。
1995~1996 主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中山路騎樓建築保護性規劃。
1997~1998 主持國家級文物泉州靈山伊斯蘭教聖墓的規劃整理。
2001~2006 負責北京大學鏡春園祿島傳統建築復建項目。
王昀,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方體空間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目前本人所帶研究生人數6人。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建築師》雜志編委 、《華中建築》雜志編委 、《建築業導報》雜志編委 、《繽紛》雜志顧問。
主要研究方向:
設計與聚落文化研究重點關注建築的使用者與建築空間之間的關系,關注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及使用要求與建築平面、空間構成以及建築整體聚合狀態之間的聯系。
以建築師的立場和視點為主導,考察人對空間的利用以及人對空間的認知等與建築設計相關的內容,強調在建築設計中人為主體的宗旨,主張建築設計過程中的計劃性與邏輯性。
主要建築作品:
60平米極小城市,善美寫字樓門廳增建,廬師山莊會所,廬師山莊住宅A+B,石景山財政局辦公樓,百子灣幼兒園、中學校等。
建築設計競賽獲獎經歷:
1993年日本《新建築》第20回日新工業建築設計競賽2等獎、1994年日本《新建築》第4回S×L建築設計競賽1等獎、2003年河南科技大學新校區規劃國際設計競賽3等獎、2003年所設計的善美辦公樓門廳增建項目收錄到《A+U》雜志「百花齊放」中國專集、2004年參與設計的北京廬師山莊住宅區獲首都規劃建設作品展優秀設計。
董豫贛,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工學碩士,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設計藝術學博士在讀。兼《繽紛》雜志、《圖像建築》、《建築業導報》雜志編委會成員。目前指導碩士研究生7位。
主講研究生課程:
1:建築與藝術;2:文獻閱讀;3:建築文化;4:建築設計1;5:建築設計2;6:城市研究1;2005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主講全校通選課「現當代建築賞析」(並獲得93.58分的較高評估)
方海,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東南大學建築學學士和碩士、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獲得藝術與設計博士。2005年在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方海的其他學術著作包括《約里奧·庫卡波羅》、《艾洛·阿尼奧》、《感官性極少主義:建築大師帕拉斯瑪》、《海基寧—科莫寧建築師》、《埃薩·皮羅寧》以及《芬蘭現代傢具》、《芬蘭當代設計》、《芬蘭新建築》系列等等共20 余部。方海於2005年被芬蘭建築協會授予「文化成就獎」。 從1997年起,方海開始與芬蘭設計大師約里奧·庫卡波羅合作,在建築、室內、傢具及燈具設計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深圳傢具設計研究院、東西方傢具系列及聯合國竹藤產品組織的「傳統竹傢具的現代化」項目。方海同庫卡波羅在中國10多所大學做過演講,並曾在1998—2005年間每年擔任深圳-香港國際傢具博覽會評委,在2000—2007年間每年擔任中國廣州國際商品交易會專業評委。方海在讀書其間於1998—2004在芬蘭阿旺特室內與傢具設計事務所工作,自2004年起與芬蘭建築大師拜卡·薩米寧及芬蘭設計集團進行多方面合作。此外, 方海被聘為國內多所大學教授並曾任教於北京大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同濟大學等。
董 偉,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設計系終身教授;設計學系主任 (2010-2014曾任室內環境設計專業主任(2001-2006),)研究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委員;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唯一在全美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終身教授;全美唯一室內環境鑒定委員會華裔委員;美國室內教育委員會委員;美國視覺交流與藝術協會會員,曾任中西部主席;美國<<室內設計>>專業期刊編委;美國喬治亞大學、波度大學、印第安納大學, 依阿華大學,華盛頓州大學等等大學特邀的終身教授評審人;威斯康辛大學終身教授和評定委員會(人文、藝術設計領域);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校長國際關系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威斯康辛州中美經濟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
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
中國傳統建築和室內設計文與西方環境行為學應用和比較, 環境設計和視覺藝術創作,表現,交流;;藝術教育和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可持續性發展和綠色設計的發展,研究和應用.
研究課題《風水對中國傳統建築構建的影響》

④ 張永和的人物介紹

張永和(1953~ )號雷雪牧童。北京人。1977年畢業於北京市藝術學校。中國現代青回年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答,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政法大學書畫研究會秘書長,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書畫委員,日本國藝書道院客座教授,新加坡新神洲藝術院高級名譽院士。

⑤ 張永和的介紹

張永和,男,1956年出生,四川雅安人,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從事法理學教學內與研究,《現代法容學》、《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編輯。社會學術任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曾就讀於重慶教育學院、西南政法學院和雲南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倫敦經濟學院訪問學者。

⑥ 西南政法大學張永和教授怎麼樣

張老師是一位相當不錯的老師,手頭的課題資源很豐富,適合做社會調研的學生選擇。

⑦ 張永和最大的成就有哪些

張永和,非常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教授。1983年獲得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建築系環境設計理學士(榮譽畢業)。1984年獲得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築系建築碩士學位。1989年獲美國注冊建築師證書並成為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2005年9月出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成為首位執掌美國建築研究重鎮的華裔學者。
1989年成為美國注冊建築師。自1993年起,與魯力佳成立非常建築工作室並開始在國內的實踐。1996年底正式辭去美國萊斯大學教職,回國。自1992年開始,由他設計的洛陽老城幼兒園、鄭州小趙寨住宅區及幼兒園、汕頭華利迪娛樂城、清溪山地住宅和虎門政府花園式酒店等工程相繼發表在國內外雜志上。1994年作為八位中國建築師之一入選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築家>一書。1995年,在廣東清溪的「坡地住宅群」工程榮獲美國「進步建築」1996年度優秀建築工程設計獎。(進步建築獎為美國建築界最權威的建築年度獎之一,這是首次中國人設計的在中國的工程獲得此獎。)1996年完成北京、南昌、武漢的席殊書屋等室內設計工程。1997年完成北京美國康明斯公司「顛倒辦公室」工程、深圳潤唐山莊住宅小區工程,1998至1999年完成廣東清溪坡地住宅群、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樓工程、北京現代城樣板間室內設計工程、北京懷柔山語間住宅工程、北京玻璃洋蔥餐館、北京紅石實業辦公室室內、北京水晶石電腦圖像公司外立面及室內設計,河北燕郊畫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2000年完成重慶中試基地等工程。
自1992年起多次參加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舉辦的國際建築及藝術展,其中主要包括:2000年上海雙年展,並獲得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表彰在視覺藝術領域突出和有創造性成就);作為唯一的中國建築師參加2000年在威尼斯舉辦的第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1999年在美國紐約ApexArt藝術畫廊舉辦個展「路邊劇場」;97-98年陸續在奧地利維也納、美國紐約PS1、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英國倫敦等地舉辦的「運動中的城市」中參展並完成部分展覽設計;1999年參加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英國倫敦AA建築學院「可大可小——亞洲建築三人展」;97年在日本大阪、98年在印度舉辦的「亞洲進步建築」展及1997年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等。
1997年出版《非常建築》作品專集,2000年出版《張永和/非常建築工作室專集1、2》。在國內的學術刊物上多次發表學術文章,並先後在法國的《今日建築》,義大利的<瞬間藝術>,日本的《新建築》,《空間設計》,西班牙的2G,美國的<進步建築>及《建築》,韓國的《空間》,《韓國建築師》,英國的<世界建築>,《AA檔案》等雜志及美國的《慢空間》一書中發表作品及文章。

1997年在日本大阪、98年在印度舉辦的亞洲進步建築展;
1997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
1997-1998年陸續在奧地利維也納、美國紐約PS1、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英國倫敦等地舉辦的'運動中的城市'中參展並完成部分展覽設計;
1999年在美國紐約ApexArt藝術畫廊舉辦個展「路邊劇場」;
1999年參加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英國倫敦AA建築學院'可大可小-亞洲建築三人展';
2000年上海雙年展,並獲得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表彰在視覺藝術領域突出和有創造性成就);作為唯一的中國建築師參加2000年在威尼斯舉辦的第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基本著作
1997年出版<非常建築>作品專集;
2000年出版《張永和/非常建築工作室專集1、2》;
在國內的學術刊物上多次發表學術文章,並先後在法國的《今日建築》,義大利的<瞬間藝術>,日本的《新建築》,<空間設計>,西班牙的2G,美國的《進步建築》及《建築》,韓國的<空間>,《韓國建築師》,英國的《世界建築》,<AA檔案>等雜志及美國的《慢空間》一書中發表作品及文章

⑧ 請問,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研究生在哪個校區

同濟大學的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專業都比較好,都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但最好的還是城鄉規劃專業。同濟的建築,是最難以讓人道盡的。想到同濟,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築。但是,同濟最強的,不是建築而是橋隧與土木。橋隧是中國當仁不讓的老大,而土木之強,中國除清華之外恐無人能超越。建築非同濟最強,甚至不如其胞兄城市規劃。同濟的建築就如其所在城市-上海一般:海派味十分濃。人們說同濟:一流的學生,二流的老師,三流的設計。的確,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同濟的學生比其它一些高校建築系的學生更早接觸道實際工程(說白就是當畫圖工),所以很多人都忙著創收(一般的同學大四以後的學費基本上可以自己掙了)。因此很多人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大家都說同濟的學生畫的圖很漂亮,效果圖做得很棒,但是只會畫圖成不了建築師!同濟的確培養了不少人才,但是就以設計能力而言,真正的大師級的人物,除了是老一輩的戴復東(戴還是東南出來的,鄭時齡只算個建築評論家,羅小未是個建築理論家)能和清華的馬國磬、胡邵學;東大的齊康、鍾訓正,天大的彭一剛;年輕一代亦沒有如東大出來的張永和,天大出來的崔愷一樣的明星建築師。同濟的校風已經遭到許多人的批評,包括本校的老師。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金錢已經充斥其中。但是同濟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對外交流頻繁,和國外的建築教育已經接軌;還有就是同濟請得動大師,像文丘里,安藤忠雄,馬里奧.伯塔等均來同濟做過報告;學生個性張揚,作品很有個人主張傾向(這對學建築的人非常重要!)。

⑨ 張永和的介紹

張永和,高級編劇,是中國戲曲學院特聘教授。

⑩ 高分!中國大學 建築學專業 排行&詳細介紹

大家都知道,建築和我們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建築學又是藝術專業留學的熱門。所以,今天美行思遠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建築學專業世界大學排名

1、麻省理工學院(MIT)

麻省理工學院第一任系主任魏爾受到的是巴黎工藝美院的傳統建築教育,所以MIT建築系在成立最初也是以這個體系為基礎。到了20世紀學校才逐漸轉型,開始作為現代建築的引領者被為大家所知。

2.倫敦大學學院(UCL)

倫敦大學學院的巴特萊特建築學院則是倫敦大學學院最負盛名的學院之一,也是世界公認最頂尖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學院之一。2017年QS建築學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麻省理工建築學院。

3.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高質量的教學、科研水平在荷蘭國內和國際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其化學工程,土木建築等學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領先地位和卓越聲望。Aula建於1964年,由荷蘭建築師Jacob Bakema於設計。設計上Aula可以被認為是當時粗獷主義混凝土建築風格的代表。

4.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建築構造與建築設計的緊密結合作為該校的重要教學特點之一,自一百五十多年前學院創立至今經過一代代教授們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又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始終在各個方向上保持著活躍的探索的系統。其著名的「表皮」理論(Bekleingstheorie)經由著名建築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的進一步演繹,在上個世界末的幾十年裡再一次影響了整個建築界。

5.曼徹斯特建築學院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成立於1996,是曼徹斯特大學與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的一項創新協作。由兩所學校超過一百年教學經驗的建築系聯合產生的,英國最大的一所建築學校。

6.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在1874年開始了哈佛大學的第一堂建築課,而真正的建築系則在1913年成立,後來直到1936年才以建築學、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三大專業組建了設計學院,轉年由格羅皮烏斯執教,並陸續培養出貝聿銘、菲利普約翰遜、保羅魯道夫、楨文彥等眾多傑出的建築師。

7.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建築系旨在成為區域傑出的建築設計、技術、城市規劃、建築歷史與理論的研究中心。在設計技術方面,建築系的研究重點是可持續建築、建築環境與設計計算;在建築歷史與理論方面,則是側重亞洲建築的傳統與現代研究;在城市研究方面,著重亞洲城市規劃、可持續城市發展以及城市的高密度發展,目標是開發高容量的模型,以應付高速城市化的需求。

8.香港大學(HKU)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於1950年創立。建築學士學位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基本建築技術與知識,為日後繼續攻讀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其他碩士課程,如城市規劃、園境規劃及建築文物保護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9.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前身清華大學建築系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於1946年10月創辦,至今經過了六十餘年的發展歷程。前三十年以建築學院的創辦者梁思成先生提倡的建築「體形環境論」為特色,後三十年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提出的 「人居環境科學」為指導,建築教育學科領域不斷拓展,始終引領中國建築教育的發展。

10.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的建築系成立於1881年,身處曼哈頓這個充滿活力的大都會自然地在現代城市規劃相關的領域有著先天優勢。師資方面也能夠時常引進年輕的紐約新銳建築師。最著名的教授有老牌評論家弗蘭姆普敦,仍在進行活躍的建築實踐活動的史蒂文霍爾、弗蘭克蓋里,新生代的建築師格雷戈林等等。

以上內容就是關於建築學專業世界大學排名的介紹,對建築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更多關於建築設計留學的相關問題,可以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顧問。

閱讀此文章的人還閱讀了...

熱點內容
西電本科生科研經歷 發布:2025-08-03 09:10:34 瀏覽:865
大學生改名字麻煩嗎 發布:2025-08-03 09:04:53 瀏覽:597
荷蘭大學開學時間 發布:2025-08-03 08:44:49 瀏覽:838
大學生在學校開什麼店 發布:2025-08-03 08:27:06 瀏覽:242
香港大學教授茶道 發布:2025-08-03 08:25:24 瀏覽:207
武漢大學同學名單 發布:2025-08-03 08:14:29 瀏覽:736
大學選專業根據社會需求的開篇詞 發布:2025-08-03 08:09:21 瀏覽:965
賈小華教授武漢大學千人 發布:2025-08-03 08:00:08 瀏覽:150
李正栓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8-03 07:53:55 瀏覽:459
大學生考證調查報告 發布:2025-08-03 07:53:48 瀏覽:770